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Kkoma
-
2 # 濁酒與清茶
沒有經歷過的人可以試想一下,你待在一棟大房子裡,所有人都想傷害你,心地善良一點的人只是漠視你。你沒法逃出去。日復一日夜復一夜地待在這個房子裡,你要怎麼辦?沒有人幫你,所有人都可能出賣你,你甚至都想不明白自己犯了什麼錯就成為人人唾棄的過街老鼠。
相比說是校園暴力(school violence),我想應該把這些歸為校園欺凌(Campus bullying)。
其實主要還是家庭因素在作怪。因為小時候總是被打罵,總是被惡狠狠地對待,加上力量太弱小不敢反抗更不懂反抗,只能一味地屈服於非常強大不可能打敗的力量之下。一邊害怕被傷害被打罵,而另一邊又不得不依附於這個強大的力量,所以拼命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一定是我不好所以才會被罵被打,這個想法幾乎是偷偷潛入我大腦,在心裡紮根了。
因為這樣的相處模式,導致我沒有學會怎樣正常地和人相處。在學校裡,即使別人的話和行為讓我感到不舒服了,我也不知道到底是自己小心眼還是別人太過分,不敢表達自己不開心。一而再,再而三地退讓,慢慢總會變成一種理所當然的得寸進尺。最後變成一個受氣包,還要被人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也因為被打時總會哭,越哭被打的越厲害,所以後來怎麼被同學欺負被打也不敢哭,更不敢還手。我還記得曾經在女生廁所被人扇耳光,我強忍著眼淚盯著地面,有人說“你看她哭都不哭的誒?心該多毒啊”;也記得小學有一次不想再跪在地上被人當馬騎,忍了半年的第一次反抗,看著對方瘦弱的背始終不忍心打下去手。
家庭帶來的還有最重要的一個影響,那就是孤立無援。從小到大我永遠都感到自己在孤軍奮戰。被欺負了被孤立了被打了被流言蜚語淹沒了,家人不知道還好,知道了之後必定會迎來二次傷害。閉上眼那些話都可以浮上腦海,“你腦子是不是有問題?被打了你就打回去啊!”我tm怎麼有你這樣的女兒,一點都不像我”“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別老想著我幫你”“多大的事啊,都是因為你沒有認真學習”“你咋這麼矯情呢?別理別人不就好了?”
所以我從未向任何人求救過。小學初中被打了,被孤立,被惡作劇,總是生活老師發現我手腕和膝蓋上永遠好不了的傷、班主任發現我的書本總是亂七八糟躺在地上,由此才知道我被校園欺凌的。因為沒有人會來幫我,同學要明哲保身,老師不會過多插手,家人....還不如不知道,無論我是8歲,12歲,還是16歲,直到現在20歲,沒有人會來幫我。不敢反抗,那太強大的力量,我沒有勇氣沒有把握,我能維護自尊的方式只有絕對不哭,每一天每一天都強迫自己走入噩夢裡,在被羞辱所有人鬨堂大笑時不能羞紅了臉。
因為無法區分別人對我到底是善意還是惡意,所以我希望全部人都漠視我無視我,當我是個透明人就好了。當我不存在就是最好的狀態。即使斷絕了交朋友的可能性,但至少可以保護自己不被傷害。
小孩子們都很敏感,他們可以區分出哪些人是脆弱的好欺負的,然後可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快感而去欺負別人,像貓玩弄老鼠,像老虎捕殺鹿。也有一部分人可能是害怕自己落得一樣下場,為了保全自己,所以加入欺負者的隊伍。無論在哪個地方,哪個環境,站在多數人的隊伍永遠比站在少數人的隊伍來得安全。
初中時遭遇的校園欺凌始終是我心裡的噩夢,在後來的很多年裡,一提起有關的名詞人名我都會驚得心跳飛快、臉發白發麻,一顆心晃噹一聲墜入深淵。我害怕被人知道那一段歷史,怕得不得了。直到今年我也遲遲不肯對好友吐露有關那些過去的真實資訊。
因為經歷過這些,我曾非常渴望擁有那種粗暴的力量。沒有同理心、沒有顧慮地就可以傷害別人,自己的痛苦可以毫無心理負擔地發洩在別人身上。為什麼我做不到?為什麼我有的這些特點都是纖細的,脆弱的,幽怨的.....
後來經歷過蕩婦羞辱時,我幾乎已經麻木,卻無比憎恨別人注意我,只要注意我就沒好事...如果沒有強大的力量,美的東西只會招來毀滅;出國後被人惡意詢問我是不是整容的,被人抱團排擠,在背後擠兌我,對我的影響已經微乎其微。似乎一切都波瀾不驚,卻影響在我生活的方方面面。
遇到問題還是不肯尋求幫助,一個人硬撐直到倒下;對所有問題都有些偏激,戀人一定要永遠無條件站在我這邊,朋友一定要無條件支援我,不能查詢我的過去;對獨立有瘋狂的執念;打心眼裡不相信任何不能被我掌控的東西;時刻準備著“寧為玉碎 不為瓦全”;努力降低自己的攻擊性,努力建立健康的正常的人際交往......
很辛苦,無緣無故地多了很多鬥爭。一個人苦苦地與只有自己看得見的黑暗戰鬥,永無止境。
現在我除了日常和非常疼愛我的戀人待在一起,跟其他人的交流幾乎只限於線上。如今回顧過去彷彿隔了一條深不見底的長河,眯起眼遙望不久前的曾經,還是感到徹骨的寒冷。如果可以,我希望再也不要、再也不要回到那個空間裡去。即便現在我已經是個大姑娘了,我也不覺得我能處理得更好。並不是我從那些噩夢裡走出來了,只是那些可怕的東西隨著時間離我越來越遠,然而午夜夢迴它們又會侵佔我的睡眠。
我想起過去媽媽談論小時候被二姨媽欺負的事,四十歲的人了哭得像個孩子,我就知道曾經的傷痛會永遠遠遠的留在心底裡,無論過去多久。
所謂的世間,其實就是無數個個人。祝大家都好。 -
3 # 圭圭桔桔
這事不易細說。遇到暴力突發事件,都會情緒失控,這時呢別做決定,不要蠻幹,避其鋒芒,給自己時間和空間。
第二,麻痺敵人。看過教父嗎。接近對方,瞭解資訊,掌握時機。暴力的人一般沒腦子。
第三,爭取輿論,該報告上級報告上級,該找誰說找誰說,輿論的制高點必須佔領。
第四,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任何力量都是不可忽視的,壓死駱駝的不一定是哪支稻草。
第五,等待時機。贈予永遠是在意想不到的時候最驚喜,都一樣哈。
最後,最最重要的是一個字,正。沒這個字,前面所說則會反其道而行之,自作自受。
-
4 # 鹿老師來了
校園暴力這個話題一直在伴隨著我們
我們作為學生的角度沒有發生在自己身邊時,覺得遙不可及,發生在自己身邊會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會痛苦許久甚至終身受影響。
作為家長,最怕孩子受到欺負,想盡各種辦法保護孩子,送孩子學跆拳道、散打等等。
總之一句話,要麼懦弱,要麼反抗。
但是作為一名老師,我想要提醒下各位家長朋友,想避免校園暴力,不僅僅要這樣做,我們經常忽視的其實是孩子的心理!
“心理”這兩個字其實夠我們琢磨好久的了。
學生碰到有人欺負他的時候,理由可能很奇怪,並且有時候被欺負的會比“壞學生”還強壯,旁觀者眼裡他明明一拳就能給“壞學生”打到,他卻不敢,從而導致以後的歲月裡,他的“強壯”被貼上了“軟弱”的標籤。
說到底,這種情況就是“沒自信”,“不敢邁出第一步”等等情況。這跟他的早期生活環境和家庭環境息息相關。每個孩子的心理狀態不同,需要單獨分析,感興趣的可以跟鹿老師一起探討。
-
5 # 學學嗷
我在小學見到的校園暴力是最多的。孩子不都是單純可愛的,有的反而是最無知最該死的惡魔。
有個同學不知道做錯了什麼,就被學校裡的黑幫告知要被打了。於是那天下午放學,一群人把她圍起來,有男有女,女的就用不知道哪裡來的高跟鞋劃她的臉,男的就對她拳打腳踢,甚至扒衣服扒褲子。後來她的臉腫成了包子,休學住了好幾個的院。
這些細節都是道聽途說來的,因為我壓根不敢去圍觀。爸爸媽媽對我們的保護也僅限於,不要湊熱鬧,不要和壞同學玩。我不知道當年那個被打的同學,能犯什麼彌天大罪,要被這樣對待呢?倒是那群打人的畜生,千刀萬剮也便宜他們。而被霸凌的同學要怎麼反抗呢?對方是一群人,不是一個人,你的反抗只會遭到更加無情的報復。而且群毆就發生在學校門口對面的馬路,保安沒看清嗎,老師不知道嗎?有人敢管嗎?學生殺老師的新聞還罕見嗎?基本被霸凌的同學就是一個人,沒有人支援和保護她。怎麼反抗??
後來的我在小學裡一直安安分分,因為好害怕也聽到有人要結群要打我,不敢和壞同學有太多的交流。但是偏偏我的同桌就是一個小流氓,勢力還蠻大的那種。所以要我幫她考試作弊,把作業給她抄這些,我都一一順從。但其實我真的好害怕,於是多次向老師提出可不可以換同桌。老師每次都答應,但是直到我從小學畢業,老師也沒給我換同桌。我就這樣擔驚受怕地過完了小學,而老師沒給我換的原因,估計是我的流氓同桌想和我坐在一起,這樣方便考試作弊和作業抄襲。所以老師也不敢違揹她。
大多數校園暴力都出在小學吧,在我的認知裡面是這樣的。等我去了一個好的初中,大家都挺安分守己的。可是有的孩子卻沒有那麼幸運,連這短短的六年也沒能倖免,在一個最應該無憂無慮的年紀,遭受了不該遭受的,來自同齡人的惡意。
2019年很火的電影《少年的你》講的不就是校園霸凌嗎?很多同學帶著自己的爸媽去看,希望引起他們對校園霸凌的關注。可是爸媽們卻覺得,這種極端的事情在生活中怎麼可能發生。他們看到的只不過是校園生活面貌的冰山一角,藏在深海的黑暗面他們永遠不知,也不願意接受。很多老師,明明就在教學的第一線,當校園暴力發生時,卻對外宣稱孩子們只是小打小鬧,問題不大。不知道他們是真的這麼認為,還只是給自己冷眼旁觀尋找託詞。
但是其實,老師管了之後,孩子就安全了嗎?東野圭吾的《惡意》裡面講到,一位老師看到孩子被霸凌,決定維護正義保護他,其實就是訓斥那些施暴的孩子。有了老師的干涉,也沒人敢欺負那個孩子了,一切似乎風平浪靜,老師也為自己的作為感到自豪。可是,就在畢業離校那一天,那個被保護的孩子在校外被打死了。惡人的惡意不會減退,反而隨著時間積怨,最終爆發。因為他們覺得是那個傢伙向老師告狀,所以自己才被懲罰了。失去了學校老師的保護傘,被霸凌的孩子還是沒能逃過最後一劫。
所以你還覺得遇到校園暴力反抗有用嗎?反正我是感到絕望而無力。
-
6 # 渝渝的小世界
你好,遇到校園暴力,很多人不敢還手。
為什麼不敢還手?
1、對方勢強自己弱。實施校園暴力的人,一般是找比自己弱的人下手。以前初中的一個男生,在學校氣焰非常囂張,以整女生為樂,女生經過他旁邊他要伸腳去踢,經常打女生的頭,很多女生敢怒不敢言,罵不過他也打不贏她。
2、遇到校園暴力要懂得反抗,這樣實施校園暴力的人才不敢肆無忌憚,無所顧忌。剛才說的初中的那個男生就遇到了一個硬核的女生,他在打那個女生頭的時候,那個女生怒了,用盡全身力氣壓著他一頓暴打。後來那個男生再也不敢惹她。
3、反抗的方式多樣。並不一定是硬碰硬,有時候你的實力不去對方,硬碰硬只會自己吃虧。對付惡人的辦法有很多啊,你可以團結幾個平時被欺負的人,跟他去嚴正地交涉一次;或者是跟老師家長說這個事情,讓她們出面;還可以透過老師找到對方家長進行交涉……
4、遭受暴力的人要勇於反抗,看到校園暴力事件也不要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如果人人都不去制止,那麼整個校園的氛圍就不會好,惡人就會更加地囂張。
5、人人攜起手來抵制校園暴力,還校園一片乾淨的藍天!
-
7 # 寬叔8
上午放學路上,我兩個孩子把四個想欺負他們的同學,打得一塌糊塗,下午上課時,我找到校方德育處,德育處把他們家長找來,嚴重告誡他們之後,什麼事都沒有。反對校園暴力,我支援“打回去”。
-
8 # 擼啊擼手遊菌
首先要搞明白何為校園暴力,校園暴力常出現於什麼情況下,一般校園暴力只會出現在弱勢群體上,有些人就是喜歡恃強凌弱,比自己弱的就好欺負,相對而言,弱勢的一般沒有還手之力的,而且校園暴力還經常是一群欺負一個,所以即使還手了也還是打不過一群人的,這種情況就只有學校出面解決了,如果學校沒有及時發現,恰巧被校園暴力的人又是內向的孩子的話,那對這個孩子的傷害就太大了
-
9 # 仁森如此快樂
校園暴力的物件如果是弱小的學生的話,那基本沒有還手之力,如果你在學校沒有什麼勢力的話,那你基本還手就是捱打的份。但如果反過來,結局就不一樣了。
-
10 # 鹹平子
校園暴力是最近幾年學校和社會關注的一個重點,也是學校著重整治的一個方面。
在此之前,遇到校園暴力,大部分情況下孩子們是不敢還手的,因為一旦還手你的下場更慘。
電影《少年的你》,就是一部反映校園暴力的影片,影片中因為校園暴力,一個女孩選擇了自殺,另一個女孩選擇了抗爭,結果也是把自己弄得悽慘無比,最終也付出了進監獄的代價。
今天,校園暴力雖然存在,但不像以前那樣明目張膽、囂張跋扈,學校裡的每一個人都有了預防校園暴力的心理準備,該批評就批評,該處分就處分,讓制度和法律來教育學生,遠比老師每天的絮絮叨叨效果要好。
去年,我班學生和高年級同學在操場發生摩擦,高年級學生下課後直接衝進我班宿舍要打架,我班學生看對方來勢洶洶,毫不猶豫撥打了120,並在第一時間告訴了班主任和學生科老師,阻止了一起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
我們相信邪不壓正,在遭遇校園暴力時,一定要告訴家長或老師,同時也要保護好自己,避免被再次傷害。
也要知道,一味地退讓,對方會得寸進尺,反而會讓你受到更大的傷害。
-
11 # 菸斗飄香
切身經歷,不慣著!五、六個打我一個打急眼了,隨手抓起一把水果刀一刀紮在對方肝上,搶救一宿活過來了,高一剛入新學校的事,後判為過失傷害,再加上沒到法律年齡免於起訴,以後沒人招我了。
-
12 # 跟著我去旅遊
遇見校園暴力
最正確的做法就是去找老師或者去找大人
透過這種方式去反擊
而不是去打回來
冤冤相報何時了
所以希望遇到校園暴力的孩子不要害怕
直接告訴大人就可以了
回覆列表
[捂臉]打的過就還手,打不過就跑路。
我上學時班級裡大多權貴子弟,隨便碰到個什麼人都是南京某個知名人士的孩子,我相對來說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剛進學校被某個小團體比較敵視。成天結對整我,你能想到的校園欺凌手段都用過。於是我在一天中午吃飯又被找事的時候,動手扔了三個人像倒剩飯一樣全都頭朝下摔在食堂的泔水桶裡,沒有哪個老師同學敢多說什麼,從此過上了清淨的生活[捂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