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槐樹下講故事
-
2 # 小鄉說歷史
大家都知道在公元1908年十月,北京紫禁城中接連發生了兩件大事,囚禁在瀛臺的光緒帝和統治中國近半個世紀之久的慈禧太后幾乎同時去世,可以說,兩人相繼去世的時間不超過二十小時 。
慈禧太后的去世,按理說也沒什麼要驚訝的,畢竟她此時也是一垂暮老人了,可隨著慈禧一同死去的光緒帝才38歲呀,正當青年時刻。
這就不免讓人感到疑惑了,難道是因為兩人政治上的不兩立,導致慈禧臨死前硬要帶上光緒帝陪葬?
一、
關於光緒的死,一直以來都是疑點重重,說法眾多、五花八門。
有說是被慈禧下毒毒死的,有說是被李蓮英或袁世凱毒死的,說來說去都離不開一個點,就是光緒非正常死亡,而是被別人害死的。
光緒死因究竟如何?
這個問題,我們的專家們其實已經解決了,在鍾裡滿等十三位專家寫成 《清光緒帝死因研究工作報告》中對於光緒之死給出的結論是:砒霜中毒而死。
結論何來?
這個結論是專家們運用最先進的技術, 採用最精密的儀器 ,對光緒遺體的頭髮 、遺骨、衣服以及墓內外環境樣品進行反覆的檢驗 和縝密的分析研究所得來的。
經研究發現,光緒帝的兩縷頭髮之中含有高濃度的砷元素,專家們為了驗證光緒帝髮絲之中的砷含量是否正常,他們分別提取了隆裕皇后、一清代草料官及當代人的頭髮樣本分別進行同時代 、同環境、同性別的檢測。
檢測所得的結果為:光緒帝髮絲之中的砷含量不僅遠高於現代人,還是他同時代的隆裕皇后的200多倍。
除了研究其髮絲之外,專家們還給光緒帝來了個“全身檢查”,經檢查發現,光緒帝的一塊肩胛骨和一塊脊骨的表面都沾染了大量的砷,還有他的內衣(腹部位置)上也沾染了大量的砷元素。
也是因此,專家們認為光緒帝的死因應是砷元素中毒。
而砒霜又是劇毒的的砷化合物,再加上清朝宮廷之中善以砒霜毒人,這樣一來,光緒的死因也就水落石出了。
二、
光緒的死因既已知曉,那又是誰毒害了他呢?真的是和他對立的慈禧太后嗎?
關於這個問題,我認為必定是慈禧所做。
我想,如果沒有慈禧太后的同意,會有人膽大的想到要去毒害皇帝嗎?況且,皇帝死了對於那個兇手來說,又有什麼好處呢?
只有慈禧,才有做這事的動機。
她怕自己比光緒早死一步,怕自己死後光緒復出掌權,盡翻舊案,所以便想了下毒這一伎倆。
《關於光緒之死》一書中層記載到:
資料中很清楚地說出了光緒的病歷其實都是由慈禧一手掌控,慈禧故意把光緒“打造”成一個病人,欲以此來掩人耳目,方便她下毒之事。
到了這裡,這件沉寂一百多年的如斧聲燭影的疑案也算是破解了吧
-
3 # 遼寧胖哥
慈禧和光緒死亡時間相差一天不是巧合。
是慈禧在臨死之前,下毒,毒死了光緒,這對母子之間的矛盾由來以久,最開始的矛盾是光緒繼位,開展的一系列新政,戊戌變法開始的 ,新法觸動了一些清朝老臣的利益,新法主張 廢除八股文制度,機構改革,廢除無用的衙門,學習西方文化,組建新陸軍海軍,光緒把一些守舊派的老臣革職,這是一場新勢力和舊勢力的對決,清朝實際掌權者是慈禧,也是舊勢力的代表,光緒:康有為:梁啟超:覺得想徹底維持變法維新,就得讓慈禧退居幕後,不要在干涉朝政。
光緒下了道密旨,讓康有為聯絡當時新組建陸軍袁世凱,要袁世凱發動軍事政變,囚禁慈禧,沒想到袁世凱表面答應支援光緒皇帝,一轉身就把訊息透露給了慈禧 ,慈禧帶領著那些守舊派發動政變,囚禁了光緒皇帝,戊戌變法失敗,主張變法的殺的殺,跑得跑。
慈禧和光緒的第二個矛盾,就是為了珍妃,慈禧不喜歡珍妃,光緒當政的時候 ,珍妃也從來不把慈禧放在眼裡,珍妃也是維新派,支援光緒皇帝變法,珍妃收受賄賂,插手朝廷大員的人事安排,這是觸犯了清朝皇家的大忌,妃子不得干涉朝政。
這些慈禧都看在眼裡了,也想找機會殺了珍妃,後來八國聯軍打進來了 ,慈禧要逃跑,跑之前安排手底下的太監,把珍妃投進井裡。
珍妃是光緒最喜歡的人,殺了珍妃,慈禧和光緒之間的母子之情,也就蕩然無存了。
所以慈禧在死之前 ,才安排人毒死光緒,另立新君 。
-
4 # 御史大夫001
如果光緒不死,慈禧怕挖她的墳頭,不過光緒不能辦的事讓孫殿英給辦了。
光緒是被毒死的,不過即使不死也改變不了晚清滅亡的命運,大廈將傾,獨木難支。落後,腐敗不是短時間就能改變的,何況光緒也不是那中興的主
-
5 # 曉肥俠
1908年臨近歲末時,紫禁城傳出驚人的訊息,光緒帝和慈禧太后在兩天內相繼死去,京城內外官場及民間頓時人心浮動,議論紛紛,整個政局變得動盪不安。
光緒死因之謎
1908年11月14日傍晚,北京已經入冬,格外寒冷,光緒帝在宮中悄然去世,臨終無一人陪伴,及至被人發現,早已死去多時。次日下午,74歲的慈禧也撒手人寰。38歲的光緒帝在七旬老人慈禧病逝的前一天死去,不免讓人產生疑惑,歷來傳說頗多,很多人認為是慈禧自知病將不起,不甘心死於光緒之前,所以下了毒手。但詳考清宮太醫檔,可知光緒是受肺結核、肝臟、心臟、風溼等慢性病長期折磨,致使身體的免疫力嚴重缺失,釀成了多系統的疾病,最終造成心肺功能衰竭,合併急性感染而死亡。
1980年,清西陵文物管理處在清理崇陵地宮時,發現光緒遺體完整,體長1.64米,無刃器傷痕。透過化驗頸椎和頭髮,也無中毒現象,與清史檔案專家、醫學專家的分析判斷相吻合,即光緒屬正常死亡。近年的另一項檢測結果,則認定光緒系中毒而亡。但仍有學者持保留意見,認為光緒中毒一說尚難確證,說慈禧是主謀尚難定論,如真有人下毒,更可能是袁世凱、李蓮英。
戊戌維新被鎮壓後,光緒帝作為名義上的皇帝又在晚清政壇上活動了十年。其間,從一些曾經遠遠瞥見過他的西方人的記載中,或者從那些伺候過他的太監口中,給人的印象是,他似乎陷入深度憂鬱狀態,反應遲鈍,表情木然。
有位伺候過慈禧的宮女在慈禧的安排下,嫁給了給光緒帝理髮的劉姓太監。宮女回憶丈夫曾告訴她,“剃完頭,請示皇帝按摩不?大家知道光緒帝是個急脾氣的人,對生活細節向來又不講究,早就膩煩了,向例是搖搖頭,更不挑剔奴才的毛病。奴才行禮時,皇上的眼皮也不抬,怔怔地在想心事”。丈夫還說皇上很少有喜笑顏開的時候。
慈禧安排光緒讀立憲書
而近年披露的清宮檔案,則反映如同木偶的光緒帝,在其木訥、冷漠的表情下,內心深處實際上並未完全放棄他的政治追求,而慈禧太后也並非人們所想象的,對他恨之入骨甚至必欲置其死地而後快。恰恰相反,1906年宣佈預備立憲後,慈禧太后於1907年11月指令孫家鼐、榮慶、陸潤庠、張英麟、唐景崇、寶熙、朱益藩輪班為光緒帝講學,其中孫家鼐、榮慶、陸潤庠講授四書五經,張英麟、朱益藩講授庭訓格言和御批、歷代通鑑輯覽,唐景崇、寶熙講授國朝掌故及各國政略。講授者每日須將所講之書,“綜其大義,擇其精語,恭擬講義一篇,繕寫兩份,先一日進呈皇太后、皇上御覽”(張毅君供稿:《為光緒帝進講‘各國政略’稿》,《近代史資料》總104號,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
從遺存的講義可以得見,各國政略的講授內容包括柏林條約、法英之謀埃及、各國之分非洲、英女王維多利亞之經營印度、英國殖民地之制度、英國憲政之沿革、德國聯邦之制度、美國政策之變遷、各國最近勢力之趨注、各國文化之發達等。重點是厚今薄古,尤其關注各國政治改革和經略擴張。
正是在慈禧太后的允許下,光緒帝利用這個機會,讀了許多有關各國憲政等內容的書籍。以下是一份1907年和1908年內務府的“呈進書籍檔”,數件合成一件,是內務府辦理光緒帝索要的購書單的記錄。第一份是1908年1月29日由內務府奏事處交出光緒帝硃筆所列的40種書目。
政治官報局刊印各書:《日本憲法說明書》、《日本統計釋例》、《日本憲政略論》、《譯書提要》、《駐奧使館報告書》;商務印書館新印各書:《孟德斯鳩法意》、《政治講義》、《法學通論》、《比較國法學》、《政治學》、《國法學》、《民法原論》、《政治泛論》、《憲政論》、《行政法泛論》、《日本預備立憲》、《國債論》、《警察講義錄》、《日本警察講義錄》、《日本警察法述義》、《自治論纂》、《憲法研究書》、《日本監獄法詳解》、《萬國國力比較》、《政治一般》、《列國政治異同考》、《歐洲最近政治史》、《歐洲新政史》、《歐洲財政史》、《經濟通論》、《理財新義》、《日本法制要旨》、《日俄戰紀》、《最新戰法學》、《德國學校制度》、《各國憲法大綱》、《英國憲法論》、《萬國輿圖》、《歐美政教紀原》。以上每種呈四部,並嗣後官報局有新印出之書,即隨時每種呈遞四部。
兩天後,內務府呈進了其中的27部。同時對未能進呈其他書目陳述了原因:“政治官報局欠辦書籍:《日本憲法說明書》,現在不齊;《日本憲政略論》,現在不齊;《譯書提要》,現在不齊。商務印書館欠辦書籍:《自治論纂》,尚未出版;《憲法研究書》,尚未出版;《政治一般》,現在不齊;《列國政治異同考》,現在不齊;《歐洲財政史》,現在不齊;《經濟通論》,現在不齊;《日俄戰紀》,現在不齊;《最新戰法學》,現在不齊;《各國憲法大綱》,現在不齊。共書十二種(引者按,應為十三種)未進。”
1908年2月17日,內務府又補進五種:“《日本憲政略論》四部,每部一冊;《政治一般》四部,每部二冊;《歐洲財政史》四部,每部一冊;《日俄戰紀》四部,每部一冊;《戰法學》四部,每部三冊”。同年2月29日,光緒帝交給內務府他從《政治一般》一書中抄下的一份詳細目錄,要內務府查明出自何書,並索要這本書。兩天後,內務府將除《英華大辭典》、《帝國主義》、《歐洲新政史》之外的其他書籍進呈,並稟告了商務印書館方面的答覆:“據云系西洋歷史目錄誤訂在《政治一般》書內。”
《政治一般》是一個月前進呈的27部書中的一部,光緒帝不僅已看過,還一字不漏詳細抄下了誤訂其中的目錄。從他列出的商務印書館新書來看,他似乎很清楚商務印書館的出版情況。當時商務印書館的主事者,正是曾參與戊戌維新的張元濟。
檔案記載,此後內務府繼續購買最新出版的書進呈光緒帝(包括那些被指定的書目)。1908年3月5日呈進《日本憲法說明書》、《譯書提要》及《帝國主義》三種。3月10日憲政編查館送到政治官報局刊印的《日本政治要覽》等六種書,兩天後被進呈光緒帝。3月17日憲政編查館送到政治官報局刊印的《日本議會詁法》,連同從商務印書館續購的《憲法研究》和《列國政治異同考》,三書一併於3月19日呈進。4月1日憲政編查館送到政治官報局刊印的《法國政治要覽》、《比國政治要覽》、《日本丙午議會》、《日本憲法疏證》,翌日呈進。4月7日憲政編查館送到政治官報局刊印書。《英國財政要覽》,4月9日進呈。4月24日憲政編查館送到政治官報局刊印的《日本官制通覽》,連同商務出版的《自治論》於當天一併呈進。這份檔案記載了光緒帝在大約三個月時間內提出要看的書目,總共超過50種。可惜天不假年,半年多後光緒帝就去世了。
慈禧太后的臨終安排
1908 年11月14日,光緒帝去世。前一天即11月13日,亦在病中的慈禧在寢宮緊急召見奕 匡力、載灃、鹿傳霖、袁世凱等軍機大臣,之後內閣宣佈奉太后懿旨,著醇親王載灃之子在宮內教養,並在上書房讀書,以醇親王載灃為攝政王。這樣在光緒去世前,明確指定了皇位的繼承者,即以光緒的弟弟醇親王載灃的快滿3歲的兒子溥儀為嗣皇帝,而由載灃以攝政王監國。11月15日,慈禧太后也病死了。兩天之內,光緒帝和慈禧太后接連去世,全國上下震動不小。1908年11月16日,美國《紐約時報》載:“北京的市容已經大變,所有紅色的東西都被移走,取而代之的是肅穆的藍青色。”
上述披露的史料和史實,具體反映了晚年慈禧與光緒的關係,絕非人們所想象的對他恨之入骨甚至必欲置其死地而後快,否則她何必要費心安排組織班子幫助光緒讀書,讓他了解西方各國包括立憲制度在內的政治變革的歷史和現狀。因為光緒的早逝,慈禧的這番苦心也白費了。看來對晚年兩人關係的真相,尤其是光緒的死因,確實應謹慎,不宜貿然作斷論。而光緒的早逝,特別是牢牢執掌清廷最高權柄近半個世紀的慈禧的突然去世所留下的權力真空,是很難有人填補的,日趨絕境的清朝政府更失去了控制局勢的能力。
-
6 # 洛北遊子
慈禧和光緒死亡差一天並非巧合,因為光緒的韜光養晦做的非常失敗,他不善於偽裝,不善於掩飾自己的內心。在精明無比的慈禧眼裡,光緒根本騙不過她。或許慈禧曾經在刻意用維新派的事試探光緒,有饒恕光緒的打算。但是光緒的做法沒能令慈禧滿意。導致後來的不明死因。
-
7 # 茅古甸
光緒皇帝載湉,生於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1871年8月14日),屬羊。由慈禧太后指定,5歲登極為帝,年號光緒,意思是入繼帝統,光大皇帝統緒。
光緒讀書像
光緒皇帝朝服像
光緒皇帝在位34年。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太陽落山的酉時,光緒皇帝崩逝於中南海瀛臺之涵元殿,終年38歲。光緒皇帝的一生,可以說是不幸的一生,憂鬱終日,至死都不得片刻歡顏。
清西陵金龍裕光緒崇陵
光緒皇帝崩逝約20小時後,即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1908年11月15日)未時(下午2時左右),慈禧太后逝世於中南海之儀鸞殿,終年74歲。
24小時之內,皇太后和皇帝相繼去世,朝野震動,天下震驚。
慈禧太后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之照片,時年68歲
1909年11月9日晨7時,已故慈禧太后的遺體從北京移往東陵安葬
1909年11月9日晨7時,已故慈禧太后的遺體從北京移往東陵安葬
正史文獻記載,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
二十一日,“上疾增劇”,就是說光緒皇帝病重。“上疾大漸”,病危。酉刻,崩於西苑瀛臺的涵元殿。
二十二日,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疾大漸,未刻,崩於西苑儀鸞殿。
光緒皇帝自被慈禧太后“廢黜“之後,整整過了10年的幽禁生活,長期鬱悶,無處發洩。光緒帝的死因,有三說:
一是患病正常死亡;
二是電視劇《走向共和》暗示被袁世凱害死,並無實據,不足為論;
三是被慈禧太后毒害而死。
光緒帝得的是肺病,醫藥條件極好,不會突然死亡。但是,光緒帝在慈禧太后死去的前一天,突然駕崩,這很難說巧合。
2008年,“清光緒帝死因”專題研究課題組正式釋出報告:專家們利用現代專業技術手段,選取光緒帝的頭髮、遺骨、衣服等樣品,進行反覆檢測、研究和縝密分析,最終得出明確結論:光緒帝死於急性胃腸性砷(砒霜)中毒。關於光緒帝死因的百年疑案,至此終於大白於天下。
那麼,光緒帝究竟是被誰毒死?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
8 # 曦曦觀史
1908年73歲的慈禧駕鶴西去,我猜對整個大清而言,應該是一件幸事。要細數慈禧生前的種種行為,我們不難看出慈禧是一個多麼奢侈浪費、囂張跋扈的女人,所以在她死後,估計整個大清社會都會喘一口氣,大家可以不用再為慈禧的消費買單了。
不過有意思的是,在慈禧去世的前一天,38歲的光緒皇帝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兩人前後離開人世,難免讓人心生遐想。難道慈禧和光緒皇帝死亡時間只差一天是巧合麼?難道兩人的“母子”情緣真的情比金堅,感動了上蒼?
答案當然不是,所有歷史的偶然,經過時代的變遷,最後都變成了歷史的必然。當時很多人猜測光緒皇帝死亡的真實原因是被慈禧太后毒殺的,而100年之後,考古專家也印證了這個說法,他們透過專業的技術,將光緒皇帝的毛髮做了檢測,發現光緒皇帝頭髮裡含有大量的砷,而砷主要是用來製作砒霜的,所以100年之後,我們也終於知道了光緒皇帝真正的死因,也知道了慈禧太后的手腕有多硬了。
至於為什麼慈禧太后要在自己死前一天下令殺掉光緒皇帝,我總結了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因為慈禧害怕自己死後,光緒皇帝重新執掌政權,他會全面清算自己生前的所作所為。光緒的一生其實是很悲慘的,他一直被慈禧太后玩弄於股掌之間。當他開始想要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挽救岌岌可危的大清王朝之時,慈禧為了想要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以及想要一生享受財富,在光緒皇帝發動戊戌變法失敗之後,竟將光緒皇帝囚禁了十年之久。所以慈禧太后害怕一旦光緒皇帝得勢之後,慈禧一生的生前名與生後安穩全部會化為泡影,就連自己斥巨資修建的陵園,也將不屬於自己,所以慈禧只能將光緒皇帝趕盡殺絕了。
慈禧太后絲毫不講親戚間的榮辱與共的法則,就連對自己的親外甥也是如此。這般狠絕的手段,慈禧也算是一個狠辣的角色了。所以慈禧為了將來自己能夠入土為安,慈禧只能先行一步,殺了光緒皇帝,以絕後患。
二是慈禧一生驕奢浪費、痴心保養,她害怕光緒皇帝執政之後,自己不再擁有往日的一切。慈禧浪費可是在全國出了名的,當時慈禧為了自己的六十大壽,可是花了1000萬量白銀。所以我們可想而知慈禧一生需要花多少錢,浪費多少東西,所以她絕對不能接受自己變成一個窮光蛋。
而且慈禧生前為了保養容顏,不僅自己喝新鮮的人奶,甚至還用人奶泡澡,這在當時可是引起一片譁然。當時皇宮裡出現了很多的奶孃,她們不僅要為皇子、公主服務,甚至還要為年老的慈禧服務,因為慈禧需要的量很大,後來造成了供不應求,她便廣泛徵集有奶水的女子,就算當時積攢了很多的民怨,大家也是敢怒不敢言。
所以,慈禧也很害怕在光緒皇帝得勢之後,自己不僅沒有了權利,不僅沒有了財富,連一生愛戀的容貌都不復存在了,所以只好在自己生前就將光緒皇帝殺掉,否則最慈禧而言,留下光緒帝將貽害無窮。
因此,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前後腳離開人世,並不是巧合那麼簡單,光緒皇帝離開人世只不過是慈禧的另一種陰謀罷了。
-
9 # 時光永作渡
光緒帝被砒霜毒死的兇手基本上可以確定是慈禧
清朝官方的檔案和法庭檔案記載光緒帝因病去世。然而,光緒帝在慈禧去世前一天去世了。時機太巧合了。關於他的死因有許多猜測。包括溥儀,在內的許多非官方歷史和法庭回憶錄都指出光緒帝是被毒死的,但對兇手有不同的猜測。根據光緒帝帝國醫生的說法,民國以後,皇帝在死前並不十分健康。主要原因是黑暗、缺乏鍛鍊和心情不好,導致飲食不正常,但沒有嚴重疾病的跡象。1980年,在整理崇陵的光緒帝遺體時,“沒有發現外傷或中毒的跡象”。結合官方檔案中的陳述,人們認為光緒帝死前病得很重,不僅是陽痿,還有早洩。遺精的歷史持續了20年。中年以後,他已經到了身患絕症的地步。當時,自然死亡論成為學術界的主流觀點。直到2008年,中國官方才透過現代法醫方法檢測,被證實死於砷中毒。
在2008年,光緒帝逝世一百年後,由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清西陵文物局、中央電視臺、中國原子能研究所、北京市公安局法醫鑑定中心共同組成的“清光緒帝"之死”專題研究組認定光緒死於“急性胃腸砷中毒”。研究人員透過現代法醫方法對光緒墓內外的毛髮、骨骼、衣物和環境樣本進行了反覆的測試、研究和分析。專家發現光緒的衣領和頭髮被高濃度的三氧化二砷(即砷)汙染。袍服胃區的三氧化二砷是身體腐敗時體液侵蝕造成的,頭髮和衣領中的三氧化二砷也是體液侵蝕的後遺症。普通人如果口服60-200毫克的砷,就會中毒而死。然而,僅在光緒帝的一些衣服和頭髮中檢測到的砷總量就達到了201毫克。
-
10 # 爾安說史
慈禧(1835-1908)和光緒(1871-1908)死亡時間是否巧合的問題,已經爭議100多年了。現在是否能了斷紛爭?不妨先從二人的後、帝歷程說起吧。
慈禧17歲經選秀入宮,咸豐帝時曾為貴人、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載淳(同治帝),加晉懿妃、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載淳繼位。慈禧母憑子貴,與慈安後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形成“兩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
同治甲戌年(1874),同治帝因病夭折,無人繼統。慈禧玩弄權術,最終廢棄了恭親王、慈安太后的主張,擁立奕譞之子、年僅4歲的載湉繼位,年號光緒。載湉是慈禧的親侄子和親外甥,她再度垂簾聽政。
1881年,慈安太后暴崩。數年後,慈禧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大權獨掌。
1886年,光緒帝已成年,按“成例”該撤簾歸政。但慈禧在頒旨宣佈次年歸政的同時,暗示王公大臣上書。一時間,歌頌慈禧“盛德”、懇求她“俯順”民情,繼續主政的上奏不斷。於是她打著“順從民意”的幌子,表示“勉從之”,由“聽政”改為“訓政”,實際上繼續攬權不放。
1889年,在光緒帝該“成家立業”時,慈禧耍了“親上加親”的花招,把她的內侄女指婚嫁給光緒帝作皇后。光緒臨朝親政後,慈禧表面退居頤和園頤養天年,實則處處掣肘光緒,重大事都要秉承她的懿旨去辦;還透過她的侄女裕皇后及親信太監李蓮英等,暗中監視光緒行蹤。並規定光緒每隔一日,必須往頤和園向她彙報政務、聽候訓示,大事更得隨時稟報。以致光緒名為皇帝 實為傀儡。
光緒帝“親政”後,儘管希望自己有所作為,一些正直大臣也主張他應該行使皇權,因此逐漸形成了帝、後兩黨之爭。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中國戰敗。光緒與慈禧政治和權利鬥爭的矛盾日益尖銳。
1898年,光緒帝啟用康有為、梁啟超等進行“戊戌變法”,遭到後黨集團強大實力的抵制。原本想借助袁世凱扣壓慈禧的光緒,後來反被袁世凱出賣,為時103天的變法運動,被鐵血手段摧毀。此後光緒被幽禁在瀛臺孤島10年,慈禧成了晚清時期的實際統治者。1908年11月,38歲的光緒帝駕崩於慈禧的死前一天,當時的死因眾說紛紛紜,主要有兩種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慈禧從開始就將光緒作為一種政治工具,直至光緒成年,仍然當成提線木偶來操縱。帝、後之間尖銳複雜的紛爭,以光緒摯愛的珍妃被加害、戊戌變法失敗、光緒被幽禁才告終。慈禧病重之時,懼怕日後遭光緒報復,容不得放虎歸山,因而毒殺之。
另一觀點認為,光緒素體虛弱,清宮病案中,記錄有精神抑鬱、情志不暢,頭暈遺精及腰痠背痛等多種疾患。幽禁瀛臺10年之久,身心更飽受折磨與摧殘,病況愈增。因而兩人相繼離世,純屬巧合。
以上觀點,似乎各有道理。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從2003年起,國家對此列入了專項課題,進行科學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已在2008年第4期《清史研究》上發表。
最終認為:光緒帝頭髮上的高含量砷並非為慢性中毒自然代謝產生……研究結論為:光緒帝系砒霜中毒死亡。
至此,筆者覺得,在科學結論面前,死亡日期巧合一說,應該沒有再爭論的必要了。至於具體的下毒細節,有興趣者不妨繼續探索下去。
-
11 # 第八號當鋪4
這個早就得出了結論,根本不是巧合。慈禧怕死後自己和背後依附自己的家族和勢力受到光緒的政治清算,臨死前派人秘密毒死了光緒。這個在後來對光緒遺體的化驗也得到了證實。可見慈禧狠辣的手段和政治眼光!
-
12 # FLYING我心飛翔
光緒皇帝四歲繼位,三十八歲去世,總共當了三十四年皇帝,但這三十多年時間,沒有一天光緒不是生活在慈禧的壓迫下。同治皇帝載淳死後,應該是他的子嗣繼位,但是同治沒有子嗣,按理來說應該是從載淳的下一輩中近支宗室中選一位當皇帝,也就是溥儀一輩。但如果是溥儀一輩當皇帝,慈禧就變成了皇太后,沒了垂簾聽政的權利,在慈禧的一意孤行下,四歲的光緒成為皇帝。
據說慈禧宣佈光緒成為下一任皇帝時,他的父親醇王奕譞第一反應不是高興,反而是嚇的暈倒過去。他深深的明白,在當時的政局中,慈禧隻手遮天,皇帝只是一個傀儡,一個行使權力的工具。正如他猜想的那樣,光緒後來的日子及其悲慘,每次見到慈禧都不敢說話,因為童年時候的陰影,到了光緒成年的時候每次雷雨交加的夜晚都不敢入睡,整夜需要太監在旁陪同。
後來戊戌政變,計劃把慈禧囚禁在頤和園,以此讓光緒掌握實權,但沒想到被袁告密,慈禧知道後把光緒叫到跟前厲聲呵斥,罵其禽獸不如,忘恩負義,光緒則是跪在地上不敢吭聲。至此光緒帝失去了人身自由,被軟禁於中南海瀛臺。這裡慈禧說光緒忘恩負義是因為慈禧覺得她給了光緒當皇帝的機會,光緒卻不知道感恩。關於囚禁慈禧的計劃好像正史並無記載,但是根據野史以及梁啟超、康有為等人的回憶錄應該是確有其事。
一九零八年,光緒、慈禧都身染疾病,到了冬天,光緒帝駕崩,第二天慈禧也辭世,兩人死亡時間如此巧合不禁讓人浮想聯翩。據說光緒死亡當天,慈禧曾賜給光緒一碗粥,而光緒的死因經過考古學家檢驗是砒霜中毒,這中間似乎有些必然的聯絡。
慈禧是否真的死於光緒之後,是不是執政大臣出於某些方面的考慮秘不發喪也未可知,總之,這些巧合放到一起讓人不得不對其產生一系列的懷疑。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傍晚5點左右,光緒在中南海瀛臺涵元殿含恨病死,年僅38歲。光緒死時身邊無一人,人們發現時,光緒屍體早已變冷發硬。更詭異的是,第二天下午慈禧太后病死於中南海儀鸞殿,終年74歲。
大清國兩個最高統治者,去世時間相差隔不到24小時,著實讓人震驚。慈禧太后是病死的,這點已經沒有疑問,可光緒正值壯年,他是怎麼死的?直到百年後,專家們終於得知了光緒的死因。
2008年11月,《清光緒帝死因研究工作報告》正式對外發布,在長達萬字的報告中,專家們最終確定了光緒的死因:死於砒霜中毒死亡。專家們在光緒的遺骨、頭髮、衣物中,都發現了高含量的砷化物,鑑定為劇毒的三氧化二砷,即砒霜。
中毒而亡是板上釘釘,那麼誰是兇手?種種跡象表明,兇手指向了晚清實際統治者,慈禧太后。晚清御史、光緒的近臣惲毓鼎在《崇陵傳信錄》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說是光緒去世前夕得知太后也病重,臉上表露喜色,慈禧對近臣說,“我不能先而死!”於是,慈禧太后決定自己死前,神不知鬼不覺地殺掉光緒,這就是“慈禧毒死說”。
啟功先生在《啟功口述歷史》中記載,他的曾祖父(浦良)曾在慈禧太后住處樂壽堂外侍疾,“西太后死前,我曾祖父看見一個太監端著一個蓋碗從樂壽堂裡走出來。”出於自身的職責,浦良就問太監端著的是什麼?
太監回答道:“這是老佛爺賞賜給萬歲爺的塌喇(即酸奶)。”光緒死前,雖然身體狀況一般,但一直沒有患重病。可從太監送了塌喇後不久,慈禧太后就著人宣佈皇帝駕崩。
清朝滅亡後,滿清遺老爭相爆料,他們在各種回憶錄、日記等談論光緒之死,並給出自己的判斷。因此,慈禧太后是光緒之死的最大嫌疑人,尤其是戊戌變法期間發生了宮廷政變“圍園弒後”。這一密謀事件雖然是康有為一手策劃的,光緒毫不知情,但是慈禧太后明顯把這筆賬算在了光緒頭上。
最後插一句,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談到,兇手是袁世凱。溥儀認為,
袁世凱在戊戌變法的關鍵時刻辜負了光緒的信任,他擔任慈禧太后一死,光緒找自己算賬,於是趁著進藥之際,毒殺光緒。這種說法基本上沒有一點可信度,總之,關於光緒之死的爭議還將一直持續下去。
回覆列表
有可能是巧合,但是,這種機率極小,0.00001%。打個比喻,每天出門,都被八個軲轆的黃河大卡車撞,連續一年……據說,後人曾提取光緒皇帝的頭髮,遺骨,衣服以及墓室灰塵,並進行了反覆地檢測、研究和分析。
檢測結果,光緒的頭髮截段和衣物上含有劇毒三氧化二砷,即民間所說的砒霜。更恐怖的是,其腐敗屍體僅沾染在衣物和頭髮上的砒霜量就高達281毫克……種種跡象,無不讓人脊背發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