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空十三少
-
2 # 江南品古
這裡涉及到兩個制度,嫡長子繼承製和一夫一妻多妾制。
嫡長子繼承製,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項原則,即王位和財產必須由嫡長子繼承,嫡長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長子,西周天子的王位由其嫡長子繼承,而其他的庶子為別子,他們被分封到全國各重要的戰略要地。由嫡長子繼承的王位可以確保周王朝世世代代大宗的地位,庶子對嫡子的大宗來說,是小宗,而在自己的封地內又為大宗,其繼承者也必須是嫡長子。
西周的嫡長子繼承製目的在於解決權位和財產的繼承與分配,穩定社會的統治秩序。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嫡長子繼承製是中國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實行的一種繼承原則(制度),是維繫宗法制的核心制度之一。嫡即正妻、原配,正妻所生之長子為嫡長子。法律規定嫡長子享有繼承優先權。該制度起於商末,定於周初。具體規定為“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在奴隸制(禮制)時代,主要適用於宗祧繼承中--此時家國一體,宗祧繼承可涵蓋王位繼承、爵位繼承、官位繼承。進入封建時代,法律嚴格區別嫡庶,在王位繼承、爵位繼承、官位繼承和宗祧繼承中實行嫡長子繼承製,在財產繼承中諸子均有繼承權,嫡長子仍處於優勢地位--王位、爵位、官位、宗祧不可分割,財產可以分割是原因之一。
這種制度體現了等級觀念,與宗法制度、妻妾制度相表裡;但在當時多妻(妾)制條件下,一定程度避免了繼承中的矛盾衝突。
皇帝的正妻是皇后,主宰後宮,地位無比尊崇;而皇帝的妾,自然是後宮各個等級的嬪妃!同樣的道理,皇后生的孩子為嫡出,嬪妃生的則是庶出,雖然都是皇帝的孩子,但名分地位各有不同。妾的子女在地位上自然比不上正妻也就是皇后的子女。
所以,古代皇子的母親地位也不一樣。有的皇子是皇后所生,就是嫡皇子,地位就是高。無論皇后得寵不得寵,只要一天沒被廢,就不會被輕視。
而其他妃子所生的皇子就是庶出皇子,是妾生的兒子,地位自然就低。無論母親得寵不得寵,都是妾生子。
如果這個皇子的母妃再不受寵,或被打入冷宮,那麼,這個皇子的地位就很低。甚至宮女太監都會輕視他。
-
3 # 安娜與簡愛
皇子,即是皇帝的子女;皇子的娘,即是皇帝的老婆(皇后或者妃子)。
如果皇后不受寵,可能會被打入冷宮或者廢后;如果妃子不受寵,可能會被賜死或者禁足冷宮。所以他們的子女處境當然也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況且古代封建王朝的嫡長子制度,也是子憑母貴。如果母親身貴名顯,又得皇帝恩寵,那所出的皇子公主,自然也受寵尊貴;一旦母后不受寵,輕則褫奪封號,改立皇儲;重則母子異首,性命難保。
所以古代皇子命運,很多時候亦是身不由已,特別是小時候,生死榮辱幾乎都捆綁在自己母親身上,父親(皇帝)手中。
故有歷史長嘆“無情最是帝王家,來生莫入帝王家。”
-
4 # 酒釀歷史
古代皇子的娘不受寵,皇子自己也會受到輕視嗎?
大機率是這樣的,雖然古代常說立嫡立長,但母子一體。俗話說,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句話還是很真實的寫照。我們看現在的宮廷劇,妃嬪的品級升遷都是有一定規律的。生了皇子或者公主是妃嬪最長見的升遷途徑,這就是最簡單的為帝王家繁衍子嗣,開枝散葉,運氣更好的話很可能生下的是將來的繼承人。
而對帝王來說,是沒有自己的家務事的,前朝和後宮是連在一起的。
皇子在前朝犯了事,母親在後宮的日子也不會太好過。所以,妃嬪們都絞盡腦汁想要多獲得皇帝的恩寵,以期生下皇嗣,母憑子貴。
雖說古代的皇帝后宮佳麗三千有點誇張,但是人數也絕對不會少,看妃嬪的品級設定就可以知道。大多數的皇帝還是有很多兒子,否則歷史上也不會那麼多為爭皇位,親兄弟之間自相殘殺的例子。
人多,有比較,才有受寵不受寵,受重視不受重視一說。只有一個皇子,無論娘怎麼樣 這個皇子是一定會受到重視的。作為唯一的繼承人,他別無選擇。在帝王眼中,繼承人是江山延續的關鍵,否則就是愧對祖宗,是罪人。
妃子不受寵,皇子被輕視 這是比較常見的情況。漢文帝,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子,母親是薄姬。薄姬在漢高祖的後宮中並不受寵,在後宮幾乎沒有存在感。她原本只是宮裡的一位紡織女子,被視察的劉邦看中,但是她一生只被漢高祖寵幸了一次,幸運的是一次就得了皇子。
劉邦有八個兒子,薄姬的兒子劉恆因為母親不受寵,自己在宮中也是經常受到冷落。劉邦死後,呂后幽禁了受寵的妃嬪。薄姬卻跟著自己的兒子一起去了貧瘠的封地代國,連狠辣的呂后都覺得她沒有威脅,放她出宮。
足見這對母子坐了多少年的冷板凳。惠帝死後,皇位怎麼落到他頭上的,他都一頭霧水。
凡事,也有例外。乾隆皇帝的兒子五阿哥永琪,他的母親在花心的乾隆後宮,只是百花中的一朵,不出挑,不打眼,跟皇帝也沒有擦出什麼火花。
但是五阿哥博學多才,深得乾隆的喜愛。乾隆的兒子只是後來陸續死了些,前期還是很多的。母親愉妃不受寵,五阿哥卻也得到阿瑪無盡的寵愛。如果沒有早逝,清朝的皇帝有他一席。
還有康熙皇帝的生母佟佳氏,在順治皇帝的妃子中也不受寵,順治專寵的是貴妃董鄂氏,但是幼年的康熙也是順治帝重視的兒子。非嫡非長,成為下一位皇帝。
綜上,我認為古代的皇子,自己的娘不受寵,並不能決定皇子就一定不受寵。雖然立嫡立長是中國封建王朝的傳統,但是如果品行不佳,自身能力缺乏,一樣不會重用。而那些德才兼備的皇子,即使母親不受寵,一樣可以受到重視,建立功業。可見,對皇子來說,母親的榮寵只是一種助力,能幫皇子跑的早,跑的快,並不能決定他們一定能跑多遠,是否可以跑到終點。就像我們現在常說的“寒門難出貴子”,並不是說寒門不會出貴子,只是他們要付出的比尋常人多而已。
-
5 # 亂世中的歷史
如果皇子的娘不受寵,皇子大機率會被輕視。但也分不同的情況,具體闡述如下:
一、已被立為太子,皇帝縱然輕視也不能廢除
這種情況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漢成帝劉驁和她的母親王政君。王政君是漢元帝的皇后,劉驁是嫡長子,被冊立為太子名正言順。但是漢元帝根本不喜歡王政君,後來傅昭儀成為最被寵幸者,她也生下了皇子劉康。另外,劉驁又過於縱情聲色。這樣一來,漢元帝就想廢劉驁立劉康。不過,劉驁最終沒有被廢掉。除了史丹以死相諫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漢元帝覺得王政君為人謹慎,有母儀之德。
所以,王政君雖然不受寵,劉驁也確實被輕視了,可終因各種原由保住了太子的位置。
(王政君劇照)
二、已被立為太子,因母親不受寵太子被廢
這種情況的典型案例就是漢景帝第一個太子劉榮和他的母親慄姬。漢景帝開始非常寵幸慄姬,因此她也生下了皇長子劉榮。但是,隨著王夫人(漢武帝母親)和館陶公主明裡暗裡的挑唆,慄姬在漢景帝前犯下的錯誤越來越多,漸漸失寵,最終劉榮被廢。
慄姬的失寵導致了劉榮太子位置不保。因此,在中國古代“母以子貴”並不是絕對的,也得分皇帝的稟性。
(慄姬劇照)
三、已被立了太子,母親失寵,自己辭去太子之位
這種情況的典型案例就是劉秀的第一任皇后郭聖通和她的兒子劉疆。郭聖通能當皇后是因為她身後的河北真定集團和那十萬大軍,劉秀在她和陰麗華之間只能選擇前者當皇后,劉疆也是名正言順的嫡長子。但是,劉秀最終還是把郭聖通廢掉,立了陰麗華為後。母親的皇后位置都不保,劉疆這個太子之位也如坐針氈了。於是,他很識時務地主動辭去太子之位。
郭聖通因種種原因失寵被廢,如果劉疆不辭去太子之位,即便是劉秀也不能有什麼異議。然而在以後的生活中就不知道會帶來多少血雨腥風了,他主動這麼做實在是最聰明的舉動了。
(郭聖通劇照)
四、不是嫡長子,母親不受寵,皇子通常備受冷落
這樣的案例太多,漢景帝的唐姬和她的兒子長沙定王劉發就屬於此類。劉發是光武帝劉秀的先祖,他能出生都是漢景帝醉酒後的意外。因為那一天程姬身體不好,只好找唐姬去代替自己侍寢。就是這一夜,唐姬懷了劉發。但是,漢景帝非常不喜歡這個妃子。等到劉髮長大後,就將他分封到遙遠的長沙。當時的湖南還沒有被開發,人煙稀少,時有瘟疫發生,很多北方人都因不適應氣候而死。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漢景帝是有多不待見劉發。
-
6 # 無所不知曉先生
以清朝為例,清朝有三個比較有名的皇太后,分別是孝莊皇太后,崇慶皇太后,慈禧太后。
孝莊皇太后作為順治皇帝的生母,康熙的奶奶,在清庭入主中原的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掌控中國近半個世紀的慈禧太后在這裡就不多說,她們倆雖然都為清朝操碎了心,不過名聲卻是一個天一個地。我們重點來講講崇慶皇太后,不僅不用為帝國操勞,反而是享盡人間天倫之樂,最後安然終老,為什麼她能有這樣的好運呢?
崇慶皇太后是乾隆皇帝的生母,鈕鈷祿家族。鈕鈷祿氏13歲時被指婚給當時還是貝勒的胤禛(即後來的雍正),由於她自己的父親官位並不高,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外家作為支撐,所以當時在貝勒府並不受待見,在府上雖然被稱為格格,由於當時未給胤禛生下一男半女,所以只是一個低階侍妾而已,其地位比側福晉、庶福晉還要低。
她的地位得以改變只是源於一件事,並從此走進了胤禛的心裡。那就是當時胤禛由於公務繁忙,經常出差,有一次回到京城後染病臥床不起,病情十分兇險,並伴有一定傳染性。鈕鈷祿氏抓住了這個機會,殷勤侍奉,關懷備至,直至胤禛康復。
由此讓胤禛重新審視了鈕鈷祿氏,康復之後的胤禛開始對她寵愛有加,但是當時她的地位也並未得到根本變化,直至為胤禛生下了弘曆,自此開啟了她好運的一生。
弘曆自小聰明伶俐,深受康熙皇帝喜愛,於是就下令養育宮中,親授書課,並隨自己巡幸熱河避暑山莊。也因康熙帝對弘曆的喜愛,愛屋及烏之下,關於帝位的繼承康熙帝漸漸偏向了胤禛。
雍正繼位以後,母憑子貴,鈕祜祿氏被封為熹妃,進而隨著弘曆皇太子地位的確認,她的地位也隨之水漲船高,被封為熹貴妃(僅次於皇后)。等到雍正去世,乾隆繼位以後,作為乾隆的生母,鈕鈷祿氏直接被封為皇太后。
在皇太后任上,她不用像孝莊太后那樣為清朝操碎了心,清朝在乾隆帝的治理下,穩步向前發展。作為兒子的乾隆對她又很是孝順,基本上是有求必應,比如她過的六十、七十、八十慶典,乾隆帝辦的是一次比一次隆重,特別是她的八十大壽,年已六十的乾隆帝還綵衣蹈舞,承歡膝下。
因為有一個孝子乾隆帝的緣故,後半生的崇慶皇太后是享盡人間的榮華富貴,母憑子貴,母慈子孝也在她身上展現的淋漓盡致,故她也被稱為史上最享福的皇太后。
-
7 # 蘅蕪一水
視情況而論。雖然古代有母以子貴,子因母貴的說法,但是還是有很多皇子的母親不受寵,而皇子靠自身能力成長的很優秀,獲得君主的認可也很多。
-
8 # 妙趣侃歷史
這個是肯定的,在皇帝面前的曝光度都不一樣。但關鍵還是看皇子本身的實力,以及皇子他孃的實力。
娘不受寵,卻實力爆棚最有力的例子就是呂雉和她的兒子劉盈,這位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臨朝稱制的女性。在夫君那裡,她不受寵,兒子劉盈因為太過仁慈也不受劉邦寵愛,劉邦曾幾度想廢掉她兒子劉盈的太子之位,改立寵妃戚夫人之子如意為儲君。
但呂雉的實力真的不可小覷,她是劉邦統治集團重要決策人之一,她曾幫助劉邦解決了很多政治問題,比如韓信、彭越等等。她還能拉攏張良獻策,甚至請商山四皓出山阻止劉邦廢太子。所以娘不受寵,只要實力夠,她的兒子仍然能登基為帝。
反之劉邦愛妾戚夫人,常年深受劉邦寵愛,兒子如意因與劉邦相似也受到寵愛,但卻並沒有得到朝臣與輿論的認可,在劉邦死後,母子皆死於非命。
娘不受寵,皇子自身實力爆棚這種例子就很多了,清朝的雍正,乾隆的母親地位都不太高,受寵程度也不行。但他們都憑著自己的能力成為了最好統治者。
好的出生當然可以讓人生路一帆風順,但坎坷的客觀條件也能讓人在逆境中快速成長。
-
9 # 白開水泡餅加糖
當然會,無論皇子的娘何種身份,只要皇帝不喜歡,都很憋屈,有的連性命都不保,如呂后子劉盈,險些被廢;漢文帝原配子女,政治風波里死的恰逢其時;漢景帝子劉榮生母慄姬,因不大度失寵,被廢太子位,後死等等…
-
10 # 子玉小歷史
這個會的,古代有句話叫母以子貴。反過來也是一樣,如果妃子不受寵,孩子自然也得不到重視。
舉個簡單例子,通常兩國打仗,為以示修好和睦避免殺戮征戰,會把國君的孩子送去對方為人質。如果你是國君會送誰呢,當然是不喜歡的孩子。
漢武帝是景帝的第十個兒子,按理說在嫡長子的祖制下怎麼輪也輪不到他。他之所以能成為下一任皇帝,多虧了他的母親王娡,有個景帝的寵愛,喜歡她的孩子也是正常事。這也從側面證明了一個妃子在受不受到皇寵時,皇子的命運。2.皇太極死的非常突然,他死後他的弟弟多爾袞和他的長子豪格爭位,由於兩方勢力均衡,為了避免內訌,決定讓年僅六歲的福臨登基。皇太極有11個兒子,但有資格繼位的只有兩個。一個是莊妃的兒子福臨,另一個懿靖大貴妃兒子才兩歲。其餘九個兒子的母親連妃的級別都沒有,她們的孩子沒有繼承的權利。可見母親不爭氣,孩子在帝位爭奪中的無奈。
3.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為什麼同為八爺黨的老十沒有收到過重的處罰,他的母親是溫僖貴妃鈕祜祿氏深得康熙帝寵愛,同時也是遏必隆的外孫,母系背景非常強大,只有當時的太子胤礽的母親背景能與之相比,所以雍正是輕易不敢動老十的。
-
11 # 愛鏟史的貓
導語:母憑子貴,這四個字在封建時代或許是一條鐵律,但是相反,在子未貴之前呢?是不是就得要靠娘了?
在封建時代,在等級分明的皇宮裡面,權力的中心是九五至尊的皇帝,那麼就意味著說誰能接近這個權力中心,誰就更有可能勝出,而這裡面的銜接點就是皇子的媽,那些個妃嬪。
我們不妨來看個例子,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呂后和她兒子劉盈。
呂后,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的糟糠之妻,可謂是革命情誼深厚。但事實呢?隨著年輕美麗的戚夫人的出現,劉邦一顆心都在戚夫人身上了,而且在戚夫人生下劉如意之後,劉邦更是經常抱著劉如意說:“我怎麼能讓你屈居於那個不肖子之下呢。”什麼意思?這個不肖子是誰?那自然就是當時的太子劉盈了。史書記載劉邦在劉如意出生後多次想要廢除太子劉盈,要不是呂后請教張良等人請出“商山四皓”助陣,她兒子早就不是太子了。所以說,呂后不得寵,她兒子劉盈在劉邦的心裡的地位也隨之調轉,戚夫人得寵,劉如意就差點做了太子,可謂子不貴之前,真得靠娘!
正面說完了,那我們不妨從反面來看,看一下娘受寵會對皇子的地位有多大的作用,這裡的例子我們來看看康熙這位聖帝和胤礽。
康熙,這個清朝名義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帝皇,而且憑藉傲人的功績成為人們認可的英主。但這位英主同樣也有寵愛敬重的人,也因為情愛左右繼承人的選擇。而讓康熙糾結的人就是他的原配皇后,赫舍里氏。這位康熙的結髮妻子在生育胤礽時難產而死,這直接在康熙心裡印上一個印子,加上康熙本就對這位原配妻子疼愛敬重,所以這個胤礽才能一再被康熙原諒,廢了一次又復立,這足以看出恩重。
結語在等級森嚴的皇宮裡,皇帝的妃嬪等級都分七八個等級,其子嗣自然也得跟著自己母親來承受不一樣的待遇了,畢竟皇帝老爹只有一個,總不能指望皇帝老爹來時刻關注自己,所以才有後宮爭寵的戲碼呀。
-
12 # 隨豫而安2020
古代皇子的娘不受寵,皇子自己也會被輕視嗎?那是當然的,子以母貴,母以子貴,在封建社會尤其是宮廷中絕對是不變的真理,能有個受寵的娘對皇子而言實在是太重要了。
唐玄宗的兒子壽王李瑁就是個很典型的例子,他娘武惠妃在的時候,他就是個神話,差點當了太子,還娶了楊玉環這個大美人為妃子,那日子過的不要太滋潤。
可是他娘一死,他就成了一個笑話,太子之位不要想了,關鍵是老婆還被自己的親爹看上了,眼睜睜的看著自己心愛之人被奪走卻不能有任何反應。
當然,凡事也沒有絕對。沒有受寵的娘,皇子如果能自立自強,憑藉著自己出眾的能力能有一番做為的話同樣不會被人小覷的,這個時候就是驗證另一句母以子貴的時候了。
乾隆皇帝的孃親鈕鈷祿氏也並不受寵,在生下乾隆長達十年內,在雍親王府內都是個不起眼的格格,母親不受寵,當時還是弘曆的乾隆自然也被人忽視,所以直到十二歲的時候,擁有上百個孫子的康熙都不知道有他這個人的存在。
可是架不住弘曆爭氣啊,牡丹臺上一相會,弘曆行為舉止落落大方,問起功課來對答如流,這樣的弘曆立刻就被康熙喜歡上了,第二天就派太監來要他的生辰八字,之後更是把他接近宮中親自教養。
這樣爭氣的兒子連帶著鈕鈷祿氏這個孃的存在感也強了起來,被康熙親自接見,並稱為"有福之人。"果然,在之後的日子裡,鈕鈷祿氏成為熹妃,熹貴妃,乃至皇太后一路水漲船高,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有福氣的女人,母以子貴的最佳典範。
所以,皇子有個受寵的娘當然很重要,但這也僅僅是贏在了起跑線,至於說皇子能夠跑多遠,跳多高,有多大成就,還是要看他個人的素質靠他自己去奮鬥。
-
13 # 葉飄刀
逆轉了因果
有句話在皇宮中其實很常聽到,母以子貴。
也就是說,如果皇帝本來就很重視某個皇子,那麼皇子的母親,必然不會太過被冷落。
-
14 # 經典守望者
的確會存在這樣的情況,因為在皇權社會中,皇帝的意志是最高的命令,所以一旦皇子的生母不受皇帝重視,那麼皇子本身也會被皇帝無視,在日常生活中被輕視的可能性也就較大。
比較典型的是漢文帝劉恆,漢文帝的母親薄氏性情溫厚,在漢高祖時期並不受寵。加上薄氏曾經是西魏王豹的姬妾,所以漢文帝的身份更是多了一重尷尬。劉恆後來被封為代王,這個地方也是非常惡劣的王國。在項羽分封時期,代國是一個很微小的封國。當時的地方實力派陳餘擁立了原本的趙王歇重新登上了趙王的王位,趙王歇就封陳餘為代王。在更早的春秋戰國時,代國也是趙國的小附屬國。趙國的末代公子在趙國危急時逃到了代城,稱代王。加上代國本身就是土地貧瘠自然資源惡劣的地區,而且靠近匈奴,時常會受到匈奴騎兵的入侵,所以代國是一個不受重視的封國。漢高祖劉邦稱帝后,任命自己的二哥劉喜為代王。劉喜早年是一個商人,生財有道很能夠置辦產業,在劉太公眼中是遠勝於劉邦的好兒子。當劉邦發跡之後,劉邦還曾經專門舊事重提用於羞辱劉喜和嘲諷劉太公,所以劉邦分封劉喜為代王也可能是暗含心思。而劉恆繼任成為代王,也可以看出劉恆本人並不受劉邦的喜愛和重視。
而且,和劉恆一同被分封的還有劉恆的兄弟趙王劉如意,劉如意是漢高祖寵姬戚姬的兒子,非常受劉邦喜愛,曾經還一度被視為太子儲君地位的有力競爭者。劉如意後來競爭儲君失敗被封為趙國,趙國地區富庶發達,而且一直是代國的宗主國。劉如意和劉恆一同被分封,厚此薄彼如此明顯,就可以看出母親是否受寵對於兒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子憑母貴,所言不虛。
-
15 # 小鵝讀史
在漢人統治的朝代,禮法教育嚴格。一般皇子的娘不受寵,皇子也會被輕視。宮廷裡講究子以母貴。只有兒子當皇帝了才是母以子貴。
比如呂后和劉盈,即便是皇后,只要她不受寵,劉盈就得戰戰兢兢地活。再比如漢武帝廢了皇后衛子夫,她兒子就沒有好下場。歷朝歷代,廢后的兒子地位都是尷尬的,保命都不容易。
在少數民族統治的朝代,不太在乎漢人禮法。也沒有子以母貴這一說,特別是清朝。皇帝更在乎兒子的能力。
康熙朝九子奪嫡,全是靠自己的才華爭取皇帝的青眼。八阿哥母族衰弱,但他並沒被康熙輕視。到了雍正朝,三阿哥的母親雖然有地位,但他才華不如四阿哥。最後四阿哥弘曆繼承了皇位,成了乾隆帝。
所以,漢人的朝代和少數民族的朝代,統治上有很大區別。漢人更在乎立嫡立長,所以皇子母親的地位很重要;少數民族是強者為尊,更看重皇子的能力。
-
16 # 吳建彬
答案是肯定的!無須質疑!
古時,有句話說得好:“子以母貴,母以子貴”!別說是皇宮內如此,在封建王朝,有資格擁有“三妻四妾”的大小“權貴”們和地主商人們皆是如此!
歷史上此類的案例比比皆是,我各舉一例說明,諸君且看:
【子以母貴】
大漢王朝漢武帝劉徹時代:
(衛子夫)
劉徹和姐姐的侍女衛子夫一見鍾情,迫不及待地就在姐姐家將衛子夫“就地正法”,當然由於“政務繁忙”,劉徹將衛子夫“遺忘”一段時間,可衛子夫和劉徹再次相見後,“久逢甘霖”的劉徹“舊情復發”,從此和衛子夫弄得“一發不可收拾”,衛子夫倍受恩寵,出身卑賤的衛子夫“扶搖直上九萬里”,成為皇后,母儀天下,其子劉倨順理成章地被封為皇太子。被逼造反的劉倨死後,衛子夫慘然用一根白綾結束了自己的性命。後來的劉徹因為“移情別戀”百般的寵幸所謂的“鉤弋夫人”趙氏,其子劉弗陵被立為皇太子,直接被推上了皇位。這就是典型的“子以母貴”!
【母以子貴】
大清帝國康熙、雍正時代:
(乾隆皇帝)
乾隆的母親鈕祜祿氏十三歲時入侍雍親王府邸,為雍王胤禛藩邸的一個卑微的小格格(連側福晉都不是,說是“格格”充其量就相當於權貴的“通房丫頭”)。康熙五十年,鈕鈷祿氏生了弘曆,從此“福星高照”,受到胤禛的“重視”。弘曆十歲時,隨父胤禛在圓明園牡丹臺初見康熙皇帝,康熙皇帝一見皇孫弘曆,覺得其聰穎過人,十分喜愛,便接至皇宮去讀書,親自撫養,並稱弘曆“是福過於予”,連聲稱鈕祜祿氏是“有福之人”。鈕祜祿氏地位從此“水漲船高”。也是因為生了弘曆,雍正元年,鈕祜祿氏被封為熹妃,雍正八年進封為熹貴妃。雍正十三年其子弘曆(乾隆皇帝)即位,尊為皇太后,上徽號曰崇慶皇太后。從此,福壽綿長。鈕祜祿氏就是典型的“母以子貴”!
在封建帝王的“大家庭”裡,帝王絕對掌握著其“家庭成員”的“盛衰榮辱”和“生死命運”。在“朕即天下,朕即天子”的時代,皇帝完全是根據自己的“喜怒哀樂”,決定著天下臣民的命運,別說是皇子們。因為,許多皇帝們最不缺的就是女人和兒女,女人們不是人人都是“心肝”?子女們不是人人都是皇帝的“寶貝”!要想“勝出”?這就要看皇子的媽媽們的“本事”和皇子們的“幸運”了!
回覆列表
這個要分兩種情況,有一種情況,如果皇帝的兒子比較少,假使說他的母親,僅僅是一個宮女,那肯定也會母憑子貴,母親一族會迅速得到封賞,明朝一代,就有母親是宮女,而兒子成為皇帝的例子。但是如果皇帝的兒子眾多,而又不是皇長子,那皇子的母親不受寵,是基本上沒有向上攀升的可能,甚至可能數年都不得見皇帝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