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碼字先鋒
-
2 # 太嗯了
印度的種族主要分為五個型別,以進入印度的時間先後排序,分別為尼格利陀人、原始澳大利亞人(即澳大利亞人種維達型別),蒙古利亞人(即黃種人,亦稱亞美人種)、達羅毗荼人、印度雅利安人。其中達羅毗荼人和印度雅利安人構成了現今印度人口的絕大部分,一般意義上的印度人通常是特指他們。
尼格利陀人
尼格利陀人是印度最早的居民,也是印度人口最稀少的種族。他們屬於尼羅格人種尼格利陀型別,最初來自非洲。這一人種的特徵是:膚色暗黑,頭髮纖細捲曲,身材矮小,鼻子扁平,嘴唇寬厚。
今天,在印度喀拉拉邦的卡達爾人和普拉衍人、曼尼普爾邦和庫奇山區的安加米那加、南印度森林居民烏拉里人和安達曼群島的原住民身上,都還可以看到這些特徵。尼格利陀人長期停留在石器時代,過著最為原始的狩獵、採集生活。在新移民到來以後,尼格利陀人多被他們屠殺、同化,或驅趕到人跡罕至的叢林以及孟加拉灣中的島嶼。
原始澳大利亞人
在尼格利陀人之後,原始澳大利亞人大規模遷入印度。他們亦被稱為前達羅毗荼人,屬於澳大利亞人種維達型別。原始澳大利亞人一般為中等身材,頭髮捲曲或呈波浪形,膚色深棕至黑色,鼻子較寬,嘴唇較厚。現今居住在印度西部、中部和東部廣闊地帶的蒙達人、高爾人、桑塔爾人和比爾人普遍被認為就是原始澳大利亞人的後裔。他們至今保留著自己獨特的體貌特徵、生活方式以及語言和信仰。生活在南印度的琴楚人、庫龍巴人和耶拉瓦人也是原始澳大利亞人的後裔。原始澳大利亞人信奉泛靈論。泛靈論可能是一些原始宗教的前身,至今依然為印度東北部梅加拉雅邦等地的若干部落民所篤信。他們輕易不對樹木等施以斧斤,因而該邦還擁有很高的森林覆蓋率。
-
3 # 苔花綻放
古印度人,由於歷史、環境、宗教、外敵入侵的原因,分為幾個不同的人種,儘管在我們看來,差別不是很多,但印度人還是一眼可以看出來的。
1、土著居民
印度最早的居民是達羅比荼人,他們屬於黑種人。現在也有些把這類人劃分為矮黑人、南島人種或者棕色人種。這部分人是印度的原著民。
2、歐洲雅利安人入侵後的融合居民
大約4000年以前,來自歐洲的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很快取代了達羅比荼人的統治地位。雅利安人和達羅比荼人混血雜居,膚色也慢慢變成介於黑、白之間。這部分人種是印度人的大多數,有著較明顯的歐洲人的模樣。
3、帖木耳帝國入侵後的融合居民
公元15世紀左右,帖木兒帝國王室後裔入侵印度,建立莫臥兒帝國並統一了整個印度,帶來了蒙古人和突厥人的血統,但很快就被同化了。這部分人群具有很強的東亞人種的模樣。
4、錫克人和穆斯林
居住在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的旁遮普人,不過旁遮普人除了信奉印度教,還有錫克教徒和穆斯林,這兩個宗教沒有種姓制度,而我們常說的“錫克人”,實際上就是這些信奉錫克教的旁遮普人。
-
4 # 多彩紀錄
印度是多種族國家,有在10萬年左右之前進入的棕色人種達羅毗荼人(跟太平洋群島、澳大利亞土著同種)也有冰河期末期進入的雅利安人(也就是白種人),而且是有最嚴重種族歧視的多民族國家——種姓制度。
種姓制度說白了就是白種人覺得自己高貴,不讓有色人種跟他們通婚。但是印度的白種人仍不是純粹的白種人,因為在雅利安人剛剛進入印度次大陸的時候就發生了混血。
-
5 # 飛奔而來的橙子
一般認為,當今印度包括五類人種——尼格利陀人、原始澳大利亞人、達羅毗荼人、印度雅利安人以及蒙古人種。
很難說印度最早的人種是哪一個,學者至今對此爭論不休,但可以確定的是,哈拉巴文化是達羅毗荼人創造的。
哈拉巴文化時期最主要的城市是哈拉巴和摩亨佐·達羅,存在時間是公元前2000年以前。
因此,達羅毗荼人是印度最主要的人種之一,他們創造了印度本土文明。
(圖為現在的達羅毗荼人,褐色面板,嘴唇薄哦,頭髮捲曲是主要特徵)
此後,印度被入侵的時代就開始了,幾千年來一直就沒有停過,一直到近代英國征服整個南亞次大陸。
哈拉巴文化之後,印度歷史進入了吠陀時代。哈拉巴文化對印度的影響微乎其微。
雖然印度文明是達羅毗荼人開創的,哈拉巴文化被發現以後,將印度文明的歷史向前推進了1000多年,但要說對印度歷史最大的人種,還是雅利安人。
公元前18世紀,來自中亞的雅利安人侵入了印度次大陸,印度的歷史徹底改變,達羅毗荼人的歷史也是如此。
(圖為雅利安人,面板白皙,身材高大,鼻樑高,額頭寬是主要特徵)
雅利安人征服印度以後,大部分達羅毗荼人被趕到南方,一部分淪為奴隸,印度進入吠陀時代。
吠陀時代是印度國家形成的時期,也是各種制度形成的時期,印度的種姓制度就形成於此時,雅利安人作為征服者,理所當然 的成為高種姓,而達羅毗荼人則成為了低種姓。
這是印度最早的兩個人種。
有意思的是,因為印度偏南,原本白皙的雅利安人定居以後,面板也逐漸被曬黑了。和 西歐的雅利安人一比,這一點尤為明顯。
不過也有好處,因為印度人種多,人種的融合很容易出現帥哥美女,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印度美女世界馳名的原因。
-
6 # 月夜luck
印度歷史悠久,與古埃及、巴比倫、中國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據考證,在距今約50萬年前,印度就有了遠古先民,他們過著刀耕火種、漁獵採集的生活。
歐羅巴人種南歐型別的人於公元前4000~前3000年到達印度,與當地人混合形成達羅毗荼人種,一部分滯留在次大陸西北部,保留較多歐羅巴人種的體質特徵,成為現存的布拉灰人。歐羅巴人種的人來到後,部分土著被趕到山區林地,習慣上又稱前達羅毗荼人。一般認為達羅毗荼人與哈拉巴文明有關。
雅利安人來到後,達羅毗荼人被趕到次大陸南部,建立安度羅、潘地亞、朱羅、哲羅等王國,創造了高度發達的文化。
而雅利安人到來之後的吠陀時代,達羅毗荼人被趕盡殺絕,很多都逃亡到南印度去了。
到了公元前2500-1700年,印度人創造了著名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即“哈拉巴文化”,哈拉巴文化的主人是達羅毗荼人,他們的生產力在當時已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
“哈拉巴文化”在了幾個世紀的發展以後,日趨衰落。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800年,雅利安人來到了印度河流域,創造出了超過以往的高度發達文明。這一時期史稱吠陀時期。
吠陀文學之後,印度出現了兩大史詩,即《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兩部史詩反映了雅利安人告別了遊牧生活,建立起復雜的政治和社會制度的社會現實。
公元前6世紀,印度出現了十幾個國家,進入列國時代,其中最為強大的是摩揭陀國。耆那教和佛教也在此時興起。到了公元前326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曾率軍入侵印度西北部,但未能立足而西返。
約公元前324年,經過征戰,出身於孔雀族的陀羅笈多建立了印度歷史上著名的孔雀王朝。到公元前268-公元前232年,陀羅笈多之孫阿育王成為一代名君。
阿育王統治時期,孔雀王朝發展到了全盛時期,帝國版圖幾乎包括整個南亞次大陸。這是印度歷史上第一個地域遼闊的統一大帝國。
阿育王大興佛教,在全國各地修了許多佛塔,今日印度有名的“阿育王石柱”就是他的作品。
10世紀之後,突厥人、阿拉伯人、阿富汗人、波斯人等陸續入侵印度。
他們一面給印度帶來戰火和災難,同時帶來了伊斯蘭文明。那麼印度為何那麼容易就被入侵呢?
原因大概是由於印度的地形,北面是山口,南面是大海,易攻難守。到16世紀,蒙古成吉思汗和帖木兒後裔的巴布林開始擴張,他從今日阿富汗的喀布林一直打到印度的德里。
1526年,他宣佈為印度斯坦大帝,建立了莫臥兒王朝。莫臥兒就是蒙古之意。莫臥兒王朝是印度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儘管出現過胡馬雍、阿克巴、沙傑汗等傑出的皇帝,莫臥兒王朝最後還是未能擺脫衰落的命運。
歐洲人開始把目光投向印度,是葡萄牙探險家瓦斯科·達·伽馬到達印度之後。17世紀,西班牙、荷蘭、英國和法國等歐洲列強開始了對印度的侵略。
英國“東印度公司”以貿易為藉口,從印度南部和東部逐漸擴張勢力,經過一百多年的侵略戰爭,到1849 年,英國人最終吞併了整個印度。
隨著英帝國的衰落和印度反帝、反殖鬥爭運動的高漲,印度人民在民族英雄甘地的領導下,終於在1947年8月14日午夜獲得了獨立,這就是今天的印度共和國。
印度是多民族國家,甚至是多種族國家,有在10萬年左右之前進入的棕色人種達羅毗荼人(跟太平洋群島、澳大利亞土著同種)也有冰河期末期進入的雅利安人(也就是白種人)。而且是有最嚴重種族歧視的多民族國家——種姓制度。
種姓制度說白了就是白種人覺得自己高貴,不讓有色人種跟他們通婚。但是印度的白種人仍不是純粹的白種人,因為在雅利安人剛剛進入印度次大陸的時候就發生了混血(因為進入印度次大陸需要翻越興都庫什山脈很艱苦,不能帶太多女人,於是掠奪了一些有色人種的女人)
1、尼格利陀人
其基本特徵是身材矮小。
2、原始澳大利亞人
由於身體特徵和澳大利亞的土著人非常相似由此而得名。他們大都長頭型,身材矮小,南印度也有分佈。比如比爾人,傑糾人,蒙達人,奧朗人,堆德人,孔德人等等。印度之外,斯里蘭卡的維達人為典型代表,所以又稱維達型別人。
3、達羅毗荼人
又叫地中海歐羅巴人種,這一人種從西班牙和摩洛哥到印度都有分佈。據有關人類學家研究,它分幾支,早於雅利安人,從不同時期進入印度。這種人的特徵是:長臉型,中等身材,捲髮呈淺褐色,唇薄,面板為淺褐色。
4、雅利安-旁遮普人
雅利安人一譯亞利安人,歷史上原是俄羅斯烏拉爾山脈南部草原上的一個古老民族,是世界三大古遊牧民族之一。後納粹歪曲了雅利安人的概念,將北歐五國以及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等地區的金髮碧眼的日耳曼人定義為了雅利安人的典型性狀,實際上兩者毫無關係,相距甚遠。
5、東亞人種
印度半島次大陸的北部和東北部與亞洲內陸相連,因地理和歷史上的種種原因,東亞的東亞人種在不同時期,從印度半島次大陸的北部和東北部進入印度半島次大陸的南亞次大陸,東亞人種其膚色多呈紅潤色、白色、淡黃色。
長顱型的分佈在阿薩姆和邊疆地區的土著民中,圓顱型分佈在傑德崗等地。
擴充套件資料:
印度人有著自己的文明,印度人的祖先,是印第安人與蘇門答臘人的後裔,在幾千年的雜婚風俗下,印度出現了白色人種與棕色人。而真正的印度次大陸土著部落人種是像阿育王一樣的尼、藏人種,也都是高度文明的,可是已經消亡了,現在的印度人有七、八成是非洲人的後裔。
從解剖學上來說,印度人和標準白種人的性狀是差不多的。以頭顱骨為例,頭顱骨周邊近橢圓形的是白種人;頭顱骨周邊呈三角形的是黃種人;頭顱骨周邊近似方形的為黑種人。而印度人的頭顱骨周邊近似橢圓形。
從這一主要區分依據看,印度人膚色雖然表現黝黑,但不是黑種人,而是白種人。
-
7 # 臨秀亭940
歐羅巴人種南歐型別的人於公元前4000~前3000年到達印度,與當地人混合形成達羅毗荼人種,一部分滯留在次大陸西北部,保留較多歐羅巴人種的體質特徵,成為現存的布拉灰人。歐羅巴人種的人來到後,部分土著被趕到山區林地,習慣上又稱前達羅毗荼人。
一般認為達羅毗荼人與哈拉巴文明有關。雅利安人來到後,達羅毗荼人被趕到次大陸南部,建立安度羅、潘地亞、朱羅、哲羅等王國,創造了高度發達的文化。
而雅利安人到來之後的吠陀時代,達羅毗荼人被趕盡殺絕,很多都逃亡到南印度去了。
印度是多民族國家,甚至是多種族國家,有在10萬年左右之前進入的棕色人種達羅毗荼人(跟太平洋群島、澳大利亞土著同種)也有冰河期末期進入的雅利安人(也就是白種人),而且是有最嚴重種族歧視的多民族國家——種姓制度。 種姓制度說白了就是白種人覺得自己高貴,不讓有色人種跟他們通婚。但是印度的白種人仍不是純粹的白種人,因為在雅利安人剛剛進入印度次大陸的時候就發生了混血。
-
8 # 老森
古印度人與現在的印度人是同一個民族,北印度雅利安民族以印度斯坦人為最多,此外還有馬拉地人、吉吉拉特人、奧薩人等等民族,因為信仰伊斯蘭教而從印度獨立出去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分別以旁遮普人和孟加拉人為主體,而達羅毗荼諸民族,以泰盧固人口最多,此外還有泰米爾人等。
尼格利陀人是印度最早的居民,也是目前印度人口最稀少的種族。他們屬於尼羅格人種尼格利陀型別,最初來自非洲。這一人種的特徵是:膚色暗黑,頭髮纖細捲曲,身材矮小,鼻子扁平,嘴唇寬厚。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全國共有100多個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約佔總人口的30%,其餘分別為:泰盧固族8.6%,孟加拉族7.7%,馬拉地族7.6%,泰米爾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納達族佔3.9%,馬拉雅拉姆族3.9%,奧裡雅族3.8%,旁遮普族2.3%。
-
9 # 甲申以後風雲逸紀
印度歷史上屢遭異族入侵和佔領,因此印度人種複雜繁多,混合多樣。世界上幾乎所有種族在印度都能找到代表,因此外國人在印度並不特別引人注目,印度人不像中國人那樣對洋人有一種特別的感覺。在印度的居民中,可以看到不同的人種特徵:從西往東,人們的頭型逐漸變小,由寬頭型到長頭型;從西往東,從北往南,人們的身材逐漸變矮,北方人的平均身高為168.4釐米,南方人的平均身高為163.74釐米,而安達曼人的平均身高為148釐米;從北往南,人們的膚色逐漸變深,北方克什米爾人的面板有白色、米黃色、黃色、棕色、紅色及其混合色,南方達羅毗荼人的面板黑而帶光澤,而安達曼人的面板是純黑色。在印度,不同人種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混合了。
那麼,印度到底有幾種人,印度人種是如何起源的,對此歷來說法不一。一般認為,按照印度人種起源的時間順序,印度有以下幾個人種:
尼格利陀人(Negrito): 尼格利陀人是印度最早的居民,屬於尼格羅型。尼格利陀人與達羅毗荼人有血緣關係,很可能是達羅毗荼人的祖先,有的學者斷定,達羅毗荼人是尼格利陀人和歐羅巴人種混合的產物。這一人種最初是在南亞次大陸形成的還是在非洲形成的,如果是在非洲形成的,他們又怎麼到印度來的,這些還是疑案。有人認為,他們是從馬來西亞繞孟加拉灣到達喜馬拉雅山腳,而後分佈於整個印度次大陸。尼格利陀人的特徵是:身材矮小,面板深褐,頭髮烏黑,鼻寬唇厚,肩窄腿短,髮捲臂長,鬍鬚和體毛不多。今天喀拉拉邦的卡達爾人、烏拉利人、帕尼揚人、穆圖萬人、卡尼卡爾人,阿薩姆邦的安加米那加人,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人,比哈爾邦東部山區的部落民等,均為他們的後代。他們至今絕大多數主要從事採集和狩獵等原始形式的經濟活動,崇拜榕樹和弓的使用很可能源於他們。
原始澳大利亞人( Proto Australoid):原始澳大利亞人因與澳大利亞的土著身體特徵非常相似而得名,由於他們早於達羅毗荼人進入印度,所以也稱“前達羅毗茶人”,他們後來逐漸同化於尼格利陀人和蒙古人,成為混血人種,但仍保持著原始澳大利亞人的特徵。他們起初居住在巴勒斯坦,他們是何時經由什麼路線從西向東遷移的,目前尚不清楚。原始澳大利亞人的特徵是:長頭捲髮,身材矮小,膚色深褐,嘴唇外翹。這些混血人種散居於西起克什米爾東至孟加拉灣沿岸的廣大地區,喜馬拉雅山地、中印度和南印度的比爾人、傑糾人、蒙達人、奧朗人、霍人、貢德人、孔德人,以及斯里蘭卡的維達人等,均屬於這一人種。這種型別的人在部落民和低階種姓中居多,部族內部存在村社制度,集體狩獵共同享用,崇拜各自的樹神,實施特殊法規,輕罪處以宴請部族居民,重罪則驅逐出部落。
地中海高加索人(Mediterranean): 也稱達羅毗荼人,分幾支從不同時期進入印度。關於他們的來歷,其說不一,有人認為他們是當地原始土著居民,有人則斷定他們與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亞美尼亞人有直接關係。地中海高加索人或達羅毗荼人的特徵是:長頭窄臉,大眼薄唇,膚色淺黑,中等身材,體型修長。他們分為三支:第一支是地中海高加索人,是其中最古的,分佈於泰米爾語、馬拉雅蘭語、泰盧固語地區,安得拉邦和泰米爾納德邦的婆羅門種姓階層是其代表;第二支是雅利安一達羅毗荼人, 分佈於旁遮普和恆河上游地區,多屬較低階種姓,一般從事農業;第三支是地中海東方型,分佈於北方邦、旁遮普、信德、拉賈斯坦地區以及北方邦的西部。
雅利安人(Aryans): 與歐洲雅利安人屬於同種,為了和歐洲雅利安人相區別,所以又叫印度一雅利安人。雅利安人原為白種人,長相明顯具有歐洲人特徵:身材高大,腿長臉長,金髮碧眼,鼻樑細高,額寬須濃,膚色白皙,頭髮呈波浪形,但進人印度後,因混血與氣候關係,大多面板變為淡褐色,頭髮和眼睛變成黑色。雅利安人後裔及其混血人種分佈在印度各地,其中以克什米爾人、拉賈斯坦人、旁遮普人、馬拉提人、古吉拉特人的血統較純。
蒙古人(Mongoloid):印度北部和東北部與亞洲內地相連,蒙古人從中國西北部和蒙古進入印度,開始在印度定居、繁衍、生息,形成蒙古人種成分。他們在不同時期或經由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南下抵達印度北部,或沿湄公河、薩爾溫江和伊洛瓦底江經緬甸抵達印度東北部。蒙古人的特徵是:中等偏低身材,顴骨凸出,鼻寬臉平,肩寬唇厚,膚色棕黃,鬍鬚和體毛少。蒙古人分佈在北部和東北部,有那伽人、阿薩姆人、孟加拉人、尼克巴人等。他們大多居住在深山密林之中,與外界交往不便,文化發展緩慢,生產技術低下,至今仍保留許多原始部落的生產方式、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
以上是印度的主要人種,此外,印度後來還受到其他民族的入侵和征服,如波斯人、希臘大夏人、塞種人、貴霜大月氏人、匈奴人、突厥人、阿富汗人、莫臥兒人、阿拉伯人、英國人等,造成種族與民族的不斷滲透和融合。印度政府在20世紀初普查人口時,將印度人分為7個種族:印度一雅利安人 (佔總人口的75%),達羅毗荼人(佔總人口的20%),蒙古人,雅利安一達羅 毗荼人,蒙古一達羅毗荼人,西敘亞一達羅毗荼人, 突厥一伊朗人。 此外,還有幾十萬英一印混血人。
-
10 # 四川達州人
古印度人,當然是智人遷徙來的。
智人遷徙圖:
古印度人,與今天的澳大利亞、東南亞存在的原始土著後裔一樣,都屬矮黑人:
其中,印度大陸的矮黑人與入侵的歐羅巴人種混合形成今天的達羅毗荼人,人口在2億人以上,存在於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
大約在4000年前,雅利安人生存在中亞,然後一部分向南遷徙到伊朗高原,形成雅利安~波斯人。其中一部分向東分支,透過阿富汗地區入侵印度大陸:
雅利安人具備較高文明水平,順利擊敗原始印度人,形成雅利安~旁遮普~印度人,然後搞出種姓制度,雅利安人佔據高種姓,黑人與混血的達羅毗荼人是第四等級的首陀羅,也就是奴隸、苦役、僕役等。
達羅毗荼人:
-
11 # 探秘古埃及
先說結論:古代印度的居民成分十分複雜,他們來到印度的時間也先後不一。
早在舊石器時代,印度就已經有人居住了。到新石器時代,文化的遺蹟幾乎遍及了整個南亞次大陸。這些文化的創造者,一般認為是尼格羅型的尼格利陀人。
有學者斷定,達羅毗荼人是尼格利陀人和歐羅巴人種混合的產物。這種混合發生於公元前4000—前3000年。在尼格利陀人之後,來到印度的是原始澳洲人。繼原始澳洲人之後,來到印度的是地中海人種。
公元前2000年—前1500年雅利安人進入印度以前,達羅毗荼人曾經是居住和活動於印度北部、西部和中部廣大地區的主要民族。達羅毗荼人的特點是身材矮小,面板深褐色或黑色,頭長,鼻子寬而扁平,頭髮是波浪彎曲或捲曲,嘴唇外翻。
公元前2000—前1500年,進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其特點是身材較高,面板白皙,頭長,鼻子窄而高,頭髮是金黃色,呈波浪形,藍眼睛。
在公元前1000年代以後,又先後有蒙古人、波斯人、希臘人、大月氏人、噠人等侵入南亞次大陸。使次大陸的居民成分更加複雜。
回覆列表
印度是多民族國家,甚至是多種族國家,有在10萬年左右之前進入的棕色人種達羅毗荼人(跟太平洋群島、澳大利亞土著同種)也有冰河期末期進入的雅利安人(也就是白種人)。而且是有最嚴重種族歧視的多民族國家——種姓制度。
種姓制度說白了就是白種人覺得自己高貴,不讓有色人種跟他們通婚。但是印度的白種人仍不是純粹的白種人,因為在雅利安人剛剛進入印度次大陸的時候就發生了混血(因為進入印度次大陸需要翻越興都庫什山脈很艱苦,不能帶太多女人,於是掠奪了一些有色人種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