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胡大帥007
-
2 # 半隻神棍
自從國家重申“方言禁令”以後,影視作品當中都是能少用方言就少用方言,基本上也就是農村題材和地方特色的時候會展現一點,純方言的怕是已經過不了審了
國家廣電總局2009年8月12日透過官方網站重申“限制方言令”——通知指出,除地方戲曲片外,電視劇應以普通話為主,一般情況下不得使用方言和不標準普通話;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電視劇、少兒題材電視劇及宣傳教育專題電視片等一律要使用普通話;電視劇中出現的領袖人物的語言要使用普通話。 早在2005年,國家廣電總局已經出臺了限制方言劇的通知,不過這些年影視公司都沒有完全執行,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我的兄弟叫順溜》,《我的團長我的團》,《大生活》均用到了方言,而在《團長》中,僅段奕宏一人,就秀了十幾種方言。在這種“方言氾濫”的情況下,國家廣電總局才強調了對電視劇語言的規範。
這紙“禁令”的出現,意味著中國國內觀眾今後基本上不太有機會聽到《武林外傳》和《走西口》中可愛的“額額額(我我我)”、《闖關東》中“抓抓”“埋汰”之類的東北俚語。而很多電視劇被迫重新配音,刪去方言內容。 一位業內人士分析,這其實是對普通話臺詞提出的挑戰。說到底,方言本身就是口頭語言,它的魅力來自於易於口口相傳,跟生活很接近,而國內很多電視劇的普通話臺詞還做不到這一點,所以對電視劇中的語言規範,其實考驗的是編劇能不能把普通話臺詞寫得更口語、更生動、更真實、更符合人物性格。
在一些電視劇中,使用地方方言,往往能增加戲劇性。不過,使用方言應該適度。近日,針對大量使用方言拍攝電視劇的數量有所增加,其中一些劇目存在使用方言失度、過濫的現象,廣電總局新聞發言人朱虹在接受有關媒體採訪時表示,這種製作傾向不符合國家大力推廣普通話的一貫精神。 對電視劇中不該使用、大量使用和失度使用方言的情況要嚴格把關,及時糾正,不糾正者不得播出。對於明顯的方言電視劇和大量使用方言的電視劇,各級廣播電視審查管理部門將視情況予以引導、糾正或制止,廣電總局也將視情況做出播出調控。 電視劇的語言,除地方戲曲片外,應以普通話為主,一般情況下不得使用方言和不標準的普通話;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電視劇、少兒題材電視劇以及宣傳教育專題電視片等一律要使用普通話;電視劇中出現的領袖人物的語言要使用普通話。
關於使用方言的利弊問題,在電視劇製作行業討論已久。一個客觀事實是,在北方大火的《劉老根》、《鄉村愛情》等,在南方省市卻收視不佳,趙本山、潘長江等東北劇領軍人物一度將“跨過長江以南”作為奮鬥目標;《外地媳婦本地郎》在廣東大受歡迎,北方播出基本沒什麼反響。由方言和文化造成的地域侷限性客觀存在,一些製片方也在自發地進行調整。
喜劇電影中,其輕鬆調侃的風格與輕鬆的劇情相得益彰,更容易達到搞笑誇張的效果;另一方面,當許多電影鏡頭越來越貼近當代社會特定地域內的小人物生活時,方言輔助電影還原了一種紀實的、“原生態”的真實特色。 儘管方言在電影中的運用使得語言的魅力得到充分挖掘,豐富了電影的對白語言,但是,在進行採訪時,記者聽到的意見並不主張“強化”方言的作用,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周星認為,如果方言到處亂飛,不但觀眾對方言的新鮮感會降低,漢語的純潔性也會受到影響,方言不是電影成功與否的決定要素,不是票房的法寶。
支援這一觀點的是《2009年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在其中,方言被作為一個創意元素進行了調研,結果顯示,喜歡方言的觀眾佔56.3%,無所謂的觀眾佔34.5%,但上海和廣州兩個城市的觀眾對於方言的喜愛程度格外低,由此可以看出,觀眾對於方言的運用大部分持接受態度,但是方言的地位顯然沒有那麼重要,其中一位研究者說:“電影創造的功夫不應該在嘴皮子上,而要在電影的表現力上。”
“方言是‘雙刃劍’”調研者表示,“在電影的創造中,一要考慮電影題材本身是否適合加入方言,比如,當初電影《桃花運》中使用了大量的方言——范冰冰說青島話、梅婷說南京話、大廚說大連話,但這些人物說方言卻缺少背景依據,讓電影難免有故意而為之的做作之感;還要考慮方言對於一些目標市場是否產生語言隔閡,當初《瘋狂的石頭》和《雞犬不寧》兩部影片在偏北方的地區票房成績更好一些就說明方言並不是無限制的‘通行證’。”
-
3 # X_D_W859
嘆一個,我們這兒的方言最近幾年越來越難聽,都向普通話靠攏了。 簡直不能想象臺灣啊,海南啊,包括那些南部沿海的人若干年後都是一口標準京片子,太可怕了。 有很多的文化其實都是以其特有的語言來傳承的。經常看到CXTV10放一些片子說某某少數民族的文化後繼無人,語言失傳。表面上似乎是要保護這文化,實際上當地的年輕人都因為經濟問題而不得不外出打工。 話又說回來,少數民族的文化要保護,漢族就不要了嗎?什麼當地民歌,都是用普通話唱的,真的很奇怪。
-
4 # 航拍大帝蔣平
一般情況下不得使用方言和不標準的普通話;電視劇中出現的領袖人物的語言要使用普通話;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電視劇、少兒題材電視劇以及宣傳教育專題電視片等一律要使用普通話。
-
5 # 牯山降水
國家廣電總局2009年8月12日透過官方網站重申“限制方言令”——通知指出,除地方戲曲片外,電視劇應以普通話為主,一般情況下不得使用方言和不標準普通話;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電視劇、少兒題材電視劇及宣傳教育專題電視片等一律要使用普通話;電視劇中出現的領袖人物的語言要使用普通話。
-
6 # 愛新聞的山姆大叔
廣電總局新聞發言人朱虹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目前,大量使用方言拍攝的電視劇數量有所增加,其中一些劇目存在使用方言失度、過濫的現象,這種製作傾向不符合國家大力推廣普通話的一貫精神,違反了總局的相關規定,在作品傳播上也影響了廣大觀眾的審美收視效果。
對於電視劇語言的使用規範,朱虹說,電視劇的語言,除地方戲曲片外,應以普通話為主,一般情況下不得使用方言和不標準的普通話;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電視劇、少兒題材電視劇以及宣傳教育專題電視片等一律要使用普通話;電視劇中出現的領袖人物的語言要使用普通話。
-
7 # 易樂指南
在幅員遼闊的中國境內,每一種地方語言都是獨特的地方文化符號。而對於影視創作來說,對方言的成功使用,不僅有助於還原其紀實的、“原生態”的真實特色,也能夠讓人物更傳神更鮮活。
6月,《愛國者》和《脫身》兩部諜戰大劇同臺對壘,超強的製作班底再加上張魯一、陳坤兩位演技派男神的正面battle,劇荒了近大半年的觀眾可有得看了。
當然,在同題材電視劇、同級別製作班底、同量級演員配置的情況下,觀眾也少不了對兩部作品進行一番對比。就男主角而言,張魯一飾演的宋煙橋以溜到飛起的十級山東方言加了不少分,可謂圈粉無數。
劇中,張魯一飾演的角色深刻闡釋了作為一個地下工作者,不僅要思維嚴謹、冷靜果敢,還得適應各型別的喬裝,方言武裝必須信手拈來。尤其在監獄裡的一口山東方言、潑皮耍無賴,活脫脫一副乞丐的落魄形象,他還給自己土到掉渣的方言找個土到掉渣的歸屬地,山東黃縣古磨鎮張家村村口那三棵老榆樹後邊的土房。
話說要不要這麼具體呀?別懷疑,更具體的還在後面。從闖關東到被抓的心理歷程,張魯一描繪得那叫一個深刻——“俺這也真是欠的,非要闖關東闖關東,闖啥關東啊?撒泡尿都挨頓打,還被抓起來了,真是的,招誰惹誰了我?”山東話溜到審問他的岸古雄一也頭疼不已:“我一個日本人聽普通話都費勁,咱能不說方言麼?”
不難看出,本土化載體——山東方言的加入,顯然為緊張的劇情增加了不少笑點。而越來越多的影視劇也開始投入更多精力去打好方言這張牌。
南腔北調土味方言,
正掀起別樣的流行
近幾年來,中國產影視作品紛紛在臺詞上拼起了方言。從東北話到閩南話,多遠的距離都阻止不了這些方言在電視劇中的蔓延,觀眾也開始在南腔北調中聽懂中國。
還記得天天喊著“翠花上酸菜”,成天吃“豬肉燉粉條”的《東北一家人》麼?李琦、金珠、鞏漢林等演員的頻繁出鏡,無疑為東北話的普及做出了極大貢獻,三句不離“旮旯”“俺們”“咋地了”,還有那首紅遍大江南北的洗腦神曲《東北人都是活雷鋒》,請跟我一起唱起來:“俺們那嘎都是東北銀~~~”
作為各地方言中最具戲劇效果的一種,天津話藉助電視劇《楊光的快樂生活》同樣得到了很好的普及。該劇主要講述了天津市民楊光與他的朋友們在生活中遇到的點滴小事,劇中楊光也是三句不離恁(něn)麼、哎、嚯、嗨等語氣詞。乾淨利落,活潑俏皮,充分體現了天津人率真豪爽、親切包容、幽默詼諧的性格特徵。
隨著方言在熱播劇中的頻繁出現,濃郁的地方特色得以全面彰顯。《春風十里不如你》推出了“hin實在”的山東方言;《我的前半生》中薛甄珠女士那麻酥酥的上海方言;《平凡的世界》裡演員全是清一色的陝北方言,看得人總想ně個不停。
要說各地方言的集大成者,還得是《我的兄弟叫順溜》。“陳大雷”說的是東北話,自帶剽悍和霸氣風格;“三營長”說的是湖北話,那一口濃濃的湖北腔流暢自如,連導演都不得不承認這位“三營長”方言給該劇增加了一個精彩的看點,順便還帶火了“我信了你的邪”“你嚇(he)我”“你搞麼事煞”;而“文書”說的是西北話也同樣製造了不少的笑果。
方言界三大扛把子,
每一種都有一群擁護者
在廣袤的中華土地上,確實存在著種類繁多的方言。能在影視作品中聽到家鄉話,總會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也成就了一段又一段經典的對話。雖說中國有56個民族,方言更是數不勝數,但也不可能完全應用在影視作品中,畢竟有很多種方言還是很難聽懂的,而在流傳度很廣的方言中,這幾大方言的地位是無法撼動的。
當之無愧的TOP1——東北話
來自白山黑土的東北話,天生自帶一股子乾淨利落的勁兒,不用攢包袱就笑點滿滿。抗日諜戰劇《和平飯店》中,雷佳音飾演的東北最有文化土匪頭子王大頂,其十級東北話霸氣十足,懟人都不帶喘氣的感覺,讓觀眾在緊張的諜戰劇中還能笑出腹肌。而原滋原味的東北味兒,在《鄉村愛情》《二炮手》《關東大先生》裡也都是隨處可見。
長盛不衰——陝北話
自《武林外傳》播出後,“餓滴神啊”就成了網路流行語,這一切全歸功於《武林外傳》中的老闆娘佟湘玉。調調正宗的陝北話,讓老闆娘的角色特質異常鮮明,也順帶著讓觀眾記住了陝北話。陝北話一直活躍在熒屏上,當中自然少不了陝北籍演員的推廣,張嘉譯、郭濤、郭達、苗圃等藝人常在作品中說陝北話,方言的加持也讓《白鹿原》《平凡的世界》《延安頌》等以陝北為背景的影視劇更顯地方文化特色,激起人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新晉網紅——四川話
今年熱播的《北京女子圖鑑》,講述了沒有“主角光環”的女主角一路逆襲一路“開掛”的全過程,展現了一個普通的四川姑娘在北漂中一步一腳印的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主演戚薇的爽利個性,以及她極具特色的四川方言,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連普通人也能飈出類似“腦殼有包所”這樣地道的四川話。
方言不是收視法寶,
一旦濫用極易造成走味和做作之感
在影視作品中,方言正在成為氣氛渲染的又一“道具”。《沒事偷著樂》中運用大量天津方言,將張大民這個人物塑造得生動形象;《天下無賊》中的傻根更是讓人忍俊不禁;《手機》中費老的四川話也成為電影的又一亮點。
而缺乏口音塑造意識和背景依據的生硬模仿,只會造成口音一片混亂的怪象。在《我的團長我的團》中,觀眾就對氾濫的方言表示不滿。甚至有觀眾指出,五花八門的方言雜糅在一起,讓人聽了很容易齣戲,且這些主角說的方言也不正宗。
比如男主角段奕宏的十幾種方言就給人“四不像”的感覺。還有電影《桃花運》中也使用了大量方言,但因為這些人物缺少必要的環境背景和情節依據,給人一種勉強為之的做作感。
其實,方言得以在影視作品中大放光芒,也是由其內在的魅力所決定的。一方面,方言輕鬆調侃的風格更容易達到搞笑誇張的效果;另一方面,每種方言都有它獨特的地方文化符號,方言有助於還原其紀實的、“原生態”的真實特色,使人物更傳神,更鮮活。
一部影視作品中,方言不是什麼不可替代的表現手法,只是提供了一種更接地氣的生活氣息而已。用得好可以讓人回味無窮,也能達到吸睛的效果。可“佐料”就是“佐料”,不能成為一部影視作品成功與否的決定要素,更不可以被單純作為收視的法Bora濫用,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回覆列表
近日,廣電總局新聞發言人朱虹表示,目前,大量使用方言拍攝電視劇的數量有所增加,其中一些劇目存在使用方言失度、過濫的現象,這種製作傾向不符合國家大力推廣普通話的一貫精神,違反了總局的相關規定,在作品傳播上也影響了廣大觀眾的審美收視效果。
朱虹指出,各省級廣播影視行政管理部門和製作機構要嚴格貫徹執行《廣電總局關於進一步重申電視劇使用規範語言的通知》(廣發劇字[2005]560號)規定,進一步嚴格電視劇完成片的審查,投入製作的電視劇一般情況應以普通話為主。
對電視劇中不該使用、大量使用、失度使用方言的情況要嚴格把關,及時糾正,不糾正者不得播出。對於明顯的方言電視劇和大量使用方言的電視劇,各級廣播電視審查管理部門將視情況予以引導、糾正或制止,廣電總局也將視情況做出播出調控。
對於電視劇語言的使用規範,朱虹強調,電視劇的語言,除地方戲曲片外,應以普通話為主,一般情況下不得使用方言和不標準的普通話;電視劇中出現的領袖人物的語言要使用普通話;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電視劇、少兒題材電視劇以及宣傳教育專題電視片等一律要使用普通話。
東北話一直都是本山大叔旗下趙家軍的“標誌”,面對方言限制,趙本山的經紀人高大寬則向記者表示,東北話在觀眾的層面上來說是非常歡迎的,它與普通話差別不大,並不像別的方言那樣晦澀難懂,“更何況本來普通話就是以北方話、東北話為基礎的,所以對我們來說應該沒啥影響”。
央視曾經播出過“東北話”的《馬大帥》《鄉村愛情》系列,《武林外傳》中的佟湘玉也是一口陝西口音,近期收視熱點《我的兄弟叫順溜》中也出現了滿嘴湖北方言的營長,對於廣電總局此次對於方言劇的嚴管,央視影視部汪主任認為,畢竟是現代社會了,為了推廣普通話,這麼做是應該的,無疑“這是一件好事情”,並且他還表示廣電總局的規定央視是會堅決執行的。
專家:對演員要求更高了
中國傳媒大學的老師認為,是否允許電視劇使用方言,不過是對藝術和媒介主體責任二者的選擇問題。從好的方面來說,禁用方言能夠提高媒體的社會認可度,提高國際交流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特別是在限制領導人方言的角度來說,將很難還原領導人原貌,“這樣對演員的要求就更高了,演員不能講方言了,形似就減少一些,那麼就必須要達到神似。”
至於“新政”是否會影響頗有觀眾緣的《鄉村愛情》等未來播出,汪國輝認為不會有太大影響。
因為我們要交流,但是,我不能不說家鄉話,我不能見了任何人,也滿口“洋話”。
其次,電視劇中使用的方言,本身都是普通話化了的,很少使用純粹的方言、過於方言的詞彙,已經考慮了“觀眾聽懂”,不存在,或者很少存在“晦澀難懂”的問題。
再次,有什麼理由說方言版電視劇不利於普通話推廣呢?語言是一種工具,人們在認識到方言的侷限性後,自然會學習、使用普通話,強制千人一樣的使用普通話,不分場合,那是官僚主義!有個笑話說一個農村人在北京呆了幾天,回到家後,鄰居打招呼:“啥時候回來的?”,他說:“昨兒晚上!”立刻捱了跟在後面的父親一耳光:“你咋不坐(昨)鍋上?”
其實,什麼叫普通話呢?就是在一定交流範圍內,大家都有能力使用的,為方便交流而達成共識共同使用的語言。你廣電局所說的“普通話”只是國標,但是,標準還有企業標準、行業標準。為什麼方言就不能生存?