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龍女5505

    即使鍾會叛變成功,割據一方自立為王,姜維只是有可能消滅鍾會,但還要面對一代梟雄司馬懿的圍剿鎮壓,他依然光復不了蜀國江山。因此即使姜維最終除掉了鍾會,但也光復不了蜀國江山。

  • 2 # 家是最小國

    假如說鍾會可以把所有不聽話的將軍給殺掉,在表面上是控制住了曹魏的大軍,但是蜀國也不會因為這個原因就能復國,我們都知道,在鍾會出徵的時候,王元姬就曾經勸過司馬昭,說鍾會只要是有了權力,隨時都會謀反,司馬昭雖然嘴上說的沒有那麼的在意,但是心裡面還是對鍾會有著很大的猜疑!並且也是時刻的防範著,他不光是派出了自己的心腹一直跟隨在鍾會的身邊,而且還準備了大軍,隨時都準備著和鍾會大戰!為的就是害怕鍾會真的會謀反!

    還有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司馬昭為了防止這些魏軍將領的反抗,就派人把這些將領的家人全部都給調查了出來,這些將士在蜀國打仗已經是非常的想念自己的家人了,如果說他們選擇造反的情況下,肯定是要連累自己的家人的,只要是這些將領有了造反的心,那麼他們家裡的老小親人就會遭受到無情的屠殺,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有什麼人敢跟隨著鍾會去造反呢?所以就算是鍾會想要謀反,最後的解決局也是一個慘敗的下場,其中在暗中策劃的姜維也是沒有半點可以恢復蜀國的機會!不管怎麼說姜維的精神還是很讓人敬佩的,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為了自己師傅臨終的遺願,隨著付出的也是自己的一生!只不過這個結局有點讓人不願意接受!這樣的事情也不是姜維一個人就可以挽回的!諸葛亮窮極一生都沒有做成的事情,就不要說姜維了!

  • 3 # 過盡飛鴻矣

    鍾會如果做事周密一點,還是很有可能反叛成功的

    鍾會如果叛變成功,那麼他手下計程車兵就會逼其早日反攻魏國,因為士兵都是魏國人,家眷親屬都在魏國,此時鐘會就不得不反攻中原,他必然不放心留姜維鎮守蜀地,肯定會安排他的心腹留守,而帶著姜維和一干蜀國舊將一起北伐,同時鍾會也不是孤家寡人,他父親的鐘繇,是曹操舊日心腹,雖然此時朝中基本是司馬家的天下,但保不齊還有一些人出於種種考慮會與鍾會聯合,那麼戰爭可能就會持續一陣子

    至於姜維光復蜀國,說實話,太難了,劉禪已經投降,蜀中兵無戰心,蜀地百姓更是不在乎誰來管理他們,蜀國立國的根基早就被破壞了,光憑一人之力,怎能迴天

    不管姜維做的多好,頂多就是給魏國來帶點麻煩,哪怕拿到兵權,一時割據州郡,最終也難逃覆滅的命運

    大廈將傾,豈能一人扶之

  • 4 # 釣魚城下煮河魚

    歷史是沒有如果的!況且細讀《三國》時,蜀國已經是開始衰落了,就是鍾會叛變成功,姜維已無能力重振蜀國,因為劉禪及大部份臣將已沒有了決心,最多隻會拖延亡國時間,並會更加血雨腥風。

  • 5 # 文字域

    我認為,無論鍾會叛變成功與否,姜維都不能夠重新復興蜀國。蜀國的滅亡是必然的,即使鍾會反叛成功,姜維又手刃鍾會,收其兵,依然沒有復興蜀國的希望,只不過是苟延殘喘,黃粱一夢。

    說姜維投降的初衷,姜維看中了鍾會和鄧艾的矛盾,想先投降鍾會,來策反鍾會反叛司馬昭,再尋找機會搞掉鍾會,然後重新扶持後主上臺。

    姜維的計劃,分為三步:策反,謀殺,扶持。那麼我們逐步來剖析姜維計劃的漏洞。

    第一步,策反。

    題主所說,叛變成功了,那麼就跳過第一步。

    第二步,謀殺。

    姜維是投降的,即使鍾會和他稱兄道弟,可他們的結盟並不是堅不可摧的,雖然姜維出謀劃策,但最終的決定權卻在鍾會手上。姜維一個人深入虎穴,又怎麼能在敵營殺掉鍾會,功成身退,都以為鍾會的親兵是白痴麼?

    退一步講,姜維即使謀殺鍾會可以成功,領其軍卻不太現實。

    鍾會有野心,可不代表他的部下也有野心和膽識。眾所周知,將軍在外征戰,妻兒卻在司馬昭的控制之中,這邊一反盼,那邊妻兒人頭落地。這些人的反叛,大多是被鍾會慫恿脅迫,罪魁禍首的鐘會被姜維殺了,他們便自由了。對司馬昭來講,鍾會是首惡首犯,其餘部將充其量是從犯,只要戴罪立功,還是可以免除刑罰的。那麼他們功,從何而來呢,眼下最大的功勞,最便捷的途徑就是姜維的性命。可以說,前腳鍾會剛走,後腳姜維跟上,更不要提,統領鍾會的舊部了。

    第三步,扶持。

    那麼扶持後主上臺,有沒有可能呢?他經過劉禪的同意了嗎?後主已然投降,扶持後主,只是姜維一廂情願。劉禪已經被打怕了,從丞相六出祁山,到姜維九伐中原,都沒有給魏國造成太大的打擊,劉禪已經失去了信心。

    姜維曾經把自己假裝投降,暗中準備復國的打算告訴過劉禪。劉禪卻在投降了魏國以後,第一時間和姜維撇清關係,舉報姜維密謀鍾會謀反。扶持這樣一個不上進的君主,無異於“趕鴨子上架”。

    再者說,投降的劉禪受到了司馬昭的“優待”,受封為“安樂公”,比作為大廈將傾,風雨飄零的蜀漢君王來講,安樂公更為逍遙自在。

  • 6 # 美國驚呼不可能

    不太可能,蜀國和魏國差在經濟上,差在綜合國力上。曹操一開始就採用謀士毛玠的政策,採用屯田的方法,在赤壁之戰後10年,曹操都在中原大地修運河,淮陽渠,白溝,平虜渠,泉州渠,新河,利漕渠都是那時候修的,他修的運河是京杭大運河的雛形,一門心思發展生產力。三國志中記載蜀國共有士兵十萬兩千,吏員四萬,總共只有九十四萬人口,北伐都是崇山峻嶺,後勤輜重也需要民夫運送。而魏國有人口五百七十萬,包括洛陽和長安兩個經濟中心。而蜀國的貨幣政策也充滿掠奪性,諸葛亮鑄造太平百錢,以1:100的比例搶劫民間財富,蜀國的經濟早就不堪重負了。一邊是魏國一直在發展經濟,解放生產力,一邊是蜀國窮兵黷武。天下大勢基本無法改變了。

  • 7 # 歌舞三國

    在鄧艾偷渡陰平,迫使劉禪投降,姜維萬般無奈之下投降了鍾會,但這不代表姜維真正的投降。姜維是個很有軍事頭腦的人,他敏銳地看出了魏軍主帥鍾會,有割據西川稱王的野心,自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一個可以挽回自己和蜀漢帝國尊嚴的最後機會。

    姜維的計劃設計得很好,他想先勸鍾會殺光魏將,包括鄧艾,然後自己再除掉鍾會,恢復蜀漢的統治。這個計劃幾近完美,鍾會也順利地除掉了他的心腹大患鄧艾。

    可惜,最後沒有成功

    假如成功,光復蜀國的的希望也不大,文臣早已經心灰意冷

    一直以後,劉備對當地的名士禮遇有加,引起北方來的名士不滿,蜀在投降魏時,魏大將鄧艾在給蜀國臣僚的信中寫道:“自古聖帝,爰逮漢、魏,受命而王者,莫不在乎中土。” 強調魏才是正統。對於鄧艾的這個說法,蜀國群臣都點頭稱是。所以看得出,在軍事上蜀國失敗以前,輿論上也早就失敗了。

    對於蜀來說,更為不幸的是,來自北方的名士不給力就算了,就連益州本地的知識分子,也對蜀的前途非常悲觀,甚至對敵國魏更有好感,也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大儒譙周一直對北伐也持反對意見。他曾虛構過一篇文章《仇國論》,專對仇國之間的事情進行了辯論。文章虛構了因餘和肇建兩個國家,因餘用來指蜀漢,肇建用來指魏。兩國之間的名士進行辯論,互相問答。進行辯論,高賢卿認為就像以前漢高祖打敗項羽那樣,因餘國也能戰勝肇建國。對此,伏愚子主張應該首先讓本國人民休養生息。顯而易見,高賢卿暗指的是主張北伐的蜀國高官,伏愚子則指的譙周自己。

    當時的蜀國因為連年北伐,國力疲弊,人民困苦。暗指外來的一些人把北伐當做自己的奮鬥目標,這是他們的自由,但是對本地人來說,被無端地捲進這種徒勞無益的戰爭卻完全是飛來橫禍,實在不值得。譙周的《仇國論》正是本地輿論的一個代表,一直把蜀漢當成外來政權。可見,蜀國這個外來政權,已經失去了當地人民的支援。

    魏軍大舉攻入蜀國兵臨城下時,用名分和利害來勸說劉禪投降的就是這個譙周。在蜀國的群臣中,幾乎一邊倒的同意,竟然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能反駁譙周的主降論。所以,以劉禪的能力和判斷能力,只能一降了之。

    姜維在治國上比起諸葛亮差的不是一點半點。最多能保證守住蜀漢,在世這年不被攻破而已。

    聯盟者吳完全沒有想到蜀國竟那麼輕易地就投降了魏國,得知鍾會被殺的訊息後,立即發兵西進攻蜀,但是蜀巴東太守羅憲向魏軍求援,阻止了吳軍的進路。羅憲曾經出使吳,但這次他卻沒有選擇與吳協力復興蜀國的道路。

    種種表現,也可以看到吳蜀同盟早已形同虛設,蜀的人心早已倒向了魏國,所以即使姜維計謀得呈,也復興不了蜀漢

  • 8 # 楓林小雨

    每讀到這段歷史,讓人無不感嘆,三國末期三大不世之才竟然以如此方式隕落。劉禪投降,蜀國退出歷史舞臺,但姜維繼承諸葛丞相遺志,假意投降,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兩人皆死於亂軍之中。如果鍾會反叛成功,姜維會怎樣?

    這個問題要看鐘會取得戰果如何。筆者現在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 軍中將士擁戴鍾會,打敗了來平叛的司馬昭,鍾會在蜀中自立為王。姜維會如何做的?要知道蜀中一干重臣都在成都,鍾會此時最缺的就是班底,大小官吏總不能用武將代替吧,所以很大一部分文臣武將會留用,蜀主仍在,那麼和姜維的計劃正好溫和,此時民心軍心仍念後主,姜維會暗中聯絡蜀中舊臣,伺機而動,推倒鍾會政權,重新迎回後主。同時安排佈防,休養生息,待時機有變,緩圖中原。至於鍾會,姜維應該會善待他,畢竟鍾會對姜維也是以禮待之。

    二 如果鍾會不僅打敗了司馬昭平叛的魏軍,而且出斜谷佔領了長安。那麼筆者認為姜維此時會甘心情願替鍾會打天下,大勢所趨,姜維不會不懂的。鍾會進軍洛陽,曹氏之臣為內應,誅司馬昭,鍾會封楚王。此時坐擁魏蜀之地,兩路大軍直取吳地,吳國滅,鍾會登基做皇帝,封姜維為開國大將軍。

    其實鍾會從參軍做到統帥,眾人本來就不會心服,更不會服從姜維,無論兩個人誰帶隊,這隻隊伍會從內部譁變,不攻自破的,所以他們的叛變是不會成功的。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9 # 古今中外多少事

    鍾會在謀反時沒有料到這些魏國的將軍已經是知道了他的心思,在他準備殺掉所有不聽話魏將的時候,就遭到了集體魏將的反抗。

    最終魏國軍隊內部就出現了非常大的混亂,姜維也是在這一場風波中去世了!蜀國也就沒有了復國的希望了。

    如果說當時的鍾會真的殺掉了所有的魏將,謀反成功的話,蜀國是不是就會有希望復國呢?

    這件事情其實還是比較可悲的,其實就算是鍾會可以把所有不聽話的將軍給殺掉,在表面上是控制住了曹魏的大軍,但是蜀國也不會因為這個原因就能復國。

    我們都知道,在鍾會出徵的時候,王元姬就曾經勸過司馬昭,說鍾會只要是有了權力,隨時都會謀反。

    司馬昭雖然嘴上說的沒有那麼的在意,但是心裡面還是對鍾會有著很大的猜疑!並且也是時刻的防範著。

    他不光是派出了自己的心腹一直跟隨在鍾會的身邊,而且還準備了大軍,隨時都準備著和鍾會大戰!為的就是害怕鍾會真的會謀反!

    還有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司馬昭為了防止這些魏軍將領的反抗,就派人把這些將領的家人全部都給調查了出來。

    這些將士在蜀國打仗已經是非常的想念自己的家人了,如果說他們選擇造反的情況下,肯定是要連累自己的家人的。

    只要是這些將領有了造反的心,那麼他們家裡的老小親人就會遭受到無情的屠殺,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有什麼人敢跟隨著鍾會去造反呢?

    所以就算是鍾會想要謀反,最後的解決局也是一個慘敗的下場,其中在暗中策劃的姜維也是沒有半點可以恢復蜀國的機會!

  • 10 # 當代曹植

    鍾會叛變成功後,姜維派人除掉鍾會,以原蜀軍為根本,脅迫在蜀魏軍跟隨,並承諾進兵中原,統一天下。然後讓劉禪登基,姜維獨掌軍政大權,對內休養生息,鼓勵生育,鼓勵墾荒,發展生產,對外聯合吳國與匈奴,共抗魏國,如此,蜀國方能光復,但是,遲早還是會被滅掉。

    當然,復國的機會十分渺茫,原因如下:

    姜維看中了鍾會和鄧艾的矛盾,想先投降鍾會,來策反鍾會反叛司馬昭,再尋找機會搞掉鍾會,然後重新扶持後主上臺。

    姜維是投降的,即使鍾會和他稱兄道弟,可他們的結盟並不是堅不可摧的,雖然姜維出謀劃策,但最終的決定權卻在鍾會手上。姜維一個人深入虎穴,又怎麼能在敵營殺掉鍾會,功成身退?

    退一步講,姜維即使謀殺鍾會可以成功,領其軍卻不現實。

    後主已然投降,扶持後主,只是姜維一廂情願。

    姜維曾經把自己假裝投降,暗中準備復國的打算告訴過劉禪。劉禪卻在投降了魏國以後,第一時間和姜維撇清關係,舉報姜維密謀鍾會謀反。

    對於蜀來說,更為不幸的是,來自北方的名士不給力就算了,就連益州本地的知識分子,也對蜀的前途非常悲觀,甚至對敵國魏更有好感,也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 11 # 羅賓說歷史

    我認為如果鍾會叛變成功,姜維是有機會復國的。下面我來說一下我的想法。

    公元263年,魏國三路大軍伐蜀。鍾會率領魏軍主力從漢中方向進攻,姜維急忙率領50000兵馬去劍閣部署防禦,從而和魏軍處於相持狀態。此時西路的鄧艾趁機偷渡陰平,直接出現在成都城下,蜀主劉禪出城投降。在這種情況下,姜維率領全軍向鍾會投降,蜀國由此被平定。蜀國滅亡後,鍾會和鄧艾發生了衝突,鄧艾被司馬昭抓捕並在半路遇害,鍾會暫時掌控了所有伐蜀軍隊。

    姜維從這兩個人的衝突中,看到了鍾會的個人野心和魏國內部的矛盾。由此定下了慫恿鍾會造反,趁機恢復蜀國的計劃。

    這個計劃要想實現,首先必須保證鍾會造反成功。我們假設鍾會造反已經成功,姜維要想復國,我覺得需要做到以下幾步。

    一、培植一批自己的親信部隊,以自己統率的原蜀國軍隊為班底,作為復國的核心力量,等待機會採取行動。

    二、鍾會造反成功,肯定還是以益州作為基地,姜維可以暗中聯絡可以信賴的蜀國舊臣,為後面復國做好準備。

    三、散佈謠言,說鍾會為穩定益州局勢,會整頓軍中的反抗勢力,重點是北方的將領和士兵,而鍾會所率領的原魏國軍隊主要是北方人,這樣會激起軍中譁變,這種情況下,姜維帶領原蜀國軍隊以平息軍隊叛亂的名義,趁亂除掉鍾會,招降其餘部,從而控制住益州的軍隊。

    四、派重兵再次駐守邊境,防範魏國趁亂進攻,同時把鍾會和想回到魏國的將士送還給魏國,並希望和魏國議和。

    五、重新扶植劉禪後人建立蜀國,繼承劉備和諸葛亮的遺志,再次樹立起興復漢室的大旗。

    以上是我認為姜維在慫恿鍾會造反成功後,下一步為蜀國復國可以採取的行動。當然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魏蜀吳最終還是會走向統一,統治者還是應該早日結束戰爭,讓百姓過上安定、富足的生活。

  • 12 # 涵江66261669

    諸葛亮被迫北伐,已經是強弩之末,蜀漢滅亡是大趨勢,無力迴天。

    諸葛亮北伐,已經看到了益州疲弊的現實,但是也只有北伐才能,求得蜀漢政權續命。中學時不懂,只是在出師表中讀到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而後卻得出必須北伐的結論覺得有些詫異。按說,實力不強更要慎戰,不應主動挑起戰爭。

    長大了懂了,蜀漢政權在益州屬於外來政權,內部不穩,對外競爭乏力,沒有對外戰爭,就更不易維持。

    如果諸葛亮北伐成功,大機率也會止步潼關,保有關中雍涼,休養生息,然後反客為主,對吳魏做防禦之勢,以圖後進。

  • 13 # 小憤青歲數大了

    兄弟,你演繹看太多了,蜀國滅是必然的,原因不在鍾會也不在姜維,孔明在時就窮兵黷武,蜀國早就被掏空了,而且皇叔名不正言不順,政權交接難免有人惦記,內憂外患,哪有不滅之理?至始至終阿斗同學的悲慘境遇就不斷的提示這狀況。

    蜀國都不是啥好人,皇叔就是篡的,他一死沒人能壓得住了。關羽那樣的小心眼都靠裙帶關係一直賴著,沒有小說寫的那麼誇張。

  • 14 # 浮沉的歷史

    鍾會反叛魏國之心,從魏滅蜀戰爭之中和之後就已經展露無遺了。第一個冤大頭諸葛續被鍾會以怯戰之名殺掉,而統帥另一路大軍的鄧艾在滅亡蜀國之後也被鍾會所誣陷而死,至此鍾會徹底掌控住了二十餘萬伐蜀大軍。鍾會做出這兩個動作明顯就是要造反的節奏,而並不是很多人認為鍾會是被姜維蠱惑的。

    鍾會的叛變不可能成功

    雖然鍾會掌控住了二十餘萬大軍,但是這些魏國軍隊是不可能和鍾會一條心的,不可能跟隨鍾會叛變。他們的家人子女都在魏國,一旦隨鍾會叛變,那麼他們的一家老小都將成為人質。

    其次司馬昭還留了個後手,早就已經料到鍾會有叛變的可能性,在發給鍾會的書信中稱:如果拿不下了鄧艾,那麼將會讓賈充帶領一萬步騎迅速馳援,司馬昭本人也會統領十萬大軍屯住長安為你鍾會的後援。這個書信的目的完全就是為了震懾鍾會,如果鍾會真的叛變了,那麼司馬昭也完全有足夠的力量來應付叛亂。而且事實上,鍾會的叛亂還沒有開始實施就已經胎死腹中了,手下的將領沒有一個要和鍾會一起參加叛亂。

    既然鍾會叛亂成功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那麼作為一個降將的姜維也能夠如何呢?就算是在姜維的幫助下全部殺掉了那些將佐,但是大部分的魏軍官兵又不想參加叛亂,能夠和姜維一條心的五萬蜀國降兵根本就不是二十萬魏軍的對手。

  • 15 # 慣於胡說八道

    你覺得一個沒有根基的樹會開花嗎?吊蘭?靠別人的力量來推動自己的計劃,這是對力量的藐視,最後自然也是被力量吞噬,沒有例外。所以,即使姜維計劃成功,最後結局也不會比安樂公更好。這點來看,劉禪實在是個聰明人。

  • 16 # 無當飛軍

    答案是很明確的:不可能!

    蜀國在魏國兩路大軍的夾擊下戰敗投降,除了軍事部署上的失誤外,最重要一點是益州集團與魏國暗通款曲、裡應外合,迫使劉禪在尚能一戰的情形下出城投降。

    所謂的益州集團,就是由土生土長的益州權貴組成的政治集團,屬於典型的本土派。諸葛亮代表的荊州集團,他在世時候尚能壓制益州集團。諸葛亮逝世後,他指定的接班人蔣琬又是個短命鬼,主政12年後病逝,接替他的是費禕,從此蜀漢朝野的主導權重新回到益州集團。從公元246年-263年蜀漢滅亡,整整17年時間,益州集團趁著姜維常年在外征戰期間,已將蜀漢黨政軍系統實行大換血,他們是精緻的功利主義者,“根正苗紅”的投機分子。他們早就看出魏國滅蜀是大勢所趨,何不趁早跟魏國暗中建立“常態化溝通機制”,“潤物細無聲”地瓦解了蜀漢軍政要員抵抗魏國的決心,估計姜維到死都沒察覺到這一點。正因為他們源源不斷地向魏國遞送蜀漢的各類情報,才讓司馬昭下定決心出兵伐蜀,我們可以從這場伐蜀戰爭中的兩件很玩味的事情中窺探出端倪:

    一、鄧艾偷渡陰平直取江油城,守將馬邈戰敗被俘後投降魏國(一說是不戰而降,在此不做辨析)。

    二、曾經追隨姜維北伐的陽安關副帥蔣舒出賣主帥傅僉,向鍾會開城投降。

    馬邈和蔣舒是蜀漢後期的將星,扼守蜀漢重要關隘,換作今天起碼是中將軍銜,他們的投降並不是“即興而作”,益州集團肯定長期對他們進行遊說,逐步瓦解了他們對蜀漢政權的忠誠。他們兩個的投降引發了強烈的“蝴蝶效應”,蜀漢各處守將紛紛開城投降,原本雄關漫道的蜀漢防禦體系竟然變成一馬平川、無險可守。當諸葛瞻兵敗戰死,鄧艾兵臨成都,益州集團力勸劉禪開城投降。此時的劉禪才驚訝地發現,益州集團原來早就被魏國收買了,他們不是以臣子的身份“建議”劉禪投降,而是代表魏國下最後通牒。後世咒罵劉禪昏庸無道,明明手裡還有足夠兵力與魏國一戰,為何選擇投降。其實換成任何一個人,面對當時的局面都只能選擇投降,因為劉禪如果選擇抗戰到底,益州集團肯定當堂發難,以武力脅迫劉禪簽署投降詔書,或者直接將劉禪綁了送出城去。

    蜀國敗亡,鍾會和鄧艾爭功,互相攻訐,先是鄧艾被殺,然後鍾會在姜維的慫恿下妄圖造反。假如鍾會成功了,他必定率軍北上與司馬昭爭奪權位,只要鍾會神志清醒,肯定會讓姜維隨軍北上,不大可能讓他留守漢中。退一萬步說,就算鍾會一時犯渾讓姜維留守,試問有幾個會聽他的指揮?最多隻能使喚廖化、張翼等幾個老部下,可是此時真正掌握漢中官僚系統的是益州集團,跟姜維尿不到一壺,早就因為北伐跟姜維結下了樑子,他們不會給姜維的“匡扶漢室”出錢出人,姜維就是個光桿司令,能蹦躂出個什麼來,最後還不是被益州集團輕輕鬆鬆給滅了。

  • 17 # 使用者李森

    如果鍾會叛變成功,姜維也沒有機會恢復蜀漢。

    首先蜀漢的政治基礎己徹底垮掉了,人心向背己很明確。蜀人己不擁護劉禪的政權。

    鄧艾暗渡陰平得手,連克培城,綿竹、直逼蜀國首都成都城城下。劉禪尚有十萬兵力,如果冒死抵抗,等待姜維回援,可以形成裡外夾擊鄧艾之勢。必竟鄧艾只有三萬兵力,而且還是犯了孤軍深入的軍家大忌。只要齊心協力奮死一戰,必殲滅鄧艾於成都城下,蜀國不至於亡國。但是劉禪卻選擇了無條件投降,鄧艾不動一兵一卒拿下成都。成都百姓,皆具香花迎接。

    第二、鍾會叛變成功,佔領長安當了皇帝,姜維身為臣子,很難再殺鍾會,光復蜀漢成為夢想。

    鍾會叛變不得手,用鍾會話說;“事成則得天下,不成則退西蜀、亦不失作劉備也。”也就是說鍾會叛變成功與否,西蜀地盤歸鍾會所為,姜維沒戲。更不用說收復西川復國了。

    鍾會叛變成功,如果姜維找機會殺了鍾會,又能如何?軍心民心都己丟盡,姜維只能重演鍾會被殺的悲劇。姜維的假投降的戲實際早己演砸了,不管怎麼搗動,那個扶不起的阿斗,是沒法再站起來了。

  • 18 # 北疆同心聊歷史

    在魏國滅亡蜀國的過程中,的確發生過鍾會企圖割據自立的插曲,但是由於即使鍾會叛亂成功,也只能割據一時。在司馬昭對其早有防範的形勢下,鍾會的割據註定無法維持很久。所以,姜維試圖利用鍾會的叛亂,復興蜀國的可能性只能是零!之所以這樣悲觀,取決於下述兩個原因。

    首先是:蜀主劉禪降心已定,蜀國上層統治階級已然分崩離析,已經無力再圖謀恢復。蜀國自從諸葛亮去世後,雖有費褘、蔣琬等人竭力經營,但其國力仍然無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又因蜀主劉禪,在費、蔣二人去世後,一意寵信太監黃皓,致使朝廷日漸庸闇,君臣上下離心!連大將軍姜維為了自保,也不得不去沓中屯田以求避禍!更因蜀國本就國小民稀財薄力弱,卻又屢次興兵北伐,致使國家力量愈加式微!

    因此,魏國權臣晉王司馬昭,正是看準了蜀國衰微的機會,才會派鍾會和鄧艾出擊蜀漢!所以,即使鍾會能夠暫時統治蜀國舊地,但因蜀國根基已爛,更兼民心思安,故蜀人既無力也無心支援鍾會自立!

    即使姜維殺了鍾會重新打起蜀國舊旗號,恐也不能重新取得蜀人的支援!因為,蜀人早就被這幾十年的兵連亂結,搞得筋疲力盡了!而眼下既然已經被中原統一,太平之時指日可待。此外,即使以諸葛亮之智也未能統一中原,又何論姜維?在蜀人已經喪失了信心的情況下,他們又怎麼會支援姜維復國呢?

    其次是:鍾會之反只是出於個人野心,未能得到其麾下將士的一致支援。鍾會雖野心極大,但是其見識極為有限!他以為除掉了鄧艾,便可以獨霸蜀國舊地了。哪裡料到,晉王司馬昭壓根兒就沒有相信過他!

    早在鍾會構陷鄧艾之時,司馬昭便已派遣大軍進逼川中。司馬昭目的就是為了迫使鍾會就範,誰知反而激起了鍾會加快了造反步伐!鍾會與姜維互相勾結欲要割地自立,而姜維則打算先利用鍾會,然後再除掉鍾會使劉禪復位!

    但是這場陰謀始終是由鍾會和姜維等少數人策劃的,魏軍將士們多不知情!更兼將士們的家鄉在魏國,他們的親人也在魏國。而如今既然已經滅蜀成功,將士想的是回國討賞,以戰功換取朝廷的豐厚封賞,可不是跟隨鍾會謀反!

    因此鍾會的造反,終將會因根基不穩而失敗!就算鍾會手下的將士迫於一時的壓力而不得不順從,也會在遇到司馬昭的大軍時全盤崩潰!到了那個時候,鍾會仍然免不了身死族滅,而姜維的復國之夢,自然也會隨之而破滅!

  • 19 # 寄暇學宮

    鍾會在殺掉鄧艾之後,馬上感到成都統領大軍。這時候的鐘會已經威震西蜀,所以原先的西蜀人士暫時還是會聽從鍾會的。

    鍾會既然已經成功了,那麼鍾會手下的武將,勢必該殺的已經殺掉了,該收服的已經被收服了。

    姜維在這種狀況之下,最好的做法就是繼續支援鍾會。

    鍾會坐鎮西蜀之後,在蜀國的朝堂為郭太后發喪,並且假傳郭太后的遺詔,準備起兵討伐司馬昭。

    鍾會此時還是高舉曹魏的牌子,此舉可以把原先蜀漢認為天命在曹魏的那些人給爭取過來。

    鍾會和姜維立刻出兵討伐司馬昭,還是有點兒操之過急。畢竟是剛剛佔領蜀地,根基尚不牢固,還是需要鞏固一下統治基礎才行。

    在鞏固蜀地統治的同時,應當派人去聯絡一下東吳。雖然現在已經不是孫權了,他們也正是處在混亂的時候,但是總歸有勝於無。

    以當時鍾會和姜維的實力,出兵去討伐司馬昭是無法取得成功的。鍾會和姜維只能保持在蜀地割據的局面。

    這時候基本上可以形成司馬昭、孫皓和鍾會三分的局面。在姜維地盡力輔佐之下,這種局面能維持得稍長一點。

    這種局面維持得越久,就越難以恢復蜀漢。由於蜀漢已經人心盡失,即使恢復蜀漢的國號都是不可能的。

    當鍾會在蜀地坐穩了之後,鍾會很有可能會登基稱帝,成為割據一方的霸主。即便姜維找到機會廢黜掉鍾會,憑姜維的威望依然無法恢復蜀漢。更何況以姜維的腦力,恐怕始終還是被鍾會所控制。

    以當時三方的實力,最後還是要被司馬昭所統一。只不過是統一的時間稍晚了幾年而已!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 20 # Shirley滄海1

    可以相信如果鍾會叛變成功,姜維能的使蜀復國。具體行動當然是迴歸成都後,再擊殺鍾會及其軍隊。

    姜維儲存了實力

    正史與演義都一致,姜維以扶持鍾會獨立稱王之名,投降後其軍隊得到了完好的儲存,甚至其指揮班子與體系都存在,而且在鍾會滅殺魏軍大批將領之後,姜維軍在鍾會的體系之中,可以佔據絕對優勢。

    這也是民間正史都尊敬姜維的原因,因為其能保全軍隊,雖然一方面是鍾會好大喜功,華而不實,但另一方面則一定是姜維的智謀之能,畢竟如這樣的投降,是真正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可惜,因為鍾會被滅的太快,姜維究竟是如何用謀成功,就成了千古之秘了。

    鍾會只能進成都

    如果鍾會叛變成功,進成都是其唯一的選擇,因為其與姜維正駐紮地,不僅對於魏軍入來是暢通無阻,如其原作戰時的兵員糧良補給線存在,而且必須憑藉成都的人口兵員支撐必來的平叛攻擊。

    更重要的是,鍾會不敢放任成都落入敵手的,無論是哪一方。不然,其就會陷入絕地孤地,坐等滅亡。

    而成都也足以支援反魏戰爭,畢竟鄧艾的偷襲軍規模不大,整個蜀中也沒有發生大戰,成都投降更儲存完好。

    如歸成都,鍾會必受姜維擊敗

    姜維雖投降兵敗,但儲存了軍隊,也就是蜀中子弟,迴歸成都,軍心還在,民心更會大漲。

    而且曾經劉禪小朝庭的腐敗,也會因為已經的投降而徹底結束。這卻是姜維曾經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

    蜀國的敗亡,並非姜維的戰敗,不過就是一條小路的未設防而被偷襲――陰平小道,在孔明時代是有駐軍的。而沒再駐軍的責任並不在姜維――其被迫在外軍屯,並無權部署全域性。總之,姜維要補救不難,其直屬部隊戰力、意志都還在,甚至可能更高漲。

    但另一面則是已經滅殺全部將領的鐘會軍,已不是姜維軍的對手。

    可惜,姜維終究才華有限,且小瞧了司馬家族――連姜維都看出了鍾會的野心與華而不實,司馬家族會看不出?不設防?姜維完全憑鍾會為用計之核心,到底棋差一著,完敗身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突然發現玩的好的一個朋友感情很渣,是我很討厭的那種人。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