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鄉風
-
2 # 彈彈心裡話
如果這個回答是肯定的話,說實話,這是教育界的悲哀,更是自身的悲哀!!!
30歲————而立之年的年紀
正常情況下,
他早已娶妻生子,每天奮鬥在房子車子的路上,交際著各色各樣的人物;
他早已能辨別社會的多數真假與黑白,有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他不滿足於當下,有著更高的追求,也理解上有老,下有小的不易!
他也能懂得掙錢來之不易,深刻了解家庭的重擔;
他也能偶爾熬夜加班,就為了多賺點生活的費用;
他也能適當剋制自己的慾望,不再像以前一樣想雙貴點的鞋子都考慮再三,最後還是放棄了
他也能更加理解父母的不易,在發工資後能夠匯一些給他的父母,不為別的,只為感恩!
但是,你在開玩笑!!!
兒子成家後,父母還要養兒子的話,那麼我說這是家庭教育的失敗、是知識教育的失敗、更是人格組成的失敗!
你說,一個成家的兒子,需要父母來養,說明了什麼?
說明了他還不能獨立
說明了他還不能掙錢
更說明了他還沒有自尊!!!
這個就是事實,一旦以後父母不在他的身邊,他就不堪一擊。稍有社會的一點風雨,就自己倒下,倒得體無完膚。這個時候的你沒人可求,懂吧?
弱者就該被淘汰,這是進化論,這也是恆古不變的真理。
瞭解過國外家庭教育子女的就知道,人家成年後,他們的父母會停止對他們的供養,要求他們的子女獨自去掙生活費。
有點殘忍是吧?
“酷愛”促進成長,不無道理,這才是對子女負責,對社會負責。你不適當【殘忍】教子女【做人】,以後社會會加倍教他們【做人】————要清楚,體無完膚的那種!!!
我們不追求國外【非人】的教育,我們都希望子女們能夠以後在社會獨立生存,那麼你應該做些什麼,相信你自己比我更清楚!
以上是我的分享,感謝認真看完的你們,
-
3 # 殤影153
這還是要結合自身的情況,並不是大部分人都是經濟獨立的,也會有那麼個別的啃老族,我個人覺得,儘快要經濟獨立,父母養育我們已經很不容易了,好不容易盼著我們長大,到老了享享福的,而不是要為了我們苦一輩子,作為成年人而已還是已經成家的成年人更要有一個意識,那就是孝順意識,父母養我們大,我們養父母老,不能當一輩子的蛀蟲,如果有一天父母不在了,該怎麼辦,所以說,還是要經濟獨立,讓父母少勞累點。
-
4 # 一鍋魚肉肉
做父母的在把孩子培養成人後,就應該由其獨立,百靠自己養活自己,父母幫助孩子成家也可以,但不能毫無保度留,必須得有餘地獨立支撐兩個老人的生活基礎和健康基礎,否則一旦兒子成家完全聽媳婦的,此時版老人沒有依靠會很被動。雖然孩子有贍養老人的義務,如果不履行可以法庭解決,但與權其走到這一步,不如早做打算好。
-
5 # 沉默小白
很開心能回答這個問題,這也是我最近遇到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其實沒有很確定的答案。
俗話說,三十而立,而當這些人到了這個年紀的時候,父母往往也都將近60歲了,30歲,大部分的人都已成家,已經可以他們自己獨立,照顧家庭,贍養父母,兩邊他們可以照顧好。父母辛苦了大半輩子,也是時候去享享清福,好好的休息一下,這種情況下父母是不需要繼續補貼他們家庭的。當然這也是大部分人,剩下的人他們沒有很好的工作,孩子上學,房貸,車貸,各種開銷費用,如果他們的工資是不足以維持生計的,父母絕大多數還是會補貼孩子的,畢竟不會放任不管。
還有一部分我想說的應該是如今的現狀,父母辛苦大半輩子,因為孩子結婚,買房,不想孩子以後還房貸壓力大,結婚後還是繼續補貼一些給孩子還房貸。而且有些農村家庭,20多歲的年紀,有些事情結了婚也是不懂,父母也得繼續為孩子操心。
其實,不論孩子多大,在父母眼裡,成不成家,他終究是個孩子,而他們辛苦一輩子的積蓄到最後不也留給孩子嗎?說不管,也不現實。親情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
-
6 # 愛情公寓
什麼奇怪的問題?養或不養跟成家不成家有關係嗎?
我今年30,17歲離家500公里去省隊訓練,當時我媽才給了我300塊,在省隊每月有300塊補貼,管吃管住,來回報銷車費。在省隊裡基本不花錢,還攢了錢買了人生中第一部手機。從此就沒有問過家裡要過一分錢,後來不待在隊裡了,出社會了,沒錢的時候,睡過街,試過20塊錢過一個星期,也沒有問家裡要,也從不問朋友借,到現在日子過的也還行,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交往了個女朋友,有計劃結婚。逢年過節或不上班回家也是吃著父母買的菜,做的飯。我不知道這算不算養?
再談到成家後,既然都結婚了,說明這個男人挺上進有責任的,不拼博是沒有費用結婚的,也不會有女的願意嫁給他吧。成家有了自己的家或和父母住,買菜順道下班就買回來了,買幾天的放冰箱裡。如果讓父母買,伙食費肯定得給父母,或過年給父母個大紅包。這算父母養著嗎?
我覺得這題是不是針對家裡有礦,不求上進,只想啃老的兒子?家裡有礦的才有女生願意嫁吧,如果是這種兒子養他就等於害了他,掃地出門吧,有手有腳,餓不死,也是為他好。
我有個問題樣問下樓主怎麼樣才算養?啥也不幹天天在家啃老的嗎?
-
7 # 饅頭君的生活日記
父母的義務已經在孩子成年後完成了。孩子成家了,已經是大人了,而父母卻一天天老了,我覺得這個時候應該角色互換,孩子來孝順父母,報答養育之恩了
-
8 # 愛笑的老嶽
兒子成家後,父母還要不要養兒子?應該根據具體情況。如果兒子爭氣,能自立,讓他自己生活好了。如果不能,就應該幫助他。
-
9 # 月光正好
常回家看看,是親情的貼近。
久居式生活,涉嫌啃老。
這都不是事
關鍵是
兒子每天都應創造價值
為家國
不負韶華
-
10 # 梅姐VIog領域創作者
大家好!我是梅姐!兒子成家後,父母還要養兒子嗎?我覺得吧!父母不應該再養兒子,應該指導他們去工作掙錢,教他們怎樣把自己的小家庭搞好,我可以幫你帶孩子,你們一定要自己出去厲練,就算出去學習經驗,自己以後才能在社會上立足。如果是買房子,我有能力,可以適當幫助一部分。不可能自己的生活費,都還要當父母的拿。
我女兒大學畢業了,找了份工作,做了兩年,就換工作了。還沒找好下份工作,她說媽媽,我回來耍幾天,我說可以,回來耍三五天可以,耍多天了,我可不給錢你用。你管他好工作或低工資的工作,只要你好好做。努力做了,錢不夠花,我可以給你。因為起碼學到一些社會經驗的,慢慢再找好一點的工作。不然以後我們幫不了你了,你怎麼辦。後面回來耍三天,又出去找工作。
子女在確實有困難的情況下,可以幫助!平時在家裡,自己不去掙錢,我反正是不給的。自己的孩子都心疼,就是怕他習慣了依賴你,他自己變得越來越懶,害了他。要他們學會自己擔起一份責任。
-
11 # a打不倒的小乖獸n
答:當然不需要了。既然成家了,說明兒子已經長大了,已經是一個有獨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了,他理應學會獨立生存。
父母養兒子到成年就已經盡到自己的義務了。如果兒子實在是有現實困難,當父母的可以搭把手,但不能大包大攬的替兒子承擔他本應承擔為人夫、為人父的責任。
兒子成家後,應當從原生家庭中剝離出去,和妻子共同建立一個小家。而他也該獨立的負責這個小家的正常運營。
-
12 # 恐高的小飛機
到了婚嫁年齡那代表已成年,那代表需要肩負起新一個家庭的責任。一個自己無法養活的人,何來勇氣成家。成了家還需要父母養,長期下去,這個家終究有紛擾。俗話說得好“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作為父母的心情可以理解,也可以扶持,但作為兒子的是否應獨立呢!
-
13 # 我家狗狗要戀愛
子欲養而親不待,樹欲靜而風不止。華夏大地上,百善孝為先,這是中華文明的傳統。反之,文中所提,如果子已成家(已是成人),在法律和傳統道德上都沒有明確捆綁父母繼續扶養兒子的義務。當然,在我們的國家,絕大部分父母都會愛子如初,不求任何回報總是把最好的都給我們,即使當我們兩鬢斑白、即使當我們已為人父已為人祖、在父母的眼裡,我們永遠是他們最愛的孩子。這是他們的給予,而不是責任!請善待我們的父母!
-
14 # 南鳶飛雪
兒子成家後,父母就不要養兒子了。十八歲以後孩子已經成年,是一個成年人。成家後,兒子更應該獨立,他要對一個家庭負責。父母也辛苦大半輩子了,是時候該好好對自己,心疼自己了。
-
15 # 使用者731754569888
要看父母的經濟,經濟好可以幫幫孩子,因為孩子還年輕他們也需要經濟的積累,但前題孩子必須要對父母孝順!否則免淡!
-
16 # 珊桃和露
這問題問的真是揪心。點明瞭兒子是啃老族呀,而且啃的是理所當然的。兒子成家後,現在不單是要養兒子還要養兒媳婦和孫輩了吧?
我兒子的同學楊浩,今年三十歲了。他是九十年代計劃生育政策最嚴的時候生的,當時的代價挺大,不僅罰了款,他爸爸因為這還丟了鎮政府的工作。不過因為生下他是個兒子。他家裡也覺得值了。
楊浩成績不好不壞的讀到高中,只上了一學期就因為打架退學了。楊爸爸怕他有閃失就不要他出門了。那時他才十六歲,就白天睡覺晚上去網咖,結果還是要打架。家裡又買了電腦讓他在家裡玩,過了一段時間,他覺得家裡面玩沒有網咖有氛圍,就又跑出去玩。
家裡農村的沒有什麼收入,父母就帶他出去打工,重活做不了,身體太瘦了,十七八歲了還沒有100斤。輕活又不想幹,感覺沒有錢掙。就掙脫父母的管束自己出去創業,父母給了二萬多的創業基金,不到半年就沒有了,回來的時候發現左手無名指不見了。
就這樣來來去去的,眼看著二十多歲了,父母親就只有自己在外打工,他在家裡通宵達旦的上網打遊戲。偶爾出來一次也是蓬頭垢面,馬瘦毛長的樣子。
家人就覺得這樣也不是辦法,乾脆給他說門親事,結了婚有了壓力可能會好點吧。姑娘到是來了,也和兒子一起同樣的白天吃了睡,晚上手牽手一起出去打遊戲,也不說出去掙錢。
可憐了快六十歲的楊家爸媽,高血壓,糖尿病纏身還出去打工,以前掙錢給兒子一個人用,現在要給二個人用了,活脫脫的就只是多了一個人用錢而已。都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總不能說兒子在家裡玩,讓媳婦出去打工掙錢吧。
都說“成家立業”,有誰知道這句話裡面包含了父母多少的無奈現在已經三十歲的楊浩還是每天和老婆宅在家裡,今年疫情剛剛鬆緩一點他的父母又出去打工了。
父母在兒子成家後,還要養他嗎?從法律層面上來說真沒有義務去養他了。但是很多的父母卻放不下,覺得自己生的孩子,自己不心疼誰心疼。
是啊,父母心疼孩子,那可是真心的疼。孩子知道疼父母嗎?“父母對孩子的情比路還長,孩子對待父母的情只有扁擔那麼長”這是一句維吾爾族流傳的話,我很小就聽過。
“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之深遠”父母愛孩子,一定要為他考慮長遠點
現在父母還有一點能力可以養已經結婚的兒子。那以後呢?父母老了,沒有體力了,怎麼辦?且不說誰養兒子,哪個又來養父母?看起來是父母疼兒子,實則是害了兒子,不僅害了兒子,還害了孫子。
父母若是真的心疼兒子,還是不要再養他們了吧。
聽獵人說過:老狼把小狼養到一定的時候,會趕它們出去,不出去就會咬它。為了讓它們出去歷練生存能力,有時甚至會驅趕它們到幾十裡外。
【珊桃shant】觀點:
“狼父母”尚且知道生存能力的重要,為什麼我們的父母在兒子成家以後還要繼續養著他們?
放手吧父母們,不然啃老族到了沒有可啃的時候,該怎麼生存?你們有替他們想過嗎?
回覆列表
兒子成家了就應該獨立的去生活,成家了就應該有一份責任了,如果父母還要去養兒子,那就是害他,對他成長不利,父母不能永遠陪在兒子身邊,他們也有老去的那一天,趁兒子還年輕讓他儘早去獨立,將來支撐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