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跪射俑
-
2 # Feny珊
我想我的堂弟就屬於這種人吧!
小的時候就特別聽話!我堂弟4歲的時候,回老家住過一段時間,聽爺爺說,他特別聽話,大人說什麼都幾乎照做。有一次爺爺帶堂弟到田裡幹活,叫堂弟蹲在田邊玩,他就一直蹲在田邊等爺爺,一直蹲了兩三個小時,哪都不去。我聽了唏噓不已,這也太“聽話”了吧!
後來,回到城裡讀書,即使我經常經過他家門口或者到他家去玩,也很難看到他的身影。有一段時間,他特別喜歡吃螺絲粉,所以幾乎每天都要去買螺絲粉吃,但是買螺絲粉要經過我們家門口,他每次都跑著去,跑著回來,我們叫他,他跑的更快了……我們都傻眼了,家庭聚會也從不參加,清明掃墓不回去,二十多年了,沒聽過他叫我一次堂姐!所以呢,家族裡沒人指責他,因為他都不給機會出現在我們大家面前!
幸好,我叔能幹,賺了好些錢,買了兩套房給他,還叫他到店鋪幫忙,被迫融入到社會哈,以後可以自己做生意!要是出去打工的話,我估計真的是很難很難!我叔應酬挺廣的一個人居然有一個這麼內向的兒子!為什麼就沒遺傳到我叔呢?
前年結了婚,今年剛生了個小孩,但是還是和以前一樣內向,雖然他現在跟著我叔做生意,但是碰到我們這些堂姐堂哥,叔伯姑嬸的長輩,還是一樣的不打招呼,問他也不應人,我叔和嬸一直也不管他,任由他的性格這樣,好無語啊!個人覺得,要是當年我叔和嬸管管他,他的性格肯定不會是今天的這樣!
-
3 # 雲淡塵微
社交恐懼症是一種心理性疾病,由於缺乏交際或是性格內向等等都會出現社交恐懼症,這種疾病的發生會嚴重的影響到了生活和工作。
社交恐懼症的原因
1、缺乏鍛鍊:生活中有很多人都認為自己缺少一些社交的技巧,就不知道該怎麼和別人去交流,主要是由於沒有得到系統的鍛鍊,從而缺乏社交技巧會給別人造成不好的印象,以致引起別人不好的反應,導致尷尬的處境。
2、自我貶低:有些患者在交流過程中的行為是恰當的,往往他們自己認為表現不好,有很多患者對自己的評價不恰當。在社交過程中,患者的自我貶低起著重要作用。還有一些患者就是對自己的要求過高,恨不能以自己超群的口才和舉止得到所有人的稱讚與喜歡,這就不可避免反覆造成自我挫敗,終於導致見人就緊張害怕。
3、社交動機不純:還有一些患者認為人們在和他交流的時候都是帶有目的性的,有時候覺得自己在目的也不是簡單的交朋友那麼簡單,因此總是希望自己在別人心目中造成某種特殊的印象,所以才可能會感到緊張不安甚至恐懼。
4、人格特性:有很多人都在意別人對他的印象,還有就是特別好面子的,認為所有人都喜歡他這人才有面子,或者完美主義傾向強烈。而且恨不得在別人面前表現得完美無缺,那麼這種人便容易患社交恐懼症。
人們一定要避免這些因素的發生,要是發現自己患有社交恐懼症,一定要儘快的去檢查治療,以免久拖不治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要多與陌生人交流,祝您健康!
-
4 # 雲想容
網上說,現在有一種病
叫做“社交恐懼症”
具體症狀表現為:
嚴重認生 討厭人多的地方
不愛參加同學聚會
不會主動跟人搭訕
用一個表情包就能快速結束聊天
今天在飯桌上, 一個人說他有社交恐懼症。 另一個人說:我也有耶。 然後他倆相見恨晚,立馬展開社交, 成為了朋友…… 我???
有社交恐懼症的人通常是什麼樣子的呢?
1、 內心明明有很多話想說 ,但是到了嘴邊就變了“哦”,“好”,“對的”
2 、你不理我,我就不理你 ,你一理我,我話比誰都多
3 、說話時總是躲閃別人的眼睛
4、 聽到電話響第一反應是很煩
5、 到新的環境會特別害怕要重新認識新的朋友
6 、不會維繫友誼 導致和初中高中的同學都不怎麼聯絡
7、 跟一群不熟悉的人在一起玩比打一架還累
8、 聚會中總是吃
9、 明明自己很孤獨很無聊 ,但有人約我出去唱歌吃飯居然都拒絕了 ,只想一個人待在家裡最舒服
10 、想張口說話突然覺得好累
11 遠遠看見認識的人, 不知是打招呼還是繞路走
以上社交恐懼的十一個表現 ,你中槍了嗎 ?
作為一個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士, 他們的各種日常簡直不要太形象了。
社恐的日常 從小不喜歡和人主動交談, 說話前會自己排練好幾遍, 公眾場合裡一聊天就會變成尬聊, 社交場合裡無比焦慮。
努力想改變, 卻始終無法變得, “開放”“主動”“外向”。
對於內向的人來說,社交是一件蠻困難的事。
去飯店最好讓別人點菜
逛街不想被導購員跟著
一趟公交如果人多就不上了
寧願多等20分鐘,坐下一輛
就會莫名覺得他不喜歡我
最害怕被叫出來說一段自我介紹
站在臺上緊張到聲音顫抖
但是其實下面根本沒人聽 有人說,這就是社交恐懼症 :膽小,敏感,自卑,內向 ...... 幾乎成了甩不掉的標籤
也曾試圖讓自己表現的特別外向
可是隨後,便陷入無止境的低潮 ﹏ ﹏ ﹏ ﹏ 這個社會彷彿是屬於外向者的
他們制訂了社交的規則
也更容易獲得被廣泛認可的成功
而有“社恐”、內向性格特質的人
在內在與外在的雙重壓力之間
過得更為壓抑,也更難獲得認同和成就感
於是,“社恐”成了 庇護他們小小寧靜的一面旗子
但這是一種錯嗎?
人的性格千差萬別,為何社會對不同性格的人卻似乎並不“公平”?或輕或重的“社恐”,到底是性格差異的體現,還是一種病症,或者是一種性格缺陷?它需要治療,還是更多的包容?
如何克服社交恐懼症呢?
1 、合理宣洩
要知道情緒是需要發洩的,否則“情鬱於中”,很容易引發心理問題。所以當人有了不愉快的情緒時,不要將積壓在心裡,而應透過合理、恰當的方式發洩出來。如向朋友、老師、家長或日記本傾訴得以安慰與指導;在無人處大叫大喊,高聲唱歌;摔布娃娃,砸枕頭;將自己關在房間裡聽震天的搖滾樂;參加劇烈的體育運動令自己疲憊不堪等。
2 、自己演練社交情景
經常自己在腦海中預演,或者把板凳,桌子等當成陌生人進行社交演練。次數多了,時間久了,效果就明顯了。
3 、選擇友善的人交往
、好朋友總是助你走得更遠,讓你收穫快樂。在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一些煩心事,或許有些人喜歡把它放心裡,但是,當你找到一個人可以分享時,你的煩惱會減半,或許她還可以為你出謀劃策呢,這不就很快解決了嗎。
4、 接納並信任自己
社交恐懼症在某種程度上時不能接受自己的一種表現。從現在開始,停止對自己的挑剔,批評,責難,也不要以恐懼就逃跑。要知道,如果自己都不信任自己,那麼這個世界上還有誰會信任你呢?
5、 讓自己有事做
心理學家認為,雙手空空會讓人的社交恐懼感增加,而手裡握著東西能夠給人一定程度的安全感。臺灣名主播蔡康永就總是這樣,在做節目的時候,把一支筆我在手裡,他說:“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手不知擺在什麼地方的尷尬。”
6 、試著看著別人眼睛說話
眼睛是人心靈的窗戶,如果能夠勇於直視他人的眼睛,也就相當於敢於敞開心靈與人交流。開始時,一直盯著別人的眼睛,感覺可能會比較尷尬,當我們可以給自己一些心理暗示,比如:即使看著他的眼睛,他也不會咬我一口。又或者當成一個自己的小遊戲:我就這麼盯著他看,看他會有怎樣的反應。
7 、不刻意迎合
壓抑自己,迎合別人和外界的做法並不可取。一方面,這樣的方式讓對方無法瞭解到真實的我們,另一方面,也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讓自己排斥社交活動。
8、 關注社交本身,而非自己的表現
將注意力轉移到怎樣才能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怎樣才能發掘對方的有點等事情上來,這樣就能夠自然從容了。
9、 適當的放鬆
這樣做能夠緩解心理的恐懼感。將兩腳平穩站立,輕輕地把腳尖踮起,堅持幾秒鐘,然後放下,同時,邊做有節奏的深唿吸邊數數,這樣做二到三組,每組三十下,一般就能緩解心理恐懼。
親愛的,別難過。你知道嗎?這世界上,有著形形色色的人。只要你,稍微有些靦腆而已,你不是一個乏味的人,你也有有趣的靈魂。只可惜你有趣的靈魂被封印住了,需要另一個有趣的靈魂來解救它罷了。所以,無論是繼續沉默不語也好,或是Sunny明媚也好。只要勇敢的做你自己,就是最精彩的生活。
-
5 # 雁過無痕2020
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雙相情感障礙以及精神分裂等所有所謂心理、精神疾病的真相與解決之道探討
心理和精神問題是當前非常嚴重的一個社會現象,尤其是在孩子中也越來越多,實在讓人痛心疾首。由於不明真相和解決之道,多少人沉浸在別人無法想象的內心痛苦和絕望當中,甚至想放棄生命。也造成無數家庭瀕臨崩潰。我作為一個從二十多年心理痛苦中走出來的人,發自內心地想幫到更多和曾經的我一樣痛苦的朋友。
首先,我想要告訴大家,選擇結束生命是一個極其錯誤的選擇。結束生命並不是痛苦的結束,而恰恰是另一個沒有盡頭的更加無數倍痛苦的開始。生命永遠不會結束,每一段生命都有它的意義。
其次,我想告訴大家,所有所謂心理和精神疾病,無論什麼型別,無論自認為多麼嚴重,無論身心症狀多麼複雜,都不過僅僅是一種外在表現而已,也就是說僅僅是症狀,是結果,但並無實質病變。這些所謂心理和精神疾病為什麼難治癒?是因為我們大多數當事人並沒有真正搞清楚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本質、真相和根源。如果找到了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根源,無論問題輕重,無論情況多麼複雜而又與眾不同,任何問題自然都會迎刃而解。所有心理和精神疾病本質上是一樣的,只是不同的人的情緒、軀體症狀表現不同而已。由於症狀可謂千奇百怪,人人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病名,但痊癒的過程和途徑是完全一樣的。
那麼,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根源是什麼呢?
心理和精神疾病首先表現為各種負面情緒,比如傲慢、刻薄、憤怒、仇恨、冷漠、痛悔、恐懼、焦慮、渴求、憂傷、無助、吝嗇、貪婪、發火、怨恨、絕望、報復、自責等。這些負面情緒本來是所有人都有的正常情緒,就像呼吸一樣。倘若能像正常人一樣,不去理會它,讓它們自然過去,也就不會產生所謂心理和精神疾病了。可是我們卻把它們當作一個問題去解決。可這怎麼可能解決掉呢?這是人之常情啊。所以,如果去關注它或解決它,只會產生更多的問題,這就是心理和精神疾病越解決越嚴重的原因,因為這是南轅北轍,方向反了。只要我們不去關注它,解決它,它就自然消失了。如果非要去解決的話,除非把生命解決掉,這就是很多人越解決越嚴重,直至絕望,最終選擇走向絕路的原因。
一般的人遇到負面情緒很快就放下了,但我們不行,非要解決它,哪怕魚死網破,結果越來越嚴重。殊不知,不去解決問題,轉而放下問題就解決了。根本沒有什麼需要解決的,根本沒有什麼心理和精神疾病。這些壓根就不需要管的問題在我們把它當成一個問題去解決的過程中產生了所謂的各種心理和精神疾病。
情緒和身體是相關的,負面情緒也會引起一些生理和軀體的變化,也就是所謂的各種檢測結果和軀體症狀。其實,這些變化只是負面情緒引起的生理變化,並無實質病變。負面情緒消失了,這些軀體症狀也會很快隨之消失。
當然,我說過,這些負面情緒和軀體症狀只是症狀而已,並非根源。要想療愈所謂心理和精神疾病,必須從根源入手。那麼,根源又是什麼呢?
根源在於內心,在與錯誤的思維模式和思想觀念,非要執著於某一個東西。其實,任何人和事都具有兩面性,我們卻總是執著於某一面,執著於非要得到某一個人、物、結果或目標,別的結果就接受不了。比如一些孩子,非要考到某一個成績,非要得到別人的評價和認可。得不到時會痛苦,得到了又怕失去,各種擔憂、害怕、恐懼。
有的人後悔過去,可後悔有什麼用呢?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
有的人特別怨恨別人過去對自己的傷害,可傷害已經造成,冤冤相報何時了?別人只是傷害我們一時,一直傷害我們的是自己,何苦自己與自己過不呢?
有的人因為自卑,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也都有自己的長處。如果世界上每個人都一樣,那這個世界還有什麼意思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並沒有好與壞。
有的人抱怨父母沒給自己帶來條件,可古今中外世界上出身卑微的為人比比皆是。
有的人認為有錢就好了。可是有錢人抑鬱的多的是,沒錢人快樂的也多的是。快不快樂取決於自己,人的慾望時無窮的。思想觀念不變,即便有了錢,還有會其它更大的新問題等著我們。
有的人認為只要換個環境就好了。也許,換個環境會帶來暫時的緩解,但由於沒有內心觀念的改變,同樣也會遇到新的問題。
有的人是因為身體得了難治的病。其實身體上的疾病和心理疾病也是一樣的,就和發燒一樣,是人體的自我保護,提醒我們內心錯了,都只是症狀而已。如果我們改變了錯誤的內心,疾病也就完成了使命,離我們而去。包括傳染病,看似隨意,實際上宇宙的安排是精密無比的。
有的人把心理和精神疾病歸結於原生家庭。如果相信這個理論,那我們還能有什麼希望?那些一個家庭幾個孩子,個個性格不同,如何解釋?其實,是因為一個家庭的成員容易形成類似的錯誤的信念系統和思維模式。
有的人把心理和精神疾病歸結於遺傳,這更是荒唐。誰生下來就有心理和精神疾病?得病之前算什麼?這種理論害死人。其實還是因為一個家庭的成員容易形成類似的錯誤的信念系統和思維模式。
原因各種各樣,但都是執著於某有個東西,總有東西放不下,其實,只要放下了,就什麼都好了。
有人說,我不知道我的原因,我是莫名奇妙得的。那怎麼可能?我們仔細想想,我們的所有負面情緒一定是和某個東西在掛鉤。那就是我們的執著。我們腦子裡不停的想的東西就是我們的執著。
有的孩子很小就得了心理問題,也是和執著有關,這個執著很可能與家長教育理念或孩子所處社會環境有關,孩子很小就接受了一些錯誤觀念,讓孩子有學習壓力,或讓孩子產生自卑、攀比等心理。有時家長都不瞭解自己孩子在想什麼。
任何痛苦背後一定都有一個執著或慾望,放下執著是解決任何問題的唯一之道。
由於錯誤的內心,帶來負面情緒,進而帶來各種身體變化。心是因,身是果,千萬不可本末倒置。
我們要改變內心,不要追求物質,不要瀏覽不良網站,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人生的意義是奉獻而非索取。
很多家長不但自己觀念錯誤,還把這些錯誤觀念強加給孩子,自己把孩子害了還怨天尤人,還埋怨孩子。
所有的慾望和負面情緒都是負能量,都會不斷糾纏與放大,最終正能量越來越少,甚至發展到以負能量為榮,以正能量為恥。這不就是現在社會的普遍現象嗎?為什麼大多數人活得很痛苦?這就是總根源,只是每個人的表現不一樣,有的身體得病,有人心理得病,有人遭受挫折或災難等等。
一旦得了所謂心理疾病,就開始怨天尤人,就認為自己倒黴,就認為上天不公,都不認為是自己的原因,而把原因歸罪於遺傳、家庭、環境、貧窮、疾病等,逃避責任,讓心理和精神疾病來替自己承擔責任。自己不願承擔、面對自己內心錯誤的責任,渾然不知給自己戴上了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枷鎖還怨天尤人。認識不到這一點,又怎麼可能走出來呢?
其實,上天是最公平的。每個做的錯事,必須要自己承擔,不願意承擔,就一直揹著。很多人都選擇逃避責任,但怎麼可能逃避得了呢?
有人想去向心理諮詢師傾述,其實傾述本身又是在釋放負能量,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吸引更多的負能量。而且內心不變,怎麼會有用呢?
言歸正傳,明白了這些所謂心理和精神問題的本質和真相,所有所謂心理和精神問題自然都會迎刃而解。因為實際上它本身並不存在,當然也就沒什麼要解決的,去解決它本身就是一個問題,還會不斷惡性迴圈下去,直至身心無力而絕望。
如何解決呢,首先不要管看起看來無論怎樣嚴重和無法忍受和解決的一切身心痛苦症狀,找到它們背後的錯誤執,把它放下就可以了,所有身心痛苦都會消失,人將獲得重生,灰暗的天空重新陽關燦爛,人生充滿希望、幸福、快樂!
有人說,怎麼會不存在呢?我們內心煎熬的痛苦多麼真實,我們現實面臨的問題實實在在,我們就是睡不著覺,我們身上的症狀和疾病也是真實的,我的人生就是看不到任何希望等等不一而足,這些痛苦就是明明存在啊?說不存在不是自欺欺人嗎?
是的,對我們來說,一切都是那麼真實。我想說的是,這些所謂真實情況都只是結果而已,並非原因,也只是表面現象,並非本質。它們並非一成不變。我們要解決這些所謂心理和精神問題,必須從根源上入手。大家無論透過心理諮詢還是藥物治療,都是在用現象解決現象,用問題解決問題。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不斷加重問題。
所有的心理和精神問題,無論什麼樣的負面情緒,都會表現為自己無法控制自己的頭腦思維,想個不停,吃不下,睡不著,身心疲憊,就想去想明白,結果越想越多,惡性迴圈,無法控制,直至崩潰。這是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能量會逐漸被耗盡,就越來越失去了對自己思維的控制能力,最後甚至連自己的生命都打算放棄,那是低能量狀態的幻想。在那種能量狀態下,就是一個芝麻都變作一座大山把自己壓垮。
這種情況下,唯有提升能量才能改變。這個能量,不光是吃飯和休息,更重要的是停止負能量(負面思維)的侵蝕,不斷提升正能量。就是必須打破惡性迴圈,停止思考(我們是永遠想不完,也永遠想不出結果的),並轉向正向思維,積聚能量。有了正能量,就能掌控自己的思維,掌控自己生命的一切。有了正能量,過去那些困擾我們的問題就由西瓜變成了芝麻。
那麼,如何停止頭腦思維呢?我們就是控制不住想啊!其實,控制不了頭腦就是因為負能量(表現為所有負面情緒)太強大了,我們被負能量所控制了。由於不同人負能量所表現的負面情緒不一樣,軀體症狀更是千奇百怪,也就有了各種所謂心理和精神問題的病名,其實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只要抓住了本質,所有所謂心理和精神問題自然就不存在了,也根本就不需要去解決,因為沒有什麼需要解決的。無論我們是什麼情況,無論有多嚴重,無論現實問題多麼真實和難以解決,無論軀體上有任何嚴重,哪怕得了絕症,根源都只有一個,解決辦法也只有一個。找到了根源,人生中一切問題都是肥皂泡。
我們活在夢境裡,唯有醒來。誰能把夢境解決了?醒來就是,有啥好解決的?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必須要明白自己錯在哪了,要明白沒有誰在懲罰我們,都是自己的錯。宇宙是最公平的,如果我們錯了還能快樂,那才真是沒天理了。其實,外面誰都沒有錯,都是我們自己的錯,不要怨天尤人,只能反省自己。什麼原生家庭理論,遺傳理論,根本不存在,都是害人的理論。自己的命運是自己做主,不要給自己找任何理由和藉口。不要以為是家庭環境原因、是別人欺負我們我們害我們、是人際關係緊張、沒有錢、壓力大、身體疾病等等一切現實問題造成的。錯了,這些問題也都是現象,都是內心觀念錯誤的結果,和我們的心理和精神問題一樣都是同一根源的結果,都是表象,都有一個共同的錯誤的根。即便這些問題被解決,我們的心理和精神問題照樣存在,而且還會出現更大的問題來提醒我們。內心錯了,執著太多,太多的放不下,把我們的內心牢牢束縛住了。放下這下執著,解放內心。如果我們把原因歸到所謂心理疾病或家庭、遺傳、環境等,那怎麼可能解決呢?
每一個痛苦,都是來提醒我們錯了,讓我們趕快回頭。一旦回頭,痛苦就失去了存在價值。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我們一天不回頭,痛苦就會如影隨形。每一個痛苦的背後,都有一個執著,或有一個慾望。唯有放下執著,放下慾望。過去的已經過去,沒有人傷害過我們,快不快樂取決於自己,也沒有人能夠傷害到我們,坦然接受自己當前面對的一切,這是過去的果實,已經無法改變。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改變錯誤執著,從當下開始保持正能量的心念、語言、和行為,不再傳播和釋負能量,包括家裡和網際網路上,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從家務做起,幫助他人,奉獻自己,放下自私自利,放下慾望,放下物慾執著,孝敬父母,愛惜所有生命,敬畏自然,這些本來就是人生的真諦,迴歸人的本性。執著事負能量,結的事苦果,現在播下正能量的種子,我們的未來自然就會改變,幸福快樂就已經上路了。哪裡還會有什麼心理和精神問題?哪裡還有什麼人生問題需要解決?哪裡還有痛苦?哪裡還有不平?
有的人說,我放不下怎麼辦?首先,若果不放下,沒有辦法讓痛苦消失。其實,無論生活中多麼艱難,沒有什麼放不下的。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什麼都帶不走,不放下也得放下。很多人都說放不下,沒有什麼是放不下的,人死的時候都的放下,沒有誰能把它帶走。不放下就得繼續揹著,繼續痛苦,沒有選擇,也沒人能幫我們放下。放下的唯一方法就是接納,接納別人和自己經歷的一切,接納一切可能的發生!何苦這麼認真,何苦與自己過不去。在現實中比我們情況糟糕的人多的是,一般人沒有當回事,沒有拿起來,咱們不但拿了起來,還不願放下。只要放下了就沒有痛苦了。要說放不下,誰也沒有辦法。但痛苦有辦法,痛夠了自然就放下了,話糙理不糙。
還有,孩子有問題的父母,求您放過孩子,放下孩子,不要管的太多,別給孩子灌輸錯誤的觀念,會害孩子一輩子的。還孩子自由,別給孩子過多壓力。網際網路一代,少接觸電子遊戲等一切成癮東西和所有不良網站,也別再用藥物殘害孩子了!!!
認為自己存在所謂心理和精神問題,並想辦法去解決它,是所有痛苦的真正原因和開始,隨著解決的過程,痛苦越來越大。這就是正常人與所謂心理疾病的人的根本區別。人生中所有現實問題都一樣如此,不解決是最好的解決。無為而無不為。大多數人活反了,所以痛苦。
處於負面情緒中的朋友對於我的這些話是難以理解的,希望我們們靜下心來反覆閱讀,一定會有啟發的。在負面情緒中的各種負面想法層出不窮,愈演愈烈,常人是我無法想象的,這種痛苦和絕望不身臨其境也是無法想象的。但是,朋友,我可訴我們,一些都只是幻想而已,千萬不要相信那些幻想。趕快回頭,否則越陷越深。
心理和精神疾病看似兇猛可怕,其實就是一個紙老虎,一旦戳穿它的面目,它什麼都不是。它的能量是我們在關注它、解決它的過程中產生的。只要不理它,很快灰飛煙滅。
無論我們有多絕望,無論我們覺得多麼嚴重和無法解決,無論我們覺得我們有多特殊,朋友,我告訴我們,它就是個肥皂泡!
只要我們下定決心,放下執著,轉向正能量。這一念一起,我們就已經好了。萬事開頭難,咬著牙堅持一段時間,會越來越輕鬆的。一旦我們體悟到了我說的話,我們就掌握了一把無比鋒利的利刃,再遇到什麼事都能輕鬆應對。無論如何,這是唯一能走出來的方向,只能堅持,別無選擇。走出來也並不需要很長的時間。
我的話有些重,只是希望幫到大家,引起大家的驚醒,不當之處請大家原諒!
-
6 # 夢嫻君
我曾經也出現過社交恐懼症的症狀,非常的難受。以下我從“社恐”的概念,原因,還有克服的方法分享自己的經驗和心得:
01那些性格特別內向又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往往表現出膽小怕事,敏感自卑, 在人群中沒有安全感,特別害怕和人打交道,社交萎縮。原因是他們的童年可能經歷過很多社交方面的創傷,或者是他們童年就很少和人打交道,不善於與人溝通。
社交恐懼症:以過分和不合理地懼怕外界某種客觀事物或情境為主要表現,患者明知這種恐懼反應是過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覆出現,難以控制。恐懼發作時常常伴有明顯的焦慮和自主神經症狀,患者極力迴避導致恐懼的客觀事物或情境,或是帶著畏懼去忍受,因而影響其正常活動。
02其實有社恐心理的人,很多都是自己知道社交反應有點過分和不合理,但是就是不知道怎麼控制。原因是還不瞭解為什麼會產生社恐。
其實他們一直害怕,恐懼的不是外在的任何人和事,而只是他們內心虛設的“內在父母”。
武志紅說每個人的一生都是把童年的關係模式不停地投射到外界中的一生。社恐的人群,一般內在的關係模式是,“內在小孩”害怕“內在父母”,投射到外界就是我害怕一切外在的人群,因為他們都是“內在父母”的外在顯現。
明白了這層關係的原因之後,我們就可以放下內心的害怕和恐懼了,勇敢地戰勝“社恐”這隻紙老虎。
03心理學上有一種叫做“系統脫敏療法”,很適合“社恐”人群嘗試著去做徹底自我療愈。
系統脫敏療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又稱互動抑制法,是由美國學者沃爾普創立和發展的。這種方法主要是誘導求治者緩慢地暴露出導致神經症焦慮、恐懼的情境,並透過心理的放鬆狀態來對抗這種焦慮情緒,從而達到消除焦慮或恐懼的目的。
快速脫敏法
此法也稱真實生活脫敏法。主要特點是用造成恐懼反應的實際刺激物代替對它的想象;治療者陪伴著病人透過一系列令病人感到恐懼的情景,直到抵達原先最害怕的情景而不再緊張為止。這種方法比較適用於廣場恐怖症和社交恐怖症病人。
“社交恐懼症”是屬於一種心理障礙,當我們知道了引起它的原因和克服的辦法之後,樹立堅定的信心,在引起實際焦慮的刺激出現或者存在時,儘量剋制自己不出現迴避行為或意向,勇敢地面對,是可以最終徹底治癒好的。
-
7 # 做我喜歡做的影片
社交恐懼症是一種心理性疾病,由於缺乏交際或是性格內向等等都會出現社交恐懼症,這種疾病的發生會嚴重的影響到了生活和工作。
-
8 # 瘋子與路
能怎麼樣,這是一類人,我也這樣。
首先,正確認識,不怪自己
然後,讀書,識人,鍛鍊
最後,淡然看待
-
9 # 綠茶小狸花
這其實是很嚴重的心理問題,武志紅老師說過,內向是對內向者的保護,但是內向本身是不會影響正常社交的,到達了社交恐懼的程度就相當嚴重了,與人社交就是要展示自己,對於內向者而言是巨大的消耗,所以內向者需要一定的獨處時間來恢復。那麼社交恐懼是逃避社交,害怕社交,這樣的人可以依照他個人的興趣愛好,找到有共同語言的圈子,這樣的交往會減少異樣的聲音,減少壓力,慢慢迴歸正常社交
這種性格和社恐會影響他一輩子,尤其是步入社會面對找工作的時候特別難,可能一輩子只能做著一份很普通的工作,又或者上一份工作失業後要找到下一份可能要很長時間才能找到一份能勝任的,身邊的親朋好友都不能理解,只會一味的指責,這樣的人你們怎麼看待他?
回覆列表
社交恐懼症的克服需要心理疏導和藥物治療兩方面的作用,具體方法包括:
1、接納自我、喜歡自我:不要把自己視為社交恐懼症患者,著眼於自身的特點,大膽表現,切勿排斥自我,以免症狀加重;
2、自信訓練、脫敏治療:在專業醫生指導下到特殊的社交場合,提高社交技巧,增強自信;
3、心理輔導訓練;
4、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