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自由論FD

    這個稱號是誰起的,蔡文姬,謝道韞,這在歷史上都是大才,只不過沒有那麼多詩詞作品流傳下來,不能說詩詞代表才華程度吧

  • 2 # 秦嶺筆記

    我愛你,李清照,你就是千古第一才女!

    “千古第一才女”的美譽,李清照是當之無愧。她是才女,更是豪傑,更是當時那個社會一道彩虹般的風景。

    李清照她有絕世的才華,還有著讓人羨慕的愛情。從她的詩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中我們大概就能瞭解到這是一位情感細膩的女子。探尋李清照的一生,才會找到真正的答案。才情一流,她的詞至今無人超越。

    成為才女,是件不容易的事兒。李清照一花獨放後,也覺得百花齊放才是春,晚年時見到一位十歲左右的小丫頭,稟賦異常,聰穎過人,有意傾囊相授,將其培養成接班人。誰知小丫頭毫不領情,一口回絕,說“才藻非女子事”,這話嗆得李清照差點喘不過氣來。現在大家眾口一詞,大誇李清照是才女,在李清照自己看來,也許就是誇她有“白菜的斤兩”。更讓她鬱悶的是,或許她只是想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沒想到引出了一大幫看客的品頭論足、指手畫腳。她的歡樂,她的微笑,她的痛苦,她的眼淚,都成為旁人鑑賞的物件。還有人據此懷疑她的品行,說她所寫的那些情詞都是間巷荒淫之語,自古以來縉紳之家的那些大家秀、小家碧玉,沒有像她這樣肆無忌憚的,這又讓李清照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人美,她的詩詞更美。

  • 3 # 甲乙丙丁戊

    沒有吧,很多人都挺認同的,要不然我們上學的時候還要學習她寫的詩詞,她的作品婉約動人,筆墨優美細膩,當然也不缺乏豪邁之作,還是挺喜歡她的詩詞。至於為什麼稱她為千古第一才女,主要還是因為她的作品更加的受人們的青睞,並且很多都是傳世經典,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時代有這樣的大才女已經是鳳毛麟角,況且是她這樣的大有名氣呢?

  • 4 # 星脈君

    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毫無爭議的,理由如下:

    李清照詩、文、詞都寫得很好,尤其是詞。她的詞,現在我們能見到的有六十首左右,數量雖不多,但歷來很受稱讚。她還寫了一篇《詞論》,論述關於詞的主張。從她的詞論和詞作看來,她堪稱傑出的婉約派詞人。

    她是偏於贊成傳統的婉約詞而不贊成豪放詞的。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她沿著傳統婉約詞選材的狹窄路子走下來,讓自己的詞來抒寫個人悲歡離合的感情,而用別的文學樣式(如詩歌)去表達她對國事、時事的關心。她的詞有一部分是反映她少女、少婦時期的閨閣家園生活,表現了她對愛情生活的追求和對大自然的喜愛,具有反封建禮教的積極意義。而另一部分則反映她在北宋滅亡以後,南述過程中的顛沛流離的生活,表現她在國破家亡之後的孤悽悲涼的處境,客觀上可以讓讀者推想到她那個時代人民大眾的不幸遭遇,具有一定的思想意義。但總的說來,她的詞與傳統的婉約詞一樣,題材狹窄,未能深刻地反映時代社會面貌。

    李清照的詞在宋代詞壇上是婉約詞發展的高峰。在她之前的婉約詞派的作品,思想內容同樣有較大的侷限性,而藝術技巧卻還未達到這種高度。在她以後的婉約詞派的作品,更是相形見絀。所以有人認為她是婉約詞派最傑出的代表,正如辛棄疾是豪放詞派的集大成者一樣,說:“婉約以易安為宗,豪放惟幼安(辛棄疾的字)稱首”(王士被《花草蒙拾》)

    儘管封建時代有些人從男尊女卑的思想出發,對李清照的詞作諸多貶抑,但歷史證明,李清照是中國古代傑出的女詞人。

    再次對提問者和平臺表示感謝!

  • 5 # 雲帆詩友佳作展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約1155年),號易安居士,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工詩善文,更擅長詞。李清照詞,人稱“易安詞”、“漱玉詞”,以其號與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錄。其詞據今人所輯約有45首,另存疑10餘首。她的《漱玉詞》既男性亦為之驚歎。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學修養,而且有大膽的創造精神。從總的情況看,她的創作內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時期生活的變化而呈現出前後期不同的特點。

    前期: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題材集中於寫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

    後期:主要是抒發傷時念舊和懷鄉悼亡的情感。表達了自己在孤獨生活中的濃重哀愁,孤獨,惆悵。

    李清照前期的詞比較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題材集中於寫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如《如夢令》二首,活潑秀麗,語新意雋。《鳳凰臺上憶吹簫》、《一剪梅》、《醉花陰》等詞,透過描繪孤獨的生活和抒發相思之情,表達了對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轉曲折,清俊疏朗。《蝶戀花·晚止昌樂館寄姊妹》寫對女伴們的留戀,感情也極其真摯。她的詞雖多是描寫寂寞的生活,抒發憂鬱的感情,但從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對大自然的熱愛,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對美好愛情生活的追求。這出自一個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間派”代言體的閨怨詞來要有價值得多。

    李清照南渡後的詞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國破家亡後政治上的風險和個人生活的種種悲慘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詞作一變早年的清麗、明快,而充滿了淒涼、低沉之音,主要是抒發傷時念舊和懷鄉悼亡的情感。

    在流離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鄉,如《菩薩蠻》寫的“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蝶戀花》寫的“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都流露出她對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懷戀。她更留戀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詞《永遇樂》,回憶“中州盛日”的京洛舊事;《轉調滿庭芳》“芳草池塘”回憶當年的“勝賞”,都將過去的美好生活和淒涼憔悴作對比,寄託了故國之思。

    她在詞中充分地表達了自己在孤獨生活中的濃重哀愁,如《武陵春》透過寫“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聲聲慢》透過寫“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處境,運用疊詞,表達了自己難以剋制、無法形容的"愁"。又如《清平樂》中“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的悲傷,《孤雁兒》中的悼亡情緒,都是在國破家亡、孤苦悽慘的生活基礎上產生的,所以她的這部分詞作正是對那個時代的苦難和個人不幸命運的藝術概括。

    李清照在早年還寫過一篇《詞論》,提出詞“別是一家”的說法,是宋代的重要詞論,也成為她詞創作的理論依據,著有《漱玉詞》,李清照詞的風格以婉約為主,屹然為一大宗,人稱“婉約詞宗”。沈謙《填詞雜說》將李清照與李後主並提說:“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

    易安詞在群花爭豔的宋代詞苑中,獨樹一幟,自名一家,人稱“易安體”。“易安體”之稱始於宋人。侯寅《眼兒媚》調下題曰:“效易安體”。辛棄疾《醜奴兒近》調下題曰:“博山道中效易安體”。詞作自成一體,表明已形成鮮明的個性風神。

  • 6 # 生泉樓主

    才女向來都是文學素材。傳說中,才女似乎像花兒一樣多,像花兒一樣燦爛,但憑藉著自身強大的實力而非漫天的緋聞,能與一流男性作家分庭抗禮的,在過去的那個時代卻只有李清照。沒有爭議。

  • 7 # 請問填寫什麼龍飛鳳舞

    沒有任何才女能超越李清照。

    回首古代,宋元明清開啟了文化的大繁榮。在封建社會之下,也出現了一批批的才子才女們。詩詞歌賦,無一不通,更為後人留下了太多膾炙人口的佳作。古代崇尚“女子無才便是德”,認為女性不應該讀書,不應該有文化,然而有一名女性,不僅有文化,更創造了古代女性才情的巔峰。才華橫溢,千古難覓,更被稱為“千古第一才女”。

    她就是宋朝詞人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這個稱號並非是隨便起的,李清照身上有著超越常人的才華和志向,那為什麼她會被稱為“千古第一才女”呢?

    探尋李清照的一生,才會找到真正的答案。才情一流,她的詞至今無人超越

    千古第一才女”的美譽,李清照是當之無愧。她是才女,更是豪傑,更是當時那個社會一道彩虹般的風景。這就是為什麼李清照可以和蘇軾同名,更被譽為“千古第一才女”的原因。誰說女子不如男,李清照便是最好的例子。

    首先是李清照的出身,不同於普通人,李清照的出身很不平凡。她出生於書香之家,父親是大才子蘇軾的弟子,愛好讀書寫詞,李清照自小便受父親的薰陶,喜讀書,更擅寫詞。

    母親是狀元之女,頗有文學修養,在這種家庭長大的李清照培養了非常濃厚的文學基礎,從小她便就是一個小才女。出口成章,內心世界同樣豐富,在那個時代是非常難得的。

    正因為良好的出身,再加上後天的愛好,對於讀書寫詞她彷彿就像一日三餐一般離不開。由此,才造成了她的才華。她寫詞,用詞極為考究,通俗而不落俗套,讀起來朗朗上口,寓意又非常講究意境。婉約唯美,不愧是千古才女。

  • 8 # 橘子心甜

    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我認為這個判斷因人而異,各有各的不同看法!

    歷史上的才女有很多,有遠嫁匈奴的千古第一琴女蔡文姬,有再嫁私奔愛人的卓文君,有續寫《漢書》的班昭,還有叱吒官場的上官婉兒,還有富有詠絮之才的謝道韞。到了近代,也有揮筆成章的張愛玲、蕭紅等。可唯獨只有李清照擔當得起“千古第一才女”的名號,這是為何呢?第一、她的傾世才華無出其右  李清照的才華毋庸置疑,她流傳下來的千古名篇有很多,而相比之下,蔡文姬、卓文君等流傳下來的詩詞名篇卻很少,我們對她們印象比較深刻的,也就只是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憤詩》或者是卓文君的《白頭吟》。  而李清照的名篇,傳唱度要比她們廣得多。有“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的無奈;有“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憔悴;有“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悲苦;更有“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豪氣。這些名句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她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甚至成了小說名,被改編成了電視劇,影響力可見一斑。  做個簡單的對比,我們大家應該都知道“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但是估計少有人知道這句詩是出自卓文君的《白頭吟》吧。而相比謝道韞,或許我們也只知道那句“未若柳絮因風起。”其他更多的,我們知道的也是寥寥無幾。  而與近代張愛玲、蕭紅作對比,張愛玲的小說藝術毋庸置疑甚是高妙,可是卻也走不出侷限,她的小說與李清照的詞作相比涉獵不夠廣泛,並且她的小說從民國傳到今天,波及範圍和影響力也是比不上李清照從宋朝流傳至今的詩詞。而蕭紅因為生病而早逝,留下來的作品較少,也是一大遺憾,她的名氣也自是比不上李清照。  同時,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愛好收集古文物,在收集的同時,兩人還合作《金石錄》,是中國最早的金石目錄和研究專著之一,評論獨具卓識,對中國古文物的研究活動起著強烈的推動作用。李清照個人所做的《金石錄後序》更是成為歷代史學家們考究的物件。  其他才女著作的普及度較狹隘,而李清照詩詞的普及度更廣,並且她對中國古文物的研究有著傑出貢獻,這便是她的風頭能蓋過其他才女的最大原因。第二、她的浪漫愛情曠古絕今  李清照和其他才女相比有著不錯的姻緣,她與丈夫趙明誠情誼相投又是一見鍾情,在當時更是一段才子配佳人的傳奇佳話。婚後的李清照更是因為有了愛情的滋養,寫出了更多的千古名篇,最著名的當然是那首《一剪梅》“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她與丈夫的感情久久縈繞於她的心上,剛從眉間消散,卻又湧上心頭,這樣的愛情怎能不令人嚮往?  相比之下,其他才女的感情就要顯得坎坷。蔡文姬結了三次婚,雖然三次婚姻也似乎都充滿了傳奇色彩,但仔細咀嚼,不難發現,蔡文姬每次出嫁幾乎都是身不由己迫不得已,她沒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當然弱過李清照許多。  卓文君能夠不懼世俗,與司馬相如私奔,放到現代社會,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可是在當時卻是一段“恥事”,因此,在以前的年代,卓文君或許會因為這個原因,而被李清照所比下去。  放到近代,張愛玲的戀人胡蘭成是出了名的風流浪子,或許也有讀者會“厭屋及烏”而不太喜歡和胡蘭成曾經有過一段戀情的張愛玲吧。他們之間的故事,自是沒有趙明誠與李清照般充滿了浪漫色彩更令人嚮往。  李清照與趙明誠的一段令世人傳唱的愛情佳話,也是她名氣蓋過其他才女的一個原因。

    第三、她的愛國熱情令人敬佩  李清照雖然只是一個婉約詞人,可是她也有著與豪邁詞人一樣的豪情壯志。她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既強烈諷刺了面對金人進攻無所作為的宋朝政府,也無比強烈的激勵當時的有識之士奮起反抗。那首《漁家傲》“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古往今來一直激勵著世人勇往直前。  她雖然只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弱女子,可是她的詞中卻透露出一種巾幗不讓鬚眉的豪邁氣勢!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李清照雖不能親身實踐,可是她的精神心靈卻無不流露出“俠之大者”的莊嚴氣勢!  相比之下,卓文君、謝道韞等極少探出閨閣的才女,在為國為民這一層面上,著實已經輸給了李清照太多太多。而上官婉兒,她是武則天的重臣,有著“巾幗宰相”的美譽,在愛國、為國這一層面上雖是高於李清照一等,可是在前面提到的詩詞傳唱度中,她已經不如李清照許多了,所以即使有著宰相官職的彌補,她的才氣,依然掩蓋不住李清照。  李清照,她不只是一個熱愛詩詞、貪圖兒女情長的小家碧玉形象,更是有著遠大抱負與理想的巾幗英雄,這一點又讓她的人格魅力昇華了一個檔次。

    第四、她的休夫舉動驚撼世人  在趙明誠逝世後,為了在戰火中保護與趙明誠一起收藏的文物,李清照顧全大局,下定決心再嫁他人,此人叫做張汝舟,可是婚後,李清照才發現,張汝舟原來想要的只是自己手裡的文物,這些文物是李清照與心愛之人一起收藏的,她寧願死也不願將文物交給張汝舟。為了得到這些價值連城的文物,張汝舟甚至對李清照施加虐待。  而李清照在面對一個不愛自己甚至虐待自己的男人之時,她能夠毅然決然的站出來,留下一紙休書狀告官府。在宋朝,女子有如此跨越禮法的行為,自是免不了牢獄之災,可是李清照不怕,她就是敢於拋棄世俗理念,打破常規在別人不敢下筆的地方痛下筆墨。  李清照休掉了自己的丈夫這種摒棄男尊女卑觀念的精神,放到現代為她擔當“千古第一才女”名號加分不少。  做個對比,班昭,為兄長班固續寫《漢書》,這是非常值得令人敬佩的一件大事,可是班昭自己曾著有《女誡》。裡面不斷宣揚著男尊女卑的觀念,提倡“三從之道”和“四德之儀”。  在古代宋明理學開始對女性行為嚴加規範的那段時間,班昭的《女誡》是非常迎合時代潮流的,可是放到現在,卻少不了讓人嗤之以鼻。男女是否平等,這是評判一個社會是否步入現代化的最重要準則,而班昭的《女誡》卻極力宣揚女性應當保持卑微地位,勤勤懇懇侍奉丈夫、公婆。  這樣的理念放到現在,誰會接受呢?如果讓你選擇,你是會選擇倡導男女平等的李清照,還是宣揚男尊女卑的班昭呢?  同時,李清照的休夫舉動,不僅在現在大受讚歎,在當時也是俘獲了眾多百姓對她的敬仰。李清照休夫後被判牢獄之災,而沿街百姓因為佩服她的舉動,紛紛向官府為李清照求情,官府拗不過眾多百姓的請求,特意為李清照減刑。從這一點也能看出李清照在當時的影響力。  為男女平等社會的建立貢獻一份力,這也是李清照力壓群芳的一大原因。總結  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的名號,當然不止侷限於一個簡單的“才”字,她的人生不僅有詩情畫意,更有著濃濃的愛國之思,同時她的骨子裡時時刻刻透露著對男尊女卑社會的強烈抨擊,而那段令人神往的傾城之戀,也為她加分不少。如此種種相加在一起,便誕生了“千古第一才女”!

  • 9 # 論鑑

    李清照很有才,留下了大約六十首婉約詩詞,作品賞心悅目,才思雋永,很多佳句千年傳唱膾炙人口,具有很高的美學、文學、和藝術價值。但要說第一才女這個稱號,無論如何算不上。如果把她和東漢班固妹妹班昭相比,無論才華、人品、藝術修養還是社會貢獻,都弱爆了,可以說根本不是一個級別。如果說班昭是相當於鍾南山級別的頂級專家學者,那麼李清照只相當於一個才華橫溢的文藝女青。

    1,

    多才多藝,落花絕塵。

    班昭:公元49~120年,名姬字惠班,今陝西咸陽人。漢代大文豪班彪之女,大哥班固,和司馬遷並列漢代最出色史學家,二哥班超,就是我們小時候課文裡所出現的張騫、班超出使西域的班超,官拜定遠侯,威震西域三十年。

    班昭不僅是才冠海內的文學家,其代表作《東征賦》在中國漢文化史上佔據一定地位,文學藝術價值含金量要遠超李清照的詩詞。在當時,班昭是皇后和貴妃們老師,才學之高,不僅當時號稱"海內大儒"的馬融,心甘情願拜伏在班昭閣樓下,聽其述講,就連漢和帝也經常向班昭取經問道。這種殊榮,古今在無第二人。

    除文學外,班招還是有史記載以來學識最為豐富的女史學家。受皇帝之託,編撰完《漢書》,從此讓歷史得以完整流傳。中國《二十四史》中,《漢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前四史,史學價值無出其右,根本就不是幾首詩詞曲賦能比。

    同時班昭還是一位醫學大家,發明了抗生素,一生致力於神經元組織領域研究,對於神經萎縮導致的疾病,做出了分門別類住著述,也是世界上第1個成功畫出腦部組織的人,國外醫學奉為"神經科"之母。

    同時她還是一位擁有高超智慧的頂級政治家。在漢和帝前後,貢獻的許多治國理政方略卓有成效。漢和帝駕崩以後,鄧皇后對其也是尊重有加,經常邀請她入宮參政,探討"治國、理政、平天下"智略。還專門封他兒子曹成為關內侯,"與相平齊"。史書記載,僅單論班昭政治智慧,絕不疏於一代女皇武則天。

    這其中,挑出來任何一樣,李清照和名副其實第一才女班昭根本沒有可比性,是不是這樣?

    2,

    德操嫻淑 天下垂範

    班昭丈夫曹世叔去世時班昭只有十幾歲,清清白白一直守寡到去世。即便是位高尊崇,行走宮中,也一直謙卑慎行。並引導後宮"知教誨,明婦禮",上至鄧皇后,下至宮女都被教誨要準確定位女性地位,孝敬父母相夫教子,哪怕是大權在握,也要少幹牝雞司晨之事。

    我們再來看一看李清照人品和一生。

    出生山東章丘書香世家,嫁夫趙明成。金國入主中原,流居南方。趙明成死後,改嫁渣男張汝州。後發現張汝州有嚴重家暴騙取錢財時,檢舉揭發張汝州堅決離婚,70歲淒涼辭世。

    除了本身為一代女詞宗外,還好賭,賭場裡的豪氣和賭術之高,讓無數男人汗顏。在她傳世文字中,有兩篇是根據自己在賭場實際心得所留下來的。一篇《打馬賦》,一篇《打馬心經》,"打馬",是宋代當時十分流行的一種賭博。她賦記中還記載自己:於性喜博,凡所謂博者均耽之晝夜。每忘寢食,自南渡來流離遷徙,盡散博具。賭癮之大,經常忘掉吃飯和睡覺。

    除了賭,酒不離身,酒不離詞。從小就喜歡喝"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丈夫不在家喝"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迎袖"。菊花開了喝,"不如隨風樽前醉,莫負東籬菊瑞黃"。梅花開了不能不喝"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顛沛流離也要喝"三杯兩盞淡酒,怎抵它,晚來風急"。最後想喝就喝,"昨夜風疏雨驟,濃睡不消殘酒"。

    我們設身處地想一想,別說在三從四德的古代,就是放在當下過日子,這樣除了"廢寢忘食"的賭,剩下就是"喝"的女人,有幾個男人受得了?有幾個男人願意這樣過日子?又怎麼透過言傳身教教育好自己兒女?

    所以說不要被影視劇、演繹等經過加工的藝術所迷惑,真實李清照除了會寫點詞,做人是很差勁的。

  • 10 # 毓秀閣

    作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一名才華橫溢的女詩人、女詞人,李清照自然能夠憑藉她的文學作品以及其中所蘊含的個人體感而被稱為千古第一才女。原因如下:

    首先,就其創作風格上來看,她把婉約詞風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無論是前期的明亮輕快,還是經歷亂離後的灰冷凝重,易安詩詞都包含著女性輕柔細膩的心思特點。她熱愛且親近大自然,所以能充分運用身邊最普通平常的事物以及生活化語言來表達複雜情感。她的作品輕麗而不柔靡,時常讓人感覺到她對世間情態的體感變化。可以說,前後兩個時期不同風格的出現,正好能夠說明她有著獨特的審美視角以及對世間萬物的溫情包容。因此,鑑賞易安詩詞,能很好地瞭解一代女文豪從甜蜜到辛酸的體驗過渡發展史,也能為其婉約精妙、靈活生動的語言而吸引,從而更加欣賞她由內而發的溫婉氣質。

    其次,就其作品創新性來講,李清照詩詞一點都不賴於男性文人群體,她不僅在柳永、蘇軾等人之後為詞地位的提高作出了有益貢獻,而且也略微突破了傳統的創作方式。比如《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中最為人所知的“應是綠肥紅瘦”一句,就包含了至少兩種含義,一種是從句子表面上看所突出的惜春懷春的隱秘情感,另一種則是對於“紅”“綠”兩種顏色的形象對比,她用“肥”“瘦”二字襯托兩種顏色,正體現出她創作的別出心裁;又比如像詩歌《夏日絕句》中的“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一句,乍一看,竟然頗有由愛國志士抒發出來的壯志豪情,一點也不像女性那般溫婉柔麗。所以,李清照的詩詞是成功的,是有創新意義的。

    最後,就其後世影響來說,李易安也能當得起“千古第一才女”的稱號,因為無論是在封建時期,還是近代現代,只要提及女性文學家,大多數人想到的都是李清照,可見其名聲之高;而且在易安創作之後的千百年來,借用並運用其事蹟與作品的不計其數,有利用來豐富其他文學作品,以加強主旨觀點的,也有專門為李清照立傳,研究李清照生平和創作的,更有現代娛樂方式如音樂歌曲在歌詞上引入她的詩詞的。

    總之,李清照對後人的影響毋庸置疑,她以她的品格性情、豐富想象力和創新創造能力獲得了千千萬萬後人的認可和喜愛,無論是講知名度,還是人氣,她在中國古代眾多女文學家中都是脫穎而出的。由此,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的稱號也就自然沒有爭議了。

  • 11 # 龍向輝

    千古才女李清照,

    寫詩作詞最周到。

    若是不信你查證,

    絕世聰明為人孝。

  • 12 # 江湖夜雨92

    謝邀。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的稱號有沒有爭議呢?李清照不僅是蘇門弟子家的嬌小姐,更是宰輔之家的官太太。她不但飲譽詞壇,名動京師,而且還是一位愛憎分明,個性獨立,不畏權勢,富有見識的女中豪傑。她巾幗不讓鬚眉,的確堪稱千古第一,為什麼這樣說呢?

    她雖為弱女子,卻富有見識,蔑視權貴,不浴血奮戰,反而倉惶南逃。

    李清照生於北宋晚期,東京汴梁被元軍攻破後,那些士大夫們不去奮力抵抗,反而簇擁著高宗,只恨爹孃少生兩隻腳,一日千里,紛紛南躥。李清照睹此現狀,憤然寫下絕句《夏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首詠史詩不是在評價項羽,它無情諷刺了權貴不顧百姓死活,沒有氣節,厚顏無恥的軟骨頭行為。皇帝衝鋒在前,大臣隨其後,士兵旋其踵,遭殃的是百姓,在後面哭喊著逃亡。

    李清照坐在船上,只有感嘆,只有在夢中和天地對話,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我已至窮途末路,詞寫的那麼好,卻有何用?不能用世的苦悶,縈繞於胸。

    到了江南,她寫下了大量懷念故鄉,故國的詞。“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淫,點滴霖淫,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物是人非,欲語淚先流”。

    她還寫下一首詩來警醒士大夫,厲兵秣馬,收復失地,“南渡衣冠欠王導,北來訊息少劉昆”。無奈當時的上層,大多貪生怕死,即使他的丈夫趙明誠,作為州長,聽到軍內有人反叛,半夜坐在筐中,讓人把他系下城去。

    她的詩不多,但攝人心魄,氣勢豪邁,可以想見其為人。“往來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過釣臺”,“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四十洲”,“今看花月混相似,安得情懷似昔時”。

    她開創了詞壇的“微觀世界”,寫景言情,曲折細膩,含蓄蘊藉,一時,眾人爭誦,人稱易安體。

    一首《如夢令》傳唱到今天,有多少人能領回,詞人含而不露的內心憂傷?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舊。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突如其來的,是大自然的風雨,還是人生的風雨?借酒消愁愁更愁,只好問問卷簾人,卻說,一切依然美好。知道嗎?知道嗎?落花流水,春已歸去,人已憔悴,繁華不再,有多少還沉浸在醉生夢死,歌舞昇平之中,正是林升的,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無限淒涼,有誰知?卻又妙在含蓄,尺幅之中,深藏多少曲折。

    詞人很少用典故,她善於寫生活場景,甚至以對話入詞,用語平淡,卻能營造出清新的意境,表達出真摯的感情。“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限好”“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愉悅之情,溢於言表。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相思之情,刻骨銘心,刻畫細膩,無與倫比。

    她的丈夫趙明誠不服氣,自己做了五十首,把李清照的其中一首放在中間,讓別看,人家指出還是“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最好。

    雖處憂患志不屈,人品自是第一流。

    李清照的公公趙挺之,曾官至尚書右僕射,相當於宰相,趙家權傾朝野,門庭若市,趙明誠也被封為京官,後被奸臣蔡京誣陷,一家人都被罷免官職,回到山東老家。

    李清照沒有貴族嬌小姐的脾氣,沒有牢騷滿腹,沒有垂頭喪氣,憤世嫉俗,一蹶不振。他堅持著做人的骨氣,品格。自號為易安居士,來自於陶淵明的“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意為條件再苦,自己也心安意足。

    他和丈夫散盡家財,換來金石字畫,經史古籍,品鑑賞讀,他博聞強記,那一個故事出自那一頁,都銘記在心。

    結束語:他的詞集《易安詞》可惜已散失,只留下《珠玉詞》,後人評價,如大珠小珠落玉盤,被譽為婉約之宗。李清照不僅是美女,更是才女,然而更因她第一流的品格,見識才更可愛。德藝雙馨,才使人芳香四溢,名流千古。看看今天的歌手的修養與人品,會讓人大跌眼鏡。

  • 13 # 玉竹明月

    雖然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李清照擅長書畫,通曉金石,尤以詞著稱,與辛棄疾並稱“濟南二安”, 是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千古第一才女”的美譽也絕非浪得虛名。

    首先,出身書香門第。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其父李格非是“蘇門後四學士”之一,做過京官,精通詩文,深受蘇軾的賞識,良好的文化基因和家庭背景,註定了她終將不平凡的人生。

    其次,年少名揚京城。在同齡人還在玩耍時,李清照已有名氣,《點絳唇·蹴罷鞦韆》(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把一個少女的嬌羞、好奇之感刻畫得淋漓盡致,令人拍手稱快,也反映了她少年時期生活優越,活潑靈動的一面。《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更是讓她名揚京城,詞風清麗,柔婉靈動,自成一派。

    再次,新婚琴瑟和鳴。李清照與趙明誠的婚姻起初是黨爭之下的政治聯姻,卻因兩人志趣相投而琴瑟和鳴。李清照擅長詩詞文章,趙明誠沉迷金石收藏,新婚初期的兩人,志同道合,不理世俗紛爭,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開始編寫《金石錄》。李清照這一時期的詞作多寫閨門之情, 比如《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纏綿哀怨,顧影自憐。

    最後,晚年漂泊無依。因為黨派之爭,李清照的父親和公公先後失勢,丈夫身故,國破家亡,李清照顛沛流離,孤苦淒涼,獨自整理《金石錄》。詞風轉為悽愴沉鬱,如《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她摒棄生僻華麗之辭藻,運用白描手法的樸素之美,真實細膩展現了亂世飄零的悽苦之情。後期的她充滿家國情懷,也曾留下了“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豪邁詩句。

    李清照愛喝酒,有人說她不是在喝酒,就是在寫詞,“沉醉不知歸路”、 “濃睡不消殘酒”,多處寫到醉酒,李白“莫使金樽空對月”,蘇軾“把酒問青天”,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貌似文學創作離不開酒的助力,當然文學作品都有渲染氣氛的誇大成分。

    綜上所述,李清照出身書香門第,文化底蘊深厚,年少成名,風格清麗婉約、靈動灑脫。晚年遭逢變故,國破家亡,亂世飄零,作品風格驟變,不再拘泥於兒女之情的小天地,詩詞格局和思想得到了昇華,奠定了她“千古第一才女”的地位。

  • 14 # 妖鬼雜談錄

    在古代,女子能夠得到教育是是一件奇事,自然而然李清照就成為了一代才女,不過說她是千古第一才女有點過分,對其他幾位並不公平。

    先介紹一下李清照,從小就深受家庭影響,書香門第也造就了李清照獨有的氣質,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

    才有了我們語文課本上那麼多李清照的詩詞,文字美,人也很美。

    不過說她是千古第一才女,後面加個之一是可以的,千古以來,除了李清照,還是有不少才女出沒。

    在古代,中國有四大才女,分別是卓文君(漢代才女, 善鼓琴,貌美如花)、蔡文姬(大文學家、大書法家)、上官婉兒(東漢著名女史學家、文學家),其次就是李清照了。

    所以說,如果把李清照作為第一才女,顯然是不公平的。

    另外,在中國近代史上,也時常有才女出現,比如我瞭解的

    張愛玲,寫劇本寫小說寫散文,張愛玲無不拿手。

    同樣的還有同時期的林徽因,她還被後人評為近代第一才女,對她的瞭解,除了散文小說之外,她的感情故事也是讓人刻骨銘心。

    徐志摩視她為“唯一靈魂伴侶。金嶽霖形容她宛如“人間四月天”。

    如此才貌出眾的女子,才會得到三個男人的終身青睞。

    綜上所述,李清照是千古第一才女,這個稱號不完全準確,不可否認李清照是位才女,而是中華五千年來,被稱為才女的太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該不該離家三年從事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