回覆列表
  • 1 # 又見半瓶醋

    這樣的故事應該有很多,如,鍘美案,狸貓換太子,徐福東渡日本,徐福東渡日本為秦始皇求長生不老之藥,帶領500童男童女和3000工匠,東渡日本不回,後來成為日本神武第一代神武天皇的故事

  • 2 # 小龍女5505

    歷史上雖史無所載卻口口相傳、留傳至今的歷史故事有:孝感天地、弘揚中華民族孝道的十三孝,一門忠烈、碧血忠魂、保衛宋朝江山,父子、夫妻、祖孫及一門只剩孤寡都誓死抗遼、忠貞無悔,萬世流傳的楊門女將,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為父盡忠,為國盡孝奇女子花木蘭,移山倒海的大唐巾幗女將軍樊梨花等,萬古傳唱至今朝,忠勇之名存後世。

  • 3 # 黃崖山人氏

    老子化胡。田書伐莒有功,齊景公賜姓孫氏。鬼谷子的故事。火燒阿房宮。宋太祖之死。張三丰。徐福東渡。諸葛亮草船借箭。朱元璋火燒慶功樓。明代孫氏十八公洪洞大槐樹移民。建文帝之死。

  • 4 # 易璽抖歷史

    歷史上沒有被記載下來卻被口口相傳下來了,說明當時不適合記載,但是又很有意思。正史沒有記載的,野史有記載算不算?神話故事算不算?

  • 5 # 傻瓜瓜喝醋

    【1】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上虞祝家莊才女祝英臺,女扮男裝赴杭求學,途中邂逅同時到杭州求學的會稽書生梁山伯,於是雙雙結伴到杭州遊學,期間同窗三載,形影不離,結下深厚情義。

    祝英臺學成先歸,二年後梁山伯到虞尋訪祝英臺時,真相大白,方知祝英臺是女兒身,遂回家告知父母,意欲娶其為妻,不料此時祝英臺已由父母之命許配馬家,梁山伯知後追悔莫及。

    三年後梁山伯出任鄞縣縣令,終因多年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死後葬鄞城西清道山下。梁死後第二年祝英臺出嫁途中,路經梁墓,風浪大作。

    聞此處就是梁山伯葬地之後,不禁悲從中來,上山祭奠,祝英臺痛哭亡靈,情義感動天地,只見梁山伯墓突然地裂開一道口子,祝英臺縱身躍入其中,同穴而死,過後二人魂魄化作彩蝶翩翩起舞。

    梁山伯與祝英臺是中國古代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是中國最具魅力的口頭傳承藝術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唯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

    梁祝化蝶,留下一段蕩氣迴腸的跌宕愛情令人稱歎,被譽為愛情之千古絕唱。梁祝傳說在民間已流傳千年,隨著梁祝墓的發現和各地傳說,真實的梁祝也漸漸浮現在世人眼前。

    有資料說,梁祝確有其人,只是他們不在同一時代,祝英臺是宋代人,是個女豪傑,劫富濟貧,曾三次在馬家偷竊,後中馬文才埋伏致死。

    百姓將其厚葬並在墳前立碑,正面刻“祝英臺女俠之墓”,背面詳記其事。年久,該碑下沉於地下,不知所蹤。

    梁山伯為浙江寧波府銀縣縣官,清正廉潔,中年喪妻,無子,死後入葬時刨出祝之墓碑,眾惋惜之餘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為梁擇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為梁,紅者為祝。

    梁祝的愛情故事隨著戰亂遷移人群,逐漸在浙江、山東、江蘇、四川、安徽等多個地區流傳開來。

    【2】花木蘭代父從軍

    南北朝時,陝西延安罕尚義村有一個退伍的老軍官花弧,武功很好,立過戰功,退伍後,把一身武藝傳給女兒木蕙和木蘭,木蘭聰明勇敢,比姐姐更是要強。當時北京的突厥忽然入侵,姦淫擄掠,百姓死傷很多。

    一天差人送來元帥的命令,徵集各地義民從軍保衛國土,對木蘭說:“姑娘,軍書很多卷裡都有你父親的名字,這次徵兵,凡退伍的軍官都要從徵,父親年老兒子替徵。”

    木蘭回到機房,心裡愁悶,想起父親年老,體弱多病,又沒大的兒子可以替代,怎麼是好,國為效力,自己本有責任,無奈女子從軍,非常不便,想到這裡,不由嘆息。

    後來,官差再次來催,花弧扶病出迎,覺得自己為國禦敵,義不容辭,便要收拾行李動身。木蘭就要代你入伍,大家也不同意,都說女孩家去不得。在木蘭一再堅持要女扮男裝的要求下,又給大家表演了高強的武藝,父親才同意讓她替自己出徵。

    女扮男裝後,又到市上給木蘭買弓箭鞍馬,一切打點好。朝廷命令賀廷元帥出征。當下點齊人馬,刀槍整齊,大隊人馬,浩浩蕩蕩開赴前線。

    木蘭她們過了黃河又渡黑水,披星戴月,翻山越嶺,急奔前線。行軍途中,有一個戰士說起婦女在家安享清福,苦事都讓男子做了,木蘭道:“殺敵救國,就是戰死,也很光榮。婦女在後方也有責任,供給前方衣食所需,怎麼說無用!”

    她們被編隊聽用。在一次整頓兵馬後,敵兵又犯,來到黃土坡下,兩軍交鋒時,突厥忽然退走,元帥不知是計上前去追,不料被伏兵兩側包圍,廷玉元帥大驚,想退回已經來不及了。只得死命地拼殺。這時木蘭在十分危急時分,趕來殺退突厥王,救走元帥。木蘭又領後殺了回馬槍,衝進敵營殺得突厥兵大敗而逃。自此後,木蘭很是受到元帥的器重,身經百戰,屢建奇功,並不斷地受到升賞。

    一日夜深人靜,木蘭奉命巡營,忽見宿鳥驚飛,自北而南,懷疑敵後夜襲,便去見元帥。他們設計將人馬撤出大營,四下埋伏,等候敵人入網。又命木蘭帶領一支人馬,埋伏放過敵兵,然後去奪取突厥兵的營寨。到時元帥隨後策應。

    突厥王屢次來犯,卻久已經未得手,這次發動了全軍為偷營,滿心想會馬到成功,摸進大營來,卻只見空寨一座,自知中計想退時,四下伏兵已殺來。自是死傷無數。好容易退回嘉峪關,又遭遇木蘭攔截,被木蘭打下馬來。突厥王被擒,大勢已去,官兵紛紛投降。木蘭一面派人稟報元帥,一面進城安民。並吩咐士兵嚴守軍紀,不得妄動百姓一草一木。嘉峪關百姓歡喜迎接漢軍進城。

    這次木蘭手臂上也中了箭傷,在營中休養,賀元帥來探望,並欲以自己的女兒許配給花木蘭。木蘭推說箭傷發作,請求返鄉省親。這時幾個將領也來探望,大家羨慕她將要成親。但她假說自己家中有妻,眾將不信。朝廷宣詔勞軍,頒給黃金玉帛,大家向木蘭慶賀,木蘭說道:“不願升官受賞,決心還鄉生產。”給元帥留言述明自己為國立功,不圖富貴,元帥勉強允許。

    木蘭回鄉,百姓沿途招待,家中父母姐弟出來迎接。便宜團圓,人人歡喜。她脫去戰袍,換上衫實裙,又回到織布機房,安心織布。

    一天,賀元帥前來為自己女兒提親。花父推說兒子受風寒,染病在床。賀元帥要去床前探病。花老無法再推,只得換來木蘭相見。木蘭身穿衫裙,走上堂來。賀元帥仍說要見將軍。花老說:“就是她。”賀元帥看了很久,才恍然大悟。

    花老安排酒宴,向賀元帥請罪,木蘭女扮男裝之事。酒筵過後,木蘭將賀元帥請到機房說:“以前國家多難,我才代父從軍,為國效力,不求名利。如今國內安靖,我願仍舊勤於紡織,盡我婦女本分。”賀元帥聽了,十分欽佩,便回朝交旨去了。

    花木蘭故事廣為流傳,但正史無確切記載,根據北朝民歌《木蘭辭》的描述,對於花木蘭的歷史年代問題目前有兩種主要的民間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北魏太武帝年間,花木蘭替父從軍,參加北魏破柔然之戰,木蘭多次參與了北魏出擊大漠兵伐柔然的戰爭,且表現突出,但卻無人發現她是女子。戰爭結束後,朝廷欲授予她尚書郎,被她婉言拒絕。

    第二種說法是隋恭帝義寧年間,突厥犯邊,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疆場多載,屢建功勳。

    花木蘭的事蹟傳至今,主要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北朝民歌的絕唱,這是一篇由宋代郭茂倩編的長篇敘事詩歌,歌頌了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

  • 6 # 明月明朗明空明天

    臥冰求鯉的孝道故事

    西晉有個叫王祥的人,親生母親早逝,繼母對他不好,平時多加指責,繼母又在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導致父親也對他不好,有一次,繼母想吃魚了,當時正值大冬天,水面封凍,於是,王祥脫掉衣服爬在冰上,用自己的體溫融化冰,冰面自動化開,蹦出鯉魚。還有一次,繼母想吃黃雀,但黃雀特別難抓,他正在犯愁,黃雀主動飛到他的網中。繼母被王祥的孝心打動,以後對王祥也好了,王祥長大後,先在曹魏任職,後在西晉做到太保,封睢陵公,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孝道要抓緊時間,不要等到子欲孝而親不在,空悲切。

    包公鍘美案

    宋朝仁宗年間,陳世美進京趕考,三年杳無音信,他的結髮妻子秦香蓮,在公公婆婆相繼死後,貧困飢餓,難以繼日,帶著一雙兒女來找陳世美,這時,陳世美已被召為附馬,榮華富貴,忘恩負義,早已忘了糟糠夫人,不認她們母子三人,秦香蓮走投無路,正好碰到當朝王丞相,給他出主意,讓他在陳世美的生日上,扮做歌女唱詞,但陳世美狠心仍然無動於衷,還把母子三人趕了出來,王丞相給了她一把摺扇,讓她去開封府告帳,陳世美聞訊,派韓琪追殺母子三人,於是秦香蓮向韓琪聲淚俱下的講述了陳世美忘恩負義,不認她們母子三人,還把她們趕出來的過程,韓琪聽後,同情母子三人,無法下手,又沒法回去交差,自殺身亡,陳世美栽贓陷害秦香蓮,把她定為殺韓琪的兇手,發配新疆,半路又遭到陳世美派來的殺手的追殺,幸得展昭相救,展昭到陳世美家鄉尋找人證祺家夫婦,半路上祺大娘被陳世美的殺手所殺,包公起獲了陳世美拋妻棄子,亂殺無辜的事實,人證物證俱在,要治陳世美的死罪,公主和國太橫加阻攔,包公左右為難,準備給些銀兩,打發走秦香蓮母子三人,秦香蓮控訴,原來天底下都是官官相護,包公聽後,怒不可遏,寧可摘掉烏紗帽,也要為她主持公道,刀鍘了陳世美。歌頌了包公包青天是為民做主,主持公道,不畏王權的大清官。

    六尺巷的故事

    清朝康熙年間,桐城人張英任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家人修書一封,為的是鄰里糾紛,原來鄰居修房子要佔用他們兩家中間的過道,家人不讓佔,起了糾紛,事情鬧到縣衙,因為兩家都是名門望族,縣令左右為難,沒法決斷。張英收到信後,回覆道“一張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勸家人讓出三尺,鄰居知道後,被張英的禮讓精神所感動,也讓出三尺,這樣,一條新的過道就出現了,讚美了張英的優秀品質,2016年央視春晚的歌曲巜六尺巷》也歌頌了這個故事,新時代更應弘揚鄰里禮讓互助的優良傳統,營造良好的鄰里氛圍。

  • 7 # 紫燕雅然582

    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很多正史史書中沒有卻在代代人口口相傳的被人們稱之為野史的歷史人物,許多人認為,野史比正史要真實的多,很懷疑也許有一些史官可能會因為為官的潛規則,某些真話是不敢說的。

    反而老百姓口口相傳的是敢說敢傳不怕被罷官的!真實可信度較高。

    今天我要說的是在我們獲嘉廣為流傳正史上卻沒有的故事:順治皇帝在獲嘉浄雲寺出家做和尚!!!

    正史上說順治是得天花死亡的,但民間卻一直有順治出家當和尚的傳說,有傳說是五臺山,不過在我們獲嘉卻一直流傳著順治出家就在我們的淨雲寺(順便說一句,我家就和淨雲寺一牆之隔,而我住的地方就是下圖藍樓當年的浄雲寺御書樓原址)。

    在淨雲寺的牆上寫著一首打油詩,據縣誌記載順治皇帝出家後的法名為“隆機”,獲嘉淨雲寺隆機書《順治皇帝出家歌》”抄錄如下:

    天下叢林飯似山,缽盂到處任君餐。黃金白玉非為貴,惟有袈裟披最難。朕為山河大地主,憂國憂民事轉煩。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閒。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回。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方是我,閤眼朦朧又是誰。不如不來亦不去,來時歡喜去時悲。悲歡離合多勞意,何日清閒誰得知。世間難比出家人,無牽無掛得安閒。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披百納衣。五湖四海為上客,逍遙佛殿任君嘻。莫道僧家容易做,皆因屢世種菩提。雖然不是真羅漢,也搭如來三頂衣。兔走鳥飛東復西,為人切莫用心機。百年世事三更夢,萬里江山一局棋。禹開九洲周伐紂,秦吞六國漢登基。古來多少英雄漢,南北山頭臥土泥。黃袍換卻紫袈裟,只為當年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落在帝皇家。十八年來不自由,徵南戰北幾時休。我今撒手西歸去,管甚千秋與萬秋。

    和順治出家有關的傳說在獲嘉有很多。

    比如浄雲寺名字的由來,浄雲絲原來叫大悲院,說是康熙西巡路過此地去寺院拜謁,實際上是去寺院看望老爹順治皇帝的,寺院長老見皇帝來了,趕緊趁勢提出讓康熙題個寺名,康熙就說寺名改為【淨雲寺】吧,並立刻在匾額上題了個【淨雲寺】寫好了一看頓時尷尬了,因為沒弄好滴上了一滴墨水在兩點水中間,正在愣神不知該如何處理時,一位聰明的和尚趕緊說:萬歲寫的真好!水多為淨啊!立馬解了皇帝的圍。皇帝脫口而出:“好個大和尚”。和尚立馬跪地:謝皇上賞賜!

    因深得康熙帝歡心,遂敕封其為“大和尚”,並賜其詩一首:

    秦晉山河巡幸畢,迴鑾攬轡歷新中。

    忽聞梵語如風送,疑是江南話桂叢。

    並書贈“行苦神秀”橫幅。

    從此【大悲院】就成了【浄雲寺】。

    而且縣誌也記載建於獲嘉縣承恩門外的淨雲寺,舊名大悲院,是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由當時的知縣馮太奇“倡捐”、高僧隆機大師(順治皇帝)“募建”。

    康熙四十二年,康熙皇帝西巡返京路過獲嘉縣,特到寺院進香,並御筆親書“浄雲寺”及為超玉僧題“行苦神秀”匾額。次年建“御書樓”,“規制宏麗,甲諸梵剎”。

    令人痛惜的是,歷經戰亂和破壞,許多重要的設施和文物慘遭焚燬,僅有古觀音殿得到儲存,還有一些石刻碑文散藏於當地。

    俗話說無風不起浪,老百姓沒有必要都去捏造一個死了的皇帝吧,我以為,雖正史無法記載——畢竟事關皇家的顏面是要顧及的!

    但口口相傳的順治出家就在獲嘉浄雲寺的傳說還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 8 # 史海逐浪大徐

    小孩子啼哭是在生活中很常見的事情,如何讓啼哭的孩子不哭,就是件很有趣的事情。比如說有個孩子摔了一跤,坐地嚎啕大哭。有的爸爸媽媽給孩子講道理告誡孩子要勇敢堅強,有的爺爺奶奶拼命拍打著地面,對孩子說別哭了別哭了,這地已經被我揍了。而筆者小時候如果啼哭,家人最常見的做法是嚇唬我:不要哭了,再哭“老貓籍子”就來把你帶走了。

    老貓籍子是什麼東西呢?小時候的我根本不知道那具體代表什麼,但是看大人說話的語氣和神態,就推測出來,老貓籍一定是異常兇惡的東西,而且專門來抓啼哭的孩子。大人們的這招真管用,嚇得我們這些小孩立刻就不哭了。

    長大後才知道老貓籍子指的是項籍,也就是項羽。項羽殺人如麻,屠城是家常便飯。其兇惡之名,令人膽顫。項羽的惡名世代相傳,被用來,嚇唬小孩。

    歷史雖無記載老毛籍子這一說法,但是民間一直在流傳。

  • 9 # 葭明通半瓶歷史

    石牛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

    這是一首童謠,幾百年來流傳在成都府。

    上世紀1937年,民國年間,有人在成都成立了一家公司“錦江淘江股份有限公司”。

    聽聽這名字,“淘江“!

    這公司的業務是幹什麼呢?

    這公司老闆信了流傳經年的童謠,僱傭了上百的人,花費了無數的物力,在九眼橋周圍的江水中忙活了兩年,試圖找到傳說中的“金銀萬萬五,”

    終於找到了一隻石牛,還有一隻石鼓。

    “淘江公司”備受鼓舞,趕緊又去國際上花費了重金買來了當時屬於高科技的裝置——金屬探測儀。

    在石牛周圍滿江面的搜尋了很長時間,結果僅僅找到了一大堆銅錢,這銅錢完全可能是過江的人不小心零星掉下去的惡,那有什麼“金銀萬萬五”了!

    到1939年,公司資不抵債,倒閉了。

    然而,童謠還在傳,傳的有鼻子有眼,就是沒有正經歷史書上記載這金銀萬萬五到底有沒有。

    只是一些野史語焉不詳,既沒有寫明具體地址,也沒有指出具體經手人姓名,在那裡說大清順治三年的時候,成都府被清軍所圍,堵住了所有陸地出口,城中的大西皇帝張獻忠只好走水路出四川,清軍兵強馬壯弱水軍嘛!

    傳說自此開始。

    有人說張獻忠上船的時候,裝盡了他積攢了一輩子的財寶,沿岸的居民都看見了那些吃水深的不得了的行動緩慢的大木船。

    沿岸追擊的清兵刀槍如林,萬箭齊射,然而不能動張獻忠分毫,清軍無水兵無船呀!眼睜睜看著張獻忠走了。

    然而,張獻忠到了岷江和府河交匯處,遇到了南明小朝廷的總兵楊展,南明朝廷亦是張獻忠的死敵,他有水兵和大船。

    一個伏擊。

    有人說財寶船被打沉了,有人說財寶船被張獻忠自己鑿沉了。

    無論如何,傳說中張獻忠的財寶算是沉了江。

    我們要知道,張獻忠是失敗者。

    失敗者是沒有歷史的,只有不知真假的傳說。

    後來,傳說成了真,是另一個故事了,不提!

  • 10 # 吟月君

    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

    建文帝是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懿文太子朱標次子。雖然他父親沒有即位前就病死,但是朱允炆因良好的品德獲得朱元璋青睞,受封為皇太孫。

    公元1389年,朱元璋駕崩後他即位,史稱建文帝。

    這個年輕的少年帝王沒有足夠的政治決策力與敏銳度,剛即位便大肆削藩,導致燕王朱棣決心造反。朱允炆即位一年後,朱棣打著“清君側”名義造反,史稱“靖難之役”。

    四年後,朱棣帶兵攻打南京。 南京皇宮起大火,士兵在廢墟中找到三具焦屍,太監稱其是建文帝與皇后、太子的遺體。然而屍體已經發黑,根本不能辨識身份。因此當時有不少人對屍體的真實身份存在疑問。

    正史《明史》 記載,“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可見朱允炆失蹤、有可能生還。雖然朱棣宣佈他死亡,但是民間仍然有人相信建文皇帝沒死。

    建文皇帝的去向一直困擾明成祖朱棣,他在位多年,一直都派人尋找建文帝下落。鄭和之所以下西洋,也是與尋找建文帝有很大關係。

    但終其一生,朱棣也沒能找到這個侄子。

    後世對建文帝的下落眾說紛紜,主要有“出家為僧”說、“自焚而死”說、“遁入道門”說這三種學說。

    朱允炆的真正下落,至今仍是一個未揭開的歷史之謎。

  • 11 # 小川說歷史

    小川是豫西南南陽人,南陽作為位面之子漢光武帝劉秀的起家之地,當地許多地方都流傳著王莽攆(驅趕,追趕的意思)劉秀的故事。

    伏牛山的來歷

    伏牛山屬於秦嶺餘脈,位於南陽西部及北部,綿延千里,和南部的桐柏山大別山一起構成了南陽盆地地形。

    伏牛山主峰——老君山

    傳說豫西南和陝西之間,之前是一馬平川。王莽攆劉秀的時候,劉秀從長安逃往南陽。眼見劉秀就要被捉到,無處躲藏的時候,一頭大青牛從天而降,張口把他吞下,隨後竟然把他拉了出來。劉秀睜眼一看,竟然已經到了離南陽不遠的內鄉處。劉秀大喜,連聲感謝。但是想到王莽大軍還是會追來,對大青牛說,如果能有座大山把王莽大軍攔住就好了。於是這大青牛竟然伏在地上,化作一座大山,就是後來的伏牛山了。這便是當地流傳的“吃陝西,屙河南,青牛化作伏牛山”的來歷。

    作為位面之子,天選之人,劉秀這樣的傳說還有很多。

    賒店的來歷

    賒店古名賒旗店的來歷,也是源自劉秀。傳說劉秀當初逃到當地,見到路邊一家酒館,門口掛著寫有“劉”字的酒旗。店家知道劉秀是漢室後裔後,好酒好菜一番款待。劉秀臨走向店家賒走了劉字的酒旗,作為自己的軍旗。此後就帶著這面酒旗招兵買馬,推翻王莽,中興漢室。劉秀稱帝后就將當地改為賒旗店,民間俗稱賒店。

    山陝會館

    賒店鎮是古時商貿重鎮,陝西山西往來的商人眾多。社旗縣著名的山陝會館便是兩省商賈修建,用於聯誼祭祀。山陝會館始建於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歷經六帝136年,至光緒十八年(1892年)方才竣工。會館山門前的霄漢鐵旗杆重5萬餘斤,高18米。我父親小時候就跟我講過,社旗有個鐵旗杆,上去就能摸著天。

    摸著天的鐵旗杆

    讓河

    讓河位於河南內鄉,是一處不是很知名的景區。傳說王莽攆劉秀來到這裡,劉秀涉水渡河,眼看王莽軍就在後面,便說,如果河水漲起來讓對方渡不過來多好,誰知這河水立馬就漲起來了。於是後人就叫這條河為讓河。讓河景區內還有一座山峰就做掛劍垛,傳說是因替劉秀擋了三支箭,所以得名掛劍(箭)垛。

    掛劍垛

    另外,當地還流傳著扳倒井,釀河蛤蟆石,三狼冢等有關王莽攆劉秀的傳說。

    這些傳說,個人感覺多數屬於後人附會。就像乾隆下江南和各種名小吃一樣。有的是用以刻意增加皇權的合理性,有的可能就是後世書生編來的故事。

    但是美麗的風景和古老的文化是真實存在的,這些也都滋養了這座千年古城,和一方人文。

  • 12 # 無咎之胡說歷史

    不管小心求證,只管大膽胡說,我是愛胡說歷史的小毛驢

    張仲景的故事,張仲景大家都知道,醫聖的名字可是家喻戶曉吧,而且現在很多醫學院裡都有他的雕像,尤其是他的著作《傷寒雜病論》,而且在這次疫情期間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是這麼一個三國的牛人,不管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裡都沒有記載。而同樣是大夫的華佗確有記載。

    張仲景是三國時期的著名的中醫聖手,而他所處的時代又是一個動亂不堪的時代,東漢末年曾經發生過八次重大的疫情,在那個時候病死的人可想而知。就拿張仲景他們家族為例,張仲景家生活在南陽,原本二百多人的一個大家族,因為疫情死了十之八九,其中百分之八十都是死於傷寒。

    小時候的張仲景生活還不錯,父輩是當官的,所以從小就能接觸到很多書記,尤其是在看了扁鵲救治齊桓公的故事後,對扁鵲佩服不已,於是又有了學醫的念頭。當時的張仲景只有十歲。

    後來拜同郡的張伯祖為師學習醫術,沉穩好學又能吃苦的張仲景很快就成了張伯祖最喜愛的學生,沒幾年張仲景的醫術就超過了老師。

    他除了勤學苦練,研究古法外還對其他古代醫術也進行了研究,他對民間喜用針刺、灸烙、溫熨、藥摩、坐藥、洗浴、潤導、浸足、灌耳、吹耳、舌下含藥,人工呼吸等多種具體治法都一一加以研究,廣積資料。

    經過幾十年不懈的努力,收集資料,包括他個人在臨床實踐中的經驗,寫出了《傷寒雜病論》十六卷(又名《傷寒卒病論》)。這部著作在公元210年左右寫成而“大行於世”。到了晉代,名醫王叔和加以整理。到了宋代,才漸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二書。《金匱要略》就是該書的雜病部分。

    還有個有趣的傳說就是關於冬至吃餃子的,張仲景是在冬至這天去世的,又是在冬至這天為大家舍“祛寒嬌耳湯”的,為了紀念他,從此大家在冬至這天都要包一頓餃子吃,並且都說,冬至這天吃了餃子,冬天耳朵就不會凍了。

    “祛寒嬌耳湯”很少有人吃了,但經過歲月的沖刷,大家在冬至這天吃餃子的習俗流傳了下來。並且餃子的種類和形狀也有了很大改進,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餃子,餃子也成了闔家團圓的代表食品,但張仲景的名字卻很少有人提到了。

    張仲景正真的《傷寒雜病論》其實已經失傳,《傷寒論》是王叔和根據自己搜尋到《傷寒雜病論》的傷寒部分的軼文整理而成。《金匱要略》是宋代王洙、林億、孫奇等人在偶然的機會發現《傷寒雜病論》殘簡,將關於雜病的部分整理成冊,更名為《金匱要略》。

    他的著作,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後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廣泛受到醫學生和臨床大夫的重視,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

    喜歡小毛驢的朋友請給個關注唄

  • 13 # 剛日讀史

    歷史被當成故事倒還好說,最起碼有人還知道是“故事”,把它當故事來聽,但有一些人故意更改史料,來抹黑歷史人物,以達到不可靠人的目的,這就得說道說道了。

    比如說,歷史上的岳飛說的是“直搗黃龍,與諸君痛飲耳”,不知怎麼原因被人東改西改,最後改成了“直搗黃龍,迎回二聖”。現在80%的人都認為是“迎回二聖”,我身邊的人都認為是這樣,這就太可怕了。

    其實不熟悉歷史也就罷了,但有一些人故意用這個來為大奸臣秦檜洗地了。比如看到有些歷史小編是這樣說的,“岳飛真傻呀,如果北伐成功了,迎回了二聖,那趙構不就要退位讓賢了嗎?”所以,他們得出一個結論:岳飛是趙高宗殺的,因為高宗不想北伐,不想接回二聖,而秦檜其實是一個大忠臣,他只是聽皇帝之命罷了!

    很多人容易被這樣的邏輯所欺騙,畢竟權力的本質也是很陰暗的。於是,各種各樣的論證滿天飛,引經據典、口若懸河者,把一句壯懷激烈的話語,變成了洗地的罪證。有一些不明真相的群眾也在文章背後紛紛留言,“厲害了!”、“受教了!”等等的評論,而作者也笑呵呵地說,“謝謝,普及歷史知識是我應該做的。。。”這太不要臉了。

    (徽欽二帝)

    “直搗黃龍,與諸君痛飲耳”出自於哪裡呢?

    《金佗續編》“嘗軍行遇雨,武穆下馬徒步行,僚屬皆從。至一廟宇……廟旁有山險峻,武穆問曰:“諸公識黃龍城乎?其城若此山之高。某舊能飲,嘗有酒回失,老母戒某勿飲,主上亦命戒之,某自此不復飲。他日至黃龍城,當與諸君痛飲。”

    《宋史·岳飛傳》:金將軍韓常欲以五萬眾內附。飛大喜,語其答下曰:“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

    黃龍,是指黃龍府,是金人的京城腹地。痛飲黃龍,就是要打到敵人的京城去,然後坐在那裡痛痛快快地喝上一場,其實這就是一句激烈眾將士殺敵的話語。

    岳飛是很喜歡喝酒的,但他當上了將軍之後,為了不誤事,他就戒酒了。畢竟是一方重將,如果喝醉了打了敗仗,那後果不堪設想。因此,岳飛的母親便讓岳飛戒酒,皇帝趙構也命令岳飛讓他戒酒。

    有一天岳飛便對部下和朋友說道:“等到咱們打到了黃龍府,打贏了金國,到那個時候,就算抗命一次,我也要與諸君大醉一場。”岳飛說的是這個意思!

    現在有人為了給秦檜翻案,便把這個“迎回二聖”拿來說事,其實岳飛就沒有說過“二聖”的事,岳飛說“直搗黃龍”的時候,都是1140年的事了,而宋徽宗趙佶早就在1135年就死了,宋徽宗死訊宋朝是知道的,因為趙構曾經在朝堂上為宋徽宗披麻戴孝。

    (宋臣為微宗戴孝)

    現在在網上查詢這些資料,一百篇文章裡就有八十篇都在說岳飛說過“迎回二聖”。更有甚者,就連“撼山易,撼岳家軍難”都成為了岳飛的罪狀,他們給出的理由是:因為“岳家軍”是軍閥。

    岳飛之死的真正原因,其實是因為當時主和派的頭頭秦檜,為了推動與金國議和,所以他就要排擠主戰派來把控朝堂的話語權。當時的完顏兀朮在寫給秦檜的書信中說道:“必殺岳飛,而後和可成。”這才是實實在在的證據。

    文——千古

  • 14 # 電視劇裡看歷史

    盤古開天,女媧造人,三皇五帝定乾坤,這些不都是嗎?

    歷史故事,大概可以分為兩種,一個是正史上的,不過史書這東西嘛,你懂的。先秦時期的史官還是比較有骨氣的,所寫歷史大多還是可信 ,但秦朝之後,君主權力被無限放大,這個時候的史書恐怕有點貓膩了

    還有一種,那就是口口相傳的故事,這是真正的故事

    舉個例子,就說說這楚漢爭霸時期的垓下民間傳說“哭活頭”吧,故事的內容是楚霸王被韓信圍在垓下,張良搞出了個十面楚歌的毒計,楚軍人心慌慌,項羽的虞姬也被感染,自刎殉情,霸王嚎啕痛哭,將虞姬頭顱帶走,真情的淚水居然將虞姬哭活了過來,這就是“哭活頭”的故事,其實故事,就是將歷史加上人的情感揉在一起,歷史故事大多都是這樣的

  • 15 # 夕陽滿天

    有的,女媧造人,在史書上不被記載,而是記載了進化論,小學五,六年級就有達爾文歷史,中學有社會發展史,那些小學生,中學生,不俱備分析能力,教給什麼知識信實,所以這代人都懂進化論,小時學的,如同石上刻的,你講神造人,會說無有神,是迷信。所以這代人多數不信神。可那個進化論,沒有過程,挖出的化石,進化到中期沒有,只是類人猿的化石。是否一體,誰也沒見到,很可能是湊到一起的。

  • 16 # 遼陽郭同建

    今天我就介紹一個口口相傳的歷史故事。名子叫作郁達夫《愛河泛舟自風流。》話說1896年12月7日子夜,一顆熠熠生輝的明星,降臨於富陽城內的鬱家老屋。這就是鬱文,郁達夫。鬱家原是書香世家,後家道中落。郁達夫三歲喪父,孤兒寡母相依為命。

    1911年,郁達夫由私塾轉到洋學堂。因瘦削的個子,稚嫩的小臉,在同學中顯得內向靦腆。課餘之暇,郁達夫大半沉入書海,習讀古籍,,與同學之間的交遊甚少。尤其是異性同學,他更是噤若寒蟬。

    同學中有三位打扮入時,面容姣好的女同學,特別是他的同座,年齡比他大一歲的趙家少女,正是他心儀己久的偶像。趙家只有一位寡母和一個女僕。每當春天來時,郁達夫總要腳踏著日光下石砌的小路,倘佯於這條小徑上。此時此刻郁達夫只盼著樓頭窗裡會有那張少女的粉臉露出的微笑。有時郁達夫與趙家少女相遇時,她也常會無心的微笑。

    郁達夫那顆急切的心,後被一位同學看穿了。那天同學約他說(今天下午,趙家那個小丫頭,要上倩兒家,你願不願和我一起去?)聽後郁達夫立時漲紅了臉。這反常的舉止將郁達夫的隱衷昭然於眾。晚上,在倩兒家,郁達夫見著趙家少女,先是惶恐萬分,但一經嬉笑說鬧,他那份羞怯也隨之消釋。接近女孩子的勇氣也越加強烈。

    舊曆新年郁達夫在學校領了畢業文憑,晚上參加了學校的話別酒宴,幾杯酒下肚,他即席賦詩一首。(吾生十五無它啫,只愛蘭臺會史書。忽遇江南吳祭酒,梅花雪裡學詩初!)國文教員聽畢拍手叫好。問他畢業後欲往何處深造?鬱文答道去杭州府上中學。臨別時他去了趙家。此時趙家少女正在院中桌邊練字。聽到腳步聲她問是誰呀?鬱文屏住氣息,輕輕繞到她背後吹滅了油燈。啊,她高叫一聲,回頭見是郁達夫,她又驚呀又驚喜。鬱文止不住內心的激動,,輕輕按住了她顫抖的雙肩。這少女即未躲避也未驚叫,她顧盼流芳地望著鬱文。兩人就這樣在月光下微笑著默默相對,彼此的心靈象月光那樣柔和明淨。……

    1931年九月。郁達夫隨兄嫂去了日夲。初到日本,他被異鄉的風光所陶醉。但很快就被弱國子民飽受的屈辱消磨了。列強的吞食,故國的陸沉使郁達夫思鄉戀國之情油然而生。他多麼希望自己的祖國儘快富強起來,不久他去了東京。1914年郁達夫又離開東京,來到名古屋。在那裡結識了房東的女兒,後騰隆子。那一年她正好十七歲。她笑起來,臉上兩個甜甜的酒窩。微笑起來春意蕩漾,妖媚動人,非常可愛。白天她笑著把飯送到達夫的書桌上,晚上她笑著把床鋪好……。對隆子的思慕之情一日濃過一日。半夜他吟起了情詩。(幾年淪落滯西京,千古文章未得名。人事蕭條春夢後,梅花五月又逢卿。我意憐君君不識,滿襟紅淚奈卿何?煙花夲是無情物,莫倚箜篌夜半歌。)

    1919年2月郁達夫陪同浙江考查團參觀名古屋,各中小學遇上一位叫條田梅野的侍女,並與之交遊數日。這之前郁達夫還結識了牛奶店主人的女兒阿雪。這之後在京都旅舍又認識了侍女阿玉。鬱文和這幾位女子相逢道左,一見鍾情,但止於禮儀,一番風過,便清清白白。

    1920年夏,在日本郁達夫收到一封家書。母親用近乎命令的口吻讓郁達夫結婚。回家後孫家張燈結綵,可到掌燈時分郁達夫仍不見身影。正當焦躁搔首之際,郁達夫來了,落座後,孫翁一聲吩咐,請小姐!隨著門簾一挑,只見一位舊式年輕女子遮眉低首走了過來,面孔清瘦芲白,雙眼含羞默視,三寸金蓮小腳……。

    見此郁達夫新舊悲涼交織心頭,但母命難違,只得忍受。孫家小姐穿荊釵布裙,但吐屬風流,也有可憐之處。第二天鬱文離家去了日本

    1920年7月24日,一乘小轎抬進了鬱家小院,新娘慢慢走下轎……。新婚之夜,郁達夫座在庭院裡,全沒有新郎官的高興愉快。這時母親來了,說(鬱文,我知道你不滿意這門親事,可我的家日漸式微,僅靠幾畝薄田度日,你能娶到孫家小姐,也是你的福份)。此時郁達夫想起了閣樓上悽然獨座的髮妻,她是大家閨秀,清白處女,而自己卻己童貞早破了。郁達夫看這女人瘦小的背影,又是憐惜,又是慚愧……。就這樣這個孫家女子名正言順的成了郁達夫的髮妻1927年1月14日,郁達夫到上海尚賢坊,孫百剛的寓所拜會同鄉,一進門就見到一個風姿綽約,儀態萬方的小姐,原來這位小姐叫王映霞,王映霞也看到了郁達夫,時間過的真快,中午時分郁達夫請孫百剛夫婦和王映霞到新雅飯店吃午飯。席間郁達夫開懷暢飲,不知是酒醉了,還是被美麗的王映霞醉倒了。文人多情,映霞亭亭玉立的身材,健美的體態總在他眼前晃動。所有這些早被他的好友孫百剛看在眼裡,有一天他找到郁達夫,對他說(達夫我勸你要克服你近來的衝動。你倘若要和映霞結合,必會毀了你完美的家庭)。(同時你也得替映霞設身處地的想一想,以他的年令,人品,家庭,學識很容易能找到一個比你更合適的物件,再有一點,你和她的年令相差太大,冒然結一合,日久終有影響。)(映霞她難道己明白的拒絕過嗎?),郁達夫問。映霞沒拒絕,也沒同意。孫百剛淡然的回了一聲。

    春天來了,風和日麗,郁達夫看到這怡人的景色,真想去郊遊,冥冥中感到映霞一定會來,午後三點王映霞真的來了,月明中天郁達夫和映霞躺在沙發上,哭泣歡笑,一直到淚乾人疲,才合抱上床睡下。1927年6月5日郁達夫和王映霞的婚宴如期舉行。婚後他們住在赫德路,嘉禾裡1443號度著密月。不久他們的愛情結晶,一個幼小的生命出生了。

    郁達夫與王映霞結婚時,並未解除原妻的婚約,他只不過是同原妻分居罷了。1931年3月10日,郁達夫突然不告而別回故鄉富陽去了。按照王映霞的說法,郁達夫是獸心易變,在婚後第三年,當我懷著第三個孩子時,這個自私的男人,竟會在深夜竊取我僅有的五百元的存摺,偷跑到他分居多年的前妻身邊,去住了幾日。等他玩夠了,錢花完了於是寫成一篇(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的七律,來沽名釣譽。1937年冬至1938年冬,鬱王二人的關係一度破裂,後經郭沫若,田漢等人的調解,雙方勉強言歸於好。1938年冬,郁達夫應新加坡《星洲日報》之聘前往主持晨報副刊和晚報副刊的編輯工作。王映霞表示願隨郁達夫南渡,但鑑於以往之事要鬱立下悔過書。1938年12月28日郁達夫,王怏霞,其兒子鬱飛三人乘船扺達新加坡。1939年3月5日香港(大風)雜誌刋載了郁達夫陸續寫成的《毀家詩紀》香港一時洛陽紙貴。此事王映霞一無所知。直到(大風)旬刋寄到,王映霞才如夢方醒,沉思默唸,她想讓世人瞭解真象,以洗刷自己,於是寫下了(請看事實)等答辨文章,這件事的發生,無異於晴幹霹雷,富春江上神仙侶,長達十二年的夫妻關係因一紙離婚書宣告結束,佳偶成了怨人。後面的事情我們知道了。1945年8月15日夲宣佈無條件投降。這一訊息不徑而走,一個瀕臨滅種亡國的民族終於獲得了新生,這對郁達夫來說,簡直是天大的喜事。

    然而,就在這個讓人歡欣鼓舞的日子裡,一幕震驚世人的醜劇上演了。郁達夫,這個滿腔熱血,歷盡艱辛的愛國男兒,正面臨著嚴酷的生命考驗。他在給日軍作翻譯工作中,費盡心機同日寇週旋,對那些殺人野獸犯下的彌天之罪瞭如指掌。這場戰爭過後,它將作為歷史的證人,控訴那慘無人道的暴行。正因如此,日寇的魔爪終於伸到了郁達夫的身上。中國人從此失去了一位充滿著良知,和正直的知識分子……。

    他走了,匆匆地走了。他帶走了西湖的漿聲,和錢塘的潮語。帶走了富春江的綠波和黃山的松濤。帶走了親人的思念,和愛人的情意……。他走了……匆匆地走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喜歡這樣的玉和石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