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螞蟻傳統文化

     辯證地認識戰爭已經不是什麼新鮮話題。本文欲從戰爭與文明進步的關係視角,剖析一下作為叢林法則的戰爭對人類文明進步的作用。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戰爭是種不同文明的碰撞,是文明的暴力交流。每一次慘烈的戰爭,雖然可能造成區域性文明的衰退,卻常常成為促進人類整體文明進步的契機,體現了自然法規的優勝劣汰。然而多數人往往不能站在全人類文明發展的高度認識戰爭。不能利用戰爭的積極作用,促進社會進步。

      人類早期戰爭,就常常出現文明衰退的回潮。可是仍然阻擋不了人類文明進步的腳步。例如創造輝煌奴隸制文明的古羅馬帝國就曾經一度被北方處在原始狀態下游牧的哥特人所征服,但這種征服無法持久,最終征服者還是被被征服者的文化所征服;中國南北朝時期,落後的鮮卑族征服了世居黃河流域具有先進封建文明的漢族,可最後一場孝文改革也是“征服者被被征服者的文化所征服”;蒙古貴族一度建立了人類歷史上最龐大的蒙古帝國,作為征服者許多蒙古貴族曾經想撂荒農田放牧,其結果也是被先進的農業文明所折服,成為又一個“征服者被被征服者的文化所征服”範例。所以落後征服先進的文明衰退現象是暫時的,文明的發展才是永恆的,都逃不出叢林法則的篩選。

      戰爭的破壞是表面的,而戰爭對於人類文明的進步作用卻是長期的。有人說如果沒哥特人的征服,古羅馬文明會更輝煌;鮮卑族等少數民族的入侵與蒙古入主中原影響了漢族文明的發展;然而縱觀古今中外古往今來,未遭受戰爭破壞與外族侵擾的民族卻鮮有長期穩定發展的。相反遭受戰爭破壞與外族侵擾,往往成為刺激一個民族文明發展的動力。據考證,瑪雅文明之所以消亡,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一長期封閉的環境中發展,缺少外來文明的衝擊。

      戰爭對於人類文明具有“捻魚效應”,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動力。因為戰爭,人類為了求得生存,刺激了生產力的發展與科學技術的進步。20世紀由於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兩次世界大戰。不但戰爭之慘烈空前,戰爭所造成的破壞也是空前的。可是人類透過這兩次大戰,認識到戰爭沒有絕對的最後勝利者。隨著戰爭成本的不斷提高,欲透過戰爭達到經濟目的成為了不可能。發動一場戰爭的收穫甚至往往無法彌補對這場戰爭的投入。人類終於以上億人生命的代價,對戰爭有了較清醒的認識。這才形成了今天的世界格局與秩序。某種程度上可以這麼說,沒有這兩次世界大戰,就沒有人類今天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也就沒有人類文明今天的輝煌。

      上述戰爭作用雖然還不是主流意識,可也並非個見。本文現就戰爭中的統一戰爭談點想法。古今中外都有過一種以統一為目的的戰爭,並且在一些國度被標榜為正義。在我們的社會里,統一總是正義的,總是進步的;分裂必定是邪惡的,是落後的。這完全是中央集權理念在國人頭腦中的反映。

      從進步發展的角度看中國歷史,恰恰是春秋戰國的紛爭時期才產生過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徹底的思想解放——百家爭鳴。也恰恰是戰國時期的紛爭才催生了魯國的“初稅畝”,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生產關係,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加速了中國的封建化程序。如果當時的各諸侯國沒有被兼併之虞,須要奴隸的勞動生產更多的糧食,養更多的軍隊,維護其政權存在,怎麼可能為了鼓勵奴隸多打糧食主動給奴隸以自由,進而瓦解奴隸社會的生產關係,加速了中國的封建化程序!可見社會的進步,往往需要外界因素的影響。

      秦王掃六合統一了天下,六國覆滅了。就六國貴族而言,乃亡國之辱。可就六國民眾而言,從此免遭了戰爭塗炭,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民受統一之益。但是中華民族也就從此進入漫長的民族精神休眠時期。焚書坑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八股取士、貫穿華夏文明的文字獄,讓諾大一個民族喪失了思想功能。是鴉片戰爭的炮聲震碎了天朝美夢,國人始知天上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中華民族已經遠遠被世界潮流甩在後面。若沒有鴉片戰爭,也許我們還在排斥“奇技淫巧”,腦袋後面拖上一個辮子讓“番邦”恥笑。

      甲午戰爭的銷煙,使國人引以為自豪的“高度中央集權”的封建文明,在資本主義文明面前自慚形穢。這才有了戊戌六君子喋血菜市口、有了不忍負少年頭的慷慨歌燕市的悲壯①、有了武昌首義。不僅我們中華民族透過沙場走向文明,世界上許多國家也都如此。美國獨立戰爭不但開創了資本主義文明的新時代,也為他的宗主國為整個資本主義世界保留了希望。

      這諸多戰爭中,最值得反思的就是統一戰爭了。這種戰爭是一方對另一方的徹底征服好?還是透過戰爭迫使對方妥協好?讓我們來看看美國唯一一場鞏固統一的南北戰爭的最後結局。

      美國南北戰爭中,南軍統帥羅伯特·李看到里士滿落入到北方將軍格蘭特的手中,為了避免士兵的更大傷亡,李將軍率領南方軍隊的殘兵向格蘭特將軍投降了。與世界許多戰敗者不同的是作為敗軍首領羅伯特·李將軍在簽署投降儀式上,儀表華麗風度翩翩,反到是勝利的北軍統帥格蘭特將軍穿著邋遢。

      在這場62萬人喪生的戰爭後,格蘭特將軍接受了羅伯特·李將軍提出的敗軍不受辱,充分保證南軍將士的人格和尊嚴不受侵犯的條件。並且接受了助手奧特將軍在停戰協議裡註明所有接受投降的南軍軍官可以隨身攜帶他們的手槍和佩劍的建議。在談判中,李將軍希望他的騎兵和炮兵能夠保留那些屬於他們自己的馬匹。而格蘭特則回答:“如果這些士兵沒有現在所乘馬匹的幫助,就很難收穫下一季的莊稼,養活家中老小過冬,我會這樣安排的。”那些馬匹曾經是戰爭的工具,但格蘭特和羅伯特·李都沒有忘記,美國需要和解。

      最後羅伯特·李只是被剝奪公民權,被限制終生不得再進入軍界,並被沒收了財產。他本人從此遠離塵囂,也遠離仇恨。並拒絕了一家保險公司年薪一萬美元的聘請,就任了規模很小,名氣也很小,且破了產的華盛頓學院的院長,年薪只有1500美元。從此一直到死再沒有因為這段歷史受到侵擾。反觀一百來年後號稱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我們,還在為那場中國人與中國人之間的內戰進行清算。

      美國人珍惜羅伯特·李的才幹原諒了他,把他看成是美利堅民族的人才而珍惜,並在他去世5年後恢復了他的公民權。歷史上有才華的人身上多少都帶有一點逆骨,但是中國的權力特徵是去掉有才華人身上的稜角,抹掉有志氣人的才氣和銳氣。所以在中國這樣的泱泱大國裡,王統的所謂正統思想牢固地壓抑著中華民族男兒的奮鬥精神。而鼓勵人們追逐所謂中原逐鹿的王權的慾望之爭。

      寬容是一種承認強者的仁慈鼓勵機制,寬容鼓勵了美國人迅速崛起。而我們還在窩裡鬥鬥個其樂融融。21世紀的今天,我們的大學教授還在街頭大打出手,去懲罰什麼“反革命”。

      政治問題和法律問題不能混淆。一個知道區分政治問題和法律問題的國家是幸福的,一個理解政治問題和法律問題不同的民族是理智的。美國內戰沒有產生戰犯,也沒有一兵一卒在未來的歲月裡因為“歷史問題”而遭到清算和迫害,勝利者更沒有用筆墨掀起一場醜化運動以便將反叛者掃進歷史的垃圾堆。我們這個民族很奇怪,對於那些佔據我們領土最多,殺我們同胞最多的民族都能豁達地諒解(或者不敢曰是曰非),可是對於與自己有仇的同胞卻誓死不能原諒。什麼勢不兩立,同不共戴天,什麼詞有分量用什麼。

      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這種高度,仍然不能徹底與戰爭訣別。雖說忘戰必危,可好戰必亡。戰爭尤其是本民族的內戰的最後結局迫使對方妥協,比徹底清算更符合人類文明的發展方向。征服人心才是最終的勝利。

    ①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頸一刀快,莫負少年頭。作者汪精衛,曾因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入獄。汪精衛其實很有文才的,人也長的帥,號稱民國四美男子之一。青年時期的汪精衛也曾經是一個熱血青年 汪精衛最負盛名的詩作,是當年在獄中寫成的《被逮口占四絕》:“銜石成痴絕,滄波萬里愁。孤飛終不倦,羞逐海鷗浮。”“奼紫嫣紅色,從知渲染難。他時好花發,認取血痕斑。”“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留得心魂在,殘軀付劫灰。青磷光不滅,夜夜照燕臺。”可惜,這些光環隨著他投降日寇而煙消雲散。

  • 2 # 鋼鐵軍魂74532612

    證地認識戰爭已經不是什麼新鮮話題。本文欲從戰爭與文明進步的關係視角,剖析一下作為叢林法則的戰爭對人類文明進步的作用。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戰爭是種不同文明的碰撞,是文明的暴力交流。每一次慘烈的戰爭,雖然可能造成區域性文明的衰退,卻常常成為促進人類整體文明進步的契機,體現了自然法規的優勝劣汰。然而多數人往往不能站在全人類文明發展的高度認識戰爭。不能利用戰爭的積極作用,促進社會進步。

    人類早期戰爭,就常常出現文明衰退的回潮。可是仍然阻擋不了人類文明進步的腳步。例如創造輝煌奴隸制文明的古羅馬帝國就曾經一度被北方處在原始狀態下游牧的哥特人所征服,但這種征服無法持久,最終征服者還是被被征服者的文化所征服;中國南北朝時期,落後的鮮卑族征服了世居黃河流域具有先進封建文明的漢族,可最後一場孝文改革也是“征服者被被征服者的文化所征服”;蒙古貴族一度建立了人類歷史上最龐大的蒙古帝國,作為征服者許多蒙古貴族曾經想撂荒農田放牧,其結果也是被先進的農業文明所折服,成為又一個“征服者被被征服者的文化所征服”範例。所以落後征服先進的文明衰退現象是暫時的,文明的發展才是永恆的,都逃不出叢林法則的篩選。

    戰爭的破壞是表面的,而戰爭對於人類文明的進步作用卻是長期的。有人說如果沒哥特人的征服,古羅馬文明會更輝煌;鮮卑族等少數民族的入侵與蒙古入主中原影響了漢族文明的發展;然而縱觀古今中外古往今來,未遭受戰爭破壞與外族侵擾的民族卻鮮有長期穩定發展的。相反遭受戰爭破壞與外族侵擾,往往成為刺激一個民族文明發展的動力。據考證,瑪雅文明之所以消亡,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一長期封閉的環境中發展,缺少外來文明的衝擊。

    戰爭對於人類文明具有“捻魚效應”,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動力。因為戰爭,人類為了求得生存,刺激了生產力的發展與科學技術的進步。20世紀由於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兩次世界大戰。不但戰爭之慘烈空前,戰爭所造成的破壞也是空前的。可是人類透過這兩次大戰,認識到戰爭沒有絕對的最後勝利者。隨著戰爭成本的不斷提高,欲透過戰爭達到經濟目的成為了不可能。發動一場戰爭的收穫甚至往往無法彌補對這場戰爭的投入。人類終於以上億人生命的代價,對戰爭有了較清醒的認識。這才形成了今天的世界格局與秩序。某種程度上可以這麼說,沒有這兩次世界大戰,就沒有人類今天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也就沒有人類文明今天的輝煌。

    上述戰爭作用雖然還不是主流意識,可也並非個見。本文現就戰爭中的統一戰爭談點想法。古今中外都有過一種以統一為目的的戰爭,並且在一些國度被標榜為正義。在我們的社會里,統一總是正義的,總是進步的;分裂必定是邪惡的,是落後的。這完全是中央集權理念在國人頭腦中的反映。

    從進步發展的角度看中國歷史,恰恰是春秋戰國的紛爭時期才產生過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徹底的思想解放——百家爭鳴。也恰恰是戰國時期的紛爭才催生了魯國的“初稅畝”,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生產關係,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加速了中國的封建化程序。如果當時的各諸侯國沒有被兼併之虞,須要奴隸的勞動生產更多的糧食,養更多的軍隊,維護其政權存在,怎麼可能為了鼓勵奴隸多打糧食主動給奴隸以自由,進而瓦解奴隸社會的生產關係,加速了中國的封建化程序!可見社會的進步,往往需要外界因素的影響。

    秦王掃六合統一了天下,六國覆滅了。就六國貴族而言,乃亡國之辱。可就六國民眾而言,從此免遭了戰爭塗炭,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民受統一之益。但是中華民族也就從此進入漫長的民族精神休眠時期。焚書坑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八股取士、貫穿華夏文明的文字獄,讓諾大一個民族喪失了思想功能。是鴉片戰爭的炮聲震碎了天朝美夢,國人始知天上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中華民族已經遠遠被世界潮流甩在後面。若沒有鴉片戰爭,也許我們還在排斥“奇技淫巧”,腦袋後面拖上一個辮子讓“番邦”恥笑。

    甲午戰爭的銷煙,使國人引以為自豪的“高度中央集權”的封建文明,在資本主義文明面前自慚形穢。這才有了戊戌六君子喋血菜市口、有了不忍負少年頭的慷慨歌燕市的悲壯 、有了武昌首義。不僅我們中華民族透過沙場走向文明,世界上許多國家也都如此。美國獨立戰爭不但開創了資本主義文明的新時代,也為他的宗主國為整個資本主義世界保留了希望。

    這諸多戰爭中,最值得反思的就是統一戰爭了。這種戰爭是一方對另一方的徹底征服好?還是透過戰爭迫使對方妥協好?讓我們來看看美國唯一一場鞏固統一的南北戰爭的最後結局。

    美國南北戰爭中,南軍統帥羅伯特·李看到里士滿落入到北方將軍格蘭特的手中,為了避免士兵的更大傷亡,李將軍率領南方軍隊的殘兵向格蘭特將軍投降了。與世界許多戰敗者不同的是作為敗軍首領羅伯特·李將軍在簽署投降儀式上,儀表華麗風度翩翩,反到是勝利的北軍統帥格蘭特將軍穿著邋遢。

    在這場62萬人喪生的戰爭後,格蘭特將軍接受了羅伯特·李將軍提出的敗軍不受辱,充分保證南軍將士的人格和尊嚴不受侵犯的條件。並且接受了助手奧特將軍在停戰協議裡註明所有接受投降的南軍軍官可以隨身攜帶他們的手槍和佩劍的建議。在談判中,李將軍希望他的騎兵和炮兵能夠保留那些屬於他們自己的馬匹。而格蘭特則回答:“如果這些士兵沒有現在所乘馬匹的幫助,就很難收穫下一季的莊稼,養活家中老小過冬,我會這樣安排的。”那些馬匹曾經是戰爭的工具,但格蘭特和羅伯特·李都沒有忘記,美國需要和解。

    最後羅伯特·李只是被剝奪公民權,被限制終生不得再進入軍界,並被沒收了財產。他本人從此遠離塵囂,也遠離仇恨。並拒絕了一家保險公司年薪一萬美元的聘請,就任了規模很小,名氣也很小,且破了產的華盛頓學院的院長,年薪只有1500美元。從此一直到死再沒有因為這段歷史受到侵擾。反觀一百來年後號稱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我們,還在為那場中國人與中國人之間的內戰進行清算。

    美國人珍惜羅伯特·李的才幹原諒了他,把他看成是美利堅民族的人才而珍惜,並在他去世5年後恢復了他的公民權。歷史上有才華的人身上多少都帶有一點逆骨,但是中國的權力特徵是去掉有才華人身上的稜角,抹掉有志氣人的才氣和銳氣。所以在中國這樣的泱泱大國裡,王統的所謂正統思想牢固地壓抑著中華民族男兒的奮鬥精神。而鼓勵人們追逐所謂中原逐鹿的王權的慾望之爭。

    寬容是一種承認強者的仁慈鼓勵機制,寬容鼓勵了美國人迅速崛起。而我們還在窩裡鬥鬥個其樂融融。21世紀的今天,我們的大學教授還在街頭大打出手,去懲罰什麼“反革命”。

    政治問題和法律問題不能混淆。一個知道區分政治問題和法律問題的國家是幸福的,一個理解政治問題和法律問題不同的民族是理智的。美國內戰沒有產生戰犯,也沒有一兵一卒在未來的歲月裡因為“歷史問題”而遭到清算和迫害,勝利者更沒有用筆墨掀起一場醜化運動以便將反叛者掃進歷史的垃圾堆。我們這個民族很奇怪,對於那些佔據我們領土最多,殺我們同胞最多的民族都能豁達地諒解(或者不敢曰是曰非),可是對於與自己有仇的同胞卻誓死不能原諒。什麼勢不兩立,同不共戴天,什麼詞有分量用什麼。

    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這種高度,仍然不能徹底與戰爭訣別。雖說忘戰必危,可好戰必亡。戰爭尤其是本民族的內戰的最後結局迫使對方妥協,比徹底清算更符合人類文明的發展方向。只要那塊土地的同胞沒有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彼此何必兵戎相見呢。我們面對祖宗傳下來的領土為外族侵佔居住無可奈何,卻對自己同胞居住的地方動輒不放棄使用武力。蠻邦屠戮我同胞,我們沒有半點舉動,到是臺海軍演把家底全都亮出來,導彈打得滿天飛。如果這場軍演在我印尼同胞們被屠戮時發生在南海,會是種什麼情形?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高度中央集權的政權是無法自我淨化避免腐敗墮落的。而完全分裂對抗的社會也是無法發展的。孫子兵法雲:“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退而求其次,戰而屈人之兵,是不是也比徹底消滅對方可取呀!有人說我們中國人也優待俘虜,可是我們只優待外族的俘虜,對於曾經敵對同胞的優待只是瓦解敵軍心取得戰爭勝利的一種手段。一但戰爭勝利大多會被以各種方式清算。中國人廝殺了幾千年,死的人已經夠多的了。所以我們應該學習西方人的妥協意識。妥協不是退讓,而一種利益的權衡。也是一種不戰而屈人之兵。

    生命是寶貴的,縱然無法徹底避免戰爭,也應該儘量減少因戰爭的死亡。宜將剩勇追窮寇,仍然未能脫離單純叢林法則的選擇,是文明低下的一種觀念。所以中國人一但在戰爭中佔上風,尤其是內戰絕不會再給對方以求和的機會,定要斬草除根。我們中國人在敵對的鬥爭中,斬草除根不可謂不乾淨,可是仍未能逃脫被報復的命運。美國人釋放了羅伯特·李與所有南軍士兵,根未除草未斬,可是人家一百五十來年再沒有發生過內戰。為什麼?這就是人性的力量。征服人心,靠的就是人性的力量。

    戰爭的結局不應該是快意恩仇,而應該是泯恩仇。任何統一戰爭都應該以迫使對方妥協為最高境界,而不應該是乾淨徹地消滅之。缺乏人性的戰爭,是註定要失敗的。

  • 3 # 生命科學圈修士

    何其巨大的題目,細分下好了,什麼是戰爭,什麼是文明。

    首先,文明一直在向前,戰爭也從為間斷,但決不可因此斷定二者是何種關係,就好比人的一生都要受到盲腸炎的威脅,難道就要認定盲腸炎對人生髮展有推動作用麼?顯然,這很荒謬。

    其次,什麼是人類文明?簡言之“積澱與傳承“把上一輩的物質與精神傳遞給下一輩,逐步積累,發揚光大,即是文明的發展,人類與狒狒的本質區別即在於此,狒狒不懂也無法將上一代的物質精神傳遞下去,而我作為人類卻可以依靠上一代人們的發明創造在這裡打字,儘管我本人並不懂得電子科學。

    接著,什麼是戰爭?戰爭是在面對無法調和的矛盾時使用暴力去解決,其手段是暴力。兩隻狒狒為了爭香蕉相互丟石塊是戰爭,兩個男人為了爭妹子相互扔摺疊凳是戰爭,兩個國家為了爭奪石油相互扔導彈也是戰爭。狒狒相互丟石塊可能相互砸死對方,人類相互丟摺疊凳也會砸死對方。狒狒相互丟石塊只是爭奪了香蕉,並不會是香蕉的數量增加。人類亦是如此。戰爭的本質僅僅只是暴力解決問題,並且留下一個破壞的客觀事實,不會有積累作用。如果人類能從相互丟石塊砸死對方中積累文明,那麼為什麼狒狒不能?一個基本的事實是,狒狒的確沒能從相互爭奪香蕉中積累出文明。

    我舉一例,中國古代歷史上人口一旦增加到五千萬左右就會進入人口陷阱,耕地資源不足以養活人口,接著就是戰爭,戰爭之後是人口大幅度減少,接著是一輪朝代“中興”“盛世”人口穩定增加,週而復始。這跟兩隻狒狒不夠吃香蕉,必須相互搏殺,殺死其中一隻沒有本質區別。中國古代陷入人口陷阱後的戰爭也沒有使得糧食資源的生產增加,僅僅只是透過戰爭減少了消耗糧食的人口。這種戰爭也不會起到文明推進作用,只是文明發展受阻,陷入死迴圈時的表現罷了。真正令中華文明走出人口陷阱的也絕不是戰爭。

    如果文明發展有一種“動力”,那“動力”一定來自文明本身,這有點像人,無論外界怎麼變,人不想動,別人也沒有辦法。戰爭可能只是能夠改變文明發展“動力”。歷史上的文明有在戰爭下興盛的,例如其他答主可能想提到的歐洲,特別是殖民戰爭。這些戰爭有些人認為促進了文明的科技發展,也許科技發展是文明發展的“動力”之一,而同樣在殖民戰爭下,其他大陸的土著居民遭到了屠殺,卻導致文明的倒退,其中的原因之一可能也是科技,即戰爭的破壞導致了文明的科技的倒退,例如一些傳統的更適用於本地環境的耕作技術失傳(雖然整體看來文明是進步的,這樣“整體看來”文明似乎從未發生退步)。我認為戰爭影響了文明本身,所以文明產生了發展或者倒退。

    同樣都是屬於戰爭,有些學者可能從戰爭的性質出發來討論不同性質的戰爭對文明程序的不同影響,但問題就由戰爭對文明程序的影響,變為了戰爭性質對文明程序的影響,如果我們繼續往前推導,不同的戰爭性質產生也有不同的原因……不覺得和越研究關係鏈越來越長,情況越來越複雜,每種情況的相關性越來越小……這是我不能理解的地方。

    總結:戰爭可能和文明程序沒有什麼關係,或者沒有直接的關係。

    甚至有點覺得文明程序的發展,導致了戰爭的產生。正如一句話所說:

    不清出生態位,哪有新霸主

    這樣的情況之下,文明需要發動戰爭。蠻族打敗了羅馬是羅馬文明的衰落,不也是蠻族文明的發展嗎?

  • 4 # 枯藤老樹文明史

    和平是彌足珍貴的,任何形式的戰爭都會給當代的人帶來不可磨滅的傷害與苦難。

    我認為人類歷史上的戰爭,對文明的發展是有貢獻的,不過這種貢獻或者說進步理論上也可以依靠其他的途徑,比如合作、交流、融合、和平來加以實現。

    一:戰爭促進科學探索、創新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是你死我活的鬥爭,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人類要想在敵人的威脅之下生存下去,必須與對手進行軍事競賽。

    為了戰勝對手,往往會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對科學技術進行探索與創新,而很多這些科研成果在戰爭結束之後,又會成為利國利民的工具,比如核技術、太空技術等等。

    二:戰爭促進文化交流、融合

    戰爭加快了各民族交流、融合的程序。

    歐洲透過兩次世界大戰,終於組成了歐盟。試想一下,如果沒有戰爭,歐洲各國可能還是處於分離、對敵的階段。

    三:戰爭促進思想進步、革新

    只有在經歷苦難之後,人類才會覺悟。只有在切身經歷戰爭的殘酷之後,才會知曉和平的寶貴。因此我覺得,戰爭更加決定了我們捍衛和平的決心和意志。

  • 5 # 猛禽950

    有貢獻,

    從盤古開天起有了人類,就沒離開過戰爭,

    戰爭是高智慧的遊戲,是超高智慧的遊戲,

    文明,

    每一次戰爭過後,都會有一次文明的提升,

    科技,

    沒次戰爭的進行中,都會促進科技的提升,

    文化,

    每次戰爭過後,文化都會經歷一次清洗,擇選,繼承,傳承,

    人口,

    每一次戰爭過後,人口的比例都會促使國家和諧,

    政治,

    國與國之間會有一系列的調整,重新制定遊戲規則,

    經濟,

    由於戰爭促使了科技革命,經濟當然就會有質的提高,

    軍事,

    各國會更加重視國防建設,提升國防力量,加強戰備訓練,

    建設,

    因戰爭因素,都需要重新建設國家,在此基礎上,會有一個很大的發展,

    後記~

    一戰過後,美歐國家促成了國聯組織,指導定製了一系列的國際遊戲規則,

    二戰過後,美歐等國又促成了聯合國組織,並修定新的世界遊戲規則,

  • 6 # 正能量說史

    感謝提問

    人類歷史上的戰爭,對文明的發展肯定是有貢獻的,這個毋庸置疑,沒有戰爭,沒有文化的碰撞,沒有新舊關係的交替,人類是不可能發展的,以至於停滯不前。

    戰爭對文明的發展顯然是利大於弊,戰爭是民族融合的催化劑,也是文化融合的催化劑。

    一,戰爭雖然使當地居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破壞了地區經濟的發展,給當地居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造成了大量士兵和人民的死亡,升級了新的戰爭思想,軍事紀念。

    二,但戰爭又給當地居民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使生產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加速了當地居民步入文明社會的步伐。

    三,在帶來先進生產力的同時,進一步促成了世界民族的大融合。為將來世界一體化奠定了基礎。

  • 7 # 尊重生命所以回顧歷史

    人類歷史上的戰爭,對文明的發展應該客觀的判斷。

    在春秋戰爭時期,合國戰爭不斷,相互攻伐,吞併等等,使得人民死傷無數,但是各個學者也在深入的思考,一個國家需要什麼,一個民族需要什麼。

    戰爭的發動有著本質的區別,這是人類歷史不可缺少的歷史。

    在每個歷史階段中,都會出現不安天分,改變現狀的人,這是不可能阻止的。秦始皇發動戰爭是為了結束戰爭,在各個國家存在的時代中,沒有戰爭的最好方法是結束國家分裂。

    但是德國法西斯發動戰爭是為了種族主義,為了證明自己的種族是最好的,這樣的戰爭是創作不了歷史的,只有善良的戰爭,正義的戰爭才會推動文明的進步。

  • 8 # 蛩嗚齋主

    實事求是地說有貢獻,而且住往是相當大的貢獻,每一次戰爭都會給人類帶來新的格局、秩序和科技的進步,一個民族的文明也是戰爭中開始建立起來的,若沒有黃帝大戰炎帝哪兒來的華夏一統文明?這是不可否認的。但是為什麼人們又都愛好和平擁護和平呢?因為和平是安逸的無危險的和滿足現狀的,而戰爭是毀滅現狀建立新形態且這種新形態又不能預料,當然人們就會反對戰爭,維護和平,儘管都明白戰爭後可能比戰爭前更好,但由於得用死傷人命的代價換取所以還是不願意贊成。這個我們從人們反對戰爭但戰爭爆發又都積極參與就能看出點人們對於戰爭與和平問題的矛盾心情,希望和平,但和平不能改變的又寄希望戰爭改變。我們看中國歷史就是這樣演進,和平時間一長就會積攢許多不能解決和讓人不滿的社會問題,就會有人以正義名義發動起義發動戰爭改變。所以和平不傷害人命是好但不一定老能保持合理狀態,戰爭傷及人命但是打完仗後一定會更好,就是這樣的道理,但我想侵略戰爭應除外。

  • 9 # 一笑而過777

    一位將軍說過:小成功需要朋友,大成功需要敵人

    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的,就拿我們中國來說吧,如果不是那些侵略者開啟我們的大門,用他們的大炮打開了我們的思想,促進了文化融合和統一多名族國家的形成,戰爭讓我們開始反思自己的制度,自己的思想,讓我們認清世界,並讓我們奮起抵抗

  • 10 # 阿飛影視剪輯

    純屬個人觀點,肯定是有的,不然我們就一直是原始社會了,也不會發展到現在這麼繁榮,但是戰爭給普通民眾帶來的傷害也是非常厲害的,還是要避免戰爭的爆發

  • 11 # 界引

    人類歷史上的戰爭,對文明發展起著負作用,是拖扯文明發展的不良行為。

    戰爭的起因是侵略性,是野蠻暴力秀肌肉行為,是狹隘思想自以為是意識的粗暴體現,試問,在這樣的過程中,文明會得到發展嗎?

  • 12 # 舞動的湯姆貓

    人類歷史上的戰爭,對文明的發展有沒有貢獻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沒有戰爭就沒有絢麗的人類文明長河。戰爭的破壞只是表面的,而戰爭對於人類文明的進步作用卻是長期的。不同時期,不同文明的激烈碰撞,根據叢林法則 優勝劣汰,就會促使人類文明的階段性進步。 殘酷的戰爭會極大地激發人類的潛能,刺激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中國歷史上朝代的更迭,社會的更迭都是透過殘酷的戰爭來實現的。近代歷史上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電子技術和核物理技術的重大突破。迎來了科學技術跨越式的發展。 現代社會上很多的民用、商用技術都是在軍工技術中突破誕生的。後面才慢慢開始延伸到商用和民用。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參考的價值!

  • 13 # 高臺民俗博物館鄭

      人類早期戰爭,就常常出現文明衰退的回潮。可是仍然阻擋不了人類文明進步的腳步。例如創造輝煌奴隸制文明的古羅馬帝國就曾經一度被北方處在原始狀態下游牧的哥特人所征服,但這種征服無法持久,最終征服者還是被被征服者的文化所征服;中國南北朝時期,落後的鮮卑族征服了世居黃河流域具有先進封建文明的漢族,可最後一場孝文改革也是“征服者被被征服者的文化所征服”;蒙古貴族一度建立了人類歷史上最龐大的蒙古帝國,作為征服者許多蒙古貴族曾經想撂荒農田放牧,其結果也是被先進的農業文明所折服,成為又一個“征服者被被征服者的文化所征服”範例。所以落後征服先進的文明衰退現象是暫時的,文明的發展才是永恆的,都逃不出叢林法則的篩選。

      戰爭的破壞是表面的,而戰爭對於人類文明的進步作用卻是長期的。有人說如果沒哥特人的征服,古羅馬文明會更輝煌;鮮卑族等少數民族的入侵與蒙古入主中原影響了漢族文明的發展;然而縱觀古今中外古往今來,未遭受戰爭破壞與外族侵擾的民族卻鮮有長期穩定發展的。相反遭受戰爭破壞與外族侵擾,往往成為刺激一個民族文明發展的動力。據考證,瑪雅文明之所以消亡,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一長期封閉的環境中發展,缺少外來文明的衝擊。

      戰爭對於人類文明具有“捻魚效應”,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動力。因為戰爭,人類為了求得生存,刺激了生產力的發展與科學技術的進步。20世紀由於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兩次世界大戰。不但戰爭之慘烈空前,戰爭所造成的破壞也是空前的。可是人類透過這兩次大戰,認識到戰爭沒有絕對的最後勝利者。隨著戰爭成本的不斷提高,欲透過戰爭達到經濟目的成為了不可能。發動一場戰爭的收穫甚至往往無法彌補對這場戰爭的投入。人類終於以上億人生命的代價,對戰爭有了較清醒的認識。這才形成了今天的世界格局與秩序。某種程度上可以這麼說,沒有這兩次世界大戰,就沒有人類今天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也就沒有人類文明今天的輝煌。

      上述戰爭作用雖然還不是主流意識,可也並非個見。本文現就戰爭中的統一戰爭談點想法。古今中外都有過一種以統一為目的的戰爭,並且在一些國度被標榜為正義。在我們的社會里,統一總是正義的,總是進步的;分裂必定是邪惡的,是落後的。這完全是中央集權理念在國人頭腦中的反映。

      從進步發展的角度看中國歷史,恰恰是春秋戰國的紛爭時期才產生過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徹底的思想解放——百家爭鳴。也恰恰是戰國時期的紛爭才催生了魯國的“初稅畝”,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生產關係,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加速了中國的封建化程序。如果當時的各諸侯國沒有被兼併之虞,須要奴隸的勞動生產更多的糧食,養更多的軍隊,維護其政權存在,怎麼可能為了鼓勵奴隸多打糧食主動給奴隸以自由,進而瓦解奴隸社會的生產關係,加速了中國的封建化程序!可見社會的進步,往往需要外界因素的影響。

      秦王掃六合統一了天下,六國覆滅了。就六國貴族而言,乃亡國之辱。可就六國民眾而言,從此免遭了戰爭塗炭,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民受統一之益。但是中華民族也就從此進入漫長的民族精神休眠時期。焚書坑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八股取士、貫穿華夏文明的文字獄,讓諾大一個民族喪失了思想功能。是鴉片戰爭的炮聲震碎了天朝美夢,國人始知天上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中華民族已經遠遠被世界潮流甩在後面。若沒有鴉片戰爭,也許我們還在排斥“奇技淫巧”,腦袋後面拖上一個辮子讓“番邦”恥笑。

      甲午戰爭的銷煙,使國人引以為自豪的“高度中央集權”的封建文明,在資本主義文明面前自慚形穢。這才有了戊戌六君子喋血菜市口、有了不忍負少年頭的慷慨歌燕市的悲壯①、有了武昌首義。不僅我們中華民族透過沙場走向文明,世界上許多國家也都如此。美國獨立戰爭不但開創了資本主義文明的新時代,也為他的宗主國為整個資本主義世界保留了希望。

      這諸多戰爭中,最值得反思的就是統一戰爭了。這種戰爭是一方對另一方的徹底征服好?還是透過戰爭迫使對方妥協好?讓我們來看看美國唯一一場鞏固統一的南北戰爭的最後結局。

      美國南北戰爭中,南軍統帥羅伯特·李看到里士滿落入到北方將軍格蘭特的手中,為了避免士兵的更大傷亡,李將軍率領南方軍隊的殘兵向格蘭特將軍投降了。與世界許多戰敗者不同的是作為敗軍首領羅伯特·李將軍在簽署投降儀式上,儀表華麗風度翩翩,反到是勝利的北軍統帥格蘭特將軍穿著邋遢。

      在這場62萬人喪生的戰爭後,格蘭特將軍接受了羅伯特·李將軍提出的敗軍不受辱,充分保證南軍將士的人格和尊嚴不受侵犯的條件。並且接受了助手奧特將軍在停戰協議裡註明所有接受投降的南軍軍官可以隨身攜帶他們的手槍和佩劍的建議。在談判中,李將軍希望他的騎兵和炮兵能夠保留那些屬於他們自己的馬匹。而格蘭特則回答:“如果這些士兵沒有現在所乘馬匹的幫助,就很難收穫下一季的莊稼,養活家中老小過冬,我會這樣安排的。”那些馬匹曾經是戰爭的工具,但格蘭特和羅伯特·李都沒有忘記,美國需要和解。

      最後羅伯特·李只是被剝奪公民權,被限制終生不得再進入軍界,並被沒收了財產。他本人從此遠離塵囂,也遠離仇恨。並拒絕了一家保險公司年薪一萬美元的聘請,就任了規模很小,名氣也很小,且破了產的華盛頓學院的院長,年薪只有1500美元。從此一直到死再沒有因為這段歷史受到侵擾。反觀一百來年後號稱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我們,還在為那場中國人與中國人之間的內戰進行清算。

      美國人珍惜羅伯特·李的才幹原諒了他,把他看成是美利堅民族的人才而珍惜,並在他去世5年後恢復了他的公民權。歷史上有才華的人身上多少都帶有一點逆骨,但是中國的權力特徵是去掉有才華人身上的稜角,抹掉有志氣人的才氣和銳氣。所以在中國這樣的泱泱大國裡,王統的所謂正統思想牢固地壓抑著中華民族男兒的奮鬥精神。而鼓勵人們追逐所謂中原逐鹿的王權的慾望之爭。

      寬容是一種承認強者的仁慈鼓勵機制,寬容鼓勵了美國人迅速崛起。而我們還在窩裡鬥鬥個其樂融融。21世紀的今天,我們的大學教授還在街頭大打出手,去懲罰什麼“反革命”。

      政治問題和法律問題不能混淆。一個知道區分政治問題和法律問題的國家是幸福的,一個理解政治問題和法律問題不同的民族是理智的。美國內戰沒有產生戰犯,也沒有一兵一卒在未來的歲月裡因為“歷史問題”而遭到清算和迫害,勝利者更沒有用筆墨掀起一場醜化運動以便將反叛者掃進歷史的垃圾堆。我們這個民族很奇怪,對於那些佔據我們領土最多,殺我們同胞最多的民族都能豁達地諒解(或者不敢曰是曰非),可是對於與自己有仇的同胞卻誓死不能原諒。什麼勢不兩立,同不共戴天,什麼詞有分量用什麼。

      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這種高度,仍然不能徹底與戰爭訣別。雖說忘戰必危,可好戰必亡。戰爭尤其是本民族的內戰的最後結局迫使對方妥協,比徹底清算更符合人類文明的發展方向。征服人心才是最終的勝利。

    ①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頸一刀快,莫負少年頭。作者汪精衛,曾因刺殺攝政王載灃被捕入獄。汪精衛其實很有文才的,人也長的帥,號稱民國四美男子之一。青年時期的汪精衛也曾經是一個熱血青年 汪精衛最負盛名的詩作,是當年在獄中寫成的《被逮口占四絕》:“銜石成痴絕,滄波萬里愁。孤飛終不倦,羞逐海鷗浮。”“奼紫嫣紅色,從知渲染難。他時好花發,認取血痕斑。”“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留得心魂在,殘軀付劫灰。青磷光不滅,夜夜照燕臺。”可惜,這些光環隨著他投降日寇而煙消雲散。

  • 14 # 卿齋文苑工作室

    我們還是不希望有戰爭。但戰爭能夠促進文明,戰爭逼迫我們要不斷的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提高我們的科學發展、軍事水平,同時也使人們更團結,更渴望和平。武的真正含義是止戈,武力是為了更好地和平。所以往往大戰之後會出現一個不一樣的太平盛世,當然也能夠促進文明的發展。

  • 15 # 耳順莫言觀雲22166611

    翻開歷史轟轟烈,

    戰爭慘烈開新篇。

    人類文明戰爭推,

    沒有戰爭專制癲。

    歷史所以封建專制都是被戰爭毀滅。

  • 16 # i米和平

    如雙方都是智者,戰爭就不會發生。

    但是很難做到。特別是大國之間。

    從歷史走來,歷次大的戰爭,都是一次大的洗禮。

    因為人類的對戰爭的可怕和無乃,在過若干年的見忘,是人類的至命傷,從而在某的點上在各大國利益,不可調合中,就會發生。

    而戰後的反思對文明又是一次跨越。

    但是用血的代價,千萬人的生命換來的。

  • 17 # 北山雷達

    從物種起源到進化過程其實就是適者生存的遊戲。古往今來但凡是在歷史上留下痕跡的偉大聞名帝國都是透過戰爭來推進文明產生的。

    戰爭本身是殘酷的,但是它也對人類發展起到至關重要作用。如薩爾貢統一戰爭,希波戰爭,亞歷山大東征,秦統一戰爭,漢匈戰爭,羅馬日耳曼戰爭,拜占庭戰爭,二戰,海灣戰爭等等。都是重新洗牌高階文明取代低價文明的戰例。所以我們更要珍惜當下和平的來之不易。

    從我國曆史上觀察。從農耕文明開始發展到封建社會,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主義社會直到共產主義奮鬥目標。歷史見證了人類發展的戰爭意義。試想一下若秦沒有統一六國,度量衡.貨幣.語言,文字等等方面。是不是還是一盤散沙呢。現代印度就是例證。這個十幾億人口大國到現在還有三百多種語言在使用,鈔票上印有十四種語言。官方承認使用22種語言。只此一點上令如何下達,莫迪總理講話有多少人聽不懂啊!又談何發展呢?由此為證,我們國家推行普通話是多麼的重要呀!所以才能一聲令下全國動員。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有史為鑑,中國人民智慧勤勞。和為貴奉行始終,但是炎黃子孫也不懼戰。

  • 18 # 老胡聊創業

    這個問題有引導人認可“破窗理論”的意味。是的,每一次戰爭對科技創新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特別是軍事技術轉換為社會的應用。但是,我們不要忽略戰爭造成生產資料的損失,那是巨大的,特別是人口損失!就貢獻與損失相比,貢獻變得太渺小了!

  • 19 # 奔走在天崖

    人類的進步史,可以說是一部戰爭史!人類為了各自的生存,會發揮自身的全部潛能去戰鬥,這就崔生出了日新月異的智慧技能,使人類逐步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而戰爭的同時也把科技傳播了過去。

  • 20 # suifeng飄雪

    個人認為還是有貢獻的!俗話說不破不立!

    首先,戰爭的起因一般都是因為對資源,例如土地,女人,自然資源的爭奪導致的!戰爭後肯定會讓戰勝國獲得很高的回報!這樣戰勝國就能更快的發展,進而帶動整個社會的發展

    其次,戰爭帶來的重建工作也是一種經濟的重置!將某些不合理的經濟結構打破後重置,政府也可以建立更加完善的經濟結構,這樣人類經濟結構越來越完善,人類發展也會加速!

    再次,自然法則優勝劣汰!戰勝國一般代表先進的生產力,封建制國家打敗奴隸制國家,資本主義國家打敗封建制國家,這本來就是先進生產力淘汰落後生產力的一種方式!

    總之,戰爭是一種文明進化方式的一種,不是唯一!因為戰爭方式太過殘酷還是悠著點選擇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貸二十萬,還有房貸五十萬,月薪八千,怎麼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