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嶽陽樓記
-
2 # 小縣城裡的故鄉往事
我從我個人的理解來看這個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如果真的親戚的話,我們一般都會按實際的親戚身份稱呼對方。
如果是陌生人或者是朋友關係的,我們一般出於禮貌會教小孩叫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爺爺奶奶。
叫哥哥姐姐顯得對方年輕,叔叔阿姨表示誇對方也年輕至少是比自己年輕,所以一般很少有人教自己小孩叫陌生人或朋友為伯伯的。
至於為什麼稱老人為爺爺奶奶,而不叫姥爺姥姥呢?讓小孩稱呼對方爺爺奶奶,代表自己對老人是尊重的,至少是說我是你們的後輩,我尊重你們像是自己父母一樣。但是如果稱為姥爺姥姥成了什麼?就成了女婿了,那不就是佔了別人女兒的便宜了,那是不禮貌找打的。
-
3 # 香篝水沉銷
古人把父親一系的親屬關係稱為血統,母親一系的稱為血緣。由於男尊女卑思想的影響,歷來是重血統輕血緣,比如叔兄弟親於姑表兄弟,姑表兄弟親於姨表兄弟等。同理,爺爺奶奶親於姥爺姥娘。
古時候的孩子出生後主要在本家族中成長,年紀大的大多按輩分叫爺爺奶奶等。對家族之外的老年人,為表示尊重和親近,自然也叫爺爺奶奶。這種稱呼一直延續至今。
-
4 # 太陽映照不老松
這個問題我認為叫自己的孩子叫陌生老人爺爺奶奶是對人家的尊重,好像是一家人似的,因為只有爺爺奶奶才是一家人,而姥姥姥爺是外人。
-
5 # 牽住夕陽的手
不管老頭老太太年紀多大,只要是小孩爸爸的爸爸和媽媽,小孩就得叫爺爺奶奶;如果是小孩爸爸的爺爺奶奶,有些地方叫老爺爺老奶奶,有些地方叫baba(方言,不知漢字咋寫。)這樣的叫法不分男女。
小孩叫老姥爺,老姥姥的是一般是小孩母親的爺爺奶奶。(不知道有些地方咋樣叫。)
十里鄉俗皆不同。有些地方孩子把爸爸的爸爸媽媽叫爺爺和“婆”,把媽媽的爸爸和媽媽叫外公外婆。
孩子對於長輩的稱呼,地理位置不同,稱呼不同。
-
6 # 山水林929
中國是禮儀之幫,很講究輩份的稱呼,對不同年齡,不同輩份及疏親不同,都有極其嚴格的稱呼。
讓小孩管八十歲老頭老太叫爺爺奶奶,是一種泛指的尊稱,表示尊重老人;另一種是歷史的傳承,俗語云:“人生古來七十稀”,也就是說在古代,一個人能活到七十歲是非常少的,所以見到八十歲的老頭老太,就如見到自已的父輩或祖輩,就會倍加敬重,讓自已的小孩叫爺爺奶奶來加以尊稱,是敬重長輩的優良傳統。還有,有的當爸爸媽媽的,有了自已的小孩,但自已的父母卻不一定健在,讓自已的小孩管八十歲老頭老太叫爺爺奶奶,有一種親切感和思親感,就會在瞬間覺得自已的父母似乎還健在,就會如同一家人在一起,在享受天倫之樂一般。
至於為什麼不讓小孩管八十歲的老頭老太叫姥爺、姥姥是有前提條件。讓小孩叫姥爺姥姥,是有特指的。姥爺是指自已小孩母親的父親,是外公;姥姥指自已小孩母親的母親,是外婆。故在讓小孩稱呼時是有嚴格的定義的。
-
7 # 眉畫張敞
讓小孩兒管沒有血緣和親戚關係的老頭兒、老太太叫爺爺、奶奶,而不叫姥爺、姥姥,符合中國人的傳統習俗,其中有著較為複雜的倫理、歷史和社會原因。
這與我們在生活中讓小孩兒管沒有血緣和親屬關係的成年已婚男性叫“叔叔”而不叫“舅舅”十分類似。
一、東西方稱呼上的區別:中國的稱呼與血緣緊密相連,劃分十分細緻,而西方英語國家的稱呼相對簡單。
西方國家稱呼簡單:英語國家中,除了父母,其它的稱呼你很難從中分辨出兩人之間具體的血緣關係。
如在英語中,“aunt”既表示姑姑、也表示姨媽,也可以用來稱呼與母親年齡相近的沒有血緣和親屬關係的女子;
“uncle”既表示漢語中的叔叔、伯伯、也表示舅舅、姑父、姨父,也可以用來稱呼與父親年齡相當的沒有血緣和親屬關係的男子;
而“sister”既表示姐姐、也表示妹妹,既表示堂姐妹,也表示表姐妹。
總之,英語國家的稱呼意義較為模糊、寬泛,表達上遠不如漢語的稱呼細緻。
中國人的稱呼繁雜細緻:
在漢語中,稱呼的分類要細緻得多:
父親的兄弟要根據大小分成“伯”或“叔”;
兄弟要分出哥哥與弟弟,姐妹要分出姐姐和弟弟;
父親的父母叫爺爺、奶奶,母親的父母則叫姥爺、姥姥;
更細緻的還有什麼侄兒、外甥的區別,還有姑表兄弟與姨表兄弟的區分。
除了這方面知識豐富的老人,年輕人還真沒幾個能分得清楚。
如果稱呼簡單的英語國家的女人來當中國媳婦,僅稱呼這一點就能讓她暈頭轉向。
二、中國人稱呼的內涵:中國的稱呼包含著輩分與血緣:
一聽稱呼,我們就知道兩個人之間的輩分(爺爺、奶奶、姥爺、姥姥是長輩);
能知道雙方有沒有血緣關係(與姑父、姨父沒有血緣關係,只有姻親關係);
還知道雙方之間是一種什麼樣的親屬關係(如果叫姑夫,表明他是姑姑的丈夫,是父系一邊的;而如果叫姨父,就表明他是姨媽的丈夫,是母系一方的)。
稱呼也代表著親疏遠近關係:
在中國傳統觀念裡面,爺爺、奶奶近於姥爺和姥姥;伯伯叔叔近於舅舅;堂兄弟近於姑表兄弟,而姑表兄弟又近於姨表兄弟。
從血緣上來講親疏遠近關係是這樣的,但在實際生活中,可能因為各種原因,不盡如此。
可能孩子跟爺爺、奶奶不親近,而跟姥姥、姥爺親近;
跟姑姑、姑父關係不好,而跟姨媽、姨父關係很好;
可能與堂哥勢同水火,而跟表哥親密無間。
而這種親疏遠近的排列,是受到了中國重男輕女、男尊女卑的傳統文化的影響。
三、如何稱呼大有講究:1. 在稱呼上,不願與女性及姻親扯上關係一個媽媽讓自家小孩兒稱一個成年已婚男性為舅舅,那就意味著她的老公娶了對方的姐妹,這在中國人看來是佔對方的便宜,甚至是對對方的侮辱。當然在特定的環境下,也可以看作跟對方關係親密,但在外人看來終究不妥。
一位爸爸如果讓自家小孩兒稱一個成年已婚男性為舅舅,對方會看作你想佔他的便宜,因為這種稱呼意味著你娶的是對方的姐妹,是對對方和對方家庭的侮辱,是一種辱罵對方的行為。而如果讓小孩兒稱呼對方為叔叔,女的可以與對方拉開距離,表示對方與自己的丈夫如同兄弟,這沒有什麼不妥。男的這樣做可以拉近與對方的距離,表示自己與對方親如兄弟,十分親切。如果你讓自家小孩兒稱呼一個老人為姥爺、姥姥,那麼也有佔便宜的嫌疑。因為這意味著你娶了對方的女兒,你是對方的女婿,這在中國人看來也是一種言語上的侮辱。而讓小孩稱呼老人為爺爺、奶奶,這首先表明對方是長輩,是老者,是對對方的一種尊重;其次也表明我跟您的子女一樣,與您的親生子女如同兄弟姐妹,拉近了兩者之間的關係,是妥當的。2. 有些稱呼因為種種原因,意義發生了歧變,不宜使用。就像“小姐”這個詞,本來指年輕女性,是對女性的一種尊稱,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意思也發生了變化,成了一個侮辱性、歧視性的稱呼。
在農村,叫“舅舅”也成了一種罵人的說法,熟人之間開玩笑才會這樣說。如果不是熟人之間開玩笑,讓孩子給別人叫舅舅是要惹不愉快的。而“姥姥”,意思也發生了歧變,成了一種罵人的話,意思相當於國罵,一般情況下不要亂用喲!至於西遊記中,孫悟空動不動要給別人當外公,也不知是出於哪種想法和習俗,有待考證。四、產生稱呼禁忌的根本原因之所以有這些稱呼上的禁忌,與中國社會傳統文化中男尊女卑觀念大有關係。
男尊女卑觀念的體現:中國除了原始社會,歷來是父系社會,男尊女卑。
中國曆來有重男輕女思想,這一點可以在封建社會的許多方面得到體現:
在封建社會里,女人不能進家族祠堂,女人死後在家族的祠堂裡是不能供奉牌位的;
女人不能寫進家譜;女人嫁人後就失去了自己的名字,成了某門某氏,比如“王門張氏”;或者叫什麼氏,比如李紈在《紅樓夢》中又稱“李氏”。封建社會講究“三綱五常”,其中“三綱”中的“夫為妻綱”就是專門來約束女人的。在封建社會里還要求女人“三從四德”,所謂“三從”就是“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女人永遠沒有獨立自主,決定自己命運的時候。所謂“四德”就是“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從“德、言、容、功”四個方面對女性提出了嚴格要求。
男尊女卑觀念的影響:正是因為男尊女卑,女性的出身、門第、姓氏、血緣往往被淡化,跟女性有關的血緣關係也被置於男性之後。
所以,在稱呼時,更注重男方的血緣,比如重視男方的兄弟姐妹,男方的父母宗祖、男方的子孫後代。
爺爺、奶奶、叔叔這些稱呼在沒有血緣和姻親關係的外人身上的應用正是這種觀念的體現,女性始終湮沒在男性的光輝背後。
五、 “阿姨”這個稱呼很特殊白居易的《從軍行》中有這樣一句: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這個“阿姨”指什麼呢?
有人說是妓院中的“老鴇”,如果正確的話,“阿姨”在當時就是對成年女性的一種稱呼。
“姨”在當代漢語中也有多種含義:
首先是指母親的姐姐或妹妹。但有些地方“姨媽”專指母親的姐姐,而母親的妹妹則稱阿姨、姨娘或姨姨。比如:“你二姨明天要來我家做客”,這句話中的“二姨”指的就是母親的姐妹。
其次“姨”,有時指妻子的姐妹。如丈夫可以稱呼妻子的姐姐稱為“大姨”,妻子的妹妹又稱為“小姨”、“小姨子”或“姨仔”。比如“他岳母住在他小姨子家!”這名話中的的“姨”指的是妻子的妹妹。而現在通用的“阿姨”指比自己年長,和母親同輩的女性,近些年來一些城市裡也有用“阿姨”來稱呼保姆、保育員或者服務員的。“姨”有時也指姨太太,指的是封建社會給人做妾的人。“阿姨”這個稱呼與母親拉上了關係,因為對方是女性,類似於母親的姐妹,就不存在上面所說的倫理、姻親方面的問題,而且可以拉近雙方的距離,顯得親近,所以就有了個這樣一個比較特殊的稱呼。
不過我們這裡的農村是沒有“阿姨”這個稱呼的,它應該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從城裡傳入的。
這個稱呼比較中性,應用起來也沒有什麼歧義和障礙,所以就流傳開來了,感覺它不太屬於傳統鄉土文化的範疇。
總之,讓小孩兒管沒有血緣和姻親關係的老人叫爺爺、奶奶,是中國民間的一種習俗,既與傳統文化中的倫理、姻親觀念有關,也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男尊女卑”觀念關係密切。
-
8 # 生產隊長老楊
問:為什麼讓小孩管八十歲的老頭老太太叫爺爺奶奶而不叫老姥爺老姥姥?有什麼文化淵源嗎?
在中國的傳統上,父親家的親戚要比母親家的親戚親,爺爺奶奶是父親的父母,姥姥姥爺是母親的父母,爺爺奶奶就比姥姥姥爺親,叔叔伯伯比舅舅親,姑姑比姨親。
因為傳統上父系比母系親,讓小孩管老人叫爺爺奶奶就比叫姥姥姥爺親切。
在小孩同時遇到爺爺奶奶時,開口叫的順序是"爺爺,奶奶″;在小孩同時遇到姥爺姥姥時,開口叫的順序則是"姥姥,姥爺″。就是父系和母系的不同。
在官方的稱呼上,把爺爺奶奶就稱為"祖父祖母″,而把姥爺姥姥則稱為"外祖父外祖母″,加了個"外″字,一個"外″字就遠了許多。
還有,小孩除去在母親的村裡管老人叫姥姥姥爺外,在別處任何地方見了老人都叫爺爺奶奶,唯獨進了姥姥家村裡,見了老人就都叫姥姥姥爺或舅舅姨了,叫爺爺的受眾量要比叫姥爺的受眾量大的多的多。那是因為過去父親在外拋頭露面的機會比母親拋頭露面的機會要多的多。
現在,稱呼上有所改變,父親在給小孩指引自己同事的稱呼時,是爺爺奶奶叔叔和姑姑;而母親在給小孩指引自己的同事的稱呼則變成了姥姥姥爺,舅舅和阿姨,那是因為女人也參與社會了,拋頭露面的機會也大了。
但是,儘管女人也參與了社會,母親在給小孩指引不是自己同事的路人時,還是稱為爺爺奶奶和叔叔,這是習慣了傳統的作為。只把年輕婦女指引為阿姨,這是女人之間顯親近,如姐妹的。
讓小孩管老人叫爺爺奶奶,在中國文化淵源上,就是父系比母系親近,父系親近,母系疏遠。
-
9 # 元艮閣主
這個話題很有趣!想了一下,貌似一個簡單的問題其實扦扯的層面挺多。首先從語言習慣上講,“爺爺,奶奶”南北差異不大,可以透過用,頂多在書面語言中變成了“祖父,祖母”,除了個別人特別矯情外,“爺爺,奶奶”無論口語和書面都是通用的。然而對“姥姥,姥爺”的稱謂就截然不同了,除了書面語“外祖父外祖母“外,有的地方稱“外公,外婆”,有的地方稱“姥姥,姥爺”,還有的地方稱“家家”(湖北區域),至於“皇阿媽,皇娥娘”就另說了。所以從語言習慣上稱“爺爺奶奶”比較更大眾化。其次,從宗法制度來講,自古以來都是父系偏強一些,母系偏弱一些,有道是“男主外女主內”,如果孩子對一個陌生人喊“舅舅”,作父親的心裡肯定不得勁,更何況喊一些陌生的老人家為“姥姥姥爺”,這一定會引起家庭大戰,後果不堪設想。第三,如果按照當代社會的法理關係,好果孩子跟了女方,我覺得孩子願意見著陌生人喊“姥姥姥爺”,很正常!我建議大家應該給予寬容和鼓勵。
-
10 # 冷泉26
小孩看到七八十歲老人,大多數叫“爺爺”“奶奶”其實非常好理解,就算是我們大人,在說到別人家或者外面的老人時,也會說“老爺爺”“老奶奶”,而沒有聽說叫“老姥爺”“老姥姥”的,這也可能叫起來比較順口吧。
鄰居家的老人,本和我們沒有血緣關係,只是因為我們對他們的尊重,才這樣稱呼的。所以,爺爺奶奶也好,姥姥姥爺也好,都是我們對他的一種稱呼,除了因為對方歲數比較大,我們要予以尊稱以外,並不代表什麼,所以也不必糾結。
但是,也有的孩子會“入鄉隨俗”,比如我的小孫子,在我們家裡住的時候,見到小區裡的老人,都是叫爺爺奶奶,見到和他爸爸歲數彷彿的中青年男生,就叫叔叔。要是住在姥姥家,見到老人,就叫姥姥姥爺了,要是一看,這個姥姥好像要比自己的親姥姥歲數小,那我的小孫子就叫人家小姥姥。而見到中青年人,則叫舅舅。不過,不管在哪,見到中青年女人,都是叫阿姨。
小孩子見到老人這樣的叫,是一種非常有教養的表現,不管在哪,都會受到鄰居的誇獎和喜愛。
-
11 # HuiNanHistory
這可能是一種好幾千年來根深蒂固的、父系氏族社會所造成的影響。
對於陌生的成年男子稱叔叔、伯伯,而不是舅舅。
對於陌生的成年女子稱為阿姨。
對於陌生的老年人,按照性別稱為爺爺、奶奶。
………………
總結一下:對於陌生的男子和老年人,按照父系叫法稱呼;對於陌生的女子,則按照母系叫法來稱呼。
何以造就這種原因呢?
我個人覺得是一種父系氏族社會的遺存習慣。無論是成年男子還是老年人,都按照父親那邊的輩分去排列,更具優越性。
至於阿姨之間的交往,在古代是上不得檯面的,所以就按照女人之間的稱呼方式來叫彼此。
某種程度上,這種性別的區分都是歷史原因所造就的。
總而言之,這只是我的想法,還請大家說說自己的想法吧。
-
12 # 泰山木32140178
我國的民間稱呼很有意思,這是人從學說話開始就掌握的要領。家庭中、家族,關係很近親戚之間,農村的鄉親近鄰等,使用的稱呼很硬性,這不是單憑年齡或者面容就可以隨意使用的。不同輩分稱呼按階層、樹枝型佈局,不同姓的也是千方百計攀牽上關係定個位。其複雜讓成年人尤其新女婿新媳婦的腦袋常短路,而小朋友更是這次教會了下次還記不住,用現在的比喻,相當記住幾百個手機號碼。無論是成年還是牙牙學語的幼兒,是什麼就要稱呼什麼,三世是爺爺奶奶,四世就要前加一個老或太,五世就要加兩個,不能因為繞口而簡化。使用錯了,被稱呼的對方會不愜意。成年人自己也尷尬。
而面對社會上輩分無法研討的人,勉強探索修正也有太套近乎之嫌。無論成年還是未成年人要進行簡化了,兒童常用的四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見老態龍鍾白首白鬍子的那才是“老爺爺”,而“伯伯”是大人之間常來往明顯知道年齡的哥們姐們兒,交待自己孩子特叫。大人則除爺爺奶奶,用叔、姨、哥、姐等不重疊稱謂,伯伯、嬸嬸則基本很少使用。現在使用“嫩稱”把叔叔年齡的叫哥,把姐姐年齡的叫妹妹的。這不算是文化,是風氣。山東的特產“大爺大娘”則是對年齡大於自己20-40的統稱,現隨著城鎮擴大化也漸行漸遠。
-
13 # Orangequartz
我們這裡,小孩看到陌生的老年人叫阿公阿婆,看到親戚以外的父母同齡人或者再年輕點的人叫叔叔阿姨。我老公那邊就不一樣了,他們那裡看到陌生的老年人叫爺爺奶奶
回覆列表
祖父,祖母是父親的爹孃,外祖父外祖母是母親的爹孃。祖父祖母是書面語言,口語稱爺爺奶奶。外祖父外祖母有的地方稱外公外婆,口語稱姥爺姥娘。稱爺爺奶奶屬於本鄉本土感到親切,稱姥爺姥娘屬於親戚關係。可現在提倡男女平等,你讓孩子稱年長者為姥爺姥娘也未嘗不可,正象有人稱阿姨一樣,稱姥爺姥娘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