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子衿書法
-
2 # 良品文化
兩種完全不同的書體,不建議同時練習。
練習書法首先要吃透一家,然後再學習另外一家,逐漸過渡,互相補充。
褚遂良和柳公權兩種書體大相徑庭,如果想同時兼顧,最後可能都不能兼顧!
褚遂良書法,初學歐陽詢、虞世南,後學二王,取法魏碑和漢隸,把當時流行瘦長的字型壓縮為扁,自稱一體,很有個人面目。
由於褚遂良比較追求線條的美,較之初唐歐陽詢,線條更加飄逸,既富跳動又有靈性,筆畫看似鬆散,實際佈置的巧妙得當,以至於唐楷的嚴謹到了褚遂良那裡,有所降低,更有晉人風骨。
柳公權書法,嚴格意義上講,初學者不太容易上手,主要是由於其筆畫章法較多,字型結構又極有法度,初學會出現較大困難。
柳公權初學鐘王,後學顏真卿,取勢魏碑,最終形成自己特色,字型瘦硬長方,和褚遂良的扁差距甚大,其字力度遒勁,法度極其森嚴,這和褚遂良又有所不同。
綜上,不建議初學者同時學習二者書法。
但是如果基礎較為深厚,二者同時練習或許達到取長補短之功效。
-
3 # 中國書法大課堂
“褚遂良和柳公權書法一起練習”這是一個錯位的選擇。在唐代楷書幾位大家中,褚遂良獨樹一幟,開創性的把行書的部分書寫方法運用到楷書當中,使其楷書帶有行書的味道,人們把他的楷書稱為“行楷”。柳公權注重於楷書的法度,這是兩人根本上的個性分歧。唐代楷書大家中,只有歐陽詢的書寫方法可以與褚遂良相互融合。
-
4 # 繭破
你會發現學褚遂良書法的人比較少,這是正常現象,中國書法歷史悠久,名家輩出,經典碑帖眾多,書法愛好者依個人喜好選擇學哪家。因為楷書四大家更為人所熟知,所以學他們的字就成為書法愛好者的普遍選擇。
其實褚遂良的字很不錯,靈動飄逸,風格很獨特,他的書法很多人喜歡,褚遂良以楷書聞名,他的其它書體水平一般。所以人們說褚體,主要指他的楷書說。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中國書壇曾颳起一陣褚遂良熱風,對褚遂良楷書非常推崇,他的《大字陰符經》和《雁塔聖教序》還有《倪寬贊》被很多人學習。
我身邊的書友就有二三人臨他的帖,後來他們都入選了國展,他們的入展作品就是褚體楷書,其中有一個還在國展中獲獎,現在他人在省書協擔任要職,可以說,他就是憑褚體楷書起的家。
近代名人中,學褚者也很多,以前的政商名人孔祥熙就酷愛褚體,並寫得一手漂亮的褚體楷書。
現在每年各種中書協主辦的展覽中,以褚體風格創作的作品入展者比比皆是,可見褚體被專業書家認可和推崇的程度。
學褚遂良的楷書有一個優點,就是不太容易養成習氣,因為他的字很有格調,很上檔次,非常“古”。
這個“古”就是有氣質,很傳統,不俗氣之意。
想學好褚遂良的書法就要養成運筆靈動的習慣,行筆要有一定速度,太慢不行,太慢線條不靈動,寫不出褚體的那種飄逸感覺。
褚體線上條的粗細變化上非常講究,筆畫有粗有細,粗處如刀切,細處如纖絲。褚遂良的細筆畫給人一種靈動和堅韌的質感,這種小細線條必須有一定的運筆速度才能寫出那種飄逸靈動的感覺,堪稱是褚體楷書最精采之處。
學褚體楷書的另一大優點是將來向行書轉化時比較容易上手,褚體的用筆特點就是靈動,這和行書的用筆很相似。
另外褚體楷書結構上有的地方有少許牽絲連帶,且行筆時也有筆斷意連之勢,這就使得由楷入行的轉化變得很輕鬆。
褚遂良是“初唐四家”之一,初唐楷書這四人中,褚遂良、薛稷和虞世南書風有相似之處,這三人並不像歐陽詢那樣死守法度,所以他們的書風與歐陽詢相比,就要靈動很多,歐陽詢的字當然也不錯,但缺點就是嚴謹有餘,活潑不足。
歐體楷書開創唐楷講究法度之先,點畫講究"起按回鋒”,在“使轉折返”處也對用筆有嚴格要求,可以說這是歐陽詢對楷書的一次革命性的創新,從此,唐人楷就以嚴謹和法度而聞名。
但是,萬事都有二面性,所謂有得就有失。不得不說,唐楷成於法度,但也失於法度。
歐陽詢領軍開創的唐楷在用筆和結構上都非常精緻,精緻到差一分則失其形的程度,這種極致的精緻是其優點也是其缺點,因為這使得唐楷易於模式化,固定化,自我設定了很大的侷限性,也嚴重壓縮了楷書做為一種藝術可供書者發揮的空間。
這也是明清文人們很容易就把唐楷轉化為“館閣體”的原因之一。
但褚遂良等三人與歐陽詢不同,他們的楷書並不像歐體那樣講究法度,而是更崇尚自然和不雕琢,所以褚遂良的書法更靈動,更利於書者的個人發揮,這也是後代書者看好褚遂良的原因。
我們知道,發展變化是藝術的一種固有屬性,任何藝術形式都必須給藝術家以創造發揮的空間,不然藝術家也就只能稱為匠人或熟練工。
唐楷固然有他在書法史上的巨大影響力,但它幾乎沒有留給書者任何的發揮餘地,學唐楷者就是學到海枯石爛也只能是亦步亦趨,學得越像也就越失去自我,逐漸的變成歐陽詢第二,柳公權第二。
當然,我們沒有貶低唐楷之意,唐楷能被後人推崇自有他的偉大之處,這一點必須承認。
但唐人之後的歷代書法家沒有專學唐人楷的,更沒有以學唐楷而傳名的,這從側面說明唐楷亦有他的侷限性。米芾早年學唐人書,尤以歐陽詢等人用功最多,但學到年近三十走不出唐書禁錮,後得蘇東坡指點轉學晉人,才書藝有成,這也在一個方面說明學唐楷容易導致禁錮。
學書者習唐楷多年後,在向行書轉化時往往無所適從,因為他們在唐楷中被要求的那些規矩和法度在行書中都成了忌諱,那些藏鋒逆起和頓筆回鋒,那些“使轉折返”上的要求,在行書中基本沒用。
這不得不說是唐楷的一大尷尬,而褚遂良的楷書則與行書堪稱無縫對接,完全沒有重新適應的問題。
筆者多年前因學書之事向書壇知名前輩請教時,他也認為唐楷只適合打基礎,立規矩。並不宜久學。而褚體則不同,褚體可以學習終身,而不會受其禁錮。
所以,筆者強烈向書法愛好者推薦褚體,至少在臨習唐人楷書時也要涉獵下諸體,感受一下褚遂良那瀟灑飄逸的書風。
當然唐楷也很不錯,在初學書法打基礎、立規矩時不失為很好的選擇。
我總強調,學習書法沒有一定之規,不要受條條框框所束縛,亦不要被權威名家之言所誤導,學習書法以修身養性,陶冶興趣為上,愛學哪家就學哪家,沒有什麼不可以。
再好的書法也是既有優點也有缺點,選其長處,避其短處是每個學書者都應秉持的觀點。
-
5 # 千年蘭亭
能否同時學習褚字與柳字,不能簡單地認為“能”或“不能”,而應依人依時而定。
褚遂良與柳公權書法風格不同。褚字硬瘦,柳字寬博;寫褚應提飛,寫柳應鋪毫。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褚字筆畫細,柳字筆畫粗;寫褚字應將筆提起,寫柳字應將筆按下。
可見,褚字與柳字是兩種風格正好相反的字型。
兩種相反風格的字型,能否同時練習呢?這個問題,在書法專業上有兩種不同的看法:
1、互為補充,同時練習可以更好地理解筆法。
持此觀點者認為,每種字型都有自己的風格,所用筆法也有所不同,同時練習風格相反的字型,能熟悉各種不同的筆法。
譬如學習隸書時,同時練習以圓筆為主的《曹全碑》和以方筆為主的《張遷碑》,能更好地理解圓筆與方筆的不同。
2、相互衝突,同時練習容易讓自己陷入矛盾之中。
持此觀點者認為,練習書法應儘量選擇風格相近的碑帖,這樣可以加深對其風格的理解。反之,則會形成衝突,人為地製造矛盾。
譬如,學習《曹全碑》時,可選擇同樣以圓筆為主的《禮器碑》,這樣可反覆錘鍊圓筆筆法。
我認為:1、初學書法時,不宜同時學習褚遂良和柳公權書法。
因為此時對書法瞭解不多,同時學習不同風格的字型,容易讓自己陷入迷茫。
2、有了一定基礎後,可以同時學習褚遂良和柳公權書法。
因為此時對書法有了一些認識,風格相反的字型,可以形成直接的對比,能更好地加深對不同風格的理解。
-
6 # 張言好書畫
褚遂良是唐初四大家之一,博學多才,精通文史在歐陽詢、虞世南的指導下,出類拔萃,後自創一體《雁塔聖教序》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書風格的作品,字型清麗剛勁,筆法嫻熟老成,在字的結體上改變了歐,虞的長形字,創造了看似纖瘦,實則勁秀飽滿的字型。在運筆上則採用方圓兼施,逆起逆止;橫劃豎入,豎劃橫起,首尾之間皆有起伏頓挫,提按使轉以及回鋒出鋒也都有了一定的規矩。
柳公權則是繼顏真卿後唐朝的書法大師,集前人之所長創造出柳體,《玄秘塔碑》、《神策軍碑》是他代表作,用筆骨力深注,爽利快健,以方為主,濟之以圓,且在蹲鋒與鋪毫之間顯示瘦硬勁挺之線條,在筆劃有自家面目,橫之長者瘦挺舒展,橫之短者粗壯有力;豎劃較之橫劃為粗,以為主筆,求其變化;其撇,長者輕,而短者重;其捺必重,顯示矯健力度;其鉤、踢、挑必頓後回鋒迅出。柳體在結字上,也似顏真卿書正面示人,左右較勻衡,但縱長取勢,且中密外疏,柳體法度森嚴,清勁挺拔,瘦硬通神,實際上是楷書集大成者,是最高峰,後世楷書無人能達到柳公權的境界!
由此可見褚字與柳字的筆劃特徵與結體章法是不同的,學習書法不能同時學習兩種字型,以免四不象,不管學褚還是柳,都要專心致志入帖,精通之後再出帖,學其他,最終自成面目,相比之下褚易學,柳難度大,可根據你的欣賞眼光與實際能力選擇學習一種即可。
-
7 # 知名看淡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對於書法家一類的人,有豐富的書法知識,有豐富的臨帖經驗,我認為他們可以同時學習。因為他們有能力駕馭兩種字帖,能熟練掌握每種帖子的基本筆畫特點和結字特點。對於初學者來說,是不宜同時學的,褚遂良的字多順峰起筆,提按對比分明,結體看似鬆散,實則美觀,總體上說字瘦
,而柳公權的字多逆鋒起筆,剛勁有力,有骨力,運筆上沒褚字提按強烈,結體上中宮收緊,整體上給人以力量感。
所以說,如果是初學書法,就從其中一個帖子開始學習,兩個人在中國書法史上都是名家,都可以學習,認準一個帖子,毫不猶豫地堅持下去。首先,不要急於去寫,要認真讀帖,仔細觀察分析比較,逐漸熟悉基本筆畫的特點,看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有什麼特點,方圓、輕重、藏逆鋒、頓挫、提按等技法是怎樣執行的,把這些搞清楚了再下筆臨習,先臨習基本筆畫及變化筆畫,再臨習單字,過單字關,努力背臨每一個字,臨習書法字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隨便換貼,更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看字帖能寫出帖子裡的字,就基本差不多了。除此之外,還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古詩文知識等,要學習書法理論、書法史及美學等,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眼力,開闊自己的視野,用理論指導自己的臨帖,會收到很好的效果。等你掌握了一種帖子再去學習另一種字型就容易多了。以上內容僅是一家之言,如有不妥,敬請見諒!
-
8 # 神韻軒書法
褚遂良和柳公權書法雖風格有異,但都是唐代書家,唐代楷書都有一種尚法的"團體意識″。因此,這二家的都可學,建議分三步走:
一,把柳公權的楷書如《玄秘塔》臨過關後,再臨褚遂良的楷書如《大字陰符經》。
初學書法集中精力專心臨好一家,不受其它風格影響,如果同時臨二家,對風格的把握可能不適應。易混亂無序。
二,當以上二種字帖分別學好後,對各自風格都有一定理解,這時,就可以同時對比臨摹了。
這一步,為了提高快速反映能力,應變能力。可以作快速臨摹,二種字帖同時比照著臨,可以分辯出二種風格的細節差異和有哪些相似之處。
三,作創作式的吸收、風格誇張、合臨式的臨摹。
其方法是:比如以柳公權楷書《玄秘塔》為基準,以此帖風格為主,將褚遂良的《大字陰符經》的風格改造成《玄秘塔》風格,那麼褚遂良的楷書線上質、線形、線律、線構方面要作相應調整。往柳體風格上靠。儘量接近柳體風格大致感覺。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
褚遂良楷書的線形尖利、線質外肆、線律較強、線構誇張。
我們要將它改造成柳公權楷書的線形方正、線質緊湊、線律偏中,不強不弱。線構端正。總體風格剛勁雄強。
將褚體的線條語言,改造成柳體的線條語言,作一定誇張變化,逐漸接近柳體風格,只要寫成了柳體風格的感覺,轉換即為成功。這種方法董其昌曾用過,他說:"《瘞鶴》則陶隱居書,山谷學之,餘縮為小楷,偶失此帖,遂以《黃庭》筆法書之。″這是一種合臨的方法。
(柳公權玄秘塔碑)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墨跡紙本,21x394釐米。傳唐代褚遂良書。其帖用筆輕盈靈動,方圓兼備,線條粗細變化大。有隸味。有行意。剛健含飄逸。南宋楊無處跋雲:"草書之法,千變萬化,妙理無窮,今於褚中令楷書見之。″沈尹默和潘天鷹認定《大字陰符經》為褚遂良真跡。
柳公權楷書《玄秘塔碑》,骨法用筆,筆筆如刀,有魏碑斬釘截鐵之勢。結體法度森嚴。世有"顏筋柳骨″之稱。
在唐代,柳公權聲譽很高,當時的公卿大臣家為先人立碑,如果不是柳公權親筆寫的碑文,則視為不孝。
其墨寶唐宣宗尤為珍愛,曾命軍容使西門季玄在殿前捧硯,柳公權用楷書寫了"衛夫人傳筆法於王右軍″。用行書寫了"永禪寺真草千字文得家法。″用草書寫了"謂語助者焉哉乎也″。宣宗即賞了錦彩、瓶盤等銀器給他。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
9 # 千千千里馬
一個書法家,一生臨摹學習的字帖何止十個二十個,就褚遂良柳公權才兩個字型還不行?誰說的呀!
褚遂良的書法陰柔,柳公權的書法剛健,如果把陰柔的剛健一點,把剛健的陰柔一點,完全是很好的互補和融匯。
我們學習書法,就應該這樣博採眾長地臨帖各種字帖,才能把書法學好。
褚遂良和柳公權都是唐楷書法的範疇。他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主要區別就是褚遂良是初唐書法家,尚未擺脫六朝書法,特別是王羲之書法的框架,所以,陰柔的一面多一些。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區域性褚遂良(596—658)是唐太宗“十八學士”之一褚亮的兒子,又是同為唐太宗“十八學士”虞世南的外甥。
褚遂良書法初學歐陽詢、史陵等多家書法,善於融會貫通漢隸與楷書,然後學舅父虞世南的書法,終於形成以“二王”為宗師的褚遂良自己的書法風格。
所以,褚遂良的書法傳統自然就是王羲之的書法系統。他又是唐太宗的顧命大臣之一,權高位重,對唐代書法影響巨大。
褚遂良為人耿直,這是沒有問題的,例如,他在唐高宗李治立武媚娘為皇后的問題上,堅決反對,因此得罪了武則天,晚年遭遇貶官和流放非常淒涼。但是,褚遂良也有對不起被人的事情,例如,他就陷害過同僚劉洎。
但是總的來說,褚遂良為人正直不阿,他的書法成就也非常高。《雁塔聖教序》、《倪寬贊》最為人們稱道,還有《大字陰符經》也是非常有名的一個楷書作品。
啟功先生臨摹柳公權的《玄秘塔》他的楷書代表作品還有有《伊闕佛龕碑》、《孟法師碑》、《房玄齡碑》、《蘭亭序》臨摹等。
根據張懷瓘《書斷》記載,褚遂良卒於顯慶四年(659年),享年六十四歲。但其它資料顯示他死於顯慶三(658)。
褚遂良的書法飄逸而空靈,自有一種超然物外的高逸之氣,深得王羲之的神韻。
由於歷史的原因,初唐四大書法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只有歐陽詢一人被後世推為“四大楷書”中家。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長期得不到廣泛的學習,所以,很多人會認為,是不是褚遂良比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的書法第一個層次呢?其實這是很大的誤會。
顏真卿最初也是學褚遂良書法的,以顏真卿這樣的書法世家子弟都學褚遂良,足見褚遂良在盛唐時代的影響是很大的。
只是元明清以後,褚遂良逐漸退出了書法家的視野。
現在,學習書法的人很多,如果人人都去學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這四大家,那麼,書法風格的同質化學習就會很嚴重,書法的藝術特色也會被淹沒。
所以,現在學習書法,都不一定必須要從歐、顏、柳、趙起步,也有直接從褚遂良和魏碑起步學習楷書的。
臨摹褚遂良《雁塔聖教序》因此你選擇褚遂良的書法字帖臨摹學習,我認為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可以學學褚遂良與歐顏柳趙不一樣的那種清新脫俗,給人以似曾相識而久別重逢的新鮮之感。
柳公權(778-865)是中晚唐書法家。柳公權自從29歲入仕,一生經歷了7個皇帝,有58年的宮廷書法家生活。
柳公權做為一個與皇帝近距離保持了58年的書法家,可能是歷史上唯一的一個書法家,只是他一生的官職並不高。
柳公權繼承了顏真卿書法的盛唐遺風,可以說是最能代表唐代書法風格的楷書之一。所以,柳公權的楷書受到歷代文人墨客的推崇。
尤其是柳公權以書法進諫的名言:“心正則筆正”這句名言,有書法與做人到極致的頓悟之感。
柳公權與初唐書法家褚遂良有很大的不同。
他初學王羲之的書法,後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以顏真卿、歐陽詢之長,溶匯各種流派的新意,自創了獨樹一幟的“柳體”,他的“柳體”楷書,以骨力勁健體型俊朗見長,後世對柳公權有“顏筋柳骨”的讚譽,與顏真卿合成“顏柳”,有如唐代詩人李白和杜甫合稱“李杜”。
明清時代,柳公權與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並稱“楷書四大家”。
柳公權傳世的書法作品比較多,碑刻有《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馮宿碑》等。行書和草書有《伏審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帖,另有墨跡《蒙詔帖》、《王獻之送梨帖跋》傳世。
對柳公權的書法,社會上都不陌生的,這是他有很高的知名度的原因。但是,真正學習柳公權有成就,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柳公權的字,筆畫飽滿而不肥腴,點畫簡約而不單薄,所以,學好柳公權的字,看起來很容易,其實如果沒有紮紮實實的筆法功夫,是寫不好的。
那麼,把柳公權和褚遂良的字,同時學習是不是可行呢?
這主要要看我們的書法基礎行不行了。書法的基礎好,完全沒有任何問題,如果基礎不好,那就一定會學得一塌糊塗的,有畫貓不成反類犬的走失了。
例如,我們看看啟功先生臨摹柳公權的《玄秘塔》,他其實臨摹的一點也不像,還說臨帖“有七分像”就可以了。
那是人家啟功先生書法基礎非常好,所以,從來不怕臨什麼帖,也從來不怕臨摹的像不像,因為對啟功先生不存在臨摹什麼字帖,也不存在臨摹字帖像不像的問題。
如果我們也有這麼好的書法底氣,那麼,把褚遂良和柳公權的字帖同時學習,完全沒有問題。
但是,如果我們是初學者,最好先學一個字帖,把另外一個字帖放一放,等到一個字帖學得差不多,再嘗試學習下一個字帖,這樣學習書法臨摹,有利於我們紮紮實實的打基礎。
有人經常有一種擔心,認為,假如我第一個字帖白學了怎麼辦?
也就是說,學了半天結果不是自己喜歡的字帖。
我的看法是,任何一個字帖,都可以打下書法基礎,沒有白學的道理。
就像你本來不知道適合短跑還是長跑,因為害怕短跑不出成績,就練習長跑了,結果發現自己短跑的短跑成就也很棒,那麼,你怎麼會認為練習長跑就是白費功夫呢?
在學習書法的道路上,我們可能要改變幾次學習重點的。
無論哪一個階段,學哪一種書法字帖,都不會是浪費時間白學的。
我們學習書法的所謂的修養,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所以,同時學習褚遂良和柳公權,一點也不衝突。如果能夠互相補充兩個書法字帖的藝術營養,培養出一種創新的書法靈感,那才是最大的收穫。
-
10 # 一人筆記
我是一人。這兩位書法家,放在一起有些奇怪。
褚遂良和柳公權兩個人字差異比較大,不適合一起練。褚遂良和柳公權都是著名書法家,從今人看柳公權的名氣稍大一些。
柳公權是現在所說的楷書四大家,歐顏柳趙之一。
我本人非常非常非常喜歡柳公權的字,但是歐顏柳趙四個人是同一水平,同時歐顏柳趙也比褚遂良水平高一些。
褚遂良的楷書,筆畫較為自由奔放。
上圖褚遂良所寫的楷書《聖教序》,大家比較熟悉的是王獻之行書《聖教序》。
褚遂良的控筆能力和楷書四大家是有差距的,當然和王羲之有更大的差距。
如果你學了柳公權,那麼不要學褚遂良,可以學學顏真卿。
一人有感我們當代有段時間,寫褚遂良的楷書比較容易入展和獲獎。
如果僅僅從獲獎的容易程度來說,寫褚遂良的楷書比歐顏柳趙的楷書容易。同時也比學王羲之行書來的更容易獲獎。
褚遂良的字對於我們當代人來說有不好學,只不過褚遂良的字並不是歷史中最好的那一批人。
以我僅有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
-
11 # 行善積德行16
字守五千遷歷至,仙怨魂規律億萬。智哲能誓聲語氣,啟者相聞鬧文舉。捍衛先算教術數,答加差應乘積除。等式微榜:為偉陽樣!!令,歲,壽吉慶!!
-
12 # 辭賦天地
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褚遂良的是初唐很有名的書法家,初唐四傑之一。初學虞世南,後取法王羲之,他的字自成一體。
顏真卿都向褚遂良學習過,可見褚遂良的水平。褚遂良用筆變化莫測,後世顏真卿米芾,都自褚遂良出。褚遂良楷書變化多端,深得用鋒之妙,並不適合初學。反觀歐顏柳趙四體,有一共同點,就是全可初學入門。
柳公權是唐代楷書的代表書家之一,他的《玄秘塔碑》流傳臨摹甚廣,柳體和顏體並稱顏筋柳骨。柳公權的玄秘塔甚至被後世推為唐楷極則。
但是柳體易學而難出,歷史上很少有學習柳體而成大家的,柳體高深莫測,光勾的寫法就有幾十種。
結論:如果想參加書展,可以二者一起練。如果想走市場,這兩者都不練習。
-
13 # 靈銳藝術
褚遂良書法和柳公權的書法可以一起學嗎?
如果說是喜歡褚遂良的字同時又喜歡柳公權的字,不忍割捨其中一個。同時練兩種字型當然也可以,但要注意兩點:
一、書寫時各寫各體,寫褚遂良風格時就按褚遂良的風格寫,寫柳體時就按柳的面貌寫。就象有些人即會寫楷書又回寫隸書一樣,各寫各體。
二、既然題目當中是談學寫,那就要注意時間分配問題。褚遂良是唐代少有的飄逸風格的楷書,用筆結體偶有行書筆意,書風瀟灑飄逸,講究輕重強烈對比,行筆變化多端,極盡流美之風!而柳公權的楷書剛正不阿,筆筆法度森嚴,不容半點隨性,可謂莊重之典範,森森然如武庫,鐵畫銀鉤,廟堂氣十足。其面貌特徵和筆法對比於褚遂良無半點相同之處。所以兩種書體練起來都會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一般一個人寫好一種字型就已很難,同時攻兩種字型,想有成績,其難度可想而知。
當然,如果題主是想透過兩種字型的練習,從而寫出一種屬於題主個人風格的書體也不是不可能的。這就要看題主在不同風格字型中如何取捨如何融會貫通了。這需要題主有相應的書法美學素養和書法技能。從古至今不乏把兩種字型風格結合在一起的人,如元代的趙孟頫就是把東晉王羲之和唐朝李邕的書法完美結合了起來。還有明末清初的王鐸,也是把二王和米芾完美結合起來的成功代表。
不管題主是屬於哪一種目的,只要心中有數,同時練兩種字是不矛盾不衝突的!
作者使用習作隨貼
-
14 # 水醉山人
二者都是唐代大書家,受到後期書家的推崇,習字者可作為楷模,孰輕孰重,孰先孰後,或一起練習,都無不可。習字者可據自己的嗜好,自由選擇,初學者亦如此,這沒有硬性規定,自己認為那種容易就從那種入手。至於習有所成者,更不可拘泥,從心所欲,但不可逾矩,別畫虎不成反類犬。最終者,必須脫帖,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過渡,寫出自己的風格來。
回覆列表
不怎麼樣,喜歡的話,怎麼樣都可以。但問題是,你這樣的做的目的是什麼?
我們學習任何事情,都要有個目的,如果連自己都不知道這麼做的目的怎麼樣,別人怎麼能夠知道會怎麼樣?
書法學習,不在於選擇哪一家,哪一體。古代的這些大宗師,他們的書體都是經過千錘百煉而成功的。任何一家,都足以為法。你是想把柳公權、褚遂良兩家的字型模仿到手,能夠寫兩個不同的字型。對吧?我告訴你,你的這個方法很不怎麼樣。寫柳體和褚體的人,在你前面的不計其數,單寫一體,你都未必能出類拔萃,更不用說兩種書體。
書體,不是學習的目標,而是藉助於臨摹,學習筆法、規則的手段。你懂了規則,熟悉了筆法,何必要寫褚體、柳體,跟在別人的屁股後面亦步亦趨?完全可以寫你自己的書體嘛。如果你不明白學習書法的目標是什麼,這個筆畫用褚遂良,那個筆畫用柳公權,弄得和混搭似的,還以為是博採眾長,獨創新體。其實,這是走火入魔,不知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