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凡易文史觀

    1861年2月19日,在經過了長期的準備之後,亞歷山大二世簽署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法令宣佈自即日起,所有農奴均成為自由人,地主必須把農奴耕種的土地的一部分交給農奴,貴族因土地被分配給農奴而受的損失由國家負責補償等。

    這些改革措施看上去是相當廣泛的,它們對於俄羅斯以後的發展確也起了不少的作用。俄羅斯的經濟政治乃至軍事等都由此得益不少。

    廢除農奴制以前,俄國社會已經興起了另一股力量一一革命的力量,農奴制廢除後,這股力量並沒有因此消失,相反更加高漲。

    革命者有兩派,一即所謂的“民粹派”,民粹派的革命者有兩個特點:一是他們認為農民,而非工人是革命的主力軍;二是他們不喜歡發動群眾起來大夥兒鬧革命,

    而主張透過一些英雄的個人化行動,包括搞恐怖主義活動來達到革命的目的。

    他們革命的目的是要把土地無償分給農民,這樣的革命當然不會成功。成功的是另一種革命,這種革命的特點是吸收了馬克思主義,認為工人階級是革命的主導力量,領袖就是列寧。

    列寧1870年4月生於俄羅斯的辛比爾斯克,列寧原姓烏里揚諾夫,18歲時他進了喀山大學法律系學習,很快便接觸了馬克思主義,成為一個革命者。在列寧接受馬克思主義時,俄國已經有許多其他馬克思主義者了,還有了各式各樣的馬克思主義小組,革命迫切地需要把這些小組組成一個真正的革命政黨。

    1898年,俄國各地的馬克思主義者們在明斯克市開了一次大會,宣佈成立俄國社會民主黨。這次成立活動列寧沒有直接參與,因為他搞革命給沙皇的密探逮住了,1897年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亞。1900年列寧服完了流刑,他立馬又出了國,在外國辦了一份革命報紙《火星報》,宣傳他的革命主張,並且把報紙送回國內廣為散發,這極大地影響了革命者們,使他成了革命者的思想領袖。

    1903年7月,俄國社會民主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在倫敦舉行。在這次大會上,年輕的社會民主黨發生了大分裂。以列寧為首的一派認為,社會民主黨必須不同於其他一般社會黨,也就是說,它不能敞開大門,笑納所有願意入夥的人。而應該是一小批職業革命家的政黨。黨必須有嚴格的紀律,決策則要按“民主集中制”進行。

    列寧這個主張得到了大多數黨員的贊同,然而也有一部分人不贊成,他們主張把社會民主黨建成一個別的黨一樣的黨,用不著那麼苛刻的人黨條件和嚴格的紀律。這個分歧直到最後都沒有得到解決,大家誰也說服不了誰,社會民主黨從此分成了兩派:列寧的布林什維克、即多數派,以及孟什維克、即少數派。

    列寧成為革命領袖不久,一次考驗的機會就來了,就是1905年革命。

    1904年,日俄戰爭一開始,俄軍就屢戰屢敗。這在俄國是一石激起千重浪,打掉了俄羅斯最後一點自尊:前者輸給英法聯軍還情有可原,現在竟然輸給了一個日本這樣的小邦!本來就對腐朽的社會現實深感不滿的國民們,從農民、工人到中小資本家們,一下都起來反抗了。

    1905年1月的一天,星期日,在首都聖彼得堡,幾千名和平抗議者朝沙皇居住的冬宮走去,他們是來請願的,他們希望沙皇能為人民做點事,體恤一下他的臣民們的苦難,實行改革。當他們走到冬宮前時,迎接他們的卻是沙皇禁衛軍的排槍,無數人立即躺倒在血泊之中,據後來統計,竟有上千的抗議者被無辜殺害!是可忍,孰不可忍,俄羅斯人終於發出了憤怒的吼聲。

    1905年革命爆發了!

  • 2 # 凡世輕塵

    當時支撐國家的力量就是地主階級,而廢除農奴制就動了地主階級的蛋糕,同時為了安撫他們政策中有很多妥協成分,這就讓農奴也沒有得到多少實惠,因此沒人對政府滿意!

    其實就算農奴得到實惠也沒用,因為當時的情況下農奴是一盤散沙沒有組織的,沒有組織就沒有力量,是支撐不起國家。

    所以當地主們覺得國家不是自己人而不再支援的時候,國家就垮了!

  • 3 # 莫問青衫

    為什麼廢除農奴制是壓倒沙皇俄國的最後一根稻草?原因主要是因為沙皇俄國的廢除農奴制改革並不徹底,實際上仍然是為了保護專制皇權。

    起因:克里米亞戰爭失敗後,俄國政局動盪不安,民怨沸騰,階級矛盾進一步激化。一些資本主義家認清了農奴制的弊端,向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請求改革。1861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推行一場自上而下的改革,農民獲得了自由身,為資本主義提供了勞動力。俄國農奴制改革內容規定了農奴有人身自由的權利,只要繳納一定的贖金便可以恢復自由。

    俄國農奴制的改革是一場自上而下的改革,雖然說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道路。但是這是一場統治者進行的改革,就意味著改革具有不徹底性,仍然存留在大量的封建殘餘。奴隸制改革並沒有改變土地佔有制度,農民沒有自己的土地,仍然被地主和資本主義壓迫著。俄國農奴制的改革並沒有實質的改本俄國的現狀,而是使農民生活得更困苦。而這次的改革從根本上來說,其實是封建皇帝為維護統治而進行的變相的壓榨農民的表面性改良。其出發點是為了維護封建君權,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為了農民,而農民階層沒有從中真實受益,必將進步一步激化其沙皇俄國的國內矛盾,為農民反抗壓迫走向革命埋下了伏筆。

    除外之外,農民的思想封建落後,皇權意識濃厚,突然進行這樣的改革,取得的實際效果微乎其微。

    綜上所述,廢除農奴制非但沒有起到統治者想有的效果,反而成為了壓垮沙皇俄國的最後一根稻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謳歌新款RDX配置效能那麼高,卻還是賣不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