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今古
-
2 # 火眼瞄天下
能,兵仙指的就是韓信。
這是一種對中國古代兵家稱呼,歸納一下歷史上的多種兵家稱呼,包括:兵聖孫武、亞聖吳起、次聖孫臏(也有叫計聖)、尉聖尉繚、謀聖鬼谷子、兵祖呂尚、人屠白起、兵仙韓信、帝師王翦、隱聖黃石公、謀聖張良、戰神李靖、武聖岳飛、兵宗司馬穰苴、兵尊王子成父,等等。
其中,兵仙是對韓信的唯一稱呼。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淮陰侯,漢初三傑之一(蕭河張良韓信),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一生故事很多,有很多的成語典故、成功戰例。
韓信熟諳兵法,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戰術典故: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用兵。下面我們列舉幾個關於他的故事。
劉邦評價三傑
劉邦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饢,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劉邦曾和韓信談論各位將軍才能的高下,認為各有長短。劉邦問韓信:“像我的才能能統率多少兵馬?”韓信說:“陛下不過能統率十萬。”劉邦說:“你怎麼樣?”回答說:“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著說:“您越多越好,為什麼還被我轄制?”韓信說:“陛下不善於統領士卒而善於領導將領,這就是我被陛下轄制的原因。況且陛下是上天賜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胯下之辱
淮陰屠戶中有個年輕人侮辱韓信說:“你雖然長的高大,喜歡佩帶刀劍,其實是個膽小鬼。”又當眾侮辱他說:“你要不怕死,就拿劍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於是韓信仔細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從他的胯下爬了過去。滿街的人都笑話韓信,認為他膽小。韓信成名之後,召見曾經侮辱自己的人,封他為中尉,並且告訴諸將說:“這是位壯士,當他侮辱我時,我難道不能殺了他嗎?殺了他也不會揚名,所以就忍了下來,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楚漢戰爭之初,劉邦拜韓信為大將,以曹參、樊噲為先鋒,利用秦嶺棧道已被漢軍燒燬,三秦王鬆懈麻痺之機,採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派樊噲、周勃率軍萬餘大張聲勢地搶修棧道,吸引三秦王的注意力,韓信則親率軍隊潛出故道,翻越秦嶺,襲擊陳倉(項羽所封雍王章邯屬地)。後經過連續作戰,分兵略地,迅速佔領關中大部,平定三秦之地,取得對楚的初戰勝利。
四面楚歌
劉邦與項羽決戰。漢軍約計40萬人與10萬楚軍於垓下展開決戰。楚軍最後退入壁壘堅守,被漢軍重重包圍。楚軍屢戰不勝,兵疲食盡。韓信命漢軍士卒夜唱楚歌,歌雲:“人心都背楚,天下已屬劉;韓信屯垓下,要斬霸王頭”致使楚軍士卒思鄉厭戰,軍心瓦解,韓信乘勢進攻,楚軍大敗,十萬軍隊被全殲,項羽逃至東城自刎而死。
功高被擒,由王降為侯
漢六年(前201年)有人告韓信謀反。劉邦用陳平的計策,說天子要出外巡視會見諸侯,通知諸侯到陳地相會,說:“我要遊覽雲夢澤。”其實是想要襲擊韓信,韓信卻不知道。劉邦將到楚國時,韓信打算起兵謀反,但又認為自己無罪;想去謁見劉邦,又怕被擒。最終還是去了,劉邦令武士把韓信捆綁起來,放在隨從皇帝后面的副車上。韓信說:“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劉邦說:“有人告你謀反。”就給韓信戴上械具。回到洛陽,赦免了韓信的罪過,改封他為淮陰侯。
回覆列表
概述
不能,我們具體來分析下。
第一韓信拜將之後的戰略形勢分析和策略的價值並不是最好的,劉邦在聽完韓信的策略建議後很高興,並不是說韓信的策略是最好的,但是在劉邦看來韓信的策略突出了他的眼光其實是要比其他將領要高的,能根據自己制定的戰略充分執行戰術的一個好將領,因此讓他獨自統領一方,雖然劉邦手下還有其他將領但是了這些將領在領悟自己的戰略的時候還是不能充分發揮其效果。
第二我們以井陘之戰來說,對方就是個書呆子不懂兵法,這讓韓信有了表現機會,但這些基本都不是最主要的,不過在擊敗龍且率領的楚軍這個戰事上這個可是韓信貨真價實的勝利事件,不過了這戰事含金量並不是很高。
第三最後以十面埋伏、四面楚歌著稱的垓下之戰來說,項羽的楚軍不但在數量上處於絕對的劣勢,並且沒有了糧食補給,擁有壓倒性兵力優勢的漢軍獲勝是沒有任何懸念的,差別無非是損失大與小的分別,以及能否把項羽殺死而已。
結語我們在縱觀整個楚漢爭霸的戰爭,我們可以發現正面戰場上與項羽大戰的始終是劉邦他自己,而韓信則率領其他計程車兵在其他地方攻城掠地。所以在劉邦看來韓信的軍事才能,頂多是個能獨當一面的將軍而已,作為全域性戰略制定的統帥他還有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