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肥肥大狗熊
-
2 # 肖戰的思考
香包的主要原料是雄黃、艾葉、燻草等
配方一:甘松100克、山奈60克、白芷60克、蒼朮60克;
配方二:丁香、冰片各3克,高良薑2克,桂枝、佩蘭各5克,山奈、丁香、雄黃各3克,冰片、薄荷腦各2.5克,砂仁、蔻仁各5克;
配方三:冰片、樟腦各3克,良姜15克,桂皮30克;(此方解春困)
配方四:川芎、白芷各10克,蒼朮20克,冰片3克;
配方五:山柰、雄黃各10克,樟腦3克,丁香50克。
配方六:蒼朮30g、川芎30g、辛荑20g、山柰30g、草果30g、白芷30g、細辛15g、艾葉15g、薄荷20g ;
配方七:公丁香150克、甘松250克、白芷500克,山柰300克;
配方八:白芷100克、甘松100克、山柰100克、公丁香20克、檀香20克、陳皮150克;
配方十:公丁香100克、白芷100克、山柰100克、甘松100克、檀香100克、陳皮100克;
以上可任選一方,藥料研細末並過篩,裝入小布袋,每袋10~15克,佩帶在脖子上,或用別針固定於衣襟,香袋距離鼻孔越近則效果越佳,布袋中藥末每10天更換一次,以保持藥效。
-
3 # 校史公
香囊是中國農耕社會的產物,正所謂的男耕女織是也。是我國古代婦女勞動之餘創造的一種民間刺繡品,歷史久遠傳承至今,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延續和載體。
早在漢代的《禮記》中就有記載:“男女未冠笄者……衿纓皆陪容臭”。容臭(xiu)即香囊,說明漢代未成年的男女都是佩戴香囊的。香囊使用彩色的絲線在絲綢之上秀製出各種各樣具有寓意的圖案,縫製成各種各樣大小不一的形狀,其內填充有多種具有濃烈芳香氣味的中草藥粉末,具有提神醒腦、兼具驅邪避穢之功效。
製作香囊的材料主要有蒼朮、山奈、白芷、菖蒲、藿香、佩蘭、川芎、香附、薄荷、香櫞、辛夷、艾葉,另加冰片,還可以適當加入蘇合香、益智仁、高良薑、陳皮、零陵香等藥材。
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及地域因素的變遷,香囊的填料也是幾經變化的。從最初的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闢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了我國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術品。
中國傳統愛情故事中的牛郎織女,就象徵著我國古代男耕女織的社會性質。此處的女織不僅僅代表著女子在家織布,男兒在外耕種,更是代表著一系列的女紅。
作為一個含蓄的民族,香囊還是中國傳統的定情信物,戀愛中的女子往往會送情郎親手縫製的香囊以表衷情,《紅樓夢》中,黛玉曾送給寶玉一個香囊,後來誤會他送給了別人,賭氣之下把正做的一個給剪了,卻不知寶玉已將它貼身佩戴,戀愛中小女兒情態躍然紙上。
-
4 # 橦霖
香囊,又名香袋、
花囊,也叫荷包,用絲線纏成,
多種香味濃烈中草藥細末裝入袋中
先秦時,年輕人見父母長輩,
要佩戴編織香囊以示敬意,
據《禮記·內則》記載:
“子事父母,左右佩用;
……衿纓,以適父母舅姑。”
香囊是生活用品之一,
卻也正因人之必需,
而逐漸演繹成世人表情達意的一個道具
香囊還是中國傳統的定情信物,
戀愛中的女子往往會送情郎香囊以表衷情,
《紅樓夢》中,黛玉曾送給寶玉一個香囊,
後來誤會他送給了別人,
賭氣把正做的一個給剪了,
卻不知寶玉已將它貼身佩戴,
小女兒情態躍然紙上。
-
5 # 螞蟻傳統文化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也叫荷包。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
它是用彩色絲線在綵綢上繡製出各種內涵古老神奇、博大精深的圖案紋飾,縫製成形狀各異、大小不等的小繡囊,內裝用多種濃烈芳香氣味的中草藥研製的細末,古代的香囊是用來做藥用的,用來提神。也有用來做香料來的,因為其香適合很多人的喜歡..後逐步改為香料
關於現代的用法是放在衣櫃上做防蛀用,因為可以保留其香氣,(香薰)也有用來清晰房間的,保持室內空氣充足而有香氣。就是放在一小火在上面蒸發氣氛。也可以把過期的香水放在上面燃燒也可以的。搭配一定水
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用中草藥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製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 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闢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
6 # 碼字先鋒
1、主要是中草藥配方。
2、舉例如下,請參考
壽陽公主梅花香
[藥物]
沉香七兩二錢,棧香五兩,雞舌香四兩,檀香、麝香各二兩,藿香六錢,零陵香四錢,甲香二錢(法制),龍腦香少許。
[製備]
上搗羅細末,煉蜜和勻,丸如豆大。
[用法] 爇之。
宣和貴妃王氏金香
[藥物] 真臘沉香八兩,檀香二兩,牙硝、甲香(制),金額香、丁香各半兩,麝香一兩,片白腦子四兩
[製備]
上為細末,煉蜜先和前香,後入腦、麝為丸,大小任意,以金箔為衣。
[用法] 爇如常法。
花蕊夫人衙香
[藥物]
沉香、棧香各三兩,檀香、乳香各一兩,龍腦半錢(另研,香成旋入),甲香一兩(法制),麝香一錢(另研,香成旋入)。
[製備]
上除龍腦外,同搗末入炭皮末、朴硝各一錢,生蜜拌勻,入瓷盒重湯煮十數沸,取出窨七日。
[用法] 作餅爇之
唐開元宮中香
[藥物]
沉香二兩(細銼,以絹袋盛懸於銚子當中,勿令著底,蜜水浸,慢火煮一日),檀香二兩(清茶浸一宿,炒令無檀香氣味),龍腦二兩(另研),麝香二兩,甲香一錢,馬牙硝一錢。
[製備]
上為細末,煉蜜和勻,窨月餘取出,旋入腦、麝丸之。
江南李主帳中香
[藥物] 沉香一兩(銼如炷大),蘇合香油(以不津瓷器藏)。
[製備]
上以香投油,封浸百日。
[用法] 爇之。入薔薇水更佳。
漢建寧宮中香
[藥物]
黃熟香四斤,白附子、茅香各二斤,丁香皮五兩,藿香葉、零陵香、檀香、白芷、生結香各四兩,茴香二兩,甘松半斤,乳香一兩(另研),棗半斤(焙乾)。
[製備]
上為細末,煉蜜和勻,窨月餘,作丸或餅。
[用法] 爇之。
韓魏公濃梅香
[藥物]
黑角沉半兩,丁香一錢,臘茶末一錢,鬱金五分(小者,麥麩炒赤色),麝香一字,定粉一米粒,白蜜一錢。
[製備]
上各為末,麝先細研,取臘茶之末湯點澄清調麝,次入沉香,次入丁香,次入鬱金,次入餘茶定粉,共研細,乃入蜜令稀稠得所,收砂瓶器中,窨月餘取燒,久則益佳。
[用法]
燒時以雲母石或銀葉襯之。
逼蟲香
[藥物]
茅香一兩五錢,細辛一兩五錢,零陵香一錢三分,山柰一兩,川椒二兩五錢,藿香一錢六分,千金草三錢六分,莪術一兩七錢三分。
[製備] 共研成粗末。
百和香
[藥物]
沉水香五兩,丁子香、雞骨香、兜婁婆香、甲香各二兩,薰陸香、白檀香、熟捷香、炭末各二兩,零陵香、藿香、青桂香、白漸香、青木香、甘松香各一兩,雀頭香、蘇合香、安息香、麝香、燕香各半兩。
[製備]
上二十味末之,酒灑令軟,再宿酒氣歇,以白蜜和,放入瓷器中,蠟紙封,勿令洩。
[用法]
冬月開取用,尤佳。
-
7 # 小貓咪看天下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有玉雕的,金、銀累絲的、鑲嵌和絲秀的等等。基本都是掛在腰間,或者擺放在梳妝檯上當裝飾品。
其實在花開的春夏季節,我們的古人都會採一些如白蘭花、茉莉花等放在製作好的香囊內,都將其掛在腰間,聞其香味,採摘下來用不完的,經過晾曬,在冬季無花的季節使用,特別是在三伏天,香囊中放入紫金錠,不僅僅能避暑防病,還能防蚊驅蟲,老人們還能防病健身,香囊的形狀和種類還是比較多的,大人們喜歡的有娃娃抱公雞、雙蓮並蒂的形狀,象徵的意義也是多種多樣,如萬事如意,家庭和睦,小孩子比較喜歡飛禽走獸的模樣。
配料的話我收集了一下:
1、以芳香為主的香辛料,如大茴香、羅勒、芥子、黃蒿、小豆蔻、丁香、肉桂、芫荽、蒔蘿、茴香、肉豆蔻、洋蘇葉等。
2、以增進食慾為主的香辛料:如生薑、辣椒、胡椒、芥末、山萮菜、花椒等。
3、以脫臭性(矯臭性)為主的香辛料,如大蒜、月桂、蔥類、洋蘇葉、玫瑰、麝香草等。
-
8 # 老張論歷史
香包:用石菖蒲、艾葉、藿香、小茴香、薄荷,按1:1比例,粉末裝包。用法:掛於胸前,隨時嗅之。功效:芳香化濁,避穢祛邪。
-
9 # 一米時光
香囊是中國古代香文化的傳承,因囊中盛放香料而得名。香囊的由來歷史悠久,早在周朝已有佩戴香囊的習俗,屈原《離騷》有寫道“扈江籬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其中江籬、芷、秋蘭皆為香草。那時候的香囊都是純天然的材料。
香囊的起源相傳說是以前人們在野外住宿,為防止毒蛇叮咬,把中草藥用樹葉包起來放在身旁,起驅蟲的作用。後來改用布和絲綢,慢慢成為一種裝飾物、吉祥物。再後來,隨著技術的提升,出現了金銀玉為材質的香囊。
但是也有說起源於古人的衣服上沒有口袋,為了方便攜帶一些如印章、手巾、錢幣、珠寶等零星物,便巧用小布兜來貯放,外出時將其佩戴於腰間,故稱之為“佩囊”。後來古人為了提神容臭,便在佩囊中放入香料,香囊由此而來,又名香包、荷包等。
不管香囊何時產生,因何產生,香囊的使用歷史是源遠流長的。而且不同時期,香囊的稱呼其實也是不同的。
春秋時期,香囊稱作“衿纓”,意思是在腰間繫上香囊,用彩色絲線繡製出各種圖案紋飾。
戰國時期,香囊稱作“幃”,意為承把一份份深深愛意都裝進佩幃裡戴在身上。
漢代時期,香囊稱作“容臭”,而在這裡又引申為香料,被經常掛在腰間或放床側等位置。
唐宋元明清,香囊的製作技法越來越精湛,各類不同材質的香囊相繼出現,香囊也成為了當時佩戴和饋贈的佳品。
香囊是驅邪防病的安養之道
最初,古人佩戴香囊的目的是“闢穢防病”,當時醫家們認為“香”能散疫氣。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佩帶芳香性植物以防穢避邪的記載,《山海經·西山經》載:“燻草,佩之可以已癘。”從《荀子》和《楚辭》的記載考察,本療法已成為民間的一種傳統習俗,不僅有較好的治療作用,而且所用的蘭花、燻草等也是當時流行的飾品和芳香劑。
秦漢時期帝王身旁常置芳香的香藥,《史記·禮書》載帝王身“側載臭苣,所以養鼻也”,茞(chén)為一種香草,臭意為香。
漢代《中藏經》已有較多的治療經驗總結,如用絳囊盛安息香末防治傳屍、肺痿、時氣、瘴瘧等。馬王堆漢墓和羅布泊樓蘭遺址都出土過漢代香囊,馬王堆出土的香囊中均裝有“闢穢防病”的香藥,一個裝有茅香根莖,一個裝花椒,兩個裝有茅香和辛夷。
明清時期,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載有用麝香做成香佩,以治療惡夢紛紜之症。據吳尚先的《理瀹駢文》記載,一些藥堂已製作專門香佩出售,供人防治疾病。
據悉,香囊中這些中草藥一般多含有揮發油類物質,具有消炎、抗菌、抗過敏及提高機體免疫能力和降血脂、改善血液迴圈等作用,多具有芳香闢穢、開竅醒神、祛邪解毒、清熱消腫、安神定志、醒脾開胃等功效。
香囊是芳香身體的配飾
在古代佩帶盛有香草的香囊並不是女性的專利,男子中也一樣普遍。這是因為,香囊並不僅僅具有“闢穢防病”的作用。在漢代,隨著各種香料隨著張騫初始西域,而流通進來,香囊也發揮了類似於今天香水的作用。
到了南北朝時期,就發展為香袋,到了唐代,出現了裝有香料的香球。香囊材質中比較特別的就是香球了。到了唐代,技藝大有提升,就出現了金、銀兩種貴金屬材質的香囊,以花卉和動物紋鏤空圖案為主的空心金屬球,中間放上香球,可以隨身佩戴。
1987年,陝西扶風法門寺地宮出土了一枚“鎏金雙蜂團花紋鏤空銀香囊”。這個香囊是迄今全國發現最大、最精美的一枚。它運用了陀螺儀原理,中間的焚香盂用於放置香料,使用時裡面的焚香盂始終會保持在水平狀態,不會將香灰或火星濺出。而它的工作原理西方近代才開始運用於航空、航海領域,我國卻在一千多年前就已應用,其工藝和科技水平可見一斑。
到了元明清的時候,香囊的形狀也越來越多樣,有圓形的、方形的、橢圓形的、葫蘆形的,石榴形的等等。而且材質種類也越來越多,有玉鏤雕、金累絲、銀累絲、點翠鑲嵌和絲繡的。尤其是在清代,玉製的香囊尤為精美。所以我們在很多電視劇裡也可以看到,清代的官家子弟都有佩戴。用玉鏤雕的香囊,以和田玉山料為材,玉質細膩溫潤,雕工精細,工藝高超,造型還很美觀。放置香料,怡神養性,佩之胸前,古樸典雅。
香囊是代表愛情的信物
香囊的風情還表現在男女情事上。古時有說,女子佩香囊意謂已有歸屬,這也是中國不少民族用贈香囊來表示愛慕之情的緣故。也有說,古時有未嫁女兒的人家要臨街修閣樓,四面開窗,選婿時女子上閣樓,拋香包給相中之人以作定情之物。所以,香囊在古時還有傳情達意的作用,是一種定情信物。
先秦時,年輕晚輩見父母長輩,要佩戴編織香囊以示敬意,據《禮記·內則》記載:“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纓,以適父母舅姑。”
魏晉時期繁欽《定情詩》即詠:“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後。”唐宋以後,風氣大開,薰香佩袋,更為流行,秦觀《滿庭芳》曾詠:“香囊暗解,羅帶輕分。” 更有“我出東門遊,邂逅承清塵,我既媚君姿,君亦悅我顏。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後……”這樣美好的詞句流傳至今。明清以後,男女佩香囊則極為普遍。小說《紅樓夢》中林妹妹曾給寶玉做過香囊,一針一線凝結著情意,綿綿情思,含蓄又優美。可見,香囊一經出現,便成為戀人們凝結情思。香囊作為一種情愛的象徵物,在我國具有悠久的傳統。
-
10 # 人生一杯老酒
傳統香包慣用的白芷、川芎、芩草、甘松等中藥,可新增山萘、燻草、澤蘭、艾葉,磨研、提煉成粉狀,縫製成香包
驅蚊蟲的功效:藿香、薄荷、紫蘇、菖蒲、香茅、八角茴香、陳皮、柳丁皮、肉桂、丁香等。在民間,用艾草燃燒驅蚊是很常用的,艾草燒後其實還是蠻香的,還有一定的安神、暖人腸胃的作用,睡覺也一定很香甜。”
-
11 # 你好我是肖老師
所謂香囊呢,其實也就是用一些絲綢材質,甚至一些棉布材質呢包裹一些中藥材,當然也會大部分使用的是一些香料來做一些薰香以及隨身佩戴。
至於裡面具體包的是什麼,由於南北差異東西的差異呢內容其實非常的豐富。這個是不一而足的,大部分呢,還是用的一些香料為主啊。
跟現在的香水差不多的效果,那當然它有濃有淡,也就意味著香料的主料跟配料呢,肯定都會有不同的取捨。所以它並不是固定的。
-
12 # 在波里
古代一般大戶人家用的香囊裡以中藥居多,主要是雄黃、艾葉、薰草等。特別是艾草,具有一種特殊的香味,可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又具有驅蚊蟲的功效,民間還常用來避邪!
回覆列表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用中草藥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製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