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孤獨的老牛

    我推薦雅尼的作品,他的音樂會讓人聽的非常的陶醉!在我的感受就是既是音樂的震撼,還有讓我內心能達到想要的空靈感,回到現實之後又很飽滿。

  • 2 # 有武

    如果只選擇一首交響樂,那無異是貝多芬了,《命運》《英雄》《田園》或者《歌唱》,一般人可以選擇《命運》,專業人士那肯定是代表交響樂巔峰的《合唱》了……

  • 3 # 貓了個咪的薛定諤

    其實我本人最喜歡的作曲家是維瓦爾第,但我最喜歡的作品的呂其明的《紅旗頌》,該曲前奏部分的可以很清晰地分辨出是來自《義勇軍進行曲》,將聽眾帶回到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升旗儀式那令人激動的時刻;呈示部的第一主題也可被稱為“紅旗主題”,這是一個典型的頌歌主題,具有跌宕起伏、舒展豪邁的氣概,彷彿是人們仰望紅旗冉冉升起之時,內心湧動的激動與澎湃;雙簧管與大提琴先後奏出的第二主題深情委婉,如歌的旋律似潺潺流水般滋潤著聽眾的心田,又像是作者在表達對已故至親的無盡思念;展開部雖然來自“紅旗主題”,但在節奏上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成為一首機智果敢的進行曲,彷彿能夠看到在紅旗的引領下,革命者們奮勇前行時沉著剛毅的臉龐;再現部雖然只出現了“紅旗主題”,但國歌動機的加入不僅使音樂風格保持統一,也高度概括了整部作品的頌歌主題。

  • 4 # 文藻巧翁

    清新優美、情景交融的——《田園交響曲》

    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即《第六號F大調交響曲》,寫於1808年,作品描繪了大自然的瑰麗景色,清新優美,情景交融,是貝多芬創作成熟時期的作品之一。

    貝多芬在寫這部樂曲之前,曽經長時間漫遊在農村郊野。據音樂史家們查考:貝多芬二十五歲時來到維也納,以後曾作過多次旅行演奏,到過布拉格、柏林、德累斯頓、紐倫堡,他還想到巴黎和倫敦去,但他仍舊滯留在維也納,為的是每年夏天能到景色如畫的維也納的農村,置身於大自然之中。

    位於維也納郊區的格林青村,是貝多芬創作《田園交響樂》的住所。這是一座在山坡上的兩層樓房,貝多芬住在樓上一側的三個小房間裡。當時從視窗可以看到伸展到山腳下的錦秀田園,不遠處多瑙河在Sunny下歡笑著湲湲流過。貝多芬在1808年夏季搬到這裡來的時候,已經完成了五支交響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同時,經過治療和休養、他的耳聾症有所好轉。他心情非常愉快,常常沿著山坡上的小徑散步,欣賞大好河山。他多次不知不覺地走得很遠,遇到夏季暴風雨的襲擊,但雨後的田野和森林顯得蒼翠欲滴,更使他樂而忘返,於是他用五線譜記下自己腦海裡迸發出來的音樂思維的火花,寫成著名的《田園交響曲》,表達了他對大地田園的衷心熱愛。

    《田園交響曲》分五個樂章。

    第一樂章:“到達農村時的愉快情緒”。優美的曲調象是一股甜美清涼的空氣,撲鼻而來,遠處群山巍峨,近處綠樹成蔭,湛藍的天空飄浮幾朵白雲,三三兩兩的牛羊在田野裡躑躅,美麗的田野景色使心心曠神怡。

    第二樂章:“溪畔景色”。幽靜的小溪旁,柳絲拂岸,鳥鳴啁啾,魚兒呷接水面、泛起層層漪漣,在炎熱的夏天,這裡遠離塵囂,一片寧靜。音調優美平靜,柔和而富有感情。

    第三樂章:“農民歡會”。這是一個農村歡樂集會的場面,舞蹈夾雜著笑聲,此起彼落。既有農夫們矯健的舞步,也有少女們的婀娜舞姿,當集會達到高潮時,突然遠處傳來雷鳴,集會被打斷了,人們匆匆離去。

    第四樂章:“暴風雨”。孕育著暴風雨的烏雲在天空飛馳,狂風好象要把千年老樹連根拔起,眩目的閃電和隆隆的雷聲,使大地都在顫動。風雷雨電無情地蹂躪著大地,顯示著它的威力。

    第五樂章:“暴風雨過後愉快和感恩的心情”。暴風雨過去,Sunny重又照臨大地,空氣格外清新,遠山近樹更顯得蒼翠欲滴。整個樂章安謐、寧靜,一片快樂和幸福的景象。

    透過《田園交響樂》,貝多芬告訴人們的哲理是:人生雖然美好,但無坦途可循,歷盡千辛萬苦,方達幸福彼岸。

  • 5 # 一米雪浪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的《皇帝四重奏》

    因為他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奠基人,交響樂之父,出生於奧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邊境的風景秀麗的羅勞村。海頓是世界音樂史上影響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頗具創造精神的作曲家。被譽稱交響樂之父和絃樂四重奏之父。

    交響樂之父的音樂特點

    海頓音樂的最主要的特點是把細微簡單的音樂主題擴充套件成宏大的結構。他的音樂通常濃烈飽滿,在一個樂章中的關鍵情節經常迅速展開。

    他的很多作品的結構原理遵循奏鳴曲式,它的主要組成部分-在海頓的作品裡-如下:

    呈示:音樂內容開始部分的呈現,緊接著向屬音的轉調(音樂的緊張程度開始升級),然後是屬音的終止。海頓風格的呈現部分與莫扎特和貝多芬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常常不需要一個對比的“第二主題”來達到屬音,而是重複已展開的主題(或其變奏)。展開:音樂內容透過迥然不同調式的轉變被重組,轉換以及分解。通常會在短音階平行調達到一個高潮。再現:呈示部的內容被重新呈現,但主要在主音調上。通常這種重複包含著一個“二次展開”,以此達到變調到屬音的效果。這個二次展開通常在下屬音發展。與莫扎特和貝多芬不同,海頓經常在再現部將主題的順序打亂。

    海頓的作曲實踐也影響了莫扎特和貝多芬。貝多芬的初期作品經常是以冗長鬆散的奏鳴式展開,但緊接著在他所謂的“中期”運用了海頓的方法,這就是在十分簡單的基調上逐漸發展出高度有機的音樂結構。

    也許海頓不同於其他作曲家的另一個特點就是他在曲子里加入的幽默。最有名的例子是第94號交響曲《mitdemPaukenschlag》突然響起的和音。還有更有意思的:在四重奏Op.33Nr.2和Op.50Nr.3的假結束以及他在Op.50Nr.1platzierte故意放進的那些古怪的週期性的幻覺。

    幽默,是永遠的調味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才能真正獲得一份幸福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