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陵野叟

    《越人歌》著錄於漢代劉向《說苑》卷十一《善說篇》,它是公元前528年拿槳的越人為遊湖的楚國王子鄂君子皙唱的歌。《越人歌》原文用漢字記音有32個字:【濫兮抃草濫予昌枑澤予昌州州州焉乎秦胥胥縵予乎昭澶秦踰滲惿隨河湖】。

    在《越人歌》身上還隱藏了一個“千古之謎”,《越人歌》其實不是漢語,更非來自《詩經》 。我們上面看到的只是楚人將《越人歌》翻譯成楚辭形式的漢語翻譯。《越人歌》是《越人擁楫歌》的簡稱,是古代越人所唱的歌,越人原來肯定不是這麼唱的。楚譯人把它譯成楚辭的形式後,用了54個字,竟多了22個字;可見兩者不是一種語言,所以不能字字對譯。因為雙方歌式也不同,楚譯人為了使譯文合於楚辭歌式,其中還包含有一些只為湊韻而新增的起興式遊辭。所以這一段如同天書的漢字記音也就成了一個千古之謎,很多人都在猜測它的原義。

    破譯《越人歌》實際上有幾個難題。首先要解決的是用來記音的漢字在當時的發音,也就是漢字的上古音。其次是每個字的上古音對應古越語的什麼意思。最後,串聯成句的翻譯應當與《善說篇》的楚辭翻譯對應得上。把漢字依古音,以侗臺語裡文字形式較古的泰文為主進行譯解,分原文為五句(左為原文,右為泰文意譯):見圖三。

  • 2 # 花滿天宇1

    韋慶穩先生用壯語,鄭張尚芳先用泰語(泰國國語),周溪流先生在前面學者的基礎上,用水語,傣語,布依語等分別譯出了越人歌!

  • 3 # 小禾畫啊畫

    劉向書中對歌詞的古越語記音用了三十二個漢字,如下:

    濫兮抃草濫予昌枑澤予昌州州鍖州焉乎秦胥胥縵予乎昭澶秦逾滲惿隨河湖[4]

    楚譯人把它譯成“楚語”(即姚先生說的楚地漢語),用了五十四個漢字,“詞采聲調,宛然楚辭”: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

    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越人歌的古音釋讀,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多家學者均有研究。[5]諸家的解讀各有不同,但對某些詞的解釋,如“濫”(*gram)對應“夜晚,夕”;“昭”(*tjau)對應“王子,君”,各家都是一致的。幾位國內學者所作釋讀,雖然翻譯內容有別,但使用的方法卻是一脈相承的,即使用侗臺語族語言進行比勘。限於篇幅,無法將譯文一一列出,並比較其中不同之處,以下列出在國內外影響相對較大的鄭張先生的譯文,供參考。

    第一句:濫兮抃草濫——夜晚哎,歡樂相會的夜晚。

    第二句:予昌枑澤,予昌州——我多麼害羞,但我善於搖船。

    第三句:州鍖州焉乎,秦胥胥——搖船渡越啊,漫長悠悠,高興喜歡。

    第四句:縵予乎,昭澶秦逾——鄙賤的我啊,蒙王子殿下歡喜結識。

    第五句:滲惿隨河湖——隱藏在心始終不斷思慕。[6][7]

    楚譯中的“山有木兮木有枝”一句,鄭張先生認為是譯人為滿足楚辭韻律,湊足六句而新增的襯韻句,以“枝”諧“知”,所以未包括在內。這句話其他國內外翻譯者也都未作翻譯,理由大致與鄭張先生相仿。

    1991年,鄭張尚芳先生從泰語再次破譯了《越人歌》的漢字記音。泰語是泰國的國語,和壯語同屬侗臺語族臺語支。與臺語支的其它語言都不同,泰語有使用了七百多年的拼音文字——泰文, “泰文在泰語和其它臺語支的語言中有著最古老的經過驗證的形式”。因此他以書面泰文為基礎,比照記音漢字的上古讀音,逐字推敲有關的泰語原意。他在構擬記音漢字的上古音時,使用了自已創制的一套上古音系統。在破譯時,和韋慶穩一樣把記音漢字分斷成五句,但斷句的位置和韋慶穩的全然不同。下面是他報告的《越人歌》的新漢譯。原文為英文,經孫琳和石峰譯成中文後,轉載於1997年出版的《語言研究論叢》第七輯 第57-65頁:

    夜啊,歡樂會晤的夜晚!

    我多麼害羞啊,我又很能搖船。

    慢悠悠地搖船橫渡啊,滿懷喜歡!

    汙穢的我啊,尊敬的王子殿下竟然相識了。

    藏在心底的,是我始終不諭的思戀。[8]

    後來,周流溪先生在上述語言學者研究的基礎上,特別參考了鄭張尚芳的譯讀,對照楚譯文,並參照其它越族共同語如水語、傣語、布依語等,重新古音構擬,在破譯中求得最大數量的古越語詞,並藉助古漢語的同源詞,,復原了《越人歌》的全文。這種方法的優勢是是單靠一個語言破譯無法比擬的。因此,他的釋讀結果也是比較接近越人歌原貌的。

    周流溪今譯:

    濫兮抃草濫予,

    “今夕何夕兮,搴洲(舟)中流?”

    (今晚在河裡掌船,是什麼好日子?)

    昌枑澤予昌州州,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和哪一位同船?和王子你們)

    鍖州焉乎秦胥胥,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

    (承蒙大人美意賞識見愛,我無比羞愧。)

    縵予乎昭,

    “心幾頑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我多麼希望認識王子!今天終於認識了。)

    澶秦逾滲,

    “山有木兮,木有枝;”

    (山上有樹叢,竹木有枝梢。)

    惿隨河湖。

    “心說(悅)君兮,君不知。”

    (您知道嗎?我心裡對您非常敬慕眷戀。)

    越人是古代生活在長江以南廣大沿海地區的一個大族群,文獻上稱為百越,有于越、甌越、閩越、東越、楊越、南越、駱越等。《漢書·地理志》臣瓚注:“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指的就是這些族群。其語言一般認為與今壯侗語族有淵源關係。現代的遺傳學研究也認為,根據百越群體的Y染色體資料,其起源具有整體性和共性,越人很可能是具有共同血緣的(參看李輝博士的論文《百越遺傳結構的一元二分跡象》,載《廣西民族研究》2002年第4期)。中國境內的壯侗語民族與境外的臺語民族的語言相近,可以進行比較。以上,是國內學者釋讀《越人歌》的主要依據。

  • 4 # 長生酒

    hhh,感覺回答這個問題會得罪人,因為歷史上說越語是鳥語,那破解出來是什麼語言呢,有學者說是壯語和泰國,《越人歌》於春秋時期楚越之地的翻譯作品,被考證為中國最早的翻譯作品。也就是說是楚國翻譯了越國的歌,這首歌詞最早記載於西漢劉向的《說苑》。

    楚國原版翻譯

    文中說道春秋時期的鄂君子皙在江上游覽,歌舞綿延。有一個越國女子見到此景,於是唱道:

    濫兮草濫,予昌枑澤予昌州,州囗(原字為左飠右甚)州焉乎秦胥胥,縵予乎昭澶秦逾,滲惿隨河湖。

    越女的是越國的歌謠,作為楚華人的鄂君聽不懂,就讓人翻譯了一下。其翻譯的內容為:

    今夕何夕搴中洲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心幾頑而不絕兮,知得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說君兮君不知。中科院學者壯語翻譯

    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社科院民族研究所壯族語言研究學者韋慶穩先生認為古越族和現在的壯族擁有密切的關係,於是從語言的角度去解析這首《越人歌》。他發現,《越人歌》的發音構詞和壯語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他把擬構的上古壯語按原歌記字順序加以排列,作了詞對詞、句對句的直譯:

    晚今是晚哪?正中船位哪?正中王府王子到達。王子會見賞識我,小人感激感激,天哪知王子與我小人遊玩。小人喉中感受。

    為了讓翻譯變得更有文學色彩,韋先生又做了意譯:

    今晚是什麼佳節?舟遊如此隆重。船正中坐的是誰呀?是王府中大人。王子接待又賞識,我只有感教。但不知何日能與您再來遊,我內心感受您的厚意!

    泰語翻譯版本

    1991年,鄭張尚芳先生從泰語再次破譯了《越人歌》的漢字記音。泰語是泰國國語,而泰族和百越族也有密切的關係。其翻譯如下:

    夜啊,歡樂會晤的夜晚!我多麼害羞啊,我又很能搖船。慢悠悠地搖船橫渡啊,滿懷喜歡!汙穢的我啊,尊敬的王子殿下竟然相識了。藏在心底的,是我始終不諭的思戀。

    當時,楚國已經被納入華夏文化圈,使用的語言和中原沒有多大的差別。然而越國使用的卻是“鴃舌鳥語”,漢語為一字一音的孤立語,越語則為一字數音的膠著語。楚國和越國雖然是鄰國,但卻是“鳥聲禽呼,言語不同”。

    後來,周流溪先生在以前學者的研究的基礎之上,對照楚譯文,利用壯侗語言的活材料,並參照其它越族共同語如水語、傣語、布依語等,重新古音構擬,在破譯中求得最大數量的古越語詞,並藉助古漢語的同源詞,復原了《越人歌》的全文。其翻譯如下:

    今晚在河裡掌船,是什麼好日子?和哪一位同船?和王子你們。承蒙大人美意賞識見愛,我無比羞愧。我多麼希望認識王子!今天終於認識了。山上有樹叢,竹木有枝梢。您知道嗎?我心裡對您非常敬慕眷戀。

    越族到底是現狀的什麼民族

    那麼越國是什麼民族呢?當時人們將生活在東南沿海一帶的居民統稱為“百越”,吳越、揚越、東甌、閩越、南越、西甌、駱越等,他們生活的地區覆蓋了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廣東、廣西、交趾、臺灣、海南。《漢書·地理志》載:“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

    在秦始皇統一百越之地後,這些百越民族就逐漸融合到了漢族之中。不過,中原王朝對珠江流域開發比較晚,使得許多百越民族能夠保留下來。現如今生活在珠江流域的壯族、瑤族、侗族、布依族、水族等便是百越民族的後裔。

    所以海南話,廣西話等準確來說都算這個語系。

  • 5 # 宇哲生活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

    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越人歌》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明確歌頌同性戀情的詩歌,它和楚國的其他民間詩歌一起成為《楚辭》的藝術源頭。

    《越人歌》有記載的出處,是漢劉向《說苑》,卷十一,善說篇,第十三段。

    故事講的是楚國襄成君冊封受爵那天,身著華服佇立河邊。楚大夫莊辛經過,見了他心中歡喜,於是上前行禮,想要握他的手。襄成君忿其越禮之舉,不予理睬。於是莊辛洗了手,給襄成君講述了楚國鄂君的故事:

    鄂君子皙是楚王的弟弟,坐船出遊,有愛慕他的越人船伕抱著船槳對他唱歌。歌聲悠揚纏綿,委婉動聽,打動了鄂君,當即讓人翻譯成楚語,這便有了《越人歌》之詞。鄂君明白歌意後,非但沒有生氣,還走過去擁抱船伕,給他蓋上繡花被,願與之同床共寢。

    莊辛進而問襄成君:鄂君身份高貴仍可以與越人船伕交歡盡意,我為何不可以握你的手呢?襄成君當真答應了他的請求,將手遞給了他。

    原文如下——

    “襄成君始封之日,衣翠衣,帶玉劍,履縞舄,立於游水之上,大夫擁鍾錘,縣令執桴號令,呼:“誰能渡王者於是也?”楚大夫莊辛,過而說之,遂造託而拜謁,起立曰:“臣願把君之手,其可乎?”襄成君忿作色而不言。莊辛遷延沓手而稱曰:“君獨不聞夫鄂君子皙之泛舟於新波之中也?乘青翰之舟,極囗(原字為上艹下兩)芘,張翠蓋而檢犀尾,班麗褂衽,會鐘鼓之音,畢榜枻越人擁楫而歌,歌辭曰:‘濫兮抃草濫,予昌枑澤予昌州,州囗(原字為左飠右甚)州焉乎秦胥胥,縵予乎昭澶秦逾,滲惿隨河湖’鄂君子皙曰:‘吾不知越歌,子試為我楚說之。’於是乃召越譯,乃楚說之曰:‘今夕何夕兮,搴中洲流(一作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心幾頑而不絕兮,知得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說君兮君不知。’於是鄂君子皙乃揄修袂,行而擁之,舉繡被而覆之。鄂君子皙,親楚王母弟也。官為令尹,爵為執圭,一榜枻越人猶得交歡盡意焉。今君何以逾於鄂君子皙,臣何以獨不若榜枻之人,願把君之手,其不可何也?”襄成君乃奉手而進之,曰:“吾少之時,亦嘗以色稱於長者矣。未嘗過僇如此之卒也。自今以後,願以壯少之禮謹受命。”

    近代許多學者對《越人歌》的原詞作了譯讀。

    語言學家鄭張尚芳根據泰語的譯讀是:

    夜晚哎歡樂相會夜晚

    我好害羞,我善搖船

    搖船渡越,搖船悠悠啊,高興喜歡

    鄙陋如我啊,王子殿下竟高興結識

    隱藏心裡在不斷思戀哪。

    日本學者泉井久之助根據佔語或馬來語譯讀:

    我祈禱您啊,王子

    我祈禱您啊,偉大的王子

    我認識了您啊,偉大的王子

    正義的王子啊,尊貴的王子

    我真幸福啊

    我忠心地服從您

    讓所有的人都繁榮昌盛吧

    我長久以來一直敬愛著您。

    壯族學者韋慶穩根據壯語譯讀:

    今晚這是何晚

    坐在船正中的是哪位大人

    王府中王子駕臨

    王子接待又賞識我,小人感激

    不知何日王子與小人再遊玩,小人心喉感受。

    《紹興文理學院報》2007年9月25日刊《〈越人歌〉臆譯》一文,在楚譯和鄭張尚芳譯文的基礎上,用大致的紹興方言對《越人歌》作了逐字直譯:

    夜啊,多好(的)夜。我攙王子,我撐船。在水中央呵,我意好喜歡呵。早想親(近)你,心思誰可訴?

    《越人歌》 中國古代使用壯侗語族語言民族的古老民歌。

    《說苑·善說篇》記載:公元前528年,楚國令尹鄂尹子皙舉行舟遊盛會,百官縉紳,冠蓋如雲。在盛會上,越人歌手對鄂君擁楫而歌。一位懂楚語的越人給子皙翻譯道:“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子皙被這真誠的歌聲所感動,按照楚人的禮節,雙手扶了扶越人的雙肩,又莊重地把一幅繡滿美麗花紋的綢緞被面披在他身上。據語言學家研究,《越人歌》的語言可能與壯語有系族上的關聯。因而也可以說它是一首古老的壯歌。

    《越人歌》清楚表達了越人對鄂君的感戴,說明楚越人民的親密關係。這首詩在民族歷史、民族語言及文學史的研究中,具有一定價值。

    關於《越人歌》,有兩種說法:

    其一:《越人歌》相傳是中國第一首譯詩。鄂君子皙泛舟河中,打槳的越女愛慕他,用越語唱了一首歌,鄂君請人用楚語譯出,就是這一首美麗的情詩。有人說鄂君在聽懂了這首歌,明白了越女的心之後,就微笑著把她帶回去了。(席慕蓉詩《在黑暗的河流上》)

    其二:這是一首中國古代使用壯侗語族語言民族的古老民歌。公元前 528年,楚國令尹鄂君子皙舉行舟遊盛會,百官縉紳,冠蓋如雲。在盛會上,越人歌手對鄂君擁楫而歌。一位懂得楚語的越人給子皙翻譯道:“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子皙被這真誠的歌聲所感動,按照楚人的禮節,雙手扶了扶越人的雙肩,又莊重地把一幅繡滿美麗花紋的綢緞被面披在他身上。 [編輯本段]《越人歌》原文及譯文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

    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說君兮君不知。

    譯文:

    今天是什麼樣的日子啊,我駕著小舟在長江上漂。

    今天是什麼樣的日子啊,我竟然能與王子在同船泛舟

    承蒙王子看的起啊!不因為我是舟子的身份而嫌棄我,甚至責罵我。

    我的心裡如此的緊張而停止不住,因為我知道他居然是王子!

    山上有樹木,而樹上有樹枝,

    可是我的心底這麼喜歡王子啊,王子卻不知。

    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

    心幾頑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說君兮君不知。

    譯文:

    今夜是什麼夜晚啊,我能操槳於此洲流;

    今天是什麼日子啊,我有幸能與王子同舟。

    含羞懷情啊,不顧詬罵羞恥,

    心裡多麼痴迷不止啊,盼見王子。

    山有樹啊樹有枝,心裡愛慕著您呀您卻不知。

    1991年,鄭張尚芳先生從泰語再次破譯了《越人歌》的漢字記音。泰語是泰國的國語,和壯語同屬侗臺語族臺語支。與臺語支的其它語言都不同,泰語有使用了七百多年的拼音文字——泰文,“泰文在泰語和其它泰語支的語言中有著最古老的經過驗證的形式”。因此他以書面泰文為基礎,比照記音漢字的上古讀音,逐字推敲有關的泰語原意。他在構擬記音漢字的上古音時,使用了自己創制的一套上古音系統。在破譯時,和韋慶穩一樣把記音漢字分斷成五句,但斷句的位置和韋慶穩的全然不同。下面是他報告的《越人歌》的新漢譯。原文為英文,經孫琳和石峰譯成中文後,轉載於1997年出版的《語言研究論叢》第七輯 第57-65頁:

    夜啊,歡樂會晤的夜晚!

    我多麼害羞啊,我又很能搖船。

    慢悠悠地搖船橫渡啊,滿懷喜歡!

    汙穢的我啊,尊敬的王子殿下竟然相識了。

    藏在心底的,是我始終不渝的思戀。

    後來,周流溪先生在上述語言學者研究的基礎上,特別參考了鄭張尚芳的譯讀,對照楚譯文,利用壯侗語言的活材料,並參照其它越族共同語如水語、傣語、布依語等,重新古音構擬,在破譯中求得最大數量的古越語詞,並藉助古漢語的同源詞,復原了《越人歌》的全文。這種方法的優勢是是單靠一個語言破譯無法比擬的。因此,他的釋讀結果也是比較接近越人歌原貌的。

    周流溪今譯:

    濫兮抃草濫予,

    “今夕何夕兮,搴洲(舟)中流?”

    (今晚在河裡掌船,是什麼好日子?)

    昌枑澤予昌州州,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和哪一位同船?和王子你們)

    飠甚州焉乎秦胥胥,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

    (承蒙大人美意賞識見愛,我無比羞愧。)

    縵予乎昭,

    “心幾頑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我多麼希望認識王子![今天終於認識了。])

    澶秦逾滲,

    “山有木兮,木有枝;”

    (山上[有[樹叢,竹木[有]枝梢。)

    惿隨河湖。

    “心說(悅)君兮,君不知。”

    (您知道嗎?我心裡對您非常敬慕眷戀。)

    我們可以看到,鄭張尚芳和周流溪的譯讀與楚譯的面目最接近,特別是解讀了楚譯中比較難懂的兩句:一,“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越語記音: 州焉乎秦胥胥),周譯為“承蒙大人美意賞識“。

    著名詩人席慕蓉有一首詩《在黑暗的河流上》,是讀《越人歌》之後而作,我個人認為,在《越人歌》的詞條裡也應該席慕容的把這首詩附上。詩中的每一句都好似能說到人心最柔軟之處...。

    在黑暗的河流上

    ——讀《越人歌》之後

    燈火燦爛 是怎樣美麗的夜晚

    你微笑前來緩緩指引我渡向彼岸

    (今夕何夕兮 中搴洲流

    今日何日夕 得與王子同舟)

    那滿漲的潮汐

    是我胸懷中滿漲起來的愛意

    怎樣美麗而又慌亂的夜晚啊

    請原諒我不得不用歌聲

    向俯視著我的星空輕輕呼喚

    星群集聚的天空 總不如

    坐在船首的你光華奪目

    我幾乎要錯認也可以擁有靠近的幸福

    從卑微的角落遠遠仰望

    水波盪漾 無人能理解我的悲傷

    (蒙羞被好兮 不訾羞恥

    心幾煩而不絕兮 得知王子)

    所有的生命在陷身之前

    不是不知道應該閃避應該逃離

    可是在這樣美麗的夜晚裡啊

    藏著一種渴望卻絕不容許

    只求 只求能得到你目光流轉處

    一瞬間的愛憐 從心到肌膚

    我是飛蛾奔向炙熱的火焰

    燃燒之後 必成灰燼

    但是如果不肯燃燒 往後

    我又能剩下些什麼呢 除了一顆

    逐漸粗糙 逐漸碎裂

    逐漸在塵埃中失去了光澤的心

    我於是撲向烈火

    撲向命運在暗處佈下的誘惑

    用我清越的歌 用我真摯的詩

    用一個自小溫順羞怯的女子

    一生中所能

    為你準備的極致

    在傳說裡他們喜歡加上美滿的結局

    只有我才知道 隔著霧溼的蘆葦

    我是怎樣目送著你漸漸遠去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悅君兮君不知)

    當燈光逐漸熄滅 歌聲停歇

    在黑暗的河流上被你遺落了的一切

    終於 只能成為

    星空下被多少人靜靜傳誦著的

    你的昔日 我的昨夜

    一九八六年六月十一日

    附記:《越人歌》相傳是中國第一首譯詩。鄂君子晰泛舟河中,打槳的越女愛慕他,用越語唱了一首歌,鄂君請人用楚語譯出,就是這一首美麗的情詩。

    有人說鄂君在聽懂了這首詩,明白了越女的心之後,就微笑著把她帶回去了。

    但是,在黑暗的河流上,我們所知道的結局不是這樣。

  • 6 # 我也太穩健了吧

    劉向書中對歌詞的古越語記音用了三十二個漢字,如下:

    濫兮抃草濫予昌枑澤予昌州州鍖州焉乎秦胥胥縵予乎昭澶秦逾滲惿隨河湖 

    楚譯人把它譯成“楚語”(即姚先生說的楚地漢語),用了五十四個漢字,“詞采聲調,宛然楚辭”: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

    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越人歌的古音釋讀,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多家學者均有研究。諸家的解讀各有不同,但對某些詞的解釋,如“濫”(*gram)對應“夜晚,夕”;“昭”(*tjau)對應“王子,君”,各家都是一致的。幾位國內學者所作釋讀,雖然翻譯內容有別,但使用的方法卻是一脈相承的,即使用侗臺語族語言進行比勘。限於篇幅,無法將譯文一一列出,並比較其中不同之處,以下列出在國內外影響相對較大的鄭張先生的譯文,供參考。

    第一句:濫兮抃草濫——夜晚哎,歡樂相會的夜晚。

    第二句:予昌枑澤,予昌州——我多麼害羞,但我善於搖船。

    第三句:州鍖州焉乎,秦胥胥——搖船渡越啊,漫長悠悠,高興喜歡。

    第四句:縵予乎,昭澶秦逾——鄙賤的我啊,蒙王子殿下歡喜結識。

    第五句:滲惿隨河湖——隱藏在心始終不斷思慕。 

    楚譯中的“山有木兮木有枝”一句,鄭張先生認為是譯人為滿足楚辭韻律,湊足六句而新增的襯韻句,以“枝”諧“知”,所以未包括在內。這句話其他國內外翻譯者也都未作翻譯,理由大致與鄭張先生相仿。

     

  • 7 # 去蕪存真煉心如水

    古代早有人把《越人歌》視為同性戀的文字。《藝文類聚》卷三十三部十七“寵幸”門錄有吳筠《詠少年詩》一首,末四句雲:“不道參差菜,誰論窈窕淑。願君捧秀被,來就越人宿。”這是一首歌詠男色的詩,“不道”兩句反用了《關雎》的成句,明顯表示對異性戀的否定。後兩句以肯定的語氣用鄂君子皙的故事,詩人的意思是,希望那個美少年也能像子皙對待越人一樣,捧上繡被來與戀慕他的男子同宿。由此可見,越人之為男性,《越人歌》之為同性戀文字,是毫無疑問的事了。

      眾多學者對這個敏感的男男戀故事,或輾轉騰挪的百般規避,或明知故錯的“純潔化”,雖理不可原,但情可以恕,畢竟環境如是,過分苛責也是不厚道的。海外漢學家比較少這方面的禁忌束縛,所以更早的明確了《越人歌》的同性戀情歌性質。1982年英國企鵝出版社出版了劍橋大學漢學家白安妮女士英譯的《玉臺新詠》(New Songs From A Jade Terrace by Dr. Anne Birrell),《玉臺新詠》是東周至南朝梁代的詩歌總集,歷來認為是徐陵在梁中葉時所編。共十卷,收詩769篇,除了一首詩以外,其它詩都是自漢迄梁的作品。這首例外之作就是收入第九卷的《越人歌》。據徐陵《玉臺新詠序》說﹐本書編纂的宗旨是“選錄豔歌”,即主要收情愛詩,而不是歌功頌德的廟堂詩。白安妮博士對《玉臺新詠》中的同性戀愛性質的情詩格外關注,比如梁簡文帝肖綱的《妾童》,還有就是《越人歌》。在漢譯英過程中,白安妮女士明確提出《越人歌》是一首同性戀情詩的判斷。

      1998年旅美學者康正果的《重審風月鑑——性與中國古代文學》一書在國內出版,在第三章《男色面面觀》中,康正果對《越人歌》的同性戀性質作了令人信服的解讀,上面的思路和言語很多就引自康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最重要的器官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