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果果de果優選

    常見危害馬鈴薯的地下害蟲有金針蟲、地老虎 、蠐螬等,主要在苗期危害。金針蟲生活在地下60釐米以下的土壤中,幼蟲適宜活動的地溫為7〜11℃, 地溫超過17°C時,逐漸下移減輕危害,它主要在播種後出苗 前危害種薯和根系。地老虎是雜食性害蟲,在馬鈴薯幼苗10 釐米以前危害種薯和莖,地老虎可把近地面的莖咬斷。 擠贈是 一些相對大的甲蟲的幼蟲,長度可達5釐米,它們有健壯而卷 曲的身體且胸部長了小足,帶來的經濟損失是使地下塊莖形成較深的空洞。

    防治要點:

    ①土壤處理:用30%辛硫磷微囊懸浮劑,持效期長達120 天。施藥量及方法:1200克/畝;溝施噴霧後馬上覆土效果最 好。

    ②噴施:對3齡以下地老虎可噴施40% 的辛硫磷800倍液或2。 5 %溴氰菌酯乳油2000倍液或5 %的來 福靈乳油2000倍液;

  • 2 # 玲兒de鄉村生活

    1、結合春、秋耕地,人工跟犁拾蟲。改春天翻地為秋、冬季翻地並儘量深翻,可把越冬幼蟲翻到地表使其風乾、凍死或被天敵捕食,防效明顯。

    2、清潔田園 清除田間、田埂、地頭、地邊和水溝邊等處的雜草和雜物,並帶出地外處理,以減少幼蟲和蟲卵數量。

    3、嚴禁使用未腐熟的畜糞如生雞糞、生豬糞、生鴨糞等有機肥料,以防止招引成蟲產卵。

    4、蠐螬、螻蛄、金針蟲都能透過誘殺成蟲,減少蟲源。在成蟲盛發期,用燈光誘捕成蟲,集中殺滅。 

    土豆地下害蟲化學防治  

    1、用毒土和顆粒劑:播種時每畝用1%敵百蟲粉劑3-4公斤 ,加細土10公斤摻勻,或用3%呋喃丹顆粒劑1.5-2公斤等,順壟撒於溝內,毒殺苗期危害的地下害蟲。或在中耕時把上述農藥撒於苗根部,毒殺害蟲。

    2、灌根:每畝用毒死蜱300毫升對水50公斤或用40%的辛硫磷1500-2000倍液,在苗期灌根。

    3、毒餌:用上述農藥,摻在炒熟的麥麩、玉米或糠中,做成毒餌,在晚上撒于田間。

    以上就是土豆地下害蟲的防治方法。

    希望可以對您有幫助

  • 3 # 種土豆的小陳陳

    一.危害馬鈴薯的地下害蟲主要有以下幾種:

    1.螻蛄(也叫拉拉蛄、土狗子)用口器和前邊的大爪子(前足)把馬鈴薯的地下莖或根撕成亂絲狀,使地上部萎蔫或死亡,也有時咬食芽塊,使芽子不能生長,造成缺苗。在土中串掘隧道,使幼根與土壤分離,透風,造成失水,影響苗子生長,甚至死亡。在秋季咬食塊莖,使其形成孔洞,或使其易感染腐爛菌造成腐爛。一般有機質較多、鹽鹼較輕地裡的螻蛄危害猖獗。

    2.蠐螬(也叫地蠶)金龜子的幼蟲。主要危害地下嫩根、地下莖和塊莖,進行咬食和鑽蛀,斷口整齊,使地上莖營養、水分供應不上而枯死。塊莖被鑽蛀後,導致品質喪失或引起腐爛。成蟲還會飛到植株上,咬食葉片。蠐螬及其成蟲都能越冬,在土中上下垂直活動,喜歡有機質,喜歡在騾馬糞中生活。成蟲夜間活動,白天潛藏於土中。幼蟲具有假死性。

    3.金針蟲(也叫鐵絲蟲)是叩頭甲的幼蟲,以幼蟲危害為主,春季鑽蛀芽塊、根和地下莖,稍粗的根或莖雖很少被咬斷,但會使幼苗逐漸萎蔫或枯死。秋季幼蟲鑽入塊莖,在薯肉內形成一個孔道,降低了塊莖的品質,有的還會引起腐爛。金針蟲的成蟲和幼蟲,均可鑽入土裡60釐米以下的地方越冬,鑽入時留有蟲洞。成蟲晝伏夜出,具趨光性。

    4.小地老虎(俗稱土蠶、地蠶)以幼蟲危害性大,小地老虎主要危害馬鈴薯幼苗,在貼近地面的地方把幼苗咬斷,使整棵苗子死掉,並常把咬斷的苗拖進蟲洞。幼蟲低齡時,也咬食嫩葉,使葉片出現缺刻和孔洞。它也會在地下咬食塊莖,咬出的孔洞比蠐螬咬的小一些。四)小地老虎(俗稱土蠶、地蠶)以幼蟲危害性大,小地老虎主要危害馬鈴薯幼苗,在貼近地面的地方把幼苗咬斷,使整棵苗子死掉,並常把咬斷的苗拖進蟲洞。幼蟲低齡時,也咬食嫩葉,使葉片出現缺刻和孔洞。它也會在地下咬食塊莖,出的孔洞比蠐螬咬的小一些。小地老虎喜歡小地老虎喜歡溫暖潮溼的溫暖潮溼的環境,田間覆蓋度大、雜草多、土壤溼度大的地方蟲量大環境,田間覆蓋度大、雜草多、土壤溼度大的地方蟲量大。。成蟲成蟲具具有趨光性和趨糖蜜性。有趨光性和趨糖蜜性。

    5.黃螞

    蟻,該蟲為馬鈴薯主要的地下害蟲,危害時主要咬斷幼苗、咬食薯塊表面或鑽入薯塊內造成許多孔道,一般會導致馬鈴薯減產5%~20%。嚴重地塊每個薯塊都會受害,造成產量降低,品質下降。

    二、防治措施二、防治措施上述幾種地下害蟲雖然種類不同,但它們都在地下活動,所以防治方法大體一致。上述幾種地下害蟲雖然種類不同,但它們都在地下活動,所以防治方法大體一致。((一)農業防治一)農業防治11.深翻土壤精耕細作造成不利於地下害蟲生存環境,減輕為害。秋季深翻地深耙地。破壞它們的越冬環境,凍死準備越冬的大量幼蟲、蛹和成蟲,減少越冬數量,減輕下年危害。.深翻土壤精耕細作造成不利於地下害蟲生存環境,減輕為害。秋季深翻地深耙地。破壞它們的越冬環境,凍死準備越冬的大量幼蟲、蛹和成蟲,減少越冬數量,減輕下年危害。22.清潔田園。清除田間、田埂、地頭、地邊和水溝邊等處的雜草和雜物,並帶出地外處理,以減少幼蟲和蟲卵數量。.清潔田園。清除田間、田埂、地頭、地邊和水溝邊等處的雜草和雜物,並帶出地外處理,以減少幼蟲和蟲卵數量。33.誘殺成蟲。利用糖蜜誘殺器和黑光燈、鮮馬糞堆、草把等,分別對有趨光性、趨糖蜜性、趨馬糞性的成蟲進行誘殺可以減少成蟲產卵,降低幼蟲數量。.誘殺成蟲。利用糖蜜誘殺器和黑光燈、鮮馬糞堆、草把等,分別對有趨光性、趨糖蜜性、趨馬糞性的成蟲進行誘殺可以減少成蟲產卵,降低幼蟲數量。

    4.4.人工捕殺。結合田間操作,如對新宮拱起的螻蛄隧道,可採用人工挖洞捕殺蟲、卵。人工捕殺。結合田間操作,如對新宮拱起的螻蛄隧道,可採用人工挖洞捕殺蟲、卵。((二二))藥劑防治藥劑防治

    11、種子處理。播種前用、種子處理。播種前用50%50%辛硫磷乳油,按種子重量辛硫磷乳油,按種子重量0.1%—0.2%0.1%—0.2%拌種,堆悶拌種,堆悶12—2412—24小時後播種。小時後播種。22、土壤處理:畝用、土壤處理:畝用48%48%毒死蜱或毒死蜱或50%50%辛硫磷乳油辛硫磷乳油500500克,兌水噴播種溝,或者兌少量水拌毒餌克,兌水噴播種溝,或者兌少量水拌毒餌15—2515—25公斤,均勻撒於播種溝內,然後播種、覆土蓋種;公斤,均勻撒於播種溝內,然後播種、覆土蓋種;或或畝用畝用5%5%毒死蜱或毒死蜱或3%3%辛硫磷顆粒劑辛硫磷顆粒劑4—54—5公斤,均勻撒於播種溝內,然後播種、覆土蓋種。公斤,均勻撒於播種溝內,然後播種、覆土蓋種。

    33、灌根:用、灌根:用4040%的辛硫磷乳油%的辛硫磷乳油15001500~~20002000倍液,在苗期灌根,每株倍液,在苗期灌根,每株5050~~100100毫升。毫升。

    44、毒餌誘殺:小面積防治還可以用餌料(麩皮、豆餅)等、毒餌誘殺:小面積防治還可以用餌料(麩皮、豆餅)等5kg5kg炒香,然後用炒香,然後用90%90%敵百蟲敵百蟲3030倍液倍液0.15Kg0.15Kg拌勻,加水適量,拌潮為度,每畝拌勻,加水適量,拌潮為度,每畝1.5-2.5Kg1.5-2.5Kg,,在晚上撒于田間。在晚上撒于田間。

    最後祝你種出高產漂亮的馬鈴薯。

  • 4 # 戶外老宋

    一、馬鈴薯常見地下害蟲發生及危害

    1.1 蠐螬

    蠐螬是鞘翅目金龜甲科幼蟲。金龜甲2年發生1代, 越冬成蟲5月中旬出土, 5月下旬產卵, 卵於6月中旬孵化後為害, 至10月中旬入土越冬。越冬蟲態既有成蟲、又有幼蟲, 以幼蟲越冬為主的年份, 翌年春季作物受害重。成蟲晝伏夜出, 具有趨光性, 偽死性和趨化性。白天潛伏於土中或作物根際、雜草叢中, 傍晚出土活動, 飛翔、交配、取食。幼蟲均有3個齡期, 全部歷期在土壤中度過, 蠐螬的活動與土壤溫度、溼度有關, 地溫達5℃時升至表土層活動, 13℃~18℃時活動最盛, 28℃以上則往深土層中移動躲避高溫。所以, 春、秋多在表土層活動, 夏季多在夜間和清晨上升至表土層危害, 中午往深土層避暑。土壤溼潤尤其是小雨連綿天氣危害加重。3齡幼蟲10 d可蛀食作物幼苗10~80株。在馬鈴薯田中, 蠐螬主要啃咬、鑽蛀馬鈴薯地下嫩根、地下莖和塊莖部分, 其咬食的斷口整齊, 可與螻蛄咬斷症狀相區別。咬斷的傷口易侵入病菌, 誘發病害。

    1.2 螻蛄

    螻蛄俗稱拉拉蛄、土狗子等。成蟲、若蟲都對馬鈴薯形成危害。螻蛄的成蟲和若蟲, 都是在地下隨土溫的變化而上下活動的。越冬時下潛1.2~1.6 m築洞休眠。春天, 地溫上升, 又上到10 cm深的耕作層危害。白天在地下、夜間到地面活動。夏季氣溫高時下到20 cm左右土壤活動, 秋天又上到耕作層危害。雨後或灌溉後活動加劇。螻蛄喜歡棲息在溫暖、溼潤、富有腐殖質的沙壤土和壤土內, 特別是低窪的水澆地或大量使用有機肥的地方。螻蛄的成蟲和若蟲咬食馬鈴薯的根莖, 導致萎蔫死亡。由於螻蛄是表土層活動, 多是自己開發的隧道, 導致幼苗和土壤分離, 使幼苗乾枯而死。秋季咬食馬鈴薯塊根, 形成孔洞, 傷口易感染造成腐爛。

    1.3 金針蟲

    金針蟲是叩頭甲科的幼蟲, 一般3年發生1代, 以各齡幼蟲和成蟲在土中越冬。越冬幼蟲早春即上升活動為害, 10 cm土溫7℃~12℃時是為害盛期, 超過17℃停止為害。6月產卵, 幼蟲越冬2次, 至第3年7月—8月老熟化蛹, 羽化, 成蟲當年不出土, 第4年春才出土活動。成蟲夜伏晝出, 白天潛伏在農田或田邊雜草中和土塊下, 晚上出來交配、產卵。水澆地、有機質豐富的地塊發生較多。金針蟲以幼蟲在土壤中危害馬鈴薯幼苗根莖部。危害時, 可咬斷剛出土的幼苗, 也可侵入已長大的幼苗根裡取食危害, 被害處不完全咬斷, 斷口不整齊。金針蟲幼蟲還能鑽蛀馬鈴薯塊莖蛀成孔洞, 降低了塊莖的品質。

    1.4 地老虎

    地老虎一年發生3代, 以少量幼蟲和蛹越冬。地老虎成蟲白天潛伏於土縫中、雜草等隱蔽處, 夜晚出來進行取食、飛翔、交配和產卵等活動。地老虎對黑光燈有強烈的趨性, 對食糖、蜜、發酵物有明顯趨性。幼蟲具有假死性, 在受驚時立即捲成“C”型。地老虎對馬鈴薯的危害一是指幼蟲在貼近地面的地方把幼苗咬斷, 導致整株苗子死掉, 二是幼蟲低齡時, 咬食嫩葉, 使葉片出現缺刻和孔洞。三是幼蟲咬食馬鈴薯塊莖, 傷口比蠐螬咬的小一些, 影響馬鈴薯品質。

    二、 防治方法

    馬鈴薯地下害蟲種類多, 常為幾種害蟲混合發生, 發生和危害時期也不一致。防治時, 要在掌握蟲情的基礎上, 根據害蟲發生的種類、密度等因素, 因地制宜採取相應的綜合防治措施, 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控效果。

    2.1 做好預測預報工作

    認真開展病蟲害預測預報, 可以有效地指導農民防治病蟲害, 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因此, 要組織專人調查和掌握地下害蟲發生規律, 預測發生期及發生量, 提前採取措施, 及時防治。

    2.2 農業防治

    施用腐熟的有機肥。農家肥經高溫堆漚發酵後, 殺死其中的卵和幼蟲。清潔田園, 消除田間、田埂、地頭、地邊和水溝邊等處的雜草和雜物, 並帶出田外處理, 以減少幼蟲和蟲卵數量。秋季深翻地深耙地, 破壞越冬害蟲的越冬環境, 凍死準備越冬的大量幼蟲、蛹和成蟲, 減少越冬數量, 減輕下年危害。地下害蟲危害嚴重的地塊可透過灌水, 促使幼蟲向土壤深層轉移, 錯過幼苗最易受害時間。

    2.3 物理防治

    對於活動性不強、危害集中或有假死的害蟲, 如金龜子, 可以實行人工捕殺。對有趨光性的磷翅目及某些地下害蟲, 可利用誘蛾燈或黑光燈誘殺。利用害蟲的趨化性誘殺害蟲, 如用糖醋酒液誘殺小地老虎等, 可以減少成蟲產卵, 降低幼蟲數量。

    2.4 藥劑防治2.4.1 土壤處理

    施基肥前, 按1 m3糞肥用質量分數為50%的辛硫磷乳油50 m L, 兌水成100倍液噴灑毒殺蟲卵。苗床發現蠐螬時用90%晶體敵百蟲800~1 000倍液, 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 或40%樂果乳油1 000倍液灌根毒殺。地下害蟲危害嚴重的地塊, 每0.067 hm2用48%樂斯本 (毒死蜱) 乳油250 m L加水5 kg, 噴灑於50 kg細沙中拌勻, 製成毒土, 犁地時撒入犁溝, 也可撒於地表, 隨即耕翻耙耱, 或每0.067 hm2用48%樂斯本 (毒死蜱) 乳油450 m L與25%嘧菌酯 (阿米西達) 60 m L混合, 加水200 kg, 在播種時噴施與犁溝, 進行土壤處理, 可兼治絲核菌病;也可0.067 hm2用3%樂斯本 (毒死蜱) 顆粒劑2 kg, 或5%涕滅威 (神農丹) 2.5 kg或3%辛硫磷顆粒劑2.5 kg, 在播種時撒於播種溝內。馬鈴薯出苗後受害用48%樂斯本 (毒死蜱) 乳油1 500倍液噴灌。

    2.4.2 藥劑拌種

    拌種用50%辛硫磷按種子質量的0.2%拌種, 一般兌水量為用藥量的3~4倍, 還可兼治其他地下害蟲。

    2.4.3 灌根

    馬鈴薯脫毒苗被地老虎危害, 可用40%樂斯本 (毒死蜱) 乳油1 000倍液噴溼地表, 或每株澆藥液100 m L。

    2.4.4 使用毒餌

    用5 kg的穀子或麩皮炒半熟拌50%辛硫磷乳油100 g, 製成毒谷, 傍晚在作物行間開淺溝, 將毒谷拌入溝內, 可誘殺螻蛄等地下害蟲。

  • 5 # 荊愛超的生活vlog

    馬鈴薯從播種到收穫,在整個生長過程中,有許多害蟲對它進行危害。由於害蟲的危害,使馬鈴薯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組織受到損害,影響正常的生長,甚至造成死亡。

    特別是它的塊莖生長在地下,有許多害蟲喜歡吃它,把它咬成孔洞,影響它的品質,降低它的使用價值。不僅如此,這些害蟲在咬傷組織的同時,還帶來病害,或為病害入侵提供方便。所以搞好蟲害的防治,是使種植的馬鈴薯豐產豐收的重要保障。

    一、地下害蟲

    1、危害與習性

    (1)螻蛄也叫拉拉蛄、土狗子。螻蛄的成蟲(翅已長全的)、若蟲(翅未長全的)都對馬鈴薯形成危害。它用口器和前邊的大爪子(前足)把馬鈴薯的地下莖或根子撕成亂絲狀,使地上部萎蔫或死亡,也有時咬食芽塊,使芽子不能生長,造成缺苗。它在土中串掘隧道,使幼根與土壤分離,透風造成失水,影響苗子生長,甚至死亡。它在秋季咬食塊莖,使其形成孔洞,或使其易感染腐爛菌造成腐爛。

    螻蛄的成蟲和若蟲,都是在地下隨土溫的變化而上下活動的。越冬時下潛1.2~1.6米築洞休眠。春天,地溫上升,又上到10釐米深的耕作層為害。白天在地下,夜間到地面活動。夏季氣溫高時下到20釐米左右深的地方活動,秋天又上到耕作層為害。一般有機質較多、鹽鹼較輕地裡的螻蛄危害猖獗。

    (2)蠐螬也叫地蠶,是金龜子的幼蟲。在馬鈴薯田中,它主要危害地下嫩根、地下莖和塊莖,進行咬食和鑽蛀,斷口整齊,使地上莖營養水分供應不上而枯死。塊莖被鑽蛀後,導致品質喪失或引起腐爛。成蟲(金龜子)還會飛到植株上,咬食葉片。

    蠐螬及其成蟲都能越冬,在土中上下垂直活動。成蟲在地下40釐米以下、幼蟲在90釐米以下越冬,春季再上升到10釐米左右深的耕作層。它喜歡有機質,喜歡在騾馬糞中生活。成蟲夜間活動,白天潛藏於土中。幼蟲有3對胸足,體肥胖,乳白色,常捲縮成馬蹄形,並有假死性。

    (3)金針蟲也叫鐵絲蟲,是叩頭甲的幼蟲。以幼蟲為害,春季鑽進芽塊、根和地下莖,稍粗的根或莖雖很少被咬斷,但會使幼苗逐漸萎蔫或枯死。秋季幼蟲鑽入塊莖,在薯肉內形成1個孔道,降低了塊莖的品質,有的還會引起腐爛。

    金針蟲的成蟲和幼蟲,均可鑽入土裡60釐米以下的地方越冬,鑽入時留有蟲洞,春季再由蟲洞上升到耕作層。夏季土溫超過17℃時,它便逐漸下移;秋季地表溫度下降後,又進入耕作層為害。幼蟲初孵化出來時為白色,隨著生長變為黃色,有光澤,體硬,長2~3釐米,細長。

    (4)地老虎也叫土蠶、切根蟲。以幼蟲為害。成蟲是一種夜蛾,分小地老虎和黃地老虎等多種。地老虎主要危害馬鈴薯等作物的幼苗,在貼近地面的地方把幼苗咬斷,使整棵苗子死掉,並常把咬斷的苗拖進蟲洞。幼蟲低齡時,也咬食嫩葉,使葉片出現缺刻和孔洞。它也會在地下咬食塊莖,咬出的孔洞比蠐螬咬的小一些。

    地老虎的幼蟲,是黃褐、暗褐或黑褐色的肉蟲,一般長3~5釐米。小地老虎喜歡陰溼環境,田間覆蓋度大、雜草多、土壤溼度大的地方蟲量大;黃地老虎喜歡乾旱環境,對溼度要求不高,夏季怕熱。它們的成蟲都有趨光性和趨糖蜜性。

    2、防治方法

    上述幾種地下害蟲各不相同,但又有相同之處。它們都在地下活動,所以防治方法大體一致。

    (1)施用腐熟的有機肥。農家肥經高溫堆漚發酵後,殺死其中的卵和幼蟲。

    (2)秋季深翻地深耙地,破壞它們的越冬環境,凍死準備越冬的大量幼蟲、蛹和成蟲,減少越冬數量,減輕下年危害。

    (3)清潔田園,消除田間、田埂、地頭、地邊和水溝邊等處的雜草和雜物,並帶出地處處理,以減少幼蟲和蟲卵數量。

    (4)灌水。地下害蟲危害嚴重的地塊可透過灌水,促使幼蟲向土壤深層轉移,還錯過幼蟲最易受害時間。

    (5)誘殺成蟲,利用糖密誘殺器和黑光燈、鮮馬糞堆、草把等,分別對有趨光性、趨糖蜜性、趨馬糞性的成蟲進行誘殺,可以減少成蟲產卵,降低幼蟲數量。

    (6)藥劑防治

    ①土壤處理:地下害蟲危害嚴重的地塊,每畝用48%毒死蜱乳油250ml加水5公斤,噴灑於50公斤細沙中拌勻,製成毒土,犁地時撒入犁溝,也可撒於地表,隨即耕翻耙耱,或每畝用48%毒死蜱乳油450ml與25%嘧菌酯60ml混合,加水200公斤,在播種時噴施與犁溝,進行土壤處理,可兼治絲核菌病;也可每畝用3%毒死蜱顆粒劑2公斤,或5%涕滅威2.5公斤或3%辛硫磷顆粒劑2.5公斤在播種時撒於播種溝內。馬鈴薯出苗後受害用48%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噴灌。

    灌根部每株澆藥液100毫升。馬鈴薯脫毒苗被地老虎危害,可用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噴溼地表。

    ⑦使用毒餌。用5公斤的穀子或麩皮炒半熟拌50%辛硫磷乳油100克,製成毒谷,傍晚在作物行間開淺溝,將毒谷拌入溝內,可誘殺螻蛄。

    ⑨噴藥。地老虎幼蟲在三岑前用90%敵百蟲8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和5%來福靈乳油2000倍液噴施。

    二、蚜蟲

    蚜蟲,也叫膩蟲。直接危害馬鈴薯的蚜蟲種類很多。

    1、危害與習性

    蚜蟲對馬鈴薯的危害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直接危害。蚜蟲群居在葉子背面和幼嫩的頂部取食,刺傷葉片吸取汁液,同時排洩出一種粘物,堵塞氣孔,使葉片皺縮變形,幼嫩部分生長受到妨礙,可直接影響產量。第二種是在取食過程中,把病毒傳給健康植株(主要是桃蚜所為),不僅引起病毒病,造成退化現象,還使病毒在田間擴散,使更多植株發生退化。這種危害比第一種危害造成的損失更為嚴重。

    蚜蟲有遷飛的習性。蚜蟲分為無翅蚜和有翅蚜。有翅蚜可隨風飛出很遠的距離。它的降落是有選擇的,喜歡落在黃色和綠色物體上,特別是黃色物體可以吸引它降落。多風和風速大,能阻止它的起飛和降落。銀灰色和乳白色對它有忌避作用。

    2、防治方法

    一般農民種植商品薯,對蚜蟲防治都不太注意,認為蚜蟲的危害並不太嚴重。可是種薯生產就必須搞好對蚜蟲的防治,不然生產出的種薯都會帶有病毒,會使下一年種植的商品薯造成田間退化而減產。

    (1)選好種薯田地點:根據蚜蟲的習性,選擇高海拔的冷涼區域,或風多風大的地方做種薯生產田,使蚜蟲不易降落,減少傳毒機會。

    (2)種薯田要遠離有病毒馬鈴薯田:把種薯生產田建在與有病毒馬鈴薯田距離5~10公里遠的地方,以避免蚜蟲短距離遷飛傳毒。

    (3)躲過蚜蟲遷飛高峰期:掌握蚜蟲遷飛規律,躲過蚜蟲遷入高峰期,比如採取選用早播種或進行錯後播種等方法,可以減輕蚜蟲傳毒。

    (4)藥劑防治

    在生長期用藥劑噴霧殺蚜。可選用有效成分為5%的來福靈、25%的敵殺死、2.5%的速滅殺丁、2.5%的功夫乳油等農藥,每畝用10~15毫升,加水50升,進行田間噴霧。根據蟲情,隔10天再噴一次。也可選用50%抗蚜威可溼性粉劑1000-2000倍液,40%樂果乳油1000倍液進行防治

  • 6 # 老周說三農

    春季危害馬鈴薯的地下害蟲主要有哪些?如何綜合防治?

    為害馬鈴薯的害蟲很多,有地下的、地上的。地下的有地老虎、蠐螬、金針蟲、螞蟻,主要危害幼苗和塊莖,地上的有塊莖蛾、二十八星瓢蟲、蚜蟲等,它們不但咀嚼莖葉,而且刺吸汁液,傳播病毒。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人工捕捉,及時清理田間殘枝和附近的雜草。對馬鈴薯塊莖蛾,在塊莖膨大期間培土,不使塊莖露出地面。收穫馬鈴薯時不讓塊莖在田間過夜,以免害蟲產卵。進行薯窖或者倉庫消毒。不要但疫區購買種薯。

    2、藥劑防治:地下害蟲,可以採用拌毒餌,撒毒土的辦法。用2.5%或者4%敵百蟲粉劑加入適量的麥麩拌均勻,在傍晚撒在有地下害蟲活動的地方。或者用4%敵百蟲粉劑,每畝1—2公斤加細泥土15公斤攪拌均勻,撒施在幼苗周圍,都有一定效果。對其他害蟲,用60%或者50%敵百蟲500—1000倍液。50%殺螟松乳劑1000—1500倍液,每隔半個月噴霧一次,在生長期間共噴霧三次,有一定效果。蚜蟲可以用50%滅蚜松1000倍液;也可以用機油乳劑300倍液、切削油200倍液、加樂果乳油1000倍液混合,每50公斤再加入50克洗衣粉作為粘附劑噴霧三次,效果很好。

    其他的防治方法有輪作、生物防治、利用黑光燈誘殺害蟲和機械防治等。

  • 7 # 鄂硒農技

    馬鈴薯地下蟲害不僅影響馬鈴薯的產量和品質,降低商品性,還會傳染各種病毒,不利於馬鈴薯整個產業的發展。在中國,目前常見的蟲害主要有地老虎、蠐螬、薊馬、葉蟬、塊莖 蝦、斑潛蠅等。下面,我們來看看各種蟲害的防治方法。

    1.地老虎: 地老虎又叫切根蟲,顧名思義,會咬斷馬鈴薯的根,使整株馬鈴薯死亡。地老虎的種類有很多,小地老虎、黃地老虎和白邊地老虎。地老虎尚處於幼蟲低齡時,會咬食嫩葉,使葉片出現缺口和孔洞。稍微成長後,會咬斷根部,也咬食塊莖,咬出的孔洞比蠐螬小些,影響產量和品質。

    防治方法:當發現地老虎蟲害後,要集中施用殺蟲劑,如80%敵百蟲可溼性粉劑500克加水溶化後和炒熟的菜籽餅20千克拌勻,在傍晚撒在幼苗根的附近地面上誘殺

    2.蠐螬:蠐螬和地老虎的危害行徑很像,只不過蠐螬是在地下為害馬鈴薯的根和塊莖,能把馬鈴薯的根部咬食成亂麻狀,把幼嫩塊莖吃掉大半,在老塊莖上咬食成孔洞,情況嚴重時,會造成田間死苗和毀滅性的災害。

    防治方法:防治蠐螬最常用也是效率最高的方法,就是施用農家肥時,經高溫發酵,使肥料充分腐熟、殺死幼蟲和蟲卵。也可以用毒士防治,用8%敵百蟲可溼性粉劑50克加水稀釋,然後拌入35千克細土中,可供1畝地使用,在播種時施人溝中即可起到防治效果。

    3.塊莖蛾:塊莖蛾的幼蟲會潛伏在葉片上蛀食葉肉,嚴重時嫩莖和葉芽常會枯死,幼株甚至死亡。在田間和貯藏期間幼蟲蛀食馬鈴薯塊莖,蛀成彎曲的隧道,嚴重時吃空整個薯塊,外表皺縮並引起腐爛。

    防治方法:可以透過一些耕作措施來減輕病害發生,如避免在最熱和最乾的季節種植馬鈴薯;灌溉防止土壤乾裂以阻止塊莖蛾接近塊莖;適當培土覆蓋塊莖,使用外激素誘捕和控制田間種群;使用殺蟲劑。薯塊貯藏期間,特別是種薯,可用生物製劑如蘇雲金芽孢桿菌處理或者使用桿狀細菌。同時,驅蟲植物、按樹或馬丹可保護貯藏的薯塊。入窖前對薯窖進行消毒,用二硫化碳按27克立方米庫容密閉燻蒸貯藏庫4小時,具體的用藥量可根據庫容大小相應增加或者減少。

    4.斑潛蠅:斑潛蠅繁殖能力強,一年能繁殖十幾代,成蟲和幼蟲均會造成很大的危害。幼蟲會潛入葉片,產生先細後寬不規則蛇形彎曲或盤繞的白色蟲道,蟲道內有交替排列整齊的黑色蟲糞。一般是一蟲一道,老熟幼蟲一天潛食量大。成蟲在葉片正面取食,雌成蟲刺傷植物葉片產卵,形成針尖大小近圓形的刺傷孔。刺傷孔初為淺綠色,後變白色,仔細觀察肉眼可見。葉片受害後葉綠素被破壞,影響光合作用,導致植株生長緩慢,發育不良。葉片中的幼蟲多時,白色蟲道連在一起,使整個葉片發白、脫落,空氣溼度大時葉苗。成蟲的交叉取食還可以傳播某些病害。

    防治方法:種植馬鈴薯前,要徹底清除菜田內外雜草、殘株、敗葉,並集中燒燬,減少蟲源基數;結合班潛繩老熟幼蟲爬出葉面或落入土中化蛹的特點。在播種前或生長期間,用水灌壤或勤翻動土壤,可消滅部分蟲蛹;根據斑潛繩具有趨黃光的習性,可以利用黃板誘殺斑潛蠅成蟲;當蟲害嚴重時,可選用18%阿維菌素乳油3000倍液、1.8%齊瑞蟎素乳油3000倍液、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5%卡死克乳油2000液、50%滅蠅胺水溶性粉劑2500~3500倍液、52.25%農地樂乳油1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防治時間掌握在成蟲羽化高峰的8~12時效果好,施藥間隔為4~6天。以上藥劑輪換交替使用,避免產生抗藥性。

  • 8 # 農業老徐

    一、選種。無論從外地調進的或自留的馬鈴薯種薯,使用前都必須經過選種。選擇無病蟲、無凍害、表皮光滑、新鮮、大小適中的薯塊作種薯。病薯、爛薯、畸形薯以及芽眼突起,表皮粗糙、龜裂等薯塊均不宜作種,根據試驗,在一定範圍內,種薯大小與最後產量成正比。小種薯所含營養物質少,長成的植株長勢弱,更有少數小薯還從退化株、病株或中途死亡的植株上收穫的,不但退化嚴重,而且還容易傳染病害,但都選大薯塊作種,用種量大,成本高,一般選50~100克大小的薯塊為好。如種薯不足,也不應低於15克,即每畝125~150千克。豐產地可用至300千克以上。

    二、切塊。切塊播種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節約種薯,打破休眠。切塊和削腚破皮,可以加速內部新陳代謝,促使早日發芽。切塊時必須注意切刀嚴格消毒。切刀帶菌,擴大侵染是十分驚人的。如果菌量充足,條件合適,切一刀病薯,再切30刀健薯,幾乎可以刀刀染病。切刀消毒的方法很多,從煮沸的食鹽水中換刀具,用火焰烤刀滅菌;化學藥劑有用75%酒精、0.2%昇汞水、5%石炭酸、0.1%高錳酸鉀、0.1 %度米芬(消毒寧),也可用苯駢咪唑44號、敵克松等藥劑浸泡種薯。在切塊消毒和淘汰病株方面,總結為“一看、二削、三切、四消”八個字。一看,即經晾種,輕微病薯發展為可見病薯後淘汰。二削,即由技術員或有經驗者削腚查病,剔去病薯。三切,即對經過檢查的健薯進行切塊。四消,即在切塊中發現病薯再用藥水消毒。也有簡化手續,不先削後切,而是每切一次消毒一次。經過認真消毒,其發病率可降低到0.1 %。

    三、催芽。春馬鈴薯催芽主要是提高土溫,可以因地制宜地選用溫床、冷床、溫室、塑膠薄膜覆蓋等方法。長江中下游應在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選背風向陽、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地點作催芽床。如屬釀熱溫床,必須用土將釀熱物與馬鈴薯隔開,排一層馬鈴薯,覆一層上,覆上以砂質壤土為好。種薯少、床面大的,以鋪一層為宜,床面不夠,亦可堆三四層,但堆放過厚易傷芽,上下各層芽的長度也不一致。堆完後上面覆土3~5釐米。春季氣溫低,蒸發少,上面又有覆蓋,澆水不宜過多,以免爛薯。催芽開始時溫度可以高至25℃左右,以後應控制在15~18℃。溫度太高,催出的芽細而長,如再遇高溼,還會引起爛薯、爛芽。

    四、施肥。馬鈴薯生長期短,吸收的肥料80%來自底肥,在馬鈴薯追肥的施肥技巧技術上,應掌握以有機肥料為主,無機肥料為輔,和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的原則。可以歸結為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多施鉀肥。

    防治土豆地下害蟲,應採取綜合防措施。尤其應選擇使用一些農藥殘留低的農藥,建議農業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

    農業防治

    1、結合春、秋耕地,人工跟犁拾蟲。改春天翻地為秋、冬季翻地並儘量深翻,可把越冬幼蟲翻到地表使其風乾、凍死或被天敵捕食,防效明顯。

    2、清潔田園 清除田間、田埂、地頭、地邊和水溝邊等處的雜草和雜物,並帶出地外處理,以減少幼蟲和蟲卵數量。

    3、嚴禁使用未腐熟的畜糞如生雞糞、生豬糞、生鴨糞等有機肥料,以防止招引成蟲產卵。

    4、蠐螬、螻蛄、金針蟲都能透過誘殺成蟲,減少蟲源。在成蟲盛發期,用燈光誘捕成蟲,集中殺滅。

    5、衝施金科德矽肥:抗根腐病,抗地下害蟲,土豆地瓜個頭均勻,光滑度好,不易倒伏。

    化學防治

    1、用毒土和顆粒劑:播種時每畝用1%敵百蟲粉劑3-4公斤,加細土10公斤摻勻,順壟撒於溝內,毒殺苗期危害的地下害蟲。或在中耕時把上述農藥撒於苗根部,毒殺害蟲。

    2、灌根:每畝用毒死蜱300毫升對水50公斤或用40%的辛硫磷1500-2000倍液,在苗期灌根。

    3、毒餌:用上述農藥,摻在炒熟的麥麩、玉米或糠中,做成毒餌,在晚上撒于田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是不是要勇於追求自己喜歡的人和事?失敗也不後悔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