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磊神聊股
-
2 # 正義的李正
近日,今年讀初三的少女萍萍為響應疫情待在家中,本是和其他孩子一樣上著網課好好學習的她卻和好朋友約起了“王者榮耀”,有時一天可以玩10個小時,就在萍萍打的正起勁時,媽媽將家中路由器給關閉,導致萍萍強行下線,氣炸的她動手打了媽媽甚至威脅要跳窗。
據相關媒體4月17日報道,事情發生於浙江杭州,今年15歲的萍萍因疫情在家成為了一個網癮少女,爸爸透露“平時上學的時候還好,現在因為疫情在家,沒有家長照看,一天最多的時候能玩10幾個小時。”,對於這種情況家長們看在眼裡也是深深的擔憂,害怕孩子沉迷於遊戲最後誤了高考。
就在萍萍打遊戲的時候,媽媽一個舉動打破了之間的和諧,媽媽直接拔掉了家中上網的路由器,終止了萍萍的遊戲,萍萍氣炸的將家中的物品一頓亂砸,甚至打了媽媽,用以發洩,最後將自己關進房間不予理會外界呼喊。爸爸見狀沒辦法只好報警處理,警方到來時萍萍卻更加激動。
萍萍見狀爬到了窗臺外面,窄窄的窗臺看上去十分危險,約幾公分而已,且旁邊沒有可以扶掌的物品,下面就是水泥,不敢想象這要是從三樓掉下去會摔成什麼樣,萍萍的狀態就是手中拿著手機,還在繼續玩耍,而雙腿就這樣懸吊在窗外,身子還不斷的左右搖晃,看見的人都替她捏一把汗。
最後警方從窗臺的另一邊乘著萍萍不注意,將其推進房內,萍萍此刻也非常的激動不願聽從父母的勸告,留下警方進行溝通,萍萍緊繃的情緒一下控制不住,大哭起來,說自己想在開學之前和好朋友愉快的打打遊戲,但媽媽突然跟閘道器掉導致遊戲終止,還把隊友給連累了,愧疚的心理一下就湧上心頭。
警方也將事情瞭解得差不多,雙方溝通後萍萍的情緒也漸漸恢復平靜,回想起自己做的事情後跟大家保證以後不會幹出這樣危險的事情,也知曉父母的一片苦心;而萍萍父母也表示以後會更加地去關注、關心女兒的生活,也會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好好溝通。
各位網友,你們有何看法呢?
-
3 # 流年書瓶
杭州15歲初三少女因和同學們集體玩網路遊戲被媽媽關閉路由器強行斷網,不僅動手打了媽媽,還爬到3樓的窗臺外面,嚇得爸爸報警求助。警察把少女推回房間,化險為夷。
15歲的孩子有這樣激烈的反應也是正常的。她們即將升入高中,已經自認是大人了,從需要父母指導到能自己拿主意,人生上升到一個新高度,她們有見解也有自尊。
像這個初三的萍萍,她既然和同學們說好了要在開學前痛痛快快地玩一次,就覺得應該說話算話,可是媽媽強行阻斷了她的集體行動,她感覺由於自己而阻礙了大家,使大家掃了興,因此感到對不起同學們,所以才反應激烈砸了東西又打了媽媽。
當然不是就說為女孩打媽媽的惡劣行為開脫,無論怎樣,女孩動手打人是不對的,何況是勸好的媽媽!只是說十五歲的女孩也是一個有自己想法的人,我們做家長的千萬要理智對待,千萬不可動粗,孩子在叛逆期,很容易造成嚴重的後果。
像這樣的因為父母一句話,一個巴掌,跳樓跳河的還少嗎?前不久網上不就曝一個惹媽媽跳江的男孩因爸爸說了一句責怪他的話,就也衝動跳江死了的新聞嗎!
怎樣對待叛逆期孩子的不良行為真是一個普遍難題。網路時代,不知有多少孩子沉迷於遊戲染上網癮,父母眼睜睜看著孩子不學習,把精神頭都用在玩遊戲上卻毫無辦法,像此事件中的爸爸媽媽也都對女孩沉迷網路行為進行勸說,可就是勸不好,因此才強行扯斷網線,也是實屬無奈!
要我說,還是父母要多有耐心,採用一些恰當的方式方法,在矛盾衝突厲害時首先妥協,以後再找時機循循善誘。這樣至少不會有生命危險。
另外國家應該出臺政策,不是說有外國限制遊戲的時間了嗎!我國也應該採取這種辦法,規定遊戲的時間,比如到了晚上十點,全國關閉網路遊戲,這樣,孩子們就能大大減少玩遊戲的時間和精力了。 -
4 # 龍山夜雨11
說實話,我不知道網路遊戲的實際教育意義在哪裡?除了遊戲運營商賺的瓢滿缽滿,就是害了少年兒童,讓不少家庭走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
5 # 快樂凡凡
說明父母對孩子教育的徹底失敗。
這種情況,父母需要改變,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要學習青少年叛逆期的心理特點,不要再進行無效教育,激化矛盾。用愛和包容讓女兒體會可憐天下父母心。
同時,用行動改變自己,不要望女成龍,把對孩子的期望,變成對自己的期望,用行動把期望變成現實。當父母不再是說教者,而是用行動做踐行者,女兒也會不知不覺受影響而改變的。
不要只是傷心,難過,抱怨,自責,這些都不能讓時光倒流。改變未來的唯一方法就是活在當下,改變自己從現在開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離不開因果關係,只有因改變了,結果才會改變。
加油,沒有什麼是不可以改變的,事在人為,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
-
6 # 強歌1122
我怎麼看?
堅決支援媽媽的一切行為!
一個初三學生沉迷網路打遊戲一點兒出息都不會有,玩物喪志!供你上學寵你慣你不是讓你耍驢打罵母親。就這樣的孩子怎麼能念好書以後服務社會?
網路遊戲害死人,希望引起重視,就該進行限制!或用一種方式進行控制,要不實在是坑人不淺!
-
7 # 月照楓葉紅
現在的孩子和以前的孩子不一樣,是驕貫成性不聽管教,將來對老人的晚年照顧不敢去想。上網成隱不好好學習,對自己的前程是一種斷送。自己沒有認識到,反而責打母親真不可理喻。-
孩子要不要強也是天性,雖然教育有關但也分孩子,有的孩子能自覺學習,大人省不少心。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真是助天無力呀!
-
8 # 老媽也可愛
可能是媽媽從孩子小時候到現在太溺愛孩子,孩子想幹什麼,不管是錯是對,都依從她。突然斷網,做出違逆孩子的事,孩子受不了,才做出過激行為。這件事是家長有錯在先,要管孩子,就先要懂孩子,跟孩子商量著來,用好的方法正確引導孩子。這樣孩子才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才不負眾望。
-
9 # 我是60後彭姨
現在的孩子打遊戲著迷,為了手機跳樓的孩子有報道過幾例,我的兒子也是這樣,不讓他玩手機他像瘋了一樣的鬧,我都不敢管的太嚴勵了,怕出事,玩起遊戲來你去打擾他,他會跟你拼命,要想他不玩手機很難,心太狠了怕他一衝動出事,不恨嗎又管不住!只好在他心情好時開導幾句,慢慢來吧!
-
10 # YL聽雨
說說我的感受:
自己的娃自己生的,自己的娃自己的基因,自己的娃自己管的,所以說很大部分,歸於我們做父母的教育。
特別是現在的孩子叛逆心理很難管,不隨她願,她就亂蹦亂跳,口出惡言,以死相逼,讓父母擔驚受怕,時不時的用語言傷害自己的父母……。
針對這種孩子的行為,打是肯定不行,所以我們做父母的還真不能跟他急,只能平心靜氣的慢慢的開導他們,“先順從這個小毛驢”,然後跟他談判,問問他想怎麼辦??
慢慢改變他自己的行為……!!
-
11 # 寒石冷月
2020年4月12日晚,家住杭州市餘杭區的15歲初三女孩兒萍萍(化名),正在玩網路遊戲,因媽媽突然關掉了家裡的路由器,影響了她正與同學玩的聯網遊戲,便一時情緒失控動手毆打了母親,還坐在家的窗臺上,雙腿垂在外面,揚言要跳樓。
萍萍爸爸情急之下趕忙報警,警察來後,反覆耐心勸導的同時,一名警察將救援繩系在身上,從客廳窗戶爬出,跳上空調外機,慢慢靠近萍萍。後趁萍萍低頭打字瞬間,一把將萍萍推回房間,並將她控制後開啟房門。就這樣,萍萍的危險解除了。
對於已經上初三的女孩子,雖然面臨著中考,卻迷戀上網遊,並且在父母阻止玩遊戲時,卻做出偏激的舉動,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可能並不常見,但是對我這位長期從事家庭教育諮詢指導工作的人來說,卻是經常見。對於類似的案例,我是這樣看的。
1、父母對孩子使用電子產品從一開始就沒有合理管控,更不給孩子立規矩。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對手機的心理依賴遠遠勝過對父母的依賴,對網路遊戲的迷戀日漸超過他們對學業的關注。當孩子已經遊戲成癮後,家長方才用強硬手段試圖阻止孩子繼續玩遊戲,對於青春期孩子來講,非但不起任何作用,還有可能引發像萍萍這樣的危險性舉動。
2、像萍萍這樣的青春期孩子一但網遊成癮,他對遊戲玩伴的忠誠遠遠超過了父母。不少問題青少年因為不願意接受父母的管教,尤其是一些不懂家庭教育的父母,常常容易和孩子發生激烈的矛盾衝突。要知道青春期孩子的偏執心理和偏激情緒一但被激發出來,那可是什麼都不管不顧。有時會拿死來威脅父母,膽小的父母會立刻認慫,孩子得逞之後,會在玩遊戲上面更加有恃無恐,最後導致管教失控。這些孩子有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對遊戲玩伴的忠誠遠遠超過了對父母。
3、像萍萍這樣暫時被警方勸說下回到家裡,但以後仍然會照樣迷戀手機和遊戲。最根本的解決辦法,就是家長要想辦法收了孩子手機,讓孩子自己慢慢適應沒有手機的生活。
手機遊戲成癮是一種精神疾病,聯合國衛生組織早已對此做出了定義,但是很多家長卻根本不知道,甚至看到別人家孩子都有手機,也一定要給自己孩子買。或者原本沒想買,卻經不住孩子的央求,最後也給買了。只要孩子手裡有了手機,家長不與孩子約定手機使用規則,不嚴格落實規則,當孩子游戲成癮後想擺脫是非常難的。可以說,每一個遊戲成癮的孩子基本上都會荒廢學業。因此,像萍萍這樣的孩子,藉著這次以死來威脅的機會,解救下來後,必須要收繳孩子的手機,讓他自己慢慢適應沒有手機的生活。
最後,請家長們牢記一句話:如果你想害孩子,就給他買一部手機吧。如果你想毀了孩子的學業,就允許他玩遊戲吧!如果不想出現這樣的局面,那就不狠下心來,不給孩子配備手機,一切麻煩就都少了。
-
12 # 北冥說史
有個“神獸”的家庭,痛苦都是相似的。我想說:不要怨天尤人,這是在為你之前的忽視孩子還債。
一、想想孩子小時,你有多少時間在陪他度過
很多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只顧忙於工作,忽視了對孩子的陪伴教育,把我孩子完全交給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
老人因為精力有限,根本不可能一直跟著孩子。
而大量獨生子女有造成孩子沒有玩伴,只能跟遊戲為伍。
於是有的時候,我們就看到,老人在一邊休息,孩子自己看著電視上動畫片或者在那裡玩著手機遊戲。
孩子好像天生對遊戲精通,很快就能無師自通。
遊戲這種東西跟毒~品相似,只要你迷上了它,很難戒掉,即使是成年人也不例外。
更有些家長,自己回家還不管孩子,自己也是機不離手,更何況孩子了。
因此,當孩子已經迷上了遊戲之後,家長首先要檢討自己,而不是埋怨孩子。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讓他改變一個上癮的習慣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辦到的,家長要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
二、家長的溺愛和嬌生慣養讓孩子根本承受不了挫折和批評
現在每家每戶孩子都不多,一個孩子佔多數,兩個孩子都不多。
於是夫妻雙方兩邊的老人都對孩子十分寵愛,孩子的父母在孩子小時,也是有求必應。
這就造成了孩子唯我獨尊的性格。
當他習慣了你對他的順從的時候,你突然改變態度對他大吼大叫甚至體罰,都會讓他受不了。
他一時衝動就可能做出讓你後悔不迭的事情。
除了這個孩子外,前不久石家莊小區一個孩子就因為不好好上網課,被家長訓斥而跳了樓。家長哭的撕心裂肺。
可孩子生命已經消失,再難過也難以挽回了。
三、家長粗暴的做法是造成悲劇的一個重要原因
孩子處在青春期,自己的意識逐漸建立。
家長要給予孩子應有的尊重,寬嚴相濟,而不是一味地批評指責。
綜上,家有“神獸”,快樂與痛苦並存。陪伴是最好的守護,不要等到無可挽回才後悔莫及。
-
13 # 蠟筆小新51760073691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當媽的不會處理問題,只會激化矛盾,是有很大的責任的。既然到了這個地步,現在才想起教育,已經晚了。而且方式方法過激,極容易引起這個年齡女孩兒的反感與叛逆。造成不可逆轉的悲劇,遺憾終生。這個時候應該是冷處理。等到他不玩兒遊戲的時候,平心靜氣的談一談這個話題。不能在他玩兒的正興高采烈的時候突然斷掉網。這是不理智,而且是非常愚蠢的一種做法。好好的總結吧,不行就向我學學。他們都叫我大溼[呲牙][呲牙][呲牙]
-
14 # 吳是夜
我們不妨先來回顧一下事情經過。
杭州市餘杭區崇賢街道一名15歲女孩,因為每天沉迷遊戲被媽媽關閉路由器強行斷網,一言不合,女孩甚至動手打了媽媽,還爬上三樓窗臺外。女孩被救後,情緒很激動,因為自己被迫退出遊戲,自己和隊友輸掉了比賽,萍萍丟了面子很愧疚,向朋友一一道歉。
1、遊戲成癮被確認是種精神疾病,家長應當警惕孩子游戲成癮2013年,美國精神病學會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首次在DSM-5中添加了網路遊戲成癮,即Internet Gaming Disorder,並將其納入“物質相關及成癮障礙分類”,還給出了9條網路遊戲障礙診斷標準。
2018年6月,世界衛生組織釋出了第11版《國際疾病分類》手冊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11) ,在行為障礙下增加了遊戲成癮 (Gaming Disorder, GD) 。
遊戲成癮的症狀包括:無法控制地打遊戲(頻率、強度)、越來越經常將電玩置於其他生活興趣之前,即使有負面後果也持續或增加打遊戲的時間。
家長們應該警惕。
而此事件中,該少女就難以控制自己打遊戲的時間。
2、青少年和兒童是遊戲成癮的高危人群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青少年自制力弱面臨的誘惑源過多環境易養成習慣其中,1是個人因素,2、3都是外界環境的影響。
所以,為避免遊戲成癮,讓孩子玩遊戲而非被遊戲玩,父母應起到隔離誘惑源和培養孩子好習慣的作用。
不要發展到「不讓孩子打遊戲就跳樓」的地步才醒悟。
3、 家長面對孩子玩遊戲可以選擇軟硬兼施1、軟:示範。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家長們應當以身作則,儘量不要動不動就在孩子面前掏出手機玩,或嫌孩子煩直接把手機丟給孩子。如果家長一直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孩子就會覺得手機應該很好玩;如果家長也不常玩手機,就可以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此外,家長也可以多陪孩子玩耍、互動,多帶孩子去參加戶外活動,既放鬆身心,還鍛鍊了身體。
2、硬:限制。
家長強硬制定允許孩子玩手機的時間,到時間就沒收手機,哭鬧沒用,雷打不動。
時間限制了,就應當逐漸降低孩子拿起手機的頻率。但不要上去就是一刀切,降低頻率應當循序漸進。在孩子學習完後放松的時間,可以透過除手機外其它活動,包括玩戶外遊戲、幫助爸爸媽媽家務等,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
15 # 匯智坊
看到這一則新聞,讓我想起了前幾天的另外一則新聞。有熊孩子迷戀於網路遊戲,在上網課的時候經常會打遊戲,不聽家長勸阻,氣得媽媽直接跳河,幸虧路人救助及時,才保住了性命。
現在的青少年學生迷戀於網路遊戲,是司空見慣。不要說十幾歲的小孩子,就是我們很多成年人也是如此。經常坐地鐵公交的時候,我們會看到很多人會低頭刷手機。
這位母親想制止孩子玩網路遊戲想法是好的,但是做法確實有些不恰當。我對孩子玩遊戲的態度一直是要疏導,而不是堅決禁止,因為你是無法禁止的。
對於孩子有些習慣我們應該是從小養成,說一個簡單的例子,小時候孩子小的時候,一些父母不太願意讓孩子喝碳酸飲料,對生長髮育沒有作用。
我的一位同行,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就告訴孩子碳酸類的飲料其實不好喝,也從來不給孩子買,孩子從來沒有嘗試過,直到孩子上小學以後。在他的意識,這些飲料是 垃圾食品,所以久而久之孩子養成的習慣,就是不喝碳酸類飲料。
所以透過這個案例,我們更深層次的反映出了,家庭教育存在的弊端,我們應該在三歲三到六歲之間,把培養孩子正確的生活學習習慣作為首要任務。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我們家長首先要明白的就是孩子為什麼沉迷於網路遊戲?因為在網路遊戲裡面自己可以主宰自己,自己可以操控一切是輸是贏,自己輸了說了算。
所以我們應該讓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得到更多的滿足感獲得感。而不是限制孩子做這個做那個,缺少一定的社交圈 。
對於孩子玩網路遊戲,應該每天有時間的限制,而且必須是完成相關學習任務之後,給孩子時間空間去玩遊戲。
另外我們目前,很多地方的中小學還沒有完全開學,我們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除了上網課學習之外,有意義的活動,比如做家務、下棋、早晚外出散步等等,合理安排孩子的飲食起居作息時間。
-
16 # 育學筆談
15歲少女迷戀“王者榮耀”,受到阻撓後毆打母親要跳樓。
看到這個新聞,我真的感到不可思議,也非常痛心,到底這些遊戲的魅力在哪裡?讓一個15歲的青春少女喪失了該有的本真。
4月12日,浙江杭州,15歲少女在正在房間全神貫注地玩網遊,和隊友正在全力以赴”對抗“的時候,突然電腦網路沒了反應,原來是母親關掉了家裡的網路。女孩當時是和同學在組隊玩遊戲,現在直接連累隊友輸掉了比賽。想到這裡,就開始情緒失控,和母親吵了起來,動手在家摔東西,甚至還動手到了母親,然後爬上窗臺要跳樓。
女孩的父親嚇得報警了,後來在警察想辦法把女孩推回了房間,當情緒依然非常失控,最終還是在警察的耐心工作下,女孩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
有驚無險的背後仍是危機看似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但實際上這樣的例子在全國各地都會隨時上演。到底是誰的責任呢?
1、遊戲開發公司嗎?只要有備案,對於誰在玩遊戲似乎也沒法管控,而且為了利益也不會高度過濾未成年人玩遊戲,這個問題是客觀存在的。
2、未成年人的自控力本來就很差,當她看到別人在玩遊戲的時候,自然也就有了想法,再加上疫情期間有了大量充裕的時間,他們自然就會深陷其中。其實,我認為這還是孩子從小學習自律性的培養問題,一個有自律的孩子就算玩遊戲也是有節制的,並不會讓自己連續10個小時趴在網路上。對這一點父母應該今早意識到才行,等到孩子都15歲了,要想徹底改變真的畢竟難。
3、溝通和陪伴不能因為孩子年齡的增長而減少。我們都說要陪伴孩子成長,但是大多數人的理解都說孩子很小的時候需要陪伴,到了初中之後主要就是他們自己學習的事情了,不需要家長過多的關注。實際上這是不對的,從人的成長心理需要上來說,任何一個人,不管多大年齡,他都是需要別人關注和陪伴的,尤其是自己身邊最親密的人。
總的來說,家庭教育真的無小事,孩子沉迷於網路和遊戲的話題一直都有,但從未有人真正破解過。每一個孩子都說一個獨立的個體,真的很難用一個標準而統一的方法去改變和教育他們,那就只能依靠父母用心地發現和關注,從小就要抓起,早發現早預防,用父母的智慧去清除孩子教育上的障礙。
-
17 # 田甜心理諮詢師
孩子當下說出來的是他的心聲,確實強行斷網讓她的隊友輸了,因為孩子們在遊戲裡也是團體作戰,現在孩子還是獨生子女多一些,她們需要社交,需要了解社會構成,同時也需要體驗成就感,或許遊戲給不了他們學業,同時遊戲可以讓他們理解團隊合作,理解一些人情世故,我們當家長的可以換一種方式試一試,或許可以走進孩子的內心,瞭解他們渴望什麼,遊戲讓她體驗到什麼?遊戲讓她躲過什麼?凡事有三種以上解決方案,試著走近孩子的內心,做孩子的朋友
-
18 # 教育探微
今年4月12日晚上,杭州一名初三15歲的女孩子與同學一起玩“王者榮耀”,母親勸導不了,就索性給斷了網。誰知母親斷網之後,一下子惹怒了正在瘋狂玩耍遊戲的女兒,女兒一下子情緒失控,動手打了母親,並爬上陽臺的窗戶欲要跳樓,一條腿都已經伸到了窗戶之外,同時對著窗外喊“害我退出遊戲對不起隊友”,父親看到嚇壞了,趕緊求助警察,最終將其拉回來。
看到這樣的事情,你最想說什麼?
其實,我最想說的是有因必有果。
不要把罪責全部推加到遊戲本身上,出現這樣的事情,其根源還是家庭教育的問題。
孩子玩網路遊戲從開始接觸,到不斷升級,再到形成網遊癮,這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沒有哪一個孩子一開始玩遊戲就能達到這樣痴狂,不知死活,動手打父母,意欲跳樓的地步。
在管理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是有失誤的,父母也是失職的,特別是在管理和疏導孩子玩網路遊戲方面,父母所做的事情是特別少的,教育是很不到位的,所以才會造成今天這樣的局面。
換一句話來說,這個女孩之所以會表現出這樣瘋狂的舉動,與之前父母對其的管教,特別是在控制她遊戲方面的管教是有密切關係的。
當一個孩子對網遊產生了極其依賴的心理,以至於讓這種心理成了嚴重的網癮,那麼這個時候他的行為舉動就可能失去理智。
再加上,未成年人的心智還不成熟,還不能夠正確判斷自己的行為,自控能力,價值判斷都還比較弱,有一些孩子就會完完全全的被網路遊戲所控制,因此上就造成了很多很多的悲劇。
網遊害人,這是大家公認的問題,特別是對未未成年人的危害是非常深遠的。
但話又說回來,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是讓孩子網遊中毒至深的一個根本原因。
所以,我們強烈的呼籲,在健康上網,文明上網方面,國家有關部門一定要加大管理的力度,從網路根本上解決網遊對青少年兒童的毒害。
另一方面,我們也建議父母在管理小孩上網這個問題上,態度一定是嚴肅的,管理一定是嚴格的,且不可遷就,縱容,到頭來弄的是一發不可收拾,後果不可想象。
-
19 # 豫淇偉哥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養不教,父之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小孩子沉溺網路遊戲不能自拔,冰冰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孩長時間玩遊戲,做為家長為什麼沒有及時制止,或是限制,或及時疏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言傳身教更重於說教,孩子就是父母的翻版,所以做為孩子父母,還是平時對孩子學習,生活關心教育不夠。
現在對於已經網路遊戲成癮的小孩子,普通的說教已經意義不大,現在要做的,就是遊戲開發者,要承擔起社會責任,對於遊戲設定一定的限制,尤其對於青少年玩遊戲,更應該加以必要的限制。另外要遊戲的開發上,要融入國學正能量知識,透過遊戲,健全孩子的三觀教育,透過遊戲可以提高孩子的整體素質教育。比如團隊精神
至於其父母,可以沒收孩子的手機,或在手機中裝綠色防護系統,摒棄相應IP。父母多陪孩子提高身心健康的事,比如陪孩子讀書,旅遊,健身,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或讓孩子接受挫折教育。。。。。。。
-
20 # 長樂心晴
這真是一起可怕的事件,可怕的原因是孩子已死相拼,父母卻還沒有明白孩子已死相拼的原因。不能不說遊戲確實很可怕,但是父母兒女之間不能相互理解不是更可怕的嗎?
這就像明明生活在一個空間,實際上在精神的世界早已是不同的維次空間,套用仙俠劇裡的一句臺詞就是“人妖殊途”。
但是誰是人?誰是妖呢?就像有智者說的,人覺得妖壞,但是人吃起動物時,各種殘害動物的招數無所不用其極。所以在妖的眼睛裡看人,人更十惡不赦。
孩子沉迷在遊戲中,那麼遊戲中的所有發生的事情,所有存在的人對孩子來說都是真實的,他要想在遊戲裡存活,就要遵循遊戲裡的規矩,一旦被人破壞,損壞了自己的信譽,自己會生不如死也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可能已經在遊戲裡有一定地位的孩子,更是如此。
父母如果能理解這一點,相信就不會粗暴的對待孩子的遊戲。另外孩子之所以去遊戲裡尋找樂趣,說明生活中存在的樂趣確實太少了。看看咱們現在的大環境,孩子們除了一天到晚伏在書桌上學習,確實也沒有時間去尋找其他樂趣,手機是最容易獲取樂趣的地方。所以孩子沉迷遊戲也並不奇怪。
我想父母能做的就是儘量先讓自己活得有意思,如果父母興趣廣泛,能幫助孩子在生活裡發現更多有意思的事情,也能帶孩子去經歷,相信孩子沉迷手機遊戲的機率也會大為下降。
長樂心情:80後媽媽,長期關注孩子的快樂教育,有愛教育。
回覆列表
浙江杭州15歲初三少女萍萍(化名)因沉迷網路遊戲「王者榮耀」,被媽媽關閉路由器強行斷網,氣得動手毆打了媽媽,還爬到3樓的窗臺外哭喊,引來警方關切。萍萍向警方哭訴,她遊戲玩到一半被斷網「跳Game」強制退出遊戲,害隊友輸掉了比賽,覺得很丟臉,很對不起隊友,才會情緒崩潰。
根據《澎湃新聞》報導,杭州市公安局餘杭區分局崇賢派出所12日接獲報案,萍萍的爸爸報警求助,說家中的孩子動手打了媽媽,並且把自己反鎖在房內,令人相當擔心。
警方立刻派員趕到現場,爸爸表示,他跟妻子有兩個女兒,15歲的大女兒萍萍(化名)今年正處於升高中的關鍵時期,但很長一段時間都沉迷於網路遊戲王者榮耀,「平時上學的時候還好,現在因為疫情在家,沒有家長照看,一天最多的時候能玩10幾個小時。」
爸爸指出,當天晚上,夫妻兩人百般勸說無用後,媽媽強行關閉了路由器「斷網」,萍萍突然大發脾氣,把家中物品亂砸一通,還動手打了媽媽,隨後把自己反鎖在房內不肯出來。
▼警員將少女推回房內就在此時,警員突然接到同事電話,得知萍萍爬到了窗臺外。警員表示,萍萍家在三樓,窗臺只有窄窄的數公分,外面沒有任何防護設施,樓下是水泥平地,「她的雙腳懸空坐在上面,邊哭邊喊情緒相當激動,時不時還低頭翻看手機,身子不停晃動,非常危急。」為避免意外發生,另一名警員把救援繩索綁在身上,從客廳的窗戶爬出去,沿著冷氣機接近萍萍,趁萍萍低頭打字的瞬間,用力把人推回房間,控制住以後打開了房門。
開門之後,警員及父母都走了進來,但萍萍咬牙切齒地掙扎著,情緒依舊非常激動,只好先請萍萍的父母離開,由警員進行勸導。萍萍哭著告訴警員,學校即將開學,她跟幾個好友約好開學前好好玩一次,結果媽媽突然把網路關掉,導致被迫退出遊戲,害隊友輸掉了比賽,她覺得丟了面子很愧疚,向朋友一一道歉,情緒也瞬間爆發出來。
經過半個多小時勸導,萍萍表示以後不會再做這種危險事,也會體諒父母。父母則表示會注意教育方式,並給予女兒更多的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