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前面突出一大截真醜,美國人就不能設計的漂亮一點嗎?
9
回覆列表
  • 1 # 叫冰糖怎麼了

    謝爾曼坦克的設計之所以古怪,完全取決於當時美國軍方對坦克戰認知陳舊所導致的。不過即便這種坦克充滿著讓人無法接受的設計敗筆,但不得不說被點歪科技樹的謝爾曼坦克也有著讓德軍羨慕的地方。

    突出的缺點與閃耀的優勢並存!(痛並快樂著):

    1、汽油為動力的發動機被命中後極易起火燃燒。可恰恰是因為汽油機,造就了當時機動效能的領先,這點從德國虎、豹兩款主站坦克的殘骸中,不難看出謝爾曼坦克利用無與倫比的機動性從側面進攻取得的輝煌戰績。同時謝爾曼坦克也是當時傳動系統最可靠、最耐用、大規模製造週期相對較短的坦克之一。(從這點可看出美國當時汽車製造工業強大的身影)

    雖然謝爾曼坦克有著“朗森打火機”的稱號和第三裝甲師使用中583%的戰損率,但其憑藉著汽車工業的規模廉價效應和287000輛的傲人產量,足矣說明一切。

    2、車體高大,增加了中彈的面積。高大體型是典型的美式思維,坦克的高度是按照美國“自由輪”號船艙的上限尺寸設計的,車內定員5人,不光充分的考慮到了成員的舒適性還兼顧了後勤運輸的考慮。

    最初美軍設計這款坦克時,軍事定義更佳傾向於步兵火力支援與戰場定點清除火力點的需求,而真正坦克戰的主站坦克更加傾向於殲擊坦克的設計,這也是當時美軍事思想的落後以及當時對坦克戰摸索時的走的部分彎路罷了。

  • 2 # 王司徒軍武百科

    我注意到題主貼的圖了,似乎你對謝爾曼主要的不滿在於前方裝甲的樣貌?你說“前面突出一大截真醜,美華人就不能設計的漂亮一點嗎?”

    就設計本身而言,謝爾曼其實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只能說它的設計觀念有點落後。謝爾曼坦克採用了首上迎彈造型,而且設計的特別極端,採用了∠型面,而非<型的楔形面,坦克的正面給完全造成了一整塊斜面。

    透過上圖謝爾曼坦克改造的拖拉機我們可以看到,它的乘員位置其實是相當靠上的,這是為什麼呢?

    換個剖面圖我們就能看明白了,謝爾曼完全就沒有首下部位,一整塊首上斜邊切到底便成為了車體的迎面裝甲,之所以前面有個弧形下弧形面能冒充首下,這還是託主動輪和變速箱的福。

    也就是這種大面積首上迎彈設計,才造成了M4坦克車體的高大,畢竟駕駛員沒有再往下的安置空間了嘛。而採用楔形佈局的其它坦克則無論怎樣車體都更居中一些,便不存在謝爾曼這樣如倒扣烏龜的感覺了。

    我們可以看看虎式的前甲設計,這種典型的首下迎彈設計至今仍被西方坦克所推崇,甚至對現代新型坦克而言就是個標準概念,相比M4那種過於極端的∠型設計更先進。

    實際上我們在T-34等坦克身上同樣能看到M4的影子,歸根結底M4的全迎面也屬於首上迎彈的範疇,這類佈局的坦克往往會在前方製造出巨大的斜面,僅從美觀的角度來說確也確實不如首下迎彈的設計更漂亮。不妨在腦海中想象一下,將T-34或虎王坦克的前甲也變成圓潤的倒角看看?

    其實設計出大面積的首上迎彈並不算什麼過錯,首上迎彈相反更利於防彈,只是對車體佈局、空間等方面不太好掌握,美華人的問題在於它們的坦克太脆了。

    比較無語的是,謝爾曼坦克在很長時間內,車體的前下部裝甲都是分成三段制造的,甚至還使用了鉚接技術,後來才換用了整塊焊接件。

    這種技術與M3“格蘭特將軍”型坦克一模一樣,實際上這兩種美國坦克研製的時間非常接近,從佈局到工藝基本就是倆兄弟,它們的醜也是一種血統。

    到“潘興”坦克時美華人已經悟了,M4高大的車體簡直成了捱打的篩子,於是它們也開始使用<型的楔形前臉,也不再費神給坦克搞什麼弧形的倒角褲襠了。

  • 3 # 杜思妥耶夫斯基

    謝爾曼車體偏高,外形奇怪不是因為什麼設計思路陳舊,或者其他的。是為了將就謝爾曼坦克採用的克里斯蒂懸掛。克里斯蒂懸掛雖然透過性,越野效能比較不錯但是非常佔空間,只能抬高車體。底盤前突出的是傳動機構,因為懸掛擠佔了空間只能挪位置,所以看起來就很怪

  • 4 # 騎士與長弓

    那其實是謝爾曼最優越的一點,模組化。謝爾曼要是傳動壞了,可以直接把上面一排螺栓卸掉,整塊非常方便(相對的)就能拆下,便於維修或日常保養。 而德國坦克要是得修傳動,就得苦逼的後勤爬到狹窄的坦克內部。這也是為啥謝爾曼說不上機械非常可靠,但確是二戰妥善率最高的坦克。

  • 5 # 天地同順

    30年代坦克經歷過一個陸地戰艦式理念多炮塔時期,格蘭特m3就是那時的產物,然後戰爭突然爆發了,研究坦克是個漫長過程,所以一般是拿現有的改造,你看德式2,3,4號長得都一個德行所以再看m3,對比m4你是不是看明白什麼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娛樂圈有怎麼捧都火不起來的女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