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匹諾曹jun
-
2 # 愛波波的貓
首先產除了魏忠賢及其黨羽並沒有給明朝帶來複興的希望,因為朱由檢在消滅閹黨後重新又把東林黨從垃圾堆裡翻出來繼續用了,這又讓明朝統治雪上加霜。
魏忠賢本人由於去宦官,加上操守很差,但是他是朱由校的家奴,維護皇帝統治就是維護自己,這點他是明白的。其本人也很有能力,整合了被東林黨給打壓的楚黨和齊黨,反手就把東林黨黑收拾了。雖然魏忠賢掌權時加了對各地富戶尤其是對江南大地主的盤剝,同時還繼續推行對外貿易,客觀上增加了國家稅收,所以這個時期大明對女真和農民起義還是能控制住的。
而崇禎上位後,就剷除了魏忠賢及其黨羽,破壞了當時的政治平衡,自己又沒有鐵桿粉絲,只能把代表江南大地主的東林黨推上了前臺。東林黨上臺後一味地打壓黨同伐異,搞政治追殺,形成一黨獨大。這就充分體現了崇禎政治上的不成熟。東林黨上臺後自然照顧自己的金主,又開始海禁,導致國家收入銳減,只好加稅,但是基本都被轉嫁到農民身上了導致大批農民破產,造反此起起伏。
所以搞死了閹黨並沒有給明朝帶來希望,失去閹黨制衡的江南地主階層一味地將危機轉嫁給農民,根本不管國家死活。同時他們還掌握了輿論,把閹黨批的一錢不值,實際上綁架了國家和民族。
-
3 # 滴水穿石——鍥而永恆
李自成如果光憑單獨力量即有什麼非份之想,或想過帝王癮!庶民也想坐一把龍椅,認為帝王將相寧有種乎?他也是沒辦法成事的,明末歷代治國逐漸積聚的不平靜因素是主要機會,才能讓他揭杆造反的機會成熟,又恰逢自然災害,糧食失收,官員腐敗,苛捐雜稅嚴重,民不聊生,致使官迫民反,所以李自成的起義才能成事!崇禎帝也是非常勤政的人,卻無迴天之術,終縊景山歪脖樹上,宣告明王朝壽終正寢!吳三桂降清引兵入關,開創了清王朝百年基業………
-
4 # 拉佛閣
個人感覺,這是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的關係。
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和東林黨之間的矛盾,其實早在正德年間就有這種矛盾,只不過魏忠賢作為閹黨領袖在那個時代走上了巔峰而已,這也讓讀書人階層格外憤怒,有點無腦懟了。
其實最早進司禮監的太監都讀過書,知道讀書人的辦事邏輯,所以相安無事,但魏忠賢不認字,直接導致意識衝突碰撞,但這是上層權力更迭,無法改變明朝國策上的疲弊——土地兼併,宗室俸祿。在這個時候,裁撤驛路成為了必然,相當於犧牲基層公務員,維持國家財政。
這有點像本朝的國企改革,但當時明朝真是爛透了,再加上戶籍制度讓李自成完全喪失未來希望。賦稅壓迫下的農民和基層公務員結合起來,跟上面誰是老大沒關係了。李自成管你是閹黨還是東林黨。
-
5 # 當代曹植
忠賢二字,詮釋了此人一生。
李自成,原是驛站兵卒,後朝廷為減少開資,裁撤了驛站,李自成成為無業遊民,於是挺而走險,走上起義之途!
魏忠賢雖然攬權貪婪,但是懂得也有辦法刮出財閥大地主們的錢來補貼財政,如江南財團。魏忠賢當政期間,邊防不缺錢,魏忠賢的維穩工作紮實有力,值得肯定。
明朝實亡於東林黨、小冰河天災、鼠疫、蝗災與宗室問題。明朝末年,天災人禍不斷,朝廷不僅不賑濟災民,反而大肆搜刮,導致民不聊生,民變峰起。
魏忠賢透過大力征收工商稅使得邊防的錢得以著落,而且天啟的時候國庫的錢還是逐步增加的。而魏忠賢倒臺後,東林黨上臺了,大明逐漸走向末路。
-
6 # 半閒山人
明思宗朱由檢初登基,便大力剷除魏忠賢一黨,的確是大快人心。但並未給明朝帶來希望,反而加速了明末階級矛盾,進而激化為農民起義。
其原因有如下幾點:
一、土地兼併
土地兼併現象雖然歷朝歷代都有,但明末時期卻已經到了氾濫的地步,原因就在於這些掌握國家大部分土地的利益階層,可以透過他們的權力或收買官員來進行避稅。
二、天災頻仍
明末各種災害的持續爆發,這是導致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如果這種現象在盛世,朝廷或許還有能力應對,但卻恰恰出現在了明朝末期,這簡直就是災難性的。
三、朝廷財政衰竭
崇禎帝剪滅魏忠賢一黨,重新扶持東林黨。他們雖然提出了廉正奉公,振興吏治,開放言路,革除朝野積弊等進步口號,然而實質上卻淪為了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集團的代言人。
他們為了自身的利益,處處干擾國家的大政方針,極盡破壞之能。對下底層階級的更是充滿了壓迫,直接對底層階級進行壟斷掠奪壓迫,對底層階級的苦痛不聞不問。對明末饑荒災民的悲慘現實視而不見,對徵款賑災行為極力阻撓。
在職業木匠天啟皇帝時期,魏忠賢當時不顧滿朝文武的反對,堅持收礦業稅,降低農民的稅,那個時候農民確實多少得點實惠。魏忠賢執政時,確實政治黑暗。可天啟皇帝在位時,並沒有農民起義。反而是崇禎皇帝,廢除礦業稅,國家所有開支全部轉嫁到農業稅上。普通百姓的稅收負擔極為嚴重,民不聊生。是導致李自成起義、張獻忠起義的直接原因,一時間風起雲湧。
半閒認為:
明末農民起義有著複雜多樣的原因,單隻剷除魏忠賢一黨,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明末階級矛盾,和積重難返的既定事實。無家可歸的流民和不堪重負的百姓,為了能夠生存下去,最終形成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回覆列表
大明王朝亡於內憂外患和天災人禍,當李自成兵臨城下的時候,按當時的處境,不管是遷都南京還是和李自成平分天下,都可以保住大明江山不倒。但當崇禎著急群臣商討對策的時候,眾臣都一言不發,讓崇禎深感書生誤國的絕望。
其實李自成造反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奪取大明江山,即便是兵臨北京城下,也只是求封個西北王,並給退兵費100萬白銀即可,但文武百官竟沒有一個能站出來為他分憂解難。崇禎一籌莫展之時,他身邊的太監曹化淳對他說“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此語如晴天霹靂,於是崇禎在亡國前傳諭收葬忠賢骸首。
魏忠賢
崇禎皇帝一生最大的兩個錯誤,一個是處死了袁崇煥,另一個就是剷除了魏忠賢閹黨,以致於落到了外敵無人御,內亂不能除的境地。魏忠賢雖然攬權貪婪,但是懂得也有辦法刮出財閥大地主們的錢來補貼財政,如江南財團。魏忠賢當政期間,邊防不缺錢,也沒什麼人造反,還是有能力的,魏忠賢的維穩工作紮實有力,值得肯定。
怎麼說呢,魏忠賢也不是史書上記載的無惡不作大家都知道,明朝是在崇禎手上滅亡的,而崇禎上臺後第一件事就是幹掉魏忠賢,魏忠賢都死了,為什麼明朝還會滅亡?明朝只亡亡於流寇,歸根結底,亡於東林黨。你可以查查,天啟皇帝在的時候,有名的民變只有一次,就是蘇州的那一次,五人墓碑記記載的就是那件事。而崇禎帝后期,那都不叫民變了,直接是造反,有名的人太多了,張獻忠,李自成,高迎祥,是什麼闖王,闖將,闖塌天,無奇不有。這時就要問了,為什麼天啟帝在世時魏忠賢亂政那麼厲害人民卻不造反,而崇禎後期卻那麼多人造反,要知道,天啟帝是愛木工,不理朝政,而崇禎卻是不貪財,不好色,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衣服上還打的補丁。所以說,看歷史不僅要看書,還要用大腦去想。魏忠賢貪不貪?貪!!!
但是魏忠賢貪還是辦事的,萬曆朝張居正時工商業得以迅猛發展,所謂資本主義萌芽就是在那個時候出現的,魏忠賢上臺的一項政策就是收工商稅,而且是大力收工商稅,為什麼要收?因為國家沒錢,當時遼東後金那一幫子鬧騰的正歡實(事實上也沒怎麼消停過)邊防和軍隊是要錢的,魏忠賢透過大力征收工商稅使得邊防的錢得以著落,而且天啟的時候國庫的錢還是逐步增加的。而魏忠賢倒臺後,東林黨上臺了。
什麼是東林黨?就是江南士大夫,而江南就是工商業高度發達的地方,東林黨為了自己的利益,不讓皇帝收工商稅,每當皇帝說沒錢要徵稅的時候,他們就會說“朝廷焉能與民爭利”之類的話,舉一個例子:天啟帝的時候江南光茶稅一項就有20萬兩進賬,而崇禎帝的時候連十萬兩都收不上來。那麼不徵工商稅打仗的錢哪裡來?這一筆稅就算在農民的頭上了,而且東林黨還取消了礦稅。所謂煤老闆不交稅,資本家不交稅,每年守著一畝三分地的苦哈哈卻是連年加稅,而且東林黨一幫子還取消了各地的驛館,使得很多人失去了工作,其中就有一個叫李自成的人。所以你看為什麼天啟帝蘇州發生民變,而陝西那裡的窮苦之地卻沒有,因為蘇州那邊的人有很多資本家,魏忠賢的政策已經觸犯了他們的利益,而且你看五人墓碑記裡面有幾個人就是商人。
(崇禎畫像)
陝西那邊,魏忠賢沒有加那些農民的稅。有飯吃誰去造反?有人可能會說,崇禎那是遇到了小冰河時期。哪朝哪代沒有災難?為什麼天啟帝的時候沒人反,到了崇禎帝的時候造反的人那麼多?好,就算是退一萬步說,都小冰河時期了,農業大幅度減產,為什麼朝廷還是往農民頭上加稅,而不收資本家的稅?光種地要收稅,開礦不交稅?做生意不交稅?有人說東林黨清廉啊,從不妥協啊,為國盡忠啊什麼的,東林黨真的清廉?清朝入關的時候錢謙益家的錢連滿人都為之瞠目,為國盡忠?當時楊昌嗣說攘外必先安內,先和後金談判,盡全力把流寇剿滅了再說,然後就一幫子東林黨人說什麼天朝安能屈服於蠻夷之類的話,明朝不是東林黨弄沒的是誰?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時候,崇禎帝撞鐘,文武百官無一覲見的,而唯一一個陪在崇禎帝身邊的人,就是我當今我們瞧不起的太監!!!
李自成攻下北京後,發現這些明朝文官一個個都富得流油,他們為什麼不願意捐錢?因為天下是朱家的,而錢是我的。他們覺得亡的是朱家的天下,與我何干?借這個場景,我只想說明明朝的一個現狀,即君臣的同“朝”異夢!同朝的君臣尚且如此,那君民之間呢?更甚,兩者就像生活在霄壤之別的兩個世界中。當權者不曉人間疾苦,而百姓亦“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其實非不知,是不想知也,因為改哪個朝換哪個代在漢族百姓眼裡沒有區別。要知道漢人反抗滿清政權是因為被強迫“割辮子”,而不是因為滿族入關。所以在當時明朝平民眼裡,高高在上的近百萬朱家人和關外的幾十萬異族人沒有什麼區別,都是那“少數人”。
崇禎死前說過,朕非亡國之君,臣乃亡國之臣,這句話說的非常對,當年明月都說過,崇禎時候的大臣有兩種,一種是混蛋,一種是王八蛋,魏忠賢在的時候關寧防線得以組建,孫承宗,袁崇煥,滿桂,祖大壽委以重用,魏忠賢死後,孫承宗被罷,袁崇煥被殺。有人說魏忠賢爭過孫承宗,但不管怎麼說,魏忠賢活著的時候孫承宗下去了還能起來,魏忠賢死後,好,下去就起不來了。所謂耳聽是虛眼見是實,歷史把魏忠賢說的在混蛋,明朝起碼不是亡在他手上的,把東林黨吹的那麼偉大,明朝就是亡在他們手上。
關於魏忠賢和明朝文官,有網友做了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魏忠賢其實就是皇帝的一條狗,能咬,會叫,雖然有時候吃裡扒外,偷主人些東西,但歸根結底還是能看家護院的;明末的文官就是寵物貓,只會要吃要喝,時不時撒撒嬌,賣賣萌,真有強盜來了它們就慫了。崇禎打死了惡狗,只能重用寵物貓,國家焉能不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