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lice剪輯工作室

    和同學相處就像處物件一樣,彼此之間難免會有摩擦和意見不和,但是最後不還是得在一起麼?如果真的錯在於你,主動去承認錯誤,不要覺得這樣很丟人。。如果是他的錯,你更要去主動一點,這樣他會很難為情。下回他要和你生氣之前一定會想想的

  • 2 # 萌萌噠快樂美少女

    前段時間北方的天氣還冷時,我每天最頭疼的就是叫孩子起床,去幼兒園的事,我甚至有點害怕面對這件事。寒冷的4個月裡,我每天起床之後,洗漱完之後,就準備開始叫孩子了,可是孩子被叫醒之後,就是不願意出被窩,有時候我忍不住想揍他,可是因為早上時間太緊張,如果狠下心來K他一頓又會浪費不少時間。我都會耐心的告訴他:”孩子,每個小孩到了3歲都要上學了。”可他依然不吃這一套,噘著嘴說:“不,我就是不想起床,不想去學校。”記得有一次,我直接把他從被窩拉出來,包在暖和的地方,坐在我的腿上,揍了兩下屁股,哭著給他穿上了衣服。雖然看結果我是“贏了”,可是我內心的衝突卻越來越多。我知道,這種方法不是長久之計,我也不想要這麼糟糕的親子關係。我想起在《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本書中的一句話當孩子講一件事時,不要就事情本身去迴應,而是要就孩子對這件事的感受做出迴應。看到這句話的第二天,我就開始用在孩子身上,早上我洗漱好,默默的躺在孩子身邊,用溫柔的聲音說:“叮鈴鈴,鬧鐘響了,該起床了。“他朦朧的動了一動,之後睜開眼睛:“媽媽,我不想起床,讓我再睡一會。”我接著說:“在被窩裡真暖和,好舒服。感覺起床很困難,你可以再睡5分鐘,我再來幫你穿衣服。”我內心有點忐忑的等待孩子的迴應,他說:“媽媽,你陪我睡5分鐘,好不好?”我點頭同意了,大概3分鐘之後,他就同意讓我幫他穿衣服了。我長長的舒了口氣,給自己一個大大的贊。 2廖一梅曾說過:每個人都很孤獨。在我們一生中,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實際上,我們這個世界多數人都在自說自話,雖然距離很近,但是心卻感覺很遠。對於孩子來講,父母就是世界,所以父母要首先學會懂得孩子說話或是做某件事的感受是什麼。之前在一個育兒群裡,有個夥伴分享了一個非常棒的故事:在一個蛋糕店裡,在櫥窗前,一個小男孩,拉著媽媽的衣服說,“不管,不管,我就要巧克力蛋糕”。媽媽臉上是各種尷尬,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她只好去要求服務員:“你們廚房真的沒有巧克力蛋糕了嗎,你們再找找,孩子真的很想吃。”店員禮貌的回覆:“不好意思,我們的麵包每天限量供應,賣完了就沒有了。”此時媽媽依然不依不饒的問:“做一塊蛋糕沒有那麼困難,你們再想想辦法。“店員試著解釋了製作的流程,可是媽媽依然要求現在就做,根本聽不進店員的解釋。跟自己身邊的孩子,真的是一樣一樣的。此時,蛋糕店內場走出一位中年男子,他蹲下來,溫柔的和孩子說:“你很想吃蛋糕啊。”小男孩用力的點點頭。“但蛋糕賣完了,你知道嗎?”孩子有點膽怯的說:“知道。“男子說:“你很想吃蛋糕,可是賣完了,你吃不到,有點難過,感覺胸口很痛,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只好跟媽媽說,讓媽媽幫你想辦法,對嗎?“男孩此時拉著媽媽的手,平和的看了看媽媽。“你看到媽媽在努力幫你問了,對嗎?“男孩不說話,點了點頭。男人用手摸著孩子的肩膀說:“孩子,叔叔告訴你,今天的蛋糕賣完了,不是媽媽不給你買,也不是店員姐姐藏起來不賣給你。我知道你沒有吃到想吃的巧克力蛋糕很難過,不過蛋糕真的沒有了。你要接受這個結果。“男孩此時臉上的表情已經跟剛才截然不同了,他拉著媽媽的手說:”媽媽,蛋糕賣完了,我們下次再來買巧克力蛋糕吧。”很多時候,大人會要求孩子聽話,可是孩子哪會懂得世界又那麼多無奈呢?他們此刻不聽話,只是想要別人理解他,而不是對他說教。所以父母和孩子相處時,一定不要總是針對這件事情,針鋒相對,而是要從孩子做的事中懂得孩子的感受,讓我們表現出自己的耐心,表現出理解,並且積極地做出迴應。 3做父母確實不容易,除了要照顧自己,還要照顧孩子,有時候甚至覺得自己還是個孩子。可是我們選擇生下身邊的這個孩子,所以我們就有責任用更好的方法養育他們。一定有人會說:“孩子不聽話,就打唄!“對於這種人來講,暴力就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手段。可倘若你認為你一生都可以這樣教育孩子,那你就繼續這樣做好了,遲早有一天你會嚐到自己種下的惡果。倘若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可能就會理解這種和孩子交流的方法是多有必要。把你和丈夫的關係理解成孩子和你的關係。“老公,我今天特別不想去上班。““不想上班,那我們怎們還房貸和車貸呢?““我就不去上班,就不去。“如果丈夫用這樣的方式回覆你的話,你一定內心很煩躁,甚至想出手掐死他。再換一種迴應方式來感受一下,“睡覺真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不想上班挺正常的,那你再多睡5分鐘吧,我等你。“此時你一定能想起來,自己還有很多貸款未還,想著要趕緊起床去奮鬥了。你希望孩子經常和你交流,還是跟你無話可說,其實都在於你怎們做,是對孩子的感受做出迴應,還是跟他們講大道理,兩種做法的結果完全不同。其實知道和做到確實有很遠的距離,知道的道理,只有真的用在現實中,才能夠不斷的總結出屬於自己的方法。懂得再多育兒道理,如果不願意使用,不想操練,那真的沒有一點用。育兒的過程就是不斷升級打怪的過程,隨著孩子年齡的不同,會有不同的問題需要面對。生命不息,和孩子的相處就不止,父母們,共勉。

  • 3 # 一人一城75384691

    小妹妹你好,首先你正處於青春叛逆期,性格和思想正在培養階段,其實所謂的和同學不和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學生時代就是去學習新知識的時間段,這裡的新知識並不完全來源於課本,要學會與人相處,慢慢的自己的性格也會跟著改變,變得越來越善解人意,當然與人交往要注意安全,並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去交往的。學生時代不要太注重這些,多學點知識就行,對於以後這些都是自己美好的回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啥現在親情越來越淡了?可有可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