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理諮詢師簡慧
-
2 # 慈生慈學堂
孩子不聽話是正常的,因為他還是個孩子。要知道孩子為什麼不聽話?一定要去了解、認知、分析、換位、交流,理智的去處理親子關係。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人是解決問題的,不是被問題給解決了。教育孩子,要掌握孩子的階段成長心理。用智慧去觀察,尊重孩子的天賦,做好孩子助手,協助孩子,擔當一塊抹布,幫助孩子清洗心靈的垃圾。培養孩子的“信心、信任、鼓勵、支援。”1、善用其心,用心體會。2、善用其心,用心感受。3、善用其心,用心思考。4、善用其心,用心體驗。5、善用其心,用心思維。6、善用其心,用心糾正。7、善用其心,用心修正。8、善用其心,用心改變。9、善用其心,用心成就。10、善用其心,用心對接、用心承辦、用心慈悲心。
生命的洗滌。生命原本澄清無染;生命原本清新芬芳;生命原本晶瑩剔透;生命原本來無一物;生命原本安定祥和;生命原本志存高遠;生命原本恆常不變;生命原本清淨自在;生命原本高貴不俗;生命原本天然自成;生命原本無私奉獻;生命原本奔騰不息;生命原本美玉無瑕;生命原本無需洗滌,是由於自己染汙生命。
-
3 # 知心欣兒
每個人都會有那樣的衝動,很正常,但是一定要剋制住自己,因為打孩子當時候剛看起來的作用很大,其實打孩子起到的作用是適得其反的,會影響到孩子的心智,很不得當的方法,當然都會和孩子說,嗯,發生任何事都不要和人家打架,先溝通再說,為什麼大人在教育自家孩子的時候要先打孩子呢?
雖然他在你眼裡是個小孩兒,但是我們千萬不要小看他們,在小孩子心裡面他也有本草,誰對他們好,他清楚的很,千萬不要把他們當小孩子來看待,要把小孩子當做好朋友,他們就會聽我們的話太多的指責和干預玩耍的方式,他們就會有逆反的心理,不願意理我們了,更別說聽話了,所以說要多鼓勵多表揚多關心,小孩子就會信任我們,依賴我們,聽我們的話。
我們家孩子五歲男寶,以前喜歡摔玩具,也喜歡用螺絲刀拆玩具,他的所有玩具都是一堆屍首。每次看到他在那裡拆玩具呀。或者是刷玩具呀,我都會很火很火。他爸爸就拿著棍子打他。這個問題困惑了我好久。一天到處查資料,偶然一天我看到了一本書。(好孩子,壞孩子)看完以後我才知道,小孩子的壞習慣並不都是孩子的錯,一大部分原因是出自父母的教育方式。後來我就總是陪他一起玩玩具,陪他一起拆,我故意給拆壞,然後沒得玩兒的時候,他會很心疼自己的玩具。他會來責怪我。那我就會告訴他,你自己平時就是這樣的,如果你不改這種這個毛病的話,你未來會有很多很多的坎坷,漸漸的我發現他開始愛惜自己的玩具了。真正的解開了我的煩惱。
教育和引導孩子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循序漸進的過程,首先你要給他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對他好的行為要鼓勵讓他堅持不好的行為和情緒要淡化它,無理取鬧的話,你就要剝奪他喜歡的東西給予懲罰。家長要注意教育方式,要一致,要以身作則,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不要看電視和手機,日常生活也要規律起來。
-
4 # 走近家庭
孩子不聽話,就想打他?這應該是每個人都有的心裡狀態,那這樣是不是有心理問題吶?當然不是,原因如下
1、恨鐵不成鋼
孩子不聽話是正常,說明他們有了自己的想法。而家長也有自己的想法,家長認為自己所想的是對的,孩子又不聽,實則無法,就想動手
2、家長的控制力
家長總想掌控自己的孩子,想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互不瞭解,家長感覺自己懂得多,就很想控制自己的孩子,一旦無法控制,實則無奈,只好拿出武器
3、彼此不瞭解
家長認為自己是為孩子好,孩子認為家長不理解,孩子想往東走,家長強制讓他往東走,當沒有辦法強制的時候,就很想發怒動手,其實多傾聽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就不會想動手了
-
5 # 三十多的老阿姨
父母或多或少都會有這樣的心理,我碰到這樣的情況就會給自己做心理調節,做幾組深呼吸,讓自己冷靜下來處理問題,這樣會好些。
-
6 # 一個大懶人
不是你心理有問題,再說孩子為什麼要聽話,培養出聽話的孩子不是好事。
你是生氣了,閒孩子調皮搗蛋,不聽話,孩子為什麼要聽你的話,你問過孩子沒?他想要什麼?他不聽你的話,覺得你的話錯在什麼地方,你要問他,不能直接給他命令,也不要把自己的意識強加於孩子。
比如孩子今天吃的少,但是吃飽了,你覺得孩子沒吃飽,讓給你繼續吃,說多了,孩子會煩,你也用這種方式在告訴孩子:你得聽媽的,你還沒長大,你還不具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其實就是在否定孩子。
讓孩子聽你的話,你為啥不聽孩子的話。我記得還有一個例子,一個小男孩特別討厭他媽媽,也是不聽話,這個小男孩說了一個小故事。他每晚睡覺時,他媽媽總會來到房間給他掖被子(就是蓋蓋被子),這要是一般人,認為這是偉大的母愛,可那個男孩卻說這個行為真的是非常討厭,他說過,他媽媽不聽,為什麼?他已經自己獨立睡了,有了自己的想法,他說那個動作就是在告訴他:你離不開媽媽,你沒媽媽不行,你沒發獨立照顧自己。他媽媽聽嗎?聽倒是聽了,但也是耳旁風,不去體會孩子的感受。
這就是我的觀點,孩子不聽話,思考一下什麼不聽,原因出自哪裡?問問孩子自己的感受,去體驗這個感受。
-
7 # 夢境裡的魚兒
有時我也覺得自己有心理問題。孩子惹人生氣,自己覺得她為啥她就不能不犯這個錯。說過好幾次的事,還要去做,我就覺得她必要捱打才能長記性。自己也不知道為啥就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這或許和自己成長路程有點關係吧。只是打孩子的確是不好,能控制就別再動手。
-
8 # 肥仔妍
孩子不聽話,父母總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那一套,顯然是行不通的,錯誤的,失敗的,屬教子無方!應該是自幼就培養感情,讓孩子覺得你可親,可愛,可敬,心目中樹立起正能量的形象,這是必須的!要儘可能的拉近父子之間的距離感,消除陌生和隔閡,這樣更容易交流和溝通!孩子不聽話時,要有耐心,循序漸進,循循善誘,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擺事實,講道理,讓孩子聽得進去,記得住!要能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發和教育!同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巨大的!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十分深遠並伴隨終生!再說,對孩子的錯誤要能接受,容許其犯錯誤,並給其改正的機會!不能一棒子打死!在教育孩子上不可急躁,也不可簡單粗暴,過猶不及,慢慢來!❤@當代詩歌線上 @央視一套
-
9 # CRLB
這只是方法有問題,不用輕易就上升到心理問題。
可以考慮這樣兩個問題。第一,如果是別人家的孩子出現相同的問題,你會怎麼解決,會動手嗎?第二,如果孩子到了比你還強大的年齡,不聽話的時候,你會怎麼處理,會動手嗎?
不很明確你說的不聽話是指什麼,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不聽話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想自己做決定;也可能是沒有做完的事情被打斷;還可能是家裡教育主體不唯一導致的無措;或者可能只是單純的想獲取關注。
我們教育孩子要聽話,不是因為誰更年長更權威,而是因為更正確更有道理。在一個有愛的、彼此尊重的家庭裡,孩子會聽爸爸媽媽的話,父母也要聽孩子的話,前提是正確的。要告訴孩子無論出現任何問題父母都會是他/她最堅強後盾,保護孩子做最愛他/她的那個人。
如果發現自己非常生氣不冷靜,情緒不好控制時,刻意告訴自己停一下,可以先讓自己離開現場,去外邊猛吸幾口新鮮空氣,能夠正常情緒講話時,溝通交流還是最好的方式。
你可能也在想:“跟他說了多少遍了,他都不聽!”那就再回歸到更早一點的角色,我們教寶寶聽懂怎樣叫“爸爸媽媽”應該不下千遍吧,反覆嘗試,不厭其煩,為什麼現在不行呢?那就換個時間換個地方換種方式再嘗試溝通。記住,既然定義為孩子,那麼他的很多行為都來源於父母本身,自己的修為直接影響到他們。更直接的講,為了老來不捱揍這個方式得換。“他敢!?”有人當下還要表態。他那刻可能不敢,但未來他可能會離你很遠,孤獨終老也很可悲。
孩子的成長過程,不僅需要我們見證所謂“聽話”的一面偶爾驕傲一下,更需要我們關注所謂“不聽話”的一面適時自我反省。希望你在丟擲這個問題的同時開始重新認識自己,祝你早日成功。
-
10 # Ranlaoshi123
"孩子不聽話,總想打他"可能會存在這樣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說明你的控制慾很強。你想讓孩子事事都依從你,按照你說的去做,讓他的一切都掌控在你的手心之中。如果孩違背了你的心願。你就會感覺到不舒服,因為對孩子的失去控制而抓狂。
第二,你覺得自己是孩子的父母,他就該聽你的,覺得孩子聽父母的是天經地義的事,感覺孩子不聽話就是侵犯了父母權威和天條,是大逆不道。
第三,“不聽話就是欠打",可能是你正在複製你的長輩對待你的童年教育模式。因為你也是這樣被要求″聽話"和“打罵"中長大的。而你又在有意無意之中複製了父母的″聽話"和″打罵″的教子模式。這往往是家庭動力系統失衡導致的一種能量糾纏現象。
第四、也可能是你把自己內心的安全感不足、焦慮不安的投射到了孩子身上。擔心孩子不聽話會導致一些自己過往曾發生的不幸事故和經驗教訓,"即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恐懼焦慮後遺症。″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往往是此類家長對孩子進行″聽話教育"的至理名言。
第五、也可能是對社會上流行的"聽話教育"的一種從眾的心理作祟。學校老師要求學生服從老師,家庭家長要求孩子聽從父母,其本質都是要"聽話",這枰老師才好管理學生、家長才好調理孩子。″聽話"才是"硬道理",不聽話就是"無理"。“只有聽話才是好孩子”、“不聽話就不喜歡你”。大多數孩子既使心裡不情願也都是俯首貼耳地順從去做″好孩子"、"乖寶寶",以討老師和父母歡心。這樣一來老師省事兒,家長省心,孩子省得思考,″巨嬰族"的出現與此不無關聯。可也有一部分叛逆者不甘放棄″主權",″憑啥要聽你們大人的,你們就總是對的嗎?",面對這些"不聽話"的孩子,你″打"得贏嗎?靠"打"能解決問題嗎?你能保證你所說的每句話都對嗎?
"不聽話"自然有孩子方面的一些原因,需要家長幫助孩子去面對和幫助他們自己去想辦法解決,也許這在孩子那裡並不是問題,因為要求″聽話"是父母強加給孩子的。
其實,覺得孩子″不聽話"這個問題並不是孩子本身的問題,而是因為孩子的一些行為引發了家長對孩子感到不滿情緒的心理反應。誰覺得"孩子不聽話"是一個問題,那問題的解決也就要由誰去面對和承擔解決的責任。孩子在成長,他不會一直是小時候那個你說啥我聽啥了的小寶寶。孩子長大了,你作為家長的教育引導孩子能力和方法有所改變和提高嗎?當遇到孩子不聽你話時,你有沒有想過這是他成長變化的一個結果?你有沒去傾聽他是怎樣想的和感覺是怎樣的?你有去了解他選擇如何去做?他為什麼不想聽你的話嗎?自已除了要求孩子″聽話"和″不聽說就打"之外還有更好的解決問題辦法嗎?
一般來說,很多家長總去打孩子,打完又後悔,多是由於自己的智商和情商並不高的表現。如果你的智商很高,你就會想出辦法去"謀攻"。如果你的情商很高,你會換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會站在孩子的角度,設身處地的去為孩子著想,尊重孩子的感覺,孩子也會從你那裡學到尊重你和他人。同時,你會與孩子有著親密友好的親子關係和順暢溝通交流途徑。其實對孩子不″聽話"就″打"正是你在孩子教育和自我情緒管理方面黔驢技窮的無助表達。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家庭教育中,跟小孩子們教量同樣需要鬥智鬥勇。正如《孫子兵法》所說:“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如果你能夠在注重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不斷提升自己教育孩子的能力水平的同時,嘗試著去走進孩子的心,真誠的去關心他感動他,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選擇,允許孩子有自主的自我管理和自我選擇的權力,並切實幫助啟發孩子靠自己能力去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相信孩子也會尊重你,有什麼事情和問題也願意主動找你商量。如果你的意見和建議中肯,他覺得合適願意接受,他就自然會選擇主動"聽話"了。
-
11 # 柚子佳佳
華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有個針對孩子哭鬧的解決辦法,我當時看的時候,只能說一句,術業有專攻,我當時給我姐姐看的時候,我姐也感慨怎麼沒早點看到,李玫瑾老師的這個講座如果能給更多的人看到就好了,因為之前在教育行業,很多家長的育兒方式都是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罵一頓打一頓,很多孩子的性格在兒童時期就出現了很嚴重的偏差,尤其是最近幾年,從獨生子女到二胎放開,最心疼的是這些家長完全不覺得自己是錯的。
李玫瑾老師說:一直沒把“成長心理”做為專業或主業,自認的主業是犯罪心理研究與偵查心理分析。未想到,研究順得的心得因一次公益講座在十年後讓我成“育兒專家”,我從未以此內容發論文或著書,包括這次傳播也不是我所知所為
-
12 # 貓蛋狗蛋看世界
應該是恨鐵不成鋼。
其實也沒有必要生氣。前幾天我看到一個笑話說如果孩子學習不好不聽話,首要的問題就是父母。父母首先來檢討一下孩子不聽話學習不好都是因為我自己的基因不好,所以說生出來的孩子不聽話,學習不好都怪我給孩子沒有關係,如果說有這種心態的話,那麼你自己也就不會生氣了。
其實孩子淘一點都是天性,沒有太聽話的孩子,孩子永遠都是別家的好媳婦兒永遠是別家的漂亮,別家的男人都是最會心疼人的。
其實孩子的年齡畢竟很小,我們老是拿自己的觀點,見解和見識來去評判孩子,孩子在我們這個年齡的時候其實都一樣,所以說還是有更多的耐心,學會寬容孩子畢竟還是一個孩子,要不然的話那麼他,你就可以當他的孩子了。
我是一切的根源。
善待孩子,善待自己。
-
13 # 涵曦潤玥
路路越來越“不聽話”
大家都誇兩歲的路路聰明可愛,可媽媽最近在抱怨:路路真是越大越不聽話了,早上我急著去就上班。他就急著跟我搗亂,我這邊幫他穿上鞋了,他那邊趁你不注意就脫下……平時在家裡越是不讓他做的事他偏要做,種花我要去他也會用丟捏一招;沙發套後面的拉鍊也要拉開,掏出裡面的東西看看;你剛把玩具收拾到籃子裡,他那邊又一股腦全倒在了地上;有時他連打火機、插座、暖水瓶都想去碰碰……害得我們每天都要對他“嚴加防範”。
寶寶的運動能力發展了
隨著體格的快速發展,寶寶的身體活動能力逐漸成熟,異常渴望擴大自己的獨立活動空間,因此不斷地去獨立嘗試做新的事情。這時,很多媽媽對寶寶的行為會加以阻攔和限制,使寶寶產生不滿情緒,自然就跟媽媽對著幹了,所以“不聽話”。
路路最初的“不聽話”就是這樣造成的,他只是想運動一下自己的身體,到處摸摸碰碰,只有透過這種運動嘗試,他才能不斷地獲得感性經驗,發展運動能力,提高認知水平。如果你像監視“犯人”一樣監視寶寶,他想碰什麼都被拒絕,只會激發他更強的好奇心,他一旦有機會就會再去嘗試。
嬰幼兒心理發展的必經階段
寶寶兩歲以後,自我意識開始發展,活動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有所提高,加上他開始意識到了“我”的力量,因而什麼事都想參與,但這種表現往往與你的規範相牴觸。如果你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他身上,他就會反抗,進而產生挫折感,時間一長就變得越來越“不聽話”。
路路就是想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想嘗試周圍的世界,發現自己的能力,可媽媽不僅不理解和支援,還總是想方設法阻止他的“破壞行為”,懲罰他的“不聽話”。這不僅會加劇寶寶的“不聽話”,嚴重時還會導致親子關係的惡化。
寶寶的好奇心得不到滿足
寶寶好奇心強,對什麼都要摸摸碰碰。如果你不理解這種好奇的探索心理,認為寶寶是在胡鬧、調皮而限制他的行動,甚至訓斥、打罵他,很容易引起寶寶不滿,“不聽話”就由此而生了。
可見,寶寶早期的“不聽話”和兒童時期的不聽話,在本質上是有區別的,你不能簡單地阻止他,而要用科學有效的方法來對待成長中的寶寶。寶寶“不聽話”,你該怎麼做
1給予理解和尊重
寶寶開始不聽話的時候,就是他建立自我和自尊的第一步。他這麼做無非是想獲得成長空間,要求和你有一樣的平等地位,此時對他的行動不要輕易干涉。在寶寶最初要自己做什麼的時候,不妨滿足他的一些合理要求,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指導。這樣,會使寶寶覺得你尊重他,自尊得到了維護的寶寶會獲得愉悅感和成就感,自然會做一個聽話的孩子。
2及時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當寶寶對某些物品感興趣時,他會不顧一切地想得到,還會提出一些無理要求,這時你不能粗暴地制止,而是提出一些他更感興趣的建議以轉移他的注意力並及時帶他離開目標物品的出現地。比如當寶寶非要拿桌上的水晶球扔著玩時,你可以給他一個皮球。並帶他到另一個房間,陪他一起扔著玩。
3滿足寶寶的好奇心和合理要求
在確保寶寶遠離危險品的情況下給他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間。為了讓寶寶遠離危險的東西,最簡單的方法之一便是為他提供其他的替代品,同時給他設立一定的規則,對他的探索進行一定限制,因為此時的寶寶對可觸控與不可觸控的東西之間的界限是模糊的。
主動提供一些有趣的玩具和物品有效吸引寶寶的注意力,使他把精力集中於可滿足探索需要的活動中。試著給他多提供結構性玩具,讓他拼拼拆拆;引導他創新舊玩具新玩法或把廢棄物當玩具,如把舊報紙揉成球當足球踢,既滿足了他的好奇心又滿足了他渴望動手操作的願望,他一定大為開心。
當寶寶提出合理的要求,特別是當他遇到自己能力範圍可以解決的事情時,如要求自己穿衣服、洗臉等,請及時放手讓寶寶自己去做,這會使他體驗到成就感和愉悅感,也能避免“不聽話”行為的產生。
4用正確的語言與寶寶交流
用何種方式與寶寶交流,直接影響他的行為表現。
建議多用正面而積極的話語。比如不要對寶寶說“不要把花捏碎了”,而說“這花朵多嫩呀,寶寶要用手指輕輕地碰它”。不要使用“不”字,因為“不”字會吸引他的好奇心,加劇他想嘗試的慾望。
用寶寶能聽得懂的話語。比如他在超市看到了一個和家裡一模一樣的玩具時,他非認為那個就是他的,非要拿回家去,這時你如果對他說,“寶寶,小汽車現在想媽媽了,它想趁著你不玩的時候,回家來看看媽媽。可是當我們回家時,媽媽保證,它肯定也會回家的!”這樣和寶寶交流,他就不會賴著不走了
-
14 # 南風知我意Sophia
1.大人沒有界限意識。認為孩子是我生的,不聽話,我可以隨意處置。殊不知孩子作為獨立個體,是應該得到該有的尊重的,不能隨意入侵孩子的邊界。他(她)不聽話,是不聽什麼話?孩子自己的想法是怎樣的,有沒有道理?能不能被尊重?能不能被商量?這些你有沒有跟孩子好好談談?孩子用不聽話捍衛自己的邊界,可能潛意識裡是有訴求需要你看到。心理學裡講,人的身體有一系列的防禦機制。當我不能在心理層面表達不快的時候,我會在生理層面表達。如果孩子被你壓制太厲害了,會以身體上的小毛病來展示界限感的。
2.作為大人想打孩子,是因為有強烈的失控感,不能夠控制住局面了,在情緒上會覺得孩子給自己帶來了麻煩,自己無法應對,唯一能做的就是打一頓(惱羞成怒),掩蓋自己溝通上智慧的短缺;不過通常情緒(感性)上來了,智慧(理性)就會下降。不過孩子是分辨不來這個的,掌控局面還是得大人自己把握好,覺察自己生氣時默唸三聲:是親生的親生的親生的!深呼吸三下,儘量穩定情緒,然後放下身段跟孩子溝通交流。注意放下身段指的是這個時候你不是家長,你是孩子的朋友。
3.注意自己的界限意識,別總想著控制住孩子(被控制得很好的孩子天性會被壓抑的,沒有創新意識,活不出自我,特別是有重大抉擇時往往跑偏),多以朋友身份跟孩子交流,這樣的親子關係才能夠良性流動,給到你一個越來越好的孩子!
-
15 # 人生路心理路
“我也知道打孩子不對,但是孩子經常無理取鬧,喊很多遍充耳不聞,越讓他做什麼他越是對著幹……我實在控制不住,尤其是我感到疲憊不堪的時候。可是,打完之後我心裡也特別難受,一方面心疼孩子,一方面也很是責怪自己,另一方面更是害怕給孩子的心靈帶來傷害!”不知道題主是不是也會這樣呢?
如家長擔心的一樣,打孩子若是處理的不好的確會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創傷。甚至會對孩子的性格和行為特點有相應的影響。如,長期受到體罰的孩子可能會習得這種行為,在平時也會對他人採取攻擊的行為,長大後會更容易與人發生肢體的衝突,對他的人際功能產生影響,也會令自己時常處於危險的環境中。
美國兒童教育家海姆·吉諾特也曾說過:
“懲罰不能阻止不良行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時變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飾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覺。孩子遭受懲罰時,他會暗下決心以後要小心,而不是要誠實和負責。”可以看到體罰孩子既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還會對孩子帶來心理上的不良影響。其實,新一代的父母們也都已經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時氣不過打了孩子的情形是十分普遍的。
那我們該如何更好的控制我們的出手呢?若是已經出手了,我們又如何去讓這頓打更有效呢?
一、我們儘可能的不要打2歲以內和6歲以後的孩子。
2歲以前的孩子心智發展不成熟,沒有完整的意識。此時的孩子也無法完全理解父母的語言和行為,同時也很難去表達自己的感受。
體罰這麼小的孩子只能給孩子帶來恐懼、困惑及心理上的傷害。而6歲以後的孩子自我意識逐漸完善,對自尊的要求非常強烈,並且他們是可以與父母進行良好溝通的。此時的體罰很可能在孩子的心裡慢慢積累怨恨。
二、學會及時的表達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的行為激起我們的情緒時,我們需要儘可能的在行為之前說出自己當下的感受。
例如,“當我看到你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時我很不滿意!”“當你對奶奶那樣說話時我很傷心!”等。
透過這樣的描述和表達,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及時瞭解到我們的情緒,讓孩子學會從他人的角度理解事物;一方面也可以提醒我們自己當下的狀態,幫助我們除錯情緒;再一方面我們可以給孩子一個模板,讓孩子也學會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情緒。
三、嘗試讓孩子承擔應有的後果來替代體罰。
例如,當孩子不小心打翻了果汁。我們可以把這麻煩的結果交給孩子來處理。
1、果汁打翻了就沒得喝了。
2、搞髒的地板、桌子需要孩子自己打掃乾淨。
這樣的用意在於,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學習到處理錯誤的方法,並且不會懼怕犯錯;一方面讓孩子體會到承擔責任是做人、做事的標準;再一方面是可以促使孩子以後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四、明確要求,達成共識。
例如,孩子總是吵著出去玩。我們可以明確的要求一定要在吃完晚飯,完成作業的情況下才可以去玩。那我們可以與孩子一起溝通並確定。“如果8點前吃完飯並寫完作業就可以下去玩,但要在9點前回家洗澡睡覺。”
明確的表達要求是為了讓孩子更清晰、準確的收到資訊。共同的商定是為了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同時也賦予他承擔管理自己的義務。並促使他養成遵守規則和承諾的良好習慣。
五、保護孩子的自尊,就事論事。
當真的出現不得不打,不得不批評的情況時。我們仍然要適當控制我們的情緒,儘可能選擇無其他人在場的情況下教育孩子。
同時批評時儘可能避免“你真不聽話!”“你怎麼那麼笨!”“太不懂事了!”等籠統的完全否定的語言,而是儘可能停留在事實的描述上。
一方面是為了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以確保孩子自我的良好發展和形成。另一方面讓孩子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父母為什麼會生氣,自己下次應該怎麼做。而不是一下陷入“我是一個壞孩子!”的漩渦中。
六、安撫好孩子的情緒。
一旦已經打了,已經批評了,我們就需要做好善後工作,將對孩子心理上的傷害降低到最低。我們需要注意的是
1、若孩子傷心、難過、哭泣,我們需要陪伴在他們身邊。抱抱他們,等待他們情緒的平復。最要命的是有些父母大喊“不許哭,閉嘴!”。孩子受了傷害還不讓哭,不讓發洩出來是非常殘忍的行為,會導致孩子的自我壓抑。
2、我們需要主動向孩子道歉。“對不起,媽媽剛才的溝通方式是不對的,嚇著你了,媽媽也很心疼,媽媽錯了!”讓孩子知道我們也很難過。同時,讓孩子學會承認錯誤和主動溝通的行為。
3、要告訴孩子我們是愛他們的。“寶貝,媽媽永遠都愛你,雖然媽媽有時候表現的不好!”。讓孩子降低被拋棄感和不安全感。
-
16 # 心理諮詢師的視界
很多父母遇到孩子搗蛋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想透過打孩子來給他們教訓,希望他們能聽話。
為什麼父母會有這樣的想法呢?
第一、孩子的行為給父母造成了困擾,當我們憤怒的時候,體內就會產生一種攻擊的力量,這種攻擊的力量就會想找一個物件宣洩出去,讓自己的情緒得到舒緩,因此直接的反應就是打孩子。
第二、很多家長在小時候犯錯了都是被父母打過來的,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會影響我們的教育方式,潛意識裡就烙下了一個印記:“不聽話就是要捱打的”。因此,孩子犯錯後,我們就會受到潛意識裡的影響,透過打孩子來解決問題。
第三、家長不知道用什麼方式來教育孩子,只能訴諸於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懲罰。
當然,打孩子肯定會造成很多不良的影響,比如會損害親子關係、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嚴重地會損害孩子的身體健康。
父母如何來改變習慣打孩子的現狀呢?
第一、父母要做好情緒管理,當怒氣來臨的時候,先離開孩子,處理好自己的情緒,等自己平靜下來,再回頭來教育孩子,因為很多時候打孩子的行為都是發生了家長被怒氣控制的時候。
第二、試著去了解孩子“犯錯”的動機。有時候孩子犯錯並不是像我們想的那樣:他們就是故意使壞,讓我生氣。很多孩子犯錯的背後有著美好的動機,比如一個孩子在被子裡藏了一碗泡好的泡麵,加班的父親回來上床睡覺時把泡麵撒了一床。這個孩子難道是故意使壞讓自己的父親沒法睡覺嗎?並不是,他是心疼父親,給父親泡了碗麵,但是又怕面冷了,所以才把面藏到被子裡保溫。所以,別急著責備孩子,先問問孩子他是怎麼想的。
第三、學習有效地管教孩子的技巧。《正面管教》是一本不錯的教育孩子的書籍,值得所有的家長去學習。
-
17 # 健康心理諮詢師張新文
為什麼我們總是想讓孩子聽話?
首先,因為我們認為自己是對的。
然而,我們真的是對的嗎?
“橫看成嶺側成峰”,真正的事實,是由多個面向構成的。我們所認為的事實,不過是我們眼中的區域性事實而已。
一個剛剛在白天被上司逼迫把職位讓給新來的同事的丈夫,回到家的時候和妻子因為小事吵了一架,想靜一靜,此時就出來走走,路上進地鐵站的時候因為下雨路滑又摔了一跤,上地鐵的時候,因為有人擠,不小心撞疼了他,最近經歷了諸多不順的他心態崩了,開始罵開了。幾分鐘後,情緒平息的他還是把他的座位讓給了剛上來的奶奶。
可他萬萬沒有想到,有人把他罵人的場景拍了下來並上了網。於是,不同的人對同一個人有了大相徑庭的解讀。
妻子:“他竟然因為一個蒜頭跟我爭,簡直不可理喻”。
拍影片的人:他隨口罵人,他是個沒素質的人。
奶奶:這真是個有愛心的年輕人。
一個人的經歷、接受的教育、工作環境以及個人的認知結構等等很大程度影響了一個人的判斷力。親眼所見都尚且不一定是事實,更何況我們有時候還是從網路上獲取的二手三手資訊呢?
基於區域性事實上的爭論,原本就站不住腳。更何況,有時候網路上資訊冗餘太多,缺乏基本的邏輯和根據,連事實都談不上。
另外一個讓孩子聽話的動機在於,我們對於我們所持有的觀點和信奉的東西沒有信心,渴望有人認可。如果我在家裡儲存了幾百斤黃金,我是不會要去說服別人“這很值錢”的,因為它就是毫無爭論的有價值的。
只有當我對我所持有的事物並不是那麼有底氣,不堅定的時候,一旦遇到別人反對或者否定,才會想去反駁,並獲得認可,甚至是,對方不認可還會生氣。
我們可能很少看到一個男性在網路喊出來“男性要獨立”,而更多地是討論“人要獨立”,為什麼呢?因為這一理念幾乎每個男人從小就知道,如果一個男性想要在社會和家庭中贏得尊敬,獨立是基本條件,也是普遍事實。反過來,我們會經常地聽見女性會不斷地告訴自己和他人,“女性一定要獨立”,這種獨立,有時候是在說經濟,有時候更多地指的是一種精神上的。
但恰恰是因為不少女性對獨立的理解簡單理解為“我靠自己賺錢養活自己”,而對女性作為獨立個體的價值缺乏足夠的認同,才會特別渴望社會和他人能認同這一點,一旦有人對此事作出異議,就會招致猛烈的抨擊。
那種“男人都不是好東西”、“沒有男人我也可以一樣活啊”把男性當作敵人是一樣的,只有不自信,缺乏底氣,才會陷入狂熱、缺乏理性的維護和辯論中。
當然,我們也會看到,還有一部分人是在透過說服他人刷存在感,顯示自己的智慧和不俗。在論辯當中,旁徵博引,口吐蓮花,重要的不是辯論的內容,而是,他們以笑傲天下的態度好好地向外展現了一把實力,末了,順便來一句“你還是多讀點書吧!”讓人慚愧之至。
其實這樣的人,或許真的有一定實力,但是,仍然對自己的肯定是不足的,他的價值感,很大部分建立在他人認可和關注之上,一旦被忽略或者是遺忘,就會產生巨大的失落感。那些從鎂光燈前、重要崗位上離開就感覺巨大不適應的人,就是屬於這一種。
-
18 # 淡了的鴻雁
孩子不聽話,就想打他?這應該是每個人都有的心裡狀態,那這樣是不是有心理問題吶?當然不是,原因如下
1、恨鐵不成鋼
孩子不聽話是正常,說明他們有了自己的想法。而家長也有自己的想法,家長認為自己所想的是對的,孩子又不聽,實則無法,就想動手
2、家長的控制力
家長總想掌控自己的孩子,想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互不瞭解,家長感覺自己懂得多,就很想控制自己的孩子,一旦無法控制,實則無奈,只好拿出武器
3、彼此不瞭解
家長認為自己是為孩子好,孩子認為家長不理解,孩子想往東走,家長強制讓他往東走,當沒有辦法強制的時候,就很想發怒動手,其實多傾聽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就不會想動手了。
-
19 # 心如止水哲學人生
孩子不聽話,家長髮火、打人都是正常現象。因此,關鍵不在於打孩子的行為,而在於打孩子背後的原因。
失控的憤怒這裡所謂的“失控”不是指家長情緒失控,而是指家長對孩子的控制喪失。“孩子不聽話”意味著家長的威嚴喪失與控制無能。這些無能和失敗的表現都會給人帶來羞愧的憤怒。
情緒控制能力的低下當人遇到不順心的事(孩子不聽話)時,情緒就會出現波動。脾氣好的人,情緒控制力強,他們更容易平和地待人;脾氣不好的人,情緒控制力差,他們對人、對事更容易情緒化。
觀點的問題人們在同一件事上對家人和對外人的態度是不同的。在一些事情上,我們對家人更容易表現出不耐煩、動怒、動手。因為家人對自身的利益通常會高於外人。那麼家長在自己有權利對孩子的進行教育和控制觀念下,家長就會因為一些“不聽話”的行為產生憤怒。但單位老闆對員工的“叛逆”用的手段基本是辭退,而不是打人。因為家人知道打孩子是“職責範圍”,而老闆清楚打外人是違法的,只能透過趕的手段。這就是觀念上的差異。
因此,如果想要改變自己現在的行為,從情緒控制和思想觀念上進行入手,基本就可以得到解決。 -
20 # 心理治療師鑫鑫
請問:你和你父母的關係怎麼樣?你小的時候你父母打過你嗎?是不是經常打你?你父母的脾氣好嗎?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想法,你為什麼非讓孩子聽話呢?你小的時候是否因為不聽話經常被父母打呢?中國傳統教育就是讓孩子聽話,在家聽父母的話,在學校聽老師的話,在單位聽領導的話。聽話教育沒錯,但不能愚忠愚孝,要有判斷力,比如:學校裡有禽獸教師,對孩子猥褻,甚至強姦了,孩子還要聽話嗎?如果單位裡的領導對你進行性騷擾,要潛規則你,你也要聽話嗎?要學會說“不”,要學會拒絕,要學會捍衛自己的權利,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憤怒。在我的診室裡接待過很多“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有的是“青春期”撞上“更年期”,很多家長不理解,跟我哭訴:孩子小時候可聽話了,讓上東不敢上西,讓打狗不敢罵雞,現在不僅對父母破口大罵,甚至還動手打父母。有一個得強迫症的22歲女孩,長得可漂亮,可文靜了,她居然用手玩命掐她媽媽的脖子,打她媽媽嘴巴子,逼她媽媽下跪,她媽媽每次見到她都膽戰心驚。我對她媽媽表示同情,經過深入交流,她媽媽才慢慢意識到:是她當初做錯了,才會造成她女兒現在的局面。她媽媽非常強勢,控制慾很強,脾氣暴躁,家裡什麼事都得聽她的,如果她女兒不聽話,她張口就罵,上去就打,那時候孩子的確很聽話,因為那時候她太弱小了,不聽話不行,她的聽話和順從只是在表面上,內心卻充滿了憤怒而無處宣洩。在她小時候父母離異,她爸爸根本不管她母女的死活。後來她上了大學,她想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可她媽媽覺得那個專業沒前途,非要她學她認為好的專業,迫於媽媽的壓力,女孩選擇了她一點都不喜歡的專業,大學畢業後,她參加了工作,當有一個特別好的工作機會擺在她面前的時候,她媽媽又堅決反對,非要女孩按照她的安排來,她再一次聽話,結果工作不順利,失業,這次女孩徹底的爆發了,對她媽媽的恨意都表達了出來。經過多次的心理治療,母女關係慢慢改善,母女和解,在我的診室裡抱頭痛哭。我為她們感到由衷地高興!在這裡我也請所有的家長引以為戒:千萬別再打孩子了,要學會非暴力溝通,要學會表揚孩子,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我寫的相關文章。強烈推薦美國簡尼爾森寫的《正面管教》這本書,也可以看我寫的觀後感和講書影片。請記住:溫柔而有邊界。溫柔是表達無條件的愛,有邊界是讓孩子知道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可以做,就是立規矩。美好的一天又開始啦!祝早安!祝幸福安康!
回覆列表
很多父母在親子衝突中,情緒佔了上風,有打孩子的衝動和行為!孩子不聽話很多父母就會感覺自己很失敗,自己的孩子都管不了,挫敗感油然而生,這時人都會產生自我保護的本能,憤怒地情緒就會產生,出現了“想透過打人保護自己的想法和衝動。
在親子交往中,最好不要以孩子是否聽話為標準來衡量孩子,不然會發現孩子越大越不聽話,因為孩子大了都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而這些想法會與父母不一致最終產生衝突。
做父母的要建立邊界,逐漸學會給自己“鬆綁”,也給孩子“鬆綁”,讓孩子獲得更多的成長空間和自由;當孩子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時,父母可以選擇“放手”,把選擇的權力還給孩子,告訴孩子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決定吧!再者,溝通方式要多樣化,當面臨一些有爭議的事情時,不要非得進行面對面溝通,可以透過書信方式溝通,這樣能避免雙方情緒化,會留給孩子更多進行理性思考的時間,減少親子抗爭,獲得真正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