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易塵
-
2 # 金樹木
最難忘的還是林黛玉。
林黛玉可是最解風情的,長得漂亮,關鍵還善解人意,又有才華。特別是還非常的大度。
有人說林黛玉小心眼兒。其實人家一點兒都不小氣。就說為人處世吧,在細節裡,
某日寶釵當夜冒雨派遣婆子送燕窩和洋糖給黛玉,黛玉要留她吃茶,婆子說自己還有事。黛玉也輕鬆地說道,“我也知道你們忙。如今天又涼,夜又長,越發該會各夜局,痛賭兩場了”。婆子也就接著這個話題與黛玉閒聊了兩句,黛玉也知趣地給她幾百錢當賞酒錢, “難為你。誤你發財,冒雨送來”。
類似的還有多次,可見黛玉是極為善解人意的女子。她不帶著私心施與他人,與下人平起平坐。這就是善良。
林黛玉解風情,如葬花一幕,誰人能憐惜花兒似她呢?
即使和寶玉有時彆扭,也是戀愛中人的舉止,特別有趣。
林黛玉,愛他人,愛自然,獨立自由。不凡的女子。
-
3 # 千年蟲1672
文學作品中,我們見識過,一些完全靠華麗的詞藻粉飾的女性角色,雖然美,但也只是一幅靜止的畫,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但不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在名著中,大師筆下的,那些言語行為,形象性格描述鮮活的女性形象,會像活著的一樣,讓讀者念念不忘,難以忘懷。讀過魯迅先生小說的讀者,不會忘記豆腐西施元規,絮絮叨叨的祥林嫂等女性形象。對我來說,印象深刻的還是大觀園詩會中姑娘們,林黛玉薛寶釵史湘雲賈探春等等,她們在詩會中的舉止言談,音容笑貌,無一例外不鮮活地出現在眼前,讓人念念難以忘懷。讀了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也不會忘記那以一襲黑裙子驚豔出場的安娜,隨著閱讀的深入,安娜會活著出現在你面前,直到你看著她撲倒在鐵軌上,走向毀滅。你會念念不忘,這就是閱讀文學名著的感受,也是文學名著的魅力。
-
4 # 流浪的金魚
亂世佳人女主人翁:斯佳麗
她自信,美麗,又堅強和勇敢,任何挫折都無法將它擊垮,永遠可以再次驕傲的站起來。
這是值得所有女性學習的品質。
名言:tomorrow,is another day
-
5 # 令書
必然是塔拉。
這是一個驚人的、真正鼓舞人心的故事,每個人都會喜歡,它甚至比你聽說的還要好。——比爾蓋茨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書籍英文原名是:《Educated:AMemoir》。
這個看似有關教育的主題並不能概括本書想傳達的全部內涵。
正如作者塔拉·韋斯特弗所言:
“教育是自我發現的構成,培養自我意識和想法的能力。”
此書關乎成長、關乎家庭,關乎自我拯救……
塔拉帶給人們的並非同情,
而是啟發人們真正能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了解別人,瞭解自己。
難以想象,塔拉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
父親作為極端激進的摩門教徒一直相信世界末日終會到來,
反叛政府,一家人從來不去醫院,
塔拉16歲前從沒有接受過任何正規教育,
哥哥對她持續的家暴......
他們家始終面臨著新舊思想的強烈衝突。
但即使是這樣,
塔拉依舊憑自己的能力透過自學,考上楊百翰大學,之後繼續深造,成為了劍橋大學博士。
塔拉的故事能夠帶給我們諸多思考。
每個人都有原生家庭,原生家庭陪伴我們成長。
來自原生家庭的印記無論走得多遠都一定或多或少烙印在每個人的日常行為中。
電影《中國合夥人》講述的是三個年輕人一同創業的感人故事。
其中成東青和孟曉駿就是典型來自不同原生家庭的代表,
我們從他兩個人身上形成的強烈對比能夠看到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和我們能夠改變的。
成東青在農村長大,
參加過兩次高考均以失敗告終。
但他並不想放棄,
終於,母親在借遍全村錢後給了他最後一次機會,他考上了。
對比塔拉與成東青,他倆很像:
不敢當眾演講,不自信,口語不好……
這是原生家庭的環境造成的。
再看孟曉駿,
他的爺爺是1925年回國的留美博士,
他的爸爸是1955年回國的留美博士。
美國是孟曉駿的家族遺傳,
在他身上有著精英階層的包袱,自尊心極強。
他覺得自己應該是最好最優秀的那類人之一,
他敢於在別人面前誇誇其談。
孟曉駿覺得自己一輩子只可能為他登上美國時代週刊封面的時候而流淚,所以果斷在畢業之後飛往了美國。
這種差異源自成東青和孟曉駿的原生家庭,
這些東西無法選擇,但可以改變。
改變就是衝出原來的環境,
在這一點上,孟曉駿重回中國,成東青走出農村,而塔拉衝出父母的束縛。
當真的想改變,再大的阻礙也終將被突破。
塔拉說:
“我決定嘗試過正常人的生活。十九年來,我一直按照父親的意願生活,現在我要試試別的活法。”
我們有能力選擇自己的生活。
塔拉童年時就沉浸在父親為她編織的有關世界末日的氛圍中。
她感到慶幸,
她堅信他們夏天把桃子裝罐儲藏,
冬天更換應急補給,
人類世界崩塌時,他們家會繼續存活。
或許現在看來這種想法可笑,
但在當時那種環境中,這種想法是必然產生的。
如果塔拉沒有意識到山谷外有更大的世界,
她或許早早就結了婚,與一個男人重複父母的生活。
生活在輪迴,四季、晝夜都在改變,
但這種輪迴在塔拉的生活中將不會有任何改變。
她的能力不止於此,
只是她在沒有認識到自己能力所在時就草草決定自己是誰。
塔拉兒時經常爬到火車車廂頂上,
眺望著山谷,
很容易就能假裝這是一列行駛中的火車,
而她能將山谷拋到身後。
從這時起,她至少想過自己衝出去的日子。
真正重要的不是能不能衝出去,
而是想沒想過沖出去。
只有我們自己才能解放我們的思想。
人活在父母為自己建立的孤島上,
即使它再溫馨,即使它再黑暗,
也總會被周圍的大海包圍著,
說不定哪天小小的海浪就能將之傾覆。
本書之所以能引起人們如此大的共鳴,
我想是在於塔拉真的為人們做出了表率。
她真的擺脫原生家庭對她的束縛,
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或許我們不會有她那樣極端的家庭背景,
但當面對來自原生家庭的束縛時我們該怎麼做?
書中給出了答案:
先找出你的能力所在,然後再決定你是誰。
生命就像做題,
“正確答案”如果知道,只需幾秒就能寫出來。
但,尋找“正確答案”的過程是痛苦的,
你明知它那麼簡單,
但只有經過時間的彎轉、扭曲、擠壓才能得出真相。
書中提到的阿帕奇女人的故事也給予我們啟發:
人的一生是一塊沉積岩,
每一件事件都是構成這塊沉積岩的沙礫,
而每一個沙礫都是由更為細小的塵土構成。
人生就像走棋,
一步之差都會對後面產生極其巨大的影響。
當知道外面有著更大的世界,我們要做的不是沉溺在原有安逸的環境中,而是去探尋更為寬闊的未知數。
塔拉一直堅信,我們也應該相信:
人掉進水裡不會淹死,呆在水裡才會淹死。
塔拉的父親讓人印象深刻。
他的身上總是存在心理對抗,
新觀念與舊觀念,城市與鄉村,理性與迷信……
父親是書中描寫最為傳神的,
他雖然是個極端的摩門教徒,極其信奉神靈,
但我們還是能從細節處看到他在泰勒學習時不忍心去打擾,在家人出車禍時第一時間去叫救護車……
無論他多麼極端,多麼荒誕,
但作為父親的角色是無法被泯滅的。
書中還講到當塔拉和同學們參觀宏偉的教堂的一段情節:
參觀大教堂時很少有人敢上到屋頂,
就算有人上到屋頂,在強風的肆虐下,他們也只好扶著牆壁像螃蟹一樣側身而行。
而塔拉不同,
她挺直矗立在風中,欣賞著整座城市的景色。
克里博士問她:
“其他學生都很放鬆,直到我們來到這麼高的地方。現在他們很不自在,很緊張。而你似乎正相反。這是我第一次發現你很放鬆。你走動時的樣子,就好像你一直住在這個屋頂上”。
塔拉回答:
“我給乾草棚蓋過屋頂。
我能在風中站穩,
是因為我不是努力嘗試站在風中,
風就是風。
人能受得了地面上的陣陣狂風,
所以也能禁得住高空的風。
它們沒有區別。不同的是頭腦中怎麼想。
我只是站著,你們卻都降低身體,試圖彌補,
因為高處讓你們害怕。
但蹲著走和側身走並不自然,
這樣反而讓自己變得脆弱。
如果能控制住恐慌,這風就不值一提了。”
塔拉之所能做到這樣,
與她獨自承受哥哥的家暴不無關係。
她就像電影《通天塔》中的一幕:
放牧少年站在山脊上直面狂風。
極端的家庭,成就了不凡的她。
原生家庭帶給我們許多東西,或好或壞,
我們要做的不是選擇它能帶給我們什麼,
而是審視自己能夠改變什麼。
透過塔拉的故事,我們能夠明白:
究竟什麼是教育?
教育不是指學校、不是指讀書,
而是意味著獲得不同的視角,
理解不同的人、經歷和歷史。
教育會讓人變得不那麼確定,而不是更確定。
始終保持謙遜,多聽,少說,求同存異,滿懷激情,熱愛不同的想法。
透過自我教育,決定自己最強大的因素來自內心,
真正能夠控制自己的思想,
從非理性的恐懼和信仰中解放出來,
從上癮、迷信和所有其他形式的自我強迫中解脫出來。
我們的原生生活就像是海島上被高大濃密的芭蕉葉裹挾著,
而是否揭開那最後一葉,看看外面的世界,
這完全取決於自己。
很幸運,
你終於來到了那已經透光的最後一葉面前。
過去是一個幽靈,虛無縹緲,沒什麼影響力。只有未來才有分量。
人的最終歸宿是自己。
一本書很難對當下的生活做出實質性的改變,但我們只要能從中汲取一點力量,匯聚起來就是不一樣的人生。
-
6 # 紫燕雅然582
最令人念念不忘的是才女卓文君,最欣賞她的一首數字詩:
一別之後,二地相懸,
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
七絃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
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繫念,萬般無奈把君怨。
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依欄,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
七月半燒香秉燭問蒼天,
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
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
忽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
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
唉!郎呀郎,巴不得下世你為女來我為男。
很佩服卓文君的才情及遇事沉穩機智!她憑藉聰明睿智的才情愣是把一副爛牌打成了好牌!
話說 司馬相如進京考取功名後,產生了休妻的念頭,於是就寫了封信給卓文君: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萬千百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意為我們從頭開始到現在,可環境變了復,我們應該從現在回到起初的樣子。卓文君傷透了心,就以他的信的內容展開回了封信,可謂是經典之作。司馬相如閱制信後大為慚愧,打消了休妻的念頭。聰慧的卓文君沒有像一般女子那樣一哭二鬧三上吊,一首數字詩就將一個差點成為渣男的才子拉回到自己身邊,也因此留下了流傳千古的美麗經典的愛情故事。即使在今天也很值得一提,可以說絕大多數女子都做不到這麼睿智♥
-
7 # 小縣城裡的故鄉往事
第一個,來自沈從文《邊城》裡的翠翠,一個清純得惹人憐愛的山城小姑娘,最終因為一個城裡的男人耽誤了一生。
第二個,來自曹文軒《草房子》裡的紙月,一個聰明乖巧的小女孩,因為母親早死父親又沒空照看只能跟奶媽一起生活,卻時常被隔壁村的小孩欺負,被迫轉學到油麻地小學也躲不了那幫壞小孩。最後被爸爸接到城裡,不知道在城裡的紙月過得怎麼樣,但願能幸福。
第三個,來自一個都不能少裡的魏敏芝,因為老校長的一句“你給我把這些學生看好,一個也不能少知道沒”的話,隻身一人進城尋找學生。
最後一個是《我的父親母親》裡的招娣,一段美得如散文詩般的愛情故事,雖然沒什麼大起大落,但總能讓人記住那一段灰色往事裡的那一抹豔紅。
-
8 # 清風自有明月照
所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留在心裡——在這裡就不得不提到張愛玲《金鎖記》中的曹七巧了。
這個女人可以說是睡在《紅樓夢》裡的紅粉骷髏,脫出了相,走出來便成了深閨大院的曹七巧。
可以說,曹七巧從一開始就是一個矛盾的女人,她也曾經天真浪漫,在麻油店裡有著青春和激情,她也曾經幻想著有一個有溫度,健康,開朗的男人真心實意地愛著她,能與她共度一生,他們會過著瑣碎卻幸福的生活。
然而她每天要面對卻是“那沒有生命的肉體”,她的內心在不斷地掙扎和扭曲,她嫂子都說:“我們這位姑奶奶怎麼換了個人……如今瘋瘋傻傻,說話有一句沒一句,就沒一點兒得人心的地方。”她在極度的痛苦中掙扎,想要需求解脫。
她在心底迷戀三叔季澤,想要將她的一腔激情和溫暖都寄託在這個浪子身上,但是她的內心又是極度的矛盾,她心裡面十分清楚三叔想要哄騙她的財產,那些蜜糖似的的話都是刺人的刀。
她想要接近她渴求的幸福,但是她對金錢的慾望和理智的思考告訴她,唯一能靠得住的就是金錢和土地。她忍痛割捨了那份愛,她反問道:“歸根到底,什麼是真,什麼是假的?”
她依然陷入內心的矛盾中,她一方面愛著她的孩子,她那一雙健全活潑的兒女,她唯一的依靠。
另一方面,她又用母親的權威碾壓孩子們的天性,一對兒女身材瘦小,“一般都是薄薄的兩張白臉,並排站著,紙糊的人兒似的”,趕走了有趣的表哥春熹。
她逼死了長白的兩任妻子,任由他吸鴉片逛窯子聽戲文,不學無術。她又為長安裹腳致使其殘疾,使她輟學在家吸鴉片,破壞掉長白和童世舫的愛情,最後使她也成為了“第二個曹七巧”。
她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孩子,同樣又忍不住要毀掉兒女的幸福。她在內心苦苦掙扎,在矛盾中沉淪,墮落滑入自我毀滅的境地。
說到底,她所瘋癲成魔的不過是一個美麗而又蒼涼的手勢。
-
9 # 永遠的海棠
簡愛。勇敢獨立堅強。
我的心靈跟你一樣豐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樣充實,要是上帝賜予我一點姿色和充足的財富,我會使你同我一樣現在一樣難捨難分,我不是根據習俗,常規,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軀同你說話,,而是我的靈魂同你的靈魂在對話,就彷彿我們兩個人穿過墳墓,站在上帝腳下,彼此平等--本來就如此!
這是簡愛說的一段話。太漂亮了。
-
10 # 小華的揹包
描寫女性的作品我認為小說《紅樓夢》是絕唱。《紅樓夢》中的女性人物多達上百位,其中人物性格也大都不同。
小說中的金陵十二釵最為典型,每一位都有著不同的悲慘命運。有“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的寶釵,也有“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的黛玉,還有“到頭來是無暇美玉遭泥陷”的妙玉。整本《紅樓夢》可以說是女性悲劇的集合體,每一位女性描寫的都十分生動逼真,就算是劉姥姥這種老嫗的描寫也值得讀者細細品味。一個簡簡單單的丫鬟晴雯,從摺扇,縫裘雀衣這些小事遍活靈活現出來,像從小說中跳出來一般。
我相信讀罷《紅樓夢》的人一定會對其中的女性有著深深的記憶,而且是骨子裡的一種記憶。
-
11 # 雪青馬在伊犁
文學作品裡的女性,最能反應作者對作品的提升。
《雷雨》裡的女性,作品塑造得都成功,我認為繁漪最為抱眼,一個是她的地位,身世高,而後是她境遇,落差如此之大,對比的強烈,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在這麼小的空間裡,造成劇情巨大沖突,實在不是我們常人所預料到的。巜人生》裡的巧珍,是所有讀過它的讀者最心儀的一位女性,是飽含中國女性最溫柔,最體貼,最真實的,彷彿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故事裡的女性。用現在的眼光再看巜人生》時如人生的命運,社會的命運。
-
12 # 鵬程萬里六號門
印象最深的是三國中的貂蟬,為報答王允的養育之恩,用自己的色相實實施呂布和董卓之間的美人計,終於得手,用呂布的手除掉萬惡的董卓,改寫了歷史。
-
13 # 小趙聊電影
《望江亭》元代雜劇名,關漢卿原著。
譚記兒——她集中展現了女性的智慧和勇敢,鼓舞著廣大女性追求獨立與自由。
才貌雙全的譚記兒與白士中結成夫妻。二人甜蜜美滿。
不知為何,權貴楊衙內(反正就是有權有勢,可以理解成西門慶那種人物,但沒他帥)
看上了中譚記兒,想娶她為妾,即使得知她結婚了也沒有停止他的魔爪。
這個楊衙內想了一個狠毒的辦法,殺了譚記兒的丈夫然後霸佔她。
那個時候還不是無法無天的,他於是就騙聖上,說這個白士中如何如何搜刮民脂民膏、如何欺壓百姓、如何肆意妄為、如何沉溺酒色不務正業。
聖上聽後勃然大怒(完全不知道自己被當槍使了)
楊衙內騙來尚方寶劍和金牌,前往潭州取白士中首級。要說這個白士中確實是個好官,有人偷偷給他透風報信,知道自己面臨危險後,白士中愁眉苦臉的坐在家中,譚記兒是個敏感之人,他看到丈夫如此就問事情的來由。
她瞭解情況後不想丈夫因為自己受到牽連,於是她這個弱女子就決定——天也不靠,地地也不依,我自己去搞定!
那個時候正好是中秋節,譚記兒扮作漁婦賣魚,賣完魚了還要求和楊衙內一群人喝酒,譚記兒是個灌酒高手,能說會道,把這幾個善於計算的大老爺們弄得一愣一愣得,趁他們喝醉後,悄悄得將尚方寶劍和金牌竊走(在那時,丟了尚方寶劍和金牌是死罪),還把皇上親手寫的殺白士中的文書換掉了。
楊衙內賊心不死,雖丟了寶劍和金牌,但文書還在,他認為還是有機會的。
等到再見譚記兒,楊衙內方知中計,拿出文書後徹底傻眼,譚記兒說:你丟了聖上的東西,死罪咯!……
恰好湖南都御史李秉忠暗中訪得此事,奏於朝廷,楊衙內受到懲辦。
夫妻又甜美幸福的在一起。
譚記兒身上有中精神是我特別欣賞的,就是果敢和獨立,現在雖說很多人講究女權,但實際都是偽的,這個譚記兒展現了新世紀女性該有的樣子,現實中碰到這樣的,如果有機會,我一定會追求她的。
-
14 # 靜如London
《我的一個世紀》是作者董竹君者本人根據自己的生平故事而寫的,她是錦江飯店的創始人,生於1900-1997年,也是一位世紀老人。作為一名女性讀者,我深深地被她的坎坷經歷所打動,她用她的人生譜寫了一首民國女性成功的逆襲之歌。
抓了一手爛牌的童年從小天生麗質的董竹君不到14歲就被迫去了青樓賣唱,因為家境貧寒,父親是拉車伕,母親是洗衣工。
青樓裡雖說不是什麼體面的地方,但對於董竹君這個從小膽大心細的女孩子來說,這是一個讓她的心智飛速成長的地方。
就是在這裡,她結識了一位一表人才的四川督軍夏之時。她在心裡暗自權衡自己是否配得上他,經過幾番思量,她認為自己不差,可以考慮跟定他。
董竹君雖然年紀不大,但心裡特別有譜。她不讓夏之時用錢把她從青樓贖出來,而是決定自己冒險從那裡逃了出來,因為她不想日後被夫家留下話柄,說自己是被買回家的。
2.不幸的封建婚姻崩盤
後來發生的一切都證明,她是那個年代非常少數的,已經覺醒了的女性之一。
董竹君從小就是個有主見的女子,婚後跟丈夫提出要去日本讀書的要求,後來,丈夫兌現了他的承諾。
董竹君與夏之時離婚,不是不愛,而是因為她不能容忍丈夫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因為他堅決不讓他們的四個女兒讀書,只讓兒子受教育。
夏之時雖然娶了出身青樓的董竹君,但他經常嘲諷喜歡在家哼唱小曲兒的她。
在這段婚姻裡,董竹君覺得自己沒有獲得應有的尊重,儘管在那個時候,多數已婚女人的命運大抵如此。
但是,為了讓自己的四個女兒受教育,讓她們有掌握自己命運的能力,她最終決定放棄夏家優越的生活環境,向丈夫提出了離婚的要求。
夏之時以為,她一個弱女子,還帶著四個幼小的孩子,根本不可能有活路。於是,他繼續嘲笑她說,如果你能養活自己和孩子,我就拿我的手掌給你煎魚吃。
3. 逆襲成功
夏之時對董竹君有著深厚的感情,期間他親自來找過她,後來又拜託朋友來勸說,希望她放棄離婚的念頭。
可是,理性的董竹君早已意識到,他們的婚姻是沒有人能夠挽救的,因為他們的價值觀不同。
董竹君先是到處籌資金開紗廠;後來又在上海,經營了一家錦江川餐館。因為生意太火爆,杜月笙都願意助她一臂之力,讓她的店面從餐飲業拓展到了錦江茶館。解放後,周總理還親自接見了她,並說她是女強人。董竹君與夏之時離婚前,夏之時是受人尊重的四川都督,辛亥革命的先鋒;離婚後,夏之時的事業連連受挫。4.世紀女人的感慨
“人生幾十年,酸甜苦辣,什麼樣的事情,大大小小都會遇到的,看你怎麼去對付它。隨心所欲做不到,隨遇而安不會做不到的。”
離婚後,她的床頭始終放著她和夏之時的照片,直到她離世。董竹君是個與世紀同齡的女人,享年97歲。離世前她特地交代子女,在她的追悼會上要播放一首歌《夏日最後的玫瑰》。這是一首愛爾蘭民歌,這首歌是她和夏之時在日本時一起經常聽的歌。
-
15 # 荼蘼未歇
看到許多人都回答了中國文學作品中的女子形象,那麼我就來說一說讓我十分難忘的王國文學作品中的女子形象——《飄》中的斯嘉麗(也譯作郝思嘉)。和很多小說女主如同真善美化身般的的形象不同,斯嘉麗的個性並不完美,卻活的熱烈而自由,充滿著生生不息的力量。
血液裡蘇格蘭人的基因,讓她充滿冒險家的精神。在戰火紛飛的時刻為梅蘭妮接生、穿上窗簾製成的綠色長裙企圖爭取白瑞德的贊助、在北方佬闖入家中的時刻毫不猶豫地開槍還擊、百廢待興的亞特蘭大開展自己的事業。。。這樣一個明媚鮮活的女子,連她的缺點也會讓你難以忘懷。
當然她也對自己的家園和土地愛得深沉,即使出賣自己出賣一切也要保住自己的土地。而在和白瑞德分手後,她也想著,只要有這片土地,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我想,只要這片土地支撐著她,只要冒險家的火焰永不熄滅,她和白瑞德也會破鏡重圓。
-
16 # 王千夜
《百年孤獨》烏爾蘇拉。
烏爾蘇拉是隨同丈夫一起建立並在馬孔多定居下來的第一批開拓者,她畢生都在維繫家族血脈的延續,一直活到自己的第六代出生。
這個活了100多歲的女性,在暮年仍掩飾自己變瞎的殘酷事實,繼續自己的操勞和回憶,直到自己安靜的死去。
她真的是個聊不起的女性,她象徵著希望。
她那句“只要上帝讓我還活著,這個淨出瘋子的家裡就缺不了錢。”真是霸氣側漏,放在當下,也沒有多少女性敢這麼說。
她勤勞勇敢,三觀超正,就像一束光,照亮家族。
"她身材嬌小,活力充沛,嚴肅不苟,是個意志堅定的女人,從未有人聽她唱過歌。”
“她似乎無處不在,每天從清晨到深夜,伴隨著細棉布裙柔和的窸窣聲一直四處忙碌。全虧了她,那泥土夯平的地面、未經粉刷的泥牆和自制的粗木傢俱才永遠一塵不染,舊箱子的衣服才永遠散發著羅勒的淡淡香氣。”
“她擴大了糖果小動物生意,整夜不歇地開著烤爐,產出一籃籃麵包以及品種豐富的布丁、蛋白酥和小餅乾,幾個小時之內就在通往大澤區的小路上全部售出。”
“只要上帝還讓我們活著,我們就還是母親;不管你們有多革命,只要沒規矩,我們就有權脫了你們的褲子打一頓。”
烏爾蘇拉是整個家族母性的代表,幾乎是整個家族史的見證人。
“如果讓她死去,小說也就‘半途而廢’”。這說明沒有她的存在,這個家族就無法延續。
她是靈魂存在,每次想起烏爾蘇拉的一些語錄,油然而生的有敬佩,還有幹勁,生活值得努力。
回覆列表
《西遊記》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也有很多女性角色令人印象深刻。比如端莊溫婉的女兒國國王,長相美麗,大方得體,令人印象深刻。除此之外,像白骨精,蠍子精,玉兔精很多女妖怪也令人印象深刻,過目不忘。則不說西遊記作為四大名著,裡面每一個角色刻畫得都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