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子妤瀾瑾
-
2 # 中華統一促進會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自己不喜歡的,也不要強加給對方。出自《論語-顏淵篇第十二章》。
這是基本的為人處事方法。自己做不到的或不喜歡的,不要強加給別人。
但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就基本出現這樣的事情,自己不想去做甚至做不到或做不好,卻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或者影響力、甚至一些見不得人的手段,讓別人去做。
我們現在經常聽到的,電信詐騙、搶劫、弓雖女乾等,都是出於不正當的獲得而採取的非正常手段,利今智渾。
-
3 # 吾是玉子
首先,其意為自己不希望、不願意、不想要的,不要以此埋怨他人、說道他人、要求他人甚至以自己的行為單方面強加於人。
其次,我們生活在一個共同的社會,彼此均要相互接觸、交流、相處、共事等等。每個人有每個人獨有的成長曆程與背景,有各自特有的思想、性格、心裡自己各自獨有的為人處世之風格,這些都是人與人之間不一樣的。當一個人面臨別人強加於自己某些東西的時候,都會覺得不舒服、不願意、也不希望的。反過來呢,別人不也是這樣的嗎?我們當然也不應該這樣去做,因為這樣是不對的,孔子的話可謂金玉良言,當遵從之。
最後,希望在這社會中,尊重自己,也請尊重他人;善待自己,也請善待他人。願每個人生活幸福。
-
4 # 迴心一闡提
人要有同理心,學會換位思維,自己不願承受的痛苦,也不要強加給別人,如我作為一個佛教徒,也可以引伸為同體大悲心,人與人,人類與其他生命靈知的體性是一體無二的,惱害他人,自身必承受惡果
-
5 # 不執一切法
嗨
理解一個句子,我們去了解出處,瞭解時代,瞭解作者。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論語》,是春秋時期的一部語錄體散文集,作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收錄孔子語錄以及孔子弟子語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字面意思就很好理解,自己不願意承受的,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
再去深入的解析一下,你如果要讓別人做什麼的時候,首先你自己本身也願意這樣做,或者你已經做到了,這樣才能讓別人甘心去做。
它所展示的是人際交往中的基本原則,互相尊重。
以己度人,平等待人。
不過也並不是你願意的別人就願意,我們要辯證的去看待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想法。
這句話傳達的重要的理念就是,人人平等,互相尊重。
-
6 # 忞白
題主你好:
我是熱愛寫作,喜歡歷史文化的一名舞者。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怎麼樣理解?我以個人理解,去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論語·顏淵篇》這句話是仲弓問孔子什麼是“仁”?孔子對仲弓的回答。
含義很簡單,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就不要強加於別人。
這樣不僅得不到什麼好處,反而會讓人際關係處於緊張的狀態。
這是我們在人際將往中往往可以遇到的,換一中角度來說就是要讓我們不能以自我為中心,要學會換位思考。
不心胸狹隘,將心比心才能展示出人際交往中難能可貴的一面。
換位思考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另一種角度其實我們生活中往往就會遇到很多的局面,有些時候我們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會帶來不一樣的溫度。
講一個小故事:
最近讀得賈平凹老師書中的一個章節《說話》裡,就有一個故事:“他的朋友口吃,說話很慢,有一天遇到一個問路的人,但是這個人巧了,也是口吃,朋友就沒有回答他的問題,事情過去了,賈平凹老師就問他的朋友,你問什麼沒有回答,而他的朋友就說:“我也是口吃,如果我回答他了,別人看見了可能會覺得我嘲笑他,故意學他。”
這就是以一種換位思考,將心比心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更是一種尊重和理解,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一個層面的意思。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下一句是“在邦無怨,在家無怨”無論做什麼事情,在哪做事,不抱怨,不怨天尤人就好了。
-
7 # 易塵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這八個字若是細細品味,足以受用終身。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習慣把個體的思維強加給身邊的事物或者人物身上。
一、夫妻關係。
夫妻往往會把自己的思維方式去強加給另外一半,這樣直接導致婚姻關係緊張,甚至感情破裂。
二、朋友關係。
朋友交往越深越要小心翼翼,千萬不要把自己主觀的想法強加給對方,甚至說話不經過思考,這樣很容易傷了別人的心。生活中有很多大大咧咧的人,往往說話不注意,就把自己的想法直接說了出去,這樣很容易得罪人。
三、子女關係。
從小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很多父母都會按照自己的意志,強行讓孩子去做各種事情,也直接導致關係緊張,自長大以後可能更充滿叛逆性。
所以,無論我們從小,到青年,到中年,還是老年,都要細細品味孔子這句話,多換位思考,儘量不要強加自己的意志給別人。
當然了,多數人大多時候都做不到,所以我說這句話要終身的品味,時不時的拿出來,就仔細的琢磨。
-
8 # 茶館動漫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自己不喜歡的,也不要親自強加給對方。出自《論語-顏淵篇第十二章》。
單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告訴自己,自己不喜歡不要強加給別人,因為你不知道別人是否喜歡或者需要。
從生活中有許多例子可以用來舉證:
小明它媽媽給了小明10顆糖,但是小明已經不愛吃糖了,熱情開朗的小明帶到了學校準備分給自己的小夥伴們,準備一人一顆糖,但是分到了小張身上的時候,小張選擇了拒絕。小明為此大發怒火,以為小張看不起他。對著小張說:你要是不吃這顆糖,我們就不再是朋友了。但是有著蛀牙的小張並不是很想吃,但是小明鼓動周邊同學說不吃,大家都不跟小張玩,最終小張還是吃下了這顆糖。結果是有著蛀牙的小張疼了三天。
這也許在生活中是一個再小不過的事情。在你和同事、父母、親戚、愛人中都有可能發生。
所以我們在真正理解這句話的時候,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真的理解和清楚別人的真實需求。而不是把我們認為好的東西,一味強加在別人身上。
這或許才是孔子想告訴我們的道理吧!
-
9 # 史不說
這句話和老子的“無為而治”有些相似,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喜歡,也不要給對方增添煩惱。
這句話所揭曉的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孔子所言是指人應當以對待自身的行為為參照物來對待他人。
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而應寬宏大量,寬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係,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
人生在世除了關注自身的存在以外,還得關注他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切勿將己所不欲施於人。
-
10 # 陶然齋智叟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自己所不願被他人所施加的行為,千萬不要同樣地施加到他人身上。例如,我們不願被別人欺負,那麼自己就同樣不要去欺負別人。
中國今年抗擊新冠疫情期間,武漢的作家方方連續寫了60篇日記,記錄了她對武漢抗疫過程的個人經歷和思考。對於她寫的日記,有人讚揚,也有人批評。方方對讚揚的聲音,當然是照單全收;但對於批評的聲音,她則沒有一絲一毫的接受,一概將一頂“極左”帽子扣回給批評她的人。方方的這種對待批評的態度,則完全與孔子的教誨相悖。因為她自己的寫作尤其擅長以批評為武器,動不動就要對國家社會管理的各個層面提出自己尖銳的批評,強烈要求國家社會的各級管理者一定要時刻反思,管理者隨時都要放下傲慢的架子接受批評。自己不接受任何批評不作任何反思,卻又要求被自己批評的人必須徹底接受批評深刻進行反思,己所不欲,卻施於人,這也是方方為許多人所詬病的原因之一。
-
11 # 臘肉哥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強加於別人,也不要讓別人去做。
孔夫子先生是遵循周禮的一位大賢,他一生都選擇能夠恢復周禮,用禮儀來治理天下。
這八個字,也是周禮的表現形式之一。
在今天這個社會,禮儀也是十分重要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
-
12 # 書香視界
這句話欲字意思豐富,不欲,不想的,不做的,不願想不願做,不看好的,做不到,做不好的,也有接受不了的意思……不欲是一種豐富多樣的內狀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一種視他人人格尊嚴與己同等的態度。大致就是尊重人對待人如待己吧。
-
13 # 秀雲涵天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論語·衛靈公》,原句是“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很好理解,推己及人,多為別人想想,替自己想也替別人想。
孔子教育學生要有舉一反三的能力,否則,“則不復教也”,我們就試著分析這句話。
一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分析問題要客觀全面,除了自己,也要為別人想想。但現實中很多人卻是己所不欲全施於人,結果就出了問題。要求上司、朋友、部下、家人,都希望對方沒有缺點,樣樣都好,但是不要忘了,人都是有缺點的,大懶使小懶,小懶亂瞪眼,失望之餘就怨聲載道,搞得關係都不愉快。由此可知聖人真是為我們一般人操碎了心!
二 己所欲全施於人
“恕”是會意字,“如心”就是“恕”,合於我心的,一定合於別人,我想要的,別人一定也想要 ,我都給別人,這樣做沒問題吧?不一定!真理往前走一小步就是謬誤 。你吃辣很爽,別人可能受不了;你是工作狂,別人可能吃不住。無視個人之間的差別,你就是好心也可能把事辦砸。
三 人所欲施於人
大家都不是傻子,你真對別人好,他還能不知道。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在一定原則下,對別人精準著想 ,恰當施惠,工作必將開啟局面,生活當然都是笑臉。
-
14 # 胖娃推文庫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儒家經典讀物《論語》中的《衛靈公篇》第二十四章,是孔子跟名叫“仲弓”的弟子的對話,對話目的是向弟子傳授什麼是“仁”。
原話為: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字面意思為,對於自己不喜歡的事物,就沒有必要施加到別人身上。
就像孔子看不起勞動,但他就不能要求弟子也看不起勞動。如果這樣做,就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現。
這句話引申意思可以理解為,自己都做得不夠好,就不能要求別人比自己做得好。
世間萬物都是平等的,人一定要有寬容之心,用寬容心去和世界進行溝通,才會給自己少樹立敵人。否則,會四面樹敵,人生路越走越窄。
-
15 # 樂行俠看世界
這句話的意思是,自己不願意的不喜歡的事情,勿強加給別人。孔子所要意思是要以個人的的行為參照來對待別人,做人不僅僅只考慮自己,而要將心比心換位思考,這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從這句話延伸開來,人還要做到“己所欲,亦勿施於人”,道理很簡單,因為你喜歡的不一定是別人喜歡的。
-
16 # 憂國憂民士大夫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是我們常說的一句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儒家經典讀物《論語》中的《衛靈公篇》第二十四章,是孔子跟名叫“仲弓”的弟子的對話,對話目的是向弟子傳授什麼是“仁”。
原話為: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字面意思為,對於自己不喜歡的事物,就沒有必要施加到別人身上。
從處理人際關係的層面來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相當有用處。比如,老闆給甲乙兩名員工佈置了相同的任務,甲因為綜合能力要遠遠超過乙,他很出色地完成了任務,而乙沒有完成。這時,不管是老闆還是甲員工,都不能去訓斥,甚至挖苦乙員工。
因為乙員工本身跟甲員工沒有處在同一個級別上,如同讓一個小學生跟一名大學生比賽誰的力氣大
-
17 # 侯爵文泉
孔子的這句話通俗易懂,意為:自己不喜歡別人的汙言穢語,就不要再惡語相向;自己見到他人不文明的行為而憤怒,那就不要去做與他人同樣的行為;別人侵犯了自己,自己就不要再去侵犯他人,等等。
他告訴我們:人生在世,要傳遞正能量,阻斷不文明,善於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省,以良好的言行示範他人。只有這樣,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就會更加和諧、文明和安全。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見到類似的案例:認識或不認識的雙方發生爭吵,一方張嘴罵人,惡語連篇;另一方不甘示弱,以牙還牙,結果導致矛盾升級,不可收拾,甚至釀成悲劇;再如,看到有人隨手扔菸頭、吐痰等不文明、不雅觀的行為,自己深惡痛絕卻不警戒自己,也在公共場所做出了類似的行為;還有,遇見有人偷東西,自己明知違法,也去以身試法,導致身陷囹圄。如此案例,屢見不鮮,教訓深省。
總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包含著樸素的唯物辯證思想,倡導人們強品德修養,規範言行舉止,明辯是非對錯,善於換位思考,不做虧心事和損人不利己的行為。
同時,也勸導人們在為師、為長、為官中,當好他人的表率,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他人遵守的,自己嚴格遵守。
-
18 # 鴻雁讀書感悟
全句應該是:己所欲,施於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的本質和現在所說的同理心是一個意思。我們常說,人要有同理心,要學會換位思考,要懂得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等等,總之一句話,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自己不喜歡的,別人也會不喜歡,那麼就不要對別人做這些;自己喜歡的,別人也可能會喜歡,所以讓自己怎麼高興就怎麼讓別人高興。
不能不承認,孔子的情商很高,在為人處世方面很有研究,有獨特的儒學的處世理論。而這句話可以為我們在為人處世待人接物方面提供很好的指導。練就同理心,讓你的情商更高,為人處世更成熟。
-
19 # 路兵說傳統文化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出自《論語 顏淵》
仲弓問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這句話是孔子身體力行的為人處世準則。就是自己不願意接受的事,就不要施加給別人了。將心比心,嚴格要求自己,就會在人際交往中減少很多怨恨和痛苦。這就是實行仁德的表現。
反過來講,如果己所不欲,強加於人。必然給他人帶來壓力和痛苦,造成關係的緊張。這是不仁的行為。
結合後面兩句“在邦無怨,在家無怨。”進一步來看,孔子是在教育弟子,遇到不好的結果,遇到痛苦難受的事,自己學會承受。自覺承擔責任。不要再推及他人,不要抱怨、埋怨他人。不論在邦國擔任公職,還是在家裡。都要做到無怨無悔。這才是行仁德的君子。
推測一下,那麼己所欲,就該施於人了嗎?孔子沒有明說。我們可以想象出來,己所欲,不一定就是他人所欲。必須要尊重他人的意見,徵得他人同意,方可施於人。如果他人不願意、不同意,那也不能施於人。
孔子的這句話,對我們影響深遠。為人處世多考慮他人感受,不強加於人。遇到困難和不如意的事,自己學會承受。不埋怨他人。這就是有仁德的表現。
-
20 # 職業教育小學生
用苛求他人的心態要求自己,用寬恕自己的心態寬恕他人。
子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在生活中自己不願承受的事也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別人去做到。
在生活當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人際交往的一條行為準則。應該用苛求他人的心態要求自己,用寬恕自己的心態寬恕他人。
一、嚴格要求自己,自己做好自我領域,切忌指手劃腳。工作和生活中,我們應該先求身正。自己做不到,做不好怎麼好意思說別人呢?
疫情期間輔導孩子功課。孩子早上背誦古詩詞時說“還沒背完?”;孩子在做數學時說“這也不會?”孩子在寫作文時說“寫的啥?”等等。其實矛盾就在於自不量力,自己背誦下可能就知道了大概時間,自己小時的學習絕對沒有孩子好,大人的思維和孩子差異很大。自己會的,孩子不會,很正常;孩子會的,自己不會,也很正常。千萬不能指手劃腳,橫加干涉。
在幹作中對領導的胡亂指揮,我們往往嘀咕“你來幹個試試”。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用己之長攻他人之短,不為也。
二、人際交往要重視他人的存在。俗稱“給面子”。在工作和生活中“面子”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完人,不要自我感覺良好。個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太獨”是難以幸福的。要尊重他人,生活中孩子給了我快樂,妻子給了我幸福,朋友給了我互助。在工作中領導給了我鼓勵,同事給了我幫助。或許有些許的不滿意,一定要看清自己是否做好。
多考慮下對方,多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的難度。哲人說過“我們要感謝對手”。人的自我滿足源於有面子,給足面子是一種道德修為。
三、加強個人道德修養,努力做最好自己。毛毛雨打溼人衣,不要給對方指責自己的機會,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自己要勤修內功,外塑形象,內塑內涵,加強個人修養。高調做事,低調做人。認真做事,把事做實,把事做好。學會寬恕他人,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總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至理名言,是做人的不二法則,是人際交往的寶貴精典。
回覆列表
子所不欲,勿施於人,個人理解認為,就是,一個人,首先要坦誠誠信,不管是為人處世,首先要以身作則,做好表率,才能服眾,只有自己做到嚴以律己,正確明辨是非,懂得,認可,言傳身教,方可施於人,如果自己都是懂非懂,不認可,做不到的事情,千萬,不可,強加於別人必須做到。比如我們教育孩子,首先我們不是說,只讓孩子去做,或者指責,而是自己先做到規範行為習慣,孩子自然也會模仿學習做到。相信做到比說到多時,收穫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