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花語麗舍
-
2 # 迷路的L先生
正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我們不是機器人,我們是有感情的生物,是有思想表達能力的生物。人生在世,喜怒哀樂。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情緒的權利,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個性風格。
當你照顧癱瘓的老人時,說明你是一個有孝心的人,同樣,也側面說明你家庭生活的一些變故,每個人都希望微笑面對生活,可微笑不一定帶表著自己真正的快樂,往往都是掩飾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而且你也說了,是太累了,生活壓力太大了,所以有點情緒說很正常的,有情緒就要宣洩出來,不然憋在自己的內心,傷身體還氣自己,那何必呢,對自己雙重傷害。最後,希望你可以真心快樂面對生活,生活很殘酷,但我們不輕易被擊倒,一起加油
-
3 # 紅瑪瑙666
一個人照顧癱瘓老人真是很累,有點情緒我認為很正常。
我家前幾年就有癱瘓老人我姥姥,我媽照顧真的很累很累,我親眼所見,所以說有情緒可以理解,可以發洩一下,親人們多理解吧!
照顧老人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但照顧老人也是很累人的一件事。
第一:老人到了一定年齡就開始小腦萎縮,就會出現老年痴呆等症狀,清醒一陣糊塗一陣,他們的意識是模糊的。有時會認不清人,說話沒有邏輯,所以照顧的人就沒法像正常人溝通。
我姥姥癱瘓在床當時九十歲,大腦糊塗了,心情也時好時壞,心情不好的時候還會發脾氣,不吃飯,還得像小孩一樣哄著吃。
第二:癱瘓在床的老人由於長時間在床上癱著,就會引發各種疾病,比如褥瘡,骨骼僵硬,肌肉萎縮,生理各種器官衰竭等,照顧的人就得勤翻身,定時給老人按摩,還有力度不能太大等等。
給老人翻身是個力氣活,一般一個女人做不到,我記得當時我爸常幫我媽一起抬著姥姥翻身,我媽定時按摩,但由於歲數大了,又長時間癱瘓在床,骨骼都僵硬了,但是沒辦法,這些事每天也得做。
第三:給老人洗澡。這同樣是一件力氣活,老人每天在床上吃喝拉撒,所以必須勤洗澡。洗澡的時候必須兩個人,一人扶著一人清洗,清洗完後還得理髮,等收拾完大汗淋漓。
我姥姥當時洗澡就是我和我媽洗,小心翼翼的,到了夏天洗一次澡更是不容易。嘴裡還得哄著我姥姥,“過年了,咱們洗乾淨逛街去……”,就是嘴裡叨叨著和哄小孩一樣。
第四:給老人打掃衛生。每天尿溼被褥,紙尿褲是不管用的,尿一次衣服溼一次,每天有大量的清洗工作,由於冬天是棉褥,所以只能手洗,這同樣是一件很累的事。
第五:餵飯。這是伺候老人最輕的活了,做好飯有面條,雞蛋糕,奶,等等,基本都是流食,哄著老人順順利利把飯吃了,就結束了,一日三餐,一頓都不能少。
第六:晚上不能睡一個整覺。晚上收拾好都睡下了,累了一天了該好好休息了,但不能放心的睡,半夜起床看看老人蓋好被子沒有,看看老人喝水嗎,看看老人尿了沒有等等,遇到老人拉肚子更麻煩。
我只是簡單的舉了一些例子,照顧老人瑣碎的事還很多,真是一件費心費力的重活。如果是長時間照顧癱瘓老人,真是不容易啊!
-
4 # 姜文灩
大正常了。按照心理學精神分析的說法,這是在承受被動攻擊。
想必你不僅僅是有點情緒,否則你也不會在這裡提問。
如果因長期照顧老人而感到身心疲憊的話,可以考慮找人替換一下,如果家人不能替換,就找一個保姆。
總之不能讓病人把自己的身體拖垮,因為只有你身體健康,才能保證有人照顧老人。
-
5 # 葡萄貓0119
正常的,及時調整,如果能替換最好換一下,你需要放鬆一下,太辛苦了!抱抱你[求抱抱]
現在可能會抓狂,煩躁,但有一天我們會懷念並依賴這種關係,可能這就是痛並快樂,甜蜜的負擔吧!
希望你能抽時間放鬆一下[心]不要把自己也拖垮了!
-
6 # 哈兒喲嘿
人非聖人,七情六慾在所難免,不良情緒同樣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擁有不良情緒不是錯,但沒有好的發洩途徑那就是大錯特錯!像您說的癱瘓老人,他老人家的心境和遭遇可能比你更加糟糕,如果您再將情緒發洩到他的身上,後果可想而知。控制情緒非一般人可以做到,但透過運動或音樂可能會有不錯的效果,祝您幸福!
-
7 # 夜行夢話
正常。
之前看過一個故事。一個男人長期照顧自己臥病在床的母親,經過了幾年的光景之後,他開始厭煩,於是他打算把母親丟到深山裡去。
這一天早上他背起母親,說帶母親出去看看風景。他發現母親從一路上都在往下丟樹杈,他就問母親:你在做什麼呀?然後母親回答他:我再給你丟路標,怕你找不到回去的路。
男人一下子就明白了,他跪在母親的身邊,然後痛哭懺悔,母親微笑的說不要緊。從那天開始,男人就認真照顧自己的母親,直到母親離開了人世。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那句老話:久病床前無孝子。
每個人都會有一定的情緒,尤其是這種長期的看不到盡頭的照顧。會讓一個人產生一種容易暴躁的情緒,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只要你沒有放棄,你還在做,你就是好樣的。
-
8 # 80後寶媽小劉
你好,我個人認為正常,有句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嗎。但是這種情緒不能去對這癱瘓老人發作,得自己尋找這發洩的出口。我們都是成年人,應該知道有些痛需要自己慢慢消化。
-
9 # 唐門吹水
以前有句老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話說的是殘酷了一點,但理是這個理。
是啊,誰攤上這事都很無奈,沒有人來幫你分擔。一個人忙了外邊忙裡邊,每天都累死累活的,長期處於這種壓抑的狀態,總會忍不住想要發洩一下情緒,所以你無需為此而自責,這很正常。
照顧一個癱瘓的老人,是一件非常煩人的事情。每天要給老人餵食,給他翻身,服侍老人的排洩,還要不時地幫他按摩,以免他的肌肉萎縮,事情真的是太多了。這些事情都要一個人來做的話,真的很累。
我一位朋友家的岳母,得了帕金森綜合症,全身只有眼珠能動,整整在床上躺五年了。每天進食都得把食物研磨成粉末,煮成稀糊,然後再用大針筒從鼻飼管直接推進胃裡,因為老人已經失去咀嚼的能力了。光是給老人進食就要耗去很多時間。
朋友要上班沒有時間照料老人,專門請他那下崗呆家裡的大姨子精心照顧。時間久了,他大姨子累的時候也會發發牢騷,儘管照顧的是她自己的親孃。
父母生下我們,哺育我們成長,付出了太多。等他們老了動不了時,就該輪到我們來照顧他們,因為贍養老人照顧老人就是自己的責任。
所以,你還是看開點,累了時有點情緒不用太在意,偶爾發發脾氣不要緊,重要的是,鬧過情緒發過脾氣之後,還是得要精心照顧老人。沒辦法,生活還得繼續,只要我們多想想,父母曾經是怎樣為我們付出時,我們心裡再累也會想得開的。
-
10 # 彈彈心裡話
說實話————有!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只不過有一些他能夠合理控制情緒,不表現出來。
你說你一個人照顧癱瘓老人,至於詳情我不清楚,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你是個有孝心的人!
回想起以前,你還是個小孩子,
你還不會自己吃飯,需要他們一日三餐地餵你,有時還追著你滿地跑,只為了你能吃飽;
那時,你還不會拿筷子自己吃飯,你的爸爸媽媽不停地教你,可能這個過程他們會覺得很辛苦很累,但是你至少學會了,他們也能覺得安慰,對吧?
以前,半夜總要時不時地給你衝奶粉,換尿布,你哭不停,他們這就得不停哄,有時,他們也整夜都睡不著。
現在啊,輪到你餵你爸爸媽媽了呀,給你爸媽清理排洩物!
說實話,你做得,正是世間所缺少的,在這裡,雖然我不認識你,但是我要給你個贊。
一個有孝心的人,走到哪裡,都會有屬於特色,一種值得被歌頌的特色!
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他/她都有感情、情緒。
有些人善於表達情緒,有些人則不善於表達,但是,不表明後者沒有情緒。
人多數是具有利益性的,當一個人在做著感覺沒有利益或者任何價值事情的時候,他/她多半是會有不滿或者厭煩的情緒。
【換句通俗的話來講,有時候你要明白自己做那個事情的意義,也就是你能夠明白自己在做什麼?】
你知道,父母養你,和你照顧父母,本來就可以不對等,你們之間的關係是世間最無價、無可比擬的,我不知道這樣說能否清楚表達我想說的東西!
你養我小,我護你老!
人生其實本來就短暫,人這一輩子,
眼睛一閉一睜,一天就過去了!
眼睛一閉不睜,一輩子就過去了!
所以說,人這一生,除了生與死之外,其他的都是小事!
可能你覺得照顧癱瘓麼老人類,那麼就多多開導開導自己,想想以前的美好,也數著你們還有多少個能相處的日子?
這輩子,最最最真的事情是——你將你成功的事情告訴你的父母,講給他們聽,只有他們,會由衷地、發自內心地替你感到高興呀!
如果說有情緒了,那麼請告訴自己,你做得事情是【有價值】的事情,對你來說意義非凡的事情。祝福你呀!
感謝認真考完的你,鐘意的可否給個支援,手有餘香呀!
-
11 # 海邊拾螺人
正常的,長期臥床的老人,思維敏捷度也很小了,簡單來說,身體動不了,腦袋也不願思考,負面情緒本來就大,所以經常犯糊塗,而且還不聽別人的勸阻,讓照顧的人很是惱火。
不過,最近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好好照顧吧,珍惜有父母在的日子;父母在,即便是臥床不起,回到家,也能看上一眼,能坐在床邊說說話,如果哪天不在了,看也看不到了,想麻煩任何人都麻煩不上了。
所以,照顧病人就是一個耐心活,不能急躁,也不能上火。一個正常人,如果有幾天行動不便,還覺得憋屈,何況一個整天臥床的癱瘓老人。
以前,小區有一個60多歲的老人,身體好的時候180的大個子,腦出血癱瘓以後,語言能力也失去了,人也瘦了很多,負面情緒很大,整天在陽臺上喊叫,他老伴照顧他,每天推著他到樓下曬太陽,一不如意就哭鬧不止,聲音很大,有時候也很無奈,就讓他自己喊叫一會,就沒事了!
說多了都是淚,多包容,多理解吧,誰都不知道老年的自己是什麼樣子的,希望每個人都有一個好身體!
-
12 # WangjinZhi
一個人照顧癱瘓老人是很累的,有點情緒,發脾氣,碎東西等,都是很正常的。家裡人應該理解他,隨時替換輪流,相互照顧一下,不要一個人太累。另外多與他交流溝通下,給他一定的時間鍛鍊身體,釋放一下心中的壓力。是比較好的方式。
-
13 # 悟空悅心
我們有句古話叫久病無孝子,說的就是這樣一個事實。從傳統到道德觀,我們一向以孝為重。照顧生活不便的老人,更能顯現孝道的核心。因為這需要長久的精力與時間,不比平常的噓寒問暖。
而在所有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中,照顧身體癱瘓的老人可能是最費時耗神的。想想一個成人的體格,然後是吃喝拉撒一應俱全的需要去照顧。這樣,作為晚輩,無論是時間還是精力,日復一日的消耗,心裡沒有任何良好預期的迴應,不知何日是頭?難免心生抱怨,這是情有可原的。況且,還是一個人去獨自照顧,無人分擔,遙遙無期。
面對這一問題,為減輕心理煩惱,現在可以這樣去嘗試解決:1.心裡做好長遠打算,以免患得患失。2.理順照顧步驟,去繁就簡,減緩承受壓力。3.學會自我傾訴,讓心生的壓抑向外發洩,以免積累成疾。4.嘗試在忙碌的生活中,培養一個輕鬆心靈的小愛好,閒時自娛取樂,也可以緩解心裡的鬱悶。
-
14 # 君傑快樂
這太正常了,但你不能衝癱瘓老人吼叫,因為這樣的人已經夠難受的了,實在受不了了,你可以找個沒人地方大喊大叫一陣,等情緒平靜下來了再回去,這樣既能發瀉自己不良的情緒,又不會對這樣的人造成心裡影響,是兩全齊美的辦法。
-
15 # 手機使用者52403951542
正常,多好的脾氣也有煩的時候,我的老媽也癱瘓在床上躺著也有一年多時間。我是家中老大,那時候我也六十多了,每天都是餵飯,接屎尿,煩也沒用忍忍吧!她老人家也去世快倆年了,有時候還很想的。這是我老媽生前的照片。
-
16 # IQ心若止水
記得婆婆生病之前還能四處走動,於是經常希望我能帶她出去走走,散下步。解解悶,可當時忙碌的我,總是覺得來日方長。並未放在心上。
不久婆婆查出了肺病,透過住院治療,有所好轉,病情好轉後的老人,回到了老家。
雖然老人的身體狀況讓我們擔心,可大姐的電話讓我們徹底打消了顧慮,
她告訴我們婆婆狀態特別好,每天和幾個老姐妹,不是爬山,就是到處玩。
為此,我和老公覺得,婆婆回到老家的決定是正確的。我們深信,明天的她會更好。
大概一個月以後的晚上,大姐的電話,突然響起,說婆婆病重。接到電話的老公二話設說,第二天就開車回老家,將婆婆接過來,直接送醫院。
這次出院後的老人,就只能在家裡走動,漸漸的,隨著病情的加重,頻繁的住院,打針,輸液,幾乎成了她生活的常態,直到生命結束的最後一刻。
打開回憶的相簿,都是老人家近兩年,開心,快樂的瞬間,也是身體狀況,精神狀態特別好的瞬間。
這昔日的美好,不由得讓我想到了生活中,到底有多少的美好,從今天,從現在的指縫裡悄悄溜走。
當我們抱怨現狀時,當我們在病榻前照顧老人時,累是一定的,有情緒也是正常的,畢竟真正屬於老人的日子不多了,陪伴老人的時間也是有限的。
在我看來,比起明天的後悔,我更願意現在多陪伴他們一點。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
17 # 小冉兒
很正常啊,這個應該正常人都應該能理解的。包括就算吶,是自己的父母你也是一樣的,時間久了都會有情緒有脾氣的。而且就算我是那個癱瘓的人,我也很能理解,如果是我的孩子一直照顧我情緒不好,心情不好都太正常了。只要沒有虐待沒有什麼暴力傾向的,我覺得都還算好。還有就是不惡言相向之類的吧!如果是自己的,父母。建議有情緒發脾氣的時候揹著他們。
-
18 # 葉落也很美
一個人照顧癱瘓老人太累 了有點情緒,實屬正常。不照顧老人不知道其中的苦,看是容易實屬不易,其中的苦只有自己知道。
我照顧年邁的父母,有時候也是有點情緒,不但身累心也累。父母如果身體健康,心情就很好,如果父母有一人住院,心情就特別壓抑。
母親住院的時候,回到家看見年滿87歲的老父親,孤單單的在沙發上坐著,心情覺得特別的心酸,真希望時光停止不讓他們老去。
你一個人照顧癱瘓老人,說明你是一個善良孝順的人,有點情緒不要緊,是人都有點情緒,只要做到問心無愧就好。
-
19 # 君默笙簫
跟您講一個我親身經歷的事情,我姥爺81歲那年摔倒啦,去醫院大夫說手術風險很大,不一定能完全康復行走,而且老人心臟還不好……姥爺有三個女兒,三個女兒回家商量了好幾次,最後決定不手術了,回家靜養。可是靜養的結果就是永遠躺在了床上,二姨、媽媽、還有老姨在上班的同時輪流照顧,姥爺年輕時候特別的愛孩子,女兒們也都儘自己最大孝心照顧著。可是姥爺躺著床上心情不好,後來可能還患有老年痴呆,一宿一宿的不睡覺,鬧人、尿床、便床是天天都會發生的事,折騰的三個女兒筋疲力盡,後來老姨夫也上陣救援,給洗被子、擦身子、剪頭髮,就這樣一年、二年、三年過去啦……突然,二姨有病啦,媽媽和老姨又去醫院輪流照顧二姨,實在是沒時間照顧老爺子,無奈情況下把姥爺送去了養老院。誰知半年後,養老院傳來了訊息,姥爺去世啦………如今,媽媽只要看見姥爺照片、清明節或者偶爾想起姥爺,她就會痛徹心扉、痛哭流淚,媽媽說她永遠忘不了姥爺在養老院時候看她的眼神,媽媽說她現在才明白,那是期待祈求的眼神,他祈求能回家,他不想在養老院,他想念她們……
子欲孝,而親不在,那是一種更讓人內疚悔恨的痛………
-
20 # 觀心墨
你說的:照顧癱瘓在床的老人,有情緒。我覺得非常正常的,同時我也非常能理解你所說的情緒。因為我能和你感同身受。
給你講講我的故事吧。
2018年2月準備過年的時候,我的媽媽因為中風癱瘓了,雖然幾經波折地各種治療,但最終於事無補。過程中的艱辛無奈和心酸真的只有自己體會,沒辦法和別人傾訴。最後在照顧護理的問題上,我更是糾結不已,心有餘力不足是一個方面,還有一個方面就是你再怎麼細心努力照顧,都不能夠挽回她一個正常人該有的生活。每天的吃喝拉撒睡,24小時不能離人,時時刻刻還承受著病痛的折磨。
在最後的時候,權衡各種,最終還是選擇送養老院,請人照顧,別人不理解,還可能在背後說各種不孝順的話,但是作為子女,我真是無能為力,一邊是女兒需要照顧,一邊需要養家餬口,再沒有第三雙手,顧得了母親了!
所謂的,天倫之樂後會無期了!!
回覆列表
我深有體會,媽媽走後第二年爸爸就中風入院,我在外面工作,當我趕到醫院,爸爸看見我眼淚流了下來,歪著嘴想說話而說又不清楚,我很難受,在我心目中那個無比堅強的爸爸好象不見了,此時此刻是那麼的無助,我可以說什麼呢,只能默默的陪在他身邊照顧著他,祈求爸爸儘快康復出院,然後每天陪著爸爸在醫院的走廊練步,經過幾天的治療爸爸好了很多,醫生說過十天八天就可以出院了,治療期間買了幾本關於心腦血管康復與治療方面的書讓我爸爸看,我也看,同時學會很多。時間過得很快,爸爸終於可以出院了。可是問題還有很多,我爸爸一邊手和腳都不能恢復以前了,要靠柺杖行路。我很擔心不信醫生的話,帶著我爸爸去更大的醫院甚至專科醫院,結果都是一樣,沒辦法只能努力鍛鍊身體,按時服藥,祈求奇蹟出現。幾年過去,爸爸有時會對著不能動的手和腳發火,罵這個沒用的手和那個沒用的腳,也會對我發火,我的心就特別難受,只能私底下也發洩一下,可又能怎樣呢,因為你已是他唯一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