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世歡喜不為世俗所及
-
2 # 大圖圖會攝影的修圖師
攝影從來就沒有偏重理論,偏重的是“自我感知”
可能你對於攝影的一些基礎理念或概念都是來自於網路,但是你要明白一點,網路上所有的所謂“拍出好照片”的方法,並不是理論,都是攝影師的經驗和總結而已。他們會告訴你在什麼情況下一般怎麼去拍會更好。當然,更多的是告訴你用什麼樣的鏡頭更適合拍什麼樣的照片。。等等,這些都不是理論,都只是經驗和總結,因為這些經驗總結並不適用於所有情況,條件不同結果就不同,所以這並不是絕對的定理。既然不是絕對的定理,你也就不可能單從這些經驗中學習就能把照片拍好。
多拿相機去拍,多看別人拍出的照片,多思考別人對於拍攝經驗的總結,再結合到自己目前所拍攝的照片,多體會,就能明白自己應該可以在哪裡去提升。這樣形成一個良性迴圈,這就是一個“自我感知”的過程,這個過程中你看到的聽到的都不一定是對的,也不一定都是適合你的,但你只要用心了,你一定能領會到屬於自己的一套“攝影理論”。
相機以及鏡頭的成像原理不等於攝影理論比如長焦+大光圈會有很好的背景虛化效果;廣角小光圈近攝的成像更加銳利;定焦鏡頭比同級別變焦鏡頭成像效果更好;夜間拍攝感光度過高成像噪點更嚴重,等等這些有在絕對意義上成立的命題,都跟相機和鏡頭的原理有關。關於這一點是否等於攝影理論,並沒有標準答案。我個人認為這只是工具的使用方法,我們用相機這個工具去攝影,工具的使用方法跟攝影理論應該是兩個概念。相機利用的無非是光學以及材料特性,我們不應該把這些道理歸於攝影理論。
組成攝影的框架理論是構圖,用光,色彩和情緒拍攝之前,根據你所假想的畫面,確定被攝體,再利用現場光線或者人為打光或補光,確定一個你想拍出的影調和質感,此為廣義上的用光;
然後你要先選擇一個角度,確定一個機位,再端起相機看一下被攝體大概要放在什麼位置,此為構圖;(我們給不同的經典構圖命了名,比如黃金分割點構圖,九宮格構圖,螺旋線構圖等等)
再對焦,在取景器看一下先肉眼判斷一下曝光,調整光圈快門感光,注意曝光補償條的位置。確定好你需要的曝光量。此為狹義上的用光;
最後根據背景和被攝主體顏色上的關係,可以適當設定相機的拍攝情景以處理好這些顏色,此為狹義上的色彩。
情緒就是整張照片所表達出來的給人的感受,是人看到照片後腦海里第一個蹦出的東西,是一個念頭也好,一個完整的畫面也好,都是情緒,是照片的靈魂。(在人像攝影方面情緒的表達主要和美姿有關,考驗攝影師對美姿的經驗和理解)
照片的影調質感的強化,色彩的渲染,層次的調整,甚至是重塑光影,二次構圖等等全部在於後期,此為廣義上的色彩我本人做為修圖師出身,後期的重要性我不做過多的主觀上的強調。只說一句,後期一定是組成攝影這個概念的一部分,也是框架理論的一部分。
拍出好照片的終極奧義就是“提升審美”說到底,攝影只不過是我們人類呈現美的一種方式,方式有很多種,比如繪畫,比如雕塑。我們熟悉並掌握攝影的方式之後,剩下的就是我們的大腦了。審美是這一切的核心,審美也是我們在“自我感知”的過程中的實質所在,審美是所有一切藝術形式的標量!
所以,我們攝影人相互交流,分享心得和經驗,這完全不是代表攝影“偏重理論”這種說法,因為我們總是想要嘗試用定義和命題的方式去總結歸納拍出好照片的方法,這僅僅是我們交流的方式而已。
畢竟,我們不能當我們遇到提問“這張照片真好看,你是怎麼拍的?”這種問題的時候,我們總是回答“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吧?
-
3 # 笨鳥178
一部優質作品,也要有優質的文案和標題相互支撐的,剪輯一下,絕對有助於作品的提升。這樣會讓一部作品一目瞭然,具有靈魂!剪映是個神奇的APP
-
4 # 西南舒捲
我是從膠片機到如今的數碼產品的親歷者。膠片機每拍一張都得想好,可謂精打細算。
現代產品方便智慧,讓拍攝者可輕鬆上手,不必對攝影方面的知識有深入的瞭解,老少皆宜,方便快捷,如能會點後期那更是錦上添花。甚至高手可依自己的所思所想展現出自身的創造力,想象力。
-
5 # 盜夢客
美國著名攝影師亞當斯說: “前期是譜曲,後期是演奏。”,二者是並重的。膠片時代的攝影大師們,很多後期暗房技術也同樣頂尖。
我學習了你這個問題下面所有朋友的回答,有些朋友可能誤解了你的意思,從你問題的字面上看,你是反對太過注重後期而不去鑽研前期技術,這一點本人雙手贊成。
Raw格式幾乎是所有專業攝影師的選擇,由於這種格式的先天條件,後期是必須的過程。這種選擇是基於jpg直出的各種缺陷而不得不為的一種無奈,也是攝影師發揮器材最大潛能的一種能力。
數碼照相機真正在中國普及,也就十幾年時間,而數碼相機的工業技術也只是初級階段,還有很多缺陷尚待完善,在這個階段,後期技術可以不同程度地補足這些短板。
攝影的目的不是顯示自己前期或者後期技術多好,器材多貴多完善,而是為了表現和傳達照片內容本身的內涵。無論啥技術都是為了這個最終的目的,變的只是你選擇什麼技術手段。
專業攝影的前後期並重,要根據每個人的能力和具體需要,有的作品只需要後期基本調整即可,有的需要並重,有的可能就需要後期比重更大了。
攝影實踐過程中,前後期技術經常是相互促進的。前期打好基礎,不能麻袋上繡花底子不好;後期也不能只玩技巧,不注重表達和創意或者本來可以前期解決的問題卻完全依賴後期,二者要相輔相成。
繪畫的畫筆是工具,攝影的相機是工具,同樣計算機軟體也是工具,什麼都不會的朋友們只用眼睛看美景,不也是一種享受嗎?根據自己的能力,合理運用各種工具去發現美,享受美,記錄美,創造美吧!
-
6 # 小魚大魚看世界
這個其實很好理解,攝影是藝術,藝術作品都是經過加工的。現在我們看到的電影其實也是一樣的,都是非常重視後期製作和理論,這兩者集合在一起搭配前期的拍攝就這形成了藝術創作。
好的作品背後一定有理論的支撐好的作品背後一定有理論的支撐絕對不是隨便拍隨便照就可以拍出好作品的,否則人人都是大師了,沒有理論基礎就不知道什麼是構圖什麼是美學。
在拍攝中理論是指導我們拍出優秀作品的基礎,很多人不在乎理論也不在乎後期偏執的認為前期隨意多拍才會拍出好照片是錯誤的認識。
就算拍出好的作品可能自己都說不清具體是為什麼,這就是因為缺乏理論知識,而拍好了也是碰巧,下次再拍就會非常困難。
後期同樣重要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和應用後我們在拍攝中會更輕鬆更自如的控制畫面構圖、光影、景深虛實、當作品拍攝完畢這只是完成了藝術創作的第一步,最重要的一步仍然是需要後期的。
後期製作是照片的第二次生命,一副好的攝影作品一定是精緻的細節和完美的構圖、以及優秀光影的控制,所有的視覺藝術創作都是如此。
所以不要認為攝影作品只是前期拍攝才是最重要的,藝術創作是需要理論基礎和後期製作的,這點毋容置疑。
掌握了理論知識和後期製作如虎添翼當你理解了藝術創作背後的知識,也學習了理論知識後在面對複雜的環境時,你會用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構圖方式去拍攝出具有藝術性的作品,而非無意識的隨手拍。當別人問你為什麼這麼拍攝的時候,你可以說出自己的判斷理由和思路,這一切都需要理論的支援。
良好的後期可以讓你畫面如虎添翼,本來看似平淡的光影通過後期調整可以讓畫面更精緻更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的作品有味道,有內涵,而非隨便調整。
-
7 # 快刀亂麻小崔
給攝影愛好者的11個小建議
喜歡車的人有很多種,有人喜歡賽車,有人喜歡收藏車,也有人只是喜歡買最貴的車。相機其實也是,有人喜歡攝影,有人喜歡玩器材,也有人只是喜歡買最貴的相機。這其實沒什麼所謂,也不必批判誰是誰非,反正這只是個人的嗜好,也不會傷害人。只是要搞清楚自己喜歡的是哪樣,不要喜歡買相機卻以為自己是愛攝影就好了。但當然,我很鼓勵大家去愛攝影,而非視之為單純的物質嗜好。這篇文章是為愛攝影的人寫,希望愛攝影的人會感到共鳴。
1. 狠狠地用你的相機
你的相機不是豆腐做的,它比你想象中強壯得多。相機今年六歲了,狀態依然安好。(當然,不是建議大家這樣對待你的相機,未必每一個人也像我般幸運,但在一般情況下不必太擔心就是了。)相機只是一件工具,能夠發揮它應有的功效就好了。(印象中也沒有哪個著名攝影師會愛護相機得怕它出現一點劃痕。)
2. 不必使用保護鏡片
何必使用100元來保護一支才500元的鏡頭;又或花了萬元去買一支鏡頭,卻要再花一千元去降低鏡頭的畫質呢?拍攝夜景時發現有鬼影,往往就是保護鏡所致。而且再頂級的保護鏡都只是鬼影比較不顯眼,對鏡頭影響低一點,但都及不上沒有保護鏡的鏡頭。玻璃和鍍膜其實也不脆弱,你家裡的窗戶沒有什麼保護,但也沒有多少劃痕吧?即使有劃痕也不必太痛心,因為對畫質影響實在微乎其微。怕將來變賣鏡頭的價錢不好嗎?那就當是租鏡費用好了,你總不會因為害怕輪胎損耗而不開車吧。那何時要用保護鏡呢?當你明知要去拍水戰,又或到塵土飛揚得厲害的地方,也不妨使用保護鏡,它會讓你事後清潔輕鬆點。
3. 遮光罩才是你的朋友
遮光罩本身的作用是阻隔從側面進入鏡頭的有害光線,從而避免眩光。在順光拍攝時,遮光罩的作用並不明顯,可是在某些逆光情況下,遮光罩卻可以帶來顯著的改善。遮光罩除了在特定情況下可改善眩光問題,一般情況下也不會損害鏡頭畫質,因此安裝遮光罩實在百利而無一害。此外,論保護鏡頭,遮光罩才是你的朋友。遮光罩除了能避免眩光,也能防止我們觸碰到鏡片,避免油汙沾染在鏡片上。更重要的是萬一鏡頭墮地,遮光罩能化成一個緩衝,消減衝力。我曾經試過不小心將一支萬元的鏡頭從腰間跌在地上,幸好是遮光罩先著地。除了遮光罩上有丁點劃痕,鏡頭沒有什麼大礙,今天依然運作良好。所以,習慣在任何時候都安上遮光罩,如果可能,放在相機包時也不例外。
4.不必過分擔心相機進灰
相機進灰,不會立即將一幅好的作品變成壞的的照片。一旦進灰,後期移除灰點再清潔感光元件就可以了。相反,過分謹慎卻可能會令你錯失拍得好照片的機會。安裝遮光罩後,我甚少使用鏡頭蓋,工作時也很少使用鏡頭底蓋,至今不覺得對照片有什麼影響,倒是拍照時快捷了許多。
5. 別急於升級你的相機
當你覺得你的相機不夠好,迫不及待要升級時,問自己為什麼其他攝影師在十年前拍的照片比自己的好。很多情況下,要升級的是自己的技術,不是相機。
6. 瞭解你相機的弱點
世界上並沒有完美的相機,即使是當今世上最頂級的相機也有它的弱點。攝影師的責任就是避開相機的弱點,發揮相機的強處。當你能做到這一點,玩具相機、手提電話、舊相機也可以是好相機。
7. 模仿別人的拍攝手法
用慢快門去拍攝流水,使用漸變灰去拍攝風景;從別人的作品研究、學習拍攝的方式,是一個打穩基礎很好的辦法。
8. 不要模仿別人的拍攝手法
當你有一定的基礎,便可以嘗試使用一些別人沒有用過的拍攝手法。假如你只會模仿別人的作品,你永遠不能成為一個突出的攝影師。創新的意念,永遠是捕捉注意力的最好方法。
9.別抗拒後期
後期本身是一件中性的事情,也是一個完整攝影過程的一部分。後期有很多的程度,人眼和相機先天就是不同的光學儀器,自然有不同的表現,後期可以令相機拍攝出來的影像跟人眼看見的更貼近;但另一方面後期也可以做假、失實,這是後期者的的失敗,而非後期本質的錯。後期與否也應視乎攝影的本義是什麼。是表現最真實的影像?還是構成最美麗的畫面?可以接受的後期程度實在不能一概而論,紀實攝影師跟商業攝影師應有不同的尺度。
10. 別過分陶醉於後期
什麼懷舊風格、和風風格,這些不會令你成為一個很好的攝影師,這隻會令你成為一個平面設計師。返回用光、照片內容這些基本的事情,才是攝影師根本的責任。
11. 擴闊自己的視野,提升個人的修為
當你感到攝影到達瓶頸時,不妨去讀書進修或遊歷世界,不是要去讀攝影,而是要透過學習去改變自己的世界觀。
當你拍的一杯星巴克咖啡得到五十個朋友贊好,也請不要自覺很有生活品味。因為這些照片都只是坦白地反映了你關心這個世界的什麼事。
所以,不要再窮自己的攝影技術去拍某個大型商場的一個聖誕波,或添置萬元裝備只為到The One拍鋼鐵俠。嘗試去尋找一下自己攝影的意義。攝影如人生一樣是個不斷學習的過程,“為什麼要攝影”是一個答案不斷在改變的問題,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攝影的價值,拍得一幅好照片,共勉之。
-
8 # 腦攝狼圖事界
攝影作品,為什麼偏重理論和後期製作?
攝影藝術,與繪畫藝術一樣,都屬於視覺藝術範疇。我理解的理論,更多的是指作品的主題內涵、拍攝者的審美意識、以及拍攝者的拍攝經驗。
一幅攝影作品,主要是看作品所包含的主題內容,不管拍攝什麼型別的題材,都要有打動觀者的主題內容,哪怕是拍攝一朵花,都得要展現出拍攝者的表現內容。比如是要表現春天的豔麗,還是要表現出春天的生命力,在我們的作品中,都要有明確的體現。
拍攝者的審美意識,主要表現在畫面的形式感上。包括作品的表現元素選擇、元素的形態特徵、光與影的運用、元素的色彩搭配、畫面的視覺對比、色彩色調的和諧程度、元素的有機構成等,都需要拍攝者有較深的藝術修養才能更好的表現出來。
攝影藝術,是透過視覺語言表達拍攝者思想,相機只是捕捉精彩瞬間的工具,如果在拍攝者大腦中沒有表達的思想,沒有記錄的技術和經驗意識,肯定是無法拍攝出打動觀者的攝影作品。因此,不管是表達意識、表現意識、拍攝技術、拍攝經驗等,都是非常重要的理論。
攝影中的後期處理,是攝影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攝影后期處理不是盲目的,而是有針對性的。其目的就是為了彌補前期拍攝的不足,在前期的拍攝中,肯定無法達到拍攝者預想的效果,這時,就得要適當的後期處理,來彌補作品的完整性,做大錦上添花,絕不能畫蛇添足。
不要認為後期處理就很簡單,在後期處理之前,在我們的大腦中,首先還是得要有表達的想法,沒有明確的想法,是無法後期處理的,否則,是盲目的處理。
綜上所述,題目所說的偏重理論,我的理解應該是拍攝者的表達思想和表現意識。後期製作應該是多攝影作品的適度後期處理。這兩個方面都是攝影作品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更是好攝影作品值得注重的因素。
-
9 # 途八ge
攝影理論知識很重要。理論上講,所有的攝影喜愛者都應該重視攝影理論知識。只不過,每個攝影愛好者的性格不一樣,所以,對於理論知識的表現方式也就不一樣。
也有很多人認為,攝影就是拍照,會用照相機就行了。其實並不然,攝影是一門藝術,一門需要調動攝影者審美,利用光、線條、色彩創作出富有審美價值的照片。而學習攝影知識是一個較為枯燥,需要攝影者靜下心來學習,讓你紮實學習,才能拍出有完美的攝影作品。
-
10 # 朱遇舟
理論是實踐之後的總結。如果沒有公式,怎麼做數學題?我們都是站在了巨人的肩上,除非你擁有超脫現狀、開創新流派的能力。攝影不像唱歌跳舞,是依靠器材的藝術,即便最廉價的相機也包含了你不瞭解的原理,所謂的直出名不符實,機內的演算法也是後期的一種。不排除過分依賴理論和過度後期的偏執狂,無視就行。所有的手法都是為了拍出好照片,照片是應該表達你的心。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說不定你就是那個遁去的一。配圖收尾。
-
11 # YX182672759
大片就是大片,沒有什麼理論不理論的。但是攝影是有技術和技巧的,假如你不掌握攝影理論和技巧,恐怕也出不了什麼大片。瞎貓是碰不到死老鼠的,這跟你拍著玩玩不同。關於後期製作,現在爭論也比較大。其實,現在的P圖,跟過去的暗房技術差不多,有些老法師前期拍攝技術比較好,不需要後期製作,所以對P圖有點不屑。反正,大片都是評出來的,綜合了各方面的意見。
-
12 # 梁劍圖說中國
老師下午好,我個人認為攝影就是紀錄事件發生發生過程的映像,也就是告訴閱讀者圖說內容中的主語、謂語和補語,根據攝影老師拍攝監督和構圖,展示不同內涵。攝影作品的後期,我個人認為那是攝影人描繪藝術昇華手法,我拍攝就是簡單給點色階和曲線,其他都不動。
-
13 # 志勵好攝
攝影作品很注重理論和後期製作,而不是偏重
理論、實踐、後期是攝影的重要三部分。
理論是基礎,實踐的技能,後期是錦上添花。
沒有基礎的實踐會感到很茫然,沒有後期的攝影會覺得很平淡,但沒有好的攝影技能它們都是假象。
所以理論、實踐、後期是攝影的一個體系,缺誰都不完整。
如何分析攝影作品的理論應用和後期製作攝影的理論基本包括:光圈、快門、ISO的設定,對焦模式的應用,白平衡原理,光和色彩對視覺感知,構圖,用光和色彩搭配等,這些理論的理解對在拍不同的題材有很好的參考作用,至少在拍攝時心裡有個譜。
比如下圖,在這樣的場景你會用到什麼理論知識呢?
首先,加曝光補償,雪會亮白,白加黑減的原理
其次,引導線構圖,彎曲的、欄杆有3個作用,引導視覺、加強縱深空間、產生動感。
這種場景有了這2種概念基本能拍出自己想要的畫面,接下就是展現你的拍攝技能了。
比如下圖,是一張氛圍感很強的照片,明顯是通過後期製作出來的。
空曠的環境,孤獨的背影,情緒非常低調。
環境大面積使用冷色調強調心理的失落,但黃色的衣服卻異常搶眼,與藍色環境形成強烈的反差,突出人物的渺小與孤獨。
最後再說一下技巧為什麼要有理論的支撐
下圖為慢門追焦拍攝,拍攝過種中很容易拍糊,技巧和運氣都很重要。
但其中有2個理論知識點一定搞明白
1.快門速度
手持慢門低於1/15秒的話基本都會糊片,但又不能太快,快了背景就沒有動感模糊的效果,所以要控制在1/30秒內。
2.對焦模式
追焦是指相機與拍攝主體保持同方向同速運動,相機與拍攝主體是相對靜止的,背景就變成運動的了,在慢門情況下運動的背景自然就模糊了。
但事實拍攝時不可能會算得那麼精準,所以只有用機率對焦模式進行追焦,
也就是區域多點對焦+伺服對焦, 保證區域內能對上焦就不錯了。
有了這些概念,接著多拍就行了,肯定會出片的。
結束語不要厭煩去學理論,也不要總說別人的照片是經過後期的,當你真的有很好的拍攝技巧時,你可能早已經對理論和後期瞭如指掌了,任何好的東西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
14 # 谷玥品視界
你為什麼沒有搞懂,因為攝影是一門學科,沒有理論怎麼能成為學科。攝影后期是攝影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不可缺少。
為什麼掌握攝影理論,比如快門的主要作用,焦距作用,鏡頭種類,色彩三原色,光圈大小作用,白平衡,攝影構圖,攝影構成等等,太多太多,所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會更好的去拍攝。
攝影后期是攝影作品完成的一個重要環節。比如二次構圖,拍照時因為有些元素不得不拍攝進去,所以需要後期裁剪。後期矯正。曝光,因為事物大小、顏色、遠近、高低不同,所以對光線表現明暗不同,相機不會向人眼睛是的能調節,所以需要後期來完善,照片飽和度,色彩基調等等。所以後期使攝影者更加詮釋自己思想,使畫面更加完美,符合自己的思維,使目的性更加準確。
-
15 # 致青春影視友
學點理論是引導你怎麼拍攝!多看後期圖片,會悟出怎麼拍好看,後期做出來的圖片,是理論跟專業結合,以此你會越拍越專業!
-
16 # 再來兩小瓶
我覺得這是一個社會性的問題,而不在於攝影作品本身。
後期。
這是時代的產物,這個我們不可否認。
當時為什麼現在大家都過都去追求這一種後期出來的結果?因為現在攝影大部分他用到商業,#商業模式創新# 是追求完美的。
而#後期# 的話,只不過是作為一個工具去協助攝影作品的完成。但是你覺得這還是攝影嗎?當然優秀的作品依然優秀不會因為你的後期改變了變成了#藝術# (這裡把#攝影# 定義為藝術)。
理論。
關於理論在一點,首先不可否認的就是一切的事情,它都是#理論# 的開始。
但是我們是否過於糾結於理論?我覺得是。現在很多的傳授關於攝影的,它們要麼講器材。要麼講機器或者是講一些理論性的問題。嗯,很少去講關於思維上的表達。所以這個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出發點。
[微風][微風][微風]
所以不管怎麼樣,我希望大家應該去注重的是攝影本身的情感。而不是單純的理念,或者後期。當然這也是個人選擇,但是我認為所有的攝影師都應該這樣。
-
17 # 飄然茉莉
1、攝影沒有理論,你怎麼學到真本領。理論本身來源於實踐,掌握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和精湛技術,致使攝影少走彎路,起到事半功倍作用,否則難以提高水準,會提出一些外行問題。2、後期製作,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攝影需要暗房操作,過去拍攝後也是需要暗房操作的,那是人工在暗房裡透過各種技術處理(或者交給店裡去暗房處理)。只不過你沒有看到而已。而現在就是數碼軟體如PS裡可以自己操作,比從前方便還準確。二是藝術創意,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作出自己想要達到的效果,至於效果如何,就看你本人的感悟和藝術水準了。
回覆列表
1 個人感覺,選景,構圖,比例應該更重要。
2 後期可以讓照片錦上添花,但其主要原因還是圖片拍攝的好才可以。
3 現在不管是遊客照,婚紗照,證件照,各種照片大多數人都要進行美化,如果你不進行後期,就會輸很多。
分享幾張我自己手機拍攝原圖與普通修圖軟體處理後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