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謀略秘籍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出自出自《論語·里仁》: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論語對“君子”、“小人”論述頗多,這兩句更像是給出了定義。有段時間,有人認為“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中的“小人”是指“小孩”,說是“英雄難過家庭美人關”的意思,為孔子歧視女性洗白。其實完全沒有必要,生在那個時代,便是孔聖人,也無法逃脫大的社會觀。這句話裡的“小人”是指“下人”,而後來“小人”就用來通指道德低下,性格反覆的人,與道德高尚,言而有信的“君子”相對。

    “懷”是思的意思,那麼我們大概能得出這一整句話的意思:

    “君子思考的是德行,小人思考的私利;君子行事考慮的是規則,小人行事考慮的是如何佔便宜。”

    為什麼把“土”解釋為“私利”呢?有的大師解釋為故土,故鄉,土地,都可以。大抵上小人的心裡就是把土地或故鄉情結這些私人的東西當做所有的東西來考量,無非就是家長裡短,而君子相對而言思考的更多的是道德和行為規範。解釋成“私利”主要是和下句相呼應:“小人懷惠”。“惠”,恩惠,利益。

    君子是以社會道德公義為準繩,是關注社會民生,並以此為言行的準則;而小人則只是考慮自己的事兒,是否影響個人生活,是否個人利益受損,而置社會公義於不顧。

    而這種“鄉土”的私利情節,發展到後面就是“鄉愿”情節。“鄉愿”就是為了利益或者關係,隱瞞真實思想觀點和感情傾向,做一個只要對自己有利,沒有原則,“啥都可以”的老好人。

    魯迅說:“人世間真是難處的地方,說一個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話,但說他‘深於世故’也不是好話。”

    不通世故,是對社會、人情不瞭解而一味我行我素,傷害別人而不自知,被傷害也不知道為什麼;老於世故,是極力隱藏自己、兩邊不得罪、一切不負責的老好人。

    這兩種情況,都是一個人不成熟的表現。不通世故,會隨著年歲的增長和人生的打磨圓滑起來,會變得懂事。但如果過於懂事,老於世故,那其實是另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為了自己的利益,是非不分,這種人對社會沒有承擔,對壞事不敢指責,但是又表現得無害,這就是已經無法教化的“鄉愿之人”。而“君子懷德”,是以是非公義為標準作考量,自然區別於這些鄉愿小人。

    鄉愿這種情節是孔子深惡痛絕的。

    “鄉愿,德之賊也。”——《論語·陽貨》

  • 2 # 紙點沉香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出自出自《論語·里仁》: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古人對“君子”、“小人”論述頗多。何為“君子”就是道德高尚,言而有信之人;而小人”則通指道德低下,性格反覆的人。“懷”是思的意思,但凡是君子大都思考的更多的是道德和行為規範。“土”是故土、土地的意思,算上小人的心裡就是把土地或故鄉情結這些私人的東西當做所有的東西來考量,無非就是家長裡短。那麼我們大概能得出這一整句話的意思:“君子思考的是德行,小人思考的私利;君子行事考慮的是規則,小人行事考慮的是如何佔便宜。”

    正如魯迅說:“人世間真是難處的地方,說一個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話,但說他‘深於世故’也不是好話。”所以說,小人則只是考慮自己的事兒,是否影響個人生活,是否個人利益受損,而置社會公義於不顧。而君子則是以社會道德公義為準繩,是關注社會民生,並以此為言行的準則。

  • 3 # 吾乃李先生0

    《論語》作為流傳千古的儒家經典,是記錄孔子言行和孔門師生談話的一部書。

    《漢書·藝文志》中說:“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可見《論語》的成書過程是累積而成的,而作為孔門師生的談話錄,行諸文字,難免有失出失入的地方,因此對於《論語》的閱讀和解析,不該報以嚴重的讀經態度。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這句話出自《論語·里仁》,全篇共有三十六章,主要談論以仁為主的道德修養,全文是: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君子是德稱,與之對應地,小人就是未達君子之道的人,不是壞人,也不是卑鄙的人。

    這裡的“懷”是“自身所依據的...”的意思,比如懷才,懷璧其罪一類。

    君子懷德是說,君子以德行作為自身的依據。

    土是概略的說法,人生受於天,而稟於地,在土地上勞作,收穫,從而成就一方。所以土地也是財力的象徵。

    小人懷土是說,小人取人並不是依據一個人的品行,而是出生地,家中田土多少等等,對人是一種物化的認識。

    後面還有一句:君子懷刑,小人懷惠。理解前一句,這一句就不難理解了,所謂發於中而形於外是了。

    要我來譯這兩句,我會這麼譯:

    君子以德行作為立身的依據,小人則以土地作為立身的依據。君子以法律為自身行為的尺度,小人則以利益為自身行為的尺度。

    為了直觀,舉兩句話吧:

    康德:”有兩樣東西值得我們仰望終生:一是頭頂上的星空。二是人們心中的道德律。”

    史記:“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 4 # 宿雪柏馳

    君子所思是德行,小人所思是有利可圖;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想的是僥倖

    君子與小人的“興趣”關注點不同,反映了他們在對待精神和物質關係問題上的不同態度,是兩個不同型別的人格形態,二者不僅僅是眼光不同,更是境界高下有別。

    君子想的是法度,小人想的是自己。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寬廣坦蕩;小人患得患失,憂心忡忡。君子安貧樂道,達觀知命;小人窮困便會胡作非為。

    在孔子看來,君子的“視野”和“上限”是“懷德”。所以,君子每天每日所耿耿於懷、孜孜以求的是“仁德”大義,懷天下之人,懷天下之事。君子的下限是“懷刑”,君子擔心和焦慮的是:一旦自己有所失誤,也不要去觸犯道德的底線或刑律。

    而小人的“視野”和“上限”是“懷土”,只會停留在自己狹小的一方“鄉土”裡,既跳不出來也走不出去。小人的下限是“懷惠”,一切以“金錢名利”為標準,為了錢,為了“小恩小惠”。

  • 5 # 易奇靈學

    關於出處不再贅述。百度之流的互抄流解釋也不談對錯。我只表述一下自己的理解。

    首先,要明確論語中,“君子”“小人”絕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好人”“壞人”之類內涵。“君子”在春秋以前,只那些目光高遠,一心追求“大道”的人,在儒家體系裡,也只那些時時“克己復禮”守規矩的人。

    與之相對,“小人”只專注現實,不“好高騖遠”也不“墨守陳規”的人。

    接下來,再來談談“德”與“土”。

    《易經》有“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說法。孔子曾研易至“韋編三絕”。同時,孔子也曾問道與老子,《道德經》中,道為先,德為後;道為體,德為用。由此可見,此處“德”與“土”,就是“道”與“德”的一種類比。“德”為形而上,為先天;“土”為形而下,為後天。

    綜上,君子懷德,小人懷土。

    我的理解,就是有的人也就是“君子”胸中所思所想,是為形而上的人生、宇宙本質問題,關心“哪裡來,哪裡去”的哲學思辨,具有普世情懷;有的人也就是“小人”是事功學說踐行者,更“唯物”更現實,更願意思考過程以及為了活得期間能幸福而殫精竭慮。

    用現代話講,這是兩類三觀不合的人群,然而沒有高低對錯之別。先天為體,為陽;後天為用,為陰。孤陽不生,孤陰不長,衝氣以為和。

    以上,敬期雅量!

    #

    心外無我,去偽求是。

    永珍歸易,萬法歸奇。

  • 6 # 小生周乜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

    原文是出自《論語》。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邢,小人懷惠”

    白話文翻譯就是,孔子說:君子心懷仁德,小人則懷戀故土,君子是關心刑罰和法度,小人則關心私利。

    孔聖人向後人闡述君子與小人的區別,那麼就當時時代背景來分析,做出判斷。他認為君子要有懷德、懷邢之心,心中所想只有仁德和善良,所做之事符合仁德,在這個基礎上,不要去違反國家法律和社會規範。

    那麼小人,所存懷土,懷惠之心,可以理解為他們心中只有自身的私利,對於個人的利益十分在意,很少去關注道德的修養,很少顧忌到事情的後果和他們的感受,為了利益,即使是作奸犯科,他們也在所不惜。

    縱觀歷史,比比皆是,就說唐德宗在位期間,由於過度掠奪,民不聊生,其中不乏有懷土懷惠之人,拿著國家的賦稅去討好皇帝,在那種背景下,藉機搜刮百姓,聚斂財富,這是典型的小人做派。

    同時期的有個叫陽城的官員,因為地處道州,道州是多山,土地貧瘠,生產力落後,人民生活就更是貧窮,上書君王免除賦稅,朝廷自然不準允,派人來監督,催徵賦稅,陽城這個官員就把自己囚禁在監獄裡,以此來證明自己的決心,判官沒有辦法,只能離開道州,陽城這樣的官員就是君子的典範,心懷仁德,關愛民眾。

    孔聖人在此提醒我們,一個人,應該建立正確的的價值觀,要追求美德和仁義,不要放下大義,去追求個人私利,這樣人才能稱之為君子。同樣的語錄,還有“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論語》是中國文化的瑰寶,是中國讀書人的基礎語言,也是中國文化的主流。“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古為鏡,可知興替。

  • 7 # 海棠花開春雨來

    回答德和士的選擇,不應該簡單對立。通俗地說:德用在精神層面,士用在現實層面。自古文人視金錢為糞土,往往又陷入三鬥米難倒英雄漢的窘境。

    這裡有兩個思考層面:

    一.格局。一個人的眼光和視野決定了格局的大小。君子懷德,是以大格局立世,跳開現實的糾葛,以長遠的眼界看問題。就能容納更多的人和事,權衡的結果就不會僅限於個人的得失,而是整個群體的生態系統和秩序的維護。也必須舍小人而顧大家,才能實現。將個人關注投射到群體關注,再提煉成群體意志的力量方法靠德,再以群體取勝於個體,以德服人其實就是這個意思。所以要團結一切群體力量,必須心中有群,否則君子懷德就是一句空話,無法成為現實。更沒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二.現實。小人懷士,士就是事,指擅長做事的人。可以理解為現在的官,或者管理者。在這個語境當中,表示透過謀事做官獲得個人利益的意思。其實在現實中,君子格局的人少,活在當下的人多。畢竟人先得生存,再言其他。透過謀士的過程,展現自己的能力,也能放大自己的格局,就可能承擔起更大的責任。如果天天秉持君子胸襟,行小人之事,多半是人浮於事,也於事無補。一味高調,就顯得虛頭巴腦。務實求真也是務實在前,而務實就是謀事。當然,所謂不謀全域性者不足謀一役,這時候格局的尤其重要,它可以打破個人的侷限性,關注群體利益,就自然符合君子懷德的理念。

    透過兩個層面的思考,無論君子懷德還是小人謀士,都不是二選一的命題。必須有機結合,相互矛盾統一方可安身立命。

  • 8 # 女人故事

    這句話出自《論語•里仁》,孔子說:“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首先,理解詞語含義。

    在《論語》中,“君子”一詞多有出現,它含有品行高尚的人或者地位高的人兩種意思。“君子懷德”“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中的“君子”便指品行高尚之意。“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中“君子”一詞則是指有地位的人。

    “小人”也包含兩種含義:1.指見識短淺、結黨營私、心胸狹窄、阿諛諂媚、蠅營狗苟的人;例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2.貧民,與地位高的君子相對應。再《論語》中,君子與小人常常並舉,對比出現。“小人懷土”指的就是前者。

    “懷”:考慮,想到。徳:德行,品德。土:封土,封地。先秦時期,實行宗法制、世襲制,天子分封土地城邑給諸侯,諸侯分封土地給卿大夫。

    第二:理解句子含義

    品德高尚的人,說話做事情首先要考慮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道德要求、道德規範,而小人說話做事情首先要考慮的是自己是否能夠獲得好處,以一己私利為出發點。君子守公徳,小人為私利。

  • 9 # 百害498

    關鍵在於理解“懷土”的意思。

    懷土,可以理解為論語中孔子多次提及的“鄉愿”

    君子不管做啥,考慮符不符合德;

    小人呢?就考慮鄉愿了!

    這個鄉愿,相當於“黨”“利益團體”,“君子不黨”,就這個意思。

    打個比方,我的好哥們兒做錯了事,與人衝突,我為哥們兒兩肋插刀,去幫他收拾那個人。

    這個行為就是典型的“小人懷土”

    我要是君子的話,要是非分明……我站在德的一邊,而不是站在關係好的一邊。

    這是我的理解。

    至於理解論語或是各種先秦著作,我的意見是聯絡上下文,用書裡的話解釋書裡的話,如果閱讀量夠多便可以以經解經觸類旁通了!

    我舉個例子:

    《道德經》裡的“四不”: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

    佛說的“離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論語》中的“四勿”: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您看,是不是可以互相解釋呢?

    這說明:儒釋道的文化源頭是共同的,《易》。

    希望對您有幫助。最後送你兩張小貓咪看看,愉悅下心情嘿嘿

  • 10 # 海峰99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此語出自《論語》裡的《里仁》篇。

    意思是君子為了道德仁義可以志在四方,而不把自己僅僅侷限在故土之上。修養不夠的人卻只留戀鄉土而不知推行道義。君子敬畏國家的法律政令,避免因為違背道德仁義而身遭刑戮,造成對父母的不孝,對親人的傷害,修養不夠的人卻只考慮是否有利可圖。

    君子小人,不必指在位與不在位者,都是就普通人而說的。四句經文,上兩句是說居處,下兩句是說行動。

    “懷”字作思念講。君子懷德,君子所思的是道德,他的居處,必然選擇在有仁德之人所居的鄰里。小人懷土,土是地利,小人只選擇有利可圖之地,如升官發財等,以為居處,定居後,則安安而不遷徙。此為上兩句,就擇居而辨君子小人。

    君子懷刑,小人懷惠,這是對君子和小人行動上來看。

    “刑”即典刑,經典法則。例如書經大禹謨:“惠迪吉,從逆兇。”迪,孔子傳為道。順道而行則吉。逆,是相反。反其道而行則兇。君子有所行動,就想到是否合乎此類典刑。小人懷惠,中庸“小人行險以僥倖。”小人之行,冒險以求其幸,不思慮後果,只貪圖眼前的小恩小惠。此為下兩句,就行動而辨君子小人。

    程氏樹德集釋:“按此章言人人殊,竊謂當指趨向而言之。君子終日所思者,是如何進德修業。小人則求田問舍而已。君子安分守法。小人則唯利是圖,雖蹈刑辟而不顧也。”

    【評析】

    本章再次提到“君子”與“小人”這兩個不同型別的人格形態,認為君子有高尚的道德,他們胸懷遠大、視野開闊,考慮的是國家和社會的事情,而小人則只知道思戀鄉土、小恩小惠,考慮的只有個人和家庭的生計。這是“君子”與“小人”之間的區別之一。

  • 11 # 知足常樂0724

    ▲關於君子和小人,孔子有過很多論述,比方說,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傲等等很多。那對於孔子這些話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解釋,理解起來也比較困難。

    【白話】孔子說:「君子與人相處,和平忍讓,而其見解卓越,與眾不同:小人所見平庸,奧眾相同,而其爭利之心特別強,不能與人和諧辦事,只能擾亂他人而已。

    中國歷史上一個著名的小人,也可以說是一個惡人所寫的,也可以看作是這些小人的“謀權寶典”,當然我們讀這本書呢,不是為了效仿他們,而是把它作為反面教材,可以更好的來保護我們自己啊,那麼這本書裡面提到了,小人的很多做法,因為太多了,我們今天只講一條啊,比方說對於小人來說,誰是他們的敵人,他們認為大家的敵人,共同的敵人,不一定是他的敵人,上司、領導的敵人,就是他共同的敵人,即使是再好的朋友,我不知道大家聽到這句話會怎麼想,我當時讀到這裡的時候,我是感覺毛骨悚然,其實再一想這也不奇怪,這就是孔子所說的君子與義,小人喻於地,在小人眼裡只有利益,沒有朋友,為了利益他可以犧牲一切,那朋友自然不在話下。那我們生活工作當中怎麼辦呢?我個人理解,對於那些整天跟在上司後面阿諛奉承無恥纏綿的人,還是要敬而遠之,小心為妙。

    ▲君子於義,小人於利,君子懷德,小人懷土,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君子心中懷的是仁德,不管做什麼樣的事都會把道義放在第一位,那小人想的是什麼呢?小人想的是財富和利益,無論做什麼樣的事都會把利益放在第一位,所以從這麼一分析下來,好像我們都是小人。

  • 12 # 明天就換

    我認為這兩句的意思是:君子以道德作為判斷是非的標準和行為準則,小人則以鄉愿。這裡的“懷”,並不是懷念的意思,而是指心裡裝著,也就是以…為準則和標準。“君子懷德,小人懷土”直譯成白話就是說君子心裡裝著德,而小人心裡則裝著鄉愿。

    小人懷土”的“土”就是指鄉愿。俗話說,“人不親土親”,“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這都是人正常的熱愛故土的情結。但把這種情結不恰當地作為說話、行事的原則和判斷是非的標準,這就是鄉愿。“鄉愿”就是為了利益或者關係,隱瞞真實思想觀點和感情傾向,做一個只要對自己有利,沒有原則,“啥都可以”的老好人。解放前閻錫山就非常在乎鄉愿,他說凡是五臺山的鄉親都可以找他辦事。這就是所謂的圈子。還有我們前幾年批判的某商會,都是為了圈子和鄉親的利益而形成的。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這句話,出自《論語·里仁》,孔子原本說的是鄰居關係應該和諧,互相關心幫助。但是一旦形成鄉愿這種想法,孔子就比較討厭了。他說“鄉愿,德之賊也。”(《論語·陽貨》):漢·徐幹《中論·考偽》:“鄉愿亦無殺人之罪,而仲尼惡之,何也?以其亂德也。”所以從孔子的道德體系裡來看,君子小人是怎樣的,我們還是能分辨出來。這也是樸素的“天下為公”的基本雛形。

  • 13 # 24K讀書記

    前言:

    回答問題前,先回顧下網上熱傳的一段話:“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的!做生意又不會做,就是偷東西,才能維持生活這個樣子!”,“在看守所的感覺比在家的感覺好多了,在家裡面一個人很無聊,都沒有友仔,都沒有友女玩,進了裡面去,個個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超喜歡裡面!”

    這段是類似“真理名言”最近全網在熱傳,言語內容雖然滑稽可笑,看起來像是在開玩笑,卻是一個人的內心深處真實的想法。這就是本話題中的小人之志,小人的所作所為。再回到主題中,深入分析與思考。

    01 正確理解句中含義: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出自《論語· 里仁篇》第四,意思是說: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鄉土。單獨看一句可能不是很好理解,其實還有後半句“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後半句的意思是: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此恩惠指的是小恩小惠,屬於個人的私慾。

    【原文】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譯文】孔子說:“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鄉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這兩句話放在一起就非常好理解其中的深意,告訴了我們君子與小人的慾望方向。其中“土”字是鄉土的意思,說明小人只知道思念鄉土,看到眼前的小恩小惠,目光短淺,人窮志短,考慮到的只是個人的私利與生活家庭的生計。

    而君子的人格形態與小人差別甚遠,君子胸懷廣闊,具有遠見的目光,在君子的眼中看到的是遠大的理想,考慮到的是國家社會及老百姓們的利益。他們想的是法制,也是社會的道德規範,所作所為符合法制,同時也符合道德規範。

    即使孔子在言中沒有直接點明君子與小人的區別點,但是透過分析得出,君子與小人區別點在於是否具備長遠目光,是否考慮到國家社會與人民的利益,行為是否符合法制標準與道德規範要求。勸告我們要向君子學習,遠離小人,做君子,莫做小人。

    02 做君子,莫做小人,靠近君子,遠離小人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告誡我們在生活與工作中要謹慎周圍環境的同化作用,與君子為伍,那麼你就是君子,與小人為伍,即使你是君子,不久之後你也會變成小人。也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個道理,進而可以延伸到另外一個層次,那就是要向優秀的人為伍與學習,不久的將來自己也是一個優秀的人。

    遠離小人,也許工作上會遇到但也無法遠離,但是儘量地去較少接觸與交流。小人是非多,事情更多,避免自己深陷其中,要減少接觸。如果接觸多了,留給別人的印象不好,也許還會給別人傳遞與小人一樣的印象。這就是周圍環境影響的同化作用,謹防與小人接觸多了,自己也是小人。

    還要特別的提到一種人就是閒人,此類人的人格特性,既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這一類人就是太閒了,整日無所事事,終日無目標,人生無規劃。即使此類人沒有像小人那樣影響那樣明顯,但是與閒人相處會受到他思想思維的影響,也會讓自己失去動力,行為變得緩慢,思維也不是那麼靈活,也會造成精神生活上的阻礙。

    03 如何做君子?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君子生活處世,應像天一樣,自我奮發圖強、積極進取,剛毅堅強,永不停息;應像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很完整地呈現出君子的人物特性,同時也告知我們的行為標準。

    君子志於修身之道,遠小人之道。從自身開始,嚴格要求自己,修身養性,獨善其身。以至於盡最大努力做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有理想有規劃有方向,精神世界飽滿,行為光明磊落,積極進取。

    04 結束語: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與“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的!做生意又不會做,就是偷東西,才能維持生活這個樣子。”是兩個沒有交點的境界,存在的差距並不僅僅在掙錢的方法方式上,最大的差距是來自靈魂深處道德拷問。

    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警戒自己:做一個坦蕩蕩的君子,遠離小人,莫近閒人,與優秀的人為伍,自己才會變得更加優秀!

  • 14 # 五窮氏

    這句話原自孔子的《論語.里仁》篇第11段。原話是:“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君子,原意指君王的兒子,後引伸為好人,品行好,有德行的人。懷:指懷有,思念。德:品行,道德。引伸為好的思想和行為。土:田,鄉土,引伸為利益,私利。小人:與君子相對,道德品質低下的人。刑:刑法,法律。惠:恩惠,好處。

    譯文:品行端正的人,想著的是好的思想和行為。品行低下的人,想的是個人私利。品行端正的人,想的是國家的法度。品行低下的人,想的是小恩小惠,好處。

    釋意:品行好的人,他們心裡裝的是美好的思想和國家的法度。品行低下的人心裡裝的是個人的私利和小恩小惠。

    拓展:個人覺得,這段話其實就是孔子對人的評判標準。什麼是好人,君子?什麼是壞人,小人?從他們心中所想的是什麼,一眼就能分辡的出來。孔子有關君子和小人的論述很多。比如《述而》篇中有“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顏淵》中:“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之。”。《憲問》篇中:“君子上達,小人下達。”。巜里仁》中:“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巜為政》篇:“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子路》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都對君子和小人之間的不同,作了明確的劃分。使人們很快的就能從茫茫人海中識別出君子和小人來。人世間紅塵滾滾,人海濤濤,熙熙攘攘,來來往往,各行各色,錯宗複雜。對於一個初入世的人來說想分辯出好人與壞人來,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各人的臉上都沒有貼著金字招牌,誰內心想的什麼,誰也看不出來。只有他做出來以後,才能分辯的清。所以,做為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要想不被人迷或,就要融入這個社會,認真的學習,觀察,瞭解,分析,時間久了,接觸的人和事多了,就能熟練的分出了好壞是非來。總之,做人,就要做君子,不要做小人。

  • 15 # 趙胖讀書

    出自,《論語.里仁》懷是思的意思。君子懷德,小人懷土意思就是,君子思考的是德行,小人思考的私利;君子行事考慮的是規則,小人行事考慮的是如何佔便宜。”

    為什麼把“土”解釋為“私利”呢?有的大師解釋為故土,故鄉,土地,都可以。大抵上小人的心裡就是把土地或故鄉情結這些私人的東西當做所有的東西來考量,無非就是家長裡短,而君子相對而言思考的更多的是道德和行為規範。解釋成“私利”主要是和下句相呼應:“小人懷惠”。“惠”,恩惠,利益。

    君子是以社會道德公義為準繩,是關注社會民生,並以此為言行的準則;而小人則只是考慮自己的事兒,是否影響個人生活,是否個人利益受損,而置社會公義於不顧。

  • 16 # 隴緣情深

    君子心存仁德,小人心存佔有。君子以公共利益為念,小人以自利益為念。君子做事先考慮他人的感受,而小人先考慮自己的得失。

  • 17 # 在心一念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出自《論語·里仁》: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個人理解,《論語》所以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至高評價。應該源於我們所能看到的,知道的《論語》首推關於人生境界、人生目標、人生如何作為的討論與闡釋。孔子這句話同樣是一個關於人生思考,人生理想與目標,人的思想境界的討論題。孔子的立論,是茫茫人海中,相對於人生境界的思考與追求,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人。君子懷德,懷刑:小人懷土,懷惠。這裡著重區分清楚的是兩種不同追求下的生活狀態的人。這是重點,其次才是先生自己的好惡傾向。

    孔子所論的第一位的當然是講道理,第二才是明好惡。這是孔老師教學方法的規範教法。這裡的君子與小人之分不含褒貶,只為指向清晰。這樣才更能展現師說道理的客觀性。

    個人以為,人生必須要有所追求,有奮鬥目標。不然只貪圖享樂,豈不成了行屍走肉。私慾膨脹而又不得時,極易走向人生的反面。

    君子懷德,懷刑,是精神境界的高山仰止,懷土,懷惠同樣不可或缺。脫離了物質保障的精神追求,生活中是不成立的。二者的區別在於順境的慎篤、自持,逆境的不屈、堅守。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可以是這種理想的生活態度,人生追求的最好詮釋。

  • 18 # 文化新思維

    這句話出自《論語•里仁》,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德是人觀察道的執行軌跡總結記錄下來的一些原則,這段話中小人懷土中的“土“有解釋為鄉土,引申為土地,財富、物質。

     

    每個人所說的話中體現了的都是一個人的三觀,這句話中體現的是孔子的價值觀。

     

    有德之人即君子有發現創造正向價值的能力,能夠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無德之人,即小人只是擁有使用價值的能力,即使擁有物質財富,也只是簡單滿足自己的需求,是被物控制的,上升不到精神層面。所以下句話中的小人懷惠就是,小人只要有好處就幹,而君子不會違反道德。

    放在現代社會,有錢與有賺錢的能力有著天壤之別。

  • 19 # 九州美文906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由於境界和境遇不同,君子和小人的胸懷及心態也不一樣。君子懷德,小人懷土,他們著眼點和出發點是不盡相同的,憂患意識也是不一樣的。君子和小人的區別,在於君子有知識,有文化,有道德,有修養,目光遠大,思想上有遠見。而小人則是思想狹隘,常常為眼前即得利益,挖空心思,不擇手段。他們目光短淺,沒有遠大理想和抱負,患得患失,更沒有全域性觀念,全是狹隘的個人思想。

    君子懷德 ,懷的是大德,是正直,是正義,是全域性的利益和理想,胸懷是無私的,同樣也得到了人們讚揚和歌頌。小人懷的是小心思,是利已,是小格局,是會受到遣責和批判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機網路遊戲正像鴉片一樣的侵害著祖國的花朵,是不是應該多設一些驗證才可以玩比較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