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書海識途

    法國作家薩特和波伏娃的作品不僅精彩,深受讀者們的喜愛,關於兩位作家的戀愛、婚姻關係也是眾多人想要嘗試和追求的,在普通人看來,他們的戀愛關係是平等、自由、充滿著愛與激情。

    認識薩特的一刻起,波伏娃就覺得他是一個天才。自此,一段神秘的情感交織於兩人之間,直到入土而止。

    薩特對波伏娃說她是他的“必須的愛情”,而他也需要其他的“偶然的愛情”來幫助彼此更瞭解彼此。

    靈魂伴侶

    彼此永遠是雙方的精神港灣,波伏娃也正是在和薩特的這種終生關係中,波伏娃也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女性主義”的真實含義,並把它不斷的融入到自己的作品和實踐中去。真正的女性主義,其實就是女性的個人主義,是女性擺脫依賴、獨立自主,達到自我實現的主義,實現精神上永相廝守!

    契約關係

    我們前面說到,波伏娃和薩特約定彼此之間擁有的是“首要愛情”,他們是靈魂伴侶,所以在形式上並不限制對方的出軌。他們可以各自尋找愛情和性慾,享受行為的充分自主,沒有欺騙和隱瞞。兩個人長期在一起,在性方面自然缺乏吸引力,第三者、第四者的介入作為一種調劑,但始終是處於”次要“的位置。

    自由思想

    薩特作為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做派等等因素使得他們開放式關係能夠得以維持。可以說,愛情、陪伴這類東西是他們自由思想的附庸,也是他們企圖實現自己自由思想的載體。

    他們關係的形成演進中想必也存在許多不為人知的矛盾。對於今天這樣的社會,這種關係顯得有點不合時宜,要想複製薩特、波伏娃這樣的思想也很難,也實在沒必要,感覺大多數人只是為他們這種獨立的思想,異於常人的舉動,以及一股獨立知識分子氣所誠服。

    波伏娃和薩特是獨特的、無法複製的一對,就連波伏娃自己也不認為她和薩特之間形成的情侶關係可以作為榜樣來效仿。從這個個案來講,他們的契約式關係對他們自己而言是美滿的。

  • 2 # 秋水共長天66

    首先,概括一下這兩位法國作家的主要關係:

    1、年輕時開始相互愛慕、自由戀愛走在一起;

    2、一生生活在一起,但不領結婚證;

    3、在一起生活時,各自可以找其他伴侶,但彼此依然相互疼愛與重視;

    就這三點主要關係來說:

    第1條放在任何社會背景下都是美好的並被廣泛祝福的!

    第2條對於不在乎結婚證的人來說是無所謂的,並且放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觸犯基本的道德底線,這只是當事人雙方的自由選擇而已,無可厚非。

    第3條應該就是所謂的“開放式”的婚姻關係。開放就開放在“一起生活又各自可以找其他伴侶”。那麼對於這種關係,不屬於法律問題,充其量是道德問題。

    而在法國這個崇尚自由又相對觀念開放的國家,它並不會招來太多的非議,頂多是茶餘飯後的談資。

    而在我們中國這個崇尚道德又相對觀念傳統的國家,它觸犯的是社會的公序良俗,並且只敢偷偷摸摸,如果不小心被外界知道,那麼唾沫星子也能把你淹死,到時候就不是當事雙方的兩個人在不在意的問題了。

    所以呢,生活在哪個國家,最基本的是要遵守那裡的公序良俗,至少要遵守那裡的道德底線。

    有的人會認為他們是真愛,他們是自由的,他們是不虛偽的。我想說,真愛是要專一的,自由是在一定範圍的,這種不虛偽是有些動物性的。

    我無意批判這兩位法國作家,哲學家。但我從來不認為那些特別有名的人就一定是完美的人。試想一下, 兩個人平時一起生活,然後各自出去找了伴侶約會完回到一個屋簷下,接著又在一起相互疼愛,這將是一種什麼場面?大多會感覺有精神分裂吧。所以,這種愛情只適用於個別內心無比強大又完全不在意世俗的人,並沒有普適性。

    當然他們的愛情只是他們自己的事,並不防礙他們曾帶給世界的閃光點。

  • 3 # 書影小姚

    薩特是誰?

    薩特,法國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法國無神論存在主義的代表人物。他的存在主義標榜個人的生活,自由,存在放在第一位,從誕生之初就是一個充滿爭議的思想。

    他認為人即自由,人的一切行動都是自由選擇的結果。這種自由是絕對的,無限的。

    他拒絕諾貝爾獎,因為他拒絕所有官方頒發的獎項。

    他一輩子積極投身社會活動,一生樹敵無數。

    薩特是一個思想激進,主張絕對自由,對什麼都不屑一顧,非常有個性的人。

    波伏娃是誰?

    波伏娃也是法國存在主義作家。女權運動的創始人之一,她創作的《第二性》成為女性主義的經典。

    看到女權運動也害怕,她不是田園女權。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女權主義。

    波伏娃出生於法國的天主教家庭,這樣的家庭相當於中國的封建保守家庭,兒女是要絕對服從與父母的安排的。當時波伏娃從小就有反叛這些束縛個性的規矩的自我意識,拒絕父母插手她的生活。

    19歲的時候,波伏娃發表了個人的“獨立宣言:”“我絕不讓我的生命屈從於他人的意志。”

    這個小姐姐從小就追求成為一個獨立自由的女性,最終她也確實是實現了這個追求。

    他們為什麼選擇“開放式婚姻”

    這樣兩個人遇上是因為教師資格考試。波伏娃考了第二名,而第一名就是薩特。這種學霸間的愛情,像不像現在的偶像劇劇情。

    波伏娃不僅個性突出,而且長得那叫一個好看啊。而薩特長得就不敢恭維了。薩特說是一見鍾情,其實是饞她的身子。

    這兩個放蕩不羈愛自由的叛逆者在一起交往以後發現他們在思想上有諸多契合的地方。即使不被波伏娃家人祝福,他們也要在一起。

    一開始的時候他們並不是沒打算結婚。但是薩特知道波伏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傳統意義上的家庭婦女。波伏娃是爹媽都不服的人。她不可能天天在家裡相夫教子,在瑣碎平庸的家庭生活中度過一生。她的意志和才華是要用來幹大事的。所以,他們就決定不結婚了。

    但是他們也沒有分開,而是簽了協議,約定了他們之間的關係是一種“開放式關係”。

    在愛是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前提下,可以有“偶發愛情”,但絕不互相欺瞞。

    怎麼看待他們之間的關係

    這種關係是薩特提出的。剛開始波伏娃也是表示懷疑的,萬一薩特是個大豬蹄子呢?

    但是波伏娃從理智上上也更認同個人的價值實現,她需要有獨立的人格和獨立的事業。

    我相信薩特嘴上說是為了波伏娃好,但是心裡肯定也是這麼想的。他也需要獨立的人格和獨立的事業。

    他們都是熱愛獨立和自由的人。

    最終,他們這樣的關係和諧地維繫了51年。我覺得這可以說明他們的決定是對的。這樣兩個有個性,熱愛自由和獨立的人是不會被家庭束縛的。如果用婚姻把他們兩個人捆在一起,那才會出問題。

    但是這種開放式的婚姻,對於普通人來說就算。一般人的真的做不到這樣彼此獨立,又互相尊重對方的,也沒有那樣的意志把這樣的關係長久維持。最後只會一地雞毛,成為笑話。

  • 4 # 田月桑時

    法國作家薩特,其實國人並不陌生。他的戲劇臺詞——他人即地獄,早就在文藝青年中廣為流傳。

    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這個橋段竟是兩人婚姻生活中的常態。雖然薩特長得隨心所欲,而且並不高大,但他的桃花一直沒斷過。

    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和中國封建社會時皇后主動給皇上提議納妾封妃有幾分相似?

    我只能說,看問題不能看表面現象。

    波伏娃並非尋常女人,她可是法國著名的女權主義者,代表作是“第二性”。

    薩特作為撩妹大師,一直撩妹無數,且這些妹妹級別都有過人之處,絕非庸脂俗粉之流。波伏娃就是首席代表,她是他終生的靈魂伴侶和生活伴侶,是他家裡永遠不倒的那面紅旗。

    甚至在薩特去世後,波伏娃常把薩特以前所有的臨時女友請到家裡,友好交談,共同緬懷薩特的哲學思想和人格魅力。

    他倆的相處方式,換作尋常夫妻,早就狗血淋頭互為路人了。他們為什麼可以如此開放的執子之手呢?

    我想,首先這是因為,這兩個都不按套路出牌的人,內心都相信,真正的愛情拒絕一切形式的約束。他們對於當時資本主義的婚姻制度感到厭惡,因此決定只同居,不領證。

    雖然如今有很多人也是這樣生活,但性質不可同日而語。

    另一方面,波伏娃的女權思想,支撐著她過這種沒有名分的生活。儘管看上去這種沒有歸屬的婚姻跟爭取不到名分的小三表象形式其實一樣。但是我剛才說了,不能看問題表現形式。要看本質:這正是她表現自己獨立,自由,以及平等的方式。作為一個女權主義者,她有自己的生活目標,而這目標絕不是按照某種社會制度,成為某個人的法律意義上的妻子。薩特不想結婚,而她,本身不屑為人妻,她只想沒有牽絆的做她自己。

    與眾不同的波伏娃,當然欣賞與眾不同的薩特。

    1964年,薩特竟然拒絕接受諾貝爾文學獎!理由類似於中國人所說的:吃別人嘴軟,拿別人手軟” 。他堅持保持自身思想的獨立,不願意被打上任何標籤,哪怕這標籤是響徹世界的黃金鑄就的諾貝爾!

    窺一斑可見一豹。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的相處模式是超前的。經常聽到未來婚姻總有一天會消亡的說法,可能這兩位引領了潮流吧。

    即使婚姻不存在,但我相信他們的感情是存在的。

    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活出了生命本來的樣子。

    這沒什麼不好。他們的生活方式並不影響他們的成就和被尊重。

    1955年,薩特和波伏娃訪華,受到了毛主席和陳毅副總理的分別接待,登上了天安門城樓,與首都人民歡度國慶。

    後來,薩特因為其政治主張,被關進監獄快三十年。曼德拉在監獄裡的時候,大量閱讀了薩特的著作。以至於他在1990年出獄後的第一句話就是:“”薩特還活著嗎?”

    坐過牢拿過槍的薩特真是一個完整的男人。也是一位被許多人愛著的追尋自由的典範。因此,波伏娃與薩特,用他們獨特的方式相愛一生,其實不足為奇。

    你覺得呢?羨慕了嗎?

  • 5 # 兒保科劉醫生

    薩特是我最喜歡的哲學家和作家。他思想深刻,思維敏捷,他用文學作品的形式來表達深邃的哲學觀念,這在哲學史是絕無僅有的嘗試。薩特是一位自由主義者,在婚姻方面也是如此。和波伏娃的不同尋常的婚姻關係一直都被人們所關注,可以說他是一面自由的旗幟。好的婚姻不應該被束縛,這才是愛情最好的狀態。

  • 6 # 驕楊一靜聽時間的聲音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薩特和波伏娃都是追求獨立自由的人,都是獻身事業的人。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他們難以過普通人循規蹈距的婚姻家庭生活。普通人不可效仿。

    看過薩特的《存在與虛無》,沒有淵博的知識和充足的時間及空間,真的是難以完成。他拒絕接受諾貝爾文學獎,宣稱不接受任何官方榮譽,彰顯了他對自由的釋義,真正是無人能及他對事業的忠誠度。

    波伏娃更是女權運動的倡導者,並著有《第二性》。波伏娃為自己的事業不間斷社會活動,這也讓她不能像普通家庭主婦那樣圍著鍋臺過生活。

    薩特和波伏娃和諧相愛五十一載,各有成就,堪稱追求自由的典範,雖然沒有一紙婚書,也不失為互為包容的終生伴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牛肉煲湯配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