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翻轉世界WARNING
-
2 # 七零葵
要回答宇宙最初的恆星是怎麼形成的問題,需要從大爆炸開始談起。大爆炸之後,經過強子、輕子、光子、原子時期,到有結構形成的時候已經是宇宙誕生一億多年了。那個時候的宇宙瀰漫著以氫為主的分子云,其中有很小比率的氦和鋰原子。
大概題主想說的是,按照各向同性,大機率事件是分子云平均分佈在宇宙中,怎麼會形成密度超高的星球呢?
這就要提到著名的金斯不穩定性。根據計算,當分子云的熱壓力不足以抵抗引力時,會在引力作用下發生塌縮。塌縮的臨界尺度就被稱為金斯長度。這種塌縮形成的碎片會吸引周圍的分子,累積成為星周盤,進而繼續吸收周圍的物質,最終形成恆星。
-
3 # 平常人246089341
物質幾乎是與宇宙一同產生的,空間內散佈著星雲,它們全是由兩種元素構成的,氫和氦,太空中還有其它元素,如鐵,碳和氧,太空中的塵埃會形成星雲,這些巨大的星雲便是星的加工廠,恆星和行星就是在這裡產生的。
-
4 # 一隻帕尼
宇宙的形成目前最廣泛的認知是起源於一個奇點,這是一個不屬於本時空的東西,它曲率無限大,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高。這種一大一小大小到什麼程度,誰也不知道。因為這個世界的所有理論在那裡都失效了。你不要去猜,肯定是這個世界無法想象的東西,否則怎麼會生出宇宙來?
137.5億年前的某一天某一刻,這個奇點的平衡打破了,“砰”的一下爆裂了,這種爆也不是我們聽到炮竹那樣的爆,是沒有中心的爆,沒有聲音沒有光沒有物質,只用一鍋粥似黑咕隆咚的量子態。反正這個時候時空開始產生了,爆炸迅速擴充套件開來,溫度時間密度都開始有了理論上的資料,就是普朗克時空,這個時空是人類所知最短的時間,最小的空間,密度最大的玩意,溫度也是最高的時候。計算出來都是億億億億計的,具體大家可以去百度就知道了。
科學家對宇宙大爆炸的時空發展有一些詳盡的描述,在這裡就不多說了。反正到了30萬年,宇宙才出現第一個中性電子,這時候密度大的還發不出光來。據世界著名的《自然》雜誌今年3月份發了幾張想象效果圖,描繪了宇宙第一顆恆星誕生的樣子,據說那是宇宙發出的第一縷光芒,是在宇宙大爆炸1.8億年以後,也就是說距今約136億年的時候,恆星開始出現了。
這以後恆星大量湧現,星系形成,宇宙不斷地膨脹,至今已經膨脹到930億光年的可視範圍。這就是科學家描述的宇宙形成過程。現在最新的宇宙模型理論是超弦理論,這種理論認為宇宙是一個11維時空,現在我們看到的只是4維時空,高維度時空依然存在,甚至11維時空都可能在我們周圍,只是由於這種“弦”捲曲的太小太小了,目前人類無法觀測得到而已。這個理論是科學界目前最熱門的理論,有可能會將相對論和量子論統一起來,是宇宙的大統一理論。不過這個學說還只是在純理論階段,沒有任何觀察證據支撐,但各國都已經作為最高深頂級的理論重點研究。
這裡推薦幾本書:
1、天體物理:《超越時空》加來道雄著;
2、量子力學:《上帝擲骰子嗎》
3、人類社會:《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
另外推薦一本心理學的書,可能你會喜歡
大眾心理學研究:《烏合之眾》
-
5 # 宇宙的過去現在未來
宇宙產生於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後宇宙到處瀰漫著熾熱的高溫,並不是漫天塵埃。大爆炸後一段時間,溫度太高,高到強作用力都無法將粒子束縛。宇宙間只有能量,沒有具有靜質量的東西。
後來隨著宇宙膨脹,溫度下降,基本粒子的能量減小,被強作用力所束縛,原子開始形成。主要是氫原子和氦原子,以極為稀薄的星雲方式出現。原子形成後出現了質量,有質量就有引力。稀薄的星雲在引力的作用下不斷收縮,於是第一代恆星就形成了。
第一代恆星都很大,聚變反應猛烈,所以壽命都很短,在大概幾千萬年的時間裡就變為紅巨星,然後塌縮為黑洞。但在塌縮的同時,會發生巨大的爆炸,稱為超新星爆炸,把整個恆星的外殼,也是絕大部分質量都拋射到宇宙中去。碳、氧、直到鈽這些重元素都是這個過程中形成的。
初代恆星拋射出來的物質,經過上億年時間,有在重力的作用下和其他星際物質混合,收縮,變成新的恆星,這是第二代或者三四五代恆星了。這些恆星在形成時由於自身在旋轉,收縮時有一部分物質不會收縮到恆星內部,而是被旋轉的力量丟擲來,最後就形成了恆星周圍的行星。
回覆列表
宇宙初期就是星雲,像棉花一樣,絮狀那種,宇宙大爆炸bigbang的遺留產物,星雲中就會有星球形成!星雲中會有大量氣體和塵埃,然後在物質引力的作用下,塵埃會凝聚成較大的塵埃,接著變成碎塊,然後碎塊在碰撞,在引力的牽引下會變成小行星!然後小行星繼續融合這些碎塊!當直徑超過200公里,在流體靜力的作用下,變成一個球體,這個球就是星球啦!你可以想象一下製作棉花糖....完了,我想吃了棉花糖了....e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