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理諮詢師北原
-
2 # 大頭滷蛋動畫片
孩子的教育關係到了一個孩子的一生,不僅是知識學習,更重要的是品格。幼兒時期應接受良好的教育,變壞很容易,教育好則需要長年累月的積累下來。
父母的品性決定了孩子教育的下限,如果一個孩子不好,第一反應就是父母的責任。孩子從小如果跟著父母,那麼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孩子的榜樣,所以為人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孩子犯錯時看看是否自己也有這個毛病。從小接受良好的觀念,對於孩子的成長的幫助是巨大的,一個人的學習成績可以不好,但是品格是第一位的。先把品格修養好,再把知識學習抓上去,培養良好的社會價值觀念,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所以說幼兒教育確實是一個難題,需要長時間的薰陶,鍛鍊,培養。父母也不必過於緊張擔心,做到自己力所能及即可,一代人總比一代人強,等孩子有了自己的觀念,他也會更進一步的養成更好的品性。一句話形容,任重而道遠!
個人觀點。
-
3 # 梅媽媽
是否認為幼兒教育是一大難題,為何?我覺得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好,我也有類似的困惑,下面我來談一下原因。
嬰幼兒的早期教育是一生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因為這是由孩子的大腦發育特點決定的,所以我經常會說0~3歲0~6歲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階段。
但在實際的生活中對幼兒進行教育,很多人都指望幼兒園。那麼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呢?他們認為孩子年齡特別小,什麼都不知道,教他什麼呢?因為不瞭解,所以有誤解,相當一部分人還執著於這種誤解。
當給他們講解一下嬰幼兒早期教育的時候,他們對此嗤之以鼻,不屑一顧,我也只能呵呵了。等遇到問題再反過來想彌補這個階段,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網路上因為輔導孩子學習,家庭中雞飛狗跳、父母親之間矛盾增加,特別是母親跳樓的、跳河的、內心崩潰的。唉!我只有一聲嘆息。
第一,對幼兒的教育,一個最困難的原因就是家長的認知。
他們會把自己教育孩子的機會放棄,直接拋給幼兒園,但幼兒園可以給予孩子的東西是什麼?對孩子有沒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孩子內在的發展能不能得到滿足。
那些更幼小的、還不能上幼兒園的孩子,他們怎麼辦呢?而他們不能上幼兒園的這個階段恰恰是最重要的,智力發育最快佔比最高的。
家裡有幼兒的家長還是要考慮一下自己也要承擔起一部分的責任,而且是要承擔起教育孩子的主要責任。因為孩子是透過耳濡目染、在生活中的模仿和總結學習的,家庭給孩子提供的學習和鍛鍊機會,整體學習環境的豐富程度,左右了孩子到底能在這個環境中得到多少。
第二,孩子的家長是否擁有教育好孩子的能力。
我舉個例子:現在很多的人都看手機,特別是年輕人,家裡的孩子大一些不愛讀書,調皮搗蛋啥都幹。那麼孩子會受到成人訓斥:書也不讀,給你買了也不看,整天調皮搗蛋。出現了這種問題,應該怪誰呢?
所有孩子出現的問題其實都是父母親的問題,這一點能清楚認識到的人並不多。在一個家庭中,如果父母親有一方在孩子面前,能讓孩子看到的經常都是他讀書學習的場景,那麼孩子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人都是受環境左右的,在什麼樣的環境就會有什麼樣的行為和想法。
父母親要具備教育孩子的能力,從具備的知識結構和心理態度上,要對教育孩子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有的家庭對孩子基本上就是想訓就訓,想罵就罵,學習不好還被嫌棄。
在對孩子的教育中,我們提倡無條件的愛,無論孩子是什麼樣的,我們都要給予他愛,當然不是寵愛溺愛、包辦代辦。我們給予孩子的是有尊重的愛。
對孩子這個獨立個體的尊重和愛是教育的核心。
第三,父母在幼兒教育中能否持續的堅持?
因為孩子的年齡比較小,對幼兒的教育跟正常的小學中學的學校教育還有著明顯的不同。特別是在0~3歲的嬰幼兒,在他們眼裡沒有是與非,對與錯,黑與白之分,他們的學習模式是全吸收,也叫做映象學習能力、模式學習。
在這麼小的孩子中給她們講規則意識,對他們進行社會性行為訓練、學習能力訓練等等,都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0~3歲、0~6歲的幼兒,大部分都是家長的寶貝,一個孩子家裡有好幾個人寵著,如果沒有原則的溺愛和寵愛,很有可能在未來的教育中,家庭會遇到很大的挑戰。
恰恰在這個時期是孩子學習能力、潛能發展、意志品質及規則意識教育的最佳階段。在這個階段要對孩子進行延遲滿足訓練,給孩子立規矩,學會說不。一味的嬌寵結果不好,慣子如殺子。
我從環境、能力及思維意識和行動力上,談了一點自己的看法。教育孩子不但是學校的責任,最重要的還是父母的責任。教育孩子還是要從孩子幼小時候開始。
我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想讓孩子成才的話,第一要有天賦,第二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
天賦的發掘、習慣的養成就是在孩子的幼年時期,綜上種種幼兒的教育重要吧!那就讓我們重視並行動吧。幼兒的教育既重要又不可重來。
年輕的父母還是應該多讀讀書,系統的學習一下科學育兒。孩子不但屬於家庭,也屬於社會屬於國家。孩子能力的發展關係到孩子未來在社會上的競爭力,能發揮出多大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
-
4 # 使用者寸草之心
幼兒教育確實是一大難題,因為他們的父母還沒有長大,還有很多剛結婚旳年青人,他們的父母根本就沒有給他們斷奶,特別是獨生子女,由於計劃生育,孩子太少,哪一個父母不是把自己的孩子當掌上明頂在頭上怕摔啦,含在嘴裡怕化啦,個頂個的溺愛,個頂個的任性,啥也不捨得讓孩子幹,上學都得陪讀,車接車送的,他們自己除了上學,啥都不懂,啥都不會,好多都是上完學就找物件結婚啦,有的沒結婚就先生了孩子,都是父母幫著帶孩子,父母身體好還好些,身體有病的可苦死啦,現在的孩子太難教啦,吃個飯都不好喂,得端著飯碗追著喂,邊玩邊吃,吃個飯是真費勁。
-
5 # 不唱情歌也浪漫
一、目前幼兒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 )幼兒教育的方法和思想觀念較陳舊
目前很多幼兒園不顧幼兒的實際特點,忽視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只注重迎合家長們望子成龍的急迫願望,而忽視了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有些幼兒園只強調生源,只重視文化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幼兒學生智力的開發。很多幼兒園教學很難擺脫數學、語文的怪圈,日常生活中的具體活動並沒有真正體現現代教學理念,一些遊戲活動只重知識而輕情感,活動過程中幼兒的主體地位很難體現出來,單純注重幼兒技巧技能的培養,導致他們的興趣和各種能力得不到培養。此外,很多幼兒園領導和教育主管部門,在招聘教師時,只重視對幼兒教師技能、知識的考查,對教師的評價和考核注重教師是否能歌善舞,這樣的教學方法和觀念從根本上就存在著弊端。
(二)幼兒教育的管理還不夠科學
現在很多農村地區根本不重視幼兒教育,或者是對幼兒實行小學化的管理。另外,一些學校領導對幼兒教學業務欠缺,加上工作繁忙,對幼兒教育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目前很多幼兒教師從小學教師中抽選,由於這些教師缺乏專業的幼兒教育方法和理論,存在“小學化”教育和“保姆式”教育的傾向。此外,一些民辦幼兒園缺乏相應的幼兒教育方面的管理經驗,不重視教育質量和辦園條件,不按相關規定執行物價,出現“價格戰”的現象,這些問題都嚴重影響幼兒園的有序發展,難以保證幼兒的教育質量。所以幼兒園的招生工作也是一大難題。
(三)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幼兒園的教師雖然有足夠的幼兒教學實踐經驗,但受各方面的影響,如課程結構、學習年限等,對幼兒的思維訓練還不夠,在平時缺少全面、系統的學習和提高,導致幼兒教師在理論知識水平上存在嚴重的不足。可見,幼兒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技能有待加強,綜合素質還要得到提升。而且幼兒教師的工資待遇普遍偏低,所以流動性也很大。
-
6 # 睿爸育兒記
教育孩子沒有統一的方法,不像我們的學科教育,不管語文,數學,英語,都有一本課本,老師可以照本宣科的去講,學生可以跟著課本學。
每個孩子都不同,家長和老師必須因人施教。
很多家長還有自己的工作,可能在孩子教育上,不能投入太多的時間去學習,本身知識就欠缺,再加上每個孩子都不同,教育方法就不同,所以,就顯得難度比較大了。
每個老師帶那麼多的學生,不可能對每個孩子都照顧的面面俱到的,所以,就很難滿足所有孩子的教育訴求。
-
7 # 悅兒爸爸帶你育兒
我是yuer,從事早期教育工作,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幼兒教育真的是很重要。它關乎著人的一生。我們現在培養的嬰幼兒是未來20年以後的社會中堅力量。下面我從我的角度來談一談,為什麼我感覺幼兒教育是一個大難題!
1、師資力量
我們知道幼兒教育基本上可以分為兩個方面0-3歲和3-6歲。早期教育和學前教育。但是目前我們國家還處在學前教育的發展期,大學的專業都是幼師專業。目前早期教育專業是很少的。現在的早期教育老師一般來說都是從一線經驗中摸索出來的,幼師出身的老師對於早期教育的內容也是懂得很少。
2、市場化
我們國家的早期教育應該還是處在起步的階段。在沒有更多的專業人才湧入市場的時候,市場化的運作就會把早期教育的很多內容誇大事實。甚至是扭曲,製造出很多危言聳聽的結論。我們的早期教育內容基於專業的科學研究內容,從而幫助家長解決問題。
現在幼兒教育屬於教育局的管轄,屬於教育。早期教育目前還沒有任何定論,是屬於托育,劃歸為衛生局。還是將來會有其他變化,這一點我不得而知。
-
8 # 幼兒園的小姐姐Lucia
1.孩子本身存在個體差異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孩子有個體差異性,所以我不能用教育a的方式教育 b ,因為他們本身是不同的,就像 a 他在大運動方面比較好,在教育他的時候,我可能更多的會從運動方面開始;b喜歡讀書,那我可能就會更多的從繪本去介入!
2.孩子家庭背景不同,教育方式也不同
每個孩子的家庭背景,生活環境不同,他們的認知水平也不同,有的孩子4歲,經常跟父母全球飛,旅遊;有的孩子5歲,也只有在附近2公里玩,孩子的視野是不同的,如果用一種方式教孩子,可能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是促進,對於另外一個孩子可能是聽天書……
3.每個孩子的發展不同
每個人都要經歷各種敏感期,有的孩子可能會早一些,有的可能會晚一些,有的孩子可能在某一方面或者某兩方面比較突出,有的可能比較穩,孩子發展速度,時間也不同,所以,也不能去做比較!
4.對於幼兒,更多的是遵循他自己的規矩
我們經常看到家長們比較焦慮,焦急,一個4歲的孩子,晚上各種興趣班,六日也是各種學習班,有的孩子一到週六就會比平時起很早,然後跟媽媽說:我要早起玩,我沒時間玩兒!
我們為什麼不放慢一下我們的腳步,讓他跟著他自己的內心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呢?有時候,我會覺得,我們為了讓孩子達到一個什麼目的,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其實,孩子們也挺不容易的,但我還是希望我們給孩子一定的時間,空間,讓他去發展自己,我們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更多的是需要他自己長大去解決他的問題,所以,現在就要讓他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力,想象力,探索力,專注力,還有一些好的行為習慣,其實都是在0-6歲這個階段培養的!
更多育兒,家庭教育可以關注@Lucia0到6baby ,因為喜歡,所以常伴!
#情感寫作小能手# #育兒#
-
9 # 37度暖爸
難或易要看從哪個角度去看,總體來說,我認為確實難。
原因:
1、從父母角度來說
父母沒有經過培訓,從有孩子那天起就直接上崗了,知識的欠缺造成孩子難養。即使是經常看書聽課,也不一定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理論只是適用於大範圍人群的共同性特點。即使是一些專家,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也是小心翼翼。
2、從幼兒園教育來看
國內的幼兒教育我個人認為處於一個比較低的水平,基本上幼師畢業就可以做幼兒園老師了。而中小學,大學階段的教育,對於學歷的要求水平都很高。那麼問題來了,是教大孩子容易,還是教小孩子容易呢?答案肯定是前者。因為小孩子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還處於發展階段,有每個階段的特性,需要老師詳細的學習《學前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等一系列的專業課程後,才能更好的把握小孩子的成長特點。
從以上兩個角度來看,教育小孩子確實挺難的。
-
10 # 小兒健康驛站
其實幼兒教育是最有效,這個時候的孩子就如同一張白紙,隨意塗抹,同時也是最難的,因為害怕引導孩子有錯誤的認知以及三觀,這個時期的教育非常關鍵,所以很多父母犯難了,各種早教機構,各種書籍翻閱,害怕教出問題,其實這並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在教育孩子過程中要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遵循孩子的認知規律和發展規律,教育的根本在於引導而不是讓孩子“聽話”,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個體差異,傾聽孩子,接納孩子,敬畏孩子,讀懂孩子,所以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加強理論學習,瞭解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再解決問題的時候能夠找到理論支撐,不能主觀臆斷給孩子貼上“聽話或調皮”,“好與壞”的標籤。
保持童心,童眼,用孩子的視角去看待問題,去發現孩子身上所體現的人性最本源的美,關注他的關注,好奇他的好奇,喜悅他的喜悅,幸福他的幸福,學會換位思考,懂得感受,和孩子做朋友。
創造“學”的想好氛圍,孩子學什麼,學家長,家長幹什麼孩子幹什麼,孩子沒懂事之前,對什麼事情都是很好奇的,為啥有的孩子沒多大就喜歡拿著手機,字都還沒認識幾個就吵著要玩遊戲,這是跟誰學的,跟父母,好的父母往往能夠給孩子做榜樣。
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所以想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要讓自己成為孩子的榜樣,好的家庭氛圍教育出來的孩子不僅上進,而且懂禮貌,素質是從骨子裡散發出來的東西。
相信自己變好的同時,孩子也會越變越好。所以不要過於擔心孩子教育上的問題,更不能揠苗助長,尊重孩子,引導孩子,開發孩子智力,才是教育的根本。
-
11 # 瑾小宜
首先,我不認為幼兒教育是一個難題。
作為父母,我們要知道什麼是幼兒教育,幼兒教育包括哪些方面,這當然也跟此階段的教育目標有關係。作為一位幼兒的母親,我認為幼兒教育的目的要單純點,要讓孩子在這個階段享受他該享受的童年快樂,而不要讓他早早接觸應試學習的東西。這一方面是為了釋放孩子的天性,讓他自由快樂的成長,也是避免過早的接觸應試教育內容讓他感到厭煩。
在孩子的幼兒階段,我們父母要做的是陪伴,陪伴孩子探索這個對他們來說新奇的世界,並加以引導。我們要有耐心和愛心,也需要去學習如何跟孩子溝通,讓他們更好的接受我們。這個階段是孩子智力發育以及性格養成的重要階段,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是他們的模版。因此,什麼樣的父母培養什麼樣的孩子,一點都沒錯。
如果認為這個階段難,那可能就是父母自身出了問題。有些父母因工作太忙,無暇顧及孩子或者陪孩子沒耐心,方法不對,導致孩子不聽話,瞎鬧,比如把東西扔的一地,不好好吃飯,大哭大鬧等等。這些問題的出現應該從父母身上找原因,孩子都差不多,可塑性很強,關鍵看父母的教育方法和陪伴方式。
帶孩子方式方法很重要,在此不在贅述,大家可以多看看各個網路平臺的教育方法。帶孩子不難,耐心加方法差不多就可以教出好孩子。
-
12 # 育兒達人芳芳
幼兒教育肯定是難題,並且是需要不斷摸索學習也不一定做好的難題,“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嘛”!都是都一定道理的。幼兒期寶寶自我辨別能力較差,需要我們做父母的及其他監護人予以潛移默化的教育引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不自覺學習的物件。孩子很單純,像一張白紙,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斷學習提高自身修養,給孩子積極優質的影響,確立正確的三觀,為孩子的人生負責!古話說三歲看老,足以證明幼兒時期教育的重要性!良好素質、品行對孩子一生將非常有益!因此幼兒教育非常重要,寶爸寶媽們一定要重視,努力克服這個千古難題,爭取教育好寶寶哦!
-
13 # 小魚老師講育兒
作為幼兒園老師,我想從老師的角度談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我認為幼兒教育本身並不是一個難題,難的是如何讓家庭和社會重視並理解幼兒教育。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國的幼兒教育起步較其他發達國家雖然晚,但是透過半個多世紀特別是近十幾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成熟的教育思想和方案。但是我相信大部分家長可能不會有這種感覺。這就回到了剛才我講的問題,難的是家長及社會的理解與配合。
第一難,很多家長對於幼兒園的期待是----看孩子並把孩子餵飽。這固然是幼兒教師的一項本職工作,可是如果僅僅把觀念停留在這個層次的話,就意味著家長對於幼兒教育本身其實並不重視,從幼兒園和小學網課佈置任務的完成情況對比可見一斑,疫情期間,我們每天每週會透過網路釋出下週的教學計劃,每天上下午各有一個老師透過網路進行教學,然而孩子和家長的參與度並不是很高,反觀我表姐家上小學的兒子,表姐每天都要監督他完成作業,還要仔細檢查。
第二難,家庭環境對於孩子的影響。這也是我工作中遇到的最困難的地方。其實不少孩子的家庭並不幸福,透過孩子日常的表現就能看得出來,這種孩子往往有兩個極端,要麼就是非常膽怯、不敢說話、常常被欺負,要麼就是及其頑皮、非常愛搗蛋,作為老師,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灌輸的很多正直、勇敢、善良等等的觀念,孩子放學回家之後,就完全顛覆了,爸爸媽媽忙著吵架甚至離婚,孩子甩給老人看管,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作為老師,我非常心疼這樣的孩子,但又感覺特別無力。類似的矛盾其實很多,這給幼兒教育甚至是教育都造成了特別大的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希望看到這條回答的家長,都能給孩子創造一個和諧、幸福的家庭環境,其實很多時候不需要你說太多的話,你本身的行為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
14 # 垚瑤媽媽的育兒日記
《正面管教》的作者簡•尼爾森說:“如果你在育兒過程中感覺到痛苦,那一定是你用錯了方法。”
因此,如果我們使用了正確的育兒方法,幼兒教育也自然不會是難題了。
很多父母總覺得好習慣要從小養成,這句話也沒有錯,但是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的正確方式該如何做呢?
道德經裡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育兒並沒有我們想象的複雜,最主要的就是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給孩子無條件的愛。我們大部分的父母其實都是愛孩子的,但是我們的孩子往往感受不到,因為這個“愛”有條件。
很多父母喜歡透過交換和威脅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例如,我們總會說:
“你如果想要玩具就得好好吃飯。”
“如果你這次考試成績好,我就帶你去旅遊。”
最後如果孩子沒有考得好成績,就會以這個理由取消旅遊,從孩子的心裡就會感覺到“你愛的不是我,你愛的是我的成績。”獎勵制度並不能激起一個孩子的奮鬥動力,只會讓我們的孩子學會了應付,長期依靠交換來培養孩子的習慣,到了最後如果沒有獎勵或者交換條件,他就不再會做好習慣了。
還有一種家長就是威脅,孩子一犯錯就對孩子大吼大叫,常見的方式就是:“如果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我們肯定知道孩子是不能離開自己的,所以我們用他們最不能接受的方式去威脅孩子,這樣做會嚴重的破壞孩子的安全感,沒有安全感的孩子就感受不到父母是愛他的。
我們對孩子應該做到無條件的愛,但是這並不代表什麼都順著孩子,我們依然要給孩子建立邊界,如果我們的愛沒有邊界,孩子依然不會有安全感。例如,孩子想買自己喜歡的玩具,我們如果愛孩子應該滿足他們,但是我們也應該建立一個邊界,比方說規定玩具的價格範圍、每次購買玩具的數量、如果價格太高的玩具是否需要儲存一段時間的財力,等等。讓我們的孩子知道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但會有“邊界”。
同時,我們也應該把這件事反覆地告訴孩子,在我們的生活中多表達對孩子的愛,每次交談的第一句都應該先說一句:“媽媽很愛你”。
第二,建立孩子的價值感。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裡邊講說,一個人這一輩子尋找的最重要的東西是兩樣,一樣叫作歸屬感,一樣叫作價值感。無條件的愛可以帶來歸屬感,他知道我屬於這個家。那麼價值感,就需要我們的父母為孩子建立。
怎麼建立價值感呢?就是你要讓孩子知道,他是有價值的,他是有能力的,他是可以自己解決很多問題的,他的自尊水平才會高,這個就叫作價值感的建立。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來,如果你想培養一個孩子自律,千萬不要每天盯著他的失誤,不斷地提醒,我們應該在孩子做對的時候感謝他。例如我們希望孩子早起,就千萬不要總說:“你怎麼那麼懶,看看別人都很早起來去鍛鍊,再看看你自己。”這樣的做法只會打擊孩子的自尊水平,從心裡就認為“我就是一個懶人”,一旦給自己建立了這樣的價值感,這個習慣基本上就很難改正了。
一個人一旦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就會有較高的自尊水平,然後就會形成自律。而如果我們總在孩子錯的時候打擊孩子,最終孩子就會變成我們口中的樣子。
第三,培養孩子終身成長的心態一個人這一輩子就算有愛,有價值感,他也很難不遇到挫折。但如果遇到了挫折之後,他的第一反應,就是我害怕,我不敢做了,我太丟人了,我不要再做了,那麼他永遠不可能繼續迭代。那真正能夠讓他不斷地向前邁進的,就是終身成長的心態。他把每一次挫折,都視作是一次學習的機會。
有一本書叫做《終身成長》,建議每個家長都應該讀一遍,並且能講給孩子聽。
一個人為什麼謙虛?因為他覺得日子還長,我現在所取得的這點成就根本不算什麼,所以我謙虛,並不是假裝的。
一個人為什麼誠信?因為他知道這一次交易,只是這一次,我們以後日子還長,我們還需要建立更好的信用系統。所以他誠信。
一個人為什麼努力?一個人為什麼勇於嘗試?一個人為什麼勇於接受挑戰?你去考察背後的心態一定都是來自於終身成長。我可以不斷地改變,我可以不斷地進步。
如果一個孩子擁有的是“固定型心態”,覺得我可不能丟臉,我都混到這個份上了,要失去這一切可怎麼辦?!當你不斷地想這樣的問題的時候,你變得越來越狹隘,越來越閉塞,然後越來越固步自封。
那我們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不要給孩子隨意貼標籤。
我們平時特別喜歡給孩子貼各種標籤,孩子成績不好,我們可能會說他“笨”;孩子有東西不想跟其它小朋友一起用,我們就說他“不懂分享”,經常會說:“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時間長了,這個孩子就會發現說,維護我的自尊體系的,最重要的東西是贏過別人,比過別人。這時候你發現,他哪敢去接受什麼大的挑戰,他只想追求贏的感覺,但贏的感覺是虛幻的。
人這一輩子,並不跟任何人作鬥爭,人這一輩子並不跟任何人做比較,人這一輩子只跟自己比賽。就是你最終有沒有跑過自己,有沒有讓自己變得更強。
所以,在培養孩子終身成長的心態的時候,父母首先要能夠做到的是:你有沒有容錯率,你是不是對孩子有足夠的耐心。你在肯定一個孩子的行為的時候,你肯定的是這個行為所帶來的結果,還是這個行為背後的那個動機?肯定一個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才是最重要的。就是你是因為這件事,所以做出了這個結果,結果是暫時的,但是這個動力才是最重要的,這就是終身成長。
總結最後,我們想想看,一個孩子內心有無條件的愛,父母很愛他,他愛這個社會;然後自尊水平很高,他的價值感很強,他知道自己能夠解決問題;同時遇到了挫折,遇到了困難,他能夠用終身成長的心態不斷地迭代,不斷地進步,我們的孩子就會變成一個具有內在動力的人。
內在動力如果足夠足,生命力旺盛,有愛,他才能夠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我們要讓我們的孩子,成為一個能夠自己去開路,去架橋的這麼一個人,而不是我們天天在旁邊輔導著他,一步一步地往前走,這是非常危險的一個舉措。
因此,我們作為家長,也就算是孩子的領導,我們本身需要具備領導力。領導一般都是決定大方向的,如果我們做到這三點,把孩子的大方向決定好了,那具體的細節操作孩子也不會錯到哪裡去,更何況他需要你的時候你還可以從旁指導一下,如果作為孩子的領導,你都要事無鉅細的落實到,那自然就會覺得幼兒教育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我們更應該把我們的孩子培養成一座花園,而不是造成一輛汽車。汽車是死東西,只要按照規定的步驟組裝就好了,但是我們的孩子是活的,他們更像花園,我們只要提供陽光,雨露,土壤就夠了,然後適當的修剪,他自己就能長的很好了。所以,只要你用對了方法,幼兒教育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難,相反會覺得很有趣,家長自己也能從中學習到很多,一邊陪著孩子成長,還能收穫很好的親子關係。
-
15 # 望囑
首先可以肯定的告訴您說,幼兒教育確實是一個難題。原因有三:
第一、從大環境來看。國內的幼兒園教育目前已經有了相當的進步,可是相比國外的教育理念還有差距。根據國內的應試教育的需求,幼兒的教育理念也就是學會一些課程了,小學化的模式,雖然目前已經改變不少,但是與國外的幼兒教育還是相差很遠,比如蒙特梭利的教學理念,綜合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意志力、組織能力、社交能力、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正在被有遠見的家長接受。難就難在家長觀念的認知上,不同層次的家長一族影響著幼兒教育的程度和深度,所以這是幼兒教育的難點之一。
第二、從家庭來看。每個幼兒都是一個天使,在計劃生育之後的中國家庭中孩子幾乎都是唯一,這一代的寶寶更是N個長輩在叮嚀,幼兒的每一個冷暖和行動受到N雙眼睛的關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性別的“給予”,使得還分不清對錯的寶寶們不知道所以,幾乎沒有了自己,對自己得不到足夠的認識,這對幼兒教育是最大的傷害。家庭環境的不同影響著幼兒的生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話亙古不變。
當然衣食住行是寶寶教育最基礎的保證,但是寶寶的教育何不是在這基礎教育當中穿插?
比如寶寶的穿衣,穿的訓練、扣扣子的訓練、穿鞋子的訓練、喝水拿水杯的訓練、玩完玩具之後的整理、手工製作的專注力的訓練、等等不是都在寶寶的日常生活當中得到學習提升嗎!這一點需要更多的寶爸寶媽們注意的。每一個寶寶首先是個人,然後再是一個小孩子,所以我們要從小就養成尊重孩子的習慣,讓孩子有個自由發張的空間,認識到自己、認識到家庭、認識到幼兒園以及自己存在的價值感,這一點的培養對孩子將來長大以後一些潛意識行為有很大的幫助的。要知道每個人潛意識的形成比將來長大以後的有意識的行為要重要的多。每個幼兒都是一個美麗的個體,就是潛意識的不同,就是幼兒教育的不同結果。
幼兒教育沒有一個固定的版本,因為每個幼兒都是有著不同的思維大腦和不同的胎教方式,根據不同的發育階段來進行不同的觀察和教育,所以說,幼兒教育確實是在難題。需要我們寶爸寶媽們有足夠的信心和愛去踐行。
希望我能幫到您!
-
16 # 麥兜兜響噹噹的媽媽
談談我的感受,很多老人都說你們以後儘管上班,孩子我們幫你帶,你們安安心心的掙錢就行,對於老一輩的來講帶孩子只要吃飽穿暖就行,餓不著,凍不著,很少去關心孩子教育問題,他們覺得帶孩子很簡單,每天就是帶孩子玩,跟孩子玩,以前都是這樣帶過來的。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喜歡自己的父母帶孩子,覺得父母會慣孩子,是的都說隔代親,隔代親真的是這樣的。我們家婆婆特別慣孩子,可以那種毫無底線的慣孩子。現在的我們比較注重孩子的成長,教育。心裡問題都會考慮到,還有孩子的基礎,興趣愛好問題。
剛開始的孩子是一張白紙,剛開始我的女兒我會給他立規矩,讓她懂禮貌,學著讀書,講故事,說話,那時候覺得女兒被我教的很好,我很滿意,但是她長大了,2歲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識不在是你一說她就會照做的孩子了。這個時候要花很大的經歷還有心思去跟他講道理,有時候教的東西一出去玩回來就完全變樣了,因為她也會模仿外面的小孩子的習慣,所以有時候特別難的去糾正還有引導,所以別人說2歲到3歲的孩子特別難帶。但是如果帶好了以後就會輕鬆,有時候孩子鬧脾氣的時候我就會想怎麼我的孩子帶成這樣了,以後怎麼帶才好。就會迷茫。因為你不可能讓你的孩子按照你的想法去走,可能你越約束她越叛逆,所以說現在的孩子特別不好帶
回覆列表
我認為是。幼兒教育基本是父母的職責,而父母都未經培訓就貿然上崗,為求業績不惜血本卻又缺少足夠的能力,那為此買單的只能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