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暴躁剪輯師
-
2 # 三千愛追劇
剛看完這部電影,我更覺得這部片子講的是嗩吶沒落的故事。
從一開始,嗩吶匠受人尊敬,人們爭相想拜焦三爺為師。想學習吹嗩吶。而嗩吶中的《百鳥朝鳳》更是王中之王。到最後嗩吶的沒落,賞錢變少,拜師禮的大幅度下降,加上西洋樂的爭搶。導致在農村吹嗩吶已經到了不能養家餬口的地步。更有甚者,已經到了在街邊靠吹嗩吶乞討為生。
看完影片後,只覺得心酸。明明是老祖宗留下的東西,為什麼會沒落成這個樣子。
個人覺得這是一部拍攝相當好的影片,電影里人物刻畫相當動人,
總是能給人足夠威嚴的焦三爺,只要他一出現就不會擔心嗩吶會吹不好。但是最終也是倒在了西洋樂前。讓人心痛。
雖然老實巴交,但是迷茫沒底的遊天鳴。雖然成了班主,但因為靦腆的性格總是給不了像焦三爺一樣的可靠感。
總之這是一部非常不錯的電影,值得一看。
-
3 # 丹尼小豬影視作品
《百鳥朝鳳》講的是上世紀80年代,黃河岸邊的嗩吶匠人焦三爺,收了遊天鳴、藍玉兩個小徒弟。他們一同生活一起學習嗩吶技藝,最終焦三爺透過“傳音”儀式將嗩吶匠的看家本領“百鳥朝鳳”傳給了遊天鳴。隨著改革開放,新的潮流文化的不斷湧入,樂隊也取代了嗩吶在這片黃土地上的地位。嗩吶匠人紛紛轉行去大城市謀求生路,只留天鳴一人獨自堅守。
導演吳天明影片節奏緩慢並且充滿了對傳統技藝的悲憫和同情,但在我看來造成這種悲憫現狀並的非來自新潮文化的衝擊,而是嗩吶匠人一步一步自我侷限所造就而成的悲劇。吳天明導演透過相對簡單直接的故事線,刻畫了一個性格色彩鮮明但又在“生存”和“情懷”之間充滿了矛盾的焦三爺。“生存”與“情懷”之間難以分割的矛盾裹挾著焦三爺,也使他成為了這部影片中唯一一個將嗩吶吹到骨頭縫裡的人。嗩吶其實在焦三爺的手裡就已經走向了衰敗,只不過察覺出了而已,這也是他臨死前告訴天鳴自己不配享受“百鳥朝鳳”的原因。
吳天明導演以嗩吶的興衰為骨,以嗩吶匠的境地為血肉,以人物命運與嗩吶的興衰交纏融匯貫穿整部電影。嗩吶被西洋樂隊取代是時代的變化,是人心的變化、是社會的變化。嗩吶沒有做錯,是黃河岸邊不再需要嗩吶了,而不是嗩吶主動拋棄了黃河岸邊。“不進則退”這四個字用來形容嗩吶匠的境遇在合適不過了。因此創新是引領事物發展的第一動力,沒有創新的也就意味著毫無發展,所以嗩吶在黃河岸邊逐漸消亡是早已註定的事實。
-
4 # 斌哥帶你看電影
百鳥朝鳳:影片主要圍繞著“吹嗩吶”這種失傳已久的民間藝術,尤其是“百鳥朝鳳”這支高難度的曲子,師傅焦三爺和徒弟遊天鳴因為學吹嗩吶,兩個主角之間真摯的師徒之情。
這部電影真可謂是2016年電影界的一股清流,影片不僅僅是講述吹嗩吶這種民間藝術,更是歌頌了傳統老藝人傳統文化的堅守和不易,同時也提出了一個嚴肅的話題:中國的傳統文化哪裡去了。
小時候村子裡辦喪事也是有請嗩吶手的,當時小,農村所能接觸到樂器也比較少,覺得他們好厲害,往往兩個班組的嗩吶手吹“對臺戲”,獲勝的一方可以獲得更豐厚的報酬,我一個表姑父就是嗩吶班的,那時候可喜歡跟著他玩了,覺得他好厲害,有文人有學問那種感覺,可是後來,嗩吶班也像電影中那樣慢慢消退了,村裡的年輕人也沒有人願意去學習了,都選擇外出打工,傳統文化的確面臨著像影片中描述的那種窘境。
這個電影是我一個高中同學給我推薦的,當時說特別特別好,我看了之後也是覺得真的很不錯,老演員陶澤如老師的演技,小天鳴那清澈的小眼神,不能不說主角飾演的演技精湛。
傳統文化得不到保護的確是我們該深思和解決的一個問題。吳天明曾說過,他只拍自己想拍的電影和作品。好多人評論說吳天明拍攝這部作品時融入了自己很多私人的情感在裡邊,仔細看看還真是,吳老師就像影片中的焦三爺,秉承著對藝術的熱愛和追求,吳天明老師對中國電影界的影響就像焦三爺對遊天鳴的情感,悉心培養,文化傳承。
他不僅僅影響中國電影,更深深影響著張藝謀、陳凱歌等,張藝謀曾說,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如果沒有吳天明,就沒有他的《紅高粱》,他給了年輕導演們膽量去拍自己想拍的內容。
隨著時代不斷髮展,吳天明也像《百鳥朝鳳》中的焦三爺一樣,慢慢淡出眾人的視野,但是他對藝術的追求從來沒有停歇,一直堅守著自己的傳統手藝。
-
5 # 同城影院
百鳥朝鳳,吳天明導演遺作。故事整體可以分成兩段。前半段講的是主角的學徒生活,和主角與師傅、師弟之間的關係。後半段則主要敘述了90年代、2000年前後,外來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造成的衝擊。前半段師徒之間情感產生的羈絆看起來更像是為之後的劇情所做的鋪墊。後半段佔的比重更大,劇情衝突也更明顯:當一個從前受人敬仰的工作,變得不再被人們尊重時,作為從業者,他們的心理狀態和遭遇會是怎麼樣?
其實導演更多講的是新事物替代老事物過程中的種種悲哀,確到最後也沒有給出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故事的最後,嗩吶被踩碎了,嗩吶王西歸了,遊家班也解散了,也許這就代表了導演的態度和看法:新事物必將成為主流,老事物的覆滅的過程雖然悲哀,但也不可避免。從一個對比就能明顯看出來:主角師傅說過,從前紅白喜事上吹百鳥朝鳳,只有德高望重的死者才能享用,嗩吶匠坐在太師椅上,下面子子孫孫跪了一片,但在結尾,主角來到大城市,看到街邊吹嗩吶的乞討者,吹的正是百鳥朝鳳。
從一個大的歷史觀去考慮,所有職業、技藝、人文遺產的誕生和消亡都是時代賦予的。在仁義尊崇、禮樂盛行之時,嗩吶等傳統藝術自然會被捧到很高的位置,因為是時代的需要,手藝人的地位也是時代賦予的;當然,隨著科技文化的發展,人們越來越崇尚高科技所帶來的便捷化,慢慢的嗩吶等一些繁瑣的傳統文化習俗就自然被時代所擯棄了。就如俗語所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時代可以選擇,自然也會拋棄你,誰也不能阻止時代的選擇。
八百里秦川,百草豐茂,沃野起伏,麥浪翻滾。師父嘴裡的菸斗,手裡的農活,徒弟家的鞦韆,河邊的躍起水面的魚,一樣樣的,都那麼安詳和靜謐,卻有又包含深情。就像一副徐徐拉開的人物畫卷,沒有過於激烈的矛盾衝突,沒有陡轉的劇情,沒有人物間的勾心鬥角甚至沒有兒女情長,只有默默地述說,述說一個二代嗩吶人在時代變革下無奈而又悲情的故事,發出一聲對中國傳統文化淪喪的哀
-
6 # 斯坦侃電影
一個不悲哀卻無法歡笑的故事,一位極有建樹的第五代導演鼻祖的遺作,拍此片的時候,他也許並沒有預知,自己也如同焦三爺,時日無多,會鳳來泣血。而我的感動,卻是不知名的,甚至自己很驚詫,有多久沒有感動到落淚?為天鳴第一次吸上來的手心兒裡的那捧河水;為天鳴去而復返時師傅留在桌子上等待他的嗩吶;為天鳴接過的祖師爺的那一尊三百年傳承的寶貝;為一個半途而廢的嗩吶手捍衛兒時的未竟事業大打出手;為混戰中被踐踏碾壓的老一代藝人視若珍寶的斷管殘花;為師兄弟同仇敵愾的累累傷痕;更為老班主畢生絕唱“百鳥朝鳳”時從喇叭口傾瀉的拳拳熱血,昭示著恪守忠誠,承載民間絕學的一代藝人,殫精竭慮,油盡燈枯!血花絢爛,血色斑斕。這些並不風姿矍鑠的鏡頭竟然讓我和遊天明一樣淚眼婆娑。我只能解釋為,這些“傻傻”的淚,觸動了我們天性的純良,和不曾失去,卻一直被壓在心底的精神世界。原來焦家班班主選徒弟時就心明眼亮:只源自天鳴扶起爹爹,撫摸爹爹額頭的傷口時,那一顆晶瑩珍貴的淚滴。 影片沒有宏大的氣勢,包括傳說中《百鳥朝鳳》的曲子也沒有美如天籟,繞樑三日,更沒有真的引來百鳥,也沒有鳳凰的存在,那只是一個行業的至高點,如同圍棋的最高段位,習得此曲,即是下一任班主的象徵。電影表現手法很嫻熟的吳天明特色,主人公的名字不知道是不是有所暗喻:遊天鳴,由天命,聽天由命,難不成天明導演預見了自己的無力迴天,亦或預見了快餐時代這部戲的厚重與殘缺?反正《百鳥朝鳳》的情節很現實,結局更現實。專業的影評留給諸多名家,我暫取一瓢飲,除了感動和遺憾,還有愛與哀愁。 我看到了焦師孃很愛很愛愛她的丈夫,以及她丈夫的事業,她沒沒這樣說,她只做了自己分內之事:鋤地,做飯,安慰小徒弟,照顧小徒弟。但是她風吹日曬的臉,會在丈夫吹起嗩吶時,滿面榮光。哪怕是丈夫醉酒時頑童一樣的表演,她彷彿心領神會,帶著崇敬,認可,愛戀,寵溺。而天鳴愛情的空白,不得不說,也許,他缺少一位志同道合的伴侶。因為他把嗩吶愛在骨頭縫裡了,也要有一個接納這份執著的姑娘才好。 天鳴在師傅暮年做了接班人,卻在他手藝如日中天時,遭遇民間絕學的沒落,就像西安街頭,嗩吶人在沿街乞討;就像文化局的正傅局長確立了嗩吶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仍然沒能感召回八臺嗩吶;就像儘管稱之為遺產,卻不能兌換成金錢賺的金玉滿盆,甚至沒有改變遊家班班主放了妹妹自由,沒有了換親的資本便要打光棍,而他的師兄弟們風餐露宿,拼卻一根手指也不足以養家餬口;就像片尾焦師傅的墓前,天鳴一腔悲憤,雙淚橫流,無語對蒼天,只能鼓足勇氣為師傅吹一曲杜宇聲聲,師傅卻用一個轉身告訴他,不如歸去,如何來兮? 萬卷歸宗,百鳥朝鳳,可惜,天明時節,鳳隱山林。不知天明導演可曾瞑目,天堂途中,可曾聽到影院增排的訊息,可曾看到他的同行們為他奔走跪求。願愛與憂愁不再,天明與天鳴開懷。焦師傅的靈魂轉身沿著山間小路走遠的時候,我還沒有意識到影片將要結束了。嗩吶的聲音還在空中飄蕩,片尾曲卻已經響了起來…… 接班人徒弟頭回出師回來,與師傅把酒談心。焦師傅興起之處,演奏了一首輕快的曲子,昏昏沉沉地說了句話:“嗩吶不是吹給別人聽的,是吹給自己聽的。”所謂嗩吶與人合二為一,大概就是這種境界了。對於真正的大師而言,嗩吶已不僅僅是一枚樂器,它早已深入骨髓,與人的精氣神滲透在一起。至此,人透過嗩吶所表現出來的力量,正如電影中演奏的高潮“百鳥朝鳳”一樣,直達人們的內心深¬處,引起大家的強烈共鳴。它帶領人們回到過去,去找尋一種可能早已淹沒在時光塵囂之中的東西,這種東西來自於遠古,它叫做根性。焦師傅也算是一個眼光毒辣的老師傅了,他一早就看出小徒弟藍玉的天資聰穎,所以當他目睹小小年紀的藍玉吹氣頂羽毛,一口氣喝光瓜瓢裡的水,發力吐水撲倒了一米開外的木板時,他沒有像天鳴一樣驚歎一聲,而是轉身走入正堂,輕輕地丟出一句:“留下來試試吧。”沒有對這種天賦異稟的徒弟格外照顧,這也是聰明師傅厲害之處,就算自己的老徒弟看到了藍玉的精彩表演之後,大加讚歎,焦師傅最後還是決定選了天鳴為最終的焦家班班主的接班人。因為與嗩吶打了一輩子交道的三爺深知嗩吶精髓傳人的必備素養。人品與藝品,一樣都不可缺。後面因為時代新潮的湧入,由國外傳入的洋樂隊漸漸取代當地嗩吶匠的局面之時,幾乎只有天鳴一人還堅持著不能丟掉嗩吶這門絕活,他一直兜著師傅的訓言“不能讓焦家班的嗩吶消失”。 後來,文化局局長帶來了一個訊息,希望天鳴帶領著遊家班成員再次演奏“百鳥朝鳳”,為申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做資料準備。 我坐在螢幕前面一直等待著他們能重聚一起,錄好音訊。可是隨著天鳴陸續找到之前的成員,看到他們的現狀。二師兄有了工傷,被電鋸鋸斷了一根手指;三師兄因長期在石棉瓦廠工作,時不時會咳嗽不止。看到這些時,天鳴內心知道,之前從師傅手裡傳下來的遊家班,是再也回不去了。 西安街頭,藍玉,天鳴和他妹妹一起走在修復的城牆上。藍玉提到,他想自己組建一個古建築修復隊。這時,不遠處,傳來一位嗩吶藝人的演奏聲。幾位女子路過,給嗩吶藝人面前的碗裡丟了些許零錢。天鳴一行人望著發呆,鏡頭拉遠…… 隨著時代的迅速變遷,沒有人能預見以後的以後,一切有關老的東西,老地方,老物件,老技藝會變成什麼樣子。而有些滿懷深情的期盼總還是揮散不去的。比如最近的“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離不開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重視與節氣相關的詩詞,風景與物件。 迴歸電影本身,故事的最後,只給觀眾們留下了一個漸行漸遠的焦師傅的背影,和漫天飛舞的嗩吶樂聲。我想,看完這部影片的觀眾或許應該是沉默不語的,因為有種情緒會堵在心間。如果一部電影能夠在平靜的人群中激起強烈的心波,而無法馬上用言語表達出來,那它大概可以列為優秀電影之列了。
-
7 # 微影視分享
《百鳥朝鳳》:傳統文化的真情堅守
由中國第四代導演吳天明執導的絕唱之作《百鳥朝鳳》,已經於2016年五月份正式上映了。如今,雖然已經離電影的首映過去了一個月有多。但是,電影給予我們觀眾的深刻意義,卻是久久難以忘懷的。
尤其是作品當中,所傳達的中華傳統文化的堅守精神,更是值得我們廣大中華兒女們去深思、學習並且發揚的。這部電影,不僅僅是個電影。從更為深遠的意義上看,它更是一份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關於文化的堅守,是一份多麼任重而道遠的事情。
文藝傳承重在品德
電影當中的焦三爺,儼然是一位將傳統民族文化嗩吶發揚光大的藝匠。他有著匠心獨運的技藝,而更為重要的是,他更有著希望傳統文化傳承下去的決心和毅力。
他挑選傳承人的時候,是非常嚴格的。在遊天鳴成為名曲百鳥朝鳳的傳人之前,焦三爺就進行過嚴格的挑選和考察。而天鳴的品質品德,恰恰成為了他可以成為傳人的關鍵要點。
技藝傳承更多時候,是藝德和藝品的傳承。在焦三爺的多種考驗之下,天鳴成為了傳統文化嗩吶傳承的傳人。
文藝堅守重在刻苦
傳統技藝的傳承與堅守,離不開刻苦學習和努力鑽研的毅力,更離不開學藝者那份不折不扣的苦功。任何文藝文化的堅守,都是一個梅花香自苦寒來的過程。正如那句話所說的,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任何技藝傳承與堅守,都離不開這種精神。
天鳴之所以可以堅守傳統文化與文藝,恰恰是因為他那份肯下苦功懂得堅持和刻苦的精神。在焦三爺考驗並選擇天鳴的品質的同時,他那份刻苦和用功更是三爺考察的元素之一。
也正因為這樣,他才可以排除萬難,克服困難,將那份傳統文化的技藝堅守下來。
文藝發揚重在真誠!
傳統文化在現今的社會,受到了種種的西方文化的衝擊。很多新潮、時髦的文化元素,正衝擊著民族文化的傳統技藝。
很多人都因為功利而放棄了對傳統文化技藝的繼承與發揚,包括遊家班在內許多嗩吶文化弟子。因為金錢、財富的追求,而放棄了對嗩吶文化的發揚光大。
很多人因為錢財而拜倒在西方文化的石榴裙下,趕時髦、追求功利、醉心名利錢財。很多人退縮了,很多人迷失了。可是,遊天鳴沒有辜負焦三爺,也沒有辜負傳統技藝的傳人。他 繼承著三爺的心願,堅守、傳承和發揚那份嗩吶文化和技藝。
在電影結束的時候,我們似乎看到中華傳統文化的蒸蒸日上。
-
8 # 將軍電影分享
《百鳥朝鳳》這部電影,給每個中國人留下了一個問題,在新時代背景下,民間藝術、民族文化如何傳承。這是個很重要的課題,亦是一項大工程。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民藝代表著一個民族的風骨,把根留住,把風骨儲存,是每個炎黃子孫共同的責任和使命。
有繼承才有傳承,有傳承才有文明。只有深深紮根於中華五千年優秀歷史文化中的創新,才是真正的創新,才能經得起歷史的考驗。也就是說,民族的文化、文藝裡的核心永遠不能丟。而若要繼承,則有賴於"師承",中國的師承文化,老師超脫利益,傳授的是"心法";學生學到的不僅是技藝,更是老師身上的精神與熱愛。唯有這一份信仰,才能使文化、文藝得以繼承和傳承。
文化在於轉化。時代在變化,民間藝術如果始終保守陳舊,不主動適應時代變化,則必將被淘汰。因此,民間藝術需要應時代特點,主動調整創新,滿足並引領當代人的需求,給民族文藝賦予新內涵。當今世界是開放的,民藝也要主動向世界敞開大門,以更寬廣的視野和胸懷,學習新元素、新理念和新思路,並藉助科學技術的有利工具,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建造中華民族偉大事業。
-
9 # 超峰電影
《百鳥朝鳳》
影片講述的是李岷城與陶澤如新老兩代嗩吶藝人,為了堅守傳承民間嗩吶傳統藝術艱難而曲折的故事。
在無雙鎮,吹嗩吶這種傳之久遠的民間藝術,絕不止於吹奏娛樂,更是民間婚喪嫁娶必不可少的民俗活動。在辦喪事時,道德平庸者只吹兩臺,中等的吹四臺,上等者吹八臺,德高望重者才有資格吹"百鳥朝鳳"。"百鳥朝鳳"這支高難度的曲子,已經上升為對逝者一種人崇高人格的公眾評價。
也只有領軍的嗩吶高手才能勝任。整個無雙鎮,只有四方聞名的焦家班班主焦三爺能吹"百鳥朝鳳"。焦三爺老了,急需培養接班人。
可隨著時代的發展,觀念的更替。人們的觀念也被搖滾樂之類的音樂沖淡了。
傳統藝術從曾經的輝煌跌落至無人問津甚至要絕後的尷尬境地。
又有多少人能重視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明白一曲“百鳥朝鳳”背後荒涼呢?
在眾多歐美大片的加攻下,在國內浮誇電影的泡沫中,製片人用下跪的方式營銷,不得不說是《百鳥朝鳳》電影在現實中的對映。
-
10 # 橘子臀
電影是12年拍的,2016年上映的,影評卻是2017年年末才寫的,其實在電影上映之後就想著要為這部電影寫點兒什麼,要為這部電影的導演說點兒什麼,但總覺得要好好想一想之後再動筆,因為實在是怕自己的拙見玷汙了這部作品,所以一直在想也一直沒有動筆但心中卻一直明白有一篇還沒有完成必須要完成的作業,於是在近日終於想著要把這部影評寫了,也許是怕不久的將來忘記了觀看這部電影時的感受,就是現在提筆書寫也沒有起好這篇文章的名字,因為實在不知道應該用一個怎麼樣的詞彙去形容這部電影。
還記得電影是在上映後的一個夜晚在影院觀看的,當時也許是因為方勵下跪的新聞,也許是因為吳天明導演本身的原因,我坐在一個角落裡靜靜的把整部電影欣賞完,我一直坐到影片字幕完全走完才擦乾淚水後離開,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著一個問題:‘百鳥朝鳳’究竟代表的是什麼?
在焦三爺口中‘百鳥朝鳳’是嗩吶中最難的一首曲子,那個年代幾乎戶戶人家都崇敬焦三爺,崇敬焦三爺吹奏的那一曲最難的‘百鳥朝鳳’,最後當人家結婚都用的是西洋樂器唱的是流行歌曲時,可以見得手中緊握嗩吶的焦三爺心中是多麼的悲哀,多麼的落寞。也是在看那個片段時我的眼淚止不住了,因為我很難想象吳天明導演是怎麼把那個片段拍完的,他的在拍攝那個片段時心裡究竟是承擔了多少的酸楚。1987年電影《老井》由西安電影製片廠製作上映,該片由吳天明執導,張藝謀主演,可以說吳天明是張藝謀的伯樂,兩個人的關係亦師亦友,往後的時間吳天明導演一直堅守著他的電影創作的陣地《變臉》、《非常愛情》、《執行長》都在告誡著新一代的中國電影人應該如何運用電影藝術創作的知識拍攝出真正屬於大眾的作品,而張藝謀從2001年的《英雄》開始便離傳統電影藝術越來越遠了,到後來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十面埋伏》、《三槍拍案驚奇》這幾部燒錢的商業電影全都出自於張導的手筆了,《歸來》可以算是張導真正迴歸的一部作品但可能由於長時間與商業電影離經背道,該片的口碑也一般。說的有些遠了,倒是這麼多年吳天明導演一直在堅持著他的電影藝術和電影理想。
其實《百鳥朝鳳》看完頗有一種告別的感覺,一曲‘百鳥朝鳳’吹完劇終了,人也散了,卻也留給了大家一個問題:現在還有人會吹‘百鳥朝鳳’麼?其實最難的並不是這首曲子本身,最難得是人心中對傳統文化是否還有一絲自覺的堅守。我作為一個電影人,我認為對於一部好電影的評判應該是:有故事、有情感、有藝術、有價值的。《百鳥朝鳳》這部電影拍完了,上映了,看得懂的人自然會懂,看不懂的人也不會斤斤計較,因為他們手裡捧著一桶爆米花,可以在看電影的同時邊吃邊談天說地,所以我並不認為方勵下跪求拍片是明智之舉,因為這本身就是一部很小眾的電影,不要奢求在如今商業片紛繁複雜的時代《百鳥朝鳳》會像一股清流洗淨現如今的商業片電影市場,這更是對於吳天明導演拍攝這部電影的初衷是相悖的。
最後一曲《百鳥朝鳳》後,劇終了,人散了,‘百鳥朝鳳’再無迴響,再無衣缽傳承。覺得可惜麼?其實,所有事物都將會被時代越來越快的發展所拋棄,但關鍵的問題是我們的心中有沒有對於這種傳統文化的流逝有些許的哀傷,如果說還像是一大批看電影人拿著爆米花吃吃喝喝笑笑的心態來對待的話,才是我們這個時代對於傳統文化來說最大的悲哀。回不去的昨天,豈非是今日的對白,嘆息著人心的同時也迷茫的在自己的道路上堅守著,沒有人能懂得吳天明對於電影內心真正的堅守,或許更多與我一樣的人還依舊不解的是為什麼這部電影會起名叫《百鳥朝鳳》。
-
11 # 尤噠愛剪輯
在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樂器,也有著不同的電影。該消失的總會消失,在時間的長河之下沒有人能夠倖免。不管是嗩吶,還是吳天明所堅持的那種電影,都是好幾代人費盡心血才傳承下來的東西。如果沒有人們今天常說的“情懷”,這種型別的電影還真堅持不下來。結果時代一變,這種傳承說沒有就沒有了,他們錯在哪裡?還是這個時代錯了?人們現在看到一些事物的消失,以及世界或者人的人生被改變。
但是在這種改變的背後,是跨越時代的悲劇。《百鳥朝鳳》電影所講述的無非是任何一門世代相傳的手藝,都需要堅持。而這種堅持,是跨越人生命長度的,如果一代人對抗不了時光。就把這個手藝傳給下一代人,如此反覆使得這門手藝真正的發揚光大。所以不論是吹嗩吶,還是拍電影只要接過這門手藝的傳承,往往就意味著一輩子的堅持。
但更重要的是需要能堅守傳承的人來掌舵,這樣才能使香火不會斷。而遊天鳴的卻沒有辜負三爺的期望,他在最難的日子裡抵住了外面世界的誘惑,像扛著一面旗一樣站的那麼直,那麼讓人心疼。可是這個時代終究會改變,不管是嗩吶還是過去的那種電影,都會慢慢地被時代給拋下。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引以為豪的堅持就變成了悲劇的源頭。越是有德行的匠人,就越堅持。
這部影片的結尾遊天鳴跪在焦三爺的墳前,吹了一首《百鳥朝鳳》,送自己的師傅上路。然而之後遊天鳴會怎樣,電影中並沒有交代。他會和師兄們一樣去省城打工謀生,一不小心斷了根手再也碰不了嗩吶?還是找個民樂團,換一種形式接著吹嗩吶?這就像吳天明的徒弟們,雖然沒有堅持傳承,但依然用心的活著沒有荒廢了那麼手藝,這似乎已經是一個不錯的結局了。
-
12 # 飛機上的舒克
大致出現了兩種情況,一種是認為它表達了對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尊重與傳承,另一種則認為這是父權制小農社會的重現。
正如第一種觀點所認為的,《百鳥朝鳳》是對傳統文化的尊敬,這一點不可否認。但是刨除吳天明遺作和傳統文化的襯托,這其實就是一部稀鬆平常的電影,但是它所表達的真正價值觀足以掩蓋它的不足,隨著時代的變遷,有太多太多傳統藝術已失傳,甚至在失傳的邊緣。我們需要去保護,去繼承,才能保有我中華文明5000年累積的那些智慧結晶和藝術結晶。
正如呼籲去看這部電影的人一樣,好的作品需要觀眾的認可和觀賞,而好的藝術則需要傳承。
所以,我覺得這是一部值得觀看的電影。
-
13 # 開心市民小樊
《百鳥朝鳳》是吳天明導演指導的電影,由陶澤如鄭偉(小天鳴)、李岷城(大天鳴)主演。 說到吳天明導演,我想大多數90後的人都沒有聽說過,但是當我說1980年代的流行作品《老井》,《生活》和《變臉》時, 是不是就知道了? 沒錯,這三幅作品都是吳天明先生執導的。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是2013年製作的。吳老師在2014年就因病去世,直到2016年才上映。
第一、影片主要圍繞著民間藝術嗩吶,特別是這首很難的曲子“百鳥朝鳳”, 這部電影可以說是2016年電影界的清流。這部電影不僅涉及嗩吶這個民間藝術,並且還讚揚了老藝術家的傳統文化的頑強。
第二、保護傳統文化的失敗確實是我們應該考慮和解決的問題。 吳天明老師曾經說過,他只拍他想拍的作品。 許多人評論說,吳天明導演在拍攝中融入了許多的個人情感。 仔細觀察,吳老師就像電影中的焦三爺一樣。 對中國電影業的影響就像焦三爺對遊天明的情感一樣,是他精心培養和繼承的文化。
第三、他不僅影響了中國電影,而且還深深影響了張藝謀,陳凱歌等著名導演。張藝謀曾經說過,沒有吳天明就不會有“紅高粱”的說法是毫不誇張的,他給年輕導演提供了勇氣。
最後,隨著時代的不斷髮展,吳天明像《百鳥》和《鳳凰》中的焦三爺一樣,逐漸淡出了大家的視野。戲劇就像生活,這正是吳天明導演給世界留下了一個很大的問號。 傳統文化應如何傳承? 如何保護? 這正是吳天明留給21世紀並留給世界的東西。
-
14 # 經典懷舊影視音樂
《百鳥朝鳳》,影片主要講述了李岷城與陶澤如新老兩代嗩吶藝人為了信念的堅守所產生的真摯的師徒情、父子情、兄弟情。《百鳥朝鳳》可謂優勝劣汰下的傲骨絕唱,表層看是寫的吹嗩吶,但從深層看,表現的是對中華民族對優秀傳統文化應持有的正確態度,百鳥朝鳳這部電影應該是這幾年來看過的最好的一部片子。沒有談情說愛,講的都是現實生活中最樸實的寫照。在老家裡,也多少見過一些嗩吶匠,但他們並不是純粹的嗩吶匠,他們的小隊伍裡除了嗩吶外,還有鼓手、琴師、主唱,延和這個社會生活發展的需要,嗩吶與現代音樂相結合,雖然我沒有生活在幾百年以前,也沒有觀看過幾百年前人們對嗩吶的敬重,但是我想,現在的嗩吶再也吹不出幾百年前的味道,也沒有人再像焦班主那樣愛嗩吶愛到骨頭縫裡。雖然我不會樂器。也不熱愛唱歌,但是我希望多一些人將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絕技一直傳承下去。
-
15 # 德馨影視
《百鳥朝鳳》上映於2016年,由吳天明執導,鄭偉、李岷城領銜主演。
影片內容:《百鳥朝鳳》這部影片主要以嗩吶藝人焦三爺為敘事線索,透過刻畫焦三爺如何教授自己的徒弟學習嗩吶,藉此表達焦三爺對於嗩吶的熱愛以及渴望將自己的絕活不斷傳承下去的渴望。
可以說,本片整個都圍繞著傳承這個話題展開,透過焦三爺想要反映目前我國文化面臨流失的一種危機,以及技能傳承的不易。雖然我們一直強調文化對於一個民族和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但是說易做難,傳承一直是存在不可忽視的難度。
學藝容易做人難,學藝先學人:該影片花了很多篇幅去描述焦三爺對於自己徒弟不斷指導,不斷從做人和做事上去敲打自己的徒弟。記得其中有個畫面讓我非常難忘,那就是下著大雨的情況下,焦三爺不顧自己,將自己的兜裡和草帽按在自己徒弟的身上,可以從這個細節看出焦三爺在整部劇中都在身體力行的教自己的徒弟做人和做事。
整部電影沒有小鮮肉,全是老演員,全是靠著演員的演技撐起了一片天,可以說導演也是另闢蹊徑,想從一個獨特的角度來傳達很多我們的老文化。其中的一幕非常讓人感觸良多,那就是儘管叫焦三爺使出渾身解數,但是仍然不能讓大家對嗩吶產生濃厚的興趣。還是需要依靠眾人的憐憫才能獲取一些報酬。
這部影視作品還是非常不錯的,導演和演員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呼籲大家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希望沒有看過的朋友能去觀看。最後,也祝願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
16 # 新人老侃
它是這樣一部影片:不看後悔,看了心急。
電影的劇情是一位生活在黃土地的老藝人,是十里八鄉都知道的嗩吶匠,有個紅白喜事都要請他到場演奏。雖然經常吹嗩吶,有一個曲子卻是不會輕易吹響的,那就是《百鳥朝鳳》。
隨著經濟改革,傳統生活受到衝擊,年輕人開始走出村莊,嗩吶匠面臨後繼無人的窘境。
嗩吶,公元三世紀傳入中國,綿延千年的樂器演奏,早已融入了人們的生活。
隨著近代社會的改革,越來越多的傳統文化開始沒落。有一次去朱仙鎮,看到他們的木板年畫,懂刻版的,都是年紀大的,年輕人不屑於做這種又慢又沒多少經濟效益的傳統年畫。
嗩吶技藝也面臨相同的問題。雖然嗩吶被列入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在文化的傳承上依然面臨很大的挑戰。
有部分鄰國不斷與在傳統文化上和我們搶先申遺。我們面臨的不僅是保護,還有傳承人的問題。
-
17 # 圈叔娛樂
《百鳥朝鳳》是由陶澤如、鄭偉(小天鳴)、李岷城(大天鳴)主演,由吳天明導演的一部電影。說起吳天明,我估計大部分90後連聽說都沒聽說過,但是他當我說出80年代火爆的作品《老井》、《人生》、《變臉》時,你是不是就知道了,沒錯,這三部作品都是吳老師導演的。非常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2013年已經拍好,吳老師2014年因病去世,至到2016年這部電影才上映。
影片主要圍繞著“吹嗩吶”這種失傳已久的民間藝術,尤其是“百鳥朝鳳”這支高難度的曲子,師傅焦三爺和徒弟遊天鳴因為學吹嗩吶,兩個主角之間真摯的師徒之情。
這部電影真可謂是2016年電影界的一股清流,影片不僅僅是講述吹嗩吶這種民間藝術,更是歌頌了傳統老藝人傳統文化的堅守和不易,同時也提出了一個嚴肅的話題:中國的傳統文化哪裡去了。
小時候村子裡辦喪事也是有請嗩吶手的,當時小,農村所能接觸到樂器也比較少,覺得他們好厲害,往往兩個班組的嗩吶手吹“對臺戲”,獲勝的一方可以獲得更豐厚的報酬,我一個表姑父就是嗩吶班的,那時候可喜歡跟著他玩了,覺得他好厲害,有文人有學問那種感覺,可是後來,嗩吶班也像電影中那樣慢慢消退了,村裡的年輕人也沒有人願意去學習了,都選擇外出打工,傳統文化的確面臨著像影片中描述的那種窘境。
傳統文化得不到保護的確是我們該深思和解決的一個問題。吳天明曾說過,他只拍自己想拍的電影和作品。好多人評論說吳天明拍攝這部作品時融入了自己很多私人的情感在裡邊,仔細看看還真是,吳老師就像影片中的焦三爺,秉承著對藝術的熱愛和追求,吳天明老師對中國電影界的影響就像焦三爺對遊天鳴的情感,悉心培養,文化傳承。
-
18 # 影娛廳
我認為《百鳥朝鳳》是一部傳統文化繼承在新時代文化衝突下的電影。
傳統的文化藝術需要繼承,怎麼繼承,這部電影描寫的淋漓盡致這也在提醒我們,嗩吶的聲音就是在提醒我們不要忘了傳統化,優秀的文化應該繼承,至死不渝。
前半段是一個簡單的學藝故事。小主人公遊天鳴在父親的強逼下拜師學藝,寄宿在焦三爺家中,心不甘情不願,但他依然堅持。原來父親聽過《百鳥朝鳳》,心嚮往之,認為當一個嗩吶匠無上榮光,於是把自己未竟的心願交待給兒子。
後來加入的師弟藍玉,天分高很多,很快出眾,兩人有競爭關係卻依然親如兄弟。焦三爺帶領兩個娃在山水間聆聽各種鳥鳴蟲叫,畫面唯美,堪堪只有水墨動畫《山水情》可比肩。要知道特偉先生這部水墨動畫片摘得業界頂級大獎,幾十年了再無人能出其右,亦是絕唱。兩部電影可以對比來看,《山水情》講師生情,講傳承,《百鳥朝鳳》的前半段亦是如此。前者以“古琴”象徵知識分子的精神脈絡,而後者以“嗩吶”代表民間文化的價值判斷。
到了要挑選接班人的時候,卻不得不面臨“既生亮何生瑜”的兩難。焦三爺放棄了天分高的藍玉,選擇遊天鳴,天鳴為父親額頭傷口而迸發的一滴淚,那番“深情”與“仁心”,觸動了他。焦三爺的價值判斷,是這部電影的“題眼”,他的每一次評判,都有深廣的緣由。而他假意避開藍玉離開的場面,也是不忍看到失落的藍玉,怕自己“心軟”,嚴師慈父,令人動容。
德以配位,公道自在人心
天鳴後來才明白,《百鳥朝鳳》是葬禮上最高級別的嗩吶音樂,只吹奏給德高望重的人往生送行。
一個傳統的學藝故事,就像我們熟知的民間文學裡的原型,本來並不具有深厚的力量,但“匠人匠心”,它釋放出了“心的衡量,心的標準”,就上升到了藝術的高度。就像這首《百鳥朝鳳》樂曲,上升到人物“品藻”的高度,就具有非凡的魅力。
傳統消亡,斯人已去
當遊天鳴接班之後,焦家班更迭為“遊家班”。東風遇到西風,當嗩吶隊與西洋管絃樂隊正面交鋒,晴空霹靂一樣,遊天鳴捂住耳朵,頭暈目眩,完全亂了陣腳。哪怕有焦三爺重整旗鼓吐血挽救,依然難改頹勢。人們不再對嗩吶匠的評判表示尊重,價值趨向多元,更多混亂紛至沓來。當嗩吶匠失去了民心凝聚,匠人身上的權力光環頓失,遊家班解體,《百鳥朝鳳》變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其間的隱喻不言而喻:民心的渙散、價值的坍塌,技藝的凋落。在落幕那一刻,焦三爺喝醉酒,吹響了一生摯愛,帶著執拗、耿直和堅守,瞬間停擺。焦三爺終於走了。焦三爺曾交待後事一切從簡,遊天鳴只能獨自在墳前吹奏《百鳥朝鳳》,以自己的方式憑弔恩師,恍惚師傅翩然而去,“來路也是去路”,淚眼朦朧,斯人已去,傳統不再。
或許更為可悲的是,文藝青年們熟悉別國的影壇巨匠,再複雜的人名片名都能說得順溜,而談起本國的藝文人物,總有種說出來“不夠洋氣”的擺不上臺面的意思。這般妄自菲薄,已成傳統。哪怕第五代在全球各大電影節大放異彩,依舊沒有改變。更何況吳天明是第四代導演呢,恐怕好多人是看到無數名流為他站臺才知道這個名字的分量。
吳天明導演是伯樂,發掘新秀扶持後人,撐得起“德藝雙馨”四個字。他曾在美國洛杉磯開碟店過生活,如果不回國拍片,估計能在好山好水好寂寞的國度裡安然度晚年,然而他選擇回國,用他熟悉的鏡頭語言,講述一個簡單的樸素的故事。不同年齡層可以從這部影片中看到不一樣的東西:懵懂小兒如我家米兜,可以看看學藝過程,體味師生情,懂得潛心;謬稱“社會中流砥柱”的我輩,可以看到不管社會如何變遷,有哪些基本要素不能改變,有所堅守,勿忘初心;長輩們看此片,想必更加浮想聯翩,終此一生,如何被“評論”,幾經沉浮,或可無愧於心。
這部絕唱蘊意豐瞻,既是吳天明一生藝術追求的自況,又是對中華文明困局的深思。試看院線排片,《百鳥朝鳳》對戰《美國隊長3》,輸得片甲不留,檔期少得可憐,時間全在冷清處,讓一身功夫沒地方施展,與片中嗩吶隊正面迎戰交響樂團一樣,影片與現實交織形成互文,再生動不過了。如果依然用西方普世價值來衡量自身發展,很快,我們就把靈魂都丟乾淨了。面對傳統的消亡,《百鳥朝鳳》吹響了一曲輓歌。
-
19 # 全村的希望呀
百鳥朝鳳裡的嗩吶,在現在已不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之中,這種古老的民樂逐漸被西洋樂器所取代。但是,有一首嗩吶曲,在看過一部電影后,已被深深烙印在了我心裡,那就是——《百鳥朝鳳》,我們應該傳承下去!
《百鳥朝鳳》這部電影,講述了遊天鳴自小拜師學嗩吶的故事。從電影開頭嗩吶的光輝歲月,到最後的逐漸沒落,無不讓人感動。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則是電影的尾聲,一位老者,手拿嗩吶坐在家門前的臺階上演奏著,有一對年輕女孩走了過去,還向老者身前的杯子裡投了一塊錢,這多麼令人感到屈辱啊!
那位老者的嗩吶技藝極好,可是,曾經無比光輝的嗩吶技藝,如今,卻只能用來像乞丐一樣討錢,這如何能不令人感到屈辱心寒呢?再回顧電影的開頭,二十幾年前的嗩吶匠坐在太師椅上為紅白喜事伴奏,多麼光輝,多麼光榮啊!可如今,有誰還尊重我們嗩吶匠?沒有。我們自己的東西,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就這麼被人給遺忘拋棄。而這根本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那些西洋樂曲新鮮,有趣,可我認為這並不值得我們為其放棄屬於我們自己的文化。而對於那些趕流行,推崇西方文化的人,我想問你們幾句,你們從哪裡來?你們記得自己的根嗎?
、
我認為,西方文化是非常新鮮,有趣,但是,我們要時刻記得,不能夠本末倒置,不能忘記我們作為中國人,要將中國的文化傳承下去。要像遊天鳴一樣,將屬於我們的文化時刻記起,烙印在心頭,有著將中國文化發揚光大的信念。這部反映了現代人去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卻任由別人將自己的東西拿走。我們不能像電影裡的那些混混,要像天鳴和他的師傅一樣,將中國文化傳給我們的後代。
百鳥朝鳳,唯有堅持方能成鳳。要學習電影裡的嗩吶匠們,傳承中華文化,有著自己的堅持。
-
20 # 瘋狂影視9527
吳天明拍的是個嗩吶的故事,想要講的,卻是他為之奮鬥了一輩子的電影。
1. 吹給中國電影的《百鳥朝鳳》
第四代導演吳天明,在導演方面的成就,似乎遠不及他作為西影廠廠長和第五代導演的“伯樂”來的大,但是吳天明的電影,應該載入中國電影史。因為它代表的是曾經有過甚至輝煌過,現在消逝不再的一種真正純粹的“中國電影”的藝術形式與追求。
說到這裡你應該就能明白,百鳥朝鳳這支嗩吶名曲,吳天明是在吹給中國電影。
嗩吶匠的規矩,百鳥朝鳳只能在“白事”上演奏,是所有嗩吶曲中規格最高的一首。而且,只有在逝者確實德高望重的情況下,嗩吶班主才會同意吹,否則給錢也不行。
電影中,某村村長葬禮,村長兒子帶著家屬跪了滿滿一院子,想要班主焦三爺給吹首百鳥朝鳳。焦三爺只是搖頭。跟自己手下說:這個村以前有幾個大姓,他當了村長四十年間,幾乎只剩下他們姓氏一支獨大了,“這就是他的德行”。村長兒子憤恨地看了看,轉頭走了沒說話。
這挺奇怪的,一個人死了,他的是非功過,居然要輪到一個吹嗩吶的來評判,來決定是否夠格享用“百鳥朝鳳”,若是吹嗩吶的覺得不行,那給多少錢,也不行,而且你還不能報復,不能給臉色,不能把之前給的錢收回去。
中國電影,曾經也如此。
回覆列表
吳天明拍的是個嗩吶的故事,想要講的,卻是他為之奮鬥了一輩子的電影。
1. 吹給中國電影的《百鳥朝鳳》第四代導演吳天明,在導演方面的成就,似乎遠不及他作為西影廠廠長和第五代導演的“伯樂”來的大,但是吳天明的電影,應該載入中國電影史。因為它代表的是曾經有過甚至輝煌過,現在消逝不再的一種真正純粹的“中國電影”的藝術形式與追求。
說到這裡你應該就能明白,百鳥朝鳳這支嗩吶名曲,吳天明是在吹給中國電影。
嗩吶匠的規矩,百鳥朝鳳只能在“白事”上演奏,是所有嗩吶曲中規格最高的一首。而且,只有在逝者確實德高望重的情況下,嗩吶班主才會同意吹,否則給錢也不行。
電影中,某村村長葬禮,村長兒子帶著家屬跪了滿滿一院子,想要班主焦三爺給吹首百鳥朝鳳。焦三爺只是搖頭。跟自己手下說:這個村以前有幾個大姓,他當了村長四十年間,幾乎只剩下他們姓氏一支獨大了,“這就是他的德行”。村長兒子憤恨地看了看,轉頭走了沒說話。
這挺奇怪的,一個人死了,他的是非功過,居然要輪到一個吹嗩吶的來評判,來決定是否夠格享用“百鳥朝鳳”,若是吹嗩吶的覺得不行,那給多少錢,也不行,而且你還不能報復,不能給臉色,不能把之前給的錢收回去。
中國電影,曾經也如此。
2.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樂器和電影在吳天明看來,電影是“用良知來書寫自己的理想”,拍電影的人,可能卑微貧寒,但他用自己的電影,講述的是生活,評判的是人性,記錄的是歷史。拍電影就跟吹嗩吶一樣,第一要功夫過硬,沒有幾十年的苦練不行;第二要隊伍團結,出活的戲班子,要像一家人;這第三呢,拍什麼(吹什麼),不是因為東家給多少錢,而是因為本該如此。
吹百鳥朝鳳不用東家加錢,拍電影也不用。這是兩碼事。在上個世紀,吳天明們,和他培養出來的電影人們,就是這麼做電影的。在今天,我寫下這篇答案的時候,方圓20公里內估計有上千個電影專案正在籌備、編劇、拍攝、製作、發行中。但是這千把電影中,能夠做到完全不為了賺錢,不為了迎合市場而拍的電影,有幾部?
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電影,和吳天明那個時代的電影,之間的不同。我說不同,並沒有說哪個好哪個壞。今天的電影人在做電影的時候,考慮投資、考慮市場,考慮觀眾的太多,這並不是錯的,就像《百鳥朝鳳》電影裡面,新時期的農民辦紅白喜事的時候,更加喜歡西洋樂隊,電聲樂隊,最好還有個花枝招展的姑娘扭著屁股唱歌,所以嗩吶班就式微了——這幾乎是一種必然。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樂器,也有不同的電影。該消失的事物總會消失,時代的巨輪之下,無人倖免。可是那些被巨輪碾碎的人們,他們難道就活該麼?
不管是嗩吶,還是吳天明所堅持的那種電影,都是幾代人費勁心血,才傳承下來的東西,沒有點理想主義或者我們今天常說的“情懷”,還真堅持不下來,結果時代一變,說沒,就沒了。他們錯了嗎?那時代錯了嗎?
我們只看到,一些事物正在消逝,一些人的人生和世界被改變了。但這種改變的背後,是所有“匠人”跨越時代的悲劇悖論。
3. 匠人的悖論:成在堅持也毀在堅持任何一門世代相傳的手藝,都需要堅持。這種堅持,是跨越人生命的長度的——一代人對抗不了時光,就把手藝和精神傳給下一代,如此往復,發揚光大。不論是吹嗩吶,還是拍電影,還是別的什麼,接過了一門手藝的衣缽,往往就意味著一輩子的堅持,直到再也無法對抗時光。
堅持,是匠人得以成為匠人的本錢。
在電影中,嗩吶王焦三爺收了兩個小徒弟:遊天鳴和藍玉,最後三爺把嗩吶班主的位置和學習《百鳥朝鳳》的資格給了天鳴,焦家班變成了遊家班。藍玉委屈啊,明明他比天鳴更有天份,吹的更好。但是三爺說了:“這把嗩吶,從我師爺的師爺的師爺手上傳下來,現在我要傳給一個不僅嗩吶吹的好,更是把嗩吶吹到骨頭裡面的人。”在三爺的眼裡,一代一代人過去,總有天才和庸才,但更重要的是要讓能堅守衣缽的人來掌舵,這香火才不會斷。遊天鳴沒有辜負三爺的期望,在最難的日子裡,只有他一個人頂住外面世界的誘惑,像扛著一面旗一樣,站的如此直,如此讓人心疼。
可時代在變。不管是嗩吶,還是過去的那種電影,都慢慢地被時代拋下了。這是一個慢刀子割肉的過程,這過程中,匠人們引以為豪的堅持,就變成悲劇的源頭。越是有德行的匠人,就越堅持,因為過往的歲月中,無數前輩就是如此堅持才讓衣缽能傳下來。而改天換地之時,越是堅持,下場就越悲慘。這是匠人的悖論,這也是電影人和藝術家的悖論,是這世間一切美好動人事物的悖論。
這個悖論,吳天明在這部電影裡面講的如此清楚。清楚到這一部沒有明星沒有預算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沒有扣人心絃的人設沒有絲毫商業性和可看性和傳播性的電影,讓我在臺下不顧周圍都是朋友,哭成狗。一代一代過去,總有新的來,總有舊的去,那一曲《百鳥朝鳳》,吹給配得上的那些美好,送它們上路。看見的,熄滅了。消失的,記住了。
4. 故事的結尾,沒有意外的峰迴
一支黃土高原上的嗩吶班,一首《百鳥朝鳳》的衣缽和嗩吶王的稱號,從惶惶千年的古老時光中傳到焦三爺和遊天鳴這一代,似乎有點傳不下去了。這電影的主人公名字正巧是吳天明同音的“天鳴”,在電影中扮演了一個徒弟的角色——雖然吳天明自己名副其實是張藝謀陳凱歌何平田壯壯們的恩師,是整個中國第五代導演和電影藝術最輝煌的“西部狂飆”時代的締造者。
影片的結尾,遊天鳴在焦三爺的墳前,吹一首《百鳥朝鳳》,送老師父上路。之後遊天鳴會怎樣,電影並沒有交代。他會和師兄們一樣去省城打工謀生,一不小心斷根手指再也碰不了嗩吶?還是找個民樂團,換一種形式接著吹嗩吶?正如吳天明的弟子們,大多選擇了擁抱市場的電影,雖沒有堅守衣缽,但至少堅持用心地生活著,沒有荒廢了那份手藝。這,似乎已經是不錯的結局了。
可是吳天明,他用他的全部生命(可惜,已經是全部了),來給影片中的“遊天鳴”譜寫命運的結局。自21歲進入西影廠,他所跟過的老師,管過的電影廠,拍過的作品,帶出來的後輩,甚至在落魄之時也不忘電影的夢想,在如今中國電影這樣的市場氛圍下仍堅持拍自己想拍的電影。
一直到死,他沒有屈服過。
他已經告訴我們了:遊天鳴吹完這首《百鳥朝鳳》之後獨自上路,開創了一個轟轟烈烈的時代,認識了很多人,做了很多事,儘管嗩吶班無可避免地消亡,但火種已經撒下,說不定在某個時代,就會再燃燒起來。
他真的,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這片土地和這份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