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V思維視覺

    王勃的千古名篇,在文學史上影響巨大,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里程碑。

    1.令人神往,鶴立雞群,傳奇色彩濃厚。

    王勃寫《滕王閣序》也是如此,少年一鳴驚人。這樣的傳奇色彩讓王勃和《滕王閣序》都被突出凸現,而更被廣為流傳了。這屬於傳播學範疇,王勃相當於唐朝的網紅,而這篇《滕王閣序》就相當於少年網紅最經典的作品。少年能夠寫出這麼樣的精品,世人人都舉目驚歎之傳奇。

    2.絕筆的收藏價值。

    據傳,王勃寫完這篇後,去看他父親,在回來的路上掉海里淹死了。《滕王閣序》算是王勃的絕筆。這樣一個大唐聞名的才子,突然離開,讓他的這篇作品更加被世人看重,而傳播度又加大了。體現出來更大的收藏價值。世人對《滕王閣序》這篇妙文還有一種痛惜之情,以後不會再有“絕唱”,增加了他的價值和重新再認識價值。

    3.承前啟後的文學價值不可替代。

    漢末興起,盛行於南北朝的駢文,在隋唐時期依然盛行。而《滕王閣序》可以看做是駢文向古典散文靠攏的標誌。《滕王閣序》是名聲、影響力最大的一篇,所以,可以看做是文體過渡的標誌,是當時眾多名篇的代表。古典散文逐步興起,有了後來的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的崛起和繁榮。

    4.開啟了直抒胸臆,自我表達淋漓盡致的表達方式之先河。

    《滕王閣序》以記事為由,酣暢淋漓地把個人的情感和思想表達的淋漓盡致,不扭捏、不矯揉、直抒胸臆、一氣呵成。是自我表達的最好典範,代表著文學的政治性向功用性的合理轉變。

    5.節奏明快,抑揚頓挫節奏感與音樂美達到了極致。

    他的節奏感同時是和情感抒發緊密結合的。隨著景色變化、作者情緒的起伏,令人沉浸其中,陶醉無比,彷彿聽著節奏明快的音樂,有一種美好的藝術享受。

  • 2 # 閒看秋風999

    嚴格來說,《滕王閣序》並非屬於詩詞的範疇,《唐詩三百首》中就沒有《滕王閣序》;那麼《滕王閣序》屬於什麼樣的文體呢?

    《滕王閣序》是駢體文。

    駢(pían ),相對於散文而言。駢體起源於 漢 魏時期 。駢體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和聲律;尤其是到了南北朝 ,當時的文人特別喜歡駢儷,以藻繪相飾,逐漸成了濫觴。

    郭沫若 老先生在《中國史稿》中是這樣說的:“ 南北朝 時期,駢文盛行。這種文體講求對偶和聲律,使用很多典故,堆砌詞藻,意少詞多,在表達思想內容方面受到很多限制。”

    一針見血。駢體文看似高大上,但是“意少詞多”,並無多數思想內容。不過,王勃的《滕王閣序》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恰恰是因為這篇駢體中沒有用典故的句子,比如: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等名句,歷來為人傳誦。

    不過可惜的是,這樣接地氣的句子太少了;比起唐詩三百首中所收錄的詩詞來,《滕王閣序》又不知遜色了多少。

    王勃,“初唐四傑”之一,由“神童”的美稱;但是用現在的話來說,“一手好牌打爛了”;不僅沒有成就一番事業,反而年紀輕輕就命喪黃泉,二十七歲溺水而亡。

    王勃,充其量不過是一個過渡人物;一個改變了南北朝駢體文華而不實,言之無物風格的人物;《滕王閣序》也是一樣。

    其實,在《滕王閣序》志氣,王勃還有一首《滕王閣序詩》;後入根據這首詩,演繹出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使王勃更加出名;這個故事這樣的——

    傳說,王勃到南昌,趕上都督閻伯輿的宴會,一氣呵成寫成《滕王閣序》。最後寫了序詩: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 )自流。 王勃在最後一句空了一個字不寫,將序文呈上就上馬走了。

    在座的人看到這裡,都很奇怪,於是有人猜是“水”字,有人猜是“獨”字,閻伯輿都覺得不對,派人去追回王勃,請他補上。

    派去的人趕到驛館,王勃的隨從對來人說:“我家主人吩咐了,一字千金,不能再隨便寫了。”

    閻伯輿知道後,說道:“人才難得。”便包好千兩銀子,親自率領文人們到驛館來見王勃。 王勃接過銀子,故作驚訝地問:“我不是把字都寫全了嗎?”

    大家都說:“那裡是個“空”字呀!”王勃說:“對呀,是”空”字,“檻外長江空自流嘛!”大家聽了都連稱:“絕妙!奇才!”

    您說說看,《滕王閣序》能夠在唐詩中排名第幾呢?

  • 3 # 青藤小屋

    《騰王閣序》不是詩。它是王勃參加強宴會對的即興之作,字句華麗,音韻和諧,格調大氣,作為駢體文,它是成功的。

  • 4 # 飛哥傳書TED

    王勃即興創作的趣事

    對有王勃而言,我們最熟悉的作品當屬《滕王閣序》這篇駢文,大家都被他的華麗的辭藻,豐富的內涵震攝,驚為天人,也因為王勃滕王閣成為南昌重要的一個景觀。

    (滕王閣夜景)

    但是大家可能不瞭解王勃即興創作這首作品的背景趣事,王勃在去探望自己的父親的路上聞聽閆都督設宴,廣邀四方名士,閆都督本意想讓自己的女婿孟學士出來露臉,關於滕王閣的序文早就構思完成,且孟學士早就熟記於胸,當時王勃年少不經世事,當閆都督謙讓時,王勃當仁不讓,伏案疾書,一氣呵成這篇千古佳作。

    《新唐書》記滕王閣詩會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誇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泛然不辭。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一再報,語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

    大家對這篇文章的任職可能就到這裡就結束了,事實上還有另外一個小小的趣事,人們議論這篇文章可能不是即興而作,王勃當然不甘示弱,於是在文後即興賦詩一首,就是我們知道的《滕王閣詩》

    《滕王閣詩》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當大家看到這首詩之後,再也無話可說,一再拍好叫絕,自愧不如,而閆都督的女婿更是汗顏。

    《滕王閣序》的評價

    關於《滕王閣序》的賞析有很多很多,尤其是在內容上的一個鑑賞,我們透過各種各樣網上的素材均可看到,這裡不再贅述。

    杜甫評價王勃說“王楊盧駱當時體,……不廢江河萬古流。”《滕王閣序》雖然是駢文,但是此時的駢文與六朝時候的駢文已經有了本質上的區別,在初唐之期開創了一個很好的風氣,也是文學上的一個創新,沒有了六朝時候的靡靡之音,更加言之有物。

    毛澤東在研讀其作品時,對其更是稱讚有加。毛總稱王勃是少年英才,他的作品與王弼的哲學,賈誼的歷史學和政治學可以相提並論。這個評價是相當之高的,同時也表明毛澤東對其深刻了解。而且毛澤東對其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是讚不絕口,曾經在60年代為其子女揮毫潑墨寫下了這一句名言。

    (意境之美)

    賞析《滕王閣詩》

    如果論詩的話,王勃最出名的是當屬《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而其千古流傳的名句當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毛澤東在1960年會見秘魯哲學家的時候,就提到了這一句話,說我們在飲食方面有共同的特點,秘魯雖然與中國相隔萬里,但是有句話說得好,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滕王閣詩中王勃用質樸的方法表達物換星移的感慨,更顯示出滕王閣的雄渾氣勢。而且詩中富有哲理,將人生無常與生命短暫的深刻寓意展現無遺。年紀輕輕既有如此之深的滄桑的生命感慨,耐人尋味。

    總而言之,王勃是初唐四傑之一,他的文風對大唐的後面文學發展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尤其是初唐時期,文風受六朝的綺麗之風的影響還深入人心,宮體詩盛行,在文風破與立的關鍵時刻初唐四傑用清新獨特的風格一掃六朝的奢靡之風。

    王勃之後的20年李白出生,30年後杜甫出生,90年後白居易出生……。一生短暫但卻絢爛無比,開創了大唐的燦爛文學篇章。

  • 5 # 己悲物囍

    先放杜工部的詩當照妖鏡鎮樓: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打頭第一個王就是王勃。其文章聲名,也包括《滕王閣序》,已入歷史,不廢江河萬古流。

    《滕王閣序》什麼水平?答:聲韻鏗鏘,辭藻壯麗,文氣暢達,瑰麗俊爽。

    而且氣度飛揚,六朝體,初唐聲。

    我以前跟人開過玩笑,王勃就這篇的少年氣感覺吧,梁啟超一直想學……

    王勃死時不過二十六歲,這篇是現場寫的。

    這篇文的典故眾所周知,都督閻公想讓女婿孟學士出風頭,先背了一篇;王勃搶風頭,閻公很不爽。

    聽到“南昌故郡,洪都新府。”老閻:“亦是老生常談。”

    聽到“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老閻沉吟不語。

    聽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老閻矍然而起:“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

    我們現在上帝視角,接受了古文運動之後的觀點,認為駢文不好;其實問題不在駢文字身:讀起來順爽華麗,有啥不好?只不過六朝後期,駢文綁縛了辭氣,形式重於內容,那才不好;好比四聲八病,到後期難免束人手足,但本身目的是好的。

    六朝駢文的缺點,是隻重辭藻,缺少內容了。所以駢文失去生命力,用我們現代話說,“這幫寫歌詞的為了押韻什麼都寫”。

    一旦駢文有內容,有氣象,那這種形式,一點問題都沒有——有人覺得林夕寫歌詞押韻不好麼?有內容就行嘛!

    《滕王閣序》別的不說,典故是潑天一般多。三江五湖啦,龍光牛鬥啦,貪泉啦,扶搖啦,這都是典故,語文老師都要求背的不提。王勃一篇裡面典故噼裡啪啦砸那麼多,夠好看了。哪位會說了:那不是加強版辛棄疾嘛?我就是說句:因為有典故,所以這篇文很厚;我們讀辛棄疾詞,經常會忘記是短短几十個字,因為動不動就扯出無數典故,光影變化;同樣,《滕王閣序》典故豐厚,我們都會忘記這玩意其實才773個字——不到六條微博的長度。

    那時代沒網際網路,典故沒法隨時查,都是得裝在肚子裡的,還是現場寫的想想這個吧!

    說辭藻。

    聽到“南昌故郡,洪都新府。”老閻說是老生常談,的確,這是現成的套子,對春聯似的。

    聽到“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老閻沉吟了,因為分和接這兩個動詞,用得相當好。

    “雄州霧列,俊採星馳。”這句裡的霧和星也活用得極好;至少凌寶兒女士會覺得好——不然為什麼她兒子叫周星馳呢?

    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這幾句寫景如神,估計中學語文老師都講透了吧?寫意象如畫,借落霞與長天已有的印象,映入孤鶩與秋水,是極狡猾又極華麗的寫法。

    但我想說下面這個:漁舟唱晚,這四個字典故,現在成了古曲名了。

    後世千年寫漁人風情,再沒勝過這四個字的——范仲淹後來“漁歌互答”,終究也不如“漁舟唱晚”這麼四字如畫。

    好了,如果到此為止,這就是一篇工整、華麗、寫景如畫的好文章。一般語文老師就教到這裡:

    第一段用各類對偶開頭,第二段描寫登臨風景,第三段描寫天地遼闊,端的是好真好。

    第四段,逸興遄飛,爽籟清風,纖歌白雲,氣凌光照,到這裡還是高興的;然後天高地迥,覺宇宙無窮,興盡悲來,盈虛有數,轉折了。

    ——這裡就是王羲之當年“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的轉折點,是老杜後來“風急天高猿嘯哀”的開場,是蘇軾跟他的哥們“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時候了。

    ——王勃也難過了一會兒:天高海闊之後,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如果到此為止,就像是一篇加強版《蘭亭序》:情也抒了,感慨也發了,可以了。

    ——可是他少年氣不改,文氣再一轉: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然後又開始刷拉拉,一口氣潑典故下去;最後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那是很放達的心胸了。

    像《蘭亭序》也是好文章,但開心了一會兒,難過了,最後唉一聲,來個“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

    而王勃是,開頭就辭采華麗逸興遄飛地寫景,中間天高地迥地難過了一下,但再一仰頭又起來了;整篇文章詞句雄飛,清新浩蕩,一點都不頹。

    這是初唐氣象,是一種少年人的,雖然倒了黴(而且他快要死了,這時他自己並不知道),卻依然相信未來的慷慨氣象。

    先頭提到梁啟超,就這意思:梁任公寫那些煽情文字時,也是用舊文寫法,但勃然有少年氣,悍然新派氣象,與王勃這裡一個感覺啊。

    什麼叫好文章?用到了駢文的好地方——辭采、氣象、色彩——而又不拘於重影聲色,這就是千古罕見的好文章。

    最後一點兒,格局。

    開頭提了老杜那首詩,好大的氣勢: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而王勃在《滕王閣序》末尾那首詩,結尾如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前一句是千年懷古詩氣象,陳子昂《登幽州臺歌》也不過如此。今何在這三個字,典故出此。

    後一句與老杜“不廢江河萬古流”句,其實是一樣的:歷史自行流動,無人可以左右。

    我們說一篇文或一首詩氣象高眼界大,這就是氣象高,這就是眼界大。

    《滕王閣序》是憑虛凌空白雲飛縱之作,就是這麼好。

    最後這句有多好?王安石一輩子都特立獨行說不要效法前人,還是忍不住借來用在《南鄉子》裡:

    繞水恣行遊,上盡層樓更上樓,往事悠悠君莫問,回頭。檻外長江空自流。

    杜甫王安石,以及古文運動大當家韓愈,都不以駢文華麗見稱,但依然稱許《滕王閣序》;這才可怕:好比是三個做白斬雞做神了的師傅,“喲哥們,你這個宮保雞丁炒得好啊!”

    跨流派跨風格的衷心讚美,比同流派自家吹噓,那分量重得多了!這麼篇文章,用駢文體而無六朝之病,那就是飛揚凌雲啊。

    臨了,推薦部老電影。《王勃之死》。

    裡頭王勃白衣凌雲寫《滕王閣序》的氣象,拍到位了。

  • 6 # 牧影計劃

    提問者將《滕王閣序》這篇駢文拿來和詩詞作比較,想必是對駢文的認識比較模糊。

    那麼,什麼是駢文呢?

    駢文始於漢魏,盛行於六朝。

    駢文又稱駢體文、駢儷文或駢偶文;是用四字句、六字句,字句兩兩相對而成篇章的文體。

    駢文最大的特點就是,全篇以雙句為主,一般是儷句或者偶句,文辭講究對仗的工整和聲律的鏗鏘。

    所以,我們在讀王勃《滕王閣序》的時候,會感覺此篇朗朗上口,鏗鏘有力。

    《滕王閣序》的地位及意義

    初唐,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因才華出眾,文詞名揚海內而被並稱為“四傑”,而王勃位居“四傑”之首,相信《滕王閣序》是功不可沒。

    可以說,《滕王閣序》這篇駢文不僅僅是唐代駢文的精品,也是古代駢文的高峰。

    連倡導古文運動,反對駢文的韓愈都稱讚:“愈少時則聞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瑋絕特之稱。”

    可見,王勃的《滕王閣序》在古代駢文的地位之高。

    那麼,《滕王閣序》寫了什麼內容?

    相信大家對“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一句並不陌生吧,這一句就是出自於王勃的《滕王閣序》。

    但是,我們記住的好像只有王勃的這句: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而大家之所以有這麼深刻的記憶,除了這句意蘊深遠,語言優美,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之外,就是因為在中學時代,語文試卷中古詩文默寫題經常會出這一句吧。

    由遠及近,寫景敘事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採星馳。

    開篇,王勃用一個遠鏡頭來介紹滕王閣所處的地理位置,為我們展現了一幅視野宏闊,景象宏偉的畫面。

    爾後,王勃將遠鏡頭拉近,由遠及近,讓我們清楚的看到:

    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

    王勃正登高眺遠,將一切景物納入眼瞼,在從遠景移到近景,將我們帶進了熱鬧非凡的宴會。

    魏晉時期,詩人墨客常常有悲秋之詞,而在王勃這裡,他一掃悲秋頹廢的姿態,他從歡騰的聚會抽身,帶我們看盡滕王閣秋日的美好:

    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迴;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雲銷雨霽,彩徹區明。

    王勃不吝筆墨,著重描寫的滕王閣秋景,既有壯麗的樓閣,又有秀麗的山川,他為我們展開了一幅如幻似夢、錯落有致、虛實相映成趣的滕王閣秋景圖。

    進而,很自然地把我們帶入“落霞與孤雁一起飛翔,秋水長天連成一片。”的想象之中: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寫這些景物,也是為了後面的抒情做鋪墊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在這裡,王勃對人的生命有了體悟,他對宇宙的永恆與人生命的有限進行了深刻思考,感嘆了人生的短暫,宇宙的無窮。

    王勃在寫《滕王閣序》的時候才二十五歲,他對生命為何有這種感慨?

    我們從文章後面兩段的內容可以瞭解一二: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

    在前面提到過,王勃是“初唐四傑”之首,所以說,王勃的才華必定是十分卓越的。

    而王勃出身於官宦世家,從小就受到很好的家教,王勃這個人也比較聰明,所以,他少年時期就才華橫溢,六歲就能文擅辭,沒有成年就應舉及第,並被授朝散郎。

    但是呢,年少有為的王勃,多少是有一些傲氣,對官場的那些彎彎繞繞瞭解得也還沒有那麼透徹。

    所以,在十九歲的時候,王勃到沛王府做幕僚,因為寫了一篇遊戲文字:《檄英王鬥雞文》,就被皇帝以挑撥諸王關係的由頭訓斥,並被逐出王府。

    王勃被趕出王府之後,也沒有“因禍得福“,他仕途不順,總是起起落落,人生失意,所以,才有他在《滕王閣序》裡那般感嘆:

    時運不齊,命途多舛。

    王勃用了很多典故來自喻,表達了自己對懷才不遇的鬱悶之情:“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竄梁鴻於海曲”。

    然而,王勃對此是十分不甘心的,不放棄才是他的人生理念: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可以說,《滕王閣序》把王勃矛盾的心情寫得入木三分,動人至極。

    這篇《滕王閣序》在形式上繼承了魏晉南北朝”四字句、六字句“,辭藻華麗,但卻擺脫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抒情小賦的束縛。

    在寫景、敘事、抒情時,王勃層層遞進,思維雖跳躍卻又能讓文章的層次分明。

    寫景時,景色壯麗優美,意境深遠曠達;敘事時,自然天成,渾然一體;抒情時,情景交融,富有哲思。

    總之,王勃這篇《滕王閣序》的文學藝術價值,內容美和形式美相輔相成。

  • 7 # 紅塵彌勒

    如果真如題主所言,王子安的《滕王閣序》是唐詩,那你將永遠也走不出認知的誤區了。

    確實有很多人喜歡王勃的文字,包括我本人,曾經喜愛得了不得,甚至一度把他當成了舉世無雙的文學聖人。

    而鍾愛王勃的人,最最鍾愛的,就應該是這篇《滕王閣序》。

    也難怪,一個英風少年,抱不世之才,寫出如此才情縱橫、豪氣干雲的文字,實在是千古奇才,出為初唐四傑之首,倍受後世敬仰崇拜,也就理所當然了。

    但王勃寫得確實不是詩。而是被我們稱之為多俳語儷句的駢文。

    王勃本人也十分擅長寫詩,他的諸多詩句也被我們經久傳唱,美譽度極廣。比如他寫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就是享譽四海的佳句之一,被我們傳頌了千年,依舊有著不可彌奪的天然魅力。

    而王勃的這篇《滕王閣序》,實在不能和詩混為一談──這是少年王勃在赴交趾探望父親路過滕王閣時,應邀寫出的一篇駢文。雖然小子王勃少負奇才,卻又英年早逝,但不耽誤這篇文字在文學史上的爍爍光芒,也不影響王子安在史上諸多文學大家之中的雄強地位。

    應當承認,《滕王閣序》絲毫不亞於文學史上任何一篇膾炙人口的駢文歌賦,但就此來斷定王子安文學史上絕無僅有,也確實有些過了。世上和他齊名的詞賦大家比目皆是,也都有流傳甚廣的詩賦流傳於世,被我們頂禮膜拜,束之高閣,充滿了神一樣的魔力和幻彩。比如西漢的賈誼,揚雄、張衡、司馬相如等人,還有左思、庾信、杜牧、范仲淹等人,都以卓絕的文字表現為我們呈現了異彩紛呈的詞賦大篇,稱得起我們民族文學史上最為卓越的詞賦大家。

    若說王勃的詩詞和其他唐詩比肩論定,也是可以一較短長的。別忘了,初唐四傑之首的名望,絕非浪得虛名。

    我們其實可以採用更為客觀的比類法、裁除法來評斷王勃的詩詞,放在歷史的縱深來感受王子安詩詞歌賦的無窮魅力,則要比這樣無端抬愛精準得多,也客觀得多。

  • 8 # 沙沙小觀園

    千古文章見悲情,王勃駢文多好評。

    王勃唐初四傑之一,《滕王閣序》是他的代表作品。文章有情,有景,華麗無比,借用在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滕王閣的聚宴上,發文慷慨寫心聲。

    文章並不只停留在對滕王閣的地理位置,還有滕王閣的當時的特點上描寫,多次在文章中在寫對一些當時的人和事的看法,有他自己的認知。“人傑地靈,物華天寶”,都在借景說人。“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更是直寫自己的感嘆。還有自己的心聲更在青雲之志之中。

    王勃的《滕王閣序》有文有詩,文章雖然比較長,但因為有內容,又有詩意,更有哲理性的格言,為後來的詩文之人所稱讚。許多詩句寫的華美而有意境。寫景有“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樣的佳句,寫情有“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這樣的心態,寫事又答謝賓客聚會的言語。

    歷代大文學家對王勃的《滕王閣序》評價極高,杜甫、蘇東坡都曾寫詩文贊過,連非常不喜歡駢文形式寫文章的韓愈,也不得不認為《滕王閣序》寫的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生唱歌容易好聽還是女生唱歌容易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