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8
回覆列表
  • 1 # 晉唐軒廖雨霖

    在中國封建社會里,龍成了皇權的象徵。

      西漢皇帝劉邦編造了一個故事,說他母親做夢與龍結合後生下了他,還傳說每當劉邦喝醉酒時,他的頭就顯出龍形。這樣一來,劉邦就成了龍的兒子了。顯然,劉邦最想借用龍的神威來抬高自己的身價,鞏固自己皇帝的地位。後來的皇帝和想做皇帝的人也都說自己是龍的兒子,這是對人民的一種欺騙。

      漢代以後,龍就逐漸代表皇帝了,龍成了皇權的象徵。那時候,皇帝的身體叫“龍體”,臉叫“龍顏”,穿的衣服叫“龍袍”,坐的椅子叫“龍椅”,睡的床叫“龍床”,就連皇帝的子孫也叫“龍子龍孫”。

      到了元、明、清時期,皇帝龍袍上和宮殿中龍都成為五爪大龍,五爪大龍是禁止老百姓用的,如果老百姓用五爪大龍作裝飾,就會被殺死。傳說清代有個工匠在瓷器上畫了一條五爪金龍,這個工匠和他的全家人都被殺死了。明代清代的皇帝住在北京故宮裡,於是宮殿的樑柱、門窗、殿頂、石階上到處是龍。當年,皇帝穿著五爪大龍的龍袍,坐在雕滿了龍的寶座上,統治著全華人民。

      中國的老百姓不喜歡代表皇權的龍,他們喜歡另一種龍,這種龍沒有皇權的威嚴,它是一種吉祥的神物,能給人們帶來歡樂。在喜慶的日子裡,人們喜歡舞龍燈,跳龍的舞蹈。端午節時,舉行龍舟比賽。民間還流傳著很多跟龍有關的故事,其中“畫龍點睛”、“葉公好龍”、“鯉魚跳龍門”等故事流傳很廣,在這些故事中,也有英雄鬥惡龍的內容,這也許是人民對皇權的一種反抗吧。

      在民間,有關龍的戲劇、音樂、圖畫、工藝品和成語也是很多的。在中國帶“龍”字的山名、水名和地名更是多得數不清。龍在民間還是十二生肖中的一種動物,這是人們對龍喜愛心情的表現。

      今天,龍作為皇權象徵時代已經過去了,但龍仍然是吉祥的象徵。此外,今天的中國龍還有一種新的含義,它象徵華人民勞動創造和騰飛向上的精神,可以說,中國龍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了。

  • 2 # 碧山心自閒

    故宮曾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先後有24位皇帝在這裡居住和執政。 中國的故宮博物院聞名中外,而那裡又是一個龍的世界,雕樑畫棟、宮殿門窗到處都是,裡面到底有多少龍呢?

    有一位細心的華人僅僅數了一下太和殿的龍裝飾,就有12654條龍。 太和殿中皇帝寶座上面有金漆雕龍19條,寶座後面的屏風上雕刻著79條,加上寶座下邊的金漆木臺及其他擺設,一共有590條龍。

    寶座兩邊,有6根盤龍金柱,寶座頂上,大殿的天花板上等等,畫滿了金龍圖案,共計3909條彩龍,光彩奪目。 大殿前後有40扇大門,每扇門就有5條木刻雕龍,再算上門和窗上畫的龍,共有3504條龍。

    在明清兩代龍成為皇家獨有的符號,所以在故宮的建築中大量使用了龍的圖案,總數有多少,實在難以統計,傳說中,太和殿有13844條龍,有細心人曾數了一下,殿內就達12654條之多,如果算上殿外,多達14986條。

    故宮裡為什麼有那麼多龍?其實這個答案很簡單,因為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而皇帝又是“真龍天子”,故而他所居住的宮殿自然少不了龍的形象。

    天安門城樓上有彩繪金龍932條,城樓大殿上的天花板上有彩繪金龍1700多條,其中飛龍、行龍、升龍、團龍,千姿百態。

    太和殿屋頂正中有雕塑精緻的盤龍舞鳳金藻井,殿內有6根瀝粉金漆盤龍柱,殿正中2米高的木製高臺上,置有金漆雕龍寶座,寶座後的屏風上有金漆雕龍圖案,寶座前鋪有五彩蟠龍地衣。

    宮殿的丹陛有龍墀,基座的排水管道採用的是螭首的造型,螭是傳說中蛟龍之類的動物,保和殿後有云龍大石雕,故宮裡龍之九子的形象無處不在,鋪首上,屋脊上,香爐頂等等均能找到它們。

    故宮中如此多龍的形象,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為了彰顯皇權的至高無上。為了顯示其威勢與莊嚴,紫禁城在建造時,嚴格遵守《周易》學說與陰陽五行理論。

    《周易》以奇數為陽,九是陽數中的最大,故九為多、大、極之意,是一種榮耀與極限。因此,紫禁城中許多殿堂都是面闊九楹,進深五楹,象徵天子為“九五之尊”,人們也常稱紫禁城“宮闕九重”

    故宮裡的龍,和民間傳說中的龍,是同一種龍。代表著尊貴和力量。

  • 3 # 傻開門老任

    我們知道,故宮是封建社會的產物,封建社會的等級相當嚴格,你是哪一級就應該使用哪一級的物品,你是普通民眾,你的大門絕對不能訂上九九八十一釘子,你絕對不能用和你身份不匹配的物品,這是封建社會的一個特徵。所以民間的東西絕對不能用皇宮裡東西,皇宮裡也決不能用民間的東西。

    龍,更是封建社會等級的重要的標誌,但同時也是中國民間的一種圖騰,它在封建社會,是最高等級的一種象徵。我們經常聽到龍袍,龍椅等,這些都是皇家可以用的,甚至只能是皇帝天子所用,所以說民間的龍肯定是和故宮的龍不一樣。包括了使用範圍,使用影象等等。

  • 4 # 梁陽朔

    龍即山脈也。山即是龍。實是大自然的變化。研究風水就是研究大自然!揚公講:(千里來龍結一穴,正者為優傍者劣)。所以說故宮的龍就是全國最大的龍穴。其它都是小結副結,並非主結。主結才能永遠立足於天下?裡面有好多風水含量的:好比講故宮中軸線十公里八公里長?那是你們看的;從風水角度看不是這樣的:萬里江山萬里長?跨三江,達四海。南北貫通,號令天下!氣勢磅礴嗎?

    所以說大地看氣勢,小地看一點精靈。

    村中小龍小結就是民用地穴。揚公講:水源亦自有長短,長作郡州短作縣。

    風水包羅永珍,無窮無盡,學無止境!

  • 5 # 紫月說

    故宮裡的龍,是皇家的龍,形象遒勁兇猛,張牙舞爪,翻雲覆雨,騰雲駕霧,龍爪都是五爪。民間龍的形象柔弱溫和許多,而且多是四爪三爪龍。因為明清時朝廷對龍形象的實用有著嚴格要求的,除了皇家可以用五爪龍之外,其他官員都不可以用,民間就更不用說了。

  • 6 # 幣幣叨叨叨

    故宮作為皇家宮殿最多的圖案自然是龍紋。龍自漢代起便象徵著皇權,故有真龍天子一說。那麼故宮作為皇家宮殿,裡面的龍紋圖案與民間的龍紋圖案最重要的差別便是龍爪的數量。

    在中國古代的哲學經典《周易》中,“乾”是第一卦,代表“天”,而乾卦中最盛的九五爻,寓意為“飛龍在天”。

    九五之尊便成為帝位的代名詞,五爪金龍也就成為紫禁城中佔主宰地位的圖案。

    五爪金龍作為皇權的象徵,自然只有皇家的建築上才能用。而民間的龍圖案多為三爪或者四爪金龍。

    北京故宮的建築藝術,就是一個龍的世界。僅以太和殿為例,其內裝飾大量採用了龍的形象,上上下下有近13000條龍。

    紫禁城中的龍,不僅飛騰於崇高莊嚴的殿堂上,還分佈在皇家大內的各處生活環境中。

    自服飾、傢俱、鐘錶、文房用具、杯盤器皿乃至儀仗兵甲等等各類器物,到處舞動著各式的龍紋。

    中國龍在開始時都是三爪的,後來才出現了四爪龍,有時則兩者結合——前兩足為三爪,後兩足為四爪。

    元代時出現了五爪龍,並且被定為皇家的專用之物,到了清朝則只有皇帝才可以用五爪龍,其他人(包括太子)用五爪龍都屬於僭越之舉。

    規矩嚴苛,亦反映了華人對龍的重視與喜愛程度。

    龍爪的數量差別是故宮龍紋與民間龍紋最大的差別。五爪金龍與四爪龍、三爪龍的距離是中華幾千年帝制文化不可逾越的鴻溝。

  • 7 # 江雪寒

    本質上講,故宮的龍民間的龍並無區別,都是人們的一種想象的事物或者象徵。

    中國的故宮博物院聞名中外,而那裡又是一個“龍的世界”,雕樑畫棟、宮殿門窗到處都是,裡面到底有多少龍呢? 有一位細心的華人僅僅數了一下太和殿的龍裝飾,就有12654條龍。 太和殿中皇帝寶座上面有金漆雕龍19條,寶座後面的屏風上雕刻著79條,加上寶座下邊的金漆木臺及其他擺設,一共有590條龍。 寶座兩邊,有6根盤龍金柱。

    寶座頂上,是一口藻井,正中是一條口含寶珠的巨大蟠龍,深井四周飛騰著16條金龍。大殿的天花板上,畫滿了金龍圖案,共計3909條彩龍,光彩奪目。

    在中國封建社會里,龍成了皇權的象徵。 西漢皇帝劉邦編造了一個故事,說他母親做夢與龍結合後生下了他,還傳說每當劉邦喝醉酒時,他的頭就顯出龍形。

    這樣一來,劉邦就成了龍的兒子了。顯然,劉邦最想借用龍的神威來抬高自己的身價,鞏固自己皇帝的地位。後來的皇帝和想做皇帝的人也都說自己是龍的兒子,這是對人民的一種欺騙。 漢代以後,龍就逐漸代表皇帝了,龍成了皇權的象徵。那時候,皇帝的身體叫“龍體”,臉叫“龍顏”,穿的衣服叫“龍袍”,坐的椅子叫“龍椅”,睡的床叫“龍床”,就連皇帝的子孫也叫“龍子龍孫”。

    到了元、明、清時期,皇帝龍袍上和宮殿中龍都成為五爪大龍,五爪大龍是禁止老百姓用的,如果老百姓用五爪大龍作裝飾,就會被殺死。傳說清代有個工匠在瓷器上畫了一條五爪金龍,這個工匠和他的全家人都被殺死了。明代清代的皇帝住在北京故宮裡,於是宮殿的樑柱、門窗、殿頂、石階上到處是龍。當年,皇帝穿著五爪大龍的龍袍,坐在雕滿了龍的寶座上,統治著全華人民。 中國的老百姓不喜歡代表皇權的龍,他們喜歡另一種龍,這種龍沒有皇權的威嚴,它是一種吉祥的神物,能給人們帶來歡樂。

    在喜慶的日子裡,人們喜歡舞龍燈,跳龍的舞蹈。端午節時,舉行龍舟比賽。民間還流傳著很多跟龍有關的故事,其中“畫龍點睛”、“葉公好龍”、“鯉魚跳龍門”等故事流傳很廣,在這些故事中,也有英雄鬥壞龍的內容,這也許是人民對皇權的一種反抗吧。 清代皇后的朝服 在民間有關龍的戲劇、音樂、圖畫、工藝品、成語也是很多的。

    在中國帶“龍”字的山名、水名、地名更是多得數不清。龍在民間還是十二生肖中的一種動物,這是人們對龍喜愛心情的表現。 今天,龍作為皇權象徵時代已經過去了,但龍仍然是吉祥的象徵。此外,今天的中國龍還有一種新的含義,它象徵華人民勞動創造和騰飛向上的精神,可以說,中國龍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了。

  • 8 # 紅木秀士

    說說我的看法:

    龍是我炎黃子孫、華夏兒女的圖騰,也是我們古人創造出來的祥瑞之獸。龍形是作為圖騰和崇拜出現的,一直影響後世幾千年。龍生九子,子子不同,形態各異。古代龍的使用等級森嚴,不可逾制。下面簡單的給大家分析下宮廷和民間的龍有什麼不同。

    宮廷龍紋

    《孝經授神契》載:“德至水泉,則黃龍見者,君之象也。”秦漢以後龍逐漸成為帝王的象徵。龍紋成為帝王獨享的紋飾,始於宋代,明清兩代最為嚴格。

    明清宮廷之中的龍紋隨處可見,從宮殿到傢俱,從彩繪到雕刻,可以說是無處不在。

    明清宮廷龍紋造型多是:龍頭飽滿寬闊,頭頂有九處隆起,雙角做盤曲狀似山羊角,毛髮披紛,巨顎如意鼻,蛇身鱗紋,背部三脊一刺,四爪翻騰,每爪五趾,尖利張揚。或穿於雲,或戲於水,下伴海水江崖。是最常見龍的形態。

    宮廷龍紋還有幾種變化:

    正龍,也稱“正面團龍”。升龍和降龍、行龍、穿雲龍、戲水龍、戲珠龍等等。

    民間龍紋

    民間對龍的崇拜由來已久。龍能興雲雨,利萬物,使風調雨順,豐衣足食。

    龍紋從最初產生,在不斷變化,民間龍紋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螭龍:也稱“螭虎龍”“草龍”“蛟螭”,無角,尾作卷草狀。

    夔龍:狀如牛,無角,一足能走,其聲如雷。清式傢俱經常用到,特點是硬角拐彎,有頭稱夔龍,無頭稱柺子紋。

    蟠龍:未能得道昇天之龍,也指龍子。另盤曲的龍形也稱蟠龍。

    虯龍:有角而無足的小龍,也稱作虯。

    蒼龍教子:大龍在上,小龍在下稱“蒼龍教子”,寓意“教子昇天”。

    魚躍龍門:水紋鯉魚在下,中間是“龍門”,雲龍在上稱“魚躍龍門”,也稱“魚化龍”。

    民間龍形還有很多形式,不一一列舉。

    結語

    龍文化傳承已久,很多取材於三代古銅器,古玉器。各個時期的風格特點也有所不同。有的雄勁有力,有的怒髮衝冠。但都是美德和祥瑞的化身。雖然作為圖騰和崇拜的象徵漸漸消失了,但相信龍的美會一直傳承下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公用洗衣機嫌髒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