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半盞長安
-
2 # 莫旺本
說不好,我只說三個方面:一是信仰缺失,信仰是支撐人們創造社會價值的動力,沒有信仰或模糊的信仰必然使你手足無措而陷於迷茫;二是社會變革節奏加快,教育滯後與社會的發展需求,使得學非所用,短期內難以接受這個現實;三是價值觀扭曲,社會幾十年來金錢至上的價值取向及逐步形成的階級定勢使相當一部分青年群體感到難以改變自身命運,對前途失去信心。
-
3 # 養公主的女漢子
能力撐不起自己的野心
由於網際網路和手機移動端的普及,現在的年輕人無論是一線大城市還是四五線小城市甚至鄉鎮村都能共享網路平臺資訊。
因此接觸資訊量大導致他們的視野比起上一代人更加開闊。我們父母輩可能一輩子就我在一個地方就伺弄自己那幾畝地或者朝九晚五的上班,現在的年輕人,大城市的掙了錢就出國遊小城市的也會玩點不一樣的。
眼界開闊資訊發達緊接著帶來的就是想法多
所謂的想法多是指方方面面的想法都多,愛情、生活、事業……………
但能力呢,說實話這個很難自己去衡量自己的能力。迷茫就迷茫在這麼多想法如何在落地或者想法多了反而不知道做什麼。能力不足無法取捨,對自己能力認識不足導致什麼都無法落地等等吧
我們周圍充斥著這些走上人生巔峰迎娶白富美登上達沃斯的真人真事
網路使得這些高大上的東西讓你感覺觸手可及,但實際遙遙不及,所謂迷茫不就是沒有方向麼?當你目標虛渺並且目標很多的時候或者目標遙不可及其實都是沒有目標。
-
4 # 鵜鶘心理
我想首先從社會文化背景來說,是傳統中國文化中的道德和信仰缺失造就精神上的迷茫。記得以前我曾問過很多人三個簡單而又複雜的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很多人都對我感覺奇怪,要問這個問題幹嘛?或者是我幹嘛要去想這個問題呢?也有說是從來都沒想過這個問題。我想,當我們不明白這個問題時,怎麼會知道自己生活的意義?不知道這個目的性,就只能是得過且過,當自己偶爾想反思一下,當然對生活是有迷茫了。而我們傳統中國文化中其實也是有答案的,比如說修身治國平天下,比如說富則達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等等。我們在裡面能看到的是一種家國情懷,這是一種精神的力量。而我們再看看古代文人的那種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人格脊樑,現在的年輕人又有幾個能做到?所幸的是現在教材裡開始增加古文的數量,而民間也開始質疑社會教育,興起修習傳統文化的熱潮。
其次是從家庭教養方式來說,由於少子化,導致對孩子的過度保護。一個孩子承擔著幾個家庭幾代人的希望。他們渴望孩子能夠好好讀書,成為人上人,然而卻忽視其他方面的教養。比如說生活自理能力,挫折教育等等。孩子在家長眼中是個讀書機器,除了這個方面父母是有狠心去逼迫之外。別的地方就是呵護備至,不忍給孩子一點點委屈。這種教養方式,也產生了當今社會的巨嬰現象。殊不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心理教養遠遠勝過死讀書了。社會本來是一個大系統,人的能力也是一個系統在支撐,本來這些能力都是相輔相成的,現在就把人的教養系在學習成績這根獨樑上,人還有什麼獨立性和思考的能力可言?
三是社會價值觀的不正常。社會很浮躁,急功近利,投機取巧變成一種風氣。人們的眼光都集中聚焦在功名利祿上。而從馬斯洛的層次理論上來說,每個人都有自我實現的社會價值需求。這種精神層面和物質層面之間的矛盾衝突,自然對於很多巨嬰式年輕人內心的糾結了。所以我們看到現今社會,很多人有知識沒文化,也會看到精神病人的增多,還看到不少高學歷的年輕人在自殺。這些系列現象的發生又何嘗不值得我們對文化教育和社會價值的反思呢?
-
5 # 影雪123
很多年輕人最迷茫時就是踏出學校的那一刻,從學校出來面臨突然不同的環境,角色也發生了變化,開始要一直不停的接觸社會了,對於社會很多都不知道。可能隨著自己或是隨著別人的意願找了份工作,慢慢的又發現和自己的價值觀不符,不是自己想要的,但是也不清楚到底什麼是想要的。就算是有很多路可以選擇,也不清楚那條才是屬於自己的那條路,不知道怎樣的生活是自己追求的。
-
6 # 遺落在凡間的天使
對於一個沒房沒車,沒有存款,沒有根基的人,的確是很迷茫,這是含金鑰匙出生的人無法感受到的辛苦,這就是最大的差距,人家說貧群限制了想象力,或許吧!最主要的是起點,你的能耐再大,你如何的在努力?也是無法超越那些人的,比如像“戲子”吧!人家賺錢又輕鬆,又快,賺錢的速度和數字,使你想都不敢想的,人家出國就跟逛公園一樣,說走就走,然而對於你普通的人來說,旅遊就對你是奢侈品,想都不敢想,還得精打細算,生活的重擔和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一想起生活的不易,臉上再也無法展示開心的笑顏,那你說現在的年輕人能不迷茫嗎?
-
7 # 噠噠小啦啦
年輕,意味著沒經驗,沒錢,卻有夢想,有願望又不知道何去何從,沒有那一代的年輕人是不迷茫的,迷茫並不是什麼壞事,這可能是大多年輕人必須經歷面對的。如今的社會,機會眾多,年輕人卻更加迷茫,我們需要在迷茫中學會看清自己,看清社會,接受現實,調整心態,才能融入社會。
-
8 # 2882678行
說起迷茫,我也沉淪許久,別說年輕人。社會是一張現實的網,是一本無字書,難以猜透。社會上,窮富差異大,地位劃分明顯,層次高低各不同,就業難,消費暴漲,房價高,人心難測……這一系列問題束縛了低層次的人/難以擺脫困境。
至於年輕人學歷高,入社會起點高,可以找一份體面的工作,站穩腳,立足地選準後,其它向好方向發展,迷茫期短。
學歷不高的年輕人,在校學理論,剛走進社會一片空白。夢想與現實/相差大,閱歷不足,閱世經驗不足,工作中的溝坎難猜透。迷茫逼得,無處可逃?!
再說年輕人找物件一事,女青年優勢多一點/不用多說。男青年競爭大,農村男和底層男/壓力大。當今時代/勢利變相,錢乃至尊,認錢不認人。女青年唱高調,眼光高,拼命往富人堆裡擠,看見大款迷了魂,看見老闆拋媚眼。有一些剩女/找不到富男/發誓不嫁人。底層男/拼命掙錢,存款難以趕上時代高標準。人帥/工資低,找女朋友/打著燈籠滿街尋,夢裡約會確實真,醒來一場空。一年晃一年,父母逼結婚。底層男/只嘆命不好,愁鎖眉頭,有口難言心頭痛。當今國家優惠多,就差“贈老婆”這一招……
以上觀點,乃本人粗疏見解。不到之處,望友見諒!
-
9 # 劉老頭奇聞
現在的年輕人一部分是沒有理想追求,得過且過,既沒有固定的目標也沒有明確的理想,日子該怎麼過就怎麼過。太過於的安逸,往往在不知不覺中丟失了自己,忘記了初心。還有一部分的年輕人是理想太過於的高遠而又不願意從小事做起,理想高遠又難以實現,慢慢的就失去了信心變成上面那種人,或者是理想一直都在但又與現實矛盾,這是大多數年輕人的現狀。什麼事情都有個過程,從小事做起才能做到更好,還有想做一件事情一定要堅持。
-
10 # 假裝用心DE一步
現在年輕人,缺少了對自己的感知,被家庭,社會緊張焦慮的心態裹挾著往前衝,但卻不知道為什麼往前衝!
停下來,感受自己,感受生活和陽光☀️,去尋求屬於自己的那份自我,雖不易,但去做就好!
-
11 # 老趙
年輕時候,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都在逐步形成過程中,所受到的家庭和學校教育一旦到了社會,是需要有一個磨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因為閱歷和經驗的缺少,所接觸的一切,都會和固有思維產生比照、衝突、接納和重塑。原有的是簡單而直接的,面對的是複雜而實際的,所以,就很容易產生迷茫的情緒。
-
12 # 希望能成為丁老師
首先,我自己也是一個年輕人,我也有感覺到迷茫的時候。
為什麼會感覺到迷茫,我覺得是因為我的空餘時間太多了,老是想東想西, 沒有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時間,沒有讓自己過得很充實,這是一點。第二點,覺得自己的工作不是自己特別喜歡的,工資水平不是很高,支撐不起你的消費水平和理想,但是又不敢換工作,怕換了會更糟糕。第三,當你想做一些提升自己的事情的時候,你沒有堅持下去的恆心,但是當你要去用的時候,你就會埋怨自己為什麼沒有堅持下去,舉個例子就相當於你減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點沒有效果,突然有一天你看見一美女覺得別人的身材好好,你就想當初如果我堅持了減肥也許就是這樣的身材了,但是這一點可能你只糾結幾天而已。
所以年輕人想讓自己不迷茫還是多充實自己,認定自己想要的就要堅持下去,俗話說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一定要堅持到那個最好的自己。你才不會迷茫糾結,生活中的事情就會迎刃而解。
-
13 # 桃李光耀天下
年輕人,迷茫有兩個原因。
第一:性迷茫,什麼是性迷茫?要麼沒有性伴侶,要麼對性很迷茫,對性恐懼沒感覺,這樣的年輕人多半沒有慾望,發動機不足,也就是腎功能不足。多半被女人征服的男人。
第二:不自信,不自信是是所有男人的弱點,為啥?因為男人都是女人生的~所以男人骨子裡是不自信的是自卑的,男人只要不自信就會懦弱,只要懦弱就對未來沒有信心,對未來沒有信心就會迷茫。
總之,年輕人一定要慾望大,動力大行動力強
-
14 # 亞比該990414
每個時代的年輕人都會受到教育的影響,具有同時代的特點,那麼當今時代年輕人為什麼會感到迷茫?
主要有以下幾點:
1受到過度保護,沒有生存壓力。
現在的年輕人無論城市農村,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在父母長輩以他們為中心的關懷下長大,以滿足他們的需要為核心,因為上一代人受過物質缺乏的苦,普遍對下一代抱持補償心裡,不管富裕不富裕,全力以赴只為孩子,結果就是自己承擔了所有壓力,隔絕年輕人面臨生存壓力,壓力會帶來目標感,沒有目標也就沒有方向和動力,結果只會能人云亦云,隨波逐流,這是造成迷茫之一。
2責任感,使命感缺失。
由於上一代人的過度保護,和不願給子女帶來晚年的麻煩,使這些年輕人只會表述自己的需要,而看不見別人的需要,因而沒有以自身價值滿足他人需要的使命感,責任感,價值觀只限於自身滿足即可,沒有照顧他人需要的責任和使命,因而陷入迷茫,不知何去何從。
3缺少信念,夢想
上面的教育侷限,培育了自我中心的生命,自私是他們這個時代年輕人的標籤,更何談愛,付出和奉獻這些信念和為這世界留下價值的夢想,因此前行沒有動力,一片迷茫。
當然不能一概而論,這些只是片面之詞,如今也的確有不少年輕人珍惜機會,把握年華,創造奇蹟。
年輕人正直精力充沛,創造力,想象力豐富多彩,若能得到正確指引,能意識到此刻正是增長學問,積累經驗,訓練受挫能力,如今在這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只要肯鑽研吃苦,必能闖下一片天空,不再迷茫,找到方向,實現夢想!
-
15 # 清兒
正所謂誰的青春不迷茫!
年輕人,經歷過青春期的叛逆,經歷過大學時期的多彩生活,帶著美好向往進入社會,發現現實社會與理想差之千里。剛工作,各種不適應,找不到自己的興趣工作,也不知道前途在哪,發現學校學到的知識,在工作中,用不到,或者太膚淺。失去了父母的經濟支援,生活的壓力,工作的不順,感情的不順,等等事情,對未來工作家庭的擔憂,等等都會產生迷茫。突然不知道奮鬥的動力是什麼,奮鬥的意義是什麼。
同時也有一些研究生博士等高學歷的年輕人,也會有迷茫期,這麼努力的學習,看到自己小學同學這會已經是有家有孩子,有事業,有錢的狀態,對比自己還在上學,事業家庭都沒有,壓力巨大。
或者書讀的不多,很早踏入社會,每天辛苦工作,乏味而無趣的工作內容等,也會出現迷茫,不知未來路在何方。
當然,即使不是初入社會的年輕人,也會有迷茫的時候,想的多,壓力大,職業瓶頸期,等等。
但是迷茫感慨,終歸一時,生活還要繼續,只能繼續摸爬滾打,歷練自己,歷練心性,成熟起來,才能承擔更多,得到更多。
-
16 # 柏聿臻
社會進步,壓力大,人情世故變多,人與人之間都以自我利益為中心的人為多,捨己為人的畢竟是少數,人與人之間變的更復雜了,沒有利益牽扯,誰也不認識誰,總之,現在的人都不好說,總很感到迷茫。
-
17 # 使用者聽書人
沒有一個明確的遠大的奮鬥目標,工作,錢,家庭……除此以外,在社會上缺少主人翁地位。完全是受僱傭者。這樣的環境怎麼能不迷茫呢。
-
18 # 吳佳欣883粟鳳芳
年青人前光短淺,見識少,考慮的問題沒有以長遠之計考慮。其實,每個人應跟根據當今社會發展的變更而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改變自身的想法與觀點。人心所向,見機行事,只要自已不屬於白知,儘量在社會當中發揮自已的能力與挖掘深藏的潛能,開啟智慧的大門,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使自己在變化多端的社會當中,也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展現自己的才華與實踐精神。人不論到什麼時候,在任何一個場合,對人對事都以善心為做人的底線,永遠做一個老老實實,腳踏實地的忠實人,贏得眾人的尊眾與信任!
-
19 # 江城老水775
何止年輕人迷茫,連老年人都迷茫。如今的社會就是一個轉型的社會,各種事、物、人都處在磨合期。磨的好,留。磨的不好,丟。各種新鮮事,各種怪事層出不窮。不迷茫,那才怪!
-
20 # 微陽
社會,尤其是人學校弱化了理想教育的必然結果。毛澤東時代的人,尤其是年輕人絕大多數都是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向上。那時雖然物質生活水平還較低,但是人們的精神生活豐富,具有幸福感。
回覆列表
一,無法準確的認識自我。
從個體發展的角度來看,個體具有清晰人生目標的前提是形成較為穩定的自我概念,青少年從人際關係中獲得自我概念,也即是明白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而處於青春期中後期的年輕人,面臨著而為複雜的社會性成長目標,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這一目標——“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的衝突。
在這個階段,個體需要將先前的自我概念以及當今職業需求加以整合考量,確定一個較為客觀的自我認知,以明晰自己的大致方向,這種同一性是一種“知道個人未來目標的感覺”:知道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有怎樣的社會定位,以及將來準備成為什麼樣的人,但許多年輕人在這一階段,可能還未能夠形成較為穩定的自我概念,又何談目標定位呢?並且如果在這個階段不能夠達到自我同一,那麼這一個階段將會無限期延長,而年輕學生也會一直處於一種“角色混亂”當中,不能夠給自己一個較為清晰的定位,無法準確地認識自己,對於自己未來在社會中要擔任怎樣的角色就更是不得而知了,這也是年輕人普遍對未來感到迷茫的原因之一。
二,自我同一性定位不明確。
Marcia將自我同一性分為四種類型,分別是:同一性獲得,同一性延緩,同一性早閉以及同一性的彌散。同一性獲得即為年輕學生能夠積極探索自我,形成較為明確的三觀,有內在動力以及生活的目標,也能夠主動朝向自己的目標邁進。同一性的延緩則是年輕學生正處於積極自我探索階段,此時,年輕學生的“三觀”較為模糊,可能還需要較長一段時間才能夠找到自己的定位。而同一性早閉則是青年學生對於自我的探索過早結束,轉而採用父母或其他人的價值觀,可能借用父母的權威替自己進行一些重大抉擇,也許這一型別的學生也非常努力,但這樣的努力,僅僅是自小養成的一種刻苦習慣,缺少了對於人生或是自我的思考,缺少一種主動探索的精神。同一性的彌散則並未積極探索自我,這一型別的年輕學生對於自我的認識最為模糊,對於學習甚至生活都缺少動力,更談不上生活的目標。
三,年輕人社會化程度不夠。
年輕人對於未來感到迷茫的另一個原因是年輕人的社會化程度還不夠,所謂社會化,即是人在與社會互動的過程當中,成為合格社會成員的過程,簡單的說即是自然人向社會人的轉化。人類需要經歷一個較為漫長的依賴期才能過獨當一面,而這個過程也恰是社會化的關鍵時期。家庭、學校、年輕學生接觸到的大眾媒體以及身邊的同齡人均會對個體的社會化產生影響,除開外界因素之外,個體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等內在因素也會影響社會化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個體不僅能獲得基本的生活技能與職業技能,還需要習得社會規範,更重要的是樹立生活目標,確定人生理想。
由以上可知,年輕人對於自我的探索以及主動的社會學習是多麼的重要,而這兩者需要社會經驗與閱歷的積累,而正是因為年輕,社會經驗與閱歷的不足以至於年輕出現自我探索不夠,定位不準確的情況,國外有大學生選擇在大學畢業之後並不立即工作,而是採用間隔年的方式,透過行萬里路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思考自己的人生,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自我探索的過程呢?高校普遍開設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但似乎並沒有得到足夠多的重視,年輕學生應當主動透過此種類型課程或其他途徑,對自身進行足夠客觀以及清晰的認知,進行職業生涯的探索,以便能夠更好的掌握自己未來的方向。
(來自:曾晶,西南大學心理學碩士,心理諮詢師,高校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