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見世面,是父母的口頭禪。但是孩子的世面究竟是什麼?從哪裡來?
8
回覆列表
  • 1 # 暖兮20151226暖兮

    “見世面”這三字,說起來簡單,要做到確實不容易,那什麼是孩子的世面呢?

    見世面的含義是什麼?是帶給他們這個世界上的知識,還有滿眼的風景,更能培養孩子個人的興趣,給到孩子一種對世界寵辱不驚的能力!

    那麼我們該如何讓孩子見世面呢?

    ①見世界的寬廣,很多時候限制他想象力的是他的見識和眼界,根據自己的條件,帶著孩子出門,帶她去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

    ②見眾生的苦難,從容面對生活的苦,有機會帶孩子去火車站,去建築工地,看外賣小哥,大的寫字樓甚至一些成功的企業家,讓他親身體會到富人切花刀極致的揮霍,也能見識到窮人勒緊褲腰帶只為生存,見過世面之後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自己不知道什麼!

    你無法想象見過世面的孩子有多優秀,帶著孩子見世面,其實是把未來交到她自己的手中,讓他們將來有更多的事業和能力去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這個世界不缺少知識,但是缺少有思想的觀點,所以一個孩子足夠見過世面他才會有觀點,有一個獨立,完整,有趣的人格!

    世界變化太快,帶自己和孩子去見世面刻不容緩,跟緊時代的步伐,隨時瞭解最新的知識,對孩子未來的成長大有好處!如果孩子正處於成長學習的時期,那就帶著孩子多讀書,讀好書,觀世界,閱眾生!(最後給大家看看黃聖依孩子安迪的一份作業,看看究竟見過世面是什麼樣子!)

  • 2 # 綠丹藍三色

    你好:做為父母首先觀察一下身邊的孩子,你會發現,有的孩子給人感覺特別“優秀”,他們彬彬有禮,寵辱不驚,活潑開朗,不怯場,還非常有主見;

    但有的孩子就特別熊,粗魯無禮,害怕生人,唯唯諾諾放不開,什麼事情都要徵求父母的意見。

    為何有如此的區別呢?原因可能在於“見識”的不同。

    知乎上有個提問:“見過世面究竟有多重要?”其中一個回答讓無數網友產生共鳴:會講究,能將就,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壞的。

    見過世面的她們自然會在人群中散發不一樣的氣質,溫和卻有力量,謙卑卻有內涵。所以,他儘可能多地讓孩子去看外面的世界,見外面的人。所以他的孩子們也不一般,你能感受到身上的那種平和,從容,知禮節。

    中國有句古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講的就是見世面的重要性。如果說,讀萬卷書是提升思想認識的深度,那行萬里路就是開闊你視野的廣度。

    對此,我深感認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所以,讓孩子見世面到底有什麼意義?

    因為見過世面,孩子們就更容易對物質保持一種天然的寧靜,對慾望有天生的收斂,他們不需要用買買買來滿足自己,而是對精神有無限的渴求。

    他們會知道,一個人不應該囿於江湖,而是應該走南闖北。一個人非常努力,就可以有機會成功。見世面給予孩子的一切,帶他們走過的路,見過的人,都將在他們的歲月裡熠熠生輝,永生留存。

  • 3 # 育兒分享日常

    什麼是孩子的"世面"?這個"世面"要怎麼見?孩子的"世面",就是我們說的增加見識。孩子透過所見所聞,來開闊自己的視野,從而建立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

    記得有這樣一件事嗎?在農村,有一個人問放羊娃"你為什麼要放羊呀?"

    放羊娃說"放羊賣了羊存錢"。

    又問"存錢幹什麼?"

    放羊娃說"娶媳婦呀。"

    又問"娶完媳婦幹什麼?"

    放羊娃說"生孩子唄"。

    又問"生孩子後打算讓娃做什麼呀?"

    放羊娃說"讓娃放羊。"

    放羊娃從來沒出過大山,只知道自己眼前的事,這就是沒有見識,也就是沒見過世面。

    現在社會交通便利,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基本上家家都有電視、電腦,足不出戶都可以瞭解外面發生的一切。對於孩子來說,除了從這些地方來增長見識,我們還可以帶著他出去走走,讓他真正感受到地方的民俗風情,來開闊的自己的眼界。有條件的話也可以出國看一看,他會知道這個世界很大很大,這就是見過世面。

    當他經歷得多了,懂得多了,會使他的思維更加活躍,處理事情的能力會更好。他會放眼於更開闊的世界,而不只侷限於當下。他會為了更遠大的追求而努力奮鬥。

  • 4 # 有趣的藥物

    發展孩子的世面主要透過兩種途徑,一個是書本知識,一個是社會實踐,兩樣缺一不可。書本知識是別人總結的經驗教訓以及原理等等,這些可以加快我們的認識。社會實踐主要是體現在參與感。只有自己參與其中去做了,去理解體會了。才會對書本知識有更深刻的認識。

    舉個例子,同樣是旅遊。有的父母帶著孩子去某些地方的風景一覽而過。拍幾張照片就以為去過了,就以為體驗過了。就以為是有見識了。但殊不知大多數人都停留在這個階段。就是幾張照片而已。

    對於一些文化古蹟或者地方,如果去之前能夠做好相關的知識的儲備,然後再去體會的話,回來進行更深度的整理。這樣所形成的東西所形成的見識和前面草草拍照所瞭解的風景是完全不一樣的,理解也是不同的,自然見到的“世面”也不一樣。

    所以對於孩子的引導,做父母的應該特別注意。應該做好各方面的功課,深入的觀察體驗瞭解才是孩子能夠擴大世面的方法。

  • 5 # 秋之燕303

    孩子的“世面”就是孩子的教養,一個人的教養體現在方方面面,不管什麼時候,不管去到哪裡,教養好的孩子,得會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無論去到哪裡,都會表現得得體妥當。

    所以,想要孩子見“世面”,首先要從生活中點點滴滴開始培養孩子,培養良好的習慣,讓孩子成為有教養的人,成為見世面的人。

    有句話說,孩子是父母最好的奢侈品,是家庭最高榮譽的表現。即使你事業有成,年入千萬,孩子出門就撒潑耍賴,所到之處人人嫌棄啥都不會,那你以後考慮一下辭職了。

  • 6 # 留下生命的空白

    什麼是孩子的“世面”?我相信許多家長或多或少曾經都思考過一個問題,我們如何幫助孩子成長?我們到底應該給予我們的孩子哪方面最緊迫最基礎的幫助?我想這些幫助裡一定會有一些你想讓孩子見的“世面”!

    “世面”也可理解為這世界的本來面目,這浩瀚宇宙、這小小的地球村,也許便是你想給孩子見的“世面”?

    生命的意義,努力的價值、生存之道,為人之本也許也是你想讓孩子感知的“世面”?

    這些“世面”也常讓人比作“眼界”,對事物認識不一,理解的深淺構成了這“眼界”的高低之分!如何讓孩子開闊這“眼界”便彷彿就是家長的最本能的心願?

    我以為孩子有他成長的方式,見“世面”也好,開“眼界”也罷,當應適時而作,擇機而行,以順應之法水到渠成之功讓孩子見識這萬千世界、別樣的人生!讓孩子明白這開闊之“眼界”是要靠自己努力、汗水所得,讓孩子明白這“世面”,需用“心”體會方能明察得見便好!

  • 7 # 優思理科王

    每個人的性格、眼界、人生觀都是逐步形成的,跟自己從小所處的環境和受到的教育息息相關。真的很難想象,這些刻在一個人骨子裡氣質裡的東西,能夠透過參加幾次飯局,參加幾天培訓,看幾本專業手冊來速成。見世面這種事,真的急不得。

    被人羨慕的見識和眼界,被稱讚過的一聲見過世面,背後需要的都是潤物無聲的滋養和經年累月的薰陶。

    前幾天微博上看到一位媽媽轉發了一條娛樂新聞,標題是:《圓夢巨人》盛大首映黃多多“萌撩”斯皮爾伯格。原來是黃磊帶著女兒多多一同出席由斯皮爾伯格導演指導的電影《圓夢巨人》北京首映典禮。黃多多身穿一件黃色的小裙子,跟斯皮爾伯格用英語相談甚歡。

    這位媽媽配文:多多真棒,希望以後女兒也能長成這樣,活潑開朗落落大方的。綜合來看,多多確實可以算作是一個見過世面的孩子。

    見過世面的表現之一就是“落落大方”。因為見過,因為了解,因為熟悉,所以能夠很大限度上的緩解焦慮和害怕。即使面對不熟悉的事物,更多的也是敞開心態去迎接而不是逃避和拒絕。

    這種“落落大方”背後,需要的是強大的安全感做支撐。孩子被大人教過正確的禮儀和可能遇到的事情的處置方法。同時更是清楚的知道,他是安全的,是被保護和愛著的。

    養育一個見過世面的孩子,金錢確實是一個方面。但同樣家境的孩子之間,差距懸殊者卻不少,其中的主要原因,我想還是父母在孩子教育問題上的用心。

    黃磊夫婦誠然算在"有錢人”的行列,但他們在給女兒安全感上所做的事情,幾乎每個家庭也都可以做。

    他們會經常帶著孩子出門]旅行,有時候是國外,也有很多時候,只是田野和果園。

    會放手讓孩子參與到家庭事務中來,給孩子足夠的話語權。

    讚美孩子用心做出的禮物,並十分珍惜。

    允許孩子在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充分釋放自己的天性

    這些事,與金錢關係不大,更多是看父母的教育理念和遠見。父母只有給了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孩子才能表現出那麼自然的:不擔心,不害怕。

    想讓孩子見世面,這些事不能省

    教育孩子是一件又辛苦又複雜的工作,幾乎沒有父母能夠在孩子出生後不管孩子,卻在二十年之後,一下子收穫一個明理懂事,通透豁達的青年。

    1.如果有可能,孩子自己帶

    有位媽媽說,自己帶孩子的時候,孩子4歲就能背誦幾十首唐詩,語言表達能力比同齡孩子也高出很多。但是去-線城市工作了一年,回家後卻發現孩子語言能力退步很大,所以毅然堅持再苦也把孩子帶在身邊。

    很多因為工作關係被迫與孩子分離的父母,似乎都有過同樣的疼痛:孩子變得內向了,與父母不親近了,更不要提見世面了。

    再多的錢都無法彌補孩子沒有父母的童年,如果有可能,把孩子帶在身邊,讓孩子跟你學習如何與這世界和平相處,才是帶孩子見世面最好的方式。

    2.如果有機會,多出去走走

    旅行永遠是提高見識的好途徑,離開固有的環境,孩子必須開啟自己所有的感知力量,去不斷的觀察和學習。

    不要擔心孩子太小記不住什麼,也不用在意出去旅行,孩子會少了幾天的時間背書。因為旅途中的見聞,給孩子帶來的心靈上的成長,是不會被抹去的。

    有句話是:不登山,不知山高;不涉水,不曉水深;不賞奇景,怎知其絕妙。經歷過,見識過,你會發現孩子在生活中就少了很多大驚小怪,看問題的角度也更加的多元化。

    3.如果有時間,跟孩子一起讀書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

    熱愛閱讀的人,身上自然有一種書卷之氣。即使條件有限,也比常人更能抓住機會,學會變通。並非人人都有帝王貴族般的家庭薰陶,但是讓孩子登.上書籍的階梯,往往能夠幫孩子看到更遠的世界。

    每一本書都是- -個新的寶庫,只要時間容許,就跟孩子一起讀一本書吧,讀書是增長見識最簡單的途徑,也是見世面最便捷的途徑。

    4.如果有條件,讓孩子結交更優秀的朋友

    看到過這樣-種說法,你的收入約等於你5個最好的朋友收入的平均值。不知道這種說法是否科學,但“人以群分”這句話卻不無道理。

    我曾問過一個考上了清華大學的孩子,上清華最大的感受是什麼,他說是周圍的朋友都比他優秀,自己必須更努力才能追的上去。

    這孩子從小學到高中一直都是縣城裡的學霸,但是在清華,他發現自己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也由此更加的奮發圖強。

    如果一個人,總是把眼光放在自己熟悉的小環境裡,天地就變得小了。而比孩子更優秀的朋友,卻能幫助孩子開啟看世界的另一扇窗子。同齡人之間彼此交流看過的書,走過的旅途,遠比成年人的說教要來得管用和有效。

    關於什麼是見過大世面,頗受大家認同的總結:會講究,能將就,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壞的,見過世面的她們自然會在人群中散發不一樣的氣質,溫和卻有力量,謙卑卻有內涵。

  • 8 # 笑笑媽媽說

    “世面”的官方解釋是:指形形色色的社會情況。

    什麼是孩子的“世面”呢?

    孩子的世面可以理解為:孩子的所見所聞所感;孩子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表現。其實通俗點說,就是孩子用自己的認知去理解、對待一件事情。

    這邊舉一個見過世面和沒見過世面的孩子的例子:

    學校老師上課時帶來了無人機展示,一般沒見過世面的孩子通常會一擁而上,而見過世面的孩子則表現得非常淡定。

    因為見的世面少,意味著認知少,所以面對新鮮事物很難抵制住誘惑。而見過世面的孩子,看事物的層次也會提升一個檔次,他們更能控制自己內心的慾望,所以給人投射的就是淡定,臨危不亂的感覺。

    要怎麼給孩子見“世面”,提高他們的見識呢?

    1、多帶孩子參加社交活動,學會為人處世

    沒見過失世面的孩子,最大的一種表現就是遇人遇事唯唯諾諾,根本原因是孩子不知道為人處世,缺乏處世經驗。

    為人處世除了平時父母傳授一些經驗,還需要多帶孩子參加社交性的活動,例如聚會、親子活動等。經歷過一次兩次,孩子能夠從中學到大人之間的相處模式,提高認知。孩子也有產生“哦,原來大人是這樣處理這件事情”類似的想法。

    2、節假日多帶孩子出行,看看外面的世界,開闊眼界

    沒見過世面的孩子侷限性也非常大,通常他們的眼界較低,總想著墨守成規。這些限制了孩子的發展,就像被困在玻璃瓶裡的鳥,即使心有天空,也無法展翅飛翔。

    所以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繁華的世界,不要侷限在一個區域。這會改變孩子對世界原有的認知,而且美景也有洗滌心靈的作用,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會有很大啟發。不僅開闊了視野,世面也隨著增長。

    3、參加公益活動,體驗人間疾苦

    一些公益活動,像養老院、福利院的志願活動,最能讓孩子感受到人間疾苦。見世面,除了往上發展,也要關注社會底層的情況,這樣孩子見的世面才會全面。孩子才能更加懂得珍惜,並且為了美好而努力。

    結語:

    見世面不僅僅是為了提升孩子思想、能力、認知,還有很重要的教育意義。讓孩子不會因為蠅頭小利,而喪失了最基礎的人性;讓孩子面對誘惑,能夠正視自己內心,做出正確選擇;讓孩子面對未知和挑戰,能夠沉著應對,展現超同齡人的表現。

  • 9 # 紫竹媽媽

    現實生活中,有的孩子彬彬有禮,開朗活潑,有主見,看上去就特別“優秀”,一看就是見過“ 世面”的孩子。

    有的孩子,粗魯無禮,或躲躲閃閃,害怕生人放不開,凡事都要聽父母的意見,沒有主見,有人說,這是人們常說的缺少見“世面”的孩子。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不同呢?那究竟什麼是孩子的“世面”?

    培養一個見過世面的孩子,不是給他去報個什麼興趣班,去國外旅遊轉幾圈就能培養出來的。

    1、有時間多陪孩子讀書

    讀書能幫助一個人提高鑑賞能力。

    雖然有人說讀書不一定讓你明白什麼是最重要的,但是當你面對一個蠻橫無理,胡說八道的人和事時,你懂得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問題,這就是讀書的好處。

    可以嘗試讓孩子看一些歷史題材的書和人物傳記之類的書籍。

    有許多孩子不喜歡讀書,我們可以試著讓他先讀一讀,哪怕是一兩本,也許他看過之後,就會有興趣了呢。

    有句流行的話說: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最後都會成為你身體和思想的一部分。

    2、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培養一個見過世面的孩子,不是指用金錢堆積起來,而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的用心。

    黃多多是大家公認的見過世面的孩子,她的父母經常帶她外出遊玩,很多時候是鄉村田野和果園。

    他們會放手讓孩子參與到家庭事務中來,給孩子足夠的話語權,在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釋放孩子的天性。

    其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父母給孩子的“安全感”,孩子才會表現出落落大方。

    海明威說:“如果你有幸年輕時去過巴黎,以後不管你去哪裡,它會跟著你一生一世。”

    3、可以讓孩子結交更優秀的朋友

    如果一個人一直把眼光放在自己所處的熟悉環境中,時間久了,圈子相應在也會變小了。

    而結交更優秀的朋友,會讓你眼前一亮,接觸到更多的有趣有意義的天地,如同為你開啟通往世界的另一扇門。

    孩子之間的相互交流,遠比成年人的說教來得更加管用和有意義。

    現在正是你帶孩子見“世面”的最好時機。

  • 10 # 幼教咖

    是的很多家長和專家都說要讓孩子多見世面,那是世面是什麼東西呢?我覺得這個“世面”就是要讓孩子多接觸新鮮的事物。

    這個世面要怎麼見呢?我覺得有下面幾個方面。

    1、多帶孩子去不同的地域

    讓孩子去不同的地方,感受不同的地理環境、氣候、海拔,讓孩子知道有高山、平原、山丘、河流、植被等等自然環境。讓孩子知道在不同的生存環境,有不一樣的生命。

    2、多感受不同的風土人情

    每個不同的地方,都有當地特殊的習俗、生活習慣,讓他知道:人並不是只有自己生活區域範圍內的,人是有很多種類的,不僅有膚色上的不同,還有習俗、信仰上的不同。

    3、激發孩子求知慾,讓孩子從小接觸科學知識

    讓孩子見世面不僅要在表象上,同樣要在深層次方面,不僅要讓孩子去科技館、博物館,還要讓孩子明白現象後面的本質科學規律,讓孩子從小對科學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

    這也會讓孩子以後見到更多的世面。

    4、要讓孩子知道“一山還有一山高”

    在學習生活中,比我們強的人有很多,可以帶孩子經常看一些大佬的分享會、音樂會、演講等等方面。告訴孩子要學習大佬的經驗教訓,要時刻懷著崇敬和謙卑的心態,這也是讓孩子不斷前進的動力。

    總之,讓孩子見世面的途徑和方法還有很多,只有讓孩子瞭解自己是這廣闊世界中的一員,一定要讓自己的格局更大,那麼就達到了讓孩子見“世面”的目的。

  • 11 # 欣儀佳

    孩子的“世面”其實是正面的反應了父母對孩子的教養以及父母的素養。

    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當父母帶孩子出去外面玩或者聚會,首先我們要教會孩子用禮貌謙合的語氣與人打招呼,拿用東西時要經過主人的同意才可以拿,吃東西也要經主人允許才可以。因為這是給人第一印象的世面,我們做父母的不能由著小孩心性仗著孩子小不懂事,而什麼都不教孩子。

    孩子小,在外面面對新星事物都會產生好奇心與探索的心理。家長從孩子幼時就得慢慢地教會孩子什麼時候是對與錯,什麼事情下該做與不該做。要學會文明禮儀,更要學會尊重他人才是尊重自己的道理。當我們帶小孩走出家裡出外見世面時,一般大都是在見識成人世界的行為準責。良好的教養與素質是陪伴孩子走出外面見世面的最根本體現。

  • 12 # 至尚學邦

    觀察一下身邊的孩子,你會發現,有的孩子給人的感覺特別棒,他們性格好有禮貌,見人遇事都大大方方不怯場,還非常有主見。

    但有的孩子比較粗魯無禮,害怕生人,唯唯諾諾放不開,什麼事情都要徵求父母的意見。為何會有如此的區別呢?原因就在於“見識”的不同。

    見過世面的人會自然而然地在人群中散發獨特的氣質,溫和卻有力量,謙卑而有內涵。

    PART01

    演員黃磊的女兒黃多多因為《爸爸去哪兒》而被大家所熟知,這是一個落落大方的小姑娘,年齡雖小,但非常自信。

    小小年紀就見多識廣,和外國的大牌導演聊天不怯場,走國際品牌大秀也是表現的輕鬆自然。黃多多這種型別的,就算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因為見過,因為熟悉,所以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緩解自己的焦慮和恐懼。即使面對不熟悉的事物,也能夠做到迎面挑戰而不是膽小怯場,這就是見過世面的作用。

    這種“見過世面”的背後,需要的是強大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做支撐,這和黃磊和孫莉給她的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

    當一個家庭給予孩子的是充滿愛、尊重、鼓勵和平等的教育時,孩子的性格也會充滿Sunny和自信,待人接物落落大方,不管好的壞的,都能一併接納。

    PART02

    看到過一個網友分享自己的經歷:她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辭了工作,帶著老公、女兒,開始了“間隔年”活動——環遊中國!

    有人問她:孩子上幼兒園怎麼辦?大人不上班賺錢了嗎?

    她說:錢沒了可以再賺,趁著孩子沒上小學,帶孩子出去看一看。

    旅行是帶孩子見世面的一種很好的方式,不登山,不知山高;不涉水,不曉水深;不賞奇景,怎知其絕妙。

    也許有人會說,我也想帶孩子見世面,可環遊世界哪有那麼容易,那不都是有錢人才能做的事嘛?

    為了陪孩子環遊世界,賣房賣車的行為,我們沒必要學習。走馬觀花似地高成本旅行,我們也不用複製。

    如果旅行去不了很遠的遠方,只要你願意,離住處不遠的郊區、身邊的公園、大自然、市場裡、街頭巷尾裡,都可以成為孩子出去“見世面”的場景。

    不管去往哪裡,只有用心陪伴孩子,瞭解孩子的所思所想,解答孩子的各種疑問,才算真正地讓孩子感受和領略到了各色生活,才算真正地開拓了孩子的見識和視野。

    PART03

    渡渡鳥在她的《媽媽是什麼》一書中這樣寫道:電子媒體時代,有兩件事,一定要做在孩子接觸電子媒體之前,一是親近自然,二是閱讀。

    書,是全世界智者、領袖人物、想象力豐富的人共同的結晶,讓孩子和他們做朋友,當然令人放心,也能讓孩子收穫良多。

    掌握一門知識、習得一項技能、獲得某種洞見、達到一定鑑賞水平、提高理解水平、多一個分析問題的視角……閱讀的具體意義很多,但最普遍的意義在於透過閱讀增長見識。

    我們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當身體停下來的時候,就讓靈魂上路吧。

    讀書是投資最少卻能有最大收穫的方式,也是增長見識見世面最簡單的途徑。每一本書都是一個新的寶庫,只要時間容許,就跟孩子一起讀一本書吧。

    我很欣賞羅曼羅蘭的一句話: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而那些真正見過世面的人身上,往往都有這種英雄主義。

    當有一天,你真心覺得每個人都不容易,不輕易去評價一個人,真正熱愛生活,不活在別人的評價裡時,你就算真正見過大世面了!

    “所謂見世面,其實就是見真實的生活。”因為見自己,才是最終的見世面。

  • 13 # 瘋狂小公線上考學歷

    以下是我個人的觀點

    “世面”這個詞多數在成年人的世界裡出現。

    ‍♀️主要出現的場景有:

    “你怎麼這麼沒見過世面!”、“我是見過世面的人,這點小事不足掛齒”

    ‍♀️世面表達的意思是:大場面,有世面是指見過大場面。

    ‍♀️那什麼是孩子的“世面”呢?

    有的家長會認為,我領寶寶四處旅遊或者出國旅遊讓他見識一下全國各地甚至國外的城市,這樣家長就會覺得“我的寶寶可是見過大世面的人了!”

    這樣不乏是一種世面。可是大家想一想,難道我們嘴裡唸叨的“世面”就只是這樣麼?

    其實不然,“世面”也可以理解為一種從容。無論遇到什麼事情,儘管有人無理取鬧、胡攪蠻纏或者遇到暫時解決不了的難題再或者遇到不公平令人抓耳撓腮的事情,也可以淡定的面對,一步一步的去解決。

    這種“世面”怎麼見呢?這個就是家長的任務啦!

    我們家長要給孩子做榜樣,畢竟從小孩子接觸最多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如果父母遇到一點事就左右踱步、東奔西走的。那孩子潛移默化的會被影響。自然也養成不了從容的性格。所以,家長們為了讓自己的孩子遇事更有“世面”那你們一定要穩住喲!

  • 14 # 愛好手工的竗竗爸爸

    去見世面”就是指“去見以前未曾見過的東西,去經歷以前未曾經歷的風雨

    見世面其實就是一個人的經歷,那麼侷限於年齡,小孩子之間的差距不會很大,但是經歷對小孩子的影響卻是巨大的。

    那麼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去談這個話題。

    1.什麼是世面?

    2.要不要讓孩子見世面?

    3.怎麼樣讓孩子見世面?

    第一個問題

    “釋天性,見世面,

    像個孩子,像個大人。

    如果一艘船不知道該駛去哪個港口,那麼任何方向吹來的都不會是順風。”

    出處:《塔木德》

    見世面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目的。

    見世面為的是讓孩子有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有遠大的理想和目標。

    讀書明理算是見世面,旅遊觀景算是見世面,結交到別領域的朋友 懂得別領域的知識也算見世面。

    那麼我們姑且把見世面理解成:開拓視野,瞭解新知識

    第二個問題

    見世面就是見天地,見眾生,最終是為了去見自己。見過世面的人會講究,能將就;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壞的;溫和卻有力量,謙卑卻有內涵。

    答案是肯定的

    那麼見世面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呢?

    思想的變化:沒見過肉的人不會想吃肉,沒讀過書的人不會想買書,在我們瞭解了某事之後,我們會改變自己的想法,從覺得不可能到有所喜好,從覺得不合理到辯證的看問題,這都是見世面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格局的提高:窮人不會談理財,但我們透過學習有了某種意識,見過了世面,我們的眼界又會不一樣

    真正見過世面的孩子,知道用謙卑而虔誠的態度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第三個問題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

    怎麼樣讓孩子見世面

    1.讀書是見世面的最佳方式。書本上的知識包羅永珍,透過書本,能極大的豐富孩子的知識和眼界。

    2.能力允許的情況下,帶孩子出去走走,市裡,近郊,國內,國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走出去,也是見世面極好的途徑。去多遠或者多貴的地方並不是關鍵,關鍵是要帶孩子去見還沒接觸過的東西,給他新鮮的感受,拓寬自己的認識邊界。

    3.多結交朋友,三人行必有我師,孩子所接觸到的交友圈子,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最終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孩子是天生的觀察者與模仿者,與優秀的朋友在一起,孩子更加能學到他們身上優秀的品質和素養。

  • 15 # 小玫瑰老師育兒

    什麼是“世面”?是金錢?是地位?是高檔場所?好像都不是。網友的一句話我深以為然:會講究,能將就,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壞的。

    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就是讓孩子在父母的引導下,瞭解世界的不同側面,提高孩子的見識和格局,擁有完整獨立的人格,並學會跟這個世界和平相處。

    作為父母,怎樣才能讓孩子見“世面”?

    多出去走走

    “行萬里路”是提高孩子見識的好途徑。

    在我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帶孩子出去看看,讓他去感受世界的不同。

    讓他了解高檔餐廳的味道,帶他去看兵馬俑,讓他去聽音樂會。

    也讓他去敬老院,去兒童福利院,讓他了解別人的生活。

    讓他知道,世界是複雜的,多維度的,不侷限於自己的世界,學會換位思考。

    多讀書

    如果做不到“行萬里路”,那就“讀萬卷書”。讀書能開啟認識世界的視窗,是見世面最便捷的途徑。

    幫孩子篩選出真正的好書,可以是世界名著,也可以是漫畫書,可以是文學著作,也可以是科學探索。

    每一本好書都是一個寶庫。讓孩子透過閱讀,經歷自己沒走過的路,看世界不同的風景。見識了世界的美醜,公平的和不公平的一面,並且依舊熱愛生活。

    成為有見識的父母

    孩子見沒見過世面,最終取決於父母。也就是說,孩子之間的差別,本質上是父母的差別。

    “父母”二字,承載了太多東西,不僅僅是養育孩子那麼簡單。

    有見識的父母,絕不等同於有錢的父母。真正的有見識應該是思想開明、努力上進,自我養成的良好教養,並且平和積極地面對這個世界。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潤物無聲的,也是日積月累的,父母的眼界有多寬,孩子的世界就有多大。

    以上。

  • 16 # 育兒學院派

    什麼是世面?

    世面就是世界的面目,或真實,或虛偽,或美麗,或醜陋;但這都是世界的面目。所以,世面就世界本來的樣子,但受到閱歷、知識等各種因素影響,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足,有廣度層面的,也有深度層面的,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沒見過”世面。

    孩子的世面是什麼?

    其實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對於世面的定義來說並沒有什麼不同。所謂的孩子的世面,我理解應該是指在孩子階段,對於世面應該認知到什麼程度。比如你看到一棵樹落葉了,你可以理解為秋天到了,也可以理解為樹葉中葉綠素減少,導致樹葉變黃,還可以理解為四季輪迴,生命迴圈。上面幾種認知其實都沒有錯,只不過對於理解的角度以及俯瞰的高度不同而已。所以,孩子的世面就是合乎孩子當前知識儲備和認知水平下世界應有的樣子。

    怎麼見世面?

    見世面的方式很多,具體的包括讀書、旅遊、交際等,都是獲得直接或者間接經驗的好方法,大家說的很多,也就不再一一列舉了。但是過程中有兩點小的建議:

    1、在實踐中見“真”世面

    讀萬卷書,還需行萬里路,只有透過具體的實踐活動,孩子才能觀察到更多從表面看去注意不到的細節,從而加深對於事、物更深層次的理解。而只有真正理解和認識了,才能算是真正見了世面。

    2、離開自己的舒適區

    家長和孩子都一樣,習慣於從事自己擅長或者喜歡的事情,比如有的家庭喜歡旅遊,但很不喜歡讀書;有的則喜歡讀書,而不喜歡交際;因此孩子,包括家長的“世面”,都有很大的侷限性。因此,如果真的要讓孩子見世面,首先作為家長就要突破自己的舒適區,然後身體力行得去引導孩子拓寬自己的邊界,這個邊界可能是知識、空間、體能等等,但無論是哪種,最終都會轉化為思維方式的變化,從而影響一個人對於世界的見解。

    以上就是個人的一些愚見,見世面這個事兒,學無止境,說的是孩子,但也同樣送給每一位家長。共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都有哪些難忘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