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穿越時空的歲月

    布賴恩是美國著名政治家,和平外交路線的代表人物。曾擔任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美國國務卿。

    布賴恩律師出身,1890~1895年當選為民主黨參議員。1896年7月8日,發表著名的《黃金十字架》演說,他曾兩次競選美國總統而失敗。1913年擔任國務聊,後因與威爾遜總統政見不合而辭職。

    布賴恩和平外交思想,對世界來說其積極意義不言而喻。世界需要和平,人類需要和平,布賴恩所倡導的和平外交思想符合人類社會發展方向。但是,資本主義國家的本性是掠奪和擴張,這也決定了布賴恩的和平外交思想在資本主義的美國是難以實現的。

  • 2 # 田村山語

    在1913~ 1915年擔任美國國務卿的威廉·詹寧斯·布賴恩是一個資深政治家。他的理想是透過簽訂廣泛的國與國雙邊仲裁條約, 構建一個國際性仲裁體系,以達到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目的——“訂約雙方同意, 所有存在爭端的問題, 無論什麼性質, 無論什麼種類, 在外交解決失敗後都應提交到一個國際委員會調查;訂約雙方同意在調查結束和結果提交之前互不宣戰和展開敵對行動……任何一方都不能利用調查這段時間增加軍備、擴充海軍, 但雙方保留在調查報告提交後針對該爭端的獨立行動權。”

    擔任美國國務卿後,布賴恩秉承傳統農業社會的孤立主義原則與基督教和平理念, 致力於推行和平主義外交路線,他曾經堅決反對美國佔領菲律賓的帝國主義行徑;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他設想透過國際仲裁來防止戰爭,併為此進行一系列斡旋行動。他認為美國應該成為世界各國心悅誠服、衷心愛戴的領袖, 也必將帶領各國以道德和理智來裁決一切爭端, 放棄戰爭, 創造出永久和平的國際秩序。後來有人批評他說:布賴恩的外交最重要的弱點就是基本假設的天真。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又希望將中立原則作為政策基石, 為恢復和平、力避美國捲入戰爭而進行被動、無奈的調解和抵抗。但他的戰略構想實際上只是理想主義的空中樓閣。後來又盡力阻止美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並在意識到威爾遜總統決心參戰後辭職,在民間繼續呼籲和平。

    從實際情況看,布賴恩的和平主義外交路線是不可能被採納的。因為當時的美國實力上升,己經不滿足於過去的孤立主義外交,正在採取主導世界事務的新的外交取向,即威爾遜主義。因此,布賴恩的和平主義外交的影響也就十分有限了。

  • 3 # 歷史長河有你有我

    布賴恩是美國資深政治家,他的“治世良方”是“訂約雙方同意,所有存在爭端的問題,在外交解決失敗後都應提交到一個國際委員會調查”。他將這為期六個月或一年的調查期稱為“冷卻期”,他認為,戰爭的爆發是一種非理性行為,是源於一時的衝動。只要提供足夠的時間,讓人們重新恢復理智,就能夠阻止戰爭。同時他還認為,在建立這一公正、和諧、和平的國際關係中,美國扮演的角色絕不僅僅是普通的參與者,而是唯一的領導者;美國領導世界所憑藉的絕不是武力優勢,而是道德感染力和榜樣的示範作用。

    布萊恩的和平外交構想的基本內容是將國際仲裁作為戰略構想,防止戰爭,維護和平;以道德和理智來裁決一切爭端。創造出永久和平的國際秩序;以道德等軟實力謀求世界霸權。

    1912年12月,威爾遜請布賴恩出任國務卿。上任以後,布賴恩迅速完成了一項外交壯舉——與三十個國家簽訂了仲裁條約,包括了除日本、德國、奧匈帝國和土耳其以外的世界所有主要國家。“我相信一千年後,在世界議會大廈上,我的名字與伍德羅·威爾遜的名字將會和這些條約聯絡在一起。這些條約也將保證我國十個世紀的和平。”

    在當時民族國家林立裡、爭奪激烈的複雜局勢下。企圖以所謂純粹的“道德”“理智”為基礎。布萊恩和平構想註定只能成為其道德理想主義的一廂情願。任何一種穩定,和諧的國際關係,都是以某種強制力做保證的。要麼是霸權主義,要麼是實力均衡的相互制約。當美國霸權尚未建立的時候,將和平寄希望於一個缺乏權威的國際仲裁,是不可能實現的。

    從實際情況看,布賴恩的和平主義外交路線是不可能被採納的。因為當時的美國實力上升,己經不滿足於過去的孤立主義外交,正在採取主導世界事務的新的外交取向,即威爾遜主義。布萊恩的和平外交構想透過一戰的爆發證明布萊恩的和平構想,不過是一座脫離現實的空中樓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繞過歲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