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嚴化萍
-
2 # 西豆麻麻
這個問題的個人覺得媽媽這樣的方式不好,短期內是能看到效果,但是在孩子心裡,慢慢就會發現這個既不是規矩也是不可實現的,從而與父母的溝通就會越來越無效
相反,我個人跟孩子的相處方式,是在大部分事情上,做統一的要求,孩子做,我也儘可能都做到。讓孩子知道很多事情是有規則要遵守,很多選擇性的事情是沒得退讓,以自身的實際行動來跟孩子一起成長,才會有長期的效果。
育兒路上,學無止境。
-
3 # 全職寶媽小包
首先媽媽的教育方式肯定是不對的。但是作為一個孩子的媽媽也非常理解這位媽媽的心情。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只是做法有點極端了。
在這個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時代,家長的焦慮,孩子的不爭氣,瞬間成為家長爆發的導火線。有時候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達不到我的期望,也是很崩潰,甚至想把所有的東西都丟了,不用再學了,這一切都源於自己的焦慮。特別是在教孩子作業的時候,很多媽媽都不再是溫柔的媽媽,可以用“瘋子”來形容。
其實有時候靜下心來想想,又何必把孩子和自己逼得那麼急呢?順其自然一些可能會更好。
在教育孩子,而孩子達不到預期效果的時候我們肯定會情緒控制不住。在我們想要做一些過激行為時,用一分鐘的時間去冷靜一下,孩子還只是個孩子,我的孩子資質就是這樣這樣了,我們當初未必有她現在那麼好。如果還是冷靜不了,我們可以先暫停對孩子的教育,讓孩子和自己都休息一下。不要小看這個休息,就怎麼幾分鐘時間,自己情緒穩定下來了,對待孩子也會更加耐心,孩子感受到媽媽的包容和耐心也會有改變的。
在面對孩子教育問題上,希望爸爸媽媽一起參與,因為媽媽的情緒真的很容易波動,在面對問題的時候遠沒有爸爸冷靜,所以當孩子跟媽媽情緒激動的時候,就到了爸爸發揮作用的時候了,爸爸可以分開兩個人,讓媽媽冷靜。讓孩子稍微休息一下,換爸爸去教育孩子,這個效果絕對比媽媽再來教育的好。我家就是這樣的,當我教孩子實在是受不了的時候,我就會讓孩子的爸爸去,我怕我控制不住作出過激行為嚇到了孩子。孩子爸爸性子比較好,教育效果確實是比性子急的我好。
在教育孩子上,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把負面情緒帶給孩子,更不要嚇唬孩子,因為現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都普遍脆弱。
-
4 # 葡萄麻麻06
現實中應該還有很多家長都處在這種教育孩子的焦慮當中,我想我們應該靜下心來好好重新審視下自己的教育方式,以及緩解下教育中的焦慮情緒。
現實社會中,可以說孩子從出生後便開始了社會競爭,這個說法雖有點滑稽但事實就是如此殘忍。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父母便開始為孩子籌劃並且執行自己的“推娃”計劃,比如搶學區房、搶名校、找名師、報輔導班、報興趣班等等。
而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和排名是最為關心和在意的。在我們傳統的意識中,學校教育中的學習成績是決定了孩子的未來,而且我們一直給孩子灌輸的也是這種意識。因此,當孩子的學習達不到我們的理想狀態時,我們瞬時就會暴跳如雷、火冒三丈,甚至做出一些極端的事情來,就如這個瘋狂的母親。
也許,在她失去理智的那麼一剎那,她可能真的心存了輕生的想法。
這或許印證了一句話: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我寧願我從來沒有期望過。
-
5 # 笑笑媽媽說
可以明確的是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我們先開看下這樣對待孩子會造成哪些危害。
把孩子拖進大海嚇唬孩子,會造成這些危害1、面對恐懼,孩子會產生心理陰影
父母這樣做,確實能夠嚇唬到孩子,但對於那些本就脆弱的孩子,這樣的做法只會給孩子帶來恐懼,並不具有教育意義,嚴重的還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以我朋友家的女兒小麗為例:
小麗小時候因為調皮,父母一直拿她沒辦法。小麗有一天調皮打碎了姥爺收藏的花瓶,為了懲罰教育小麗,媽媽將它關進了小黑屋。剛開始在外面還能聽到小麗反抗的叫喊,後面沒了動靜,父母也就沒在管。
等到了時間,父母進門傻了眼,小麗已經暈過去了。還好送到醫院及時,小麗只是因為空間昏暗,家長害怕,所以短暫暈了過去。就此小麗對黑暗、封閉的環境產生了恐懼,再也不敢一個人待在黑暗的環境中。
2、面對父母,孩子會產生抗拒、討厭等情緒
很多孩子不明白父母這樣做的真實想法,他們只會覺得父母真的想將自己扔進海里,這樣的行為無疑造就了父母與孩子之前的隔閡。
即使這件事情過去, 孩子也會記住父母強硬的態度,以及當時的情緒、表情等。孩子之後在面對父母,總會潛意識產生抗拒、厭煩的情緒,特別是父母還想故技重施時,孩子則會出現過激反應。
孩子犯了錯,父母該怎麼正確的教育孩子?有的孩子確實會做讓父母頭疼的事,但是教育孩子也要選擇正確的方法。把孩子拖進大海嚇唬孩子,媽媽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行為有些過激。用力過猛對孩子造成的上海是不可逆的。
1、先平復自己的情緒,壓制心中的怒火
事情發生的那一刻,父母有情緒很正常,但是不能在怒火中燒時就對孩子採取教育行動。負面情緒下的做法通常都是不理性的。
父母先平復自己的情緒,多做幾次深呼吸,過了想發火的最初那幾秒後,家長也能合理判斷,採取最佳教育舉措。
2、平視孩子,與孩子做正面的溝通
孩子犯了錯誤,事後發現周圍的變化,他們也能感受到事情的嚴重性。這個時候如果父母居高臨下的訓斥,只會打消孩子內心的愧疚感,理直氣壯的認為自己沒錯。
父母如果蹲下來平視孩子,與孩子處在同一高度,會讓孩子感受到尊重,父母平等的對待,以及正面溝通會讓孩子陷入自責,激發內心的責任感,對教育孩子很有好處。
3、給予孩子合理的懲罰,讓他吸取教訓
俗話說得好“吃一塹,長一智”,如果孩子在犯了錯後,得到了懲罰,就能起到警示作用,孩子也會盡量規避觸犯同樣的錯誤。
這邊家長給予孩子的懲罰也是要合理可行的,像拖進大海嚇唬孩子這樣的做法還是要避免。家長可以設定一些更人性化的懲罰,例如罰不吃一個星期的零食;一天不準看動畫;做一件家務等。目的都是為了讓孩子吸取教訓。
結語:
父母的教育方式很重要,並且每個孩子因為個性不一樣,所以家長需對孩子非常瞭解孩子,根據孩子的特性設定規矩、邊界。在孩子心中做一個天使媽媽,兼具溫柔和正義。
-
6 # 安和瞳的小屋
我也是一位媽媽,我是非常不贊同這種做法的。首先這麼做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其次這麼做的話並不能從本質上起到很好的作用,只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或者是說給孩子一種以暴制暴的印象。
-
7 # 林菲親子時光
肯定不對,這樣的教育方式只會讓你和孩子的關係越走越遠。
即使孩子因為恐懼順從了,那也不是他發自內心的對學習的熱愛。
尋找孩子的內在驅動力才是最重要的引導孩子學習的方式。
父母應該讓孩子感覺到充足的愛。
-
8 # 筱元的育兒生活
我覺得不對,媽媽是孩子最信任的人,把孩子拖進大海嚇唬,會給孩子留下心裡陰影,長大以後可能好了,不會記得,但也有可能長大以後還會記得童年的噩夢,造成孩子恐懼大海,我舉個例子,我家二寶三歲,我家在農村,家裡養了幾隻雞,以前孩子是不怕雞的,有一次一隻公雞不知是為了保護母雞,還是保護自己的食物,要啄在那玩的二寶,寶寶跑了那隻公雞還在追,嚇得二寶哇哇的哭,從那以後二寶就開始怕雞,母雞也怕,怕雞啄他,不管怎麼鼓勵他,怎麼給他示範都沒效果,可能長大一點會好起來。所以我覺得小時候父母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不要說一些再哭就不要你了,讓狼把你叼走之類的話,當時孩子聽了這些話可能聽話了,但對孩子安全感的形成有影響!
-
9 # Joymissbaby
這個新聞我看了,覺得蠻震驚的。
1、母親確實很無奈,是恨鐵不成鋼,希望孩子有出息,所以做出了這樣的舉動,但是太過偏激,我是堅決反對這種教育方式的。
2、用這種方式教育孩子,可能會給孩子留下一輩子的心理陰影,會在他以後的日子裡造成不可彌補的影響。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也很容易毀掉孩子的一生。
3、這種方式會不會讓孩子變得乖巧,變得成績好呢?有可能,但卻不是源自孩子的本性,而是因為單純的恐懼再次遭受這種教育。
4、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種,選擇的餘地也很大,為什麼就不能平心靜氣的坐下來和孩子去進行溝通,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家長可以耐心去傾聽。畢竟不能僅憑學習的好壞去判斷一個孩子的未來。也許你說孩子頑皮,不聽從管教,那是否有把他當做過一個完整的獨立的個體去對待?家長認為的所謂的對孩子好,是不是真的就對他好,有沒有考慮過孩子自己的想法?
僅對題主的問題,我覺得用這種方式嚇唬孩子是不對的,完全不可取,若不慎發生意外便會追悔莫及。因為問題的解決方式千千萬,不妨換一種方式,或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
10 # 一一媽咪育兒經
首先,把孩子拖到大海里,這是多麼危險得行為。如果孩子或者自己出了意外,生命都沒了,還談什麼教育。
其次,這種恐嚇式教育方式真的有用?這樣即使孩子當時害怕,會給孩子留下多大的心理陰影。
記得陳喬恩在節目中就說過,因為自己小時候經常被媽媽打罵,心理有極大的陰影。在樓上聽到媽媽上樓的聲音都會害怕。
就如陳喬恩所說,到現在她跟媽媽都無法很親密。這種恐懼一直都在她心裡,無法消除。
作為媽媽我能理解,有時候面對熊孩子真的讓人爆炸。但不管怎麼說孩子的生命是最重要的,健康的心理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
11 # 1小風車1
媽媽為了教育孩子,把孩子託進大海嚇唬孩子,這種教育方式魯莽,孩子在恐懼中生活,影響孩子成長,學習上帶來更多的困難。家長應該耐心的給孩子講道理,引導孩子認識錯誤,並且能及時改正錯誤。
-
12 # 輕風教育
別忙著責怪一名失去理智的母親,輕鬆說教誰都會,輕鬆說話前請問問自己真的能做得更好。
4月15日,葫蘆島市有一對母親10歲的女兒在家裡上網課不認真,母女發生了矛盾爭吵。女子一氣之下帶著閨女打車來到海邊把孩子拽下海里,想嚇唬一下孩子。最後總算沒有釀成大錯,母女倆都被民警救上岸,女兒被嚇得不輕。
而這兩天,在網路上看到鋪天蓋地地責怪這位母親的文章。
可以肯定的是,這位母親這種做法太極端,這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但是作為旁觀者,拿著說教的口吻去責怪一名母親,甚至有人言語間充滿侮辱和謾罵。對此,我只想問一問每一位責罵者,難道你比一個母親更愛這個孩子?
我想這位母親不是憤怒到了極點,喪失了理智,也不會做出這樣極端的行為。而現在面對孩子顯得觸手無策,感受無奈的家長還少嗎?
現如今,隨著“熊孩子”越來越多,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直被提及。
但是難就難在教育是一問很深的學文,就連我們每一位天天在做教育的教師也不敢說自己真正懂教育,怎麼能奢望家長們成為教育專家?
在我看來,如今就是溺愛孩子的家長太多,對孩子嚴厲的家長太少。而很多家長就是被我們所些所謂的專家的“孩子要發展個性”“孩子要成長”“孩子應該放養”等心靈雞湯所害。
在此我不是鼓勵這位家長的行為,而是想告訴家長們,現在的孩子不是缺乏愛,不是被管得太嚴,而是太溺愛,太遷就。
不否認這名小女孩被嚇住了,但真就像有的人說的,今後就會得擬鬱症,今後就會成為一名心理扭曲者?
想想我們小時候,有時為做錯事被父母打得渾身是傷,我們不也生長得好好的,我們不也很健康?
這位家長需要反思,而大眾更不應該說風涼話。
-
13 # 明圖明明圖
把孩子拖進大海,誰都知道是不對的,但特別理解這位媽媽,如果可以控制住情緒,相信她也不會這麼做。
當媽媽的,總會在某一個時刻情緒崩潰,也總會不斷地反醒,所以不去別人去說,這位媽媽做過之後肯定也會為自己的行為後悔。
其實有那位媽媽沒有因為一時衝動而做過蠢事呢?關鍵是做過之後我們要反思我們行為,改變我們的教育方式,進而找到適合自己家庭和孩子的教育方法,而不是暴跳如雷尋死覓活。
我們很多媽媽變得面目可憎一般都是從孩子上學開始的,一旦說到學習,說到成績,往日那個在自己眼裡可愛的乖寶寶頓時各種不滿意,孩子不寫作業、學習不好、成績比別的孩子差,甚至沒有考到班級第一名等等,都可能成為媽媽們焦慮的原因。
但我們真的應該多去看孩子的長處,多發現孩子的優點,這樣孩子與家長都會輕鬆一點。
有句話說的好,無論我們對孩子抱有多大的期望,終有一天我們會發現自己的孩子不過是普通人,與其是過分焦慮,不如平和對待。
教育孩子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做媽媽其實就是個不斷修煉的過程,孩子在成長,媽媽也需要成長,偶爾一次的錯誤可以理解,但如果造成嚴重後果則真的是不能承受的,所以遇事還是要冷靜些再冷靜些。
-
14 # 陶寶麻麻0213
理解媽媽氣急敗壞的心情,但是這樣的做法是不可能取的,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裡陰影,孩子的安全感會缺失。
孩子的安全感是從父母那邊得到的,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也是最依賴的人,孩子的認知大部分來自於父母,你現在認為是嚇唬孩子,但是孩子的心裡一旦產生叛逆,就真的往海里走,到時釀成悲劇,後悔來不急。
-
15 # 寶爸寶媽的育兒知識匯
孩子再不聽話時,家長對孩子這樣的懲罰可能當時會有效果,但是對孩子心理上也會造成一定的陰影。
舉個例子,就拿小顧的孩子來說,小顧曾帶著他倆孩子去游泳館,開始孩子不願意下去,但是好在小姑的說教下,孩子慢慢的適應也願意學習游泳。但是兩個孩子太調皮,老師在上面教,他們不願意學,很不聽話,於是小顧就自己走了。本意是想教訓一下孩子,想讓孩子長點記性,過一會就回去。結果沒等小姑回去,就聽到倆孩子找媽媽。並且打那之後孩子對水都有種莫名的恐懼,每次見到有小河流、小水溝對事使勁抓住媽媽的手,小顧見狀也很後悔,現在游泳也學不了,還讓孩子這樣的敏感,真是得不償失。
因此媽媽們在教育孩子之前最好是先思考一下,自己即將或者正在做的事是不是對孩子有些影響,孩子會不會產生陰影。
凡事要三思而後行才好。
-
16 # 沉默0m
不對,非常不對
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則”
孩子是大人的影印件,影印件有問題應在原件上找。
所以,當孩子出現什麼異常反應,父母應該反思自己,情緒是不是穩定。
-
17 # 淺草含香
其實我在考慮教育本身的問題。
疫情期間,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難處,但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以生命安全為主。在方式上多想辦法,避免極端事件的發生。現行的教育對很多孩子來說是有難度的。所有的個體都用同一種教育方法,會抹殺孩子的天性,也許社會的進步我們會有個性化教育來讓孩子們挑選,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只要不傻,都有自己喜歡擅長的領域,只要在法律允許的框架裡,給與正確引導,讓其找到興趣所在,這對孩子來說太難實現了,暫時社會和家庭都滿足不了這個條件。沒有高考,不用在大學裡混文憑,用人單位看重能力大於文憑,並給你時間和機會與工作共同成長進步,把童年青年讀書、中年工作、老年休息的時間分化開來,活到老學到老。
-
18 # 雨媽成長課堂
我是雨媽,從孩子出生起,喪偶式育兒,尤其是最近五六年,我和孩子(藝考生)的生活學習一切費用支出,都是我自己淘寶開店的收入。所以,我覺得我對這個問題,有資格來回答。
我認為這個家長做得不對,而且大錯特錯。
在孩子初中時,我也曾經因為孩子的學習,和孩子有過矛盾,甚至有幾次動了手。我的孩子非常有個性(所有認識她的老師,包括校外老師都這樣說),不服管,那段時間弄得我們娘倆的關係很僵,甚至可以說的上相看兩厭。
現在想來,我那時候是很愚蠢的,自己沒有做家長的本事,沒有影響和引導好孩子,反而把怒氣發洩到了孩子身上。
所幸,那時候,我已經開始反思自己,後來更系統的開始學習心理學知識。
學習以後,我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和不足,開始改變自己,改變和孩子的相處模式。
一段時間以後,孩子也發生了改變。現在,我們娘倆無話不談,學習也是穩中有升。
(不要用家庭經濟條件差做藉口,條件差的家庭多了去。況且,有很多家庭條件很好的家庭,家長對孩子也是很簡單粗暴,歸根結底,還是家長自己不反思不學習,不承認自己能力有限,只能靠暴力或者威脅一個無力反抗的孩子發洩自己無能的怒氣!)
疫情期間,熊孩子在家沒少闖禍,有因為遊戲充值大大額款項,讓家長著急大哭的:
熊孩子玩遊戲充值十萬元,父母血汗錢被花光著急大哭
這兩天,西安一對姐弟倆打遊戲充值五萬多,還有個10歲孩子給遊戲主播打賞8萬多……
有因為不想上課不寫作業,惹得家長走極端的:
4月10日,福建泉州一女子跳江自殺,所幸被路人及時救上岸來,究其原因,是因為兒子不寫作業,家長一氣之下跳江自殺……
3月份,蘇州常熟一個爸爸,因為9歲的兒子不好好寫作業上網課,氣得離家出走,搬到了宿舍居住,並聲稱要和兒子斷絕父子關係。
今年的新冠肺炎,讓孩子有了超長假期,孩子們在家上網課,家長們也有了更多和孩子相處,培養孩子成長的機會。
這本來是可以培養父子情深母子情深的美好時光,卻在很多家庭演變成了一場戰爭。
戰爭的原因,大都集中在,孩子不學習,或者孩子過度痴迷玩手機等幾個方面……
在家長因為孩子學習習慣不好,動不動發脾氣,指責孩子;甚至以自殺和出走威脅孩子的時候,有沒有想到過,孩子的這些行為習慣,是誰養成的?
在孩子沉迷遊戲和直播,動轍往遊戲充值,打賞主播幾千上萬的時候,家長有沒有想過,是誰把手機放到孩子手裡的?自己又為何沒有教給孩子用手機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教給孩子最基本的消費理念?
我們都知道,
一個人,如果不能勝任工作,往往會去學習和提升工作技能。這是,大家知道不能勝任工作是自己能力不夠;
如果想要做出美味的佳餚,人們往往就會去百度搜索菜譜,回來反覆操練,這是因為知道學習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
如果和他人有了不愉快,有了矛盾,也有很多人可以反思,可以改進,可以想辦法改善彼此之間的關係,這是因為知道對方不可能無條件配合遷就自己。
然而,在和孩子的關係上,很多家長卻鑽了牛角尖,自己非但不反思不學習不改進……
還要一味用簡單粗暴的方法解決問題,或者虐打孩子,發洩怒氣!
或者用極端手段,威脅恐嚇孩子,把責任都推到孩子頭上。
要麼就甩鍋手機,甩鍋遊戲,甩鍋各種遊戲平臺。或許,這些網路平臺,有一些漏洞,被孩子所利用。
但是,孩子問題的根源究竟是在哪裡?不知道,這些家長有沒有問問你們自己?
太慘烈了,這孩子只怕沒辦法學習好了。補充一句:家長心智水平太低,看不得孩子一點問題,隨便就情緒爆炸的,就放棄對孩子在學習上的「教育」吧,孩子自生自滅也比父母管教強。
-
19 # 六月的枝繁葉茂
我覺得把孩子拖進大海嚇唬,這種教育方法是不對的。
我覺得對待孩子,應該就像對待大人一樣,平等對待,給予他足夠的尊重。孩子他雖然小,可是他是獨立,有自己想法的個體,他不是父母的私有物。換位思考,等你老了,孩子把你拖大海嚇唬,你的感受會是怎樣?極端做法,對孩子以後性格發展影響極大。孩子膽子小的,受此嚇唬,會封閉自己,性格會變得沉默懦弱,不敢與外界接觸。孩子反叛的,受此嚇唬,有可能變本加厲,更加不服管,不聽話。極端做法,有可能會導致你不可預見的後果!萬一孩子逆反,直接自己跳到海里,大海有多危險,大家都知道。萬一孩子沒救回來,你覺得你能承受失去孩子的痛苦嗎?社會還有很多這樣的案例,家長因為生氣,讓孩子跳樓,本來就是一句氣話,可是孩子當真了!這種後果誰能承擔!細思極恐!痛不欲生!大家都說,孩子的成長,就是帶著蝸牛散步。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包容,才能欣賞成長路上的風景!實在生氣忍不住了,就深呼吸,不停的說是親生的,是自己把他帶到這個世上,父母必須寬容和包容!
-
20 # 創業00後
4月15日,遼寧葫蘆島市民報警稱一對母女欲跳海輕生。民警趕到現場發現,一年輕女子正拉著一名10歲左右女孩往海里走。4位民警手拉手下水,將母女拉回岸邊。據民警瞭解,女子是因為女兒上網課期間的學習問題,一時想不開帶她到海里“嚇唬”孩子。
回覆列表
這樣對孩子的成長不好,讓孩子活在恐懼之中。
我想、媽媽要想讓孩子聽話,首先媽媽應該和自己孩子,就像小朋友一樣對待。
媽媽和自己孩子,也以朋友相處,媽媽經常跟自已孩子,講一些對孩子,有益處的小故事。
媽媽也和自己孩子,在一起多學一些兒童的知識。
現在有很多.各種各樣教育兒童書籍,在就是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媽媽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也都影響著孩子,在就媽媽引導孩子,告訴孩子不聽話的後果。
比如.孩子任性,或者孩子學習不好,都要跟孩子說,告訴孩子任性,不是好孩子,在就是孩子學習不好。
長大以後,沒有生存能力,總之作為媽媽,要想教育好自己孩子。
媽媽也和孩子,共同學習成長,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真正的聽話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