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正存
-
2 # 五星美術苑
因為藝術是對過去的歷史和生活的提煉和昇華,只有濃重才能使人們感受到藝術的享受和薰陶,從而提高審美水平!
-
3 # 吉星柔光
藝術的狀態是生活狀態的直接反應。
生活的狀態決定了藝術的樣式格調。
生活經歷痛苦的人其作品的就顯得深沉、憂鬱、凝重。譬如基弗的作品《韋蘭之歌》。
優閒而無壓力的生活,整天都處在“詩與遠方”期望的慢節奏狀態的畫家,其作品就會呈現出輕鬆自然優雅賢達的感覺。譬如霍克尼·大衛的《大水花》。
為人低調,平靜如水,安然入世的生活狀態,孤獨寂寞的生活是他作品的全部意境。譬如漢默帥·維黑姆的作品《彈鋼琴的女孩》。
生存或死亡是藝術作品永恆的題材,正如戲劇舞臺中有喜劇也有悲劇一樣,它是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兩個方面,相互映照而顯得尤為珍貴或深刻。如何直面這個問題是檢驗社會人是否有正確的人生觀的問題。
偉大的法國浪漫派創新者泰奧多爾·熱裡柯(1791-1824)和歐仁·德拉克洛瓦(1798-1863),他們都是以戲劇化的矯揉和傷感的理想主義的態度面對死亡和病態的威脅。熱裡柯的巨幅油畫《美杜莎之筏》就是取材於一個真實的事件,他用繪畫的方式給人們呈現出來這一真實恐怖的畫面,令人印象深刻。同樣德拉克洛瓦的作品《薩丹納帕路斯之死》取材於蘇丹歷史故事,國王薩丹納帕路斯在死前冷漠無情地看著女奴們被虐殺的畫面。一片凌亂的後宮血腥場面令人震驚不已。
在維多利亞時代後期,英國畫壇拉菲爾前派曾經出現了一波描繪死亡題材的作品,米萊的《奧菲莉亞》,羅賽蒂的《貝婭塔·貝婭特麗絲》,埃裡克·瓦茨的《時間,死亡與審判》,《世間榮耀就此消逝》、《愛神與死神》,看到這樣畫面無不感到生命的既脆弱又美好的矛盾心理,但是這是真實存在的事實,是複雜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
生活之美與藝術息息相關。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質文明已經滿足了人們的需要,而缺少精神上的享受。所以藝術走進了生活,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到處充滿了濃重的藝術氣息。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世界為藝術開闢了一個新的天地。是人們的勞動智慧為藝術創造了奇蹟,譬如北京的鳥巢,中國國家大劇院,紫禁城,中國美術學院……這些偉大的建築藝術,造型新穎,構思獨特,精湛的藝術吸引了世界人的眼球,是藝術的力量,讓世界洋溢著濃重藝術氛圍。
為什麼所有藝術都走向濃重?
其主要原因是因為人們不再像以前受壓迫,受剝削,同飢餓作鬥爭,解決溫飽問題,在那個年哪還有心思與時間去學習藝術。現在人們獲得了自由,也有錢了,不再為物質需求而憂愁。人們的文化素質提高了,也懂得點藝術的欣賞能力。所以科技的發展帶動了藝術的革新,各地人才輩出,高手雲集,使精美的造型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人文特徵,個性鮮明,對比強烈,形成了特色的藝術語言和濃重的藝術氣息來反映時代的精神文明。
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藝術使人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