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3
回覆列表
  • 1 # 都市南鄉子

    硫磺島戰役爆發於45年初,這時候,舊日本帝國和皇軍都清楚末日即將到來,島上鬼子們唯一的想法和計劃,就是死守=守死。所以,不需要什麼複雜的防禦戰術,哪怕有,也沒有能力和時間去實施了。只有一種戰術—坑道戰。把整個島的山體部分全部挖空挖通,所有兵力、武器和糧草補給藏入山洞和坑道,然後,島上日軍司令官慄林忠道中將嚴禁部下主動發起進攻和衝鋒,只許防守。就是報定能守一天算一天的主旨。

  • 2 # 文旅攬勝

    在硫磺島戰役中,日軍一改過去在灘頭死守的呆板戰術,推到火力以外的內陸據險死守。嚴格規定了近距射擊、小分隊分兵機動防禦、主動誘伏等戰術,還嚴禁自殺衝鋒。

    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經常採用跳島戰術,對一些日軍佔領的島嶼進行圍困或海空封鎖,不是每個島嶼都要進行強攻予以佔領。

    美軍戰役前情報出現重大失誤,居然把島上日軍總兵力少算了1萬人,而防禦工事的偵查也不到位。結果貿然上去就吃了輕敵的大虧。

    加上此次戰役中的空地協同和陸海協同也確實沒有組織好,幾乎是各打各的。所以美軍的海空優勢沒有發揮出來。最後只能依賴爆破作業在地面一寸一寸地往前拱。

    美軍在這場戰役中投入了11萬兵力,而日本的守島部隊僅有2.4萬人。在經過一個多月的激戰後,美軍以死傷2.8萬人的代價,全殲日軍,最終慘勝,佔領硫磺島。

    所以說硫磺島戰役美軍傷亡數字超過日軍傷亡的結果完全是慄林忠道個人的成功。同樣是明知難逃一死的結果,但是態度卻是積極和消極,結果自然不同。

  • 3 # 匹諾曹jun

    二戰中的太平洋戰爭,交戰雙方是以英美為首的同盟國和以日本為首的軸心國,參戰國家多達37個,歷時3年零8個月,傷亡和損失難以計數。其慘烈程度令雙方都感到詫異,日軍震驚於美軍的武器裝備,美軍則震驚於日軍的兇殘和頑固。

    就拿硫磺島戰役來說,這場太平洋戰爭中最殘酷的兩棲登陸戰役,美軍為此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硫磺島位於西太平洋的日本火山群島,距離東京很近了,只有1080千米,處於塞班島和東京的中間位置。

    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策略是一個島嶼一個島嶼的推進,佔領塞班島之後,就以此為前線基地,出動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對日本本土進行轟炸。但硫磺島的存在,使得美軍的轟炸行動大打折扣。駐守在島上的日軍,能對途徑這條必經之路上的美軍轟炸機編隊進行實時監控,對本土提供及時的預警,從而提前做些規避措施。

    對此,美軍迅速作出反應,自1945年2月9日起,由黑爾少將指揮第七航空隊B-24轟炸機,只要天氣條件允許,基本上每天都飛臨硫磺島上空,以極大的火力猛烈轟擊日軍基地。如此飽和的轟炸行動,一方面是為阻止駐島日軍干擾美軍對日本本土的轟炸,另一方面也是為下一步的登島作戰清除障礙。財大氣粗的美華人,一貫的戰術都是炮火洗地,炸得地面差不多平了才出動地面作戰部隊。

    但硫磺島的防禦工事異常堅固,美軍轟炸這麼長時間,也沒能徹底摧毀島上的兩個機場,日軍總能在空襲後及時修復

    硫磺島的日軍指揮官慄林忠道,是個少有的“美國通”,而且此人頭腦也比較清醒,深知美軍的優勢和劣勢,果斷吸取了前面幾個島嶼的經驗教訓,到任後力排眾議,放棄灘頭陣地,以折缽山為核心構建坑道防禦體系。

    島上日軍幾乎掏空了整座折缽山,將混凝土工事與天然巖洞有機結合,修築了九層坑道工事。烏龜只有一層殼,慄林是修了一層又一層,將防禦做到了極致

    但這並不意味著慄林沒有和美軍正面決戰的勇氣,他給妻子的信中寫道或許不會活著回去,但不會給家庭帶來恥辱,一定對得起慄林家的武士門風。

    慄林受西方影響,骨子裡也是個頑固的日本軍人。

    當時日本敗局已定,兵力近乎枯竭。大本營東湊西湊,也只給慄林湊出23786守軍,而美軍的參戰人數是11萬。

    雙方兵力懸殊,島嶼又很小,只有22平方千米,打下來應該不難,因而開戰前美軍預計5天之內攻佔硫磺島。結果很打臉,此戰美軍打得異乎尋常艱辛,用掉了整整1個多月時間。

    日軍能堅持這麼久,和慄林是很有關係的。他了解美軍,採取了近距離射擊、分兵機動防禦、誘伏等有效戰術,並嚴禁“自殺衝鋒”,號召每個士兵殺十個美軍才能死

    此戰美軍陣亡6821,負傷21865人。日軍死得更多,除了1083人投降,22703人全部戰死。

    要不是日軍因喪失制海權制空權,得不到島外的任何補給,最後耗到彈盡糧絕不得不自殺衝鋒,說不定美軍傷亡的數字還要增加。

    因此,要說日軍打得美軍懷疑人生,那大概就是這一戰了,不但自家陣營傷亡慘重,日軍的傷亡也是觸目驚心

    1945年3月26日,慄林親自率領約350名日軍向美軍發起最後的反擊。出發之前,他下令不要將自己的屍體交給美軍,隨身帶著個小鏟子,戰敗後剖腹自殺,最後一個參謀長用小鏟子將他就地掩埋。

    日軍也許已經習慣了這種殘酷的打法,美軍卻還不習慣。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之前沒有過如此規模的戰事,最擅長的是依仗著先進的武器裝備贏得勝利

    通常飛機大炮一通轟炸,或者派出數倍於敵、裝備精良的兵力,以武器和人數碾壓對手。像這種全軍指揮官如同小兵一樣,衝上前線近身搏殺的戰鬥,美軍很少遇到,美軍指揮官也不會這麼做。

    據說正是因為日軍在硫磺島戰役中拼殺得太過激烈,給美軍造成嚴重傷亡,使美軍高層意識到如果進攻日本本土,一定會遇到比硫磺島更頑強的抵抗,間接促成了美軍最終向日本投擲原子彈的決定。

  • 4 # 視野淺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區的戰鬥,主要是美華人和日本人的撕殺!如果只是單純的去回答日軍的防禦,沒有任何的意義。戰爭從來沒有單方面的!

    在美軍登陸硫磺島後,發現了一個日本人營地。但是空無一人!簡易的工事後面是用木頭搭起來,用棕櫚葉偽裝起來的房子,但是在房子前面的空地上,豎著幾根木頭,上面綁著……被挖掉了眼睛,鼻子,耳朵、舌頭的乾癟死人。

    看上去已經死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是屍體沒有過度腐爛,依稀可見容貌。發現其中只有兩個美華人,其他都是身材相對矮小的亞洲人!都是從中國和南韓徵集的勞工!

    他們甚至被挖掉了生殖器,死者無一例外都是張著大嘴,空洞的雙眼只剩下了兩個血坑,彷彿在向上天訴說著日軍慘無人道的暴行!

    美國海軍陸戰一師當時配屬的重火力,就是勃朗寧1917水冷式重機槍。

    在1936年改進為m1917a1型繼續服役於美軍。該槍結構較為複雜,但火力異常兇猛,可長時間連續射擊。通常必須架在三腳架上使用。

    m260毫米迫擊炮是美國仿自法國的布藍德60迫擊炮!

    1938年起美軍步兵連屬迫擊炮排每排4門此炮。

    與日軍近距離作戰,美軍多使用雷明頓散彈槍或者是湯普森1928衝鋒槍。

    湯普森衝鋒槍,11毫米口徑,可以裝最多100發子彈的大彈鼓!

    m2手雷,它為鐵鑄,外部呈鋸齒狀,利於爆炸後彈片傷敵,殺傷半徑為5_10碼,所以要求士兵投彈後臥倒至手榴彈爆炸!這種手榴彈的威力比m2迫擊炮小不了多少,在戰爭後期的血腥奪島戰役,很多美國士兵違規操作在手雷裡摻進了白磷,增加在日軍藏匿的山洞恐怖燒傷效果!

    而日軍裝備武器,只有三八大蓋和南部14式手槍,軍官配有武士刀!

    重火力只有92式步兵炮和大正十一式輕機槍。

    在太平洋戰區,九二式步兵炮是日軍步兵主力裝備,日軍充分利用了九二式的體積小的特點,將其隱蔽在混凝土工事背後等地方與登陸美軍作戰。

    中國的抗日神劇,把手榴彈爆炸和九二式步兵炮,進行了過多的吹噓和誇張!真實的手榴彈爆炸,不會產生一人多高的煙塵,如果是在人群中爆炸,還煙土都沒有!

    日軍聯合艦隊只能在晚上接近太午角,然後把物資卸下來就走。如果不是同一時期美軍的潛艇部隊尚未成氣候,還不知道耍損失多少!再後來,為了能夠儘快運輸物資,日軍改用鐵桶運輸,同一個鐵桶,裝上一半物資,或者裝進一個士兵,再把鐵桶用繩子連線起來,然後利用海水的潮汐功能使鐵桶,漂到海灘上去供日軍使用。

    但是潮汐哪有那麼好掌握,能不能成功都取自老天爺!有時候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鐵桶被日軍弄回來,其餘的都跑到美軍那邊去了。這就是盟軍常說的東京快遞!但是島上的日軍形容更貼切,叫老鼠快遞!在這種情況下,日軍的狀態可想而知,相比每天顧頓(兩大勺)米飯的美軍,日軍一天也就兩個飯糰!

    太平洋戰場上,日軍首次改變戰術戰法,一改往常的進攻戰術,憑藉地形跟美軍打(消耗戰),島上的美軍每前進一步都會付出很大的代價!

    在太平洋戰爭中,不知道什麼原因,日軍狙擊手總喜歡躲在樹上。雖說亞熱帶氣候叢林視野差,可往往是幾槍過後,就被美軍的自動武器給打下來了!

    日軍利用整塊的珊瑚巖以及大大小小20多個山洞構築了一道難以逾越的防線,主堡中央的位置,在旁邊還有兩個小型地堡,在這之後還有日軍的炮兵陣地!

    美軍採用m3式反坦克炮近距離抵近攻擊也不起作用。因為日軍的所有射擊口幾乎都加上了鋼筋鐵棍,雖然射擊角度和射擊諸元都是固定的,但是居高臨下,對美軍威脅非常的大!

    美軍只有使用155毫米重炮,隨著炮擊,155毫米榴彈炮轟炸著,坑道中的日軍步兵,榴彈炮把人捲起來就像是把樹葉捲起來一樣簡單!六架sdb戰鬥機,機翼下突然冒出了火焰,數十發火麼麼箭彈帶著長長的尾煙,落在山脊上……轟!!

    驚天動地的巨響,整個陣地突然變得寂靜無比,無論是日軍,還是美國陸戰隊,都停止了射擊,一朵巨大的鳥雲從主堡後面緩緩升起,無數殘渣飛上天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油箱加了清理積碳年審車輛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