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孔夫劍

    這種事其實並沒有什麼固定答案,筆者只能根據自己讀研時的經驗來跟題主說一下。

    我本科並不是學歷史的,讀研時老師要求我以讀原始史料為主,中間可以加一些近現代史家的名著。以宋史領域而言:原始史料主要就是指《宋史》、《續資治通鑑長編》、《宋會要》、《三朝北盟會編》、《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文獻通考》六部基本史書。後面也讓我看明朝陳邦瞻創作的斷代紀事本末體史書《宋史紀事本末》,但這本書只能用作了解史實,不能直接引用。按老師的說法,總看別人寫的東西,很難有所超越,不如多看原始史料。至於看近人論著,可以看一些比如鄧廣銘、鄧小南、龔延明、戴建國等前輩學者的書,則是為了學習怎麼分析表達。

    在讀這些書時當然是要做筆記的。常聽老師說前輩學者做筆記的方式主要是做卡片,遇到比較感興趣的、感覺有用的史料就記到一張卡片上,遇到比較經典的近人論述也記到卡片上,定期對卡片進行分門別類的處理。這樣積少成多,等你想要寫某一方面的論文時,只要拿出那一方面的卡片基本就能對這一選題有一大致瞭解。

    現在條件好了很多,做卡片太麻煩,老師就建議我在電腦上先分門別類的做出不同的資料夾、文件,讀書的時候看到有用的就分門別類的記到電子文件上。但長時段看書總開啟電腦也不方便,而且容易分心。所以我是專門找了三個本子,一個專門記讀到的史料中有用的內容,一個記讀到的著作中有用的內容,一個記讀到的論文中有用的內容。沒有再進行更細的分類。做筆記是基本都是原文抄錄,標出其在原書中的具體頁數,便於複查。

    其實說來,這種方法肯定不如前輩學者們分門別類記述的好用,但我主要還是為了一種學術積累,而不是寫論文。現在技術先進了,需要相關論文時只需要在知網、維普、萬方等資料網站進行關鍵字詞搜尋就可以。史料也有很多資料庫,想四庫全書、愛如生等古籍資料庫都挺好用的。

    以上級是筆者親身經歷的學習經驗,希望對題主有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線上教學如何做到課後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