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野袍子喬松
-
2 # 法律術士
看從什麼角度來譴責,對於某些思想和文化並未達到一定高度,有著大格局觀的人,一個商女,只是為了生存而已,自己都無法生存,何來顧及國家?因此何必譴責,譴責何用?但是站在歷史現實的角度,商女並未意識到社會發展的危機感,是該予以譴責。現在的社會,商女何其多,並不比原來少。另外,不要用自己的角度來評論別人,別人沒經歷過你經歷的,但你也沒經歷過別人經歷的,從歷史角度,應與譴責,從個人角度,尊重個人。
-
3 # 固守一心
商女為什麼要被譴責?像她那樣的群體,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說難聽點,連被譴責的資格都沒有!
朝庭不作為,偏安一隅醉生夢死,商女的命運和螻蟻之命相差不大吧?
為了生存,也可能受達官貴人之命而歌,何錯之有?
比之今世許某馨之流,吃著國內的飯,放下筷子罵人民的娘要強不少倍!起碼別人靠著自己的才藝來養活自己,總勝過寄生蟲吸著宿主的血,還嘲諷宿主營養不良好吧?
真正該譴責什麼樣的人人民大眾心裡都有一杆秤!
-
4 # 霜鬥寒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句詩是唐代杜牧的《泊秦淮》中的一句。《泊秦淮》全詩為: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商女就是歌女,也就是一個賣唱為生的女子。《後庭花》是指《玉樹後庭花》這支曲子。據說這首曲子是南朝時南唐國君李煜譜寫的。李煜是個才子,詩詞歌賦,樣樣精通,可惜治國能力不行,所以最終導致亡國。而秦淮河一帶,也正屬於當年南唐的國土。因此,這個在南唐故土上唱《後庭花》的歌女,招來了杜牧的諷刺,諷刺其不知南唐亡國之恨,還在唱李後主的詩詞。那麼,這個歌女是該受到譴責的嗎?
當然不是。為什麼呢?因為南唐亡國 ,並非歌女這樣的下層勞動人民的過錯,而是南唐統治階級中的達官貴族們的過錯,包括李煜自己,就應該負很大的責任。因為李煜沉湎於吃喝玩樂,吟詩作畫,並且又不善於用人,終至亡國。這跟下層的勞苦大眾有什麼關係呢?
再說了,自古以來,不論是哪個朝代,總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朝代即使興盛,老百姓也要交賦稅,服徭役,很少有輕鬆的時候。而朝代衰亡的時候,更是戰亂不斷,民不聊生,老百姓生活更苦。因此,南唐滅亡,關歌女輩何事?他們豈不也都是無能為力嗎?難道南唐滅亡了,昔日南唐的老百姓們就只能終日哭喪著臉去懷念故國嗎?唱一支舊時的曲子,難道就不可以了嗎?
所以杜牧其實是沒有理由諷刺這個歌女的。
並且,在我國古代,女性的社會地位是非常低的。除了武則天這樣的少數幾個特例之外,絕大部分女性在社會中都處於附屬地位,她們甚至連自己的命運都無法把握,又豈能決定國家大事?
所以五代時花蕊夫人曾經寫過一首很有名的《述國亡詩》: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也就是說,大敵當前,成千上萬的男人解甲而降,沒個男人樣,這樣國家滅亡了,難道還能怪罪到深宮中的女性們身上?
商女之於杜牧也是如此。一個弱女子憑欄賣唱,艱難求生,你堂堂一個文人流連煙花,吃喝玩樂,又有什麼理由去諷刺人家不念亡國之恨?!
-
5 # 手機使用者墨海聽濤
首先要問一下題主,商女為什麼要被譴責?"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是晚唐詩人杜牧《泊秦淮》中的兩句詩。
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商女,是為了生存而賣唱的歌女。她們唱什麼歌由不得自己,而是由主人來定奪。當時的晚唐大廈將傾,那些官僚貴族整天以聲色歌舞、紙醉金迷的生活來填補他們腐朽而空虛的靈魂。隔江猶唱後庭花,這後庭花就是《玉樹後庭花》,據說是南朝荒淫誤國的陳後主所製作的樂曲,這靡靡之音,早已使陳朝壽終正寢了。可是,腐朽的貴族階層卻不以國事為重,反用這種亡國之音來尋歡作樂,怎能不使詩人感到隱憂和悲憤呢!所以,不知亡國恨的不是商女,而正是那些醉生夢死的達官貴人和統治者,該譴責的也正是他們。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於婉曲輕鬆的曲調中,表現出辛辣的諷刺、深沉的悲傷和無限的感慨,堪稱千古絕唱。
-
6 # 大三和絃666
不應該被譴責。都為了過一個好日子而已,沒人願意走那條路吧。
以前因為一些原因,讀高中的時候,經常和一波小姐一起吃飯,瞭解了一些,其實她們都不想幹那行啊,只怪陰差陽錯入錯行。誰還沒有夢想呢,即使只是希望有個人來贖身。
-
7 # 明越清泉
這個,因時代侷限,詩人又憂國憂民所以拿商女來說事。那時,廣大女同胞毫無社會地位。迫於生計,很多家庭在女孩小時便賣給娼家,當時即使面臨國破家亡,幾數弱女子又有何良策?賣唱,也只是為了活命而已。詩人藉此抒發悲憤心情,也並非真的怪罪商女。
-
8 # 廬山巨石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商女應該被譴責嗎?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你!這裡面的商女是指伺候他人的歌女,受著封建思想,認為女子只知道相夫教子不問事事,即使國家興亡對女人來說也無關緊要,因為他們只在乎自己的家庭,至於國家大事那是男人操心的事!出自杜牧詩句泊秦淮!
-
9 # DNYSR
煙籠寒秋月籠沙,夜泊秦淮到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首詩好像是杜牧所寫,讀書那會還是比較喜歡這首詩。不過那時候單純是喜歡這詩,對詩中所要表達的意思並不懂,現在也只是在明面上瞭解一點而已!
我首先闡述我的觀點,那就是商女不應該被譴責。商女本來就是那個時代的產物,她們也是那個時代的受害者。商女的地位是那麼的卑微,在當時的統治者眼中,商女不過就是一個玩物而已。她們沒有資格被譴責,她們不配!商女的地位在他們的眼中跟一隻螞蟻一樣,或者都沒有螞蟻的分兩重!亡國那是因為統治者治理國家的的決策失誤所致。如果你統治者足夠英明,政策足夠好,地下的人執行的足夠好,哪來的亡國一說!你不能把自身的原因歸咎到不相干的人身上,這是對統治者的侮辱,對商女的汙衊……
-
10 # 漢上痴生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出自杜牧《泊秦淮》,全詩如下: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秦淮河橫貫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金陵為六朝古都。現代作家朱自清先生寫過一篇著名散文《漿聲燈影裡的秦淮河》,文中朱先生說秦淮河“晃盪著薔薇色的歷史”。
秦淮河,一條歷史的河。杜牧《泊秦淮》詩本身就是這條歷史河裡的璀璨之星,然原詩還用了另外一個歷史典故:後庭花。
後庭花,原名《玉樹後庭花》,是南朝陳(都金陵)後主陳叔寶所作的歌詞,詞曰: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裝豔質本傾城。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詞中體現了作者沉迷於樓臺、醉心於女色、流連於酒池,荒淫無恥,醉生夢死生活追求,是典型的亡國之音。
杜牧是晚唐詩人,他寫此詩時唐王朝內憂外患十分嚴重,但達官貴人卻如那陳叔寶一樣,今朝有酒今朝醉。詩人望著水氣迷濛和月色籠罩的秦淮河,聽著酒樓裡傳來的一陣陣《玉樹後庭花》歌聲,不禁憂心重重、悲憤交加,發出了末二句無聲的控訴。
“溫柔敦厚,詩旨也”,古人寫詩,講究蘊籍風流,有比有興,不直言其事。杜牧的本意是斥責腐朽的唐王朝統治集團,卻不直陳,特借商女——賣唱女子之無知,用顯達官貴人之無恥,即事抒懷,感諷相間,本無專門譴責商女的意思。著名詩論家沈德潛稱之為“絕唱”,確為定評。
-
11 # 漫步的小榮珍
商女不應該被譴責!
商女,顧名思義是最底層的卑微女人。亡國之恨太高大、太眩目,商女無力擔負、也實在負擔不起……..
亡國之責,應歸於朝庭的腐敗和荒淫無度 ; 加之皇帝的用人不力和懦弱無能。朝庭和皇帝都回天無力的亡國現實,豈是一個商女能左右得了的?
一個商女,本就以買唱為生。國亡家破,商女很恨,但她有什麼辦法呢?雖有深深的傷心和無邊的無奈!可是商女也要生活,生存。(也許她還有嗷嗷待哺的小兒,年老體弱的雙親需要給養。)
人們只看到、聽到她在唱《後庭花》,卻不知道,她的艱難、辛酸,她的心在滴血!又有誰可以理解她、瞭解她、為她想想、幫幫她。
商女是堅強的,亡國之後,她沒有沉浸在無用的亡國之悲中,怨天憂人。而是勇敢地走出去,生活下去。
她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現代人學習,思考。想想我們身邊有許多人,經不起一點挫折,動不動就跳樓、跳海、臥軌……
我們應該醒醒,學學商女的堅強。而不是一味的譴責她。
-
12 # 使用者NeutraI琴姐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是杜牧《泊秦淮》後二句:描寫,一個夜晚,划著小船,在淮河岸邊找住店吃飯的酒家。還沒上岸,就聽到岸上賣唱的女人在為達官貴人唱淫靡的歌曲。
詩人傷感,怨賣唱女不知道國己亡。其實是痛斥那些達官貴人,腐敗和荒淫無度。
反映詩人對國家的擔憂和愛國情懷。
-
13 # 換個角度tosee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商女應該被譴責嗎?
首先,這首詩的背景是晚唐詩人杜牧遊秦淮時,在船上聽見歌女唱哀傷的亡國之音《玉樹後庭花》時發出的感慨。當年陳後主長期沉迷於萎靡的生活,不思國政,終丟江山;而今,這靡靡之樂卻留傳下來,在秦淮歌女中依然傳唱,這使杜牧非常憤懣!其實他怨憤的不應是社會地位卑微且任人擺佈的歌女,而應是晚唐昏糜之政治——群臣、權貴的沉湎酒色,不吸取陳後主亡國之恨。再則,歌女是某些命運多舛的群體謀生的一種方式,是時代之產物,權貴享樂之產物;歌女只是謀求生存而已,且與政治毫不相干,甚至可能是身不由己……凡此種種,被譴責的不應是悲愴命運的歌女,而應該是聲色犬馬之輩、紙醉金迷之徒、昏庸無道之朝政!以上所述,應該也正是關心政治、心繫國家前途的杜牧夜泊秦淮的所見、所聞、所感吧!
圖片來自:網路
-
14 # 觀心在心
先講一個類似的問題:馬拉車,車不動,應該打馬還是打車?
相信有很多人都會說,當然是打馬了,馬動了車才會跟著動呀。其實呢,該打的是在馬車上的人,只有那個坐在馬車上的人,才是控制整個過程所有主動權的人。
回到“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那麼,該被譴責的是商女,還是《後庭花》呢?道理是何等的相似啊。
據說《後庭花》系南朝陳後主所創作。荒淫無度的陳後主荒廢朝政,終日只知道沉湎於聲色,任憑隋軍都已經打到對岸了,依然還在尋歡作樂,最後把南陳江山葬送在自己的手裡。
唐朝後期,杜牧看到官僚貴族們聲色歌舞、紙醉金迷,便巧借歷史典故,告誡當朝統治階級應當以史為鑑,不要覆前朝之轍。
商女只是伺候他人的歌姬,她們要唱什麼歌全由聽曲者的趣味而定。真正“不知亡國恨”的不是唱後庭花的商女,而是那些聽歌的官僚階級,他們才是最該被譴責的人。
-
15 # 星火詩集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這首詩是詩人夜泊秦淮時觸景感懷之作,於六代興亡之地的感嘆中,寓含憂念現世之情懷。
《玉樹後庭花》是南北朝亂世南朝陳的最後一位皇帝陳後主陳叔寶所作的一首豔詩,寫完此詩數年後,陳亡國,“後庭花”因此被人們稱為“亡國之音”,民間很少傳唱,只在教坊和花間酒樓等高階場所傳唱。
“商女不知亡國恨”,那麼,“商女”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多數人傾向的一種說法是,“商女”即歌女。杜詩膾炙人口,但為何將歌女稱作“商女”卻未必人盡皆知。
原來,唐代歌妓、女伶通稱“秋娘”,亦稱為“秋女”。白居易《琵琶行》:“曲罷曾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那麼“秋娘”何以又被稱“商女”呢?這是因為我國古人把五音宮商角徵羽與四季相配,因為商音淒厲,與秋天肅殺之氣相應,故以商配秋,稱為商秋。古代以商指秋比較多見,商信、商風、商吹、商飆指秋風,商日指秋天,商序、商素指秋季,商意、商氣指秋意、秋氣,商雲指秋雲,商暮指秋末。由此可見“商女”即秋女、秋娘,也就是歌妓、女伶了。
但是,如果將杜牧此詩理解成對“商女”的譴責和惋惜,那就未免弱化了這首詩的內涵。杜牧的感慨有更深刻的內容在。正當晚唐氣運漸衰,國家即將傾覆的當口,這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還在點唱亡國之音,這才是杜牧的詩眼所在。他真正想譴責的是這些人,而不是“商女”。果然,杜牧寫成此詩數十年之後,唐朝就宣告滅亡。
這首膾炙人口的《泊秦淮》流傳了一千多年,很少有人詢問面對社會風氣變壞,人們應該做什麼。那些依靠出賣技藝的商女究竟該不該”知亡國恨“?該不該受譴責?這一直是一個問題。
個人認為,這個問題應當從兩方面來看:
1.如果商女真的不知亡國恨,那麼她就不應當受到譴責。當時雖然不是河清海晏,卻也承平已久。身為讀書人看出潛在的危機,是作為社會良知的知識分子的職責所在。為之呼籲奔走,是應盡的本分。古代女性沒有社會地位,決定商女們知不知”亡國恨“的不是她們唱什麼歌,而是她們自古以來的社會地位。商女的職業特點是男人賦予的,她們必須依靠職業技能生存,必須忠於職守。不論是《玉樹後庭花》還是《春江花月夜》肯定得有顧客要求才能演唱。誰見過閒著沒事兒去唱那又長又慢的歌兒的職業歌女?
五代時後蜀的花蕊夫人說:“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一句“那得知”道出了所有背鍋女性的冤屈,明明我什麼都不知道,明明沒有任何存在感,卻偏偏要我擔責任,你覺得合適嗎?
2.如果商女是知而麻木、自我麻醉,那她的節操就存在一定問題。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角度衡量,那她似乎應當和點唱者一樣受到譴責。但是作為伎女的一類,商女處於社會最底層,商女是應社會主流要求唱曲。她們的生死無人關心,面對社會危機卻責備她們不知亡國恨,是不是過分了些?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兩句詩從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評歌女,而實際上是詩人有感於晚唐國是衰微、世風頹靡的現狀,批評那些沉溺於歌舞昇平而“不知”國之將亡的統治者。
可以想象,唐朝著名詩人杜牧遊秦淮,在船上聽見歌女唱《玉樹後庭花》,綺豔輕蕩,男女之間互相唱和,歌聲哀傷,是亡國之音。當年陳後主長期沉迷於這種萎靡的生活,視國政為兒戲,終於丟了江山。陳朝雖亡,這種靡靡的音樂卻留傳下來,還在秦淮歌女中傳唱,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詩中說:這些無知歌女連亡國恨都不懂,還唱這種亡國之音!其實這是借題發揮,他譏諷的實際是晚唐政治:群臣們又沉湎於酒色,快步陳後主的後塵了。杜牧前期頗為關心政治,對當時百孔千瘡的唐王朝表示憂慮,他看到統治集團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鎮的擁兵自固,看到邊患的頻繁,深感社會危機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這種憂時傷世的思想,促使他寫了好些具有現實意義的詩篇。
這首詩是作者借陳後主因追求荒淫享樂終至亡國的歷史,諷刺晚唐那班醉生夢死的統治者不從中汲取教訓,表現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懷和深切憂慮。這首詩名噪一時,後世讀者評價也相當高,說是作者憂國憂民,諷刺社會現實的力作。
這首詩在語言運用方面,也頗見工夫。清代評論家沈德潛推崇此詩為“絕唱”,管世銘甚至稱其為唐人七絕壓卷之作。秦淮河是六朝舊都金陵的歌舞繁華之地,詩人深夜泊舟河畔,隔江傳來商女《後庭花》的歌聲,聽著這亡國之音,不禁激起時代興衰之感。後兩句對只知徵歌徵舞、買笑逐歡,而不以史為鑑的統治者,給以深深的譴責。本詩情景交融,朦朧的景色與詩人心中淡淡的哀愁非常和諧統一。
-
16 # 一笑一塵緣8091
作者杜牧在這兩句詩中,根本就沒有譴責商女,題主是不是誤解了原詩的意思。作者明裡是在指責歌女,暗裡罵的是當朝權貴。但這名面上的道理就真能講通嗎?明朝末年柳如是說過,“國破君亡,士大夫尚不能全節,乃以不能守身責一女子耶?”
一、詩人觸景憂國。當時杜牧夜泊秦淮,隔江對岸的酒樓裡傳來《後庭花》的輕靡歌聲,這不禁使詩人觸動情懷,憂心沖沖,悲慨交加,發出了“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沉痛感嘆。《後庭花》,即舞曲《玉樹後庭花》的簡稱,為南朝末代君主陳叔寶所制,後人遂把《後庭花》視為亡國之音。而陳叔寶的亡國之故都,又恰恰是與揚州隔江遙遙相對的金陵城。然而,這些以賣唱為生的歌妓們可什麼亡國之音的,她們為了生存迎合達官權貴的需要,他們想聽什麼,她們就唱什麼。而此音此地,對於憂國憂民的詩人來說,聽來卻格外傷心。說“商女不知”,正反襯出詩人自己的憂慮之深。作者完全是借南朝陳後主(即陳叔寶)縱情聲色,終至亡國的歷史事實,譴責了當時晚唐王朝荒淫無恥、醉生夢死的腐朽生活。
二、轉頭罵人不是詩人的性格。杜牧經常和歌女混一塊兒,而且還曾和偶遇的湖州美少女相約十年後,轉頭在詩裡面就罵人家,這話真像他說的嗎?
三、詩人敢於直言。杜牧曾祖杜希望為玄宗時邊塞名將;祖父杜佑,先後任德宗、順宗、憲宗三朝宰相;父親杜從鬱官至駕部員外郎。杜牧屬於典型門閥,世家而世家子弟最大的特點,就是敢說話、說話直接,因為他們承擔得起後果;《阿房宮賦》那麼辛辣刺激的文章,就是杜牧中進士前寫的,根本不怕被組織部門翻舊帳,被錄為進士就是家大人說句話的事。《唐才子傳》裡講他“詩情豪邁,語率驚人”,可見絕非虛言。
-
17 # 書中情意濃
個人覺得商女在這裡要表達的更是統治階層的風氣,是他們的麻木和奢靡。作為社會底層或者說本身命運就被別人掌握的一個群體,商女不過是被擺弄的罷了,不知亡國恨的應該是買唱的人。
-
18 # 24K讀書記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出自唐代詩人杜牧所寫的《泊秦淮》,意思是: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為亡國之恨、離別之悲,竟依然在對岸吟唱著淫靡之曲《玉樹後庭花》。表現出詩人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懷和深切憂慮的情懷,突出詩人的強烈的愛國熱情。何為“商女”?又為什麼唱的是“後庭花”?
《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01背景介紹:“泊”是停泊的意思,“秦淮”指的是秦淮河,題目點明瞭地點是六朝古都的秦淮河,在秦淮河的兩岸歷來都是達官貴人聚集響了遊玩的場所,都是燈紅酒綠,淫歌豔曲。當時唐朝國勢日衰,腐朽昏庸,而當權者沉溺於紙醉金謎,沉迷酒色,昏庸無能,無心治理朝政。這裡的人都沉迷在享樂之中,完全沒有感覺到國家的存亡危機,詩人此時看到這樣的情景創作出了《泊秦淮》這首詩。
02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商女”指的是以賣唱為生的歌女,多在青樓妓院等地方賣藝。秦淮河兩岸都是煙花之地,聚集了大量的歌妓、舞妓等煙花女子,這些地方都是達官貴人常去尋樂的地方。他們沉溺其中,只顧著享樂,沒有關心國家存亡命運。
“後庭花”其實指的是歌曲《玉樹後庭花》,相傳南朝陳皇帝陳叔寶(即陳後主)溺於聲色,作此曲與後宮美女尋歡作樂,終致亡國,所以後世把此曲作為亡國之音的代表。雖然商女“隔江猶唱後庭花”並不是與當權者尋歡作樂,聽到此曲卻讓詩人聯想到亡國之痛。
“商女”其實只是為了生活,靠賣藝為生,更多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改善生活這件事上。因為當時的歌妓身份地位是很低的,如果要擺脫這樣的生活或者另尋出路謀生都很難。詩人寫“商女不知亡國恨”,倒不如說那些達官貴人不知亡國恨。詩人其實借歌妓這角色反映出當朝為官的那些大臣只顧享樂,沒有把心思放在為百姓做實事上。
03 國家存亡,豈是商女所能左右?當權者得昏庸無能,不把治理朝政放在心上,卻只貪圖享樂,與商女有何關係?當權者沒有把慾望控制住,達官貴人們又是同流合汙,商女又怎麼能左右得住呢?永遠叫不醒假裝睡著的人,同樣不可能扶持得起自甘墮落之人。
同樣的例子,紂王亡國又豈能怪蘇妲己呢?紂王前期還是在治理朝政上花費很多時間與精力的,才有了盛大的商朝。但是後期是沾染上酒色,沉迷在於蘇妲己的美色上,以至於失去上進心,無理朝政。表面看是由於蘇妲己引誘,實際是紂王的慾望在作怪,一步步把自己推向死亡的懸崖。
無論是陳後主,紂王,還是李後主,都是因為自己沒有治理好朝政而失去國家,導致朝堂覆滅。與商女沒有關係,要理性看待這件事情。詩人的本意也非要譴責商女,商女也只不過是普通百姓出來謀生而已,影響力尚未能撼動整個國家的存亡。
04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治理朝政不分先後,大唐盛世也不例外。朝廷當權者乃一國之君,應當率領文武百官,一起努力把國家治理好,為百姓謀福利。只有國富民盛,國防軍隊強盛,國家才會更加強大,才不會走向滅亡之路。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一國之君,甚至平民百姓,都要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即使國家富強了,也需要有危機意識,居安思危,每時每刻都要把心思放在朝廷之上,而不是貪圖享樂,沉醉於酒色。有能力有權力的人不去為治理國家效力,又怎麼能把希望依託在一個歌妓身上,那是多麼的荒唐的事。商女唱後庭花,只是追求音律上的愛好,作為謀生的一項技能而已,不應該受到譴責,真正要受到譴責的是當權的統治管理者。
05 反思現實,感悟人生:“吾日三省吾身”,人貴在有自知之明,危機意識。工作時間要努力工作,業餘時間需要提升自身的技能,發展副業或者培養多項謀生能力。當下疫情造成很多失業,以至於很多人沒有收入,面對房貸車貸,只能是欲哭無淚。而此時,我們再次思考,如果他們疫情期間失業後還能擁有第二技能掙錢,那麼生活和家庭也不會受影響了。
就拿寫作這件事而言,如果你從事時間長了,從愛好寫作變成習慣寫作,再到把寫作轉換成了自身的一行專業技能,那麼就可以很好的實現商業價值。掌握之後無論你是在彙報工作,還是自由職業者,寫作自然成為了你的價值所在。
生活安逸的時候,多去學習新技能,掌握新知識,增加多份收入。居安思危,成為日常,學習自然也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善讀書愛寫作,觀影視評書籍,用文字分享知識,帶你領悟不一樣的世界。
-
19 # 悲道
她只會唱歌,要麼賣身要麼賣藝!
你覺得她不唱了,會是什麼下場,作詩者只是借比,沒有悔恨的那些叛徒,
你再想想,亡國恨,一個只會唱歌的弱女子能怎麼?除了唱起故國的歌,還能怎麼養?
恨要找準目標!
-
20 # 言者青青
這兩句詩,源自晚唐詩人杜牧《泊秦淮》。詩中提到的“商女”是什麼意思?應該譴責嗎?
杜牧
單純解釋“商女”是什麼意思?這個好解釋。“商女”指的就是歌女。但是,在這句詩歌中卻是特指:比喻不顧國家存亡而醉生夢死,猶如《玉樹後庭花》宮體詩的情景。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商女”指的不是歌女了,而是花天酒地的亡國之君與宮中愛妃貴嬪等眾人唱曲玩樂的歌女了。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商女”是應該被譴責。為什麼?
一、杜牧創作《泊秦淮》背景。杜牧創作《泊秦淮》這首詩時,正值晚唐統治集團腐朽昏庸腐敗到極點時期。藩鎮擁兵自固,邊患頻繁,社會危機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這天,杜牧夜泊秦淮,在茫茫沙灘當空望月,迷茫地煙水中再次看到燈紅酒綠,耳聽著淫歌豔曲,不禁觸景生情,頓生家國情懷。他感慨,對歷史詠歎,對現實的思考,從陳後主陳叔寶的荒淫之國,聯想到了江河日下的晚唐命運。杜牧就是在這種憂國傷世的情緒下,寫了這首詩《泊秦淮》。
《泊秦淮》
二、《泊秦淮》詩的寓意。這首詩前兩句是對秦淮一帶水色夜景描述:有遊樂場所,酒家林立,歌舞遊宴,無盡繁華。見此景,引發了詩人杜牧感憤。矛頭直指晚唐昏君與宮廷愛妃貴嬪糜爛的生活。全詩寓情於景,意境悲憤淒涼,感情深沉含蓄,語言精當錘鍊,被清代詩人沈德潛稱之為“絕唱”。那麼,這裡的“商女”指向就不是單純的歌女了。這麼去理解,杜牧這裡出現的“商女”,不是一般的歌女,而是晚唐宮廷中歌女,纏繞在晚唐皇帝身邊似毒蛇的“商女”。這是在控訴昏君!是詩人發自內心的“絕唱”!
三、宮體詩《玉樹後庭花》背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中的“後庭花”,它對仗的是前一句的“商女”,這是在暗示:這裡指的“商女”就是《玉樹後庭花》宮體詩中的“商女”。
宮體詩《玉樹後庭花》的作者就是南朝亡國之君陳後主陳叔寶(南朝最後一位皇帝)寫的。他不問政事,生活奢侈,喜愛豔詞,在宮中與嬪妃調情。傳說陳後主陳叔寶滅亡時,正在宮中與愛妃貴嬪等眾人唱曲玩樂。可見杜牧結尾處用“後庭花”來對仗前句“商女”,其用意何其深刻了!
“商女”
總之,詩人在這句詩中所譴責的“商女”,是憤指晚唐昏君在宮廷中的糜爛生活即貴妃貴嬪之宮女,而不是平時在歌舞廳中的“商女”。
回覆列表
商女均乃時代所育,貧苦女子迫於生計,化身歌女,為富人商賈而歌。知或不知亡國,皆要艱難求生,毫無選擇,故此無需譴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