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秋天來不來

    這兩部影片都指向一個共同的問題——難以解決的老齡化。

    老而不休,老而難休的狀況,未來在中國也會更加普遍。

    中年人破產加上失能老人,整個家庭基本岌岌可危,將會是巨大的社會問題,如果中國的醫療沒有進步,中年人的危機進一步加大。

    對於中年人,沒有什麼是不可以失去的,唯有時間。

  • 2 # 比奇堡的槓把子丶

    對於對於這件事我認為有以下觀點:

    1

    現在很多中年人,因為在年輕創業的時候吃了很多的路!現在事業有點成功了,就被外面的燈紅酒綠而吸引!養成了酗酒、賭博、包養情人的想法!

    2

    還有許多老闆在中年的時候破產,家裡的親戚也有一定性的因素!有道是: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到時候七大姑八大姨家的親戚找你幫忙進你公司上班!這樣的如果進去公司你很難一視同仁,並且這些人還會因為是你的親戚在管理上頂撞上司!在工作上中飽私囊!

    3

    很多老闆自己成功了就感覺自己無所不能!往自己不懂的方面,要投資、要投資、要發展,如果有人勸阻他!他還以為是你要阻礙他的發展!這些人往往在投資上最後輸得精光!

    4

    有的老闆認為自己的公司上市了就可以整天坐在電腦面前看看股票就可以了!居安不思危!往往就說的這些人,如果整天一直坐在那!有可能自己會被下面的人架空!自己的公司會被這些人往往會做空公司!等你反應過來的時候公司已經破產,或者在破產邊緣讓你無力迴天!

  • 3 # 傅道心

    這反應的是一個非常現實問題,子女養老問題。

    1、如果是獨生子女,夫妻雙方的父母就有4個,如果四個都沒有養老醫療保險等養老穩定收入手段,那夫妻雙方中年必然是壓力巨大的。如果其中任何一個出現重大疾病,相信作為子女哪個都不會放任不管,那必然帶來非常大的經濟負擔。有的甚至需要請人照顧,或者長期住院,這可能會大致中年夫婦的精力和財產基礎受到極大的限制。這是社會真實生活殘酷的事實。因此產生的悲劇太多了。

    2、另外可以從人力角度來看,一般的老人家都可以幫助家裡人帶帶孩子,做點家務深額的,如果老人家失能,那帶孩子或者家裡日常家務就要有熱來替代,這會給中年夫婦帶來非常多的限制,僱人也是需要經濟基礎的,不是哪家都能僱得起。也會導致中年人事業分心,極端的導致破產的。這也是一種無奈的事實。

    3、如何預防這種問題呢?如果年輕的時候,沒有做什麼準備,那這種負擔和壓力幾乎到了中年階段是必然的,雖然失能的不是多數,但即使是生幾場病,家裡人也是會感覺壓力很大,所以解決這種問題最科學大辦法就是年輕的時候,讓父母也做些準備,基本是哪個父母一輩都是有些儲備的,要提前讓父母留好養老的錢,畢竟有錢壓力會小很多。另外就年輕人自己也可以提前購買一些家庭保險,大病保險等,以防止老人家年老後出現重大疾病,至少有保險公司支援,職工社保和農村社保也是很好的手段,畢竟很多東西也是可以報銷的,商業保險和職工保險,互相補充購買,是最全面的。

    4、如果家裡已經出現了這種情況,那沒辦法,只能年輕人自己多勤奮一些,更多努力一些,世上沒有過不去的坎,父母是養育自己一輩子的人,我們必然要儘自己的能力去讓他們安度晚年,不要給自己留下什麼遺憾,這種遺憾不是用金錢能夠彌補的。一定要有對生活充滿信心,不要因為一時的壓力做錯的事情。該面對該承擔的責任必須要頂起來才行。

    生活就是這樣,會有很多的困難,但我們必須保持樂觀的精神,時刻奮鬥和努力,習大大都說過“擼起袖子好好幹”“幸福是靠奮鬥出來的”麼。

  • 4 # 生命練習者

    對於這個問題,你必須儘早考慮如何降低父母長輩長期失去自理能力的可能性。不要等到這麼一天再後悔。每個人都會老去,但老去前長期失去自理能力可能是最大的痛苦,就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經濟和思想壓力,只有儘可能提前預防,才能避免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局面。

  • 5 # 比從前快樂的你

    不僅失能老人 不管是家裡誰 只要進躺醫院 隨隨便便一個手術試試 還有孩子上學 補習班 各種各種 有了孩子 女方在全職 沒有收入 另一方的擔子就更重了 絕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 光個工資收入 真的是不夠 這幾年 大家都在尋求副業 擺攤什麼的 不敢遇見什麼大事 今年這疫情 多少大公司都倒閉了 很多人都頂不住

  • 6 # 達州型哥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所謂的“中年危機”其實在年輕人身上也可以看到,真正的中年危機除了年齡,還有心態,中年危機更多的是在於心態。只要心態好,哪有什麼危機不危機的?

    整個網路瀰漫著一層“中年危機”。保溫杯泡枸杞的梗經久不散、焦慮、油膩、禿頂、90後“中年危機”,等等。甚至可以說,“中年危機”屬於最近網路最熱的話題之一,引發了大部分60、70、80、甚至90後的惶恐。

      但是對此,與你們一樣,我也是聽夠了聽煩了。

    “中年危機”是什麼?

    “中年危機”在心理學上被解釋為“男人四十綜合徵”,意指一種特定的年齡現象,即在39-50歲或40-65歲之間,青春已不復,遲暮在眼前,人生有可能經歷事業、健康、家庭婚姻等各種關卡和危機。而現在不止男人,女人也存在著“中年危機”

    “中年危機”毛病在哪裡?

    所謂的中年危機,其實是一場慾望管理。

      約瑟夫· 坎貝爾有一句話:中年危機好比是當你爬到梯子頂端,忽然發現梯子架在錯誤的牆上。榮格的危機理論也提到:人到中年,之所以會有危機,是因為年輕時你對物質的追求,擠佔了追求精神價值的空間。

      到了中年,忽然才發現自己的人生並沒有目標,特別無趣且喪。過去,你覺得金錢、事業、房子、車子婚姻能帶給你安全感,可當這些離你越來越近後,在你手中後,你發現一切並沒想象中美好。

      因為心裡缺了那麼點東西,這點東西叫做自我價值感。

    什麼是自我價值感?扎克伯格講過一個故事:肯尼迪總統訪問美國宇航局太空中心時,看到了一個拿著掃帚的看門人,於是走過去問這人在幹什麼。看門人回答說:“總統先生,我正在幫助把一個人送往月球。”

      再看看自己,每天想的都是怎麼把老闆扔到月球上去。這種工作卻做了一輩子,想想多可怕。人這一輩子最大的危機是什麼呢?

      答案或許很簡單:我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也從來不曾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

    沒有人從一開始就知道如何做,只有當你工作時才變得逐漸清晰,你只需要做的,就是開始。在我們的社會里,我們並不經常做一些偉大的事,因為我們害怕犯錯。

    事實上,我們所做的任何事情將來都會有問題,但這不能阻止我們開始。

    人這一輩子,只有一件事是必須做的,那就是對自己負責。

    你若真心去做一件事,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中年以前不要怕

    中年以後不要悔

    你想懶散地騙過自己,還是想要更好的未來,都是你自己的決定。

    其實,壓垮我們的不是中年危機,而是我們自己。該抱怨的不是年齡,而是自己的心態。不要覺得自己是中年人,因為想做的事情還很多,而且還要越活越好,有什麼危機不危機的?所謂人到中年,不就是越來越知道自己有所為,而有所不為嗎?

    忽然想起電影《遺願清單》:一個窮老頭和一個富老頭知道自己快死了,於是富老頭決定出錢和窮老頭一起,把這輩子想做又沒做的事都做一遍。其中有句臺詞,實在令人思索良久。

    “我做過的事,並不是沒件都讓我問心無愧,但要是再來一次,我肯定還會那麼做的。”

    年輕時需要為三山五嶽拼盡全力,中年了更要為夢想繼續努力。人的潛能很大,柳傳志和任正非都是40多歲創業的,不要小看自己。人都是喜歡優秀的人,做自己喜歡的人就是要自己做到優秀。

    你若感到煎熬,你若感到迷茫,可能需要時間,可能需要自己找到答案。

    但請記住,中年不是你放縱的藉口,中年更不是你逃避的理由。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7 # 一阿曼一

    “如今社會,很多人的中年破產,從家有失能老人開始”你怎麼看?

    第一、一些人的中年破產,前期的自我規劃與決策才是起著決定作用的,因為青壯年時期,對擁有的個人資源的過度使用,決策偏差,最終到達中年的時候,幾乎已無可用資源,又出現決策偏差,陷入兩難境地。這才是真正出現中年破產的主要因素。

    第二、確實存在著家有失能老人,或許破產也是因家有失能老人開始,但這只是表面現象,老人的失能確實給中年人生活工作帶來了極大的麻煩或者限制,這隻能說有失能老人是一劑催化劑,主要還是前期對於未來的準備不足造成的。因為任何正常的家庭成員都會面對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過程,都會出現有老人需要奉養,孩子需要教育,家庭需要生活的情況,但這不是中年破產的主要原因,如果前期做出合理規劃,這些因素只能是拖累緩慢發展,而不是破產。

    第三、很多人就沒有盛產過,一直是在吃老本,或者最甚的啃老一族,久而久之進入中年,一旦出現老人失能,那必然是破產。所以說很多人的中年破產是從家有失能老人開始,表示不認同,就是因為這隻能是個催化劑型的條件因素,這種情況的出現加速了某種或某些沒有較好的規劃性或啃老的一批人破產的速度。

    總之,“如今社會,很多人的中年破產,從家有失能老人開始”,我個人是不能認同的,不管是什麼社會,只要沒有合理的規劃,到達一定的階段,必然走向破產,而家有失能老人只是最強的催化劑而已。

  • 8 # sz糊塗小老太

    這句話是老話,是很有道理,家中的老一輩不尊師重道,不尊老愛幼,不尊重別人,不尊尊教誨,不尊老敬賢,就一味地老子天下第一,一味地大男子主義,一味地自我享受不顧老人,不顧愛人,不顧孩子們。

    孩子們都看在眼裡,學在心裡,等他們長大了,也是一樣的德行,對愛人呼來喚去,不尊重父母,不管不問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形成了惡性迴圈。等他們的孩子輩孫子輩成長了也一個德行的。

    這樣會影響一個家族的家風得,所以有很多家庭有富不過三的說法。

  • 9 # 愛折騰的萬里

    感謝受邀回答這個問題。

    “如今社會,很多人的中年破產,從家有失能老人開始”我很贊同這句話,同時也贊同“一個家庭的破產,從生一場大病開始”。這兩句所描述的事件大致是相似的。都是從情感、責任、金錢這三方面的關係圍繞進行的。

    當80年代,獨生子女計劃實施後,很多家庭尤其是城鎮、城市,就只有一個孩子了。如今2020年了,第一批乃至之後的獨生子女早已經進入了中年了。從家庭構成上來說,同是獨生子女的雙方結婚,就面臨著有4個老人需要贍養的問題。房價普遍的高,是有目共睹的事,先別說去孝敬和照顧老人,就連房子,往往都是一個家庭父母積攢了大半輩子的積蓄買來的。當有了孩子後,花銷更是加大,如果都是在職工作,夫妻往往自顧不暇,甚至不得不把父母接來幫忙帶孩子。這是大多數中國家庭的生活現狀。

    中國的保險業起步較晚,市場普及率很低。而沒有保險保障的家庭彷彿就像沒上“車險”的車子一樣在“裸奔”,抵抗突發狀況的能力不強。雖然國家醫保普及率正逐年增加,但這對於大病突發狀況來說,能報銷的範圍、和程度也是杯水車薪。(這些都是從我知道的泛泛而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詢網上資料)。而看病難、看病貴,是我們每個人都面臨的問題,雖然醫改一而再再而三的改,但對於孩子發個燒、看個鼻炎,都要至少兩百三百的情況(大人大多不到萬不得已不去醫院,忍著),我們只能直呼“病不起!”

    當一個家庭裡出現失能老人,或重病大病患者時,就需要至少一個家庭成員去照顧。本身獨生子女的家庭,在原本還算是平衡緊迫的生活中,又得抽出個人力。如果兄弟姐妹多,還能彼此擔待、分擔一下,但4個老人2個孩子甚至再加上1~2個孫子孫女的家庭成員組成中,人手是極其不夠的。整個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情感、金錢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與挑戰,這好比一根彈簧已處在了最大的變形處。“有啥別有病,沒啥別沒錢”,道出了我們每個家庭最質樸的心聲。

    在面對災難性的事件時,人總是會或多或少的抱有僥倖心理,甚至盲目自大,這是人的常態反應。疫情下的美國就是個典型的代表,特朗普是典型中的典型。在歲月靜好時,總認為一些災難和不幸都不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這也是“保險普及率”低的原因之一。為了減少這種心理,那麼不妨讓自己多看看真實資料,這能對人的意識進行刺激作用。例如:算一算住院一天的費用,算一算護工費,算一算自己的存款能夠維持多長時間……為什麼有病迫不得已、傾家蕩產都要看病的心理,卻不能有個事前規劃和轉移風險的心理呢?(忽然感覺自己像一位保險從業人員)。樂觀不代表盲目自信,考慮風險也不代表人生消極悲觀。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看法,整篇都是我大白話的心聲。當代的中年人、年輕人不易,老年人也很不易。能在一起就是緣分,且行且珍惜。最美好的祝福:願我們都有錢,永遠不要有病……若感覺這個祝福太理想化,那就現實點,努力工作並開始合理配置家庭收入。

  • 10 # 呼來喚去

    這是一種社會現象。我們要努力避免發生。

    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需要不斷的努力奔波,才能勉強的維持生活。

    如果家中有失能的老人,不僅僅這樣,家裡需要照顧的人。花費大量精力,金錢才能照顧的人。

    這樣勢必會導致入不敷出、捉襟見肘。自然非常容易破產。

    結合我前面幾個回答。

    平時咱們要養成存錢的習慣,遇到這樣的情況能夠抗的更久。不至於破產。

    親戚之間不冷漠,相互支援鼓勵。也是能堅持下來的。

    這種社會現象不是很多,更加應該做好自己。不讓這樣的情況發生在我們的身上或者身邊。

    咱們現在的生活是美好了。但是還是有很大的上升空間。減少出現這樣的現象,人人都能生活的很好。

    《禮記》;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還能不讓中年人破產。這是國家社會我們所共同追求的理想社會。

    個人來說應該努力奮鬥,提高修養學時。養成好的習慣。減少這樣的社會現象的產生。

    提高生活滿意。好日子,都是奮鬥出來的。

  • 11 # 待睡的野貓

    首先我是不太贊成這樣的觀點。

    家有失能老人,不是導致中年人破產的必然因素,不應該把破產歸咎於人的老去。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會老死,而每個家庭都會有老人,總不可能世界千千萬萬個家庭都要經歷一次中年破產吧?!

    中年破產論,中年危機論,這些都是基於現代生活壓力大家紛紛感慨世艱,尋找不到出路而歸咎於諸多借口。個人覺得造成中年危機可能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25~35歲事業基礎沒打牢,假如前期的工作,事業發展穩定,基礎紮實,盈利能力持續,即使家中有失去勞動能力的老人需要你來照顧,也是可以應付得過來的,父母老了作為兒女的不都得去贍養他們嗎?不管你貧窮還是富有破沒破產,都是要去做的。因此,老人失能不是你破產的必然原因。

    2.你的人生規劃或者說你的生活規劃出了問題。往往遭遇失敗挫折,都是因為自己沒規劃好自己的生活目標所致。年輕時合理安排好自己的財產分配,存錢也好,買理財也罷,保險是不可或缺的,凡事預則立 不預則廢,你要事事考慮在前,預測未來風險,提前做好準備,這樣才不會在遭遇變故之時措手不及。要想到你可能會失業,可能事業會有低谷,而父母是必然會一天天老去的,這是一個確定的風險,必須要做好風險防範。做不到這些活該破產,但不是老人的錯。

    3.你的盈利模式有問題。靠單線收入的抗風險能力是最差的,一旦這條線上出現了問題,你的收入將直接受到影響,在無法修復時必然會導致你最終破產。因此收入多元化是應對風險的有效途徑!你不能只學會吹泡泡表演,還要學著製作吹泡泡的材料,這樣在你嘴巴不能工作時,還可以靠雙手來撐起自己的家,這點很重要。

    技多壓不死人就是這個道理。不想破產,規劃很重要,模式很關鍵,生老病死大家都會遇到,別人能挺過去你就可以,機會平等。以上愚見,望多賜教!

  • 12 # 鄉村生活美麗景色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

    對於老人來說,失去自理能力是比生病更可怕的事。不僅要花大把的錢治療,還需長期有人照顧,平白給兒女添了許多麻煩,難以擁有個體面的晚年。

    對於子女來說,更多的是有心無力、左右為難。得工作掙錢,才有能力支付老人的醫療與護理費用;可這樣一來,就不再有時間和精力去照料與陪伴老人。

    失能老人的護理,是個大難題。今天遠慮君想和大家聊聊長期護理險。這個從2016年就開始進行試點的社保“第六險”,探索至今已有一定的成效,不少城市的失能老人已能享受到相應的福利待遇。一起來看:

    失能老人的護理難題

    長期護理保險,有哪些保障?

    關於失能,商業保險如何賠付?

    一、失能老人的護理難題

    什麼是失能老人?

    按照國際通行標準,吃飯、穿衣、上下床、上廁所、室內走動、洗澡6項指標:

    一到兩項“做不了”的,定義為“輕度失能”

    三到四項“做不了”的,定義為“中度失能”

    五到六項“做不了”的,定義為“重度失能”。

    引起失能的原因有很多,舉個最常見的例子:老年痴呆症。這一疾病發展到後期,基本都是重度失能。

    還有以下這些疾病、症狀,都會導致失能:

    2018年底,我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已達到 4400 萬,佔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7.7%。據預測,中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將持續增長,2030年將增加到6168萬,2050年將增加到9750萬。

    據遠慮君瞭解,國內的大部分家庭,對失能老人還是採取的家中護理的方式,由老伴兒、子女或家中親戚進行照料。只有較少數,會選擇進入養老護理機構、醫院病房。

    不管選擇哪一種方式,都面臨著一系列的難題:

    家中照顧:隨著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這種傳統的家庭護理方式越來越行不通,家人沒有精力。若是請護工,價格昂貴不說,很難請到專業的護理人士,素質參差不齊;

    養老/護理機構:老人受傳統觀念影響,排斥這類機構。且當前我國護理床位短缺,好的護理機構,想進都進不去;

    醫院病房:除非病情嚴重,否則無法長期住院治療。住院費用也是一筆昂貴的支出,長此以往,家庭難以承擔。

    總而言之,想要化解失能老人的護理困境,光靠每一個家庭自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

    二、長期護理保險,有哪些保障?

    對於長期護理保險,知道的人恐怕不多。

    長期護理險:為因年老、疾病、傷殘等導致喪失自理能力的完全失能人員和重度失智人員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及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服務或者資金保障。

    我國從2016年6月開始,在全國15個城市推行了長期護理保險試點。除了試點城市以外,還有50餘個城市自願探索實施長期護理保險。

    部分已推行長期護理險城市名單:上海、廣州、青島、重慶、成都、蘇州、南通、上饒、荊門、安慶、寧波、承德、長春、黑龍江齊齊哈爾、新疆石河子、鉅鹿、桐廬、嘉興、臨汾、昌吉、克拉瑪依、徐州、賀州、濟南、揚州、無錫、常州、烏魯木齊、溫州、淄博、日照……

    時至今日,推行這項福利政策的城市不在少數。那麼,長期護理保險究竟該怎麼參保、又有哪些保障?

    1、長期護理保險,怎麼參保

    一般來說,長期護理保險的參保範圍以職工醫保參保人為主,部分地區城鄉居民醫保參保人也可參保。如果你所在地區實施了這項政策,那麼通常會自動參保,不需要進行額外的操作。

    不同城市的籌資方式不同,遠慮君整理了幾個城市的籌資標準,供大家參考:

    可以看到,有的城市如上海、廣州,採取的是醫保基金統一劃撥的方式籌資,個人暫不需要繳費;而有的城市如青島、重慶,個人需要承擔一部分費用,一般會從醫保個人賬戶中直接劃扣。

    2、如何申請長期護理保險待遇?

    如果家中有失能老人,應該如何申請長期護理保險待遇呢?

    以上海市為例:

    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對參保人的失能狀態進行評估。只有評估達到規定的標準,才能獲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

    一般,在辦理申請手續時,即可預約上門評估的時間,評估人員會現場進行評估調查。評估費用由長期護理保險基金支付大部分,個人可能需要承擔小部分。

    3、長期護理保險待遇怎樣?

    長期護理保險的護理服務形式通常分為以下三種:

    居家照護:指護理站、社群養老服務機構等為居家的參保人員,提供上門照護或社群日間集中照護及相關醫療護理服務;

    養老機構照護:指養老機構為其中住養的參保人員,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及相關醫療護理服務;

    住院醫療護理:指護理院、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和部分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為入住在其機構內護理性床位的參保人員,提供醫療護理服務。

    護理內容既有日常基本生活的照料,如清潔頭面部、協助進食與飲水,也有專業的臨床護理,如喂服藥物、鼻飼等。

    不同服務方式,報銷的形式與額度也不一樣,還是以上海市為例:

    整體來看,長期護理保險的參保條件寬鬆、服務內容多樣、報銷額度給力,對於失能老人及其家人而言,都是實實在在的惠民福利。

    如果你恰好生活在這些城市,家中又有失能老人,就趕緊聯絡社群,或撥打社保熱線:12333諮詢相關的申請事宜。

    如果你不清楚自己的城市是否有這項政策,可以先行在當地人社局網站進行查詢。

    當前的長期護理保險普及還面臨著一些難題,比如缺乏統一的評估與服務標準,與醫保基金繫結的籌資模式存在弊端等。相信隨著不斷的摸索與實踐,這項制度會越來越完善,也會有更多的城市參與進來,有更多的失能老人能得到照護。

    三、關於失能,商業保險如何賠付?

    保險能幫我們有效的轉移各種風險,對於失能,四大險種同樣能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1、重疾險:到重疾標準就賠

    重疾險,是專門針對重大疾病的保險,只要滿足理賠條件,就可以一次性賠付約定的保額。這筆錢可以用來支付醫療費,也可以用於後續的護理、康復。

    諸多重疾險合同中常見的重大疾病,都有可能導致失能,如上文列舉到的癱瘓、腦中風、風溼性關節炎、帕金森等。只要達到失能狀態,就可以理賠。

    我們以無憂人生2020為例,看看條款中有哪些與失能直接相關的病種:

    可見,重疾險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的應對失能風險。

    2、醫療險:報銷住院費用

    不同於重疾險的一次性給付,醫療險只能報銷合理範圍內的醫療花銷,像護理費,醫療險是不管的。

    不過,如眾安的尊享e生系列醫療險,可以提供術後家庭護理服務。

    術後家庭護理服務:提供專業護士上門護理服務,服務內容包括打針、基礎/高階輸液、普通換藥、術後護理等24項服務。

    看中護理服務的朋友可以優先選擇這類醫療險。

    3、意外險:傷殘可賠

    失能除了會由疾病引起,還有一部分是由意外事故引起的。

    若是發生意外事故,達到了傷殘級別,就可以按照傷殘的等級,一次性賠付一定比例的傷殘保險金。

    4、壽險:全殘可賠

    雖然我們總說,壽險是死了才能賠的險種。但其實很多產品都帶有全殘責任,失能可以獲賠。如瑞泰瑞和:

    保險是一個組合,配置齊全基本保障,就能幫助我們更大限度的抵禦風險。不論是面對失能、或是其他狀況,都能多一份支撐。

    遠慮君說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即使老人已纏綿病榻、無法自理,壓力再大,子女也都盼著父母能多活幾年、安享晚年。

    前段時間我們介紹了各地有關獨生子女護理假的規定,不瞭解的朋友可以看看,抽時間、找機會多陪陪父母。

    人都會有老去的那一天,在失能、失智這些風險發生之前,有規劃的為自己配置好基礎保障,才能更從容的迎接一切艱難與挑戰,更有尊嚴地老去。

  • 13 # 遠嫁嬌嬌

    “如今社會,很多人的中年破產,從家有失能老人開始。”我有以下觀點:一個普通家庭,只要有一個失能的人,那必將成為家庭的重擔。我的爺爺,由於年紀大了腿腳風溼特別嚴重,從七十多歲開始就不怎麼能走動了,他的風溼時好時壞,腿腳處於半失能狀態,情況好可以稍微走動下,情況不好根本就不能挪動半步。慶幸他有我爸和二叔,當他不能走動的時候,爺爺要去衛生間只有他們才能弄得動他。長達十多年的風溼病痛折磨,不僅爺爺自己痛苦,子女們要花更多的時間、精力、金錢在他身上。照顧一個失能的人,比照顧一個新生的嬰兒都要難很多。雖說現在多數的人都買了醫保,但是現在的疑難雜症也特別多,要是誰不小心踩到了雷區,真的會拖垮一個家庭的。我身邊一朋友,兩孩子她媽,才三十歲得了乳腺癌,她家條件本來挺好,可長期的化療讓她們的家庭根本承受不起,還好現在有很多平臺可以籌錢治病,醫保也可以報銷很大一部分。說了這麼多,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希望每個人都照顧好自己,養成合理的生活起居,良好的生活習慣,雖然我們每個人都會生病,但是我們要儘可能的把這個生病的機率控制到最低,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大家怎麼看呢?歡迎評論留言,說說你們不同的觀點吧!

  • 14 # 百草御膳房

    如今社會,很多人的中年破產,從家有失能老人開始。我鄰居鮑哥就是這樣走進中年困境的。他家老爺子已臥病不能自理五六年了,看到他現在的家庭境遇,我也替他扼腕嘆息!

    鮑哥的老父親是縣農機公司的農機師,年輕的時候有技術傍身,十里八鄉不少農民都認識他,很是吃香。鮑哥初中畢業就進了農機公司,成為一名農機技術員。跟隨父親學技術搞維修,後來出來單幹,在縣菸廠附近開了一家修車店,日子過得挺滋潤,家庭條件也算殷實。

    2002年的時候,鮑哥娶了我們初中時的校花餘芳。餘芳大專畢業後,分在縣菸廠作了財務,菸廠的車輛經常開到鮑哥店裡來修,月底的時候總是餘芳來結賬,這一來二去,鮑哥就追起了我們當時的校花,終於抱得美人歸。這日子簡直是錦上添花,越過越紅火。鮑哥是整天喜上眉梢,笑在臉上。好日子是趕著趟的添喜,三年下來,鮑哥又得了大胖小子,抱了小千金,一雙兒女乖巧可愛。鮑哥修車店的生意也越發紅火。那幾年年年會吃鮑哥的喜酒,我們還開玩笑說好口福,年年吃到"鮑餘"宴。

    後來鮑哥的媽媽身體不好,父親也退休了,老兩口互相照顧,沒幾年鮑哥的媽媽就撒手去了。留下老父親孤零零看家,可能是少了陪伴的原因,精神支柱垮塌了,各種病也來了。2015年的冬天,鮑哥父親突發腦溢血,發現的時候已經昏迷,雖然搶救保住了命,但人也偏癱失去自理能力。在醫院的兩個多月裡,花光了大部分積蓄,鮑哥兩夫妻還必須有一個停下工作來照顧老人,夫妻倆一商量,因為餘芳是國有企業,過幾年自己就快要退休了,捨不得放棄工作,就由鮑哥放下修車店的生意來照顧老父親了。

    鮑哥是個孝子,因為從小到大,學技術開修車店都是老父親一手支援和帶領他,父子倆感情還挺深。在鮑父生病這五六年裡,鮑哥的修車店也轉出去了,老爺子高血壓中間又併發了兩次關聯病:冠心病和糖尿病。鮑哥是不離不棄地帶老父親各大醫院看病,無微不至地照料。家庭的收入只能靠愛人一個人了,老父親失能又需治療費又綁了他無法掙錢。兩個孩子上學也越來越用錢了。

    鮑哥整個人都變得窮苦老愁,黯淡得沒有了中年人應有的活力。曾經校花的老婆也被家庭重擔壓得失去了光彩。

    生活啊,就是這樣,本來是沿著幸福的軌跡前進的,家裡有了生病失能的老人,中年破產幾乎是很難避免的事,儘管你曾經富足,家境曾經殷實,也會陷入健康負債的泥淖。所以,注重健康,關愛身體,也是家庭的一筆財富。願廣大的中年朋友,從現在開始,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留得好身體,也是留給子女的一筆寶貴財富!

  • 15 # 董亦章

    踏實賣貨的羅永浩挺可愛的,大概中年人的成長是從放下面子,不惜一切代價賺錢還債開始的,40多歲的中年男人,真的到了上有老下有小,左手公司右手破產的路上,即使那些看起來光鮮亮麗的CEO們哪個不是拖出去融資賣貨的,那些看起來了不起的人物在金主面前,哪個不是點頭哈腰,我們看到的傲慢,不過是對跟自己沒價值的人傲慢,一旦有價值的人他們都不會得罪。

    如何突破自己?答案在一個字:劫!造劫才可能突破。我們都知道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但是許多人身處其中時就會退縮。因為真的是苦啊!其實過去的一年,我是先甜後苦,苦到極致。當然,苦到底了也就沒有苦了。現在的我已經能夠體會那些中年破產東山再起的人的心態了。其實根本不是他成功了,而是因為他已經不再是他了。劫是什麼?劫就是節哦。沒有劫的人根本不是人,準確的說他根本沒有活過。大劫大成功,小劫小成功。

    舉個例子:有的中年人就是辭職開了餐廳,餐廳破產了,最後自己窮的住在東京都不敢看電視,沒有錢付有線費用;有的人則是照顧好生病的父母,中年辭職,結果再也回不到職場;還有的是身體不好,斷了保險,逐步離開主流社會;也有夫妻雙方中有錢一方先去世,剩下一個完全無力維持原來的生活的。

    現在有錢不代表未來有錢,大把人中年破產的,一個男人短暫的成功不必追,要跟真正有內涵,有謀略的,習慣好的男人在一起,暴發戶很多,落魄的也很多,一個人習慣不好,早晚還是會失敗 。

  • 16 # 佛系青年於大鈞

    我嚴重不同意這個論調。在闡述觀點之前請原諒我的狹隘,我個人認為這句話隱含的意思就是把失能老人當成子女中年破產的原因,也就是累贅。

    一個人把自己不成功或者失敗的原因歸咎於別人,本身就是無能的表現,。何況被你埋怨的人是生你養你的父母,並且他們喪失了生活能力。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特意去百度了一下,什麼是失能老人。這個詞對我來說比較新鮮,我真的之前沒有接觸過這個詞,初次看到、學到居然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讓我覺得比較心酸,將來有一天,我們都有可能成為失能老人,如果我們會被兒女嫌棄、當成是他們中年破產的原因,我們現在放棄養育他們,對我們來說是不是才公平呢?這個問題真的值得我們思考。

    人不能忘本,更不能不孝,任何時候我們可以面對所有的失敗,包括事業不成功,包括經濟拮据,包括婚姻不幸福,但是我們不能也不應該把原因歸咎於別人。父母不管是失能了還是有生活能力,不管是貧窮需要你贍養,還是生活富裕能給你一定的支援和幫助,他們都是父母,他們都應該得到我們的善待,而不是被嫌棄。

    中年破產應該找自己的原因,如果你覺得老人是累贅的話,那麼我想原因我已經幫你找到了,你破產的原因是因為你無德,是因為你不孝順,我覺得就是這樣,其他的外因,你可以自己去找,但是主因我已經幫你找到了,不用客氣。這是我的觀點,我是大鈞,歡迎大家留言與我探討。

  • 17 # 農人776

    這話有點偏激!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失能老人?

    失能老人就是喪失生活自理的老人。

    我不認為一個失能老人,就會導致一個家庭破產

    一般來說,中年人經過幾十年的打拼,多數都事業有成,最不濟也能衣食不愁吧!

    家中有個失能老人,可能會給家庭新增一些麻煩和困擾,但不至於弄得家庭破產吧!

    首先國家對那些失能老人的補貼資金還是蠻高的,估計每月兩千左右吧!農村失能老人好像也有六百到一千二,有這些錢應該夠老人的日常護理費用吧。

    再說了,既然是中年人,那肯定是一大家子人吧,現在社會只要成年了,都可以去找份工作,養活一家幾口應該沒問題吧,一家人輪換著照顧老人或請個護理,就完全可以把老人照顧好。

    個人認為!一箇中年人家庭有個失能老人,只要不是什麼長期在醫院護理,療養,我認為一般家庭完全有能力負擔得起。

    人生在世,百善孝為先!子女贍養和尊重,孝順父母是兒女的社會責任和義務,也是做人最起碼道德根本。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也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父母在世還知道來處,父母走了就只剩下去處了!

    人要懂得感恩,正所謂,水有源,樹有根,父母就是源和根,父母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

    父母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了,也真是考驗我們能不能盡孝心的時候,我們不能怨天,怨地!要多想想辦法,多動動腦筋,讓父母舒舒服服,開開心心走好人生最後一程。

  • 18 # 賓木男鞋

    每個人都會有老的那一天,失能老人不是對中年人的傷害,年輕人碰到這種事情也會非常為難,特別普通工薪家族,又要工作又要照顧老人,根本顧不來啊!

  • 19 # 使用者hjk好健康

    一兩個子女的家庭基本這樣!……有三五個子女的稍好點!……“社會養老”在路上?!……假如等1978年後的獨生子女都退休了(2038年),還走不到的話,那時的家庭生活就沒法談了?!……[祈禱][祈禱]

  • 20 # 家客同城

    這個問題很簡單,短板可以在任何一個地方。可以是你說的失能老人。也可以是別的問題造成的。換言之短板是什麼都不重要也不是重點。重點是任何人居然沒有保障,而所有的保障都要你自己買單。社會是乾的,水才會從短板處流失,如果社會是水滿的,那個破桶能漏出一滴水去?沒有保障的社會才需要你自強,為自己買單,你覺得買多少口空氣,多少歲月合適。你要是不交費,就讓你斷氣。因為你沒買單呀。一個失能老人幹翻他的全家造成家道中落中年破產,你說是他的問題還是社會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很多人到中年才懂:不再依靠任何人,自己才是最靠得住的,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