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獨孤一狼
-
2 # V思維視覺
1、 熟悉掌握中國書畫藝術的發展歷史。熟悉中國書畫的發展歷史,是為了在鑑賞書畫作品中,能夠把握其藝術的時代特徵和個人風格特徵,進而比較準確地對其創作年代、創作風格、藝術特色和藝術價值作出大致的合理判斷。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要經常閱讀一些有關書畫的發展歷史,全面瞭解掌握不同時期的不同作者、不同風格的代表性作品和不同的傳承關係。
2、正確掌握各種表現技法的基本特徵。熟悉瞭解書畫藝術的發展歷史,一是為了理清書畫藝術的演變脈絡,二是為了掌握書畫藝術的各種表現技法的基本特徵打下紮實基礎。鑑賞書畫,最終是要識別其藝術特色和藝術價值為主要目的的。書畫藝術有哪些表現技法,這些技法的基本特徵又是什麼?如作者的筆墨主要特點、技巧,用筆的質量,筆墨的力度、速度,設色習慣、特色等等。在書畫鑑賞時必須要非常清楚的。
3、練習書畫技藝,提高對各種風格和技法的感性認識。為了牢固掌握歷代書畫家們的不同藝術風格,須透過練習書畫技藝,臨習不同的代表性作品,來熟記不同時代的代表性書畫家們的創作特點,對這些創作特點,要進行仔細的分析研究,做到爛熟於心。要多看多記不同書畫家的真跡作品,凡是真跡,都有書畫家的本來真實面目,這個本來真實面目,就是他們在佈局、用筆、設色、款識等方面的習慣。只有這樣,當遇到自已熟悉的書畫家作品時,其真偽優劣,就很快能鑑別出來了。凡善於造假作偽的人,都有一套以假為真的方法,有些手段高明的作偽者,簡直可以達到亂真的程度,如果我們不深入練習書畫技藝,不牢固掌握歷代書畫家們的不同藝術風格,當遇到以假亂真的偽作時就很難作出正確的判斷。
4、擴大知識面,在鑑賞中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擴大知識面,書畫方面知識,除以上所講外,還要了解書畫裝裱知識,書畫用的工具、紙絹、顏料、印泥等的不同材料習性和季節氣候所形成的變化。如瞭解裝裱知識,可以掌握假書畫套裱的方法,瞭解紙絹,可以分清不同時期的紙絹特點。瞭解顏料,可分清不同書畫家的用色習慣。越瞭解清楚,對鑑賞越有幫助。不僅要學習掌握書畫方面的知識,而是還要學習其他方面的知識。如古代文學、歷史、社會風俗、生活習慣、甚至道德思想、精神面貌等等,都有必要了解。鑑賞書畫,從人們的精神生活需要來講,是一種有益於身心健康的精神享受,若要把它作為一門學問來看,卻是十分艱難而複雜的。只有靠“勤奮”學習各方面知識,用心“敢悟”藝術實質,來提高自己的鑑賞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
3 # 讓人成為人的藝術
就親提的問題先做一個分析,何為好的或者不好的呢?這是一個不好準確去詮釋的定義,從會拿筆塗鴉,到已經具備繪畫技術在到具備自己系統的藝術語言,自我藝術的發展是有間接性的,不斷髮展完善的過程,每一個過程都是在輸出表達的瞬間,這樣的瞬間是靈感乍現之時,是美妙的,豈能說他是好的或者不好的呢,對於創作者來說,他(她)是享受的,對於觀眾來看,他(她)是在走進一段靈魂,傾聽一段故事的美妙享受。
那麼下面再來討論什麼是好的作品,這個定義在於首先是你欣賞的作品的基礎上的,然後前提是要區分是油畫?水彩?中國畫?版畫?還是那類畫種吧,連最基本的繪畫體系都沒有區分出來就直接做好壞判斷,那可就太武斷了,不同的繪畫體系中涉及到不同的材料,媒介,技法等,正是不同的體系,繪畫藝術的海洋才多樣的燦爛。當你欣賞的作品剛好是你所瞭解的,那麼你將離創作者更近了一步,之後就是用自己的生活體驗去體悟,拉近彼此的距離,對的,繪畫藝術作品正式其中的紅娘,當然在藝術中的音樂,舞蹈,電影難道不都是這樣麼?
說了一堆對於如何區分什麼是好的繪畫作品還是沒有一個定義,也許這才是對的,享受它本沒有對錯,只有你願意與否。
最後發幾張本人的拙作願君天天開心啦
-
4 # 謙園李大慶
元夏文彥《圖繪寶鑑》中言:“氣韻生動,出於天成,人莫窺其巧者,謂之神品;筆墨超絕,傅染得宜,意趣有餘者,謂之妙品;得其形似,而不失規矩者,謂之能品。”而逸品大抵是超凡脫俗、不拘形似、筆簡意繁、有意外之趣、不可模仿者,獨立三品之外,自成一格。這段言詞已經對繪畫的高低優劣作了較為準確和完善的說明,大抵從古至今的專業評判標準也基本如此而已。
金陵八家之一的龔賢說過:"作畫難,而識畫尤難,天下之作畫者多矣,而識畫者幾人哉?”從這裡我們能清楚,識畫不是件容易的事,說起來當然是簡單的,而做起來就不容易了,那需要很多的知識和實踐閱歷等等專業水準。
所以說任何學問做起來也都不容易,但是再不容易標準還是有的。
-
5 # 畫家阿明
首先我覺得當代繪畫的語境離不開所處的時代背景,並且當代繪畫處於具象、抽象、印象並存的語境之中,評判的標準有許許多多,一幅畫的好壞首先看意境,其次是技巧,嫻熟的技法與意境結合能賦予作品以生命力,也就是對不可言說之物的精妙呈現是優;反之,單純摩仿或者心手不一的繪畫我認為是劣。
-
6 # 雲壑聽泉
以中國畫而論,看一幅作品的高下,主要是講從氣韻,筆墨,意境,格調,傳統等諸多方面去鑑賞,中國的書畫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中國民族特色,這是獨一無二的,在筆墨技法技巧以及表現形式上與其它繪畫都有著本質的不同。謝赫的“論畫六法”,是評價一幅國畫高下的公認的基本標準和要求,如下,畫有六法:一曰氣韻生動,二曰骨法用筆,三曰應物象形,四曰隨類賦彩,五曰經營位置,六曰傳移摹寫。錢鍾書認為應作如下讀法,方才符合謝赫原意與古文法:“六法者何?一、氣韻,生動是也;二、骨法,用筆是也;三、應物,象形是也;四、隨類,賦彩是也;五、經營,位置是也;六、傳移,模寫是也。”這其中的氣韻是作為品評標準和創作標準,這主要是看作品對客體的風度韻致描繪再現得如何,能夠表現出物我為一的生動的氣韻,至今也是繪畫和整個造型藝術的最高目標之一。
-
7 # 儒駝
凡是好畫,你越是遠觀,畫面就越是優美筆墨有條不亂。反之,畫功一般的畫,你如若是遠觀,畫面會模糊不清,甚至一巴餅。我向大家提供幾幅我老師莫夢初老先生的畫,讓大家欣賞欣賞。
-
8 # 添哥國畫
我認為好的繪畫作品需要滿足兩個條件,第一個是繪畫技法,第二個是能引起觀者的情感共鳴。
繪畫技法方面,主要包括筆法、用色(用墨)、塑性、佈局、光影等,這是好作品的基礎,其中每一項都可以拿出來單獨分析,然後再綜合起來評價作品。
第二個,好作品應該能引起觀者的情感共鳴,甚至心靈震撼,這是以繪畫技法為基礎,更高層次的好作品屬性。要達到這個條件非常難,這也是區別一般好作品和傑出作品的分界線。此時我們不僅可以看到創作者的繪畫技法,還能觀望到他的思想情感,並引發自己的情感共鳴,達到創作者,繪畫作品和觀者自己的共振。
當然,區分好的繪畫作品,首先需要自己具備相應的美術水平,不一定需要自己會畫,但起碼要了解一些繪畫知識,這樣才能能夠鑑賞作品。另外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提高自己的情趣、美感、感受力、思想深度,總的來說就是提高自己的內涵、素質、情操,這對於正確區分鑑賞繪畫作品也是必不可少的。
-
9 # 蔡佔仁
關於如何正確的區分好的繪畫作品,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一幅好的繪畫作品是需要對比選出來,永遠沒有最好的作品,但是會有更好的。如何瞭解繪畫作品細分種類很多,例如:中國水墨畫和西方繪畫不一樣,不同時期又分不同畫派,西方繪畫又分素描和油畫等,但是不管是哪一種都離不開最基礎的幾個要點,構圖/造型/黑白灰/色調/虛實和空間等。
我們現在美術高考所學習的絕大部分就是西方繪畫,例如最基礎的入門就是素描。我們拿最基礎的靜物素描畫來舉例子,一幅好的靜物素描需要具備如下要點,構圖飽滿合理,造型準確,畫面固有色區分開,物體質感豐富,色調明確,虛實和空間處理好。
如下兩張作品對比一下:
作品一
作品一分析:構圖過於飽滿,固有色區分開(例如畫面哪個物體是最重?哪個物體是最亮?他們分別是什麼材質物體?)等等這些但是我們上面提到的基礎知識點。
作品二
作品二分析:相對作品一而言這些基礎問題相對做到更好,例如構圖相對作品一看著舒服,最重色物體右下角小陶罐,還是光滑陶瓷質感,這是質感表現,最亮色物體中間白色主體物。在看畫面空間關係,紙張中間是視覺焦點,處理清晰明確,左右靠邊相對弱,後面桌角空間上更加遠景,畫面對比最弱。所以如何正確區分一幅好作品需要對比,尋找畫面知識點對比。但,還有更多細節上的知識點不一一說明,如果還有不明白可以找我。希望以上對你有幫助。
-
10 # 聰哥幫幫
如何區分好的繪畫作品的標準不一樣,其結果也不盡相同。筆者認為:
第一:專業角度上看。在國際國內著名作家繪製的作品肯定是具有影響的好的繪畫作品,這是無用質疑的。但一般人因價高量少,屬可望不可及的事。
第二:從作品上來看。在每一領域上看如國畫、油畫上去看,在這個領域內特別有影響的力作,這無疑也是好的繪畫作品。也屬可望不可及的事。
第三:從潛力上來看。目前有很多作品出自年輕人之手。其構圖別緻新穎,用色老道深層,是異軍突起,超具收藏價值,是超預期的好作品。這要靠專業的觀察力和機緣巧合收得到的作品。
第四:業餘角度上看。我對繪畫作品的收藏有幾點經驗分享。四個步驟:喜歡、買得起、壓得住(不出讓)和讓得去。
-
11 # 李翔李老師
馬蒂斯說-藝術與大眾之間永遠存在鴻溝。
區分一幅繪畫作品的好壞很難,需要的因素很多,傳統的如構圖、空間、疏密、大小等等,但是這些也只是一些基本的要素,不能絕對不是全部,只能有一部分作品可以這樣去看,這樣評價好壞,而有的作品你需要了解,作者的藝術主張和表達方式,還有你自身的知識儲備。
那如何區分呢,這得你自己多去看,看好的作品,用好的作品養你的眼睛。這就像馬未都說的玩古董,好東西你看多了,壞的你也能感覺出來。
中國畫分為人物、花、鳥、山水四類,其中山水最為正格。傳統人物畫,到吳道子之後再無多大變化,可以看他的《八十七神仙卷》,現代人物畫有蔣兆和的《流民圖》。
花鳥,工筆看黃筌《寫生珍禽圖》,宋徽宗的也很好,寫意明清有沈周、徐胃、八大、揚州八怪等。
人物花鳥容易,但山水要難。山水明面上是看筆墨,暗裡是氣韻,是文人的想法、感情和精神。筆墨可得氣韻不可得,筆墨你可以看芥子園畫譜,裡面包含了所有的筆法。但是畫裡的精神,往往重要比筆法重要,山不是山水不是水,繪畫裡的一切其實都是假的,不需要把繪畫當真,作者畫這幅畫的心情要比這幅畫重要,作者的想法比表面的筆墨重要。
西方繪畫評價起來更難,西方的繪畫一直在變,標準也在變。你用古典的標準無法看印象派,用印象派的標準無法去看野獸派、立體主義、未來主義、在、超現實主義,你用現代主義的標準無法看當代主義,所以你更應該多去看好的作品,瞭解好的作品。
總的來說欣賞一幅作品很難,但是要一個普通人的想法去看,你喜歡就好。
回覆列表
對於一般人來說,能否欣賞一幅繪畫作品常常是能否"看懂",他們的欣賞步驟是:畫的是什麼?畫得像不像?畫家畫這種形象的寓意是什麼?如果都回答出來了,便認為是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來,便認為是看不懂。
這種方法就是一種傳統的講"故事"的方法,他們對於繪畫作品的欣賞往往過多借助"文學性"的描述。那麼,用這種方法來欣賞中國畫,一般來說,工筆的、寫實的作品就容易欣賞,因為它是具體、真實,看得懂。但如果是粗放的。寫意的作品,尤其是水墨寫意的作品,就較難欣賞了,因為它不寫實,形象不具體,就看不懂,而且更無從知道作者的寓意了。 當然,一般人用這種方法欣賞繪畫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為畫得像,看得明白,才容易引起聯想、產生共鳴。但是我們必須明白,一幅繪畫作品的好壞,卻不是以"像"或"不像"來衡量的。就藝術而論,我們衡量一件繪畫作品的好壞,或我們欣賞一件繪畫作品,首先不在於它像或不像,而在於繪畫作品的主題,或者說繪畫作品中所輻射出的某種觀念、某種思想、某種情緒,能否緊緊地抓住觀賞者的心絃,能否給人以充分的藝術審美享受,並使人從中獲得某種啟迪和教育。應該說,這才是一切藝術作品的真正目的。像與不像僅僅只是作品一種達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因此像與不像就不能作為衡量作品的好壞或欣賞作品的標準。 那麼,畫家們是怎樣來看畫的呢?就國畫而言,內行人看畫一般是看畫面的整體氣勢,用美術術語來說就是先體味其"神韻",或者"神似",然後再看它的筆墨趣味,構圖、著色、筆力等。最後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
內行人的這種抓"神韻"的欣賞方法當然是抓住了實質,因為"神韻"就是一種高的藝術審美享受,常常是中國畫家們的追求達到的目標。當然,一般的人要從畫中去體驗到一種"神韻"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不但需要一定的審美能力、藝術修養,也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繪畫方面的基本知識,特別是透過繪畫而訓練出來的一種"感覺"。所以要很好地欣賞繪畫,還得具備多方面的才能和藝術修養。 但是,如果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欣賞繪畫作品也許更能理解一些。有人提出,藝術的欣賞需要經過審美感知、審美理解和審美創造三個階段,那麼從這樣三個方面去欣賞繪畫作品是很有道理的。 2.在審美感知的基礎上進行審美理解。即在直觀感受的基礎上,進行理解和思考,把握作品的意味、意義和內涵。這種理解包括對作品的藝術形式和藝術技巧的理解;對作品表現的內容和表達的主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