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大姐二姐家都有兩個孩子,老大都是上三年級,老二都是上一年級。調皮搗蛋,根本管不住。打人,犟嘴,氣的大人不行。看育兒書,利用上邊的方法對他們根本沒有作用,怎麼辦?
6
回覆列表
  • 1 # JUMP集英社

    我建議他們看書看精髓,別死搬硬套!比如,我看了一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下面我透過書中內容解析一下,我們家長應該怎麼去解讀。

    第一,當我們成為新手媽媽後,內心沒有底氣,很慌亂。因為我們不知道該怎麼做該怎麼努力去給孩子最好的生活最好的教育;也極力想證明自己可以賺錢顧娃兩不誤。我們應該冷靜下來,去回憶,回憶我們兒時自己的媽媽是怎麼養大自己。從媽媽的身上學習堅強和方法,也從自己的記憶中感知人類在極小的時候的心理需求和想法。

    做媽媽,就是再做一次嬰兒,兒童,孩子,真正地瞭解才是教育的開始。有的人做了一輩子父母,也未必“會做”父母。

    因為,表達父愛母愛需要方式,家教需要不斷結合實際社會環境去進化。學習,永無止境。你“會做”媽媽了嗎?每天學習一點點,進步一點點。今後當你陪伴孩子的時候腦子裡才有料,心中才有方向。

    第二,比如書中“不要捉弄孩子”:捉弄孩子和逗孩子是兩回事,逗孩子是充滿智慧和情趣的,讓孩子透過你的“逗”去感受到快樂和吸引力。捉弄孩子,會讓孩子在與人相處時沒有自信,膽小。我們已經長大,卻忘了孩子的心情和想法。所以,經常會忽略掉孩子們的真正感受,甚至有時候都不去換位思考地去想一下。

    第三,“每年都來的聖誕老人”

    告訴孩子,聖誕爺爺會來送禮物,等孩子睡後,把準備好的禮物放在孩子一睜眼就能看到的地方。

    為什麼這麼做?回憶我們的童年:女孩玩當家家,喜歡做媽媽;看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忘記時間,結束後滿腦子還是裡面的神奇劇情;看到書上的拇指姑娘,總是會跟小夥伴討論起來;男孩們一起玩角色扮演玩打仗的遊戲……數不過來的童年記憶裡充滿了神奇。難道你不跟孩子提聖誕老人,他就不會想知道是什麼了嗎?

    所以,首先,我們要知道,好奇是人的本性,而相信神奇是兒童的特權。因為兒童是天使。兒童不是為了“長大”“成功”“活著”,而是為了“童年”而長大。我們回憶自己的一切,最開心最寶貴最記憶深刻的肯定是童年。那麼,我們就要讓孩子的童年充滿色彩,充滿意義。其次,孩子終有一天會知道媽媽“說謊”了。我們要讓孩子知道,“聖誕老人”每年都來的意義不是禮物本身,而是“聖誕老人”帶來的這份驚喜,爸爸媽媽對你的愛。

    隨著孩子的長大,這就是家庭成員共同的秘密,共同的快樂。“共同”很重要,說明我們家庭成員之間是平等的,而且是有情感共鳴的。孩子的兒童時期,轉眼即逝。我們能做的就是花點心思,讓他收穫更多。他會懂得如何給別人帶來驚喜,體會到生活的美好,人與人之間的關愛更是深深體會到父母的愛。

    世間沒有完美的家庭教育環境,也沒有完美性格的人。我們學習是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人生體驗,而不是追求完美。總有人抱怨沒有時間陪孩子,其實父母真正的教育不等於陪伴,而是傳承。

  • 2 # M車市小攤

    書上寫的是紙上理論,不是實戰經驗,現實中的孩子不按套路出牌,大人有時候也真是無可奈何。孩子的天性可能就是活潑好動,自由自在,不想被拘束,所以就會到處在家裡惹禍,父母看到剛剛打擾拖過的地面,又一地玩具,地上弄得髒兮兮的,起就不打一出來,但是你就是把他打死,他還是這樣,畢竟還是個孩子,哭鬧是天性,大人的任何理論與惱怒,可能在當時管用,但是一會兒孩子就忘了,又該幹他自己覺得該乾的事情了!所以,作為大人,最好的辦法就是釋然,把心態放好,因為無論你怎麼去做,孩子還是孩子,他的年齡和智商在哪裡擺著,所以等他慢慢大了,自然而然也就沒人惹你生氣了!我有時候也是被氣的受不了,但是,又能怎麼樣呢?親生骨肉啊!

  • 3 # kavin110794977

    撅,是被拒絕多了的表現,打人是壓抑和轉嫁壓抑。你這一切都是孩子被過度拒絕的結果。

    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心門不開,技法不用。孩子沒在自然愉悅狀態,用什麼方法都沒用。

    怎樣拒絕孩子能不讓孩子感到冷落和壓抑,這才是技巧。我用不接受,不拒絕的辦法。就是不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但是替換概念,讓孩子滿足一個其他要求。你試試。

  • 4 # 大靜子的幸福生活

    看育兒書就好比紙上談兵,而教育孩子就好比實戰演習,是不一樣的,不一樣的事情不能生搬硬套來用到孩子身上,看育兒書的時候都是心平氣和的看的,基本不會有什麼感觸,但是教育孩子的時候是會有情緒的,沒有情緒是不可能的,就好比孩子會趁你不在家或著不注意的把你花了1錢多塊買的化妝品倒進洗手池,或者給娃娃抹到臉上,你看見後是什麼感覺,想要打人的感覺有吧!但是你在看育兒書的時候有事例你看看估計也就說一句真淘氣過去了,不會有多大的感覺,所以說看了育兒書教育孩子也不會有很大的用處,還得活靈活用,有火往下壓,爭取做一個佛系媽媽吧!

  • 5 # 棲息兔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其實很想知道你大姐二姐平常與家人相處的方式,還有她們與孩子交流的方式。

    記得在我兒子念小學時,他們班有一個男孩兒,個兒高,長得也壯,力氣還超級大。全班幾乎所有孩子都被他打過。有些孩子怕他到看到他就繞路走的程度。

    於是每天都有家長去找那男孩兒的父母理論。我也找過他媽媽,當時他媽媽的態度很好,我就跟她聊起來了,從聊天中知道男孩兒的爸爸是北方人,習慣用拳頭說話。長此以往男孩兒心中就形成了一種潛意識:拳頭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

    都說小孩子是一張白紙,家庭是一支畫筆,父母是握筆的手。當孩子還什麼都不懂的時候,他只會模仿,模仿所有他目光所及的人的一言一行。

    還有一種情況,有些家裡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孩子同住,很多爺爺奶奶會在爸爸媽媽教育孩子時出來護短。這種氛圍下長大的孩子也會比較驕橫任性,因為他們會覺得不管自己做錯什麼都會有所倚仗。

    不管是哪種情況導致的孩子打人,犟嘴,我們都不要只針對孩子,要先從大人身上找原因。

    還有一種說法是:家庭是影印機,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影印件。孩子現在的所有言行都一定是有跡可尋的。

    對於孩子調皮搗蛋,建議就不要太過在意。孩子還小,對世界充滿著好奇,想要去探索所有未知的領域,這不是壞事。

    我們可以試著走進他們的世界,陪他們一起去尋找答案,那一定會是一個有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有機會去引導孩子正確的三觀呢!

    育兒書上的方法並不是沒有用,只是沒有具體到某個孩子,某個家庭上,所以只是概念性的東西,我們要結合自身去看,才能找到真正有效的方法。

  • 6 # 紅塵1513879

    但自己看了育兒書,管不好自己的兒子這種事情真是讓人煩惱的,含有的意義卻不曾思考過。

    比如,書中提供的建議和方法,有很多我們生活中的做法不一樣,要去想。為什麼是這種方法,不是其他的?這種方法它的重點在哪,它的優勢在哪,它抓住了哪方面的問題,這種方法是怎麼產生的,是不是考慮到了人的心理活動,它經得起推敲嗎?有沒有一定的理論基礎,等等。

    思考的過程中,切合自身的成長經歷,找到可通性進行更深層次的領悟。

    舉個例子,“珍惜”這個詞,明面含義大家都懂。但是人們還是會犯這樣的錯誤,當真正失去心愛的事物或人的時候,體會到過中的感受,悲傷痛苦等等,再等孩子爬起來的時候,才真正學會“珍惜”這個詞。那時候他們知道“珍惜”背後意味著更多的東西。那些未曾經歷過失去的人兒,很難體會到它代表著什麼,它會給人帶來什麼樣的感受。

    回到主題上面。教導一個孩子,作為一個當父母的人怎什去理智,首先你要有一個大綱思想。孩子是借你而來,不是因你而來,更不是為你而來。不要試圖把自己和孩子的人生捆綁到一起。這也是我思考過的問題。

  • 7 # 遠方2019

    為什麼看了育兒書還是不能很好教育自己的孩子?

    首先,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育兒書上的方法不是對每一個孩子都適合,所謂千人千面。所以我們要因材施教,對症下藥。

    有的孩子活潑好動,有的孩子沉靜內向。因教育方法也都有不同。

    小孩子打人,犟嘴,說明他們有自己的主見,思想。你應該要和孩子平心靜氣的談一下,為什麼打人,也許他認為這個很好玩。或者想以這種行為讓你們關注他。找出原因所在。告訴他打人是不對的。

    我家孩子小的時候,也喜歡打人,而且還咬人。有一次,我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那時她還不是很懂事。她抓了我的頭髮一下,然後我也把她的小辨子抓了一下,當然不是很重,但也讓她感知到疼痛。然後我對她說,痛不痛。她說痛。我就告訴她,媽媽抓你小辨子你覺得痛,你抓媽媽頭髮,媽媽也很痛。從此她再也不亂抓頭髮了。

    至於犟嘴,我覺得愛頂嘴的孩子更聰明,

    因為這個階段,孩子的語言能力都在飛速的發展。愛頂嘴,說明他們的邏輯思維很好。

    你可以仔細傾聽孩子的心聲,為什麼頂嘴。瞭解頂嘴後面更深層的原因。然後我們就事論事,把問題給解決。而不是一味地讓他閉嘴,有一句話說的好,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還有,我們適當地鼓勵孩子,找出他的閃光點。

    比如他做作業彎著腰,你說他,他頂嘴,你可以換種方式,拍拍他的腰,說寶貝坐的端正時的字寫得最好看了,諸如此類的話,就是把他往好的方面引導,多多鼓勵,表揚他做的好的方面。

    這就是我的一點見解。

  • 8 # 重慶楊姐

    謝謝你的邀請。我們帶孩子從不看育兒書,用自己的的真心和頭腦來教育孩子。我們的孩子是獨生子女。小時候很聽話,6個月小得說話。1歲到處跑。82年出生的,87年上幼兒園,89年讀一冊,小學畢業上中學,每個星期六回家,他看見我幹農活,做家務,他就心疼我,他把我寫到他的作文字上,我的母親今年36歲,個高了有胖,她一天到晚都在做事。我每個星期六回家也幫不到忙,特別是今年又幫伯伯帶小明弟弟。又多種了4個人的地。又多養了4頭豬。我就看見我媽媽累的好心痛我媽媽喲,我媽媽還要照顧爺爺奶奶。從今後我要便尊敬我的媽媽。爸爸為了我的學費錢去挖煤炭把腳傷了一條口,流了好多血。我今天一晚都沒有睡著覺。從今後我要努力學習,長大了做個孝敬爸爸媽媽的好兒子。我懂事的兒子現在很孝敬他們,我每次到重慶都要來接我,走要把送上車,他才轉去上班。我生病他就趕回家來接我去重慶看病。好了就送我回家。前年我腳上長個包去重慶做了手術,兒子兒媳1個守我1天。他爺爺奶奶90歲去世他拿一萬元回家來給我給他爺爺奶奶辦後事。他爺爺比他奶奶先走3年。我們的兒子兒媳都很懂事。

  • 9 # 野蠻女友62

    看育兒書,就是讓你表揚孩子,別打罵,講道理等等,這樣的孩子缺少挫折教育,我一般都是使勁訓一頓,表揚偶爾有,我現在一點也不擔心我孩子被誰訓了,能跳樓啥的,我不信還有比我訓的還狠的。

  • 10 # 微小確幸

    我是一個二寶媽,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看了很多育兒書,就自己的經驗談談看法。

    我們要明白,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任何一本書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

    首先,多讀育兒書確實有作用。

    書是經驗的總結,是智慧的結晶,是作者總結了很多普遍性的問題,然後給出了自己的觀點和處理方法,這些都是我們育兒過程中參考的依據,可以避免掉入一些坑,避免誤入歧途,節省了我們寶貴的時間。

    看育兒書也確實可以給我們一些新的啟迪,提供一些處理問題的方法,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且每個家庭也是不同的,每個孩子成長的環境也是不同的,所以並沒有一個路徑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書上的解決方式也並不適用於所有的場景和孩子。

    其次,書不是萬能的,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看了一本書,就希望這本書可以立刻解決你所遇到的所有問題,這是不現實的,教育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書中的方法很多是要從小就開始使用,形成了習慣,並一直使用才更加有效果,特別是0~6歲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錯過了這段時間,就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來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這裡推薦看看李玫瑾教授的講座,我很有收穫。

    調皮的孩子不是一天養成的,問題的解決也不是看了育兒書就可以立刻解決的,事情的解決都需要一個過程。

    適合別人的,未必適合自家的孩子。相同的症狀,但是有不同的原因,也會造成不同的結果,我們不能夠照搬書上的知識來解決現實中遇到的問題。

    最後,書肯定是要看的,運用要因人而異。

    原理是相通的,問題是類似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可以參考的。但書上的內容並不是可以直接拿來可以使用的,需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來有針對性的運用。

    別的孩子再有效,如果對自己的孩子不適用,那就不是適合的,我們要記住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書還是要看的,我們可以根據別人的經驗找到處理問題的方式和方法,而不是照搬書上的內容,要記得活學活用。

    就我而言,確實在書中收穫了很多,有些書會讓我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是我育兒路上的引路人。

    總之,育兒之路很漫長,問題有很多。育兒書可以給我們很多建議和指導,好的育兒書是指路燈,可以為我們解惑,所以書還是要多看。

    多看書,取百家之長為我所用,同時孩子又各有個性,需要我們有針對性地運用,做到活學活用。

    所以,沒有人生來就適合做父母,都是在實踐中慢慢摸索前行的。別焦慮,多學習,多實踐,慢慢來,你會看到效果。

  • 11 # 在親民

    關於什麼是“教育好”,我覺得得分情況看。

    一個孩子只要不過分,調皮搗蛋也沒有關係。這個年紀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原則教育和規則教育。

    什麼是原則教育呢?就是什麼事情都是有原則的,也就是我們說的底線。

    在底線之上,原則之內,大人不必過分去幹預孩子。可是如果孩子的行為越過了底線,突破了原則,一定要嚴厲的批評和教育。

    比如說題主提到孩子會打人,這樣的行為就已經越過了底線,一定要及時教育,甚至可以適當的處罰。得讓孩子意識到這個事情的嚴重性,不要總是嘻嘻哈哈,又或者只是嚇唬嚇唬。

    除了原則教育,還有我們說的規則教育。

    什麼是規則教育呢?在家裡有家規,在學校有校規,而國家有國法。這些都是要在平時就要給孩子講解教導的。

    說白了,這兩樣教育其實就是教會孩子如何為人處事。為人有原則,處事有規矩,這個就是我們所說的“家教”。

    至於說原則有哪些呢?我個人比較信奉的叫“事不過三”。很多事情可能會做錯,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再一再二,不可再三再四,一定要堅決糾正。

  • 12 # 教書匠小小

    看育兒書籍是讓自己有更多的理論知識,讓自己可以更加理性的處理親自關係。但是光學習理論知識,而不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實操,那就是紙上談兵。

    育兒書上的方法有很多,作為父母要用心去體會書中的精髓,結合自己孩子的性格,所處的生活環境,綜合性的採取適合自家孩子的方法。你說孩子愛打人,犟嘴,那麼你要分析自己平時對待孩子們的態度是不是遇到任何事情就武力解決問題,是不是每次孩子們犯了錯誤就是劈頭蓋臉的一頓罵,如果平時的教育方式一直以來都是如此,那麼兩個孩子在處事方法就是暴力的,激動的。因為他們的第一任老師就是你們自己。對待這種情況,一味模仿書中的方法,肯定沒作用,你必須讓瞭解孩子們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子,因為每個孩子一開始都是一張白紙,什麼都不懂啊!他們的言行舉止都透著父母平時的教育。弄清楚了孩子變化的原因,再結合書中的方法,加入自己的想法,這樣的育兒方法才是真實有效的。

    教育和培養孩子,是每個人這一生追求的學問,作為父母你能主動看育兒書,說明你也在努力當智慧型父母,那麼請你多用心觀察,不要盲目跟風!

  • 13 # 情趣帶班

    因為每個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都是獨特的個體。紙上談兵總是行不通的。要善於從別人的經驗中受到啟發。在與問題的博弈中增長智慧和能力。

  • 14 # 葉知生活空間

    首先,作為父母要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本來就很難,接受新的觀念到行動也是不容易的。其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家庭環境,文化背景也不同,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好點子。育兒很多時候,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因為育兒才變成更好的自己!我覺得的看了育兒書,收穫最大的莫過於一下些做法給我們的啟發,去發現適合用在孩子身上的好點子。學習、反思,然後根據實際去行動。這點本來就不容易!

  • 15 # 萌兔英語

    首先,非常的高興能看到,這位家長已經認識到:需要透過學習來提升教育孩子的能力。

    看得出來,這位家長有些急躁。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將理論與實際相互結合,並且可以做到始終如一的標準來教育我們的孩子。不能現在一個標準,孩子一鬧,家長就立馬降低標準。

    再者,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父母的身體力行比單純的說教更有力量。

    比如:家長要求孩子不玩手機,那首先家長就要問問自己是否可以做到?如果我們自己都做不到,那怎麼能讓孩子做到呢?

    再比如:我們要求孩子不要亂髮脾氣,那家長是否經常脾氣一上來收不住的時候呢?

    教育孩子,可以先從自我教育開始。

  • 16 # 優思理科王

    買了一堆育兒書,對書中的理論贊口不絕,暗暗想著也要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結果轉頭看見孩子又調皮闖了禍,一下子怒不可遏,照例熊罵一頓,什麼“爸媽絕對不能和孩子說的一些話”,早就拋到九霄雲外。

    本來想著孩子健康成長足矣,還是控制不住給孩子報了名師輔導班,湊錢買了學區房。

    本來想著要尊重孩子的選擇,結果面對無理要求時還是忍不住發作獅吼功。

    本來想著孩子天性愛玩要多包容,結果看到昂貴化妝品被親娃毀掉,還是忍不住想揍他。

    為啥心心念唸的改變總是難以落實,

    就像我們的新年目標一樣,

    只能遙望,卻難以接近呢?

    我分析了幾點家長教育方式難以改變的頑疾。

    1. 情緒控制是難題

    很多家長最常碰見的情況就是,心中雖然很愛孩子,但一看到孩子犯錯還是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不管平時看了多少育兒書籍,關鍵時刻卻也只有打罵罰這老三樣辦法。當然,適當合理的懲罰有時確實必要,但只要父母的情緒一失控,影響有時比懲罰還要嚴重。

    第一,情緒失控會形成惡性迴圈。

    如同懶惰一樣,只要放縱自己一次,難免就有第二次,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家長的教育方式越來越缺乏理性,越來越情緒化。

    第二,負面情緒會傳染。

    家長的壞脾氣不是讓孩子充滿恐懼和不知所措,就是令他們變得同樣暴戾敏感。如果是前者,孩子看起來會很“聽話”,家長甚至有一種教好了的錯覺,其實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導致的自保行為。後者更糟糕,孩子只會用非常逆反的行為來對抗父母。

    有些家長可能會說:“我的脾氣就是這樣,改也改不掉,我也沒辦法。”好吧,如果你有如此想法,也請原諒你的娃就是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請你同樣不要干涉。

    顯然,沒有多少家長會接受這樣的建議,既然如此,為何不嘗試著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緒,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呢?

    2.是改變太難還是不想改變

    很多時候,家長們難以改變教育方式其實跟難以改變自己是一回事。曾有一位女聽眾在聽完心理學講座後,向專家提問道:“我總是控制不住自己要和老公冷戰,怎麼辦?”專家輕描淡寫地回答她:“那是你自己造成的,你明明可以選擇不這樣做,下一題。”

    一如很多陷在過去教育方法中的家長們,我們原本可以改變,最終卻選擇縱容自己的心性和情緒。如果自身沒有強大的改變動力和意志力,就不要怪別人咯。

    不過呢,還是有一部分家長積極做出了改變,但是效果卻不太理想……

    3.照書養娃,娃卻不按劇本走

    我曾聽過一個故事,一位讀者寫信給《讀者》雜誌,稱自己按照雜誌中文章給出的人生哲理行事,為啥沒有擁有美好幸福的人生。收到信件的編輯閱後啞然,認為寫信的姑娘太過實誠。

    其實,很多家長何嘗不是如此,照搬育兒書籍的步驟教導孩子,卻根本得不到想要的結果,最終還是回到老辦法上去教導孩子。

    著名的育兒專家約翰·羅斯蒙德也曾在他《可怕的兩歲》中提到這一點,很多育兒書籍都假定了一個理想的親子關係模板,並且這個模板是不受任何外界困難所影響的,然而事實顯然不是如此,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父母同樣的做法放到100個孩子身上也許會有100種細節不同的反應。

    更不用提,每一個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生命,孩子們每天要接觸那麼多他認識的人,要經歷很多家長們也不清楚的事情,這些人事都在影響他改變他,而不僅僅只是家人的教育方式在起作用。

    4.改變教育方式不如先改變自己

    BBC曾經用了49年的時間跟蹤記錄了14個來自英國不同階層的孩子,從他們7歲起開始接受採訪,每隔7年再做個現狀訪問,如今這幫孩子已經是一群56歲的中年人。多年的調查記錄顯示,大部分孩子都生活在他們原來的階層之中,當然也有極少數實現了人生逆襲。

    很多人把這一現象簡單地歸結為階層固化,當然確實也有這個原因在,但父母的家庭教育影響也功不可沒。出生在中產家庭的孩子們在7歲時就已開始讀《金融時報》和《泰晤士報》,出生在窮人家的孩子的夢想卻是少罰站少捱打,而7歲時待在福利院的Paul卻連大學的含義也不清楚。

    顯然,父母的三觀、眼界會深深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從小關心時事的John最終去了牛津大學,在法院工作。而不知道大學含義的Paul成為一名工人後娶妻生子,也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看到此處,千萬不要簡單地認為,這部紀錄片只是在展示有錢的家長就會有優秀的孩子。畢竟,富二代闖禍犯罪的新聞我們也看過不少,這裡就不舉例了。

    歸根結底,所有的教育方式其實都是言傳身教,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教育孩子絕不僅僅只是照著書本說同樣的話做同樣的選擇,更是爸媽們平時的一言一行,你們的喜好,對孩子學校的選擇,假日的旅行,給出的零花錢,說出的人生感念,都是孩子成長教育的重要部分。

    自己都不愛學習的家長又如何說服孩子好好讀書呢?所以改變教育方式的最好辦法就是改變自身,以真實行動來影響孩子而不只是說教而已。

  • 17 # 你與眾不同q

    開門見山。

    第一,讀者和作者存在本質意義上的差距。

    作者可能是專門從事育兒方面的專家,他們有一整套的心理學,育兒學方面的知識,而且他們所研究的兒童並不需要和他們朝夕相處,他們的工作是從眾多兒童行為心理中總結規律,並提出應對方法。

    讀者則不同。他們在應付完工作家務後還要面對子女,這是一個很大的工作量。事實證明,繁重的工作會使人脾氣變差。而這種差脾氣一般會向弱勢傳遞。無疑,孩子是家庭中最弱勢的。

    第二,有一個很現實的現象:

    家長讀完育兒書的第一天,家長捶胸頓足,內心裡無數遍懺悔,這麼些年的所作所為,實在是對不起孩子,真是個不稱職的父母……從現在起,發誓要對孩子好。

    第二天,沒想到這些育兒方法挺管用,做個不吼不叫的好父母挺簡單的。

    第三天,父母繼續享受育兒方法帶來的輕鬆愉悅,但是孩子有點放肆。沒關係,教育孩子的路上不會一帆風順。

    第四天,孩子越來越得寸進尺,父母不斷告誡自己不吼不叫,不打不罵,要做一個好父母。

    第五天,孩子越來越生龍活虎,父母的無明業火起,繼續忍耐……

    第六天,父母的忍耐已經到了極限,必須要出聲警告了:小兔崽子,再壞看我怎麼收拾你!

    第七天,“噼裡啪啦”,“乒乒乓乓”……“哼哼唧唧”,“嗚哩哇啦”……父母內心潛臺詞:還是太祖爺爺說得對——槍桿子裡出政權!

    第八天,打在兒身,疼在娘心。我怎麼就管不住我這個手呢?

    然後又一輪學習潮開始,如此週而復始。

    所以,並不是育兒書沒效果,而是父母沒有持續的學習育兒知識,吐故納新。

    第三,性格迥異。

    每個人的性格都不相同。作者和讀者的性格不同,書中案例和自己孩子的性格也不同,所以,育兒書中的育兒方法並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孩子。

    比如《正面管教》中提到:當孩子不聽話時,父母可以暫時離開,等到情緒穩定後再和孩子心平氣和的溝通。

    然而,事實是性格外向的孩子會衝出去找父母,性格內向的孩子只會留在原地發懵,甚至個別極端的孩子會將父母暫時離開的行為當成是一種威脅,他們的內心裡會有一種不安全感。

    育兒沒有定勢。

    所以,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了解自己瞭解孩子;其次,要持續不斷的輸入新的知識觀念;最後,要留出足夠的家庭時間。

  • 18 # Me海闊天空1

    育兒方法有千萬種,有的方法用在別的孩子身上有用,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就沒用。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所謂因材施教,就算是同一個父母,也能教出不同的孩子,同一種方法,也教不出同樣的孩子。育兒書上的方法可以借鑑,但是也要根據自己孩子的性格來決定用什麼方法。建議先了解孩子的性格,再來考慮用什麼方法。

  • 19 # deliazhou

    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有不同的性格和獨特的氣質,教育不是千篇一律,要學習育兒心經,但更要尊重生命個體的發展,然後把理論知識再同教育孩子的現實結合摸索出屬於自己孩子的一套經驗。所以需要家長多陪伴,多發現孩子的變化,多學習育兒知識,更要多變通加以運用。

  • 20 # 老張的後院

    焦慮引發思考

    我試著努力的去在他成長的路上儘可能多的去陪伴,但是慢慢的我發現我不夠平常心,更不夠耐心,我開始變得焦慮,但是卻根本抓不住焦慮的點在什麼地方?

    優秀的世界很小

    直到在工作中,慢慢接觸了無數的家長之後,我終於明白我的焦慮來自哪裡,望子成龍的希冀變成了我的負擔。

    最近幾年接觸了形形色色的家長,因為工作的需要,我們一次又一次的促膝長談,他們對我推心置腹,我對他們知無不言,但是話題的核心永遠都是一個,就是他們一個或者兩個孩子。和他們的交流也慢慢的讓我成長了起來,我學會了做一個父親,但是我沒有學會做一個老師。很多家長和我討論怎樣去教育孩子,我覺得我不配討論這個問題,至少在豌豆足夠優秀之前我不配,但是恰恰因為豌豆不足夠優秀,我反而更有了話語權,到底什麼才算是優秀呢?

    我見過毅然放棄帝國理工的offer,而一心只為牛劍的高冷學霸,我也見過被所謂的聯合辦學荼毒的隱隱學子。

    我見過從一所普通211高校,憑一己之力把斯坦福研究生導師堵在學校裡面而拿到錄取通知的女中豪傑,我也見過五年大學生涯四換學校的流浪詩人。

    他們到底是優秀還是不優秀呢?

    在他們的角度上,他們都是優秀的,但是在他們的家長的角度上又都是不優秀的。

    中國式教育路線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一句話叫“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也正是這句話把家長帶進了前所未有的誤區,關鍵在於“望”字上。

    為了這個美好的願望,所有的家長一次又一次的前赴後繼,用行動去捍衛自己的希冀,但是卻沒有問過孩子是不是喜歡。

    所有的家長一次又一次的放棄一切,用經驗去彌補自己的遺憾,但是卻沒有想過會不會失敗。

    當一個家長心力交瘁的把自己年幼的孩子透過一套不能居住的學區房把孩子送進最好的小學的時候,他是驕傲的,孩子是光明的,但是誰來保證孩子一定平步青雲。

    當一個家長費盡心機的把自己懵懂的孩子透過各種人際關係把孩子送進最好的初中的時候,他是驕傲的,孩子是光明的,但是誰來保證孩子一定金榜題名。

    當一個家長勞心勞力的把自己叛逆的孩子透過各種所謂的興趣打造成一個一專多能的特長生的時候,他是驕傲的,孩子是光明的,但是誰來保證孩子一定喜愛並願意從事。

    當一個家長傾其所有的把自己成年的孩子透過各種補習演繹成了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21世紀接班人的時候,他是驕傲的,孩子是光明的,但是誰來保證孩子一定會笑著從高考的考場走出來。

    當一個家長走投無路的把自己未知的孩子透過得過且過的方式送到海外,變成圍城裡的一個海歸的時候,他是驕傲的,孩子是光明的,但是誰來保證孩子一定會出人頭地,扶搖直上。

    困擾往往是自己帶來的

    中國的家長是辛酸的,他們總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給孩子最好的東西,但是卻不允許孩子失敗。

    而中國的孩子更是悲催的,因為他們天生肩負著全家兩代六口人的重擔,這個擔子叫階級提升。家長的願望是美好的,但是這種美好的願望反而給孩子帶來了無盡的壓力和折磨。他們不敢奢望選擇的權利,但是至少給他們失敗的權利。

    一個分行行長加一個保險公司城市負責人,他們的孩子必然是金融新貴,哪怕他數學都不能及格。

    一個大學教授加一箇中學老師,他們的孩子必然是大家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哪怕他只是喜歡計算機。

    一個實業家加一個全職母親,他們的孩子只能是商學院高才,子承父業,哪怕他真的很喜歡畫畫。

    在彩票的世界中,中獎了是意外,不中獎是常態,人人皆知,人人皆能接受,為什麼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就不可以了呢?為什麼不能做最壞的打算,往最好了去努力呢。豌豆很喜歡騎平衡車,但是他沒有參加過專業訓練,更沒有全國各地去比賽,有一次陪他去比賽,很多的家人和朋友都在給他鼓勵,“豌豆加油,一定要拿第一”。我笑著說謝謝,但是當我帶豌豆去檢錄的時候,豌豆問我,“爸爸,拿第一難嗎?”“孩子,難,很難,爸爸希望你能進入決賽,因為進入決賽就有獎盃,你不是喜歡那個獎盃嗎?”

    我沒有資格說我的方式是對的,但是我知道,我看到豌豆獲得第七名的時候,我開心的像個孩子,至少我比第二名的那個家長要開心的多,因為我給了自己最壞的打算,而豌豆做了最好的努力。

    在給孩子最好的之前請先把最壞的拒之門外

    人們總會去為了一個美好的希冀買單,但是卻從來不會去考慮幻想破滅時的辦法,教育更甚,因為你不想輸,也不能輸。

    所有的家長都會把最好的東西給到孩子,因為這是他們成龍成鳳的根本,但是孩子的教育是一場沒有退路的投資,什麼樣的投資最安全?在這銀行信託紛紛打破剛兌的今天,保本成了最大的安全,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能給孩子一個保本的未來,然後再去追求更高的收益呢。

    在金融領域我們會去談標準普爾,會去談4321,那麼在教育上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呢?

    相信我,當你在教育之路上給這些優秀的孩子們兜住了他們的底線,你會發現孩子還給你一個充滿驚喜的世界。

    最好,友情提示,少喝點雞湯,有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基金如何定投?如何選擇好的定投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