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今古

    概述

    因為怕被滅國,而且也確實到了滅國的時候。

    在唐朝安史之亂後唐朝由強大轉為衰敗,防衛吐魯番的軍隊被抽調走了,吐魯番就趁虛而入大舉攻唐,佔領了陝西等地,這樣逐步的很快就打到長安城下,這時候的代宗嚇得逃到陝州避難。於是就出現了吐魯蕃兵佔領了長安。然後他們就脅迫廣武王李承宏立為皇帝,作為統治工具,後面就將長安洗劫一空了。

    首先

    當時的唐朝沒有其他的抗敵辦法,就急著拜郭子儀為副元帥,當時郭子儀就幾千人,然後作為統帥的郭子儀分析了敵強我弱,敵眾我寡後,利用聲東擊西、虛張聲勢的辦法。牽制了吐蕃兵力。然後集中兵力,奮勇攻擊,打得吐蕃措手不及。

    然後

    吐蕃王朝是有明確史料記載的政權,松贊干布被認為是實際立國者,推動了藏地語言及整個文化層面上的發展,實現了青藏高原文化上的整合與壯大。唐朝當時從心裡是懼怕吐蕃的所以就和吐蕃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割地賣國條約《唐蕃清水盟約》。原本強大的唐朝竟然以“國家務息邊人,外(棄)其故地,棄利蹈義”為理由,無恥的承認吐蕃所佔領唐朝的州縣為吐蕃領土,並表示堅守盟約。

  • 2 # 江湖小曉生

    安史之亂是唐朝的至暗時刻,唐玄宗是先丟了長安,後丟了洛陽,一路小跑逃到了四川。這個時候他兒子唐肅宗李亨提前登基,開始了復國之戰。

    唐肅宗李亨也是個沒有下限的皇帝,他為了恢復李唐江山,請求回紇人帶兵前來相助,並且跟他們約定了,打下了長安城,可以讓回紇人在裡面隨便燒殺搶掠。

    等到真正打下了長安以後,回紇人已經搶掠了3天時間,廣平王李俶便設計制止了回紇人。並且帶著他們去收復洛陽了。

    可以說統治者是真的沒有良心,為了恢復李唐王朝,難道真的可以不顧子民們的安危嗎?他們才不會管這些,不過這件事處理的不錯,因此唐肅宗對李俶刮目相看,自認為自己比不上這個兒子。所以後來把皇位傳給了李俶。

    唐代宗李俶在位期間,依舊丟了長安城。

    唐玄宗丟了長安以後,本就已經夠丟人的了。沒想到他的孫子唐代宗李俶也把長安給丟了。不過上一次是安祿山帶兵攻佔了長安,而唐代宗時期,是吐蕃大軍攻佔了長安。

    吐蕃早就想要入侵唐朝了,早在唐太宗時期,吐蕃就跟唐朝打過仗,後來透過文成公主和親,暫時解決了麻煩。

    子儀以三千騎傍南山,至商州,得武關防兵及六軍散卒四千人,招輯亡逸,其軍漸振。蕃犯京城,得故邠王守禮子廣武王承宏,立帝號,假署百官。---《舊唐書》

    到了唐中宗時期,吐蕃又不老實了,為此唐中宗又把金城公主送去和親,以此化解了兩家之間的矛盾。

    安史之亂的時候,吐蕃可是佔了大便宜。當時唐朝為了平定安史之亂,把西域和河西走廊那邊的兵馬全都派往中原地區平叛,結果吐蕃這邊就順帶著入侵了西域和河西走廊一帶。

    拿下了河西走廊,這就等於是陳兵在長安城外了,陝西鳳翔以西、邠州以北的十多個州都被吐蕃攻陷了,眼看著就要兵臨長安城了,可唐代宗一點辦法都沒有。平定安史之亂以後,唐代宗就解除了郭子儀等人的兵權,所以根本就沒人來防衛長安城。吐蕃大軍兵髮長安的時候,唐代宗李俶不得不選擇逃到陝州。大量唐朝貴族也都離開了長安城,他們真的是怕了兵禍,有些人南下到了荊楚之地,有些人則藏匿於深山之中。

    吐蕃人打下了長安以後,一點都不客氣,他們把廣武王李承宏立為唐朝皇帝,在長安城內燒殺搶掠,比上次回紇人過來還要兇殘。

    唐代宗不靠郭子儀,也做不成唐朝皇帝。

    醉打金枝的故事我們應該都很熟悉,郭子儀的兒子郭曖,去了唐代宗的女兒昇平公主。昇平公主仗著自己是公主,所以在家驕縱跋扈,絲毫不把郭子儀放在眼裡。

    在郭子儀過大壽的時候,昇平公主居然不來拜壽,為此郭曖惱羞成怒,回去把這個媳婦兒胖揍了一頓。並且聲稱:你這麼拽不就是因為你爸是天子嗎?那是因為我爸不肯做而已。

    昇平公主聽了這話,二話不說就進宮了,把這話原封不動地告訴了唐代宗,想要要誅滅郭曖全家。可是唐代宗卻笑著搖搖頭說:人家說的可不就是實話嗎?沒有郭子儀,哪裡有唐代宗呢?

    這個故事很多人覺得誇張了,其實絲毫不誇張,足以說明郭子儀在唐代宗時期的重要性。唐朝就是因為有了郭子儀,才能夠繼續延續一百多年。

    吐蕃人打進長安城以後,唐代宗逃跑了,無奈只好重新啟用郭子儀。當時郭子儀只有幾千人馬,正面較量根本就不是吐蕃人的對手。

    子儀遣六軍兵馬使張知節、烏崇福、羽林軍使長孫全緒等將兵萬人為前鋒,營於韓公堆,盛張旗幟,鼓鞞震山谷。全緒遣禁軍舊將王甫入長安,陰結少年豪俠以為內應,一日,齊擊鼓於朱雀街,蕃軍惶駭而去。---《舊唐書》

    為此他們大晚上的點火作為疑兵,派遣幾百號人潛入長安城,在城內大肆宣傳,說郭子儀帶著大隊人馬來了。郭子儀是當時非常著名的猛將,吐蕃人也感到害怕。

    所以吐蕃人連夜帶著人馬離開了長安,被吐蕃人攻陷了15天的長安,再次回到了唐代宗的手裡。此後唐代宗給了郭子儀鐵券(不是消費券,是免死的那種),而且將郭子儀的畫像掛在了凌煙閣之中。

    僕固懷恩叛唐,再次帶來了吐蕃大軍,還是郭子儀給平定了。

    其實安史之亂以後,唐朝就沒有安生過。各地節度使們開始擁兵自重,沒有人願意聽從唐朝中央的指揮。要不是幾個比較忠心的將軍護衛著,唐朝早就沒了。

    平定安史之亂的大功臣僕固懷恩,在公元763年也選擇了叛唐,兩年以後,他帶著吐蕃、回紇等30萬大軍前來進攻長安。

    僕固懷恩其實是被逼無奈才選擇造反的,但是不管是什麼理由,最後他也是著急了,才會帶著30萬大軍攻打長安。

    郭子儀這個時候再次臨危受命,成為平息這場戰亂的主帥。他到了前方以後,僕固懷恩的很多部下都選擇投降了郭子儀,因為包括僕固懷恩在內的所有人,都曾經是郭子儀的部下。

    此後郭子儀又找來了回紇人,勸說回紇人放棄了征討長安的計劃。恰好僕固懷恩又病死了。這個時候郭子儀與回紇人聯手,再次擊敗吐蕃大軍。

    吐蕃本來想要趁著唐朝內亂的時候,找機會分一杯羹,沒想到到了最後,自己再次成為了唐朝的主要敵人。這一戰郭子儀斬殺五萬吐蕃士兵,生擒了上萬吐蕃人。

    總結:沒有河西走廊作為庇佑,丟長安就成了常態了。

    唐朝中後期,最大的敗筆,就是沒有能力收復河西走廊。就算有一段時間,這裡曾經成為了唐朝的版圖,可是長期也都被其他對手所控制。

    河西走廊是長安通往西域的必經之地,也是遊牧民族南下攻打長安的重要途徑。誰掌握了這裡,誰就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

    唐代宗時期,恰好就是失去了對河西走廊的控制權,所以處處都處於被動狀態,把長安給搞丟了,也就不奇怪了。

    參考資料:《舊唐書》

  • 3 # 書史煙雲

    宦官程元振誤國,唐代宗李豫失職。安史之亂爆發後,大量邊防部隊都被調往內地平叛,於是吐蕃趁機攻取了唐朝的河西和隴右之地,對唐朝首都長安形成了非常大的威脅。

    等到郭子儀和李光弼等人平定了安史之亂後,這些對唐朝有再造之功的武將便受到了唐代宗李豫的猜忌,在親信宦官程元振的建議下,這些功臣的兵權受到了唐代宗的剝奪和限制,不僅使得京師長安陷入了無兵可用的境地,而且引起了很多功臣宿將的不滿。

    當吐蕃向長安進發時,邊將不斷向長安請求支援,而唐代宗李豫親信的宦官程元振卻因為擔心武將重新掌權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而隱瞞不報,致使唐代宗不能及時的採取有效措施,等到吐蕃打到邠州時,唐代宗才有所耳聞,於是連忙逃離長安到了陝州。

    當唐代宗李豫召集天下各路兵馬勤王時,很多將領都沒有搭理朝廷,只有已經被剝奪了兵權的郭子儀重新被起用為天下兵馬副元帥後挺身而出,召集京師外圍的一些散兵遊勇和長安百姓裡應外合收復了長安。

    所以,唐代宗李豫重蹈他祖父唐玄宗的覆轍,很大責任在於唐代宗本人,在安史之亂後,他沒有對吐蕃採取有效防範,反而重用宦官程元振等人,對功臣宿將採取打壓和抑制的政策,使得長安陷入了危急。要不是郭子儀的挺身而出,長安很可能永遠的被吐蕃所佔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法國的病死率那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