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花間漫聊
-
2 # 兵法天下
問題:誰挑戰過白居易的《琵琶行》88句長詩?最後有寫夠88句嗎?
引子如果單從字數來看,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不算最長的唐詩。
唐僖宗中和三年,韋莊作《秦婦吟》,為現存最長的一首唐詩。這首詩真實地反映了“黃巢起義”後,黃巢叛軍入侵長安一系列的暴行,作者依據自己的所見所聞,以一個普通的社會底層婦女的口吻,寫下了這首長歌。它既有詩歌的藝術性,又是一首“紀實史詩”。
由於其中“昔時繁盛皆埋沒,舉目淒涼無故物。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的慘狀描寫,有損大唐統治集團的尊嚴,涉及當時時政,怕受到不必要的牽連,避時事之諱,其弟韋藹編《浣花集》時確實未將此詩收入,遂使此詩在歷史上消失了1000餘年。
直到上世紀初,後人才在“敦煌藏經洞”發現了《秦婦吟》的完整抄本,此詩為“七言歌行體”,共238句,1666字,是迄今為止有“唐代第一長詩”。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初唐四傑”盧照鄰的成名作《長安古意》,也是一首歌行體的長詩,亦稱“七言歌行”。
盧照鄰的《長安古意》俊逸華美,一經面市,眾口相傳,以至於“洛陽紙貴”。這首歌行在當時就和駱賓王的《帝京篇》齊名,文采卻更勝一籌,與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將進酒》、王維的《洛陽女兒行》、杜甫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同類歌行體一樣,是唐詩中值得一讀的佳作。
由於盧照鄰的名望不及唐代一流詩人,所以現在的人可能不太熟悉這首長詩,但那句“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後人卻一定不陌生,被眾多紅男綠女視為文青的重要標誌。
一首“歌行體”長詩隆重推出在這裡我們值得一提的是,近現代有這樣一位白髮的“先生”,她是詩詞的女兒,她是中國古典文化的繼承和傳播者,她就是中國少有的詩詞大家,“一代詩詞宗師”——葉嘉瑩先生。
先生於1974年第一次由海外返國探親時,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懷著一顆愛國之心,用自己的一顆詩心,飽含激情地寫下一首《祖國行長歌》。
此歌行體的長詩比白居易《琵琶行》還多兩千字,實屬罕見,如今看來值得每一箇中華兒女,炎黃子孫敬畏。
我認為她的長歌作品,完全可以作為挑戰白居易的《琵琶行》,無論是作為歌行體,還是從字數都可以與之媲美。
《祖國行長歌》——近現代·葉嘉瑩
卅年離家幾萬裡,思鄉情在無時已,
一朝天外賦歸來,眼流涕淚心狂喜。
銀翼穿雲認歸京,遙看燈火動鄉情,
長街多少經遊地,此日重回白髮生。
家人乍見啼還笑,相對蒼顏憶年少,
登車牽擁邀還家,指點都城誇新貌。
天安門外廣場開,諸館新建高崔嵬。
道旁遍植綠蔭樹,無復當日飛黃埃。
西單西去吾家在,門巷依稀猶未改。
空悲歲月逝駸駸,半世飄蓮向江海。
入門坐我舊時床,骨肉重聚燈燭光。
莫疑此景還如夢,今夕真知返故鄉。
夜深細把前塵憶,回首當年淚沾臆,
猶記慈親棄養時,是歲我年方十七。
長弟十五幼九齡,老父成都斷訊息,
鶺鴒失恃緊相依,八載艱難陷強敵,
所賴伯父伯母慈,撫我三人各成立。
一經遠嫁賦離分,故園從此隔音塵;
天翻地覆歌慷慨,重睹家人感倍親。
兩弟夫妻四教師,侄男侄女多英姿,
喜見吾家佳子弟,輝光彷彿生庭墀。
大侄勞動稱模範,二侄先進增生產;
阿權侄女曾下鄉,各具豪情笑生臉。
小雪最幼甫七齡,入學今為紅小兵。
雙垂辮髮燈前立,一領紅巾入眼明。
所悲老父天涯沒,未得還鄉享此兒孫樂,
更悲伯父伯母未見我歸來,逝者難回空淚落。
床頭猶是舊西窗,記得兒時明月光,
客子光陰彈指過,飄零身世九廻。
家人問我別來事,話到艱辛自酸鼻。
憶昔婚後甫經年,夫婿突遭囹圄系。
臺海當年興獄烈,覆盆多少冤難雪,
可憐獨泣向深宵,懷中幼女才三月。
苦心獨力強支撐,閱盡炎涼世上情,
三載夫還雖命在,刑餘幽憤總難平。
我依教學謀升斗,終日焦唇復瘏口,
強笑誰知忍淚悲,縱搏虛名亦何有。
歲月驚心十五秋,難言心事苦羈留,
偶因異國書來聘,便爾移家海外浮。
自欣視野從今展,祖國書刊恣意覽,
欣見中華果自強,闢地開天功不淺。
試寄家書有報章,難禁遊子喜如狂,
縈心卅載還鄉夢,此際終能夙願償。
歸來故里多親友,探望殷勤情意厚,
美味爭調飫遠人,更伴恣遊共攜手。
陶然亭畔泛輕舟,昆明湖上柳條柔,
公園北海故宮景色俱無恙,
更有美術館中工農作品足風流。
郊區廠屋如櫛比,處處新猷風景異,
蔽野蔥蘢黍稷多,公社良田美無際。
長城高處接浮雲,定陵墓殿鬱郁輪囷,
千年帝制興忘史,從此人民做主人。
幾日遊觀渾忘倦,乘車更至昔陽縣,
爭說紅旗天下傳,耳聞何似如今見。
車站初逢宋立英,布衣草笠笑相迎,
風霜滿面心如火,勞動人民具典型。
昔日荒村窮大寨,七溝八梁惟石塊,
經時不雨雨成災,饑饉流亡年復代。
一從解放喜翻身,永貴英雄出勝陳,
老少同心奪勝利,始知成敗本由人。
三冬苦戰狼窩掌,鑿石鋤冰拓田廣,
百折難回志競成,虎頭山畔歌聲響。
於今瘠土變良疇,歲歲增糧大有秋。
運送頻聞纜車疾,渡漕新建到山頭。
山間更復植蔬果,桃李初熟紅顆顆,
幼兒園內笑聲多,個個顏如花綻朵。
革命須將路線分,不因今富忘前貧,
只今教育溝中地,留與青年憶苦辛。
我行所恨程期急,片羽觀光足珍惜,
萬千訪客豈徒來,定有精神蒙洗滌。
重返京城暑難消,涼風起處覺秋高,
家人小聚終須別,遊子空悲去路遙。
長弟多病最傷離,臨行不忍送登機,
叮嚀惟把歸期問,相慰歸期定有期。
握別親朋屢執手,已去都門更回首。
憑窗下望好山河,時見梯田在陵阜。
飛行一霎抵延安,舊居初仰鳳凰山,
土窯籌策艱難日,相見成功不等閒。
南泥灣內群巒碧,戰士當年闢荊棘,
拓成陝北好江南,彌望秧田不知極。
白首英雄劉寶齋,鋤荒往事話蒿萊。
遍山榛莽無人跡,畦徑全憑手自開。
叢林為幕地為床,一把钁頭一杆槍。
自向山旁鑿窯洞,自割藤草自編筐。
日日勞動仍學習,樺皮為紙炭為筆,
寒冬將至苦無衣,更剪羊毛學紡織。
所欣秋獲已登場,土豆南瓜野菜香,
生產當年能自給,再耕來歲有餘糧,
更生自力精神偉,三五九旅宣告美,
從來憂患可興邦,不忘學習繼前軌。
平疇展綠到關中,城市西安有古風,
周秦前漢隋唐地,未改河山氣象雄。
遺址來瞻半坡館,兩水之間臨灞滻,
石陶留器六千年,緬想先民文化遠。
驪山故事說明皇,昔日溫泉屬帝王,
咫尺榮枯悲杜老,終看顰鼓動漁陽,
宮殿華清今更麗,闢建都為療養地,
憶從事變起風雲,山間猶有危亭記。
倉促行程不可留,復經上海下杭州,
凌晨一瞥春申市,黃埔江邊憶舊遊。
跑馬前廳改醫院,行乞街頭不復見。
列強租界早收回,工廠如林皆自建,
市民處處做晨操,可見更新覺悟高,
改進奢靡當日習,百年國恥一時消。
滬杭線上車行速,風景江南看不足,
採蓮人在畫圖中,菜花黃嫩桑麻綠。
從來西子擅佳名,初睹湖山意已傾,
兩岸山鬟如染黛,一奩煙水弄陽晴。
快意波心乘小艇,更坐山亭瀹芳茗,
靈鷲飛來仰翠峰,花港觀魚愛紅影。
匆匆一日小登臨,動我尋山幽興深,
行程一夕忙排定,便去杭州赴桂林。
桂林群山拔地起,怪石奇巖世莫比,
遊神方在碧虛間,盤旋忽入驪宮底。
滴乳千年幻百觀,瑤臺瓊樹舞龍鸞,
此中渾忘人間事,出洞方驚日影殘。
掛席明朝向陽朔,百里舟行真足樂,
灕江一水曳柔藍,兩岸青山削碧玉。
捕魚灘上設魚梁,種竹江干翠影長,
藝果山間垂柿柚,此鄉生計好風光。
盡日遊觀難盡興,無耐斜陽已西暝,
題詩珍重約重來,祝取斯盟終必證。
歸途小住五羊城,破曉來參烈士陵,
更訪農民講習所,燎原難忘火星星。
流花越秀花為綺,海珠橋下珠江水,
可惜遊子難久留,辜負名城嶺南美。
去國仍隨九萬風,客身依舊似飄蓬,
所欣長夜艱辛後,終睹東方旭影紅。
祖國新生廿五年,比似兒童甫及肩,
已看頭角崢嶸出,更祝前程穩著鞭。
腐儒自誤而今愧,漸覺新來觀點異,
茲遊更始見聞開,從此痴愚發龍聵。
早經憂患久飄零,餬口天涯百愧生,
雕蟲文字真何用,聊賦長歌紀此行。
僅以此篇問答,致敬葉嘉瑩先生! -
3 # 大唐四洲
挑戰過,是打油詩。是以前上班遇見一個苗條的四川的小妹。為她寫的。
石冬晴, 蜀中女.
家住四川重慶西.
欲問芳齡有多大,
今年剛好一時七。
青春似水好年華,
花自嬌豔葉子綠。
十指纖纖賽春蔥,
身姿苗條萃欲滴。
語未出口笑先至,
字未發聲先聞息。
朱唇輕起瑣碎玉 ,
嬌面含羞自兮兮。
雙眉不染自飛揚,
兩目欲瞪威自立。
一擺玲瓏瑣碎步,
跣足小巧且如玉。
左搖右擺總相宜.
勾破魂魄千萬裡。
纖手輕揚葉片展
猶似麗萍現絕技.
回頭顧盼百媚生,
利齒伶牙醉番禺。
勿須抹粉兼搽面,
臉上自有紅芳菲。
額前流海塞瀑布,
項後烏雲挽髮髻。
一顰一笑牽人心,
舉手投足魅態足。
夜半但聞話間響,
疑是冬晴玉步移。
清晨細聽露珠滾,
猶聞冬晴嬌喘息。
面板白裡暗透紅,
似有暗香滑且膩。
日裡冬晴到市面,
清冷街頭忽擁擠,
堵車能到兩小時
大車小面都歇碧。
你按喇叭她也按
嘀嘀答答覆嘀嘀。
交警治安齊上陣
疏通困難堵車易。
大廈傍晚把身現,
人山人海自噓噓。
風流詩人與騷客,
摩登靚哥紈絝弟。 .
欲睹芳容先為快,
豈讓今生悔不已。
久未謀面心覺癢
驚魂一觀復嘆息。
國色天香賽尤物,
豈是 玉環 能配比。
日裡相思夜半夢,
愛依依來夢依依。
但恨今生無緣份,
不能與她比翼飛.
一五燒香並拜佛,
二四託夢還期許.
不求今生攜手渡,
但望來世結連理 。
蒼天如能知我意,
逢年過節備厚禮.
饅頭蒸的圓又大,
花肉燒滷紅又肥。
三拄高香嫋嫋起,
一串長鞭驚霹靂。
向東祈禱千百遍,
對南捧心再作一.
誠人誠心並誠意,
天高海闊表心跡。
神靈一朝感誠意,
賜緣與她偎並依。
攜手共度百年好,
疾風蔬雨不分離。
情自高漲眉自揚,
執壺把盞笑嘻嘻。
但看大雁結對走,
再看園中蝶雙飛 。
今生即結同心好,
來世再把怨來繼。
三世輪轉情不變,
生生世世再一起.
天地明月共做證,
佳話自有後人續。
大唐泗洲
2020.4.18晚
回覆列表
白居易的《琵琶行》 是歌行體,確實很長,歌行體在文學史上最出名的就是白居易《長恨歌》《琵琶行》,和清朝吳偉業的《圓圓曲》。
以前上學時,非常愛這三篇,背的滾瓜爛熟,極其羨慕古代詩人的文采和成就,這幾首詩無論敘事還是抒情都非常到位,一直心嚮往之。
直到愛上一個沒有在一起的女孩,那女孩是安徽桐城人,也是中文系的。某日我前往她的家鄉,見了她,了卻了這段傷心的、從一開始就沒有成功的愛情,回來的路上寫了一首歌行,既抒發內心情感,也向偉大的詩人致敬。詩叫做:
《桐城行》序:壬辰年夏,不擇日而披雨赴桐城,歸時為長歌,作桐城行,此歌非記桐城之旅,亦非狀桐城古蹟名人,乃感昔日倩女事,緣一情也,凡六百三十三字以記。
輕裝便履下同安,密雨連珠江皖邊。
露打芙蕖搖傘葉,茫茫碧色遠山延。
古者名揚文盛地,身懷章採多情意。
雨聲喧語錯相織,聒亂心思浮往逝。
憶昔初時一見中,同窗鄰座識顏紅。
言投志和兩心摯,日日聊歡無限事。
詩中碩人繪妍姝,既得辭章為唱喁。
學業相知相和詠,交心聚友緣詩書。
最憶如珠明目盼,蛾眉秋波共流轉。
同看人世與紅塵,我當左目君右眼。
掠盡漫天爍爍星,喜悲哭泣長相伴。
環珮和鳴蝶戀花,佳音悅耳不思家。
共憐仙樂應無怨,浮想顏容映月華。
夜半懷人心如煮,始作歌詩呼倩女。
彈指經年又一春,韶華易動情如許。
書生愧怍心焦灼,鳳既得凰竟宿歸。
天下席筵無久日,紙中苗火有燔時。
書生啟齒豈能言?倩女不知亦憺然。
倩女成雙不忍聞,晝終雲蹙滿黃昏。
晴雷驟雨驚心變,從此相思是一人。
書生念此劇深痛,腸轉曲回誰與共?
數月乏味不能食,夜長難寐何來夢?
登高望遠撫欄樓,一頃風煙萬頃愁。
聚宴飄零就此散,灰飛痛失終難求。
後日重聽蝶戀曲,焚焚五內淚如雨。
孤心一片向蒼天,天上人間誰與訴?
幾度遐遊遣性消,賦詩尋酒默吹簫。
似此幽幽情愈重,故而今夏赴遙遙。
六尺巷頭未經處,情離六尺隔天涯。
天涯海角遊之遍,到此孤鳴聽雨蛙。
情江愛海龍眠水,對語相行文廟裡。
立雨河濱緲玉煙,雨花侵面流成淚。
梧桐葉落隨波去,蝴蝶翩飛夾恨來。
恨意綿綿摧夏夢,波聲瑟瑟惹靈臺。
靈臺知我非薄倖,清風笑我是多情。
誰曉多情與薄倖,潸然一夢已成冰。
歸程回望隻身返,倩女桐城皆已遠。
此去別離難再前,瀟瀟渺渺不能見。
人生可奈因緣際,飲恨當膺太息間。
總為憂愁常系絆,歸途頓悟淡心閒。
有朋心淡煙塵絕,世事淡看輕雨雪。
雨散雲開會有時,前行去去澹然竭。
袖手臨風移巧步,霞光旖旎附衣裳。
纖行石徑風傳笑,漫想江湖草夾香。
君不見夕日垂天還遠甚,何如近享此斜陽?
結語這是一段傷感的經歷,文人的情結大抵如此,多愁善感並不是一件好事。這首詩曾經給一位我比較尊敬的北京某大學的教授指點,他評價說“文采沛然”。不知道有沒有比《琵琶行》長,沒數過,事情已經過去很多年了,現在拿出來與大家分享。如有詩詞愛好的朋友,歡迎指點評論,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