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9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037068458249

    兩個缺一不可,都喜歡,關鍵要把觀眾逗樂,

    說相聲的人不簡單,學問非常大,知識淵博,什麼都研究,非常喜歡相聲小品

  • 2 # 綠豆520

    過去的表演大都是師父捧,徒弟逗,所以有"三分逗,七分捧"之說。雖然在表演的時候,往往甲的話多、乙的話少,但是甲負責的是鋪墊包袱,真正的“抖”包袱這一下,一般是乙來。換句話說,乙的話雖少,卻都很關鍵,一般起到承上啟下、出其不意、放大效果等作用。

    捧哏演員,尊稱為“量活”,也就是說逗哏的甲的活路好不好,全靠捧哏的乙給量著,有掌控把關的意思,也有丈量品評的意思, 捧哏演員要把自己的藝術功力和舞臺經驗,當作尺度去迎合逗哏演員的表演,透過“起、承、轉、合”幫助逗哏演員達到作品所應達到的較果。逗哏演員也能從中找到差距逐漸去提高自己。“量活”這個字眼兒,是為了突出對捧哏演員的尊重。

    可以這麼說,逗哏的就是說學逗唱的賣力氣的演員,捧哏的是拿捏火候,把控分寸的指揮。你說,誰更重要?呵呵。

  • 3 # 塵垚4

    我喜歡對口相聲中逗捧水乳交融渾然一體的作品!逗捧雙方可有主次,而主次之間形如孿生,只有先後,不分高下,這樣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如果相聲作品偏重於任何一方,那麼這個作品就會不完整,或“鬧”得慌,或“悶”得慌,韻味大打折扣。

  • 4 # 斯蒂芬吳

    個人是這樣看的,相聲裡面,有捧哏和逗哏。我的理解是好比一個家庭,逗哏屬於主外,捧哏屬於主內。

    逗哏把相聲段子裡的包袱輸出給觀眾,捧哏進行襯托和補充,而且一定要跟上逗哏的節奏。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好的逗哏配上一個反應敏捷的捧哏,這個相聲一定不難聽。

    所以,個人還是喜歡捧哏更多點!

  • 5 # 濱州小四

    所謂三分逗七分捧,為什這麼說呢?相聲這種表演形式裡逗哏確實是出彩的一方,但是兩個人必須一唱一和,捧哏才見真功夫,屬於兜底的一方,你可以這樣認為,逗哏是表演者,捧哏是導演,不管是忘了詞給你提個醒,還是出點舞臺事故給你圓場子,都是捧哏乾的活。

    很多大師帶徒弟的時候,都是給徒弟捧哏,一個是觀眾買面子給徒弟捧場,一個是怕徒弟緊張出現舞臺事故,有師傅兜底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再一個就是爺倆上臺說點倫理哏更有笑點(行話叫包袱),能讓觀眾記住徒弟。等到舞臺經驗成熟了,就會找適合自己風格的捧哏一塊合作。

    現在相聲行裡最火的德雲社,郭德綱給好些個徒弟捧過哏,于謙更多,這些徒弟幾乎都出名了,上臺怎麼損師傅怎麼呈現倫理哏,都是之前設計好的,給每一位徒弟都定好了型了。岳雲鵬的騷,張鶴倫的賤,張雲雷的帥……那都是按著路線來的,就跟歌星適合唱什麼曲風一樣。他們配的捧哏一般會放大逗哏的特點,說比挑媳婦都嚴謹一點不為過。

    最後說一下吧,只要是聽相聲,都會喜歡一對,好的逗哏能逗樂觀眾,好的捧哏能讓好的逗哏更好的逗樂觀眾。

  • 6 # 虞先森

    捧哏

    首先說到相聲演員的時候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相聲演員中的逗哏演員,比如現在當紅的郭德綱、岳雲鵬、郭麒麟等等的這些相聲演員都是逗哏,但我更喜歡的是相聲演員中的捧哏。

    在相聲的舞臺上,最受大家關注的其實是逗哏,這位作品中讓觀眾樂的包袱和笑點幾乎都在逗哏身上,比如剛剛說的那幾位相聲演員,就承包了無數觀眾的笑點,也逗樂了無數觀眾。

    不過對於相聲演員來說,好的相聲組合是離不開捧哏的,因為只有捧哏的襯托和陪襯,才讓逗哏更受關注,而且也正是因為有捧哏,才讓很多包袱和笑點可以響起來。

    比如現在大家公認的相聲大師郭德綱,他的相聲作品可以這麼好就離不開于謙的陪襯,因為有于謙在舞臺上的襯托,才讓作為逗哏的郭德綱發展得這麼好。

    而且大多數的捧哏在舞臺上都不爭不搶,儘管臺詞不多,還常常被逗哏拿來當成笑點逗笑觀眾,但那些捧哏依舊無怨無悔,這一點正是我喜歡捧哏的原因。

    你們更喜歡捧哏還是逗哏呢?

  • 7 # 鄭捕頭

    對口相聲,是一種捧逗結合的藝術形式,需要逗哏和捧哏兩位演員默契配合,把逗人笑的包袱兒抖響。一般來說,逗哏在其中是佔主要位置的,不管是臺詞量還是包袱兒多少,他都佔據主導地位。也因為此,逗哏一般都比捧哏演員更為知名。

    然而也有例外,有些捧哏演員知名度比逗哏小不了多少,有的甚至平分秋色,或者還反超逗哏。這都是比較少見的情況。

    逗哏一般都比捧哏更討人喜歡

    先說一般情況。

    絕大多數的相聲演員,都是逗哏知名度和影響力超過捧哏演員。比如,侯寶林就是比郭全寶和郭啟儒有名,馬三立就是比王鳳山有名,馬季就說比趙炎有名,姜昆比唐傑忠有名,郭德綱比于謙有名等等。

    原因也顯而易見,因為一般來說逗哏在臺上的包袱兒更多,出彩兒表演多於捧哏,更容易逗觀眾發笑。在舞臺上進行表演,通常都是逗哏更為吸引觀眾的目光。

    按照常理,逗哏就是在臺上起到主要作用,捧哏起到的至少從屬作用。從體量上來看,逗哏的臺詞量一般都多於捧哏,這也和對口相聲以“一頭沉”作品為主有關。臺詞量相當的作品歸為子母哏,也就是兩人臺詞量相當,但這樣的作品還是少數。

    也有捧哏演員更香

    再說特殊情況。

    也有不少捧哏演員,知名度與逗哏不相上下,甚至有超過逗哏的趨勢。

    比如牛群和馮鞏。兩人說子母哏的作品居多,很多時候兩人的臺詞量都不少,一人一句針鋒相對,還有的時候甚至反過來,馮鞏的包袱兒比牛群還要多,這就使得馮鞏雖然身為捧哏,但逗笑觀眾的機會也非常多,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都對馮鞏充滿好感,如今反而對牛群淡忘已久。順便說一句,兩人合作多年之後分開,背後也有馮鞏“搶戲”過多的因素。

    與馮鞏類似的還有楊少華。楊少華是因為和趙偉洲合說《枯木逢春》,老來紅被觀眾熟悉的。楊少華從年輕時候就善於使用蔫哏,儘管臺詞量並不大,但很多包袱兒從他這裡來,觀眾也就逐漸喜歡上這個看上去蔫蔫的壞壞的老頭兒。兩人因一些作品成功之後,楊少華那時候的知名度是超過逗哏趙偉洲的。

    進入這些年,一些年輕相聲演員表演逗哏捧哏“互鬥”的作品越來越多,這也讓觀眾開始興趣分野,有的人更偏愛捧哏演員。

    比如德雲社的演員楊九郎和周九良,兩人雖為捧哏,但知名度也都非常高,擁有一眾瘋狂粉絲。還有嘻哈包袱鋪的金霏陳曦,陳曦由於獨到的表演風格,也吸引了非常多的追隨者。

    同樣還有大逗相聲的董建春、李丁。李丁雖然是捧哏,但絕大多數包袱兒都來自他那裡,因此他也比董建春更為知名。

    逗哏捧哏是一個整體

    普遍來看,由於表演風格和方式的改變,加上娛樂化時代的細分,捧哏演員的知名度都比過去大了很多。過去的很多捧哏演員真的就只在逗哏旁邊搭腔,“嗯啊這是”,“別捱罵了”等等,沒有受到關注完全合理。而今他們戲更多了,包袱兒也更多了,受到的關注自然也更多。

    只是有一點需要注意,不管逗哏捧哏誰包袱兒多少,誰佔據上風,他們在臺上表演的出發點都是為整體效果服務,切不可為了爭一個上下真的產生矛盾,那最終傷害的將是自己和相聲藝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你有求必應卻會家暴的人你會選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