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nancy809

    我有個閨蜜,她對感情是寧缺勿濫型型,剛開始結婚時,我們都有意無意的幫她介紹男友,催她趕緊結婚。現在我結婚了8年了小孩也快6歲了,可婚姻生活也嚐遍了五味雜成。呵呵,本以為自己以後的生活都是美好和幸福,其實哪裡有童話故事?一地雞毛。吃虧的還是女性。。。現在反而羨慕她的小小精緻生活,閨蜜有房,不大,但很精緻,還有自己的生活圈子,也不用為了雙方家庭瑣事而煩惱,生活的有滋有味。我們還有一個共同的閨蜜,我們三人關係很好,也是大學同學。我們三人現在觀點也一致,我們兩人也都表示羨慕她,讓她找到生活的意義,為了自己,沒有干涉到他人生活,不要人云亦云,自己過的開心就行,為啥不活的灑脫一點?

  • 2 # 舍是境界aa

    無論何時何處,人類社會往往顯現出這樣一種組織架構———人與人生活在一起。但是情況正在逐步改變。在過去半個多世紀,人類已經做出了一種非凡的嘗試: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在許許多多的地方,許許多多人,出於不同的想法,獨自生活。20世紀上半葉,很多人年紀輕輕就結婚,兩口子生活在一起直至其中一方死去才分離。如果死神來得早,活著的配偶可能會再婚;如果死神來得晚,配偶往往會搬去和子女住,或者子女會搬過來跟他們住。但是,現在情況已經不同。人們往往晚結婚,也有很多人離婚,獨自生活幾年甚至幾十年。人們獨自生存,獨自操持一切———包括養育孩子。人類似乎走入了社會生活的迴圈圈:獨居、群居;群居,獨居。

      很多人不願意說出他們的全部故事,但正因如此統計工作已經開始。根據市場研究機構歐睿資訊諮詢公司(Eurom onitor International)的報告,過去15年中,全球獨居生活的人數劇增,從1996年的1•53億上升到2011年的2•77億———上升了55%.在英國,34%的家庭只有一位家庭成員;在美國,27%的家庭只有一個人———幾乎相當於每7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獨居者。

      在美國,獨居者以女性居多,大約有1800萬;獨居男士則有1400萬人。在35歲至64歲的獨居者中,中年人佔絕大部分,約為1600萬,老年人佔1100萬。18歲至34歲的獨居者的增長率最高,1950年只有50萬,現在則超過了500萬。跟年長者不同,年輕的獨居人士多居住在大都市裡。

      瑞士是全世界獨居一族最多的國度,47%的家庭只有孤身一人;挪威次之,40%的家庭是獨居家庭。由於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多是高福利社會,保障了獨居者的衣食無憂。日本雖然在傳統上是家庭觀念很強的國家,但是現在也有30%的家庭是獨居模式,獨居者多居住在城裡。荷蘭和德國的獨居者比例比英國高,猜猜哪些國家的單身者越來越多?中國、印度和巴西。

      儘管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獨居行列,但這一現象一直沒有被真正討論過。我們樂於鼓勵年輕人去尋找自己的生存方式,但不清楚獨居是否就是他們最合適的選擇。我們擔心自己的朋友和家人,不知道他們是否找到了自己最適宜的生活方式,哪怕他們堅持說自己這樣過挺好。我們支援自己的長輩在喪偶後追求新的人生,但不知道他們說寧願獨居是否言不由衷。

      因此,對每個人、每個家庭來說,獨居並非私事,這是日益普及的社會現象。當我們公開討論日漸增加的獨居者話題時,這並非是八卦言辭,而是真切存在的社會體驗。無論你是否相信,獨居現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一種社會性實踐。它改變了我們瞭解自己的傳統方式,改變了我們的傳統交往方式。它重建了我們的城市生活方式,開發出新的經濟。

      是什麼促使了獨居現象的產生?是經濟發展催生的財富?還是現代福利國家提供的安全感?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是獨居者有能力養活自己。但是,人們還有能力做其他事,為什麼非要選擇獨居?所以經濟並非獨居的唯一原因。

      除了經濟因素,還有社會文化方面的改變。19世紀晚期。著名的社會學家迪爾凱姆為社會學確立了有別於哲學、生理學、心理學的獨立研究物件和方法,即社會事實。他闡述了社會事實之間存在的結構、功能和因果的關係,制定了一系列社會學研究的實證規則。但是,現代獨居現象已經遠遠超出了迪爾凱姆的理論範疇了;在不久前,人們對配偶不滿意,想離婚還需要向法院解釋,如今,無須同意原則與無過錯制原則使離婚變得更容易。在這樣的現代文化背景下,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選擇獨居?

      另一個原因是資訊時代的到來。資訊爆炸使獨居者也能享受到社會生活的樂趣,人們活得比以前更長壽———特別是女性,她們的壽命往往比配偶長几年甚至幾十年———因此年齡也是造成獨居現象的重要因素。

      儘管很多人對獨居問題各有看法,還有人認為這是個人私事,我在研究中卻發現,獨居有許多共同原因。當今世界,一些年輕人將獨居當作是獨立和成功的標誌,當作是自己對時間和專業的投資。他們說,這樣的投資是必要的,因為現代家庭非常脆弱,更多的工作最終都必須靠個人完成。此外,增強自我能力意味著能夠接受更艱難的工作,意味著能夠享受自我。當然,對另外的人來說,他們則致力於更加社會化,致力於建立更強的朋友和工作網路。

      獨居和孤獨並不完全相同,儘管這兩個概念時有交集。事實上,很少有證據證明獨居人數的上升導致人們感覺孤獨。研究發現,一個人是否感覺孤獨,決定因素是人本身,而非家居者數量。孤獨感並不來源於我們獨自生活,而來源於我們自己的感受。即使在研究室之外,也有大量的材料證實這一點。就像那些離婚或者分居者常常說的那樣,如果你找錯了伴侶,那你跟他們在一起生活時,會比自己獨居時更感到孤獨。

    這也證明了。那些從未結婚的人比結婚者抱怨更少。研究顯示,未婚者比失去配偶或離婚者更快樂。

      從理論上看,獨居者人數上升引發一系列問題,如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減少了,孤獨人數增多了。我曾經做過一次獨居社群調查,結果發現很多情況與大家想象的不一樣。很多人往往以為獨居社群很危險、困擾多多,獨居者比較自私、孤獨,害怕得病或孤獨死去。但是透過調查,我發現他們有很多辦法對付這些問題。當然,我必須承認獨居引發的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大多數獨居者都比較富裕或經歷多多。

      有些時候,獨居者會覺得孤獨、焦慮,無法確定自己能否開心地過另外一種生活。但是,結婚者或同居者也往往有類似情況發生。獨居者增多也有積極的社會影響,年輕的或中年單身者使城市充滿活力,因為他們會花更多的錢,更熱心參加社會活動,更投入公共生活。

      儘管有人擔心獨居會使好環境難於維續,因為獨居者往往喜歡住在公寓而非大房子裡,喜歡生活在綠色城市而非依靠汽車出入的郊區。但是,有更多的好理由讓人相信,獨居者生活在城市裡消耗的能源少,比那些時而一起生活時而分開居住的夫婦更節約能源。

      總之,對於生活方式改變引發的問題與機遇,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畢竟,獨居這種生存方式尚處於早期階段,我們只是開始瞭解它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改變我們的家庭、社會和城市。

    說法

      如今,獨居的人比以往任何時刻都多。在亞特蘭大、丹佛、西雅圖、舊金山與明尼阿波里這些繁華的美國城市,超過四成的家庭只住著一個人。而在曼哈頓與華盛頓,獨居家庭佔到近一半。

      依照國際標準而言,這些資料令人驚奇———是低得令人驚奇。在情侶之都巴黎,超過一半的家庭只住著一個人,而在崇尚社會主義的斯德哥爾摩,這一比例竟超過六成。

      只要經濟條件允許,在不同文化中選擇獨處都是司空見慣的。儘管美國人以自力更生和個人主義文化自居,但德國、法國和英國的獨居家庭比例都高於美國,甚至日本也是如此。單身人口數量增長最快的三個國家———中國、印度和巴西———經濟發展也最為迅速。

      曾幾何時,只要一想到獨處,就會令人心生憂慮。但那已是時過境遷。現在,地球上最有特權的人們不惜動用人力物力將彼此隔開,以獲取私人空間。

      獨居符合當代價值觀,提升了自由、個人約束與自我認知———這些都是現代生活引以為榮的理念。

      獨居不再那麼可怕,其重要原因是,它不再意味著不合群和缺乏社交的社會。在近十年的研究中,訪問了300多位單身人士(我對獨居者的稱呼)之後,我的結論是,獨居似乎可以鼓勵而非抑制社會交往。

      事實上,獨居能讓人們更容易參與到社交活動中,因為單身人士時間充裕,也沒什麼家庭負擔。

      新型通訊技術讓獨居成為一種社會經驗,因此,一個人在家並不會難受或有關禁閉的感覺。獨居一族可以在家上網,瀏覽大量人物、資訊和觀點。網際網路的運用看來不會切斷真正的友誼和聯絡。

      如今在美國,獨自居住的人數是1950年的十倍。但是,單身族人數最多的年齡段是中年人,有1500萬35-64歲的人正在獨居。那些經歷分手或離婚的人原本可以選擇和室友或家人住一起,但卻決定獨居。然而,我採訪的很多人說,他們選擇獨居的理由是他們發現和錯誤的人同住是最糟糕的事情。

      在我的採訪中,年長的單身人士對獨自居住有著明顯的偏好,他們因此得以保持獨立和完整,並明確表示厭惡與朋友及家人同住,或搬進療養院。

      根據羅格斯大學社會學家黛博拉•凱爾(D eborah C arr)的調查,喪偶18個月以後,只有四分之一的老年男性和六分之一的老年女性有興趣再婚;三分之一的男性和七分之一的女性對於未來的約會有興趣;而只有四分之一的男性和十一分之一的女性對立即約會有興趣。

      大多數年長的寡婦、鰥夫和離婚的人都把自己重塑為單身人士。一個世紀前,美國將近70%的老人與孩子一起生活;今天———多虧有社會保險和私人養老金在市場上產生的財富———僅有20%的人和孩子一起生活。據洛杉磯大學經濟學家凱瑟琳•邁克蓋瑞(K athleen M cG arry)說:“當他們有更多的收入,可以選擇如何生活時,他們選擇獨居。他們用錢買來了自己的獨立。”

      我在為一本描寫1995年數百名獨居者死於芝加哥熱浪的書收集素材時得知,一些健康不佳的老年人獨自居住,這很危險,他們理應得到比今天更多的關懷和支援。但是,老年人獨居的增多也是一項社會成就。持久的健康、財富和活力使這麼多65歲以上的人能夠比上一代人享受更長時間的獨居生活。今天的新鮮事是,相對其他選擇而言,絕大多數的老寡婦、鰥夫和離婚的人更喜歡獨自生活,並且他們願意把錢花在住房和特殊家政服務上。一些權威人士預測,由於經濟不景氣,獨居率會直線下降:年輕人會搬到父母的地下室;中年人會因財政原因推遲離婚或分居;老年人將搬去與孩子一起生活,而不是堅持在老家獨居。

    然而,迄今為止,幾乎沒有證據顯示這一切已經發生。真實情況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因為無法找到好工作而搬去父母家;但是20-29歲的獨居者比例略有下降,從2007年的11.97%降到2011年的10.94%.在普通人群中,從絕對數上看,獨自生活日益普遍。最近一次人口普查報告估計,今天有超過3200萬美國人獨自生活,比2000年的2720萬和2010年的3100萬均有增長。

      種種跡象表明,獨自生活在未來將變得更加常見,在成年期的每一個階段和人們買得起的任何一個地方,莫不如此。

      長期以來,人們就形成了以家庭為基本單位的生活格局,在以往,人們在未成家之前,與父母合住是天經地義的,分家另過是結婚以後的事。只有那些家庭的叛逆者或家庭不健全的人,才會獨居獨處。總之,獨居者會被人們“刮目相看”。今天,經濟的飛速發展,帶來了物質的豐富及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傳統的單一生活方式受到挑戰。在都市裡,越來越多的新潮青年儘管和父母生活在同一個城市內,卻自擇小屋過起獨居生活,

      社會學家認為,傳統的家庭構成是擴大式的。父母、兄弟姐妹幾代人生活在一起,這樣難免會產生矛盾與衝突。青年出於對傳統的抗拒、個人理想的渴求、個性的充分展示等而選擇走出家庭,開拓自己的生活空間,使獨居成為家庭構成的又一景觀。但是,由此也帶來了一些社會問題,諸如上下輩代溝、未婚同居、老年人贍養等等,如何解決這些弊端,應該引起我們的關注與探討。

      此外,研究分析發現,獨居者容易出現精神健康方面的問題,其患抑鬱症的風險,比與家人同住者高80%.相信人們都會知道抑鬱症危害之大,因此日常要注意。

  • 3 # 錦陽日常

    1.主要現在大家生活非常方便,任何問題透過網路就可以解決百分之九十九,不需要天天見面聯絡感情。

    2.社會壓力太大,競爭激烈。每天生班壓力很大,下班後就不想動了,只想自己靜靜呆會。

    3.社會節奏很快,我們為跟上他已經拼盡全力。沒有時間去了解他人,所以我們會有孤獨感,卻不願意開啟心門。

  • 4 # 畢昇廣告圖文製作部

    為什麼身邊很多人都開始喜歡獨居生活我來回答。

    我個人的觀點是:

    一 因為沒有交集就沒有摩擦。一個人獨居能完全的享受個人生活,不被外人打擾,一個人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也不需要去顧及別人的感受。

    二 在經濟方面也能大大的減少支出。大家在一起,無非就是吃吃喝喝玩玩。各項消費都不小,隨便一花好幾百。可能大部分的開銷都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三 人和人之間因為背景或者工作不一樣,彼此間的溝通無形中就會慢慢變少,共同話題也逐漸減少,就算見面,也無話可說。

    四 也許是因為彼此的時間差,太大。

  • 5 # 長安話事人0

    現在很多 80後 90後的人基本都是獨生子女了,而絕大部分的人都是基礎工作,明天都在辛苦工作,沒有很多的時間和能力來照顧自己的孩子,瞭解他們的心理訴求、關注他們的內在和外在的成長。年輕人揹負三座大山,壓力巨大。

    我有一個還不錯的朋友,有一次我們約飯,她對我說,你這個人有一個最大的好,第一印象給人太友好,總覺得能跟你成為很好的朋友。又有一個最大的壞,接近之後,卻一直在推開想像你靠近的人。

    在現在的21年的成長生涯中,明白,沒有什麼快樂是自己真心快樂了。

  • 6 # 活到哪一天

    真實的情況不是喜歡獨自生活,而是現實總是太複雜,我想是不得不的選擇,衡量利弊一個人畢竟簡單許多,生活到處充滿無奈。

  • 7 # 晴天就是有太陽

    其實每個人都有想獨自生活的時間短,我就是這樣的。

    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自己的工作區域。在家裡會有獨自生活的想法,是因為自己的生活習慣和家裡人不一樣,在很多人看來,在家就是無拘無束的,什麼時候該幹什麼並不是由時間來決定的,而是隨著自己的喜好來的。比如幾點起床,幾點吃早飯,幾點吃午飯,幾點睡覺等。但是家裡的長輩已經養成了相對嚴格的時間計劃表習慣,早上7點到8點吃早飯,晚上10點左右睡覺。於是,這些生活習慣就有衝突了:你還沒起床,已經叫你吃早飯了;你剛吃完早飯,已經要吃午飯了;家裡長輩已經睡覺了,可你的夜生活才好開始。

    而在工作區域,有些太多麻煩事,說到底,就是自己很懶,很佛系。不想參與到一些煩心又不得不去參與的事情裡去。因為自己的所需所求不大,只要自己活的充足就夠了,所以,那些勾心鬥角,完全不想攪和,只想躲得遠遠的。

    這種獨自一個人其實也只是一段一段的,沒有人真的喜歡永遠一個人,因為有很多快樂的事情是要有朋友一起才是最開興的,吃火鍋,旅遊,看電影。。。。。。真正想要的是該獨自一人時獨自一人,需要小夥伴時三五成群,這才是最想要的!

  • 8 # 戀夏戀夏

    的確,身邊有很多人喜歡獨自生活了,可能是因為現在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覺得家庭也成了自己前行路上的負擔,想過一個人的生活。原因也是有的

    1、一人吃飯方便。一個人吃不多,到哪裡都能蹭飯。而且簡單湊合就是一頓飯。其實是在說單身的人沒有什麼家庭負擔的,生活壓力小,所謂“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就是這個道理。

    2、行動自由。想幾點睡覺,想幾點起床,想逛街還是想上網,沒人干涉,做什麼都自由自在。不要考慮別人的感受。尤其是年輕人,聽煩了父母親的嘮叨,特別渴望這樣的自由。

    3、生活自由。沒有人會問你怎麼這麼晚了還不回家,也沒有人因為你不洗腳而不讓你上床。你可以把家裡弄得很亂也沒有人訓斥。

    4、無負擔無壓力。單身的人可以不考慮房子車子票子的問題,不要還房貸,不要買車子,不要考慮孩子的教育問題,不用為了週末為了去誰父母家而爭吵。

    5、自我中心。完全的絕對的自我中心,你的世界,你就是君主就是主宰一切的,沒有人命令你干涉你嘮叨你說服你。你完全可以自己做主。

    每個人都是一個單獨的個體,有著自己的獨特思維方式。但終究個體還是活在社會和世界中,總要與世界打交道。

    一個人生活,一個人工作,一個人承受壓力,一個人歡樂痛苦,但是總會有累的一天,也想找一個依靠的肩膀,抱一抱,來點溫暖。

  • 9 # 重慶楊姐

    我個人的親身經歷,我從不喜歡和別人打交道。以免人多嘴雜,我喜歡獨處,一天忙完之後有一點時間就用來學習,獨處習慣了。現在一點不想和別人聊,我的生活中出了家人父母兄弟姐妹,我從不和別人一起玩。現在有很多人打床將,打到起吵架打架的人多。所以我不想去和別人打交道。我也不小得打床將。有空學習寫字和認字?因為我沒有上過學,想學習一下。活到老學到老。人生才有義利。

  • 10 # 小芒果的一家子

    每個人都應該要學會獨立。 獨立是不依靠任何一個人,獨立是不依附任何一個人,獨立是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獨立的人就算沒有一個人幫助自己也可以完成工作和事情,不會耽誤,不會拖延。 上大學的時候,宿舍裡面有一個很不獨立的同學。我記得當時上大一的時候是他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他的姐姐送他來上的。他的媽媽為他鋪好床鋪,穿好蚊帳,爸爸為他打好熱水,收拾好衣服。叮囑他這個東西應該怎麼用,那個事情應該怎麼做。在我心裡面,我覺得他吃什麼穿什麼,都需要別人來決定。我記得後來相處下來,他竟然連自己的襪子都不會洗,遇到什麼事情都得打電話問媽媽。他根本不能夠獨立生活,都上大學的人了,都是二十幾歲的人了。 不獨立的人,不光自己的生活瑣事處理不了,更別說是遇到點其他的什麼事情。我真的很難想象他以後怎麼生活。 獨立呢,也不是孤立,在自己有能力的情況下可以自己做事,但是在自己需要一點幫助的時候,可以尋求別人來幫助,獨立不是意味著自己撐不了的時候也要死撐的。 獨立也分很多種,獨立經濟獨立事業獨立,性格獨立,做事獨立,方法獨立等等。人都是在不斷學習,不斷成長中進步,沒有誰是天生就會的,所以我們應該多學點東西,有自己獨立的思考,獨立的做事方式,獨立的解決方式,遇事才不會慌亂,才不會措手不及。

  • 11 # 叫我王逗逗

    一般獨自生活的都是二十歲以上的人。而選擇獨自生活的原因無非就是厭倦了爾虞我詐,不想跟無意義的相處。又或者是感情上受過傷!再或者是想跟人接觸卻發現自己什麼沒什麼朋友!

  • 12 # 椰帆isme

    喜歡獨處可能有幾點吧:

    1、年齡。人會隨著自己年齡的不同,對自己想法與追求不一樣。喜歡獨處的人一般為中年居多,他們不再有年輕時那樣的任性、輕浮、蠻幹及好動,而是更多的責任感,一個扮演多個角色的承受著,面對當前勢不可擋的壓力無從釋懷,覺得獨處是他一種釋放的最好形式。

    2、生活節奏太快。現在的上班族為了生活基本是早出晚歸,每天工作那麼累,根本就沒有精力溝通。

    3、性格。性格內向的人本來就不善於與人溝通,喜歡獨處。

  • 13 # 單身老王

    說實話,我就已經開始喜歡獨自生活了。

    下班回家後,收拾一下屋子,洗澡,開啟電腦看電影,來了興致就小酌一下。不用在一天的工作後還要考慮另一半的感受。

    受疫情影響,開始自己做飯了,這種輕鬆的感覺確實很不錯。

    但是,我內心深處明白,這樣不行。我不是獨身主義,我還是想找另一半的,只是由於各種因素和陰差陽錯一直單身至今。婚姻就像圍城,裡面的人想出來,外面的人想進去。我承認兩個人也有兩個人的好,可以相互扶持、相互關愛。

    但就目前來說,我還是很享受獨居狀態的。自由自在,無家庭壓力。“無人與我立黃昏,無人問我粥可溫”看似寂寞,換個角度想我也不需要陪別人立黃昏,問別人粥可溫不是?

    等自己變得更好了,我還是會找另一半的。最後放兩張自己做的菜品圖,來展示一下獨居練的廚藝吧。

  • 14 # 一語禪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在與他人共同生活中,難免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去磨合,這就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三觀不合,交流不暢的後果,導致矛盾重重,時間久了,身心俱疲。

    拿我個人來說,我是一個活得比較自我的人,有自己的愛好和追求。經常一個人吃,一個人玩,一個人逛街。有人可能不理解,認為這是孤獨的表現。而樂在其中的我,要告訴大家,我並不孤獨,而且活得充實有趣。

    以前逛街出去玩也經常和朋友一起,但因為愛好不同,對事物的關注點也不同,經常是浪費了很多時間,玩得也不暢快。就說買衣服這件事吧,和朋友一起的時候,穿衣風格不同,眼光不一樣,關注的品牌也不同,所以一起去逛街買東西,很大部分時間,彼此只是對方的一個陪客,很累人的。而一個人就完全不同了,時間自己把控,喜好根據自己的心意來定,輕鬆而自在。

    一個人生活真的挺好。少了很多繁雜和喧囂,多了些寧靜和舒適。人生短暫,願每個人都能遵從內心,讓自己活得漂亮!

  • 15 # 肇慶華哥仔

    現代人都喜歡獨立,享受自我的生活,無拘無束,不想被家人捆綁著,小家庭獨立出來生活,會讓整個大家庭更和睦相處,距離產生美。

    我自身就是非常注重家庭觀念的人,但我還是自己的一家幾口獨立生活,沒有跟老人家住在一起,但每個月都會聚在一起幾次,這樣可以給大家都有私人空間的同時,大家見面時就會更遷就對方,更相互理解。

    人與人之間相處容易同住難,哪怕和親生父母住一起,也會有矛盾存在,老人家性格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得嘮叨,年輕人因為工作上壓力或者情感上的那矛盾而又情緒化,家是避難的港灣,是抒發情緒的場所,但如果年輕人不想讓老人家擔心,回到家還要掩飾情緒,久而久之,性格會產生變化,和家人關係也僵化,所以適當獨立生活,會讓人變得開朗,而且感情也會只增不減。

    老一輩子的人會認為幾代人住在一起是福氣,也讓外人看起來比較有面子,但內部矛盾往往很難化解,家庭氛圍也難和睦。社會在不斷演變發展,我們不該讓舊觀念持續發展,該開通思想,接受新觀念,年輕人該有年輕人的圈子想法,老人家該放手就放手,這樣對大家都是一個完美的結局。

  • 16 # 阿龍慢慢人生路

    無論何時何處,人類社會往往顯現出這樣一種組織架構———人與人生活在一起。但是情況正在逐步改變。在過去半個多世紀,人類已經做出了一種非凡的嘗試: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在許許多多的地方,許許多多人,出於不同的想法,獨自生活。20世紀上半葉,很多人年紀輕輕就結婚,兩口子生活在一起直至其中一方死去才分離。如果死神來得早,活著的配偶可能會再婚;如果死神來得晚,配偶往往會搬去和子女住,或者子女會搬過來跟他們住。但是,現在情況已經不同。人們往往晚結婚,也有很多人離婚,獨自生活幾年甚至幾十年。人們獨自生存,獨自操持一切———包括養育孩子。人類似乎走入了社會生活的迴圈圈:獨居、群居;群居,獨居。

  • 17 # 邈視

    因為我們的世界實在是太便利也太喧囂了!

    我們的世界太便利了,即便我們獨處也不會感到孤單,而這一部手機就能解決!

    想要逛街,還需要出門嗎?是淘寶東西不夠多還是京東送的不夠快?

    想要放鬆,看影片、玩遊戲、聽音樂,隨心所欲,哪怕同時做幾件事也沒人管你!

    ……

    一個人能解決的問題,我們還有多大必要約著別人一起?

    一個人能獨自生活的很好,那還有多大必要分出精力維繫無用的人際關係!

    社會和科技的發展,讓一個人獨自生活的品質越來越好,也讓更多的人開始喜歡獨自生活!

    當然,除了上面的原因,還有一個原因是個人心態發生的變化。

    科技的發展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的同時,也讓我們的社會越來越喧囂,人們越來越浮躁,隨處可見的親人反目、朋友成仇,一切以利益為基礎的交往,也讓越來越多的人討厭與別人相處。

    久居鬧市,便會渴望獨處一隅。一個人獨處的時間久了,心態也會發生慢慢的變化!喜歡獨處的人,是懂得安靜,是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強大。

    獨處,讓心靈得到休息

    獨處可以安靜的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比如,專研一門技術,培養一種愛好,享受內心的平靜等等。這樣的獨處非但不會孤獨,反而會成為一種最愜意的生活方式。傾向於獨處的人,都有一些類似的喜好,比如演奏樂器、長跑類耐力運動、瑜伽、釣魚、看電影、書法等等,這些都是獨自進行的活動。

    獨處,內心會變得堅強

    我們很多人都不願意自己一個人相處。因為覺得這是一種沒有朋友的表現,但是,當你能自己一個人安靜的和自己相處時,不用等別人也不用聽不想聽的話,不用說不想說的話,開始學會一個處理問題,解決問題,慢慢的,內心就會變得獨立而堅強。

    獨處,可以更好的看清自己

    獨處的時候,是慢慢回憶過去的點點滴滴,是找到自己的缺點,放大自己的優點。

    凡事三思而後行,不思考的人,總是容易迷失方向。一個人深處熱鬧之中,和你說話的人很多,但多少人,對你說的,不過是阿諛奉承,惺惺作態,並不是真的對你好。

    如果心靈不是安靜的,那就是喧囂的,聽了很多人的話,越來越迷糊。獨處的時候,看清楚自己,掂量自己的分量,知道什麼該做,什麼容易做,什麼不能做。看清自己、變得強大、輕裝上陣。

    在疲憊生活中,如果覺得不堪重負,不要硬撐,給自己一些獨處的時間。調整好心態,積極面對,人生會越來越順!

  • 18 # 慧澤如亦

    身邊的朋友和接觸的會員,因為工種的原因,接觸各個行業的人士。大部分人都喜歡獨自生活。這些人的特性,太多有穩定的工作,固定的收入,個性獨立,具有獨特的魅力。某個領域的佼佼者。

    身邊的好幾個大齡女青年一直沒有結婚,談了無數個物件,因為家庭,工作,房子,車子,票子,性格等原因告吹了。談的多了,自己也累了,回頭反思總結一個人生活也挺好的,慢慢的也就習慣了。

    也有好多中年離異的,迴歸獨自生活的。年輕時打拼努力,中年生活富足,然而大部分人被婚姻生活磨鍊的平淡如水。夫妻的磁場不對,沒有共鳴,一方成長,一方不思進取。隨著年齡增長,思想越發成熟,會深刻意識到什麼生活才是適合自己的,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更不能委屈自己。

    這一現象比較普遍,更有增長的趨勢,正是社會一大進步的體現。

    一輩子太短,一個人生活也好,好好善待自己!心存善念!一切安好!

  • 19 # 一阿曼一

    身邊很多人都開始喜歡獨自生活了,這是咋回事?

    第一、獨自生活,可以減少很多外界的干擾,能夠專注一件事,又無需太多考慮身邊人的感受,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是放任自流,是一種獨自享受生活的樂趣,大大減少了生活瑣事交差所產生的摩擦

    第二、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在今天經濟告訴發展的社會,金錢至上的時代,所形成的一批獨行族,可以大大減少支出,不用太多思索家庭生活問題。

    第三、生活自由,隨時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雖然沒有像有家庭一樣,可以老婆孩子熱炕頭,但沒有束縛的自由方式,也使得一些人選擇了獨自生活。

    第四、好多時候生活工作的壓力影響,會影響到心情,或多或少的會給家人或身邊的人帶來負面情緒,而獨自生活的人,大不了找幾個朋友小酌幾杯,睡上一覺仍然元氣滿滿。亦或選擇一個靜靜的思考,讓時間沖淡不悅。所以更多的人開始喜歡獨自生活。

    總之,無論喜歡獨自生活還是成家有個小家庭生活,都各自有各自的好處,也會有各自的缺陷,只是我們要用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去生活而已。只要生活愉快,選擇哪種生活都是不錯的選擇。

  • 20 # 琴琴xu的vlog

    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獨立生活很好,可以培養我們的獨立性,學會做人做事不依賴他人。

    二,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一個人生活可以避免和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開支。

    三,在社會上待得越久,越是看不透人心,所以越害怕被傷害,所以渴望下班之後能有一塊屬於自己的淨土,不被人打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一個人有沒有70%這個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